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胸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治疗方法、预防措施。方法分析我科2007年6月至2010年11月施行乳腺癌根治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36例患者。结果全组36例全部治愈,无切口感染发生。结论充分做好围手术期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减少或避免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治疗脂肪液化的切口时,应明确病因,早期发现、及时局部处理。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胸部切口脂肪液化近年来随着手术患者中肥胖、高龄人数比例的增加及高频电刀使用的普及,尤其是乳房皮下周围脂肪堆积,同时脂肪组织因挤压等原因造成血液循环不良,使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导致手术后胸部切口脂肪液化(OperativeIncisionofHealing,OIH)的发生率逐渐的增多[1]。一旦发生,切口就不能按期愈合,住院时间延长,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躯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如及早预防,早期发现并恰当处理可缩短疗程。本院2007年6月至2010年11月共收治45例乳腺癌根治术后胸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女姓患者共45例;年龄33-67岁,平均56岁。手术类型均为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皮下脂肪层厚度为2.5-3.5cm,平均3cm;手术切口暴露时间为1-2h,平均1.6h;切口长度12-20cm。所有患者切口均可见黄色或粉红色渗液,内混有少许脂肪滴和坏死组织,切口边缘无红、肿、热、痛,切口愈合不良。渗液涂片镜检见较多脂肪滴,连续3次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切口脂肪液化发生时间,最早6d,最迟11d,平均术后8d。1.2治疗方法根据切口渗液情况:1.切口渗液较少、部分愈合不良者予拆除部分缝线,用生理盐水冲洗掉脂肪液,然后留置盐水纱条充分引流,每日换1次,通过换药即可使切口顺利愈合。2.切口渗液较多且全层愈合不良者拆除全部缝线,完全敞开引流,并予庆大霉素溶于生理盐水冲洗,同时创面可涂中药玉红膏、用碘伏纱布湿敷,至肉芽新鲜后行Ⅱ期缝合,或者用蝶形胶布拉紧即可。同时应用青霉素和甲硝唑联合应用预防感染。2结果所有患者经对症处理后治愈,无一例出现细菌感染。35例患者于9-12d,Ⅰ期愈合;10例患者于12-15d,Ⅱ期缝合后痊愈。3讨论3.1切口脂肪液化诊断标准[2] 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渗出液镜检出大量脂肪滴。切口边缘皮下脂肪组织无坏死现象,无脓性分泌物,切口无红肿及压痛,临床无炎症反应。属于非细菌性炎症,渗出液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渗出液涂片未检出脓细胞。3.2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切口脂肪液化与下列因素有关:1.女性胸部皮下脂肪厚,术中对脂肪反复切割、钳夹、挤压等,使脂肪组织发生缺血、变性坏死,产生较多渗液,影响愈合;2.不注意保护切口,暴露时间长,过度牵拉损伤使脂肪组织氧化分解,发生液化;3.高频电刀的广泛使用,可能使脂肪组织浅表性烧伤、变性,还可使脂肪组织内的毛细血管热凝固作用而栓塞,进一步影响血供;4.止血不全,渗血、血肿形成或造成死腔,致脂肪液化坏死;5.术中应用化疗物沾染伤口,缝线、线结异物排斥也可能导致脂肪液化。6.肥胖患者或伴随其他疾病如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诱发脂肪液化[4]。3.3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原则切口脂肪液化应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切口脂肪液化关键是充分的引流。对渗出较少的采用间断低位拆线1-2针,局部小切口敞开引流及加压包扎方法效果明显。术后使用红外线等辅助理疗者切口渗液明显减少,切口内收,愈合速度增快。本组45例是通过此方法愈合的。但对于渗出液较多的患者必须完全拆除缝合线,敞开切口引流,用庆大霉素溶于生理盐水反复清洗,清除渗液及坏死组织。待肉芽组织新鲜后及时行Ⅱ期缝合。3.4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措施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采取以下多方面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1.对年老体弱、贫血、低蛋白血症患者,纠正其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的状况,围术期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改善患者的全身情况。使机体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切口愈合,预防脂肪液化。2.术前禁烟2周,对合并有糖尿病者,围术期积极控制血糖,一般控制在10mmol/L以下[5],最好能达到8mmol/L以下。3.谨慎及合理使用电刀。电切的强度以恰好能切割组织为佳,尽量减少与脂肪组织接触的时间,避免长时间停留和反复切割组织。电凝止血灼点尽可能小,以刚好凝固止血为好。活动出血点不盲目直接用电凝,钳夹出血点,间接电凝止血。4.对肥胖患者,避免切口过久暴露,切口使用保护膜或保护巾。5.缝合切口前修剪切除挫伤重或因电刀而损伤疑失活的脂肪组织,且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干净。6.手术中注意用生理盐水纱布保护脂肪层。7.加强外科基本功训练,手术操作轻柔,避免过度牵拉;仔细止血,缝合皮下层松紧适度,不留死腔。8.术后用红外线照射切口,保持干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进组织的恢复和再生。对脂肪组织过厚、有并发症、营养不良、暴露时间长、渗血较多者,皮下充分引流。9.术后2-3d开始观察。换药时将切口两侧适度向切口按压,一方面挤出渗液,另一方面能早期发现脂肪液化,以便及时处理。10.消毒缝合切口或术后换药时注意保护,避免酒精进入。11.做好手术切口的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按时换药,积极治疗并发症。12.对于较肥胖患者,术后早期换药时注意观察切口,早期发现早期处理。13.术前30min应用抗生素。总之,通过对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临床特点、治疗和预防措施的探讨,预防是主流;治疗的关键是及早发现、充分切口引流,特别是对液化范围大的切口,将其敞开清创,不用电刀修剪切口边缘后的Ⅱ期缝合,能缩短切口脂肪液化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的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值得推广应用[6]。参考文献[1]林一飞.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防治体会(附77例报告).医学理论实践.2010,23(4):417-418.[2]苏明,王一平,王旭飞.切口脂肪液化20例体会[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3):144[3]周启军.112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分析[J].临床研究.2010,17(8):26-27.[4]石建国,张大田等.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9):1439.[5]黄胜.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与预防[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16(1):66-67.[6]张晓阳.腹部切口脂肪液化70例诊治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9):1128.
治疗前随着生活水平上升,男性饮食不规律,油腻饮食、饮酒等等因素,近年来男性乳房发育比例逐年上升,相比于女性,有的甚至更大。一般腺体内结节,或者疼痛加剧影响生活质量,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单孔腔镜手术既解决手术问题,又能把微创技术美容技术贯穿在内,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治疗中切口设计很重要,切口位于腋下,切口比较隐蔽而且小,充分体现了微创和美容效果。胸部没有切口。手术时间大概1-2小时。腔镜下手术更方便。治疗后治疗后即刻切口隐蔽,而且美容线用美容缝合,术后恢复良好。
经典药方---平消胶囊,以散结、消肿止痛为作用原理,治疗乳腺增生以及结节方面疗效明显,经国家认可批准,近年来治愈了很多乳腺疾病患者、并减轻了她们的痛苦,得到了患者们的广泛好评。在此背景下我们团队对平消胶囊疗效进行了观察评估,现分享给大家,总结如下: 我们于2020年8月至2020年11月共收集了50例乳腺增生及乳腺结节患者;年龄25-48岁,平均年龄38岁;单纯乳腺增生患者18例,单纯乳腺结节患者8例,乳腺增生伴乳腺结节患者24例;连续服用平消胶囊3个月,剂量为每日3次、每次6粒;治疗后随访时间为30-90天,平均评估时间50天;疗效评价标准为临床表现(5分)结合乳腺彩超结果(5分),评价分为1-10分,显效(7-10分)、有效(4-6分)、无效(1-3分)。最后经4个月治疗以及疗效评估结果显示50例患者中,显效患者22例,有效患者27例,无效患者1例,总有效率为98%,期间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平消胶囊作为中成药,其治疗原则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健脾化痰、调理任冲为基本方法。经过上述50例患者的疗效评估得到的结果表明,平消胶囊治疗乳腺增生及乳腺结节方面均有极好的疗效,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以下两张图片是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乳腺结节的变化。第一张是治疗前结节长径1.26cm。第二张是治疗后结节长径0.83cm。明显缩小!
导读以前的研究已经将高烧烤或熏制肉的消费与增加的乳腺癌风险联系起来。现在,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它也可能增加患有该疾病的妇女的全因死亡率的风险。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的研究共同作者Humberto Parada及其同事最近在“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上报道了他们的发现。 在皮肤癌后,乳腺癌是美国妇女中最常见的癌症。今年,估计在美国将诊断出约252,710例新的乳腺癌病例,超过40,000名妇女将死于该疾病。 尽管有这些统计数据令人不安,但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在早期进行了筛查和更好的治疗检测。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目前在美国有超过280万乳腺癌幸存者。 然而,新的研究表明,通过吃大量的烧烤或烟熏肉,乳腺癌幸存的妇女的寿命可能会缩短。 乳腺癌和熟肉 以前在动物模型中的研究已经表明,在高温下烹饪的肉 - 例如通过烧烤或平底锅煎炸 - 可能增加某些癌症(包括乳腺癌)的风险。 根据国家癌症研究所(NCI),这是因为这样的烹饪方法可以导致多环芳烃和杂环胺的产生,其是可以触发DNA的改变从而增加癌症风险的化学物质。 Parada和同事们指出,虽然许多研究将高温烹饪的肉类与更高的乳腺癌风险联系起来,但没有研究表明这些肉类的摄入量是否会影响乳腺癌后的生存。 为了解决研究中的这一差距,研究小组访谈了1,508名在1996年或1997年接受过原发性浸润性或原位乳腺癌诊断的妇女。 所有参与者被问及他们在每十年四种不同类型的烤,烧烤和熏制肉的消费。五年后,妇女被询问在这5年间他们摄取这些肉类的量。 死亡率增加与高摄入量的熟肉 在中位随访17.6年,597名女性死亡。在这些死亡中,237例(39.5%)与乳腺癌相关。 总体而言,与在乳腺癌诊断之前报告低摄入烤,烧烤或熏制肉的妇女相比,报告高摄入这些肉的妇女被发现占全部死亡率的23%。 与报告低摄入量的妇女相比,报告高摄入量的烟熏牛肉,羊肉或猪肉的妇女的全因死亡率增加17%,乳腺癌特异性死亡风险增加23%。 一生中烧烤,烧烤和熏制的肉类摄入量与乳腺癌诊断前的死亡率,烤肉和烧烤牛肉,羊肉,猪肉,家禽和鱼类的年摄入量无关。 研究人员报告说,与乳腺癌诊断之前或之后消耗少量烧烤,烧烤和熏制肉类的妇女相比,报告持续高摄入量的妇女的全因死亡率风险增加了31%。 根据他们的发现,Parada和他的同事得出结论:“高摄入烧烤和熏制肉可能增加乳腺癌后的死亡率。”
我国卫生部门推荐,母乳喂养最少到宝宝六个月以上! 美国儿科医师协会推荐,母乳喂养至少到宝宝一岁!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母乳喂养至少到宝宝两岁! 在长达几个月甚至两年的时间里,哺乳妈妈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疾病,一方面,受疾病折磨痛苦非常。一方面担心用药后对宝宝造成伤害。下面让我们梳理常见疾病和常用药物,解析母乳喂养中的用药安全。妈妈健康放心,宝宝成长开心! 一:哺乳期安全用药原则: 掌握大方向和大原则,是安全用药的保障! 1 不得已用了不能哺乳药物,需根据药物半衰期,在说明书上长到或请医生指导,5个半衰期后,可以正常哺乳,这时候,药物基本在体内清除代谢干净了。2 哺乳期做彩色超声,X线,CT,核磁共振后,可以放心哺乳。 3 麻醉药物是不影响哺乳的。 4 外用药,短期,小面积,局部外用对哺乳没有影响。 5 六个月以内的宝宝,母乳中含有免疫物质,不需要接种疫苗。 6 用药选择每天几次的快释片,不选择缓释片。 二 安全药物放心使用类 1 乳腺炎用药:常规使用的抗生素,青霉素类和头孢类,都可以安全用药,也是美国儿科医师协会推荐。最好足量疗程用药,不建议间断停药。 2 感冒用药: 感冒期间一般3-5天,最多七天,人体可以自愈。如症状严重,可以准照医师指导用药,这些药物是安全的。 发烧38度以上,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酸或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成人的常规剂量是一次500mg或650mg,每4-6小时一次,一天最多4000mg。布洛芬-—成人的常规剂量每次400mg,每6小时一次,一天最大剂量2400mg。流涕和咳嗽最好物理治疗,润喉糖可偶尔使用,严重时可以可以用对乙酰氨基酚止疼。 3 眼病用药:抗过敏眼药水可以短期使用,润眼药水在哺乳期是安全的。 4 过敏用药:可以口服氯雷他定,或外用炉甘石洗剂。 三 哺乳期禁止用药,药品黑名单 利巴韦林,抗病毒药物,在哺乳期的安全性还没得到验证 。 避孕药物,哺乳期应尽量避免服用含雌激素类的药物,不但可以导致乳汁减少,同时对宝宝成长发育有一定影响。 四环素类药物,金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四环素,可以通过乳汁,影响宝宝,造成宝宝四环素牙。 去疼片类药物:安乃近,去痛片,安痛定,,解热镇痛药物,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血液方面可以引起粒细胞减少 ,危及生命!!!皮肤的严重损伤! 每一种药物都是双刃剑,了解哺乳期安全用药,降低对宝宝健康的影响。
每一位女性在这一生中,在某一时期总会出现乳房这样那样的疼痛问题。这时候,周围的朋友好心的提醒你“你有乳腺增生了”,或者你去美容院做按摩,别人也会提醒你“你有乳腺增生了”!到底“乳腺增生”是个什么鬼?为啥每个人都被提醒,而且有的人觉得没啥,有的人却害怕“乳腺增生”会不会转成乳腺癌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揭开“乳腺增生”问题的面纱……一 老百姓眼里的“乳腺增生” 网络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一些女性会在中国最大的网络文献知识平台《中国知网》查找四个字“乳腺增生”,你会发现竟然有100000余条结果。而我们常用的“百度”,当你输入“乳腺增生”四个字。却有一亿多的结果。群众在大量的信息中,处于蒙圈状态。无法总结归纳,找到正确的答案! 二 乳腺外科医生眼里的“乳腺增生” 绝大多数医生认为:乳腺增生不是病,女性几乎都有,不需要治疗的!但令人困惑不解的是有一部分医生给患者用药,能缓解她的疼痛不适。中医医院的医生更愿意关注和解决患者的“乳腺增生”的问题。而肿瘤医院的医生更关心的是如何救命,对于“乳腺增生”也就力不从心了。 三 “乳腺增生”名字的由来 从1892年以来,用过的名称不少于40种,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疗效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乳腺结构不良”,国内多称为“乳腺增生症” 但是在1987年更为准确的名字诞生了,Hughes提出了“正常发育和退化过程中的失常”。“正常”和“疾病”之间隔着一条河—“失常”,原来我们所称谓的“乳腺增生症”只是失常而已。不是疾病哦! 四 “乳腺增生症”发生的原因 乳房和子宫都是性激素的靶器官,受激素如“子弹”那“乳房”“子宫”如靶子。卵巢分泌的性激素每个月变化一次,从高潮到低谷。子宫内膜也会跟着每个月增生脱落一次,形成了月经。乳房里的乳腺导管和腺泡月经前多长出一些“泡泡”和“小导管”(这时候会涨疼”,月经后会消失。“增生”顾名思义:“增”是增加,“生”是生长。合起来“增加生长”便是“多余生长出来的正常的”。乳房的周期性涨疼,就如海边的“涨潮,退潮”一个道理。 五 乳腺增生病与纤维瘤,囊肿,乳房疼痛,乳腺癌的关系 (一)乳腺增生病与纤维瘤 乳腺增生症和纤维瘤都属于—乳腺正常发育与退化过程中的失常,但两者不是一回事。 乳腺纤维瘤的生长用通俗的话来描述:就是局部的乳腺组织对自己身上的激素过度敏感。正常乳腺刺激一下长一点,而纤维瘤部位的乳腺,非常敏感,如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刺激一下,长很多正常腺体,局部形成了“纤维瘤”。 但是纤维瘤并不可怕,约80%的纤维瘤通常生长到直径1-2厘米,保持恒定大小;约15%退化,而5-10%进展,大多数纤维瘤在二十几岁的青年女性身上洗澡时发现,这也是该病的一个通俗被理解的方式。 (二)乳腺增生病与乳腺囊性增生病 乳腺囊性增生症,也可以理解为中年妇女40岁左右发病高峰期。乳房内的腺体有很多管道,称为“乳腺导管”,可以理解为导管内积蓄的液体,解释为“水泡”时,患者更容易理解了。乳腺增生症和乳腺囊肿不是一回事! 囊肿的形成可以理解为:管道的腔内有一层薄薄的上皮,如果这些上皮分泌渗出太旺盛或输乳管道的堵塞,渗出的液体会日积月累的形成大囊肿。 (三)乳腺增生症与乳房疼痛 乳房疼痛的类型: 1 周期性乳房疼痛(即月经前疼痛,经后疼痛消失) 2 周期性显著乳房疼痛 3 非周期性乳房疼痛 乳房疼痛的治疗原则:首先除外乳腺癌,其次,解释和安慰,乳房疼痛不等于乳腺癌。最后针对疼痛严重者给予药物治疗。 (四)乳腺增生症与乳腺癌的鉴别 普通乳腺增生症与乳腺癌没有任何关系,极少部分非典型增生有患癌风险。 同时乳腺增生症不是乳腺癌。 1 疼痛:增生伴有疼痛,乳腺癌一般早中期不疼。 2 肿块:增生多发小结节,乳腺癌单发,孤立。 3 生长速度:增生可自己消失或一直不变,乳腺癌结节生长速度快。 4 与月经关系:增生与月经关系密切,乳腺癌与月经关系不明显。 5 质地:增生结节柔韧,乳腺癌结节硬韧。 六 乳腺增生症的诊疗原则 1: 乳腺增生病是正常发育与修复的异常,而非疾病。以周期性乳痛症为主诉的为生理性表现。 2: 目前国际专著中乳腺良型疾病章节中无乳腺增生描述,而以乳痛症进行描述。 3: 辅助检查手段主要是排查早起乳腺癌。 4: 乳腺增生是一个排除性诊断,定期体检和复查很重要。 七 乳腺增生症用药问题 鉴于以上的表述,大部分人是可以理解和接受乳房周期性的变化和轻微的疼痛的。可是对于一些疼痛明显过度担忧的女性,中医中药方面更有治疗价值。 中药讲究辨证施治,别人情况和你不同,不可跟风,随意用药! 乳腺增生症常用的中成药也有区分选择:轻度疼痛者,乳腺增生结节者,普通乳腺增生者,月经失调者。 乳腺增生常用中药:(俺只是列举,毫无广告之用心) 1: 大多对肝郁痰凝证:20余种中成药 2: 冲任失调用了鹿角 3: 中药饮片:夏枯草,浙贝母,香附,丹参,郁金,牡蛎,漏芦,川楝子,皂角,海藻,昆布,鹿角。 4: 中成药:乳癖散结胶囊,小金丸,乳增宁,乳癖消颗粒,如意金黄散等
门诊的走廊里听到,上下班的路途中看到,周围朋友圈里中,不婚主义者和丁克家庭,产后不哺乳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相信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了。 几天前,乳腺门诊接诊了这样的一位老人。女性,82岁,婚后种种原因未生育,当然,哺乳更无从谈起。一个月前发现左侧乳房长了一个肿块,因为不疼,便没在意。最近,发现乳头缩到乳房里了,有点害怕。但是,还没有告诉她的孩子们,因为大家都忙,怕给孩子们增加负担。五天前,和孙子擦身而过的时候,孙子问奶奶的胸部什么东西硬硬的,被家人发现,带到医院检查。最后,确诊左侧乳腺癌晚期。 为什么乳腺癌还会找上如此高龄的老人家呢? 不是绝经后乳腺组织萎缩退化,得乳腺病的机会越来越小了吗? 乳腺癌的发生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而乳腺专家们早已达成共识,不哺乳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 乳腺癌发病率上升与母乳率喂养下降有关联 1 中国是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抗癌协会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成为城市女性的第一杀手,发病年龄也呈年轻化的趋势。从1992年-2000年8年间的上升幅度,超过了1972年-1992年20年间的上升幅度。 2 我国的母乳喂养从80年代改革开放后,进入了一个快速下降的时期。从原来物质匮乏时期的百分之百的母乳喂养到现在2010年统计的数字中显示不到30%。尤其,城市妇女不哺乳者多于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母乳喂养率越低,职业女性母乳喂养率低。 3 乳腺癌多发生于40-60岁,乳腺肿瘤发展较慢,一般生长5-8年到临床能触及的肿块,联系这一点,不难发现:女性生育年龄30岁左右,生长肿瘤时间8-10年左右,正好40岁乳腺癌高峰期开始,有着惊人的同步联系。 二 部分女性不哺乳的原因 1 工作压力过大,没时间哺乳。 2 生活压力大,母婴过早分开,部分城市妇女将婴儿送给父母看管。 3 担心哺乳导致乳房外形改变,影响体形。 4 乳房良性疾病,乳头皲裂,乳腺炎,乳头湿疹,乳腺脓肿,乳腺肿瘤等。 5 母亲患有传染病。 6 婴儿自身患有疾病不能喝母乳。 7 哺乳出现乳头及乳房疼痛,不能忍受。 三 乳房的功能 1 哺乳:这是所有哺乳动物所具备的最基本生理功能,乳房的发育,成熟均是为这一哺乳活动做准备,乳房在生育后,受大量性激素的作用,婴儿的吸吮下,产生泌乳活动,提供乳汁,哺育后代生长发育。 2 第二性特征:女性的乳房是构成女性特征的重要部分,是吸引异性,维系美感的重要部位。丰满挺拔的乳房,增加女性的自信及异性的吸引力。 3 参与性活动:在性活动中,乳房作为女性的敏感区域,在刺激下,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有利于性生活的和谐。 四 乳房的结构 多于绝大多数不懂医学的女性朋友来说,高耸的乳房里面有什么并不了解。只是听家里的老人们说过,里面的东西叫“乳核”,更有甚者自己捏到乳房里的硬韧的腺体,误认为肿块,而惊慌失措。 下面让我们揭开乳房的面纱,了解一下里面的结构。 乳房的表皮叫——皮肤: 皮肤下面覆盖着一层——脂肪: 脂肪下面有有一个厚厚的白色的东西——腺体: 腺体后面便是胸壁——肌肉: 通俗来说,就像一个带有肉丸的包子,而肉丸便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腺体。 而细分开来每个腺体由10——20个小叶组成。每个小叶就像一颗平躺着的大树,树干就是乳头开口的输乳管,而树叶就是分泌乳汁的腺泡。 五 特殊情况下的乳房能否哺乳 1 乳头凹陷 又叫乳头内陷,乳头不是向外突出而是向内凹陷。乳头内陷大多数是先天发育原因,中老年女性突发的乳头凹陷需引起重视。 乳头内陷深浅不一可分为三度: 一度为部分乳头内陷,乳头颈部存在,能轻易被挤出,挤出后乳头大小与常人相似。 二度为乳头完全凹陷于乳晕之中,但可用手挤出乳头。 三度为乳头完全埋于乳晕下方,无法使内陷乳头挤出。 一般一度,二度乳头是可以完全可以哺乳的,三度乳头内陷可以通过专科医生的纠正或特殊的乳头矫正器进行哺乳,断乳后再进行手术治疗。 2 乳房结节 乳房结节可观察,不予处理,如确诊为纤维瘤可观察,在孕期没有突然增大情况下,可进行哺乳。 六 乳房准备 (1)备孕期 到正规医院乳腺科进行乳腺外观,触诊,超声检查非常必要,如既往有结节,则2-3个月复查一次超声。查体,超声,穿刺三联检查,纠正乳头内陷,处理乳房炎症等疾病。 (2)孕前期 孕1-3个月内,不建议做任何手术及服用任何药物,乳房按摩等,会刺激宫缩,造成流产。大部分妇女会出现双侧乳房疼痛加重情况,如孕前检查无明显特殊,可观察,不予处理,特别疼痛严重者,专科医生诊治。 (3)孕中期 这个时期,婴儿在体内比较稳定,如发现乳房有结节增长迅速,可手术治疗,不影响胎儿。同时建议,清理乳头分泌物,温水擦拭,保持乳头清洁卫生。 (4)孕后期 乳房为哺乳做准备进一步增大,涨痛感不明显。定期检查同时,保持乳头乳晕的卫生。 七 哺乳期保健 (1)哺乳早期 学会正确哺乳姿势,养成好习惯,不让婴儿含乳头睡觉,预防乳腺炎的发生。 (2)哺乳中期 随着婴儿食量的增加,乳汁分泌越来越多,防止乳汁淤积,注意乳房卫生。 (3)哺乳后期 正确面对回乳问题,可自然回乳,也可人工回乳,不可错误排残乳。如乳汁过多,可慢慢断乳,排除部分,预防乳腺炎的发生。 八 母乳喂养的意义 1 母乳喂养对婴儿的好处 (1)任何奶粉的营养都比不上母乳 (2)母乳的成分随着婴儿月龄增加而变化,以适应婴儿的需求 (3)母乳能增强新生儿抗病能力,避免感染,腹泻,中耳炎,过敏性疾病侵袭。 (4)降低新生儿猝死率,坏死性小肠炎结肠炎的危险。 (5)预防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湿疹等。 (6)预防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 (7)促进脑细胞和智力的发育。 (8) 利于婴儿情感培养奠定基础。 2 母乳喂养对妈妈的好处 (1)促进产后恢复 (2)促进子宫恢复,减少出血。 (3)降低妈妈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危险。 (4)帮助妈妈尽快恢复体形。 (5)增进母子感情。 3 母乳喂养对家庭的好处 (1)减少不必要开支。 (2)省时省力,随时提供。 (3)母乳喂养宝宝更健康,让父母省心,能把时间投入到工作中去。 4 母乳喂养对社会的好处 (1)母乳喂养,有助于婴儿的智力发育,有助于家庭和睦。 (2)远期看,减少母亲患乳腺癌的机率。
美国国家酒精滥用与酒精中毒研究所(NIAAA)定义:轻至中度的酒精摄入量为女性1杯/天,男性2杯/天。但根据发表在BMJ杂志的最新研究,即使饮酒达到如此程度仍然会增加民众患癌症的风险。 既往的研究内容大多是酗酒会增加民众患某些癌症的风险,包括乳腺癌、结肠癌、肝癌和口腔癌等。 但是根据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Edward Giovannucci博士和他的同事调查发现,轻中度饮酒量也会增加民众的患癌风险。且研究者认为,如今单独探究饮酒量(不探究民众的吸烟问题)对民众患癌风险影响的研究少之又少。在饮酒导致癌症的患者中,吸烟往往起协同作用,因为饮酒者往往都会吸烟。因此在探究饮酒量对民众患癌影响的研究中,吸烟是一个混杂因素。 因此Giovannucci博士和他的同事开始探究轻中度饮酒是否会导致民众增加患癌风险,并且钻研对不吸烟的饮酒者而言,饮酒如何危害其自身健康。 研究人员对美国88084位女性和47881位男士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研究时长达30年之久。参与人员每4年完成一份关于饮酒量的问卷调查,并积极配合随访。 轻中度饮酒的定义为:女性饮酒量为1标准杯/天或15g/天;男性为2标准杯/天或30g/天。一标准杯的定义为饮用葡萄酒118ml或啤酒355ml。同时研究人员定时评估参与者的患癌风险,包括总体的患癌风险和某些肿瘤的患癌风险(包括结肠癌、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口腔、咽和食管癌等)。 在30年的随访过程中,被诊断为罹患癌症的女士和男士分别为19269 位和7571 位。研究人员发现,不考虑他们的吸烟史后,轻中度饮酒量的参与者总体的患癌风险并未显著增加,只是轻微影响。但是饮酒量为轻中度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明显增大,而不论其吸烟与否;对轻中度饮酒的男士而言,只有吸烟者才会明显增加其患癌风险。
民以食为天——泱泱大国,千年流传的传统习惯,可以说是已经刻在每个人的骨子里。中国人见面问候“吃了没?”,谈生意、感情维系都是借着餐桌而达成。生了病,便问医生,“这是不是什么东西吃多了?”、“医生,有没有东西吃了以后可以缩小结节?”。 而在乳腺结节问题上,“豆制品”就被背上了这个“黑锅”。多少年来,这豆制品与乳腺癌的恩怨情仇,真是难了啊~~此篇科普文章要为“豆制品”洗脱冤屈!其实,豆制品“致癌”的说法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实验一】2001年Nutrition and Cancer《营养与癌症》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重量级的论文,研究者发现小鼠吃了金雀异黄素(一种豆制品),体内乳腺癌细胞增殖比较活跃,且癌细胞增殖程度与饲料中金雀异黄素浓度相关。也就是说在小鼠吃豆制品越多,癌细胞长的越快。 结论——鉴于以往在小鼠身上证实的诸多医学试验结果,2006年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建议:乳腺癌患者应慎重选择摄入大豆类食物。 大豆真的导致乳腺癌吗? 【实验二】与普通饲料相比,采用大豆异黄酮饲料饲养的猕猴血中雌激素减少,乳腺上皮增殖程度反而是降低的。 结论——豆制品在灵长类动物中起保护作用! 【实验三】再次拿小鼠对比实验。2011年一项系列研究(包括同时在小鼠与健康志愿者身上进行试验)证实,小鼠血中大豆异黄酮水平是人类的20~150倍。 结论——因此,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老鼠对大豆异黄酮的代谢与人类完全不同,以啮齿类动物作为研究对象是不合适的。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2012年美国癌症协会与美国癌症研究院重新发布的癌症与营养指南指出:食用大豆制品是安全的,强调豆制品中含有必需营养素及防癌的植物成分。 近20年来,科学家观察了超过1万例已确诊的乳腺癌病人,其中包括来自中国和美国不同生活习惯的患者,通过询问并记录她们的饮食习惯,特别是豆制品的摄入情况,长期追踪观察结果发现吃豆制品较多乳腺癌患者不但生存期没有缩短,反而复发率还会降低一些。 有意思的是,与豆制品吃的很少(豆制品摄取量62克)乳腺癌复发更少(图1)。 一项中美两国联合研究的结果还显示年轻患者(就是常说的没有绝经的女性),足够的大豆摄入能降低25%的乳腺癌复发风险。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患者诊断前多年的不良饮食习惯所造成的影响可能需要之后较长时间的膳食结构改变才能带来益处。 基于以上以上研究证据,《中国乳腺癌患者生活方式指南》推荐将大豆制品作为健康膳食的组成部分,适量摄入是安全的。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研究证据,我们不推荐乳腺癌患者服用含有大豆异黄酮的保健品。 那么吃多少豆制品才算“适量”呢?这里要推荐一本书——《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今年发布《中国乳腺癌患者生活方式指南》也向乳腺癌患者推荐这本书虽然是针对大众的,但也适用于乳腺癌患者。鉴于我国居民日常烹调已摄入较多的植物油,因此建议每人每天摄入大豆25g,坚果10克。 【25g大豆分别约相当于125g豆腐=65g豆腐干=18g腐竹=430g豆腐脑=500g豆浆】 日常膳食中,大多数人很难对每种食物不会精确计算多少“克”再去吃它,这些数字也是给大家参考。 总之,目前还不能说豆制品可以治癌,但适量食用豆制品真的不“致癌”。
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太极拳治疗乳腺癌存活者失眠不逊色于标准疗法太极拳被称为运动冥想(以区别于静坐冥想),与认知行为疗法(以行为治疗为基础,融合社会认知理论和技术的心理治疗方法)均可改善失眠症状。 2017年5月10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临床肿瘤学杂志》在线发表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UCLA)塞梅尔神经科学与人类行为研究所卡森斯心理神经免疫学中心的研究报告,对太极拳或认知行为疗法用于乳腺癌存活者失眠的治疗进行了比较。 癌症存活者早期定义泛指癌症治疗后至少5年未复发者。美国癌症生存联盟(NCCS)将癌症确诊时至生命终止范围内的所有人都定义为癌症存活者,而且还包括了患者的家人、朋友、护理人员,美国癌症学会采纳了相似的定义。目前,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对癌症存活的定义为:癌症患者治疗后直至生命终止的健康生活状态,并不仅限于诊断和治疗,还包括身体、心理社会、经济层面的内容。癌症存活包括获得保健护理、随访、治疗、治疗的迟发反应、第二原发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内容。 该随机、部分盲法、非劣效性研究于2008年4月~2012年7月从洛杉矶社区入组145例伴有失眠的乳腺癌存活者。经过为期2个月的重复筛查评定后,其中90例参与者按1∶1随机分配进行3个月的认知行为疗法或太极拳,并于第2、3(治疗后)、6和15(随访期)个月进行评估。主要结局评估指标为第15个月失眠治疗有效率(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次要结局评估指标为临床医生评定的失眠缓解率,睡眠质量,来自睡眠日记的总睡眠时间、进入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总睡眠时间与卧床时间之比)、醒来时间,多导睡眠图(通过同步监测脑电图、肌电图、眼动电图、口鼻气流、胸腹呼吸运动、血氧饱和度、心电图、鼾声及呼出气二氧化碳分压等多项参数,分析睡眠结构及其相关生理、行为变化的检测技术),疲劳、嗜睡、抑郁的症状。 结果发现,认知行为疗法、太极拳的第15个月失眠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3.7%、46.7%。非劣效性检验表明,在第15、3、6个月时,太极拳与认知行为疗法相比均不逊色(P=0.02、=0.02、<0.01)。对于次要结局,认知行为疗法、太极拳的失眠缓解率分别为46.2%、37.9%,对于睡眠质量、睡眠日记指标以及相关症状均显著改善(所有P<0.01),但是多导睡眠图无显著改善,两组改善程度相似。 因此,认知行为疗法、太极拳对于改善失眠均有临床意义。太极拳作为一种正念运动冥想,与认知行为疗法(失眠行为治疗的金标准)相比,从统计学角度而言(根据统计学方法进行量化分析)并不逊色(即统计学非劣效性)。而且,太极拳比认知行为疗法更简单易行。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资助。 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UCLA)简称洛杉矶加大,常被误译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利福尼亚大学如同中国的交通大学,并非一所大学,各个校区并无主次之分,都是完全独立的大学,分校只是中文翻译的误区;加利福尼亚其他两个大学系统分别为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系统、加利福尼亚社区学院系统,故加利福尼亚大学也不可译为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创办于1919年,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中的第二所大学(仅次于1868年成立的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前身为加利福尼亚州立师范大学、洛杉矶州立师范学院,目前拥有约2.9万本科生与1.2万研究生,是全美国申请人数最多的学校,2015年有超过11.2万人申请入学。该校是美国享誉盛名的高等学府,在各种大学排名中均有骄人成绩(2016年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12位、2017年USN世界大学排名第10位),先后共有14位校友获得诺贝尔奖,HER2和曲妥珠单抗的研究开发即起源于该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