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磨玻璃结节类早期肺癌的诊疗共识有多种版本,但缺乏指导胸外科医生决策手术的诊疗共识。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作为国际上最大的单中心肺癌诊治中心之一,依据自己的临床研究,结合国内外文献,以及国内胸外科现状,编写了GGN早期肺癌的诊疗共识,希望有助于广大胸外科、肿瘤科、呼吸科、放射科医生的临床工作,并帮助广大患者了解此类疾病。肺磨玻璃结节其实并不可怕
我们都知道,在胸外科术前,谈话必不可少,医生会与患者家属谈及手术所涉及的风险和并发症。不少人会认为这里所说的“风险”仅仅指手术过程中这段时间,其实不然!手术成功,确实可喜,这时患者的治疗已经完成了难度最高的一个阶段。然而,此时患者和家属万万不可松懈,因为接下来的术后阶段同样重要! 在这里刘主任要向大家普及“围手术期”的概念: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 ,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时间约在术前一周至术后一到两周。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个看似不起眼,却可能很危险的术后并发症—— 先看一下它的定义,肺栓塞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其中肺血栓栓塞症是最常见的类型,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在肺栓塞基础上进一步发生肺组织坏死者,即称为肺梗死。 肺栓塞危害如此多,那么它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1.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术后卧床制动、休克或组织灌注不良等,都是引起静脉血栓的诱因。栓子多发生在静脉瓣的袋形瓣窝内,在静脉壁的囊状扩张或静脉分叉处也易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脱落,尤其是髂-股静脉脱落的血栓,体积较大,可以堵塞肺动脉和其主要分支。 2.心脏病在儿童和成人中,心脏病是导致肺栓塞的主要危险因素。常发生于心房颤动、充血性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以及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3.肿瘤恶性肿瘤患肺栓塞的危险性增加。一方面,来源于肿瘤的栓子可直接导致肺栓塞,例如,肾细胞癌较早直接转移或侵犯至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导致10%~54%患者罹患肺栓塞。原发性肺肿瘤、心脏肿瘤也可产生肺栓塞。另一方面,恶性肿瘤患者循环中存在组织凝血活酶,而且肿瘤细胞可能产生激活凝血系统的物质,如组蛋白、组蛋白酶和蛋白酶、黏蛋白等,促发血液凝固机制。 4.妊娠和产后妊娠妇女肺栓塞的发生率,约为相应年龄非妊娠妇女的7倍。妊娠时多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数增加,而纤溶活性和蛋白溶酶减少,生理性凝血抑制剂,如ATⅢ减少,使血液处于血栓前状态。妊娠子宫易压迫下腔静脉和双侧髂静脉,导致下肢血流缓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增加。 5.其他肥胖、高龄、长期口服避孕药等,都是肺栓塞危险因素。此外,血液病、代谢病、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均易伴发血栓栓塞性疾病。 通过以上分析,相信大家可以看出,不仅肺癌术后需要注意肺栓塞,妊娠以及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都有可能诱发肺栓塞,可见其预防的重要性。那么究竟怎样预防术后肺栓塞呢? 1.加强术后护理,鼓励患者早期活动患者全麻清醒后即可开始手指、手腕、脚趾和脚腕等的主动活动,4小时后患者即可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双下肢屈伸等运动,每2小时做一次。术后24-48小时,护理人员会鼓励患者下床活动,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加活动量。 2.疼痛护理术后疼痛是应激反应的一个重要表现,疼痛使免疫功能下降,凝血功能异常,易导致血栓形成,也不利于早期活动。大手术的病人可以适当使用镇痛剂或使用自控镇痛泵以缓解疼痛,达到早期活动的目的。 3.早期干预高危因素,降低肺栓塞发生率(1)用力排便易使已形成的栓子在未溶解时脱落,导致肺栓塞。故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在预防肺栓塞中非常重要。(2)而对于高龄、吸烟史长和血液黏滞性高等易发静脉血栓患者,可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预防性应用小剂量抗凝剂,防止血栓形成。 防患于未然,需要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而当肺栓塞由于一些意料之外的原因真的发生了,医生会在充分评估患者情况的条件下果断采取治疗措施,溶栓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 如果说抗凝是“消极地”预防血栓形成,那么溶栓就是“积极地”分解血栓,因而比单纯抗凝治疗有以下潜在的优越性: 1.溶栓治疗能迅速溶解血栓并尽快改善肺循环灌注,使血流动力学和气体交换得以改 善; 2.溶栓治疗也能够溶解深静脉血栓,故能明显减少肺栓塞的复发; 3.由于能迅速和完全使血栓溶解,因而可防止慢性血管阻塞的发生并降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 4.溶栓治疗能降低肺栓塞病人的死亡率。 常用的溶栓药物有链激酶(SK)、尿激酶(UK)和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等。 然而,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溶栓疗法不是万能的,它也是有风险的,所谓物极必反,促进栓子溶解,无形中增加了出血的风险,包括致命的颅内出血,这也相应地提高了输血的可能性,导致治疗费用上升和住院时间延长。所以,溶栓治疗有它的禁忌症,包括: 1.绝对禁忌证:患有活动性出血及颅内新生物;近二个月内有过脑卒中或颅内手术史。对大面积肺栓塞和休克病人则无绝对禁忌证。 2.相对禁忌证:近二周内有大手术、分娩或创伤;近 10 日内作过活检或创伤检查,如腰穿、胸腔穿刺等;妊娠、心房纤颤、近期内链球菌感染、胃肠道溃疡病、出血体质等。
1.我这个手术住院时间多久? 如果一切顺利,一般手术住院5-7天左右。 2.我这个手术需要多长时间? 常规手术1-2小时左右,比较复杂的需要3-4小时,但前后还有麻醉时间,以及术后苏醒时间,一台手术术前到术后总共一般3-4小时 3.我这个手术是微创还是开大口子? 目前我们95%以上的手术是单孔胸腔镜手术,一个3cm左右的侧胸壁小切口。 4.我们这个手术有没有风险,或者后遗症? 一般而言,所有手术都有一定风险,我们主要担心患者围术期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围术期风险,我们会一起努力,尽量降低,术后后遗症方面,主要是有些患者会有短期到中期的切口疼痛(个别人可能会持续几个月)。 5.我肺切了以后,肺还透的过来气吗?多久能恢复? 一般而言,我们术前会常规评估患者肺功能,术后多数患者剩余的肺能够支持正常的日常生活,除了切除的肺组织外,由于手术,也会造成15%左右的患者肺功能下降,这部分下降,一般术后半年左右会恢复到正常。 6.我们外院做的检查,可有用? 目前上海市所有的三甲医院都不认可其他医院的血液检查,如果准备在我院手术,一般不要在外院做血方面的检查。其他三甲医院做的大型检查,我们一般都是认可的,不用重复,住院时告知住院医师就行了。 7.我这个手术后,多久能恢复上班,我要请多久的假? 手术一般1-2周,建议术后休息2个月左右,可以考虑上班。毕竟身体健康也很重要。 8.我这个手术后,还能不能开车? 手术后,短期不要开车,恢复1-2个月后,如果肩部运动正常,可以开车。 9.我是外地的,能不能用我外地的医保卡 目前国家正在开通外地就医报销的流程,目前,还不能直接使用外地医保卡,一般的诊疗流程是先至当地医院或医保中心,咨询转诊政策,在当地开据转诊证明,定向转诊到我院。在我院就诊完毕后,回到当地报销。出院报销需要出院小结,疾病证明等资料,可以出院时办理。其他术后病理结果等材料复印,需要出院复查时,再来办理。 10.我是上海医保,大概费用是多少? 常规肺部结节手术,费用在4-5万左右,上海医保患者一般能报销一半的费用,自己出2-3万左右 11.我是小城镇医保,能不能用? 上海的镇保,小城镇医保都可以用,可能需要当地咨询一下开通事宜 12.我这个能不能办大病医保? 大病医保是看门诊用的,住院期间报销比例与大病医保一致。一般是手术后,如果确诊是恶性肿瘤,可以在出院时,凭出院小结到我院门诊办理大病医保,具体咨询门诊的服务台。 13.我们来办住院需要带些什么? 住院证,医保卡,身份证,既往所有的就诊资料,以及简单的日常生活用品。 14.我开刀要不要人照顾? 一般术前不用别人照顾,术后至少要有一个人照顾 15.我这两天要来月经了,要不要紧啊? 手术一般要避开生理期,最好是避开月经期间手术。 16.我平时服用很多药物,开刀前要不要停啊? 一般而言,术前降压药,糖尿病药和降血脂药,或者治疗心率失常的药物都不要停,如果是阿司匹林,华法林,或其他抗凝药物术前要停药1周左右才能手术,术前一定要告知。 17.我等待手术这段时间有什么注意事项,可以吃海鲜吗? 一般而言,手术前后饮食清淡为宜,如果术前吸烟,一定要戒烟,包括二手烟的接触,避免饮酒。一般饮食关系不大,避免在雾霾天外出运动。如果术前长期吸烟,除戒烟外,可以自行购买一些化痰药物服用。 18.想手术但挂不到你的号怎么办?一定要门诊就诊后,才能住院吗? 可以在好大夫在线平台向我留言,把关键层面的片子发给我,并且留下希望住院的时间段,和手机号码,如果确实有手术指证,我会安排排队,不用一定来门诊就诊。
术后饮食原则——加强营养,有所禁忌手术后首先要加强营养!各种外科手术过程中一般都有出血或组织液渗出,因此很可能会出现贫血及低蛋白质症。另外,疼痛、创伤及手术中的刺激会导致营养物质消耗的增加。 所以,只要患者没有食物过敏,任何肉类都可以进食,牛羊肉,鱼虾肉,各种营养汤类,包括:黑鱼汤、鸽子汤、排骨汤等。同时,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利于排便。 吃得越多,恢复越快! 当然,术后饮食并非“百无禁忌”1、一般戒辛辣、烟酒,以少食油盐、清淡为主。2、方便面、火腿肠、罐头类食品等要尽量少吃或者不吃。3、术后一周内不宜进食牛奶和豆制品等易胀气的食物。能正常进食时,应给予熟烂、嫩、软、少渣以及营养搭配合理的食物。 术后多久开始可以吃什么——心中有数一般来说,术后当天进食半流质,第二天即可恢复正常饮食!当然,各人体质不尽相同,术后早期最好还是从易消化、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开始过渡。 在微信中长按这个二维码并识别,可以进去刘鸿程的个人网站,按以下步骤投票
女性患者,20岁,因胸闷气急一月至外院就诊,外院查颈胸部CT提示气管中段肿瘤,进一步查气管镜提示气管中段新生物,蒂不宽,占据3/4管腔,予氩气刀烧灼切除,病理提示涎腺来源肿瘤。后至肺科医院就诊。就诊后查心肺功能无异常,复查气管镜提示气管中段左侧壁见新生物隆起,为气管肿瘤氩气刀切除术后痕迹,上缘距声门口约8cm,下缘距隆突4.5cm,隆突锐利;双侧各叶段管腔通畅,黏膜光整,见少许粘痰,予以吸除,未见新生物,未见出血。病理检查:支气管大小4*1.1*1cm,肿瘤距支气管切缘0.6cm,支气管腔见粗糙区,范围约0.4*0.3cm。支气管上切缘大小0.9*0.3*0.1cm,支气管下切缘大小1.1*0.3*0.1cm。(支气管肿瘤)冰冻切片支气管粘膜上皮下见极少量异型细胞,倾向涎腺来源恶性肿瘤。对照患者外院支气管活检标本倾向为粘液表皮样癌。 (支气管上切缘,下切缘)未见癌累及。什么是腺样囊性癌?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各种环境污染、雾霾等现象日趋突出,使得空气质量越来越差,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更容易患上肺癌、支气管等呼吸系统疾病。您可知道,气管腺样囊性癌是一种怎样的癌症疾病吗?腺样囊性癌又称“圆柱型腺瘤",属涎腺恶性肿瘤。而肺部涎腺肿瘤主要来源于气管、支气管壁内腺体,其组织结构及生物学行为和涎腺腺体发生的肿瘤类似,故称为肺的涎腺型肿瘤。良性者称为肺涎腺型腺瘤,但较为罕见。恶性者称为肺涎腺恶性肿瘤,常见的有腺样囊性癌和黏液表皮样癌。气管的原发肿瘤较少,只占所有呼吸道肿瘤的1%,且恶性肿瘤占60%~83%,比良性肿瘤多见。而气管腺样囊性癌约占气管癌的30%。好发于40-60岁人群,两性发病率相当。90%患者的肿瘤起源于气管、支气管主干或肺叶支气管内。且好发于气管上段,多见于气管后侧壁软骨及其连接部位。该肿瘤生长缓慢,易于浸润周围组织,并沿气管粘膜下生长蔓延,也可呈结节状隆起于管腔或呈息肉样向管腔内突出,肿瘤可阻塞气管腔。有时管腔内的肿瘤较小,而管腔外的肿瘤较大,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楚。气管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喘鸣和吸气性呼吸困难。当肿瘤向管腔内缓慢生长,由于气管的可通气量明显大于机体的一般实际需要量,故早期气管内小的肿瘤不会引起任何呼吸道阻塞癌状,仅偶有胸闷、刺激性咳嗽、咳痰或咯血丝痰,症状不典型。直到肿瘤长大到足以阻塞 50% 的气管直径时才可会出现症状。与气道直径绝对减少相比,气道直径相对减少在症状的发生中更为重要。气管直径小于8mm 会引起劳力性呼吸困难,若气管直径小于5mm,则静息时也会出现呼吸困难。中晚期时则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憋喘,明显可听见喘鸣音,部分见吸气三凹征,稍多分泌物就会有窒息危险,体力活动、体位改变、气管内分泌物均可使症状加重。疼痛是腺样囊性癌的突出症状,可能与肿瘤早期侵犯神经有关。病程早期多有刺激性咳嗽和痰中带血丝,一般咯血量不多,有时会自行停止。因此大多数患者易被误诊为一般支气管疾病。当肿瘤侵犯邻近器官时,如喉返神经出现声嘶,食道受压出现吞咽困难等。也会出现进行性消瘦,恶液质等全身非特异性表现。由于气管腺样囊性癌早期症状隐匿,肿瘤起源于粘膜下,无明显特殊症状,给早期诊断带来不少困难。常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为了避免误诊,凡对有上呼吸道阻塞症状,咽部检查未发现病变,胸片正常,要警惕有气管肿瘤的可能。并及时进行气管影像学和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对于原发性气管肿瘤诊断非常关键。支气管镜下以观察到肿瘤形态、大小及管腔受侵情况,并可以活检,确诊还需病理分型。但是当肿瘤巨大时(占据管腔的1/2以上),活检可能引起出血和窒息等并发症,此时最好能在手术室硬质气管镜下,与介入治疗同时进行。腺样囊性癌为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目前认为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手段。根据病变范围和周围受侵的情况,可采用不同的手术及修复手段。手术以局部根治性治疗为原则,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区组织。气管腺样囊性癌的突出特征是隐匿性侵犯周围的胶原纤维或血管神经束,沿此向周围延伸,呈浸润性扩散,边界难定。依靠目前检查手段仍难准确判断其浸润范围,故手术难以彻底切除病灶,术后局部复发较多,远期疗效差。目前也有人采用包括气管隆突在内气管切除而取得较好的疗效。但一般学者认为,气管切除长度不宜超过6cm,切除的安全长度为4cm,超过4cm须用各种气管松解术,6cm以上者气管重建困难。当肿瘤范围较大时,不应单纯为了根治而增加吻合口瘘的风险。而且,由于此肿瘤沿管壁浸润,显微镜下观察肿瘤总是超过可见或可触及的肿瘤界限。因此,即使是气管节段切除,仍有8%残端癌阳性。而气管可切长度有限,达到彻底切除比较困难。鉴于此,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如激光、微波、高频电刀切割、支架置入等作为姑息性治疗手段,可有效地切除肿瘤,维持气道的通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纵隔是位于两侧纵隔胸膜之间,胸骨之后,脊柱胸段之前的一个间隙。纵隔内的器官和组织较多,如胸腺、心脏、食管、气管等,所以纵隔内可发生各种各样的肿瘤和囊肿,尤其胸腺瘤好发。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刘鸿程纵隔肿瘤是纵隔内的若干种肿瘤的统称,是临床胸部常见疾病。纵隔肿瘤种类繁多,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前纵隔肿瘤、中纵隔肿瘤和后纵隔肿瘤。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原发性纵隔肿瘤包括位于纵隔内各种组织结构所产生的肿瘤和囊肿,但不包括从食管、气管、支气管和心脏所产生的肿瘤,以良性居多。继发性肿瘤较为常见,是身体其他部位肿瘤转移所致,多数为淋巴结的转移。纵隔这个位置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有些陌生,纵隔肿瘤又较为“隐蔽”和“狡猾”,因此患者的症状一般与肿瘤的良恶性、部位、大小等有关。当纵隔出现良性肿瘤时,由于肿瘤生长缓慢,早期肿瘤较小时患者一般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多在体检或其他检查时偶然发现。当纵隔出现恶性肿瘤时,由于其浸润性高,进展速度快,故肿瘤较小时即可能出现症状,当肿瘤较大压迫或刺激周围组织器官时,可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相应症状。晚期还可表现为全身消耗症状如明显消瘦、面容枯槁等。此外,还可出现一些与肿瘤性质相关的特异性症状:如随吞咽上下运动为胸骨后甲状腺肿,咳出头发样细毛或豆腐渣样皮脂为破入肺内的畸胎瘤;伴重症肌无力者为胸腺瘤等。纵隔肿瘤又被称为悄无声息的“不定时炸弹”,随时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胸痛、胸闷、咳嗽及气促等症状时,建议尽早前往医院胸外科就诊,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多数纵隔肿瘤和囊肿均可经X线检查获得初步诊断,但早期常被遮挡不易发现,因此胸部CT扫描更为精细,分辨力更高,更有利于诊断,建议可做胸部CT常规检查。一旦确诊纵隔肿瘤或囊肿后,除淋巴瘤等恶性肿瘤适于化疗及放射治疗外,绝大多数应行外科手术治疗,即使是无症状的良性纵隔肿瘤和囊肿,由于会逐渐长大,压迫临近器官,甚至出现恶变或继发感染,因此均以采取手术治疗为宜。术后可按一般胸外护理常规和麻醉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病情稳定后给予半卧位。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勿过饱。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者吸氧。有纵隔引流者连接胸腔引流瓶,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和量,必要时可用负压吸引以利引流。作正中切口者,应注意引流通畅,以及有无血肿压迫引起的呼吸困难和颈静脉曲张。鼓励患者术后尽早活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气管异物是生活中常见的急症之一,就是饮食中最常见的花生、瓜子、黄豆、栗子、玉米粒、小纽扣、鸡骨、鱼骨等吸进气管里,随着呼吸的作用,异物就会进入气管、支气管或其深部。常见于婴幼儿和老年人,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导致窒息甚至死亡。气管异物阻塞常见于婴幼儿和老年人,多发生于日常进食中,其严重性取决于异物性质和造成的气管阻塞程度。如果处理不及时,轻者会引起气管及肺部损伤,重者会导致窒息甚至死亡。异物被吸入呼吸道后,会引起一阵剧烈的呛咳,反射性呕吐,甚至会咳出血,同时伴有憋气、气喘、呼吸困难、口唇青紫等症状,根据异物的大小以及停留的部位会产生不同的症状。气管异物多为活动性,主要症状为阵发性咳嗽和呼吸不畅,随着时间延长,由于异物刺激支气管粘膜,可产生发热、痰多等症状。若异物较大阻塞了总气管,可窒息甚至死亡。气管异物停留越久危害越大,因此,气管异物一般应尽早取出,以避免或减少发生窒息和其他并发症的机会。一旦出现气管异物阻塞的情况,第一目击者成了关键人物,要挽救患者的生命,除了拨打120,等待急救人员到场之外,让更多的第一目击者学会海姆立克(Heimlich)急救法是很有必要的。什么是海姆立克(Heimlich)急救法?海姆立克教授是美国一位多年从事外科的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他被大量的食物、异物窒息造成呼吸道梗阻致死的病例震惊。在急救急诊中,医生常常采用拍打病人背部,或将手指伸进口腔咽喉去取的办法排除异物,其结果不仅无效反而使异物更深入呼吸道。经过反复研究和多次动物实验,他发明了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1975年10月,美国医学会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个急救方法。海姆立克(Heimlich)急救法原理并不复杂,用外力来冲击腹部和膈肌下的软组织,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的下部,驱使肺部残留的空气形成一股气流,这股气流带有冲击性和方向性,能够在气道内长驱直入,从而就有可能将阻塞气道的异物驱除。切忌不要直接拍背,更不要伸手去抠,这样只会导致气管异物更加深入。气管异物直接危及生命安全,应当充分认识其危害性,注意预防气管异物的发生1.儿童饮食尽量不要让五岁以下儿童单独吃果冻、瓜子、花生、豆类等食物。进食应避免谈笑、哭闹或打骂儿童,引导孩子充分咀嚼。改掉边走边玩边进食的不良习惯,以免摔跤导致口中食物吸入下呼吸道。2.教育儿童不要把小玩具放在口中发现儿童口中含有东西时要及时取出。但切不可强行夺取,以免哭闹后吸入。3.成人工作及生活习惯成年人应改掉工作时把笔盖等小文具咬在嘴里的习惯,以防发生意外。尽量避免酒后饮食,容易出现意识模糊,恶心呕吐误入气管。4.老年人生活习惯饮水及进食时应特别注意,最好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切忌着急喂食,避免大口进食及饮水。进食时注意假牙,睡前应取下假牙,避免在睡眠中落入呼吸道。
导读:肺结节随访中的阿姨为何持续反酸?胸部CT解开谜团!当我们高度紧张时,我们会说“我的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 当我们严重咳嗽时,我们会说“我快把我的肺咳出来了”甚至“肝都要咳出来了”, 事实上,由于周围韧带的固定和膈肌的分隔,我们的器官并不会那么轻易地移动。 然而,凡事总有例外: 我们以膈肌为例,膈肌以上为胸腔,以下为腹腔。为了使你对膈肌有更形象的认识,不妨尝试做一次深呼吸,你会发现吸气时肚子(即腹腔)会鼓起来,呼气时腹腔会收缩,这正是由于膈肌在进行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膈肌就像空气一样,平时你感觉不到它,但是它无时无刻不在发挥作用,也正如空气,它一旦出问题,你会坐立难安。浙江的一位何阿姨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在刘主任为她做手术前,何阿姨的痛苦已经不是“坐立难安”能形容的了,人们都说“舒服不如躺着”,可是她由于持续的反酸,躺下只会带来更多的痛苦!食管下段持续的灼烧感有时甚至会放射到肩部和颈部。饱尝夜不能寐的痛苦,何阿姨曾多方求医,胸部CT检查显示——膈肌上出现胃的影子!这是典型的食管裂孔疝的表现。 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内脏器(主要是胃)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食管裂孔疝在膈疝中最常见,达90%以上,属于消化内科疾病。 更让何阿姨和家人揪心的是,原本 3年前体检发现的左肺磨玻璃结节,在这几年随访的过程中也逐步进展,从影像学上,考虑为早期肺癌。 这一下子让何阿姨和当地的医生犯了难,如何进行治疗呢?是分别从腹腔和胸腔开口子修复食管裂孔疝、做肺切除术,还是干脆分两次手术?医生们莫衷一是。就在看上去“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为什么不去上海看看?”这个想法,让大家有了一丝“柳暗花明”的希望。 何阿姨四处求医,很多医生都建议分期手术或者胸腹两切口手术,这并不理想!随后,何阿姨和家人慕名来到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找到刘鸿程主任。看到最新的胸部CT影像,对于肺部磨玻璃结节,刘主任从大小和形态上综合考虑,患者需要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切除部分肺组织。另外,从CT看,已经有相当一部分胃进入了胸腔,引起何阿姨反酸、上腹饱胀和烧灼等消化道症状。 手术势在必行!为了避免更多、更大的切口增加病人术后的痛苦,刘主任根据自身多年开展单孔胸腔镜手术的经验,认为在单孔下一次性根治肺结节和食管裂孔疝虽然难度很高,但是可行的! 如上图所示,在熟练地完成单孔左肺楔形切除术之后,刘主任将手术器械和胸腔镜镜头同时伸到食管裂孔的位置,先将进入胸腔的部分胃“推”回腹腔,再用缝线将膈食管裂孔收紧,避免复发,而这样复杂的操作,都是通过肋间的同一个不到4厘米的小孔完成的! 一寸小孔,妙手生花!单孔胸腔镜是肺科医院胸外科对微创的追求,也是科室里50余位像刘主任这样的胸外科医师对患者健康的承诺!这个年手术量超过13,000台的大中心,见证了越来越多胸外科疑难病症患者的神奇康复。如果你有胸外科相关疑难问题,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向刘鸿程主任问诊!
众所周知,肺癌在全世界都是发病率及死亡率居前列的恶性肿瘤。而在中国,肺癌则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首位的恶性肿瘤。2013-2014年,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为283.5/10万人和47.88/10万人。而近10年肺癌的发病趋势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我国,由于经济原因以及健康体检意识的薄弱,很多肺癌患者确诊是已处于中晚期,丧失了手术根治的机会。因此在早期对肺癌进行筛查,早诊早治成为提高肺癌存活率的重要措施。 既然如此,什么样的人群应考虑定期进行肺癌的筛查?我们该如何进行肺癌的早期筛查?下文将对上述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 大量的流行病学及基础研究证实,吸烟以及被动吸烟仍然是诱发肺癌最重要的因素。因此,长期吸烟或被动吸烟的人群,特别是年龄大于50岁是定期进行肺癌筛查最主要的人群。如何定义长期吸烟?我们将吸烟年数乘以每日吸烟支数定义为吸烟指数,例如每日吸烟20支,持续吸烟30年,则吸烟指数为600。对于吸烟指数大于400,并且戒烟不足15年者应定期进行肺癌筛查。除此之外,存在其他肺癌致病因素的人群,如接触过致癌物(石棉、氡、铀等放射性物质)、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肺结核病史的患者都应定期进行早期肺癌筛查。 肺癌筛查的高危人群定义为,年龄为50-75岁且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1)吸烟 >= 20包/年,其中也包括曾经吸烟,但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2)被动吸烟者;(3)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4)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5)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史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 如何进行早期的肺癌筛查,肿瘤标志物?X线?国外大量研究数据证实低剂量CT是目前进行肺癌早期筛查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的方式,美国的数据显示低剂量CT可以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那么低剂量CT与普通CT有何不同?实际上,低剂量CT扫描与普通CT检查在操作方法上是相同的,只是在扫描的时候,低剂量CT要把放射的射线条件降低一点,被检者接受射线的剂量就会更少,仅为常规CT剂量的10-25%。这样既提高了肺癌的检出率也降低了对身体正常组织的损伤。通常低剂量CT筛查的频率是每年一次。但如果医生通过低剂量CT发现肺内存在结节,则会依据结节的大小、密度、形态判断是否需要增加筛查频率,或考虑为恶性进行手术治疗。
面对肺癌这个“癌症第一杀手”,我们应该如何预防? 肺癌是最能够预防的癌症 我国是世界第一肺癌大国,每年大约有60万人死于肺癌,2008年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居民死亡原因调查结果显示,肺癌已成为中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 对于肺癌,目前还缺乏可以普遍推广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手段,大多数肺癌患者临床确诊时已经是晚期。解决肺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问题仍然是一个长期而严峻的工作。肺癌的传统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化疗和放疗三个手段为主,但大多数晚期肺癌患者确诊时都失去了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机会,化疗和放疗的治疗效果也不理想,导致肺癌死亡率居高不下。 从宏观上讲,肺癌是目前癌症死亡中的“第一杀手”,但它却是各种癌症中病因最为明确,因而是最可以预防的癌症。肺癌高发因素主要是人类自身行为造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肺癌是一种人造肿瘤,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因而只要我们行动起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与习惯,远离烟草和危险致癌因素,就可以有效避免肺癌的侵扰。 拒绝一、二、三手烟 在全球大部分国家,87%的肺癌死亡都同吸烟有关(包括被动吸烟);同吸烟者长期共同生活的人,患肺癌的概率提高了25%,而在工作中长期被迫吸二手烟烟雾也会增加患肺癌的危险。近年还发现,三手烟也会对人体健康、尤其对婴幼儿健康造成危害。所谓“三手烟”,指无论在何处吸烟,烟雾中的有害颗粒物将吸附在头发、皮肤、衣服、地毯、沙发和汽车座套上,当吸烟后和孩子接触时,孩子仍然会遭受到环境中香烟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的侵害,这些有毒成分包括氢氰酸、丁烷、甲苯、砷、铅、一氧化碳、钋等10余种高度致癌化合物。 经 过多年来的健康教育,公众已经熟知“一手烟”的危害,而对“二手烟”、尤其是“三手烟”健康危害的认识还远远不足。因此,一方面应该继续加大控烟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应该采取更严厉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措施,尤其要对具有广泛公众影响力的传播手段加强监督,比如影视作品中的吸烟特写镜头,会引起青少年对吸烟的好奇和兴趣;目前餐馆酒楼、办公厅室等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禁止吸烟仍不够严格,对不吸烟者免受二手、三手烟害的保护仍不够有力。此外,学生家长、学校老师、卫生工作者特别是男医生的高吸烟率,对吸烟有害的宣传教育和控烟工作起负面作用,所以呼吁医生首先应该率先戒烟。 开窗吹走“无形烟” 除吸烟外,环境因素如装修材料导致的室内污染也是导致肺癌的重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室内氡已成为仅次于吸烟的肺癌第二大诱因,根据全球各地区平均的氡含量水平估算,由氡引发的肺癌病例占各地区所有肺癌病例的3%至14%。 氡是一种天然放射性气体,无色无味,可谓“无形烟”。氡产生于岩石和土壤中铀的放射性衰变,广泛存在于房基土壤、建筑装饰材料中,在水中也可找到。研究显示,氡接触量与肺癌风险成正比,平均每立方米空间内氡含量升高100贝克,肺癌风险增加16%。两岁男孩患肺癌的案例中,房屋装修材料污染就是被怀疑的罪魁祸首之一。 因此,为了远离肺癌,装修要尽量使用环保材料,而且不要刚装修好就住进去。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公众注意在家中多通风,以降低室内氡浓度。 健康烹调少油烟 据媒体报道,近几年上海女性肺癌的发病率上升很快,尤其是40至50岁中青年女性患肺癌人数已接近男性,达到1:1,这与女性遭受二手烟污染、女性吸烟率上升、女士低焦油香烟和厨房油烟污染有密切关系。 同济大学肿瘤研究所最近公布的一项长达5年的肺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青年女性长期在厨房做饭时接触高温油烟,会使其患肺癌的危险性增加2到3倍。在非吸烟女性肺癌危险因素中,超过60%的女性长期接触厨房油烟,做饭时经常有眼和咽喉的烟雾刺激感;有32%的女性烧菜喜欢用高温油煎炸食物,同时厨房门窗关闭,厨房小环境油烟污染严重。 因此,不吸烟的“家庭煮妇”们,要注意营造一个清洁通风的厨房,减少高温煎炸这一不健康的烹调方式,多开窗保持厨房空气流通。主妇们也不要太迷信抽油烟机。目前抽油烟机的效能范围仅在油烟机下方45厘米,其余油烟散发的有毒油烟量是一根香烟的上千倍,人每天在这种环境中吸收的有毒油烟,比在1小时内抽两包烟还多。 另外,最新研究发现,由吸烟所致的肺癌治疗效果明显低于非烟民肺癌,外科手术风险也明显高于非烟民肺癌患者。在癌症发生机制上,吸烟所致肺癌多走“K-ras途径”,这种肺癌对化疗药物不敏感,化疗有效率只有30%至40%,而且目前也没有相应的靶向治疗药物。因此,只有加大控烟力度,让公众远离一、二、三手烟,预防肺癌,才是保持健康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