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斜疝是小儿普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开放腹股沟管(外环),寻找到疝囊后,高位结扎疝囊颈部,一般切口为腹股沟皮肤横纹处,长度约1.5-2cm,开放手术必须从精索和输精管包裹之中剥离出疝囊,再横断游离疝囊,从而行高位结扎,局部的出血会造成术后阴囊的肿胀和不适感,对一些巨大疝和反复嵌顿的难复性疝,局部组织水肿、疤痕增生的患儿,传统手术更容易造成精索和输精管的损伤,严重者会影响今后的生育功能。随着腹腔镜手术的普遍开展,外科手术进入了微创时代,腹腔镜斜疝修补术应运而生,通过缝合结扎腹股沟管内环口,简单有效阻止了腹腔脏器进入腹股沟管,不用分离精索和输精管,使其保持原位,最大程度减少手术对其损伤可能,而且缝扎能做到更高位,避免术后复发。因为术中几乎没有出血,也不存在阴囊肿痛的问题。而腹腔镜手术最大的优势则是能同时探查对侧腹股沟管内口有无闭合和腹腔其他脏器情况,发现存在的隐性疝和其他潜在疾患(如美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卵巢囊肿、肠系膜囊肿等),一次手术可以同时解决,避免术后出现对侧疝可能,防患于未然,也符合“上医治未病”的传统医学理念的精髓。所以,当我们的麻醉科主任问我为何选择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时候,我是做如上回答的。早期的腹腔镜斜疝手术,多采用3孔法,即脐部和双侧腹壁各打一个5mm的小孔,优势是器械互相不干扰,缝合操作简便,手术用时较少(麻醉时间也相应较短)。近年来,随着器械的改良,操作技术日臻娴熟,两孔法和经脐单部位手术越来越受到青睐。所谓两孔法,一般脐部置入3mm(或5mm)的镜头,右侧腹壁置入3mm的持针器,单手操作完成腹腔内缝合操作,要求术者有比较熟练的缝合技术和手术经验,对于腹膜皱褶较多者,此法不太适宜,因为过多的皱褶,会导致缝合不全,造成术后复发。尤其是精索血管和输精管往往是皱褶最为明显的部位,容易引起出血和局部血肿。经脐单部位腔镜手术,也分为三孔和两孔,三孔法只是将原来的三个孔集中在脐部,因为脐部乃天生的疤痕,术后切口痕迹隐蔽性较好,可以达到无痕的美容手术效果,但是由于器械全部经脐部置入,会互相干扰形成“筷子效应”影响手术操作,给手术视野和手术操作都造成一定影响,所以相对而言,术后并发症会相应增高,而单部位两孔法需要单手操作,没有辅助操作孔辅助,对术者更是一个挑战,当然,术后切口的美容效果会更佳。黄志强院士曾经说过:“微创外科并不等于单纯的‘小切口外科’,它是能得到比现行的标准的外科手术能有更小的创痛、更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更准确的手术结果、更短的住院医疗时日、更好的心理效应。所以说微创外科是一相对性概念,可以有多种形式的选择。”因为手术微创绝对不是单纯的小切口或少切口,而盲目追求小切口、少切口,延长手术操作时间,必然也要增加麻醉时间,气腹时间延长也会造成腹腔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扰乱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导致手术创伤增大,增加术后并发症,这也不是微创手术的初衷。 综上所述,选择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毋庸置疑,但选择三孔法还是两孔法或是经脐单部位手术却要因人而异,结合术中情况综合判断为宜。本文系朱杰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