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一年四季最常见的就是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 感冒常见症状:发热、流鼻涕、鼻塞、打喷嚏、咳嗽等等,还会影响食欲,鼻塞严重时甚至吃不香睡不着。医生体检时会发现喉咙红,扁桃体大,肺部听下来没有不好。可是难受啊!,若是孩子病了,大孩子还好,会说,小孩子只会哭,哭的家长心慌意乱,手足无措。 大部分孩子感冒一周多点就会好,少数会出现合并症:如脑炎、肺炎、心肌炎等等。家长如何护理宝宝呢? 首先:对症。 高热:予以退热,可以采用物理退热及药物退热的方法,见我的文章:发热会烧坏脑子吗? 流鼻涕多的话,可以上母婴店买个吸鼻器,先生理盐水或海盐水湿润鼻腔,再清理鼻腔,减少鼻涕倒流入喉咙引起呛咳,一般喂奶前及入睡前清理。也可以适当吃点艾畅啊、惠菲宁等一类西药感冒药,注意药物年龄要求,可以减轻鼻塞流鼻涕症状。 其次,饮食清淡,忌油腻食物。水果蔬菜可以吃,鸡汤和鱼汤可以吃,不过油必须撇掉,奶类继续,肠胃好的话,瘦肉、鱼肉也可以,注意孩子饮食量和尿量,如果明显减少可能病情加重了,需要及时上医院就诊,查清原因。 同时观察病情很重要,发现精神不好、抽筋、呕吐、呼吸费力时必须马上上医院看急诊。 既然生病了,定是有炎症了,常有家长自作主张很快就加上了抗生素,如果遇到了我,判断是病毒感染可能性大的话,告诉病人不要吃抗生素了。有些家长很纠结,既然有炎症,为什么医生不用消炎药呢?既然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无效,那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怎么办呢?上呼吸道感染绝大部分是病毒引起。目前对于大部分病毒,没什么特效药。乙肝、丙肝、艾滋病、巨细胞病毒等慢性病,会有相应的抑制病毒的药物,需要长期应用。对于平时身体健康的孩子感冒,也就一周左右的病程,无需抗病毒药,如果有热症,如喉咙痛、眼睛热,大便干,可以吃点清热的感冒中成药。 感冒了,也就是注意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如有加重,及时上医院,否则,只能耐心等待。药物只能减轻症状,让孩子稍微舒服点,不可能药物吃下去一两天就豁然而愈。
孩子是不是哮喘?如果孩子小时候湿疹重,平时容易打喷嚏,或者小时候有食物过敏(指多次 吃同一种食物出现皮肤发红,有皮疹,腹痛、呕吐等现象,常见是牛奶蛋白、鸡蛋、花生、大豆) ,反复喘息,3-5岁后还一咳嗽就要喘,很少发烧,那哮喘可能性就很大了。有些家长很难接受孩 子有哮喘,总觉得我们家宝宝不咳嗽时不喘啊,只有咳嗽才会喘,其实,哮喘是个慢性病,不是天 天有症状,有发作期,有缓解期,小年龄的很多是感冒诱发。哮喘的孩子很多都有过敏性鼻炎,鼻 炎有四大症状:鼻塞、流涕、鼻痒(孩子表现为揉鼻子)、连续喷嚏,不容易和感冒区分,感冒一 般有咽痛(不限于早上),不会连续喷嚏。 哮喘一定有喘吗?一般哮喘是反复喘的。但是有一种哮喘是不喘的,就是医生说的咳嗽变异性哮喘,只咳不喘,一个月都治不好,消炎药吃了也不见效,遇到烟味等刺激性气体会咳嗽,大笑和活动后会咳嗽,后半夜会咳嗽,没什么痰,吃了特布他林或丙卡特罗近一周后咳嗽明显好转,如果这样的话,就可能是哮喘了。 哮喘需要做那些检查?1.过敏原检测:有两种方法是可靠的,一是皮肤点刺,痛苦小,花费小,不到一刻钟就能出结果,但是受药物影响,如果3天内吃了抗过敏药,检查结果可能是阴性,还有一定的风险,极度敏感的病人,发作期的病人,极少数可能出现哮喘发作、休克现象。二是抽血查过敏原,最全的是北京协和医院,目前一般医院只能查常见的四种食物过敏源及吸入过敏原总筛查及尘螨,吸入过敏原总筛查可以给医生提供依据是否有吸入过敏过敏,如果有,过敏性鼻炎伴哮喘的可能性就要考虑。抽血查不受药物影响,任何时候都可以查,没有任何风险,缺点是花费高,等待时间长,最长要一周。有家长说过敏原检测有什么用,查出来了也不能治疗。如果证实有过敏存在,孩子咳嗽不好,对医生可是个很有帮助的线索,诊断方向和治疗方案都会不同。不知大家带孩子看病时有没有发现,"支气管炎"是医生经常的诊断,处方消炎药咳嗽药,有时候不见得有效.咳嗽并不见得都是支气管炎。2.肺功能:肺功能有助于医生判断孩子病情轻重,有时帮助医生诊断有无哮喘,长期治疗后有助于判断疗效。3.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等等。 哮喘如何治疗?经常发现门诊病人哮喘发作时挂水、抗生素等等,如果不是严重哮喘发作,一般不需要挂水,口服及雾化药物即可,哮喘发作一般没有细菌感染,大多是病毒感染、接触过敏源、接触刺激性气体如烟草等诱发,发作时治疗:避免过敏源,激素+气管扩张剂为主要用药。急性症状控制后,需要长期控制用药,也就是预防用药,一般吸入激素,病情较重者医生会处方激素加长效气管扩张剂联合用药,有些会服用孟鲁司特钠。过敏高发季节需要环境控制、加服抗过敏药。 注意事项:一是长期和固定医生合作,长期随访,根据病情逐渐减量,如有波动,查找原因,及时纠正,才能更好控制。有些家长担心药物副作用,私下减药,造成病情控制不佳,反复发作,结果是病没看好,药没少用。有些家长觉得诊断明确了,药物效果也不错,没药了随便找个医生开点药,容易造成药物该减量时未减量,如果病情有波动,也不容易找到原因。固定医生,如果病情控制不佳,医生有压力,也会更加负责任。二是家里人戒烟,吸烟造成疾病发作,还影响药物疗效,而且哮喘发病概率增高,不是哮喘的变成哮喘。三是发作期不能吃冷饮、饮料,平时尽可能少吃饮料,不健康,添加剂人工色素等等。苏州的哮喘孩子大多是尘螨过敏,春秋两季时温度湿度适合尘螨繁殖,室内尘螨量大增,过敏性鼻炎及哮喘是高发季节,床上是尘螨繁殖的温床,勤洗床铺,60度以上的热水先泡再洗,不睡席梦思,睡板床,枕头两年一换,会减少家中尘螨量。 哮喘长期用药副作用大吗?家长一听长期用药,可吓坏了,孩子那么小,连续几年用药,能行吗?哮喘的吸入激素单位是微克,而发作时口服或者输液用的药是几十毫克,是全身用药,随着血流流向全身,一毫克等于一千微克,不采取长期用药,反复发作,用的药物只多不少,而且,吸入的激素结构发生改变,局部吸入用药,副作用大大减轻,随着病情控制,还会逐渐减量,一句话,只要是规范用药,副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最后提一下有关脱敏,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只能进行尘螨过敏病人的脱敏治疗,北京协和变态反应科脱敏种类多。尘螨脱敏目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注射脱敏,一种是舌下含服 ,前者疗效好于后者,疗程均为3年以上,5岁以上孩子适合,费用目前2万多。
经常碰到家长紧张焦虑,孩子咳嗽了,小孩子肺嫩,会不会咳成肺炎?一感冒,如临大敌,全家总动员,甚至要求医生挂水,“不然会得肺炎的!”咳嗽原因很多,最常见急性呼吸道感染,感冒即医学上说的上呼吸道感染,其他如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也可以出现咳嗽。少见原因:呛了东西进入气管、鼻炎、哮喘、某些降压药等等。那为啥孩子得肺炎的多呢?是因为老百姓说的肺嫩吗?那为啥有些孩子咳嗽后发展为肺炎,有些没有呢?其实得不得肺炎,取决于病原菌和身体的抵抗力,病原菌毒力强就容易,小孩子的抵抗力是在和病菌斗争的过程中产生并逐渐增强的。早产儿、营养不良、有先心病等就容易得肺炎。肺炎有咳嗽,但咳嗽并不等于肺炎。有药物可以预防病毒性肺炎吗?绝大部分肺炎是先有感冒,再发展为肺炎的。感冒大部分是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如果没有加重,会自己好。特殊的病毒性呼吸道感染,譬如:流感病毒、禽流感、非典等是有生命危险的。除了乙肝、丙肝、艾滋病、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必须长期抗病毒治疗,一般病毒性疾病没有特效药,就是说没有药物可以预防病毒性感冒发展为肺炎,医生和家长能做的就是观察、再观察,及时发现疾病的转坏,及时就诊。如果是细菌感染,必须及时服用消炎药,否则细菌蔓延,加重病情。
发热是怎么回事? 几乎每个人都发过热,孩子一旦发热,家长就心急火燎。其实发热大多是因为细菌、病毒感染所致,也就是生病了所以发热。发热时,我们人体的体温调定点从正常时37°升高到38°、39°甚至40°,也就是说人体不再以37°为标准,而是以新的调定点为标准调节产热和散热。发热是人体应对感染做出的保护性反应,38°到38.5°时,人体的免疫系统活跃,有助于感染控制。发热会烧坏脑子吗? 发热40°以内不会烧坏脑子,除非病毒细菌引起脑子发炎,出现脑膜炎,脑炎,这时孩子出现即使用退热药热暂时退下后依然精神萎靡,还可能惊厥,头痛、呕吐等等。什么时候需要退热处理?如何处理? 一般39°以上需要退热处理,有高热惊厥的孩子38°多就可以吃退热药,但是高热惊厥一般一次生病惊厥一次,大多是在起病开始24小时内,退热处理不一定能阻止高热惊厥发生,所以,吃了退热药,依旧需要密切观察。如何退热?三个月以内的孩子一般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减少衣被,温水擦浴,水温和当时孩子体温相当,多喂水。有些家长一看孩子发热,就认为着凉了,心想宝宝病了,要多穿衣服,捂得严严实实来医院,让他们脱,还不乐意。他们不知道,这一捂严实,相当于保温,将高热好好保温,怎么体温降得下来呢? 何时保暖?开始起烧,孩子怕冷,摸着手脚凉时。一旦烧到顶峰,浑身发烫,手脚也热乎乎,这时孩子开始怕热了时,就该减少衣被了。三个月以上的可以服用退热药。对孩子安全的退热药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不可以同时服用,必要时错开服用。对乙酰氨基酚24小时不能超过4次,每次不能过量。吃完退热药后,多喝水,补充水分,有时可以喝的口服补液盐溶液Ⅲ型,退热药是通过发汗来退热的。记得出汗后及时换衣服呵。 何时需要就医? 三个月以内的宝宝出现38.5°以上的发热需要看急诊,高热惊厥、明显脱水(尿量少,前囟凹陷)及呼吸困难的需要看急诊。一般看门诊即可。何时需要再次就医?第一:如果吃了退热药后体温暂时降下来后,(不一定会降到正常)这时精神不好,第二:回家后三天热不退,第三:出现新的症状,第四:原有症状明显加重。发热一定要吃消炎药吗? 发热确实有炎症,但此炎症可以由病毒和细菌等引起,感冒大多是病毒引起,而老百姓口中的消炎药其实是抗生素,抗生素只对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有效,对病毒无效。只有细菌引起的发热才需要吃消炎药。消炎药都是化学品,人体不是化工厂,需要才是应该的,滥用抗生素影响孩子肠胃,会导致细菌耐药,真正细菌感染时抗生素效果就不好了。发热需要挂水吗? 挂水深入人心啊。最极端的碰到一个奶奶带孙女看病,小姑娘7天没大便了,难受,奶奶说:医生,挂点水吧,常碰到家长说,医生,我们宝宝高烧,挂点水吧。有此要求的,父母大多是打工的、农村的、文化水平低的,不给他挂,就说医生态度不好,没有医德。搞得医生哭笑不得,沟通吧,没用,理解不了。盐水不是仙水,感冒挂水没用。挂水挂的是抗生素和水、盐(此处的盐不是吃的盐,是指氯化钠氯化钾等等)。在所有的用药方法中,最容易过敏,挂水的药液质量再好,总有微小的物质不能靠人体排出,积聚在人体内,堵塞毛细管末端。细菌感染重时、吃得明显少时才需要挂水,一般两三岁以上的孩子吃药效果是不错的。还有脱水明显的不能口服补充液体的需要挂水。
天还没冷,就经常看见家长给孩子穿的厚厚的,孩子的小脸蛋红红的,油汪汪的,甚至头发都是湿的,每次生病就感觉是冻着了,受凉了,于是乎加衣,出汗,生病,再加衣,恶性循环。孩子生病,家长烦恼,其实,孩子怕冷又怕热,不能少穿,更不能多穿,那多少合适呢?好动的孩子少穿,安静的孩子略微多穿,身上暖和又干燥即可,万万不可背心潮乎乎,出了汗后吹风容易着凉,所以说,穿多了更容易着凉。家长喜欢摸手,等到手暖和了,往往身上已经出汗了,家长一看,呀出汗了,宝宝热了,脱衣服吧。其实,出汗后不可脱衣,应该先将汗擦干,换上干净衣服。带孩子要细,譬如运动前脱衣,运动后擦干汗加上衣服,进温暖的室内及时脱衣,可别等出汗后才脱衣,冬天去室外时加衣。夜间盖被子同样。经常有家长抱怨孩子晚上蹬被子,为什么蹬被子呢?是因为觉得热,说明孩子盖多了。孩子其实在父母爷爷奶奶中是最怕热的,现在生活节奏快,父母都要上班,大部分是爷爷奶奶带孩子,爷爷奶奶年龄大了,怕冷,于是乎给孩子加衣,又认为孩子弱小,穿的比爷爷奶奶还要多,这样带孩子的话,那可真是成了医院的常客。老话说,若要小儿安,要带三分饥和寒,还是有道理的。
门诊看病时,经常遇到家长咨询能不能开空调,而报纸上更多的文章说的多是空调的坏处,实际上苏州夏天的空调快要卖疯了。苏州夏天最低温度也要30度以上,小朋友热的一身痱子,胃口不好,晚上睡觉不踏实,电扇吹着多汗的身子,照样生病。医院住的都是病儿,冬夏两季都开空调,体质弱的孩子对高温耐受差,空调要开,只是怎么开。第一,不能贪凉,个别开到25-26度,一般开到28-29度;第二,注意通风,每天三次通风,每次二十分钟,有条件买个空气净化器;第三,空调滤网勤洗,至少一个月洗一次,极端的我碰到有人买了三年空调,一次也没洗过;第四,身上汗多时、刚洗完澡时不要进空调间,不能风对着吹,即使夏天也要着凉,首先将汗擦干,汗湿的衣服换掉。希望大家既能享受空调的凉快,又能健康的度过苏州闷热的夏天。
Reviewed by Dr. Rupal Christine Gupta 3个月以下的婴儿如果直肠温度超过38°C, 请立即于你的儿医联络或直接去急诊室。新生儿阶段的低烧也可能是严重感染的征兆,务必要及时就医。 3个月以上即使发烧在38°C以下, 但是出现以下情况你需要见儿医: 拒绝喝任何液体,或者看上去虚弱到无法喝 持久腹泻或呕吐 出现脱水迹象:尿量比平时少很多,哭时没眼泪,反应较平时呆滞。 抱怨耳朵痛或喉咙痛 2岁以下发烧持续24小时,2岁以上发烧72小时 每天只是晚上发烧,但是持续好几天 有慢性疾病的孩子,如心脏,癌症,红斑狼疮或镰状细胞病 出现皮疹 排尿疼痛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你需要立即去急诊: 持续哭不停 极度烦躁不安 精神萎靡,叫不醒 出现皮疹或紫色斑点,看起来像是皮肤上的瘀伤(新的) 嘴唇,舌头或指甲发紫 头颈僵硬 严重头痛 拒绝移动 呼吸困难(并非因为鼻腔分泌物堵塞) 身体前倾并流口水 抽搐 腹痛
发烧时别“捂”孩子,这样会阻止身体散热,并可导致体温上升。确保孩子的卧室温度适中。 有些家长会使用洗温水澡的方式降温,这种方法只能暂时降温,事实上,让孩子在发烧时洗澡会让他们觉得不舒服。禁止使用酒精或冰袋/冷水澡(会导致冷战,反而让体温上升)。 提供大量的液体以免脱水,因为发烧让小朋友比平时容易丢失液体。水,汤,果汁,棒冰,及各种口味的gelatin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要应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包括可乐和茶,因为这些会增加排尿导致脱水加重。如果孩子有呕吐或腹泻,询问下医生需不需要补充儿童专用的电解质饮料,不要给孩子喝成人的运动饮料。 一般情况下,让孩子选择吃他们想吃的东西,别太多就行。一定要确保孩子有充分的休息,当然也不是说整天躺在床上,放松就好。孩子发烧最好还是在家里休息。儿医建议要在体温正常24小时后再回学校。 本文系陶慧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临床表现多见于冬季,苏州是从年底11月份开始到来年4月份结束。两岁以内的孩子多见,开始表现为感冒,出现流鼻涕鼻子塞,有些还是会有高烧,两三天以后咳嗽加重出现喘息,急性期的话3到5天,在3到5天时间里喘息咳嗽会逐日加重。6月龄尤其3月龄之内的宝宝、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免疫功能缺陷的宝宝容易出现危及生命的重症。 何时需要补液吸氧(可以急诊留观治疗)如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2%,给予补氧治疗。此时喘憋厉害,会烦躁不安 如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不能摄入足够液体,尿量明显减少,需要采用静脉输液治疗。 何时必须住院治疗如果出现以下任何情况,收入院治疗: 家长没有能力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或住家附近不能及时得到医疗诊治 呼吸暂停(据观察或或报告) 呼吸空气条件下,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2% 口腔摄入液体不足(占常规量的50-75%),考虑为危险因素,进行临床判定 严重的持续性呼吸窘迫—如呼噜声明显的胸壁凹陷,或呼吸频率大于70次/分。[基于GDG的经验和意见] 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不要采用常规胸部X线检查,因为X线变化可能与肺炎相仿,且不应根据X线决定抗生素的使用。 家长护理要点在家照顾患儿的关键注意事项 多喂水,注意记录饮食总量及尿量,清理鼻腔内粘鼻涕。 一些缺氧不重液体摄入量就诊时不明显减少的患儿可在家中护理,家长必须识别发展为危险信号的症状,如出现以下情况,及时去医院就诊 呼吸功能恶化(如呼噜声、鼻翼煽动、明显的胸壁凹陷) 12小时内液体摄入量小于正常的75%或尿布未湿 呼吸暂停或口周青紫。 精力衰竭(如对普通的社会接触无反应,只在长刺激下才醒来)。
单纯性高热惊厥表现为发热时头颈后仰,眼珠上翻,四肢抽动,呼喊无反应,惊厥时间短,多在1分钟左右,每次发热惊厥1次,多在发热第一个24小时内发生。见于6岁之内的孩子,6岁之后不再发作。诊断时需要排除颅内感染如脑炎、脑膜炎等,电解质紊乱,如果医生怀疑有颅内肿瘤、出血时需要CT、核磁等检查。 惊厥时家长怎么办?第一次惊厥时大多家长都吓蒙了,门诊碰到这样的孩子,父母大多说不清当时形态。家长切记以后不要慌张,观察孩子情况。 1.把孩子放到平坦柔软处,如地毯、床上,不要紧紧抱住,防止抽时周围环境伤害孩子 2.保障呼吸通畅 让孩子侧卧,头要偏向一边,松开领口和衣服; 3.清理孩子口腔 孩子口腔内有唾液和残渣用干净软布清理干净,保证口中没有东西妨碍呼吸或者误吸入气管; 5.做好相关记录 记好惊厥持续时间、惊厥时孩子状态等,可以用手机录下当时惊厥时视频。对医生诊断很有帮助。 6.脱衣服、开空调降温 一些恰当的物理降温方式会让孩子感觉舒服一些。 7.惊厥过后尽快就诊 去医院就诊,以便确认发热原因。 8. 需要急诊找儿科医生查明原因的情况: 惊厥持续超过 5 分钟,大脑缺氧时间长受到伤害 呼吸不正常 抽搐过后昏睡,不是很快清醒 体温超过 40℃ 单日惊厥超过 1 次 出现极度嗜睡、剧烈呕吐、脖子强直等症状 每次发热都抽搐 本文系陶慧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加入的其他科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