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腹腔分流管功能障碍,其中包括分流管滑脱移位引起的颅高压,是小儿神经外科医生经常遇到的脑外科急诊。病例1:图1-3,脑肿瘤脑积水,6个月大的时候做的分流手术,2岁切的肿瘤,病理是成熟性畸胎瘤,现在孩子4岁,本月初开始嗜睡伴烦躁,没法抬头,急诊我科,经常快速精准的判断后,我们确认为脑室端分流管移位,重新植入新的分流管后患儿症状迅速改善。病例2(图4-5):13岁男孩,因丘脑肿瘤脑积水,外院先VP分流同时肿瘤穿刺活检,术后病理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然后在第二家医院做了丘脑肿瘤部分切除术,病理示胶母。目前在放疗中,近日出现嗜睡反应差。从CT片子见脑内“数根”管子,结合查体和穿刺试验,快速诊断为脑室分流管移位至颅高压,先穿刺ommaya缓解症状后行对侧脑室三角区穿刺分流,术后患儿满血复活。快速准确的判断,及时有效的处理,至关重要。
6岁男孩,因“声音变粗,伴胡须、阴毛生长、外生殖器增大等性早熟表现”,发现松果体区占位。术前HCG稍增高(16.4mIU/mL),AFP正常。 我们行纵裂胼胝体脉络膜裂入路松果体区占位切除术,术中见T1高信号的病灶系陈旧性出血改变,肿瘤由两个囊状部分组成,囊壁与周围脑组织有明显间隙,可完整分离,中脑导水管压迫解除,脑积水一期得到缓解。术后HCG降至正常(
左侧丘脑成熟畸胎瘤术后8月复查,肿瘤全切。展示一下“Z”字形切口的优势,不同于传统马蹄形或者弧形切口,“Z”字形切口由于术后头发的交错生长,术后瘢痕看不出,像没开过刀一样[呲牙],值得推荐。
刚满14个月的诺宝(化名)在半米高的婴儿床上嬉笑、玩耍。怎料,一个不小心便跌落到大理石地板上。诺宝后脑着地,哇哇大哭,哭累了便睡着了。爸爸接到电话后赶忙回家,发现诺宝呈嗜睡状,赶忙开车送医。由于前两家医院都没有小儿神经外科,诺宝在受伤后3小时才辗转来到新华医院,途中反复呕吐多次,入院时呈浅昏迷状。头颅CT提示,诺宝右侧颞顶枕硬膜外血肿。接到急诊医生电话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神经外科张晨冉医生嗅到了“死神的味道”,飞速从病房奔向急诊室。期间,他电话联系小儿危急重症医学科和手术室:“一位硬膜外血肿的小朋友已经出现脑疝,需要急诊手术”。张晨冉到达急症室后,第一时间给诺宝进行了简单查体,发现他已呈浅昏迷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6分,右侧瞳孔直径3毫米,左侧瞳孔直径1.5毫米,对光反射消失,窦性心动过缓。监护室完成了血常规、凝血和备血等急诊术前准备后,张晨冉医生即刻联系了麻醉科和行政总值班,告知患儿目前病情危急,不能等待血常规及凝血结果,需要马上手术。随即,医院启动急诊手术应急预案,与家属充分沟通后,诺宝被推进了手术室。手术进行了一个半小时,手术进展顺利,术中发现右侧颞部的骨折线撕裂了汇入横窦的导血管,由于出血迅猛,血肿连同骨瓣一起被翻起。术后复查CT显示血肿全部清除干净,诺宝被压迫的脑组织逐渐膨隆。病情恢复理想,诺宝的肢体活动也恢复正常,没有遗留任何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7天顺利出院。张晨冉医生提醒:婴幼儿要警惕从床上跌落。如发生意外,家长要保持冷静,然后快速评估宝宝病情,如有以下情况,请及时至专科医院就诊。1、意识丧失:即使是很短暂的意识丧失,也应该及时就医。如果外伤很严重,患儿意识没有恢复,请即刻寻求帮助;除非为了脱离危险境地,否则禁止搬动小孩。观察小孩的呼吸和脉搏,直到救护车来临。2、如果眼睛、鼻子或耳朵有清亮液体(脑脊液)流出,则提示颅底骨折可能。3、颅骨局部出现凹陷。4、呼吸不规则。 5、瞳孔不等大。6、协调能力变差。 7、嗜睡,唤醒困难。8、烦躁,哭闹不止。 9、呕吐。10、癫痫发作。 11、头皮裂伤。12、头皮血肿。如何在家中护理?宝宝坠床后有一些嗜睡,这是正常现象。此时,应该让宝宝继续休息,但应规律的间断叫醒宝宝,以评估意识状态。正常情况下,宝宝呼吸平稳,能够认识父母或保姆,容易被叫醒。如何预防宝宝坠床?最重要的是,在没有监护的情况下,不要将宝宝放在大人的床上玩耍;卸除床架,在地板上铺软垫,尽量减少床和地板的距离;在墙角铺好软垫,确保附近的桌椅足够远,这样宝宝就不容易被卡住;教会宝宝如何正确下床,如用肚子从床上滑下来等等。
3岁女孩,走路不稳半年,反复呕吐1月,检查发现右侧小脑半球占位伴梗阻性脑积水!上周二行手术治疗,一期行枕角穿刺外引流+肿瘤切除术,术前考虑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术中亦得到证实!术后36小时复查磁共振显示肿瘤切除满意!小脑毛星占后颅窝肿瘤的25-35%,发病率仅次于髓母,肿瘤全切后可以治愈! ps.深刻体会到了美国导师的感慨,后颅窝毛星是后颅窝手术难度最大的,因为它不像髓母和室管膜瘤等有相对明显边界,手术全切难度高,且对后续放化疗不敏感! 继续加油
弥漫性内生型桥脑胶质瘤(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 DIPG)是一种致死率极高却又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儿童恶性脑肿瘤,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特异性的影像学特点可以诊断为DIPG,影像学不典型的病例建议行活检手术明确诊断!常规治疗手段中仅有放疗具有一定疗效,可以改善患儿症状; 目前的化疗方案对肿瘤无效!5年存活率低于1%,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 该男性患儿在两年半前诊断为DIPG,接受了52Gy/26Fx 放疗,效果满意,随访过程中肿瘤体积明显缩小,患者没有明显神经功能缺失!自去年12月份诉左下肢酸痛,今年加重,复查全脊髓磁共振显示腰2-4椎管内多发占位,颅内病变转移可能。患儿根痛症状明显,近日无法行走,与家属充分沟通后于昨天行椎管内多发病灶切除术,术中全切肿瘤,术后当晚患儿下肢疼痛症状明显改善,今晨症状完全消失!虽然我们目前还无法攻克这种肿瘤,但让这些患儿在有限的人生旅程中,最大程度的提高生活质量,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宝宝出生后如果背部中线皮肤有色素沉着、毛细血管瘤、皮肤凹陷、局部多毛、小皮赘或皮下脂肪瘤等,这些都是“隐形脊柱裂”的特征性表现,千万不能忽视,要完善脊髓磁共振等检查! 隐形脊柱裂在婴儿期多不出现明显症状,在儿童生长过程中,脊髓受到异常牵拉产生症状,这种神经损害通常是不可逆的!因此,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 本病例是一个20月龄的男孩,因至今无法独立走路就诊。患儿出生时背部就有血管痣,当地医院建议随访观察,没有做进一步检查。直到最近,患儿仍无法行走,经询问,患儿有排尿不净、尿频病史,因一直抄尿不湿家长也未能重视! 入院膀胱残余尿检查异常,全脊髓磁共振显示与血管痣相连的皮下窦道,伴胸髓空洞,局部脊髓背侧见大量蛛网膜分隔,后经手术证实! 窦道沿棘突间隙进入椎管,终止于硬膜囊,硬膜下见蛛网膜黏连,牵连脊髓,手术予以彻底松解! 为省钱且有效,我们尽量用丝线固定椎板,还做了整形手术,将皮肤血管痣同时切除! 术后2天患儿小便有力,排尿较术前通畅,术后1周下床走路时足内翻有所改善,目前还在积极康复中
7岁的聋哑小朋友在3个月前突发右下肢乏力伴抽搐,查头颅ct显示左侧额叶自发性脑出血,由于病变位于功能区,术后可能会出现右侧肢体瘫痪,当地医院做了姑息手术,只清除了部分血肿,血管畸形未处理。术后患儿右下肢肌力逐渐恢复,但仍有间断性抽搐发作。今年1月份患儿再次发病,右侧肢体瘫痪(右上肢近端肌力0级,远端肌力I级,右下肢肌力III级),复查ct颅内再次出血,转诊我院,术前造影未见血管畸形染色,我们术中通过解剖和导航精准定位,彻底清除了血肿和海绵状血管瘤!患儿术后肌力逐渐恢复,术后7天右上肢肌力恢复至IV级,右下肢肌力恢复至V-级。
22月女娃,因“走路不稳伴眼部不适1月”,头颅MRI发现1型鞍上池蛛网膜囊肿 (Suprasellar Arachnoid Cyst,SAC)伴梗阻性脑积水,患儿颅高压症状明显,昨天脑室镜下行脑室-囊肿-脑池造瘘术(Ventriculocystocisternostomy,VCC) ,手术顺利,术后症状改善。鞍上池蛛网膜囊肿占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9%-21%,按照囊肿起源与Liliequist膜的关系,依据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分为3型,本病例属于1型, Liliequist膜的diencephalic leaf扩张形成,三脑室底部被上抬,堵塞双侧室间孔,出现梗阻性脑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