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一骨肿瘤科线上挂号攻略第一步:长摁识别二维码或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第二步:选择屏幕下方【就医服务】,选择【线下服务】 第三步:选择【预约挂号】 第四步:选择【虹口北部】---【专家号】第五步:在左侧科室栏中选择——【骨科】,专家按照姓名首字母顺序排序,下拉选择想要挂号的面诊专家第六步:选择您想挂号的医生第七步:选择就诊时间 第八步:注册个人信息(注册过的老患者则无此步骤) 第九步:填写就诊卡信息,如果您已经有就诊卡信息,选择相应就诊人即可;如果您尚未填写就诊卡,则需点击“新增就诊人”进行填写。选择或填写完就诊第十步:提交预约后,即可显示详细预约单信息,完成预约挂号。同时,上海市一医院也会给您发送预约成功短信,告知相关事项,请您注意查收。注意!患者预约成功后可选择手机在线缴费或线下缴费,在线缴费的患者只需在预约单页面点击在线缴费,手机付款即可,到院后可直接到相应诊室等待叫号看诊。线下缴费的患者,到院后需要到门诊2楼人工窗口付费或各楼层自主机器付费,然后到门诊4楼诊室就诊。(以下为在线缴费步骤)好啦!到这里您就已经线上挂号成功了!接下来,您只要带好您的身份证、就诊卡、就诊册以及相关检验检查报告,(除身份证外,其他三项没有可不带)按照预约时间来医院就诊即可。 注意!到院后,您需要到门诊2楼完成付费(可选择人工窗口付费或自主机器付费),然后到门诊4楼诊室就诊。线下挂号,线下就诊线下挂号即到医院后现场挂号。您只要带好身份证、就诊卡、就诊册以及相关检验检查报告(除身份证外,其他三项没有可不带),到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85号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楼2楼,人工窗口挂号或者自主机器挂号缴费即可。挂号成功后,您需要到门诊4楼诊室就诊。
什么是骨肿瘤?我们正常的骨头是由健康、适量的骨细胞组成的,而当骨细胞不受控制地分裂增生,把周围的正常组织都侵袭后,就形成了骨肿瘤。大多数情况下,如果肿瘤局限并且没有扩散到周围组织,则认为是良性肿瘤。但如果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并可通过血液或淋巴转移、扩散,则被认为是恶性肿瘤。恶性骨肿瘤就是老百姓口中常说的“骨癌”,它可以是原发的,也可以是继发的。通俗的说,前者是由骨细胞恶变而来,后者则是由体内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扩散或者演变而来。我们体内最常转移到骨骼的肿瘤细胞的来源是乳房、前列腺、肺部、甲状腺和肾脏。有时要找到肿瘤的发源地并不容易,就像要找到藏宝图中的宝藏,需要专业医生的诊断。骨肿瘤咋形成的?要知道骨肿瘤为什么会形成,我们先得了解骨骼中的正常细胞。尽管骨骼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由相同类型的细胞组成的,其中主要是生成新骨骼的成骨细胞,以及帮助骨骼分解或吸收的破骨细胞。除此之外,在骨髓中还有一些更原始的细胞叫做人间充质干细胞和神经外胚层细胞,它们有能力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包括神经细胞、脂肪细胞、骨细胞和软骨细胞。这些细胞之所以可以正常生长,得益于我们体内的一种基因——原癌基因。原癌基因可以突变成为癌基因,过度刺激细胞生长进而发生癌变。而人体为了平衡细胞生长,存在另一种抑癌基因,它可以促进突变细胞的凋亡或死亡。因此,当我们体内出现癌基因或突变的抑癌基因时,细胞就会不受控制地继续生长,最终形成肿瘤。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肿瘤科多学科综合治疗(MDT)门诊于今日正式开诊。此举标志着我院在骨与软组织肿瘤综合治疗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全面的诊疗方案。 骨肿瘤MDT门诊在医院行政部门领导和协调下,协调各肿瘤相关科室,充分发挥各专业优势,打造专业全面的骨肿瘤多学科团队。该团队由市一骨肿瘤科领衔,特邀肿瘤内科、胸外科、放射科、病理科、放疗科、核医学科、康复科等各科知名专家加盟。为骨与软组织肿瘤诊断疑难或经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提供全面、精准、安全、有效的个性化诊疗方案。除了临床治疗相关科室,医院医务处财务处等相关部门也会按需出席门诊讨论,为一些非常规治疗或医保相关手续保驾护航。 在开诊仪式上,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肿瘤科创始人兼学科带头人蔡郑东教授表示:“MDT门诊的开设,是我院深化医疗改革、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基于骨肿瘤治疗的复杂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通过整合骨肿瘤科、肿瘤内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个临床和辅助科室的专家资源,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的综合诊疗服务。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多学科协作的方式,打通各学科之间隔行如隔山的壁垒,清除隔专业的思维盲区,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更加人性化的关怀。” 在今天上午首次开诊,即为8名预约患者的病情展开了充分细致的讨论,并制定了详尽可行的诊疗计划。其中有肺癌全身转移的患者,有尤文肉瘤多发转移的患者等等。据悉,骨肿瘤MDT门诊将在每周五上午8:00~11:30定期举行,有需要的患者可以提前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公众号进行挂号预约。每次门诊开放7个号源。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肿瘤多学科(MDT)门诊的成立,不仅为骨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也展现了医院在专业领域内的创新和进步。未来,医院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优化医疗流程,提升医疗质量,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软骨母细胞瘤(chondroblastoma)为良性肿瘤,占所有骨肿瘤的比例不到1%,常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长骨的骨骺,即骨端:股骨、肱骨和胫骨。这个特殊的部位一侧是生长骺板、一侧是关节软骨关节腔,发病后对两侧结构都有损伤,此外因病灶位于关节周边,位置深在,处理起来比较棘手,因此虽然是良性肿瘤,但是处理后并发症较多,常有关节功能、软组织等相关问题。而精准的手术、尽量小的创伤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此类并发症。组织学上,软骨母细胞瘤由密集排列的软骨母细胞、多少不一的破骨细胞样巨细胞以及钙化的软骨样基质构成,软骨母细胞瘤的瘤细胞核中可见H3.3K36M阳性表达。治疗上彻底刮除并辅助瘤腔处理是主要治疗手段,由于病变常位于骺板附近,手术治疗可能影响骨骼发育。
OC在脊柱转移性肿瘤中的安全性、疼痛缓解的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国内外临床的证实,也为广大转移性骨肿瘤患者提供了一项除传统放疗、手术及系统治疗外的一项选择。基于我中心自2023年6月份至今开展的110例患者的情况看来,OC在安全性、疼痛缓解及肿瘤局部控制上都有非常大的优势。应用场景:对于没有脊髓压迫的患者,可行单纯的经皮微创治疗,结合骨成型技术,恢复骨强度,控制肿瘤;对于有腰椎转移瘤存在脊髓压迫的患者,可行经皮MISS微创手术,结合OC消融病椎,手术创伤对于传统手术创伤小,肌肉剥离少,可达到快速恢复的效果;对于胸椎转移瘤有脊髓压迫的患者,在神经减压分离前OC可以对病灶的肿瘤进行消融,控制出血的同时减少手术时间,增加后期局控。干预时机: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什么样的患者可以做这样的手术。我们根据临床总结归纳了四种主要情况可以行OC射频消融治疗:尚未开始全身、局部治疗,脊柱病理骨折引起的严重疼痛,无法耐受后续化疗及放疗。接受过系统化疗、靶向、免疫治疗或局部放疗,但脊柱病灶进展,表现为影像学评估增大,PET或骨扫描提示活性增加。全身情况差,生存期短,无法耐受大手术的疼痛患者,通常为了姑息性止痛,局麻处理。患者存在多处脊柱转移病灶,无法行手术一次性处理或放疗时间较长可能进展至严重情况,可将高危部位进行OC消融+低危部分放疗。
肾癌骨转移常发生于中轴骨,常见的骨转移部位分别为盆骨、肋骨、椎骨和四肢长骨的末端等,大多肾癌骨转移患者(71%)为多发性骨转移。肾癌骨转移以溶骨型病变为主(约占80%),其次为成骨型病变(占7%),混合性病变占13%。除常规的骨扫描、PET-CT等影像学检查外,研究显示,发生骨转移的患者骨转换标志物水平(如CTX、NTX)明显高于未发生骨转移的患者,尿液NTX(uNTX)和血清CTX(sCTX)水平升高反应破骨细胞吸收活性增强,反之,破骨细胞抑制后uNTX和sCTX水平显著下降,因此,骨转换标志物可以一定程度反应抗骨吸收治疗的疗效,且对抗骨吸收治疗反应迅速而灵敏。随着骨转移进展,骨转换标志物水平可进一步升高,骨转换标志物被认为是目前用于检测和评估骨转移的敏感指标。肾癌骨转移的治疗原则:系统治疗(如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双膦酸盐类和地舒单抗等基础治疗)结合局部干预(如手术或放疗),常需泌尿外科、骨科、放疗科和内科等多学科专家协作。对有症状的多发骨转移患者,可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局部治疗;对多发骨转移合并内脏转移者,以全身治疗为主,必要时加用局部治疗减轻症状。局部治疗方式的选择应以无创或微创为主,以尽量不中断全身治疗为原则。放疗对肾癌骨转移的作用:传统观念认为,肾癌对于放疗不敏感,常规分割放疗对于肾癌疗效有限。目前,体外照射放疗主要用于治疗单发骨转移和多发骨转移疼痛明显的部位,主要目的为缓解骨痛、恢复功能和防止局部病变进一步发展导致病理性骨折和脊髓压迫。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bodyradiotherapy,SBRT)分割次数少,单次剂量高,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分割放疗。但是对于一些病灶较大的骨盆部位的转移灶,单纯放疗往往效果不佳。外科干预策略:肾癌骨转移患者常为多发性骨转移,其病灶通常较大,血供丰富著称,常规外科手术常出血量巨大,手术风险较高,因此,针对骨转移的外科手术多为姑息性治疗,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病理性骨折、缓解脊髓压迫,达到缓解症状、避免神经损伤、保存或恢复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而影像导航下经皮穿刺消融治疗可减轻疼痛,并控制局部肿瘤。80%~95%的脊柱转移瘤患者消融治疗后疼痛缓解,并发症发生率为0~7%,包括一过性神经根症状、无菌性脑膜炎、血肿、感染和椎体塌陷,其中,骨盆溶骨缺损处消融后需骨水泥填充治疗。有研究显示,冷冻消融后局部控制率为81%,射频消融的局部控制率为87.5%。由于消融治疗的作用半径有限,仅建议用于转移病灶直径<3cm且有症状的肾癌骨转移灶。对于病灶范围较大的患者,在影像引导下可反复消融,并结合放射粒子等近距离放射手段进行处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也可以采用冷冻消融来处理,冷冻消融10分钟冰球的范围可达34公分,消融范围要大于传统热消融,因此对于这类较大的病灶也是一种不错的治疗选择。Case1:男性,60Y,肾癌术后9年,颅骨转移术后3年,发现右侧骨盆及右侧股骨下端骨转移进展3月。右侧骨盆有SBRT放疗史。入我科室后在导航下行右侧股骨病损切除置换+右侧髂骨病灶微波消融+骨水泥成形+放射粒子置入术,一次麻醉完成所有手术。CASE2:男性,80岁,肾癌术后5年,左侧腰骶部疼痛不适三月,确诊肾癌骨盆转移。术前检查提示骨盆病灶为单发病灶,单患者身体情况欠佳,无法耐受大手术,遂行导航下骶髂关节螺钉固定+微波消融+骨水泥成形+粒子置入术。术后恢复正常活动,生活质量良好。
骨样骨瘤是由骨母细胞及其所产生的骨样组织形成的良性肿瘤,约占良性骨肿瘤的1.66%~10%。目前普遍认为CT引导下微创切除术和经皮射频消融术基本可以完全治愈骨样骨瘤,且中期随访显示结果良好。最新研究证实CT引导下手术切除术和射频消融术均有较高的成功率,但射频消融术可更快恢复日常活动,而无需活动限制或支具保护。最新研究者同样评估了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PRFA)治疗儿童关节内骨样骨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发现整个随访期间100%患者症状缓解、临床治疗成功,且随访期间未发生疼痛持续、复发以及不良反应。我中心采用最新一代美敦力S8导航技术,配合全球唯一一种针对于骨的专业osteocool射频消融治疗儿童骨样骨瘤,安全高效,只需要两个不足5毫米的穿刺口,一次性解决顽疾,目前有效率为100%,未见肿瘤复发、软组织热损伤及骨骼发育受损等并发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