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病友得知椎管内肿瘤需要手术时,经常会问:医生,我这个能“微创”手术吗?微创,是一种微侵袭理念。手术本身是有计划的创伤,医生有职责、有追求将创伤降至最低,神经外科医生更是微创理念的执行先锋。因为我们
病人老常,63岁,1年前出现右侧上肢疼痛伴麻木,当地医院做了颈椎MR,发现颈5-6椎间盘突出,于是在骨科做了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ACDF)。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
神经外科讲究暴露。良好的暴露,让手术变得轻松愉悦,而糟糕的显露会让你术中捉襟见肘,壮志未酬。暴露的前提是定位。定位准确辅以规范的切口,是每一位神外人的必修课和基本功。那时候,我记得汪老经常给年轻医生讲
说完了定位,下面说说肿瘤的定性。定性应该完全是医生需要考虑的问题,但肿瘤的性质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椎管内肿瘤良性居多,恶性少。良性肿瘤最多见的是神经鞘瘤,再就是脊膜瘤,这两个肿瘤绝大多数位
接上文:这张图可见肿瘤位于硬脊膜内脊髓外,脊髓在图的上方位置,被下方的肿瘤挤压移位变形,切开翻转后的硬脊膜看得很清楚。而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肿瘤位于脊髓的里面了,术中必须要将脊髓切开,然后再将里面的肿瘤
提到椎管内肿瘤,医生要关注的两点:定位和定性。先说说定位----一般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定位,纵向即该肿瘤长在哪一段的哪几节,横向指的是横断面上肿瘤所在的层次。纵向好理解,譬如这个肿瘤长在胸段椎体
大多数椎管内肿瘤性质是良性的,如果不是累及多部位的多发肿瘤,或经历过多次手术,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椎管是全部椎骨的椎孔共同串成的管道,容纳脊髓、神经及其被膜等结构。一般来说,颈椎有7节,胸椎12节,腰椎
这几年我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有了较深刻的临床体会。通常来说,需要治疗的颅颈交界区畸形包括: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症,颅底凹陷伴寰枢椎脱位,齿状突游离小体等,可以合并发生。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症手术主要导致的临床症状包括:枕颈部疼痛,双侧上肢和胸部的感觉麻痹,双手无力等,严重时可以出现饮水呛咳、行走不稳,枕颈部MR可以诊断。手术的主要理念是重建枕大池,通过术中枕大孔区减压,探查脊髓中央管开口,硬膜的扩大成形,必要时切除部分小脑扁桃体来实现。从术前术后的片子可以看到,术后枕大池重建满意,脊髓空洞几近消失,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缓解。与Chiari畸形导致枕大孔区背侧受压不同,颅底凹陷伴寰枢椎脱位主要导致的是延颈髓前方的受压,患者多表现四肢的麻木无力,行走困难,严重时有吞咽困难,需要行CT、X-线以及磁共振检查加以明确并评估手术风险。手术的主要理念在于纠正脱位,减压的同时须行固定融合术。我科自2011年7月在安徽省内率先开展了此类疾病的手术治疗,该类疾病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有较大的挑战性。近几年来,我们博采众家之长,手术经验及疗效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手术主要通过后路来进行,术中在纠正寰枢椎脱位的同时行枕颈部固定融合,保证其长期疗效。神经外科在处理此类疾病时有一定优势,可以在显微镜下行后路松解,绝不多数可以避免经口松解。经口松解并发症多,特别是增加了感染的风险。而显微镜辅助后路松解术,使一些脱位明显的患者也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手术效果。从下面这个病人的术前术后矢状位CT可以看到枕骨大孔的空间明显扩大,延颈髓腹侧的压迫也随之缓解了。齿状突游离小体相对少见,致病因素主要是头屈曲位时,枢椎体对延颈髓腹侧的动态压迫。寰枢椎固定融合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术中应用显微镜,解剖侧方关节,直视下植入螺钉,安全可靠。当然,我们需要客观的指出,此类患者多系先天性畸形,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逐渐加重,就诊时多已出现了明显的神经功能损害。手术的目的在于减缓或阻止疾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手术的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但通过我们的努力,目前已将此类疾病手术的安全有效性得到了较大提升,跻身国内一流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