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患者,男性女性都有,泌乳素型的垂体瘤,男性性功能下降,女性月经不好,生育困难。术后3个月内就同房,由于手术效果很好,配偶怀上了,这个时候患者考虑到以前很久都不能生育,所以这次怀孕了,即便担心这个孩子有可能会有一点先天缺陷,往往他们也舍不得。首先他们能怀上孩子,作为主刀医生也很开心;但是这种情况我们是不鼓励的。我的建议呢是等术后2-3个月,门诊复查,内分泌指标正常,手术区域伤口愈合良好。一般来说,颅底粘膜、骨质生长稳定需要2-3个月,(经典教科书的骨折临床愈合的数据是12-24周,骨质力学重塑要1-2年。)同时既往可能使用了一些药物,等药物代谢干净、药物副作用消退,术后3个月到半年,最好半年以上,再去考虑生育更加合适。
垂体瘤是否需要放疗?有没有药物治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吴小军对肿瘤不能全切除或术后内分泌学检查表明仍有激素过度分泌的病人,可采取术后放疗。垂体腺癌是少见的一类垂体肿瘤,建议放疗。对于泌乳素瘤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采用溴隐停,这个药物可使很多患者的泌乳素水平降至正常,其中约2/3的肿瘤体积可以缩小。药物治疗的缺点是,停药后容易复发。目前还有口服卡麦角林,它治疗泌乳素瘤效果也不错。其他类型的垂体瘤,也有相应的药物治疗。
泌乳素垂体瘤有没有药物治疗?对肿瘤不能全切除或术后内分泌学检查发现仍有泌乳素增高的患者,常规给予药物治疗。部分患者甚至需要放疗。药物治疗一般可采用溴隐停,使泌乳素水平降至正常。有文献报道,服药后约2/3的病人肿瘤体积缩小,但高比例的患者在停药后容易复发。其他口服药物有卡麦角林。
头痛、视力下降、月经不调、乳头溢乳、性欲下降、不孕不育、手足变大,面容变丑、心慌、脾气急躁、多汗……这些身体上的变化,很可能是同一种疾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吴小军揪出背后作祟的垂体瘤什么是垂体瘤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脑、脊柱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吴小军介绍,垂体瘤是一组主要从脑垂体发生的肿瘤,其发病率在颅内肿瘤中仅次于胶质瘤、脑膜瘤居第三位,占颅内肿瘤的10%左右。为什么会发生垂体瘤呢?吴小军医生指出,垂体瘤主要是散发性,部分与GNAS、USP8等基因突变有关。少部分垂体瘤属于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Ⅰ型(MENⅠ),这是一组遗传性发生于多种内分泌组织的肿瘤综合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患者除了容易得垂体瘤,还可能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肾上腺腺瘤及分泌皮质醇的腺瘤。这也就意味着,很难从源头上避免垂体瘤的发生,最好的应对措施就是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作者:岳继慧,上海大众卫生报)
神经内镜是神经外科一种非常重要的先进技术,随着光学技术、照明和小型化的技术革新,神经内镜从脑室内的手术扩展到了经蝶窦、经颅底等方面的手术,内镜使得手术切口更小,脑组织造瘘范围更局限,对脑深部、颅底、鞍区肿瘤(垂体瘤等),有非常巨大的优势。同时,显微手术过程中使用内镜作为辅助手段,观察显微镜不易观察的角度,以提高解剖结构辨别能力,看的更深,看的更细,提高深部肿瘤的全切率,提高止血的有效性,保证了手术的质量与安全。浦东院区开业近一月来,应用高精尖的高清神经内镜设备,神经内镜专业组常规开展内镜辅助下经蝶窦鞍区肿瘤微创切除手术,术中切除肿瘤完全,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
国际上有研究发现很多恶性肿瘤会出现脑转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脑转移瘤。诊断为脑转移瘤的很多患者,都有机会通过手术延长生命。因为手术可以切除体积较大的转移瘤,解除肿瘤对脑组织的压迫,缓解颅内高压症状。同时,手术可以获取组织标本,明确是否为转移瘤以及进行分子病理诊断,指导下一步化疗、靶向、免疫等治疗。同时,切除尽可能多的肿瘤,减少肿瘤负荷,可以提高后期放化疗的效果。
脑转移瘤中最常见是肺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肾细胞癌和结直肠癌的脑转移。其他类型的肿瘤包括肺鳞癌、鼻咽癌、胃癌、前列腺癌、尿路上皮来源的肿瘤都可出现脑转移。有报道表明,20%至65%的肺癌患者在病程中可能发生脑转移,15%至30%的浸润性乳腺癌会发生脑转移,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脑转移率更高。
内镜入路鞍底重建所用的材料可分为两类:自体组织:脂肪、肌肉、阔筋膜、鼻甲粘膜、鼻腔粘膜、带蒂粘膜瓣、带蒂骨膜瓣、带蒂筋膜瓣、自体骨等。人工材料:生物蛋白胶、人工硬膜、硅胶板、钛网、氰基丙烯酸酯、羟基磷灰石水泥等。一般来说,自体骨、钛网、硅胶板、氰基丙烯酸酯、羟基磷灰石水泥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鞍底的力学强度,这些材料称为硬性修补材料。我们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吴小军团队,采用航空航天新材料PEEK重建颅底,垂体瘤术后脑脊液漏较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有大幅度下降,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显著减少。其他国内外使用的硬性修补材料也有PDS膜、Medpore,以及可吸收的眶颅底板。
2016年国际垂体病理俱乐部(theInternationalPituitaryPathologyClub)就提出垂体腺瘤(PA)新的名称: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NET)。2022年第五版《WHO内分泌与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正式将垂体腺瘤这个名字修改为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其原因之一如下:脑垂体中的腺垂体可以分泌激素,这些细胞属于神经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产生的肿瘤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
垂体瘤术后,肿瘤复发,或者肿瘤和血管神经黏连无法全切,甚至部分显微镜、内镜下临床全切的肿瘤,也有较高的复发率。这个是肿瘤的特性决定的。对于这些肿瘤,术后放疗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以显著降低复发率或者再手术率。放疗不是万能的,也有其缺点:1、伽马刀术后垂体功能可能出现低下,发生率10-40%不等。2、常规放疗,包括调强和三维适形放疗,放疗后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更高。目前也发现部分垂体功能低下是由于肿瘤进展导致的。而且较大的肿瘤在放疗后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更高。所以垂体瘤手术加放疗后,患者可能发生垂体功能减退,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极个别严重的可能影响到生命。所以患者必须在多学科团队或者在内分泌科专家处,采用激素替代治疗。这样才能达到手术、放疗和生活质量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