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风康复治疗应尽早介入 我们提倡“早期康复”,只要一般生命体征(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正常)平稳48小时以上,经综合评估无禁忌后,即应进行康复治疗。二、康复治疗强调综合、循序渐进1、肢体运动训练:一般而言从翻身训练、坐位训练开始,能独立坐稳后开始站位训练,患者能独自站稳后,让患者重心逐渐移向患腿,训练患腿的持重能力;在患者可独立站位平衡,并可向前迈步时,才能开始步行训练;在患者能独立坐稳后开始作业治疗,内容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吃饭、个人卫生、穿衣、洗澡、做家务等。2、语言训练:让患者从发音、简单常用的字句开始训练,循序渐进。3、进食动作:发病早期实行喂食,以后逐步试行自食,伴吞咽障碍者可暂时鼻饲。由于中风患者的功能障碍不一,治疗的手段也比较多样化。譬如针刺、艾灸、膏药外敷、涂擦等,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减少患者后遗症。三、康复的长期不懈 除了在医院里的治疗,患者出院后,家人应帮助其积极练习,防止出现误用综合征、失用综合征等情况。
一、煎药的器皿 一般以瓦罐、砂锅为好,搪瓷、不锈钢亦可,忌用铝、铁器、铜器。二、中药的煎煮程序:1、浸泡 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加冷水至高出药平面2-3cm,浸泡0.5-1小时。2、加热火候 一般在药物煮沸前用急火,煮沸后宜改为慢火。3、煎煮时间 一般头煎以沸腾开始计算时间需20~25分钟, 头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重新加入热水至高出药平面约0.5-1厘米,急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慢火15-20分钟。三、部分药物的特殊煎服用法1、先煎 如贝壳类、角甲类药物,打碎先煎30分钟。如生石膏、代赭石、礞石、牡蛎、石决明、珍珠母、龟板、穿山甲等。 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等,要先煎1~2小时。2、后下如薄荷、藿香、豆蔻、砂仁、钩藤、大黄等,一般在汤剂煎好前5~10分钟入药。3、包煎 如车前子、旋覆花等,采取包煎,可避免引起咳嗽。4、烊化,如阿胶、鹿角胶、蜂蜜、饴糖等。 5、冲服 如羚羊粉、三七粉、芒硝、大黄粉可溶化冲入汤剂中应用。四、服法常规服法是每剂分2次温服,每天1剂。
1、 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肥胖病等,坚持长期服药,定时检测相关指标。2、 控制并减少短暂性脑血管缺血发作(即一过性偏肢麻木、无力或眩晕、复视、吞咽困难、走路不稳等症状)是预防中风关键的一个环节,一旦小中风发作,立即予以系统治疗,有可能避免发生完全性中风。另外有中风病史患者容易复发,应注意按时服药及检查,做好卒中二级预防。 3、 饮食要有合理结构,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应忌烟,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引发脑中风。少酒,每日饮酒不应超过100毫升(白酒),酗酒者出现卒中是一般人群的4-5倍。4、坚持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保持心情舒畅。做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病。 5、另外如高血压病人过量服用降压药、或者严重腹泻未得到及时治疗,可使脑血流量急剧减少,容易发生缺血性脑中风。
中风患者饮食方面的基本原则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患者的饮食原则基本上是相一致的。中风患者的饮食一般是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素为原则。 1、每日食盐在6克以下为宜,人体摄入过多食盐,可增加血容量和心脏负担,增加血液粘稠度,使血压升高。 2、限制动物脂肪,如猪油、奶油、蛋黄、鱼子、动物内脏、肥肉等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中所含饱和脂肪酸可使血胆固醇浓度升高,促进动脉硬化;可食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等,因其中所含不饱和脂肪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推迟和减轻动脉硬化。 3、补充蛋白质,常吃些蛋清、瘦肉、鱼类和各种豆类及豆制品,以供给身体所需要的氨其酸。 4、多吃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碘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 5、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因其中含维生素C和钾、镁等。维生素C可降低胆固醇,增强血管的致密性,防止出血,钾、镁对血管有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