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Sluder提出伴有眼痛、流泪、流涕、鼻塞、结膜充血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的头面部疼痛与蝶腭神经节的功能异常有关,称为蝶腭神经节痛(Sphenopalatine Ganglion Neuralgia:SPGN),也称Sluder综合征。事实上,蝶腭神经节痛更多的被称为蝶腭神经痛或翼腭神经痛,而神经内科医生更习惯于称之为“丛集性头痛”,其实都是同一回事。但是,根据解剖学结构的精准定位和发病机制,Sluder提出的“蝶腭神经节痛”更为严谨和科学。简言之,与蝶腭神经节功能异常有关的头面部疼痛,称为“蝶腭神经节痛”。一、蝶腭神经节的解剖特点蝶腭神经节作为头颈部最大的副交感神经节,位于中鼻甲水平鼻腔外侧壁的翼腭窝内。翼腭窝为高2 cm、宽1 cm的三角形或心形结构,前方与上颌窦相邻、上方与蝶窦相邻、后方是翼突内侧板,内侧是颚骨垂直板。因此,位于其中的蝶腭神经节容易受到上颌窦炎和蝶窦炎的激惹而诱发蝶腭神经节痛。蝶腭神经节由感觉神经、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构成,其中:(1)感觉神经源自三叉神经上颌支的蝶腭神经,位于蝶腭神经节的上方;(2)副交感神经源自面神经的岩大神经,位于蝶腭神经节的后方;(3)交感神经源自颈上神经丛的岩深神经,位于蝶腭神经节的后下方。蝶腭神经节主要发出眼支、鼻支、腭支和咽支四个神经分支,其中:(1)眼支经眶下裂支配眼球、眼眶、颅骨上部、蝶窦、筛窦和泪腺;(2)鼻支经蝶腭孔入鼻腔,支配中、下鼻道和上、中、下鼻甲、鼻中隔粘膜和腺体;(3)腭支发出腭大神经入腭大孔后支配硬腭和腺体,腭支发出腭小神经入腭小孔支配软腭、悬雍垂、扁桃体;(4)咽支经腭咽管支配咽喉部。此外,蝶腭神经节还发出许多细小的神经分支与枕小神经、颈神经皮支、鼓室神经、耳神经节、迷走神经相互交联,诱发头部、颈部、耳部、下颌、内脏等部位的疼痛。二、蝶腭神经节痛的发病原因1.原发性蝶腭神经节痛:是指没有器质性病变,经过头颅CT、磁共振等系统检查,仍查不出确切病因的情况下,称为原发性蝶腭神经节痛,推测与蝶腭神经节的脱髓鞘有关。2其他潜在发病原因:(1)蝶腭神经节位于翼腭窝内,上方与蝶窦、前方与上颌窦,前上方与筛窦相邻。因此,蝶窦炎、筛窦炎和上颌窦炎是诱发蝶腭神经节痛的发病原因之一。(2)蝶腭神经节位于紧贴蝶腭孔后方与鼻腔相通。因此,刺激性气味、空气中的粉尘、颗粒也是诱发蝶腭神经节痛的发病原因之一。(3)蝶腭神经节发出鼻神经支配中、下鼻道和上、中、下鼻甲、鼻中隔。因此,鼻粘膜肥厚、鼻中隔偏曲刺激鼻神经可以诱发蝶腭神经节痛。(4)骨性解剖结构的病理性损伤或外伤性损伤,包括翼腭窝、翼管、蝶窦、筛窦、上颌窦等部位的损伤都是诱发蝶腭神经节痛的潜在危险因素。三、蝶腭神经节痛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1.蝶腭神经节痛的临床特点蝶腭神经节痛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1)多为单侧疼痛;(2)重-极重度疼痛;(3)眶周、眼球后方、颞部、鼻腔、上颌等部位;(4)疼痛位置深在;(5)发作具有时间规律性;(6)伴有结膜充血/流泪、鼻塞/流涕、眼睑浮肿、额面部出汗、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7)嗅觉或味觉(金属样)改变;(8)无法冷静或表现兴奋。此外,蝶腭神经节痛还可以扩散至前额、颈部、耳部、下颌、内脏等部位。2.蝶腭神经节痛的鉴别诊断2.1三叉神经痛鉴别要点主要包括:(1)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疼痛;(2)多为单侧疼痛,也可见双侧疼痛;(3)多为电击样疼痛,也可见刀割样、烧灼样等疼痛;(3)骤发骤止;(4)面部有扳机点;(5)洗脸、刷牙、说话、喝水、吃饭可以诱发。2.2颈源性头痛鉴别要点主要包括:(1)颈部活动可诱发头痛;(2)压迫患侧枕区或高位颈椎区域可诱发头痛;(3)颈部活动受限;(4)多伴有患侧颈、肩或臂部等非根性疼痛症状;(5)神经阻滞后进行注射治疗(+)。2.3偏头痛的鉴别要点主要包括:(1)多为单侧疼痛;(2)搏动性疼痛;(3)持续性(4~72 h)头痛;(4)活动(爬楼梯等)后加重;(5)可伴有恶心/呕吐或畏光/畏声;(6)可有先兆症状:同侧视觉症状(闪光、暗点、线条或目盲)或感觉症状(麻木),持续时间≥5 min;(7)头痛发生在先兆期或先兆期后60 min;(8)对麦角胺和曲坦类药物可能有效;(9)妊娠可缓解;2.4紧张性头痛的鉴别要点主要包括:(1)双侧疼痛;(2)压迫感、紧缩感;(3)持续性(数十分钟到数日)疼痛;(4)活动后不加重;(5)无恶心/呕吐;(6)压迫额肌、颞肌、咬肌、翼内外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处可加重头痛。总之,蝶腭神经节痛与其他头面部疼痛鉴别的关键要点是:蝶腭神经节痛伴随结膜充血/流泪、鼻塞/流涕、眼睑浮肿、额面部出汗、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四、蝶腭神经节痛的微创介入治疗1.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蝶腭神经射频热凝术是在X线或CT引导下,将射频电极针插入蝶腭神经节内,通过电凝加热至70-80℃,选择性热凝毁损蝶腭神经节,实现缓解蝶腭神经痛的目的。但是,在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术后,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麻木。其中原因,与蝶腭神经节中源自三叉神经上颌神经发出的蝶腭神经受到高温损伤有关。2.蝶腭神经节低温等离子气化消融术蝶腭神经节低温等离子气化消融术,是通过一个1mm直径双极射频等离子刀头,将射频能量作用在导电介质上,在等离子刀头周围形成由高度电离的粒子组成的低温离子薄层(钠离子),粒子可获得足够动能打断蝶腭神经节组织细胞间的分子键,实现消融蝶腭神经节的临床效果,有效治疗蝶腭神经节痛。与射频热凝术不同,低温等离子气化消融术的整个过程是一种低温(40~70℃)状态,又称“冷消融”技术,温度热损伤风险降低。同时,与射频热凝术,蝶腭神经节低温等离子气化消融术后面部麻木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面部麻木的程度也明显减少,是目前治疗蝶腭神经节痛最为先进的微创介入治疗技术。转自宣武医院疼痛康复病友会
疼痛,这个感觉应该说是人皆有之。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相比起视觉、听觉和触觉,痛觉大概是人们此生最不愿意承受的感觉了。可能大家都听说一个传言,就是女性分娩时所经历的疼痛是“10级”,也就是最高级的疼痛,可是你知道吗?其实除了分娩生产,还有很多不分男女都有可能接触到的“剧烈疼痛”,是你所不堪忍受的,本期咱们就一起来看看这源自“腰间”的不能承受之痛。多么痛的领悟张师傅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平日为了能多接活,总是长时间开车而很少停下来休息。今年五一小长假,张师傅合计着趁节假日,又赶上好天气,再多跑几趟又能挣不少。一清早,张师傅怀揣着对新的一天的期望,哼着小曲出车了。也许是因为天气好,也许是因为节假日,没开多远,张师傅就碰到了今天的第一个客户。“真是开门红!”张师傅心里美滋滋的,“看来今天能拉不少活儿!”然而这样的好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刚开出两个红绿灯,正当心情大好的张师傅跟渐渐熟络起来的乘客谈天说地时,一阵钻心的刺痛突然如一道闪电,从他的腰间迸发而出。这一疼,只一瞬间就让张师傅直接冒出一头冷汗。与此同时,张师傅还感觉自己的腿部有些不听使唤了。“哎呦!”因为剧痛,张师傅就连喊疼的声音都虚弱得有气无力,一旁的乘客顿时诧异不已。多亏当了二十多年老司机所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张师傅赶紧靠边安全地停下了车,并告知乘客自己身体不舒服不能继续承运了。看到乘客离开,强忍疼痛的张师傅赶紧打电话叫家里人来接他去医院。来到医院,经过检查,张师傅才得知自己的腰痛是源于腰椎间盘突出。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人在完成各种工作时,需要不断更换各种体位以缓解腰部应力,如长期处于某一体位不变,即可导致局部的累积性损伤。特别是长期处于不良姿势更容易诱发本病,这是司机多发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之一。另外,汽车和拖拉机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长期处于坐位及颠簸状态时,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过大,可导致椎间盘退变和突出。同时震动亦影响椎间盘营养,对微血管的影响均可加速椎间盘突出。这些都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这下张师傅明白了,原来正是因为自己总是为了多接活,而忽视了休息,才导致了自己患上腰椎间盘突出。都听说人一旦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就很难根本治愈,那现如今有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呢?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在了解治疗方法之前,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人的腰椎一共有5节,由骨性的椎体和比较柔韧的椎间盘组成,在它们后方有脊髓和脊神经,这些组织非常重要,负责腰部以下的感觉运动,以及大小便等。正常情况下腰椎间盘被纤维环维持固定在椎体边缘以内,再加上脊髓周围的脑脊液包容,椎间盘与脊髓和神经根没有任何接触。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由于椎间盘在长时间使用后发生退变,在外力不断挤压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于后方,对相邻的神经根造成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了该神经支配区的疼痛、麻木或无力等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疼痛,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来临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久坐等),患病人数越来越多,而且呈现出了年轻化的趋势。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从最简单的卧床、热敷到骨科开放手术切除间盘放置内固定,各自有其适应症也有其局限性。卧床等保守治疗适用于疾病早期,主要是放松局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带走炎性物质来止痛,而骨科开放手术有其严格的适应症,只有病情严重到一定程度才适合采取该治疗手段,因为该术式创伤大,对局部稳定结构破坏也较大,需要切除大部分甚至全部间盘,那么相应节段的功能也就无法保存,脊柱稳定性被破坏,需要放置内固定器械来弥补,内固定材料虽然也在不断改进,但对于人体来说毕竟属于异物,是要受到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的,这些都为术后症状的复发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其实对于大多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更适合的治疗方法应该是微创手段,它对局部结构破坏很小,对稳定性干扰更小,是一种越来越受医生推崇和患者愿意接受的方法。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几乎所有的手术都在向着微创甚至无创的方向发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也不例外,下面我们为大家介绍一种高效的微创间盘消融技术——低温等离子消融术。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简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是美国军事科技开发的医疗仪器,属于第四代物理治疗技术,1999年美国FDA批准后开始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式通过在C形臂或CT引导下,医生将穿刺针插入椎间盘内,然后通过等离子刀将射频能量作用于椎间盘,将刀头周围组织的分子键打断形成离子态,简单来说就是将周围组织气化,通过反复消融可将对神经造成压迫的组织全部气化排出体外。整个消融过程刀头温度维持在70℃,离开刀头1mm,温度即降为40℃,所以对周围神经造成损伤的可能性非常小。同时还可以利用等离子刀的冷凝固作用,使消融通道周围组织皱缩,固化,防止髓核组织沿消融通道再次突出。消融过程仅需数分钟,整个手术过程也不会超过1小时,而且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患者有任何不适都可以第一时间与术者交流,使得神经损伤的可能性进一步下降。由于该术式对周围结构和稳定性不造成破坏,患者术后平卧24小时即可佩戴护腰下地活动,术后2个月可恢复到术前的生活状态。听了医生的介绍,张师傅似乎看到自己也能远离腰痛困扰的希望,不过一同问诊的家人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因为张师傅家里还有别的亲戚也是常年跑客运,像司机等人群更容易患上腰椎间盘突出,有没有什么预防措施呢?远离腰脱5妙招儿1.驾驶员坐的时间较长而活动少,预防腰痛最主要的措施是加强自身保护,即加强颈腰部肌肉的功能锻炼,每天定期或休息时进行颈腰背部肌肉功能锻炼,多参加诸如游泳等体育运动。2.大部分车内配有空调,给驾驶员创造一个凉爽的环境,但空调的冷气对于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司机来说又属于风寒之邪,容易诱发腰痛。因此,尽量不要把驾驶室的温度调得太低,同时还要注意驾驶室外的温度变化,谨防感冒。3.将车辆座位适当的移向方向盘,在方向盘在不影响转向的情况下尽量靠近胸前,靠背后倾角度以100度为宜,不要使后倾角度太大,并调整座位与方向盘之间的高度。座位过低双肩会有上耸的感觉,过高则易使腰椎过度拉伸增加了腰部的负荷,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4.需要尽量避免连续开车超过一小时,如长时间开车,宜中途停车休息5~10分钟,走出驾驶室,到外面稍微活动一下,做一些腰部活动保健体操。为了预防颈部的疲劳,还可同时做一些颈部活动保健体操,这样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减轻疲劳引起的颈腰痛。5.汽车发生故障,需要钻到车底修理时,如始终绷着下肢,就会使腰部过度后伸,工作时间一久,容易发生腰部肌肉劳损现象。因此,在车底修理时,应把双腿屈曲起来,减轻腰部负担。10级疼痛来袭林阿姨今年63岁,按理说应该是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可是近三个月来,却总是在家中寻死觅活,让家里人整天担惊受怕、焦头烂额。这是怎么回事?原来,一切都要从三个月前的一次突如其来的“腰痛”说起。那天,林阿姨正要下楼买菜,就在她打算弯腰拿起菜篮子时,突然一阵剧痛犹如烈火般在腰间燃起,这一疼差点让上了年纪的林阿姨背过气去,她一个趔趄跌倒在地上,然而也许是因为剧痛的原因,下体麻木以至于感觉不到跌坐在地上。听到动静的老伴从里屋出来看到疼得浑身颤抖的林阿姨,顿时有些不知所措。赶紧扶起林阿姨后,老伴才想起给孩子打电话送林阿姨去医院。然而,蹊跷的是,到了医院,对于林阿姨这种被鉴定为VAS评分10分的疼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10级疼痛),经过各种检查,如腰椎CT、MRI都没有发现明显病变或退变。之后,林阿姨又尝试过多种治疗手段(理疗、针灸、局部注射治疗等),也都没有很好的控制症状。最多也就是使腰骶部及会阴部疼痛稍减轻,但麻木症状一直无缓解且范围逐渐增宽,累及双大腿内侧,后来双大腿后外侧也伴随着触摸痛。一来一去,三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林阿姨哪里经受过这样的折磨,于是就出现了开头所说的极端情况。那么,林阿姨到底是患上了什么疾病呢?经过多方求诊,林阿姨被确诊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腰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每年有大量的人群因腰痛丧失劳动能力,80%~90%的人一生中都经历过腰痛的困扰。其中有大约45%的患者疼痛来源于腰椎间盘。如果有腰痛的症状,但影像学检查未发现间盘突出,那么很可能就是盘源性腰痛。盘源性腰痛发生基础是椎间盘的退变,即椎间盘发生机械性或化学性的慢性退化。但困扰我们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间盘退变都会导致腰痛,其中的机理尚待研究。盘源性腰痛的病因和症状盘源性腰痛的发生基础是原本分布在纤维环外层的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椎间盘内的炎症等都会刺激神经,例如椎间盘内髓核液顺着纤维环的裂隙流到外层就会刺激窦椎神经,纤维环的裂隙便是盘源性腰痛的原因之一。遗传因素也在盘源性腰痛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由于遗传的原因椎间盘化学组成有差别,可能更容易发生化学性变化,间盘干燥得更快,对外界的压力和剪切力承受性变差,日复一日的加压和撕扯最终导致纤维环的破裂。除了遗传外,营养状态、活动强度等也与盘源性腰痛的发生有关。中老年是该病的高发人群(青年人更容易出现腰椎间盘突出,因为这时的椎间盘含水量还比较多)。比较典型的症状包括持续性腰痛、腹股沟疼痛,负重、坐立、弯腰、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腰椎压力的动作都会诱发症状。一般不会放射至下肢,尤其是小腿,也不影响行走能力。患者可能有过急性疼痛发作,即纤维环被撕裂导致的剧烈疼痛(这种症状并不一定见于所有患者)。疼痛主要集中在背部中央区域,L34间盘会放射至大腿前方、L45放射至大腿外侧、L5S1放射至大腿后方。盘源性腰痛的治疗保守疗法:非甾体抗炎药、弱阿片类药物短期使用(不超过3个月)。物理治疗(热敷或冷敷),腰椎小关节或椎旁注射可缓解症状。介入治疗:椎间盘内注射、椎间盘内电热疗法、盘内射频热凝、交通支射频热凝等。这些微创介入治疗的目的是凝固破裂的纤维环,破坏长入的神经纤维。目前普遍观点反对采用开放手术(椎体融合)来治疗盘源性腰痛。
说起肩周炎,不少中老年人深有感触,这个被称为“五十肩”“冰冻肩”的疾病,影响了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不少患者“久病成医”,有一套自己对于肩周炎的理解和康复方式,然而肩部疼痛的病因复杂,每个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程阶段也有所不同,所以想要给肩膀“解冻”,还是要听大夫的。对于这一点,曾经自认为是“解冻达人”的李阿姨可是有颇深的体会,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她的经历吧。李阿姨和她的“冰冻肩”李阿姨今年52岁,是一名机关干部。在机关办公室做了了二十多年的文员,长期伏案,早就习惯了腰酸背痛这些“职业病”。最近两年,李阿姨总感觉肩膀容易疼痛僵硬。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半年前受凉后出现了剧烈的左肩部疼痛,呈持续性,且活动受限。入冬后更是不能受凉,否则就会被肩痛折磨得难以入眠,无奈的李阿姨只得去本市一家较为知名的中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发现,李阿姨的左肩关节外展、上举、内旋外旋均有活动受限的表现,通过核磁共振检查则发现李阿姨的左肩关节存在炎症,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有一定程度的粘连,诊断肩关节周围炎。医生告诉李阿姨,肩周炎又被称为“五十肩”“冰冻肩”,现在李阿姨的肩关节被“冻住”的程度还不算特别严重,需要口服一些镇痛消炎药物,平时多锻炼,结合推拿按摩即可好转。李阿姨回去后谨遵医嘱,除了吃药和按摩,还坚持进行旋肩活动,每日都会在小区内划圈摆臂,利用小区的健身器材进行肩部牵伸训练。几个月后,李阿姨的肩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活动自如,这让她感觉信心倍增,于是逢人便谈自己给“冰冻肩”进行“解冻”的经验。什么是“冰冻肩”“冰冻肩”即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五十肩”。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是中老年人肩关节最常见的疾病,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患者的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本病的发病比较缓慢,按照其病程特点一般分成如下三期。疼痛期 这个阶段患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的疼痛,活动时更明显,因为惧怕疼痛,患者肩关节的活动范围会轻度下降。大多数患者为慢性发作,且疼痛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的性质不一,可为钝痛或刀割样的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僵硬期 这个阶段肩痛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肩关节的僵硬和活动受限。患者的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旋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表现为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解冻期 在解冻期,患者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得到改善。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位患者都可自愈,事实上,不少患者会因治疗不当或未进行科学的治疗出现肌肉的废用性萎缩。肩周炎的病因和诊断 我们的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肩关节内填充着关节液,起润滑作用,外周包绕关节囊,起固定和保护关节的作用。炎症是导致肩关节表面组织粘连,关节液减少的主要原因。导致炎症的原因则非常多,如外伤、手术、肩关节长期不活动等,还有可能是全身疾病的表现之一,如糖尿病、风湿类疾病等。 如何判断肩关节疼痛是否为冰冻肩,医生主要根据体格检查来诊断,活动范围下降,肩关节周围有典型的压痛点,基本上可以诊断。为了明确病情发展程度,还需要完善X线、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必要时抽血化验除外其他系统性疾病。好心办错事,“解冻达人”也失手和李阿姨同一个小区的王阿姨最近几个月右侧肩膀总是不太舒服,酸痛得厉害,有时候疼得都不想抬胳膊梳头了。李阿姨觉得王阿姨和自己的症状如出一辙,于是告诉她,这肯定是因为王阿姨最近几年都在带孙子,因为劳累得了肩周炎,现在需要好好锻炼一下。李阿姨还说,王阿姨的病程比自己短,吃点止疼药锻炼锻炼就能好,没必要非得去医院看。小区里的健身器材中就有李阿姨特别推荐的吊环,她告诉王阿姨,现在必须把已经“冰冻”住的肩膀通过活动给恢复好。听了“过来人”李阿姨的热心讲解,王阿姨决定克服肩膀带来的疼痛好好活动,于是每天早晚都会去拉吊环和甩肩膀,没想到坚持了一个月,手臂越来越痛,晚上经常疼醒。止痛药也逐渐增量,最近疼得没法自己穿衣提裤,甚至连筷子都拿不起来,她才慌忙赶到某大医院求诊。医生扶着王阿姨的胳膊做了几个动作,判断她不是肩周炎而是肩袖撕裂,他推测由于王阿姨长时间“暴力”锻炼,肩袖被开了“天窗”。通过核磁共振检查,王阿姨被确诊为肩袖损伤,必须通过手术才能将肩袖上这个“破洞”补起来。知道王阿姨的经历后,李阿姨后悔不迭,这可真是好心办了错事,以后再也不能自诩为“解冻达人”了,身边的人肩膀疼,自己还是应该建议他们去医院就诊才对。如何区分“冰冻肩”和肩袖损伤 肩膀疼就误认为是肩周炎的老人不在少数。很多肩袖损伤的患者会出现肩周炎的表现,这也是误诊的原因之一。肩袖是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四块肌肉的统称,主要作用是支配肩关节进行各个方向的运动。肩袖损伤是指肩袖肌腱的撕裂。常见于中老年人,以慢性损伤为主。年轻人在长期剧烈运动,反复使用肩关节后(比如打羽毛球),也可能在外伤后导致肌腱断裂。肩袖损伤的患者不能自动使用患肩,但在别人的帮助下能够完成之前完成不了的动作,一般都是晚上疼;而肩周炎的患者通常昼夜都有疼痛表现,关节僵硬活动受限时,即使别人帮忙手也抬不起来。肩袖损伤的治疗和肩周炎的治疗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对于肩袖损伤的患者来说,盲目锻炼或是去按摩做手法松解,不仅会加重疼痛和粘连,甚至还会失去手术机会。因此,了解肩关节疾病相关知识,采取正确的治疗和康复方法是很重要的。TIPS:都是肩膀疼,原因不一样 很多老年人只知肩周炎,不知肩袖损伤,常常延误治疗。事实上,除了肩袖损伤,临床上常见的需要与肩周炎鉴别或伴有肩周炎表现的疾病还有很多,如颈椎病、肩关节脱位、化脓性肩关节炎、肩关节结核、肩部肿瘤,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及腱鞘炎等。这些病症均可表现为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因此需要提醒各位读者的是,千万不能小看肩部疼痛,一定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就医,遵医嘱完成各项检查,以便获得准确的诊断。“解冻冰冻肩”,医生有妙招有了上次的失败经验,李阿姨谨慎了很多,所以当同单位的办公室主任赵姐也出现了右侧肩关节疼痛后,她积极鼓励对方去医院就诊。赵姐的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右肩部疼痛及关节活动随碍,有时肩部的疼痛还会放射至肘部,晚上睡觉时候尤其疼,不敢右侧卧位睡觉。医生检查时发现她的肩前、后方、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当肩关节外展、外旋时疼痛加剧,确诊其为肩周炎。由于赵姐疼痛明显,最近又有一项重要的会议需要她主持工作,所以她跟医生提出自己需要尽快恢复肩关节的活动度。医生听了赵姐的诉求,为她介绍了一种可以快速缓解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的治疗方法——肩关节腔注射。通过注射治疗,赵姐肩膀很快就不疼了,会议顺利举行,她跟李阿姨说,肩关节注射真是化解“冰冻肩”的“速效救心丸”。李阿姨这才明白,面对“冰冻肩”,自己还远远算不上“解冻达人”,想要治得好,还得靠专家。冰冻肩的治疗冰冻肩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总的原则就是减轻疼痛,尽量维持关节活动度,多采用保守治疗,如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热敷或冷敷肩关节、按摩等。现在为大家介绍一种安全有效,能够快速缓解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的治疗方法——肩关节腔注射治疗。因为冰冻肩是由于炎症导致的,所以如果能够消除慢性炎症,那么肩关节的相关症状也就能够快速缓解。注射疗法就是将目前公认的最佳抗炎药物——糖皮质激素与局麻药物混合成固定比例后注射入肩关节腔和周围软组织,通过快速直接消除肩关节周围炎症,从而减轻疼痛的治疗手段。注射疗法的优点a 快速:治疗过程一般2-3分钟,观察5-10分钟无明显不适可自行回家。b 安全:穿刺采用球后针,非常细,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注射药物为经过临床长期验证的药物,目前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c 有效:只要能够按照医生开具的疗程,完成3-5次(每周一次)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疗效。d 减缓或逆转病情进展:只要治疗及时,疼痛控制非常理想。由于关节周围炎症被消除,所以发生粘连的可能性非常低,肩关节僵硬发生率明显降低,避免因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废用性萎缩。注射疗法的常见误区误区一:担心反复发作 有些患者认为注射治疗是治标不治本,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临床上我们有大量患者经过3-5次规范的注射治疗后,肩关节疼痛明显缓解,活动也基本恢复,而且很少再复发。误区二: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也是一些患者的顾虑之一,其实大可不必,因为我们会严格限制每次的使用剂量,并且两次治疗之间需要间隔1周,从而减轻激素在体内的蓄积效应,几乎不会出现通常认为的激素相关并发症。
身体小讯号别忽视科学新生活报 2013-8-27打嗝、耳鸣、眼皮跳……我们的身体每天都可能会发出一些小信号,虽然多数情况下这些小异常很快就消失了,但有时它们却像难缠的魔鬼甚至预示着“灾难”的降临。特邀专家杨立强宣武医院疼痛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眼皮跳跳 小心真有“灾”人们常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其实,眼皮跳与祸福无关,而是面部神经出了状况。眼睛一闭一睁是眼睛周围的肌肉在神经的控制下完成的,如果支配这些肌肉的神经兴奋过度,眼皮就会摆脱大脑的指挥,不由自主地跳动,难以控制。偶尔眼皮跳不用治生活中,不少人都会出现眼皮跳的症状,如果只是偶尔一只眼跳,大多与过度疲劳、休息不好、情绪紧张等因素有关。这种眼皮跳一般是一种主观感觉,对着镜子时可能根本看不见眼皮在跳。对于这种暂时性的眼皮跳动一般不需要治疗。眼皮老跳小心面肌痉挛如果眼皮总是不停地跳,甚至还带动眉毛、口角一起抽动,可能就是面部神经问题了。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面神经被血管压迫而导致的面肌痉挛,但也排除是肿瘤压迫面神经引起的面肌痉挛,所以对于这种眼皮跳就应该及时就诊。n 热敷按摩可缓解眼部肌肉疲劳1、 眼皮跳多是由精神紧张引起的,所以越注意自己的眼皮它可能会跳得越严重。因此要分散注意力,同时注意休息,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2、 可以轻轻地按摩眼部,适当热敷可以缓解肌肉疲劳,促进血液循环。3、 如果患有慢性眼部疾病,可以使用消炎类的眼药,再休息一段时间,症状就会缓解或消失。打嗝不止 病因最复杂吃饭噎着了会打嗝,吃得过辣会打嗝,吹了冷风会打嗝……打嗝在医学上被称为“呃逆”,所有的打嗝都是由于膈肌痉挛引起的。膈肌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它就像帽子一样将胸腔与腹腔分开,膈肌上下任何一个部位的神经受到刺激都会引起痉挛,造成打嗝。短暂打嗝属正常受到寒冷刺激、饱餐、吃饭过快、吃进干硬食物后,胃部因为受到刺激就可能引起暂时性的打嗝。这种打嗝不能算病, 通常在一小时内就可以自行停止,喝点热水往往就能缓解,所以也不必看医生。 持续打嗝问题复杂打嗝是生活中常见的事,但如果打起嗝来就停不了那就要小心了,这可能是身体其它部位发生病变的信号。膈神经的“根”在脖子,长时间的打嗝多是由于膈神经或其中枢受到长时间刺激引起的,如脑肿瘤、脊髓炎症、颈椎间盘突出等因素都有可能成为打嗝的元凶。除此之外,膈肌下面有肝脏、胃、胰腺,上面有肺、胸膜、心脏还有食道等,无论哪个“兄弟”发生病变,都有可能压迫膈肌,导致持续打嗝。n 消除打嗝要憋气1、 先深吸一口气,然后憋住,尽量憋长一些时间,然后呼出,反复进行几次。这种方法可以使气道内二氧化碳浓度增高,降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从而干扰打嗝的神经反射活动。2、 喝开水,特别是喝稍热的开水,喝一大口,分次咽下。这种方法和憋气的方法类似,都是通过二氧化碳浓度增高,从而干扰打嗝的神经反射活动。3、 用双手拇指按压眼眶,不要过度用力。这种方法可以反射性地调节迷走神经,进而控制呃逆。耳鸣嗡嗡 中老年应“警醒” 不少人都有过耳鸣的经历——突然发现耳边常有一种“嗡嗡”声,总感觉自己的耳朵里出现时大时小的噪音。对于年轻人来说,耳鸣可能就是提示过度疲劳或者神经衰弱,但是如果中老年出现耳鸣,则要多加小心。 年轻人耳鸣多是神经衰弱 如今,患有的耳鸣年轻人越来越多,大部分都是因为工作学习压力太大、长期睡眠不足、神经衰弱,导致耳神经功能紊乱,从而诱发神经性耳鸣。所以,对付这种耳鸣就应该多休息,避免过度焦虑,少用耳机避免噪音,尽量不使用加剧耳鸣症状的药物。中老年耳鸣要当心中老年人耳鸣还可能提示耳内部存在血管瘤、血管畸形等问题。所以,如果经常出现耳鸣决不能听而不闻,要及时检查。另外,耳鸣也有可能是中风的前兆。中风前,患者血压波动大,内耳血液供应受限,会有部分患者产生耳鸣现象。所以有中风史的患者要特别小心,如果出现耳鸣现象,应及时就诊。皮肤痒痒 病根在心里不是痘,也不是癣,可就是一阵阵剧烈的瘙痒,然后慢慢长出一片米粒大小的丘疹……原来,由于学习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少学生和上班族都患上了神经性皮炎——过度紧张、兴奋、忧郁、疲劳、焦虑、急躁等精神因素都可能是这种病的导火索。忽视皮炎后果严重神经性皮炎一般都是局部发作。虽然有些患者通过调整心理,最终摆脱了这种皮炎的困扰,但多数情况下神经性皮炎不会自愈,而且比较难缠。有时还可能大面积发作,或者因为抓伤而继发感染。所以,如果感觉皮肤瘙痒千万别不当回事,不仅要避免过度紧张,还要禁止搔抓。同时,一定要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特别提示:阻滞神经节调整亚健康不少上班族都会感到压力较大,使相当一部分人的身体状况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亚健康。然而,面对亚健康,除了放松心情、锻炼身体、合理膳食等方法以外,医学专家们还研究出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方法来防治亚健康症状。星状神经节位于颈部,由于这个神经节比较大,含有很多突起,像星星一样,故称之为星状神经节。星状神经节分管着头、面、颈、上肢及上胸部的交感神经,它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率、收缩冠状血管、扩张支气管、增加腺体分泌、扩张瞳孔、松弛睫状肌、促进肾上腺激素的分泌、促进肝糖元分解、使血糖升高、增加红细胞等作用。所以,如果向星状神经节的组织内注入一些药物,就可使持续紧张的交感神经暂时放松,从而逐渐恢复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平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该方法在日本已广泛应用于亚健康状态的防治。除了过敏及各种疼痛类疾病外,对于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突发性耳聋、面瘫等,用此法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自我按摩 平日里可用指尖像洗头那样抓挠或用天然鬃毛硬刷或木齿梳子梳头来进行头部按摩。其具体方法是:从鬓角朝额头向后脑勺缓慢圆周运动,不论你采取以上哪种方式,按摩时都会感觉很舒服轻松。 ●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 睡觉时不要俯卧,因为这种睡觉姿势会使脖子肌肉发麻。如果睡眠不好,反复翻身,可以使用特殊枕头,形状要适合脊椎脖子处的自然弯曲,让脖子有个可靠的依托。 ●注意科学饮食 饮食中要尽量忌食巧克力、咖啡和可可等食品,因为这些食品含有能够使血管收缩的物质,随着血管的扩张会引起头部疼痛感。对于患经常性头痛的人来说,是由于人体内缺乏镁所致。因此,要多食大豆、全谷食物、海产品、核桃等含镁元素丰富的食物。同时,不要贪酒,最好不要喝深色的酒,因为深色酒更容易引起头痛。 ●利用睡眠来摆脱 有些人有时候患头痛,是因为睡眠不足所致。所以,可选择一个舒适、光线暗淡的房间舒舒服服地睡一觉,因为充足的睡眠也可摆脱头痛的困扰。但应注意睡觉时不要用被子蒙着头,以免减少氧气的吸入、增加二氧化碳,否则,醒来时就极易患头痛。 ●及早治疗 有医生认为,最好的对策是在头痛刚出现时,即在萌芽状态时就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服药。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余,又为髓海所在。故六淫之邪外袭或脏腑阴阳失调,均可导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久则脑失所养而发头痛。 ●减少视力负担 如果长时间观看电视或操作电脑,就难免会增加视力的负担。因此,每隔1小时左右用手掌掩眼,让眼睛休息不少于30秒钟,然后将手移开,缓慢睁开眼睛。此外,眼睛经受不易察觉的闪烁也会使大脑疲劳而引起头痛。因此,使用照明设备最好是光线柔和的普通台灯和落地灯。 ●仰首挺胸 在日常生活中,如走路、坐姿均应仰首挺胸,切忌低着头、弓着背,否则会引起肌肉过度紧张。
随着医学影象学的发展和医学知识的普及,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疾病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熟悉,即便是患者也能知道不少与该病相关的知识。然而,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治疗方法繁多,易反复发作,因此,在该病的治疗和认识方面还有一些误区,这些误区有可能导致患者治疗原则上的错误,延误、甚至加重病情,加重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误区之一:腰腿痛不算病。据统计,约有95%以上的人一生中有过腰腿痛的经历。引起腰腿痛的疾病几乎可以涉及全身所有系统。有些腰腿痛的原发疾病治愈后,疼痛也随之消失,也有一些不治自愈。有些患者便因此认为腰腿痛不算病。事实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不仅算病,而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种病不仅可以引起腰腿痛,而且还会引起下肢麻木、冷凉、无力,甚至瘫痪和大、小便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误区之二:腰腿痛治不好。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是易复发,尤其是神经功能障碍者,修复过程较长。因此,有的患者、甚至有的非专业医生也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不好。其实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总体效果非常好,优良率约在95%左右。所谓治不好原因有二:一是选择方法不当,二是没有坚持治疗。有的患者一听说哪里有新疗法就去哪里治,但在哪里都不能坚持,最终是跑的地方不少,效果不理想。误区之三:迷信某一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两类治法。后者又有牵引、按摩、内外用药、经皮切吸、胶原酶溶解等方法,应该说哪一种方法也能治好一部分病人,但哪一种方法都不能包治所有的患者,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某些疗法是禁忌的。因此,正确的态度是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病程,影象学检查选择适合每一个患者的具体治法,不能片面夸大、迷信某一种疗法,也不能从主观上抵制某一种疗法。误区之四:对手术的误解。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可通过非手术疗法缓解或治愈,但仍有一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在对待手术这一问题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误区:一是盲目手术,二是拒绝手术。前者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只有手术才能根除,从而不加选择只要是腰椎间盘突出、只要患者同意就手术治疗。这一方面加重了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增加了"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发生的机会。事实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症非常严格,而手术并非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首选,后者则把手术所带来的神经损伤等负面影响扩大化,认为手术坚决不能做,而一味保守治疗。应该说,有一部分手术适应症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后主要症状可以缓解,但总要遗留一些症状难以改善,而多数手术适应症患者任何保守疗法都不能代替,必须接受手术治疗,而且越早越好,否则,神经功能的丧失可能会成为永久性的,因此,要辨证对待手术和保守的问题,既不能轻易手术,也不能一味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