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会遗传吗?癫痫发作危害大,不仅对患者的身体方面造成伤害,对患者的心理、认知等方面也有着严重影响。那么癫痫会遗传吗?这是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癫痫是否遗传与病因有关。对于原发性癫痫,它是有遗传的倾向的,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原发性的癫痫患者,他们下一代发生癫痫的几率,是正常人的3到4倍,临床上癫痫有明显遗传史的约占三分之一,所以癫痫应该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血缘关系越近,癫痫遗传的几率越高,血缘关系越远,那么癫痫遗传的几率越低。但这并等于说,有遗传倾向就一定得癫痫。有遗传倾向的人中约有95%终生不得癫痫,这是因为还有获得性后天因素在起作用。而对于能够找到明确病因,比如脑血管疾病或者颅脑外伤、颅内感染、,免疫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癫痫不遗传。总之,癫痫病因复杂,而有遗传引起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癫痫是否发病是由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
儿癫痫会影响智力吗?家长朋友,大家好!当得知孩子确认癫痫后,很多家长关心的是癫痫会影响智力吗?癫痫是否影响智力,不能一概而论。目前较为肯定的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与癫痫的病因有关,有些癫痫是由于大脑发育不良或代谢异常引起的,常常合并有智力低下。第二、不同类型癫痫对智力的影响也不同,如儿童失神癫痫对智力的影响较小,而婴儿痉挛症90%以上有智力障碍。第三、发作的频率对智力也有一定的影响,发作越频繁,智力低下的发生率越大。第四、发病年龄和智力发育也有密切关系,发病年龄越小,对智力的影响越大。第五、癫痫病灶部位不同,对智力影响也不同。枕叶癫痫主要表现为注意力、记忆力的下降; 额叶癫痫主要为计划与执行功能的减退,记忆功能不受影响。颞叶癫痫则以近远期记忆障碍为主。综上所述癫痫反复发作可导致认知、行为、精神等脑功能异常,脑结构异常和癫痫发作本身是影响智力的主要原因,但是小儿癫痫经过治疗后,如果发作很快得到控制或减轻,智力的发育也能得到改善。所以早期治疗非常重要。谢谢大家!
家长朋友大家好!上次我们介绍了什么是癫痫,哪孩子为什么会得癫痫呢?癫痫的病因很多,主要分为脑内病变和脑外病变。脑内病变如各种原因导致的脑损伤、脑发育异常、脑血管病、脑寄生虫病、脑炎、脑膜炎、脑脓肿、脑积水、脑肿瘤、脑软化及脱髓鞘疾病均可引起癫痫;脑外疾患如呼吸道感染、腹泻、脓毒症、低钙、低钠、低镁、低血糖、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尿毒症、肝衰竭以及金属、药物、食物、放射线等各种中毒或过量均可导致癫痫发作。不同年龄的患者癫痫的主要病因不同。国际抗癫痫联盟目前把癫痫的病因分为6类,分别是遗传性、结构性、感染性、代谢性、免疫性和未知病因。谢谢大家!
头痛是儿童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之一,其病因复杂,但大多为精神性头痛,亦称功能性头痛,它是指大脑无实质性疾病,由于其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疾病。1.精神性头痛的常见特点(1)头痛发生的时间不确定,可为任何时间。(2)头痛程度不剧烈,不影响日常活动。(3)头痛部位不固定,易变化,在头部各处均可发生,如前额、双颞、头顶、枕部或整个头部。(4)头痛的发生和缓解与精神情绪变化密切相关,常于情绪低落、精神不振或疲劳过度等因素影响下发生,精神状态好转时缓解。(5)头痛时无神经系统损害的阳性体征,可伴有乏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低落或易怒急躁等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2.精神性头痛的治疗与预防(1)家长首先要正确认识疾病,不宜过分紧张,不应反复询问患儿是否头痛,而应采取观察方法看患儿是否头痛发作。(2)提倡规律作息生活,保证充足睡眠,饮食结构合理,积极参加文体活动。(3)头痛发作时可采用转移注意力、暗示治疗及适当药物运用。
癫痫是小儿时期一种常见的多种病因引起的、反复发作的脑功能障碍综合症。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为反复发作的肌肉抽搐和意识障碍;也可有感觉异常、行为异常、情感和知觉异常、记忆改变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严重影响患儿及家长的生活质量。其危害主要表现如下:1、癫痫的突然发作会导致严重的外伤。2、反复发作导致患儿智力、运动发育显着落后,出现表情呆滞、淡漠、不会笑、不认人、不会注视。之后,竖头、坐、站、行走等功能均受影响,语言发育落后。3、心理障碍,疾病的反复发作给患儿造成诸多不便和收到限制,精神心理受到很大伤害,患儿紧张、焦虑、对发作很恐惧,怕发作时伤害身体,被人耻笑,不敢独自去公共场所,又怕长期服药使自己变傻,同时社会上的耻视和偏见,认为癫痫患儿低人一等。如果家长、老师、同学再不理解,更觉得没有出路、灰心丧气,甚至产生厌世轻生的念头。4、影响家庭生活。家长在孩子诊断癫痫后往往产生焦虑、紧张、抑郁情绪,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造成患儿父母的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家庭生活质量。5、癫痫患儿如不进治疗,个别患儿会在在一至三年的时间内停止发作,但大多往往转变成了其它类型的癫痫发作,治疗更加困难。因此,癫痫患儿一旦确诊,就应抓紧时间积极治疗,不要拖延。癫痫的治疗目的是控制发作、消除病因、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这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需要制定长期、系统、正规的治疗方案,并始终强调抗癫痫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80%的患儿通过正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病毒性脑炎是小儿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2岁以内的小儿,主要发生于夏秋季,大约70%发生于6-11月。由于其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死亡率高,存活者常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患者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但如能早期发现,早期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则不仅可挽救患儿生命,还能避免后遗症的发生。下面介绍小儿脑炎的早期症状表现,希望家长朋友们引起重视。1、体温高热不退,反复用退热药效果差,尤其是体温高达39℃持续4小时以上。2、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哭闹不安、精神萎靡淡漠、嗜睡,尤其是热退后精神仍差。3、食欲差,频繁呕吐、头痛。小婴儿拒奶、不吃、不哭、不动。4、惊厥、震颤、肢体抖动、走路不稳。在孩子得上感的时候,一旦出现上述表现,要立即送正规有儿科重症救护技术的大医院就诊。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是由美国运动发育评估与干预治疗专家编写的一套优秀的婴幼儿运动发育评估量表。该量表由6个亚测验组成,包括姿势、反射、移动、实物操作、抓握和视觉运动整合共249项,结果以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和总运动的发育商来表示,其中粗大运动评估儿童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维持姿势平衡的能力,移动能力及接、扔、踢球的能力。精细运动评估儿童运用手指、手及上臂抓握、画图和操作物体的能力。总运动商由粗大运动商和精细运动商两部分组成。该量表不仅适用于0—5岁运动发育迟缓的儿童及运动康复的评价,了解孩子各种技能在同龄儿中所处的百分位和发育相当年龄,还有配套的运动训练方案,可以针对性、有效地进行康复。
Grifiths神经发育量表是由英国神经发育评估专家编写的一套婴幼儿神经发育评估量表,该量表由6个领域组成,包括运动、个人—社会、语言、手眼协调、表现和实际推理,结果以每个领域的发育商、相当年龄和百分位来表示。该量表评估0—8岁儿童的平衡协调性,日常生活独立性和交往能力,对语言的接受和表达能力,手部灵巧性和视觉追踪能力,工作速度和准确性,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有关道德、顺序问题的理解等。该量表不仅适用于正常儿童的发育评估,也适用于发育落后的儿童,了解孩子各领域发育水平在同龄儿中的位置,掌握孩子的发育优势和弱势,以便尽早诱导教育。
脑瘫儿童的常用干预方法1 Vojta法 又称诱导疗法,通过对身体特定部位诱发带给予压迫刺激,诱导出反射性爬及反射性翻身两种移动运动,通过反复刺激,促进正常反射通路和运动,从而抑制异常反射和运动。包括①反射性俯爬(R-K):通过刺激肱骨内侧踝、股骨内侧踝、肩胛骨内侧下1/3等诱发带,诱导产生头部回旋、拇指外展、足背曲、骨盆抬高、双下肢交互运动、肘及手支撑等动作。适用于抬头不稳、拇指内收、下肢硬直、尖足骨盆分离运动差的小儿。②反射性翻身(R-U):通过刺激胸部诱发带,诱导典型的翻身运动,打破紧张性迷路反射,促进体轴回旋,保持身体中线位活动,用上肢支撑上部躯干,产生臀部抬高,下肢屈曲、外展等动作。适用于抬头困难、不会翻身及下肢交叉、尖足的小儿。优点:方法简单,容易掌握,无痛、无损伤性,治疗范围广泛,从新生儿到年长儿都可适用;不需要价格昂贵的设备,只需要一个温暖、光线充足的场所,一张治疗台,经济实用;可以开展早期治疗、家庭式治疗。治疗效果明显,深得患者家长与医护人员的好评。存在问题:(1)对于体质弱及呼吸功能差患儿不适宜。(2)开始患儿多激烈哭闹,给家长带来严重的精神负担,甚至拒绝接受治疗,影响患儿恢复。(3)从理论意义来说Vojta法训练需要以早期诊断为前 题,才能在异常姿位出现以前或完全固定以前,诱导出正常姿位来抑制和阻止异常姿势和运动的出现。所以 Vojta法更适用于早期以及超早期诊断患儿的训练。除个别患儿以外,一般最迟不能超过2~3岁以后。(4)对力量较大或严重肌紧张患儿,需较强壮的训练治疗人员。2 Bobath法 又称神经发育疗法,根据小儿神经发育顺序,利用抑制、促通、扣击手技,抑制异常姿势和运动,促通正常的运动感觉和运动模式。方法有:①竖头训练,有抱球法、Bobath球训练法、三角垫法等。②翻身训练,有全身伸展模式、手口足协调、躯干回旋、单臂支撑等。③坐位训练,有体位转换、坐位平衡等。④爬行训练,有手支撑、四爬位骨盆分离训练、立直和平衡反应促通、下肢交互运动促通等。⑤站立训练,有扶站、骨盆控制、姿势转换等。⑥行走训练,有交叉步态抑制、步幅训练、Bobath法抑制异常姿势、静态及动态平衡训练等。优点:科学性强,效果好,无痛、无损伤性的优点,而且不需要价格昂贵的设备和器材,经济实用,容易掌握;治疗范围广泛,应于任何年龄、任何类型、任何程度、任何异常模式CP患儿的训练。同时也适用于语言功能,作业疗法,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如咀嚼、吞咽、 呼吸、排泄等。即可用于小儿又可用于成人,即可在医院中治疗又可在家庭中治疗。存在问题:Bobath法训练在游戏中进行,要求环境轻松愉快,训练师与患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尽量引导患儿主动运动,以发挥最佳训练效果。3 上田法 上田法又称相反性神经兴奋抑制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Myklebust的相反性神经兴奋网络学说。通过解除四肢末端的痉挛达到降低四肢、躯干的过紧张,从而打破异常姿势,可降低肌张力,缓解肌痉挛,防止关节挛缩变形。常用方法:①上肢法,包括屈曲相、屈曲伸展交替运动、再到屈曲相三阶段。②下肢法,包括伸展相、伸展屈曲交替运动、再到伸展相三阶段。,适用。优点:对于肌张力较高、有重度痉挛的小儿,效果明显;方法简便,适合家庭和社区中应用。存在问题:有痛苦,需时长,每次一定要达到18min。4引导式教育系统 引导式教育(Conductive Education,CE)是由匈牙利的神经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家Pet¨o教授在20世纪40年代创立的。最初主要是针对脑性瘫痪儿童,以后逐渐扩大应用到多种残疾儿童以及成年人。引导式教育不是一种康复技巧和治疗,而是一个针对运动功能障碍者的教育系统,其目的是通过引导主动学习,激发和发展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儿童的性格与主动参与社会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体能、言语、智力和掌握日常生活技巧方面同步发展,发展其潜能代偿功能障碍,使之尽可能独立适应社会和所生存的环境。引导式教育体系的主要特征:①重点强调脑瘫儿童主动活动,而不是被动的或单纯辅助活动;主动的学习能够获得较大的进步和成就感,是正常性格发育的表现之一;②根据患儿年龄、功能障碍程度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小组为教育单位,通过小组共同进行的习作程序,激发儿童的上进心,诱发互相模仿与竞争的能力,从而可以主动挑战困难,达到个人与其他人之间的互动作用并促进性格的正常发展;③引导员是这个系统中的核心人物,他(她)融教师与治疗师的角色为一体,全面负责患儿的教育与发展,根据每个患儿的障碍程度与特点,进行活动分析,使用节律性意向的训练方法,引导儿童利用自己的运动潜能,将动作转移至行动上,从而获得独立日常生活的技巧;④节律性意向性方法:与盲、聋、哑儿的特殊教育不同,对脑瘫儿童的引导式教育要充分利用患儿的感觉器官,通过运用有节律的语言,表达他/她的内心意向,使声音符号为外在的行为做好心理准备,将言语与运动连结在一起并促进运动的学习;⑤特殊的训练器械:为改善运动障碍,稳定地完成每一项习作程序,诱发儿童自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从中获得成就感与自信心,Pet¨o教 授设计了引导式教育特用的器械,如木条床、梯背椅障碍梯等。优点: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以及并发智力低下、语言障碍、行为异常等的康复;它不仅促进功能障碍着的功能障碍本身得以提高,而同时使人格、个性发生变化,即智力、认知、人际交往等能力得以提高。存在问题:是一种集体式疗育,对引导者要求高,所需场地大,不适用于2岁以内及重症智力低下者,听不懂他人问话、不能与别人简单交流者。5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 CI是由美国伯明翰城Alabama大学一 群学者所倡建,为灵长类基础行为神经科学研究的产物。故该疗法是限制较少受损(或健侧)肢体活动,而加强对较多受损肢体(或瘫痪侧)的练习活动,从而使该肢体重新获得运动功能。CI疗法为对照、随机证据所支持,对上肢活动恢复确实有效,不涉及到药物,无不良反应,安全、无危险性,得到康复界重视。CI疗法的作用因素目前认为是对患侧肢体导入的集中、反复练习使用,神经影像和经颅磁刺激(TMS)证实,CI疗法当今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康复,如慢性、亚急性CVD,慢性外伤性脑损伤的瘫痪。不全脊髓与髋关节骨折等均能取得较好效果6 作业疗法的概念 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 OT)是医师根据每个患儿的残疾情况,采 取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进行治疗和训练的一种方法,对于身体上、精神上、发育上有功能障碍或残疾以致不同程度丧失生活自理和学习、劳动能力者,有促其恢复、改善和增强能力的作用。 作业疗法主要侧重于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动作的掌握及智能提高,促进运动发育;促进上肢功能的发育;改善知觉、认识功能;日常生活动作的自立;促进情绪,社会性的发育。7 物理疗法(physical therapy, PT)作用机制:外界理化因子刺激机体后,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制,达到消炎、镇痛、抗菌、镇静、催眠、脱敏、抗癌、兴奋神经-肌肉、增强免疫等作用。优点:收效快、无痛苦、副作用少、疗效持久。常用方法介绍:(1)电刺激疗法是指应用1000Hz以下的低频脉冲电流,和应用频率1001-100 000Hz之间的中频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其中包括感应电疗法、电兴奋疗法、间动电疗法、超刺激电疗法、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痉挛拮抗肌电刺激、干扰电疗法、音频电疗法和调制中频电疗法等。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有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功能性电刺激(FES)、经皮电刺激神经(TENS)。(2)生物反馈疗法(Biofeedback therapy, BFT)是应用电子仪器,将人们正常意识不到的身体功能(如肌电、皮温、心率、血压等)变化,转变为可以被人感觉到信号,如视觉或听觉形式显示出来,再让病人根据这些信号,学会控制自身不随意功能的治疗或训练方法。(3)光疗法是指应用日光或人工光源治病的方法。现代用于治病的人工光源有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和激光等。(4)水疗法是指利用水的温度、水静压、浮力和水中所含的化学成分,以不同方式作用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的水疗方法有涡流浴、气泡浴、Hubbard槽浴、步行浴等。(5)乘马疗法是指通过乘马改善患儿平衡性和动作协调性,提高自信心和自立性,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此方法目前在英国、美国、荷兰、日本发展较快。8 感觉统合治疗(Sensory integrative therapy)感觉统合失调是多因素促成,婴儿发育早期各种感觉信息输入不够是主要因素之一。在科学育婴中,目前我国对视、听、触及本体觉的信息刺激已比较重视,前庭觉信息的输入还不够,因此在育婴中应加强前庭信息的输入。前庭系统由内耳的两个前庭感受器、脑干、小脑、前庭神经核组成,和大脑也密切相关。内耳的两个前庭感受器是重力感受器和运动感受器。当头的位置发生变化时,重力感受器中的小碳酸钙结晶体就离开原来的位置,运动感受器三对半规管中液体就流动,将信息传至小脑、大脑。如果在婴儿期头部各种位置变化的前庭信息输入充分,脑的统合功能就强,孩子就会有好的平衡及其他功能。前庭觉不仅与平衡有关,还参与机体多方面的功能的完善,如前庭功能不好的孩子,眼肌、颈肌运动亦有障碍,眼不能很好的注视和随物移动,手眼协调功能也差。还有报告,电生理检测显示以阅读、书写和拼写颠倒等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主要是小脑-前庭系统功能障碍或病变。研究也显示,前庭-小脑功能也影响情绪及认知能力的完善,情绪不稳、注意力欠佳、学习障碍、语言能力不足、自闭等,前庭-小脑功能缺陷是因素之一。已有不少研究证实,前庭信息的输入不仅能增强平衡功能,也可促进婴儿多方面发展。有人用抱婴儿坐转椅的方法观察到,每周4次转椅刺激4周后,该组比不坐及坐而不转两个对照反应、运动都发育好,在坐、爬、站、走方面尤其明显[5]。还有学者证实,接受额外前庭刺激的早产儿体重上升快、不易哭闹、睡眠好。充气大球协助的各种运动,可输入包括头下位等各种体位及运动的前庭信息,同时也输入触觉、本体觉、视觉、听觉等信息,是提高婴儿前庭功能、感觉统合能力和运动功能的理想方法。在婴幼儿期,其他感统项目都不能安全输入头下位的前庭信息,这使大球运动更加珍贵。9 中医康复疗法常用方法有针刺疗法、按摩疗法、中药疗法、温热疗法、埋线疗法、挂线结扎疗法等。
高危儿早期干预方案1.早期干预的定义 早期干预是对发育偏离正常和/或可能偏离正常的儿童所采用的一种特殊教育训练手段,以便使这部分儿童的智力(或能力)有所提高并获得一定的生活能力和技能。 2. 早期干预的对象 接受早期干预的特殊儿童有:智力障碍婴幼儿、听力障碍婴幼儿、视力障碍婴幼儿、自闭症婴幼儿、运动障碍婴幼儿、脑性瘫痪婴幼儿、感统失调婴幼儿、多动症婴幼儿、颜面损伤婴幼儿、多重障碍婴幼儿。3. 早期干预的目的和目标通过特殊的教育与训练方法,尽量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即职业的适应、社会的适应和个人的适应(指个人生活自理)。4 .对发育落后儿早期干预的主要方法1) 视、听障碍①红色视觉刺激:注视红球不好的,每天多次用红光手电引导注视(注意需要眼科处理情况的早期发现)。②图片刺激;③咯咯声听觉刺激;④音乐刺激。2)头后仰①悬吊被单内左右側翻;②睡吊床抑制头后仰;③颈背部叩击;④拉坐训练;⑤抱球姿势;⑥头前屈运动;⑦坐位头前屈和左右运动;⑧正确抱姿、睡姿和进食姿势。3)竖头差①俯卧位抬头;②按柔风池穴;③按摩、捏脊、叩击背部;④俯卧转头运动;⑤俯卧亲人胸部戏耍。4)上肢肌张力高①上肢按摩;②上肢体操;③上肢屈伸牵拉;④上肢支撑负重。5)手握持紧张①叩击手背;②手部按摩;③手背屈牵拉;④手握粗玩具;⑤手绢捆绑;⑥伸手抓物。6)不会翻身①悬吊翻身;②裹被翻身;③穴位刺激翻身;④腿拉式翻身;⑤臂拉式翻身;⑥玩具音引诱翻身。用语言、玩具引不出翻身的加穴位刺激促进翻身。扶成侧卧后如头后仰压推双风池穴,否则按压上侧肩井或环跳穴。7)坐不稳①双腿分开;②抱位双腿分开;③长坐足背屈压腿;④扶坐重心转换;⑤垫上扶坐重心转换;⑥扶坐支撑训练;⑦坐位躯干扭转;⑧腰背部按摩或叩击;⑨抱位髋关节屈伸。8)不会爬①推拉俯爬;②穴位刺激俯爬;③髋关节屈曲助爬;④三点支撑;⑤膝手支撑;⑥协助膝手爬;⑦推足爬。9)尖足、剪刀步①下肢按摩与分腿牵拉;②屈髋屈膝;③下肢屈伸牵拉;④小腿后侧肌群按摩;⑤扶蹲重心转换和斜坡板扶蹲重心转换;⑥足背屈牵拉;⑦分腿骑跨;⑧捆绑站立;⑨捆绑跨步站;⑩捆绑牵拉腿。10)不能站和走①脊背按摩;②腰骶按压;③腰骶捏脊、叩击;④踏步体操;⑤扶持坐起;⑥扶持蹲起;⑦扶站平衡;⑧带动迈步;⑨扶物行走;⑩扶物踢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