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全球有数亿人罹患此病,仅我国就有近1亿人,随着吸烟、空气污染、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增加,未来患有慢阻肺的人群将会越来越多。 慢阻肺的控制目前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不仅发病率在逐渐增加,并且很多患者还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有些患者不是慢阻肺,但被错误的当成慢阻肺治疗,增加了医疗负担,还有些患者没有被及时诊断慢阻肺,耽误了治疗时机,最后明确病情时,已经错失了最佳的控制机会。慢阻肺的主要症状是长期的慢性咳嗽、咳痰,反复不止,很多人都以此作为慢阻肺的诊断依据,认为老年患者长期咳嗽咳痰可能就是并发了慢阻肺,但人的呼吸系统疾病复杂多变,以慢性咳嗽、咳痰作为首发症状的疾病也有很多,其中与慢阻肺具有类似表现的疾病就有四种。第一种是支气管扩张: 慢阻肺需要与支气管扩张相鉴别,对于那些轻度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也会有长期的咳嗽咳痰等症状,并且伴有呼吸气流受限。对于此类患者需要充分的了解病史,比如发病时间是什么时候,病情加重时有没有特殊征象,另外为了明确病情最好嘱患者做胸部CT检查,CT可以清晰的辨别患者肺部是否存在支气管扩张的病变。第二种是肺结核: 结核在临床上就像一个妖怪,变化多端,往往与很多疾病都类似,有些不典型的肺结核也会以咳嗽、咳痰作为主要症状,我国作为一个结核大国,有些老年结核病的患者也会被误诊为慢阻肺。对于此类患者不能掉以轻心,不典型的结核病患者往往合并有疲乏、食欲不振、低热、盗汗等,这时需要高度重视结核的可能,最好完善影像及实验室检查,一般情况下胸部CT及痰液方面检查就可明确两者的诊断。第三种是间质性肺部: 间质性肺病主要已肺部纤维化改变为主,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的肺部通气功能逐渐下降,患者也会出现反复的咳嗽、咳痰症状,此时也需要与慢阻肺相鉴别。 对于间质性肺病的患者,胸部CT可以发现肺部纤维化改变,并且肺功能可以发现肺部通气呈限制性通气障碍。第四种是支气管哮喘: 老年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也会出现间断咳嗽、咳痰等症状,此时从临床表现上很难区分两者,患者的既往病史非常重要,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来说,很多人都是幼年发病,并且还有相关的过敏史。如果要明确两者诊断,最好行肺功能检查,一般情况下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是不可逆的,但支气管哮喘的患者肺功能用药后可以恢复。临床上会遇到一些慢阻肺、支气管哮喘重合的病人,也就是重叠现象,此时患者既有慢阻肺的症状,又有哮喘的表现,往往很难鉴别,目前对于此类患者需要明确已哪种疾病为主,有些患者是慢阻肺基础上发生了支气管哮喘,而有的却是支气管哮喘并发了慢阻肺。
结核病是一种比较严重传染病,很多人深受其害,同时结核病又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染病,考古发现七千年前的史前人类就已经出现了结核性的病变。在抗痨药物没有发明之前,人们称结核病为痨病或白色瘟疫,对它是无能为力,很多不幸感染的无辜生命被消耗殆尽。鲁迅小说《药》中老栓买人血馒头为小栓治痨病的故事,让我们感叹当时人们的愚昧,林黛玉因肺结核香消玉殒,难道真是红颜薄命?还有著名的钢琴家肖邦,也因为罹患肺结核而英年早逝,让人无尽叹息。据相关报道,19世纪约有四分之一的欧洲人因结核病丧命,20世纪也有数千万人死于结核感染。在抗结核药还没发明之前,人类面对结核病只能处于防守的状态,当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也就是尽量降低结核病的感染率,直到结核药被发明之后,这种状态才发生根本性的转变。1944年美国科学家发现了链霉素,开创了结核病药物治疗的先河,2年后瑞典科学家合成了对氨基水杨酸钠,这是第二个对结核病有效的药物,随后,在各国科学家共同的努力下,人们相继合成了异烟肼、紫霉素、吡嗪酰胺、卡那霉素、利福平等一大批杀灭结核菌的药物,造就了结核病治愈的新纪元,很多结核病患者获得了新生。随后经过临床医生的反复实践,逐渐制定了已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药物作为抗结核的一线方案,使结核病的治愈率达到了90%以上,虽然现在结核菌的耐药问题越来越严峻,但结核病的治疗效果还是比之前有了根本性的跃进。说了这么多,接下来步入今天的重点:都知道结核病需要吃药,但你知道药物是如何杀死结核菌的吗?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结核药的杀菌原理因为文章篇幅有限,今天我们重点谈几个常用的结核药。我们知道,结核菌全称是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细长略带弯曲的杆状细菌,分枝杆菌的外面是一层坚硬的细胞壁,里面是遗传物质DNA、RNA,还有一些维持生命活动的叶酸、蛋白质等物质,结核药就是通过破坏细菌里的代谢物质进而发挥抵抗结核菌的作用。首先我们来谈一谈一线抗结核治疗中的四大当家———HRZE(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异烟肼(H):这是一种杀菌药,通过抑制分枝菌酸的合成破坏结核菌的细胞壁,使结核分枝杆菌丧失疏水性、耐酸性以及增殖力,进而造成结核菌的死亡。异烟肼不仅杀菌能力强,其作用范围也十分广泛,可以杀灭身体大部分脏器内的结核杆菌。●利福平(R):也是一种杀菌药,是我们临床上俗称的红药水,它实际上属于利福霉素类抗生素,对于一些球菌感染也有治疗作用,其杀灭结核菌的原理是,通过与结核杆菌RNA聚合酶的结合,阻断菌体内的蛋白质合成,进而使结核杆菌失去活性。利福平属于全杀菌药,不仅可以杀死快速生长的结核杆菌,对于那些处于静止期的结核杆菌也有杀灭作用。●吡嗪酰胺(P):也是抗结核中不可缺少的药物,在结核病治疗中扮演着清道夫的角色。结核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它可以在巨噬细胞中存活,所以常规的结核药很难将这类结核菌杀死,但吡嗪酰胺可以,它可以将结核菌细胞内的酰胺酶转化为吡嗪酸,进而发挥杀菌作用。●乙胺丁醇(E):这种药号称抗结核治疗中的保护伞,虽然它不具有杀菌作用,但可以抑制结核杆菌的活性。乙胺丁醇可以干扰结核菌遗传物质的代谢,进而降低结核菌的活性,在抗结核治疗中,乙胺丁醇还可以增强其它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且还有阻止结核菌产生耐药性的作用。当然了,抗结核治疗有效的药物不只是上面四种,实际上还有其它很多种治疗结核的药物,之所以把HRZE称为一线治疗方案,是因为无数次的临床实践证明了它们抗结核的有效性,并且这种效用得到了大家的共识。 不同的结核药发挥着不同的杀菌作用,但只有把它们联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强大的治疗效果 虽然很多药物对结核菌都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但治疗上还是建议将它们组合起来治疗结核病;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人多力量大,结核杆菌这种与人类缠斗了几千年的强悍微生物,其威力不容小觑,治疗上更不能轻视;为了尽快取得治疗效果、防止并发症,人们还是采用药物联合的方案,通过组合式的作战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据相关研究指出,使用一线的HRZE方案抗结核治疗,总体有效率可以达到95%以上。在服用结核药治疗中,必须要遵循这5点原则,否则结核菌的耐药性会让病情前途未卜 结核杆菌是一种强悍的致病微生物,破坏性大,防御力也强,其治疗时间非常漫长,初治的患者需要9-12月时间,复治的患者也要半年以上,如果感染了耐多药结核,其治疗时间至少一年以上,所以为了保证治疗效果,防止耐药结核病的发生,治疗中必须遵循以下5点原则: 1、早期:早期的结核性病变,结核菌活性强,使用抗结核药物可以最大化的杀伤结核杆菌,避免机体出现一些并发症。 2、适量:不同的患者身体耐受性不一样,所以抗结核药必须要采用合适的剂量,既可以取得治疗效果,又可以避免药物的副反应。 3、联合:不同抗结核药的组合运用,可以提高抑菌、杀菌的能力,并且还可以发挥药物间的协同作用,减少耐药性,增强治疗效果。 4、规律:按时按量的药物治疗,可以保证对结核杆菌的连续杀伤力,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并且还可以防止结核菌耐药的发生。 5、全程:这是要求患者抗结核治疗的时间必须达到规定的疗程,事实上,很多结核病患者在服药两到三月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身体内仍然有结核菌存活,此时仍需坚持服药,才能彻底杀死这些残留的结核杆菌。结核药对身体会有伤害,治疗中的一些副作用也需要重视是药三分毒,尤其是结核药的副作用特别需要重视,结核药可以损伤肝肾功能,造成人体脏器的损伤,以及引起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的不适,此外,还可以引起周围神经炎、高尿酸血症等许多并发症。这些副作用如果不及时防治,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会造成身体的严重损伤。所以在结核药的治疗中必要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并且还要定期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明确有无异常。说在最后结核病在过去属于不可治疗的疾病,人们称它为白色瘟疫,很多人因此失去了生命,直到结核药被发明之后,才使这种绝症变成了可治之症,使人类在抗击结核病的过程中占据了主动权,很多结核病患者得到了有效治疗。然而近年来出现的结核菌耐药现象越来越严峻,这也是很多结核病患者治疗失败的原因。如何降低结核菌的耐药性,是治疗的重点,一方面要严格遵循结核药的使用原则,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大新型抗结核药的研发力度,希望在不久的未来,人类可以彻底消灭结核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慢阻肺逐渐成为了一种常见病,据统计我国约有近一亿慢阻肺的患者,每年季节交换、天气变化的时候是慢阻肺的高发时间,这时候医院的呼吸科常常是一床难求。在很多人印象中非常害怕慢阻肺,认为其就像不死的癌症,不断的折磨患者,最终导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这也难怪,慢阻肺在医学定义上就是一种逐渐加重的不可逆转的肺部疾病,并且会在一次次的发病中愈发的严重,最终导致呼吸衰竭、肺心病等严重并发症。 引起慢阻肺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吸烟是重要原因,空气污染、粉尘及个人遗传体质也是发病原因。慢阻肺全称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很多人认为慢阻肺和老慢支是一回事,其实这是不对的,老慢支是一种慢性支气管炎,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等,但患者的肺功能还是相对健全的,而慢阻肺却不同,虽然其也有咳嗽、咳痰等症状,但会伴有明显的肺功能下降,这一点肺功能检查可以区分。当然了,慢阻肺和老慢支其实是承接关系,是一个问题的不同阶段,当老慢支逐渐加重影响肺功能后, 就会发展为慢阻肺。 慢阻肺虽然无法治愈,但只要合理治疗,生活中注意预防发病还是可以保持高质量的生活的。 对于那些具有慢阻肺发病高危因素的人群一定要注意筛查:对于那些长期吸烟及接触污染空气的人群,应注意慢阻肺方面的检查,最好定期到医院查肺功能,这是诊断慢阻肺的标准,尤其是年龄大的人群本身就易患慢阻肺,最好每年都查一次肺功能。很多慢阻肺患者早期都没有症状,等发现时都已经很严重了,重度慢阻肺患者的治疗效果很差。有研究证明,对于早期慢阻肺患者进行药物干预,患者肺功能下降速度明显减慢,生活质量会显著提升。对于那些病情稳定的慢阻肺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慢阻肺是一种季节性疾病,每年秋冬季节转换之际是其高发时段,其中很多患者都是因为受凉感冒后导致病情的急性加重,而慢阻肺又是一种进行加重的气道疾病,发病后一次比一次加重,感冒后可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进而诱发慢阻肺急性加重,所以预防感冒可以降低慢阻肺的发病次数,维持病情的稳定。另外,注射流感疫苗也是预防感冒的好方法。慢阻肺患者需要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免疫力是最好的医生,事实上如果没有免疫力,我们立马就会被环境中的细菌病毒等弄死。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通过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身体状态好的患者可以有效的阻止肺功能的恶化。不仅是运动,药物也可以增强免疫力,比如母牛分枝杆菌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还有就是建议进行长期的家庭氧疗:对于那些肺功能很差,且血氧饱和度低于85%的患者,最好进行长期的家庭氧疗,是持续的低流量吸氧,一方面可以缓解身体的缺氧状态,另一方面可以减轻患者的呼吸疲劳。有研究证明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长期的吸氧还可以抑制支气管的炎症形成,防止病情恶化。 最后,对抗慢阻肺是一场持久战,“治”很重要,“防”更重要,做到上面4点可以减少一半的发病问题,你们了解了吗…。
最近在门诊遇到了一位满脸惶恐的患者,来医院时他显得非常紧张。 原来8个月前他在当地医院确诊肺结核,于是开始抗痨治疗,开始时肺部病灶逐渐缩小,但最近两次复查肺部病灶没有什么变化了,当地医生怀疑结核耐药了,为了明确诊断,于是转入我院进一步治疗。 刚开始他就惴惴不安的问我:“医生,我的结核不会是耐药了吧?” 我看了他的胸部CT,的确最近三个月病灶没有变化了。 于是对他说:“这个还真有可能,很多结核患者抗痨治疗中病灶不见好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结核产生了耐药性”。 听到这,他的神情更加慌张了,不安的说道:“医生,我家中还有孩子要养,如果是耐药性结核,我该怎么办呀?” 看他这么紧张,我赶紧安慰他,“其实肺结核治疗肺部病灶不缩小有很多种原因,结核耐药只是其中的一种,还有一种原因也很常见,就是合并了支气管结核”。 听到这,他的眼神里露出了一丝希望的光,紧张的情绪立马平复了许多。 因为支气管结核需要气管镜下检查确诊,于是我给他安排了一次局麻气管镜检查。 气管镜果然找到了肺部病灶的原因,原来他的肺上叶的一个亚段纤增闭塞了,很明显这是支气管结核愈合后的表现,只是继发了管腔闭塞,所以肺上出现了一块团片影。肺结核和支气管结核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气管镜检查没有普及以前,人们对于支气管结核认识很少,仅仅在尸体解剖时才发现支气管的病变,因为无法诊断,很多合并支气管结核的患者,仅仅接受常规的抗痨治疗。但这产生了一个问题,一部分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很差,相关检查又找不到原因,于是医生只能怀疑结核产生耐药所致。后来气管镜检查普及开后,才逐渐找到治疗效果差的原因,原来并不是结核耐药的原因,而是合并了支气管结核。支气管结核是一种发生在气管黏膜上的结核,其病变范围可以达到黏膜下层,其早期可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并伴有低热盗汗等不适,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期严重时可出现明显的气道狭窄,进而诱发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咯血等严重并发症。支气管结核的诊断除常规的痰检、T-SPOT、PPD等外,支气管镜直视下活检的诊断价值更大,因为支气管出现结核病变时,早期气管黏膜表面会出现肉芽样及干酪样病变,这时气管镜下组织活检即可明确诊断。 一旦确诊支气管结核后,正规的抗痨治疗是愈后的保障,但对于早期的支气管结核来说,仅仅药物抗痨治疗是不够的。因为结核会破坏气管的黏膜结构,导致气管纤增、狭窄,肺部通气功能下降。如果不及时缓解,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继续加重还会威胁生命。 所以,对于支气管结核的患者,不仅要积极的抗结核治疗,同时我们还会建议患者行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尤其是对于合并气道狭窄的患者,气管镜一方面可以清除气道内的结核坏死物,另一方面还可以对狭窄段管腔球囊扩张治疗,让狭窄的管腔恢复通畅。 总之,肺结核治疗效果差,原因有很多,找到原因才能对症处理。
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当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体温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使产热过程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发热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前者包括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侵入后引起的发热;而后者主要有无菌性坏死组织吸收、变态反应、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心力衰竭等原因。那么肿瘤患者出现发热都有哪些原因呢? 一、各种感染性病变,癌症患者体质虚弱,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染细菌、病毒,引起肺部及其他部位的感染,引起发热症状。对于感染性发热而言,发热本身是机体免疫系统清除感染源的表现之一,这种情况下要根据病因进行抗感染、抗病毒等治疗,除高热以及患者严重不适、强烈要求外,通常可不急于使用解热药等药物,而对于高热患者必须进行降温处理。二、治疗相关性发热,如化疗后白细胞下降,是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最常见的副作用,患者有乏力、疲倦和发热,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低于正常值,发热和白细胞下降往往同时出现,发热是化疗病人白细胞减少时期最常见的表现,如果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出现发热。患者出现上述情况时应该及时就医,可使用退热药和升白药,必要的时候使用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要佩戴口罩,减少户外活动,加强营养,同时严密监测白细胞情况。三、肿瘤热,有些肿瘤会有发热的临床表现,如淋巴瘤、白血病等,称为肿瘤热。这是因为肿瘤环境释放致热源引起的发热,这种发热的严重程度和肿瘤的类型及肿瘤的性质相关,患者体温在38度左右,有时会到39度,可出现持续高热,使用退热药体温可恢复正常,但药效过后可反复发热。对于此类患者只有控制肿瘤才会退热。另外还有一种情况称为“中枢性发热”,就是肿瘤细胞侵入了大脑,引起大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出现障碍,中枢性发热的特点,一般为体温较高,多数患者体温超过39度,一般解热镇痛药或其他退热药无效,主要是给予物理降温治疗,目的是保护脑细胞。四、药物热,一些药物包括少数化疗药物也会引起发热,药物热常在用药后24小时出现,表现为畏冷、寒战、继而发热,体温在38-40度之间,给予物理降温、解热镇痛药后可以缓解,严重者需要激素治疗。另外有种常见的可引起发热的药物就是治疗骨转移的药物—唑来膦酸。经常遇到患者使用唑来膦酸后出现发热,这与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关,所以使用该药物之前需要做好对症措施,小剂量激素可能是较为合适的处理方法。以上就是肿瘤患者常见的发热的原因,希望大家能正确认识发热的原因,以便给予正确的治疗。
对于肺癌我想大家都已经不陌生了,现实中有很多人死于肺癌,就我国而言,每年死亡的患者就有60多万,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癌症,对于肺癌的治疗,目前效果呈现两极分化,早期基本上可以临床治愈,晚期只能姑息化疗,但可惜的是很多人都是发现晚期肺癌,失去了治愈的时机,只能在保守治疗中适当的延长寿命。 所以,要想战胜肺癌,关键一点就在“早”字,根据临床的治疗效果,原位癌阶段的肺癌,其治愈率将近百分之百,Ⅰ期阶段的肺癌,治愈率也能达到90%以上,所谓赶早赶巧并不是一句空话,但现实的情况让人头疼,我国只有20%左右的患者能在早期阶段发现肺癌,更多的人只能在晚期发现。 但肺癌的预后又取决于临床上的分期,尤其是较早的分期预后很好,晚期无论怎么治疗,也只是和死神争取时间,这里肺癌分期方面的“早”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什么是早期肺癌?早期肺癌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临床工作中我们一般把肺癌分为4期,分别是1期、2期、3期和4期,其中1期和2期,因为病灶相对较小,且没有发生远处的转移,我们通常称之为早期肺癌。 从病灶大小上来说,早期肺癌的直径一般小于2厘米,但有一些病灶大于3厘米、位置局限的肺癌,也属于早期。 一般情况下早期肺癌都有如下的特点:比如位置局限,癌细胞尚未超出支气管壁的范围,肿瘤半径小,属于聚集生长,癌细胞还没有发生远处脏器及淋巴结的转移,这一阶段的肺癌可以手术切除,临床预后较好。早期肺癌的临床表现有哪些?一般情况下,早期肺癌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这个阶段我们称为无症状期,可以是几个月,也可以是一年,但凡事都有例外,有些肺癌患者会出现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比如咳嗽、痰血、胸闷,胸痛等,这其中最常见的是痰中带血,因为肺癌生长时病灶表面会聚集大量的毛细血管,这些血管壁薄质脆,很容易破裂出血,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反复的痰血,轻者痰中出现血丝,重者间断咯血。如何诊断早期肺癌?对于早期肺癌的诊断,目前有影像和病理活检两种方法,但要想最终确诊肺癌必须病理活检,通常情况下确诊肺癌的流程是,首先影像检查发现肺癌病灶,然后临床上进一步活检,活检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是气管镜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如果上述方法无法明确诊断,也可以手术取病理。 当然了,对于一些身体较差的患者,无法耐受上述活检的方式,也可以尝试近年来兴起的“液体活检”,这是一种通过检查体液中肿瘤DNA的方式,来达到确诊肺癌的目的,只不过这种检查手段才兴起不久,其准确性及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对于年老体弱的患者还是可以尝试,毕竟对身体无害。 如何治疗早期肺癌? 早期肺癌目前首选手术切除,这也是公认的最可靠有效的方式,前面也说了,早期肺癌病灶小、位置局限、也没有发生远处淋巴结及脏器的转移,这为手术完全切尽癌细胞提供了方便,就好比捡地上散落的黄豆,一小把黄豆我们可以轻易的将它们捡完,但如果散落的是一麻袋黄豆,捡起来就很难了。 对于早期肺癌来说,介入治疗也是一种选择方式,对于那些因为身体原因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可以尝试肺癌的介入消融,这是一种局部微创的肺癌治疗方法,对身体影响较小,具体原理是,通过一些导引设备,将治疗组件送达肺癌病灶,比如CT或气管镜引导下的肿瘤微波、冷冻、APC等消融治疗。总结早期肺癌治疗效果好的关键在于一个“早”字,这个早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病灶小,通常肿瘤的直径不超过2cm;其次位置局限,癌细胞生长没有超出支气管壁的范围;最后,病灶没有发生远处的转移,比如远处淋巴结及脏器的侵犯。 对于早期肺癌,一旦发现后,首选根治性切除,根据肺癌治疗指南,发现的越早手术的效果越好,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治愈,临床上还是有一小部分患者治疗失败,比如术后出现了复发转移,这其中术后的危险因素影响很大,比如术中的病理分期、年龄、心态等。
这是一个反复咳痰喘5年左右的女性患者,据她说5年前的一天突然出现了咳嗽咳痰症状,当时也想到了支气管异物的可能,但是做了不少检查就是没有找到咳嗽的原因,所以之后也就没有进一步处理了,后来她的咳嗽咳痰症状出现了规律性的发作,也就是每当天气变化受凉以后,总会出现咳嗽、咳痰。每次都需要去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如果不及时处理,上述症状还会继续加重,因为发病频繁,期间她也就诊了不少医院,有些医生给她诊断了支气管哮喘,并且让她服用了激素类的止咳、平喘药物,治疗后症状的确改善了不少,但却不能停药,因为一旦停止之后,上述咳痰喘的症状会立马出现,于是这个患者就一直用药治疗了很多年,期间连药物的副作用都出现了,主要是长期使用激素后的表现。这些副作用又让她紧张不已,但无奈药物一停症状就会出现,就这样,患者陷入了矛盾的境地,直到最近才出现了转机,原来患者因为受凉感冒后再次咳喘加重,并且出现了轻度的呼吸困难,家里人不放心,赶紧带她到医院做了一个胸部CT检查,竟然发现了右下肺节段性不张,当时考虑病变恶性可能,于是到上级医院住院进一步了。医生们为了明确肺部病灶的性质,给患者做了一次气管镜检查,还真发现了异常,原来患者的右下支气管被一团纤增肉芽的组织阻塞,这种肉芽一般都是异物刺激气道所致,通常出现这种改变意味着时间已经很长了,随着肉芽的剥离,最后的真凶果然暴露了出来,竟然是一根鱼刺,是这枚鱼刺的刺激导致了患者反复咳嗽、气喘。后来患者仔细回想了5年前的情形,当时在咳嗽之前的一两天,她的确食用了鱼类,期间因为吃饭说话还被呛了一下,但只是简单地咳嗽了数声,随后恢复了正常,之后她就没有在意了,往后也就出现了上述反复发作的症状。期间患者的确到医院做了胸部CT一类的影像学检查,但因为呛入的鱼刺属于软骨部分,前期很难显影,后期随着鱼刺刺激气道产生肉芽,才能在肺上呈现出类似于不张的表现。 每次都需要去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如果不及时处理,上述每次都需要去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如果不及时处理,上
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晚期肺癌患者接受了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的治疗,为了让病人易于理解,我们解释时都会使用一些比喻,常用的是行军打仗,肿瘤就像敌方的士兵一样,生长、转移时需要大量的“粮草”供应,周围的血管就是它们的“粮道”,如果切断这些供应通道,那么肿瘤就失去营养,下一步就有可能被饿死。当然了,以上只是理论上的解释,事实上抗血管生成药真的能把癌细胞饿死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抗血管生成药的效果如何?在表述这个内容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抗血管生成药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发现肿瘤生长的同时,周围会伴有大量的血管生成,随后的试验也证实这些血管是肿瘤生长的关键。基于这个发现,科学家们找到了破坏血管抑制肿瘤生长的方法,这就是抗血管生成药,其原理也就是俗称的通过切断肿瘤的粮道,达到饿死癌细胞的作用。比如最先上市的贝伐珠单抗,通过抑制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阻断了肿瘤血管的生成,肿瘤失去营养供给,进而逐渐缩小。抗血管生成药的原理是什么?和传统化疗药不同,抗血管生成药实际上属于靶向药物,针对的是血管生成的靶点,通过药物的作用,抑制了肿瘤血管的生成,基于不同的靶点,目前大致分为以下三类:1、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药物(VEGF):VEGF又称为血管通透因子,在肿瘤生长、转移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增强肿瘤的存活及转移能力,抑制VEGF就可以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目前这类药物主要有贝伐珠单抗、雷莫芦单抗、奥拉单抗等。2、基于VEGFR的多靶点激酶抑制剂:这主要是一些小分子的多靶点TKI,通过抑制信号传导限制肿瘤血管的形成,并且有些药物还可以促进肿瘤干细胞的凋亡,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阿帕替尼、尼达尼布、安罗替尼等。3、作用于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药物:恩度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血管生成的药物,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成进而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目前已被推荐为晚期肺癌的一线治疗中。抗血管生成药适合治疗哪些癌症?肿瘤生长需要血管,癌细胞在快速增生转移中需要大量的营养支持,这其中血管就是营养的通道,通过这些血管癌细胞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养分,这也是很多实体肿瘤的特点,所以抗血管生成药目前主要针对的是实体肿瘤,比如肺癌、肾癌、肝癌、肠癌、甲状腺癌等,只要肿瘤有实体组织都可以抗血管治疗。抗血管生成药属于靶点抑制物,在抑制靶点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比如:●高血压:这是药物使用中常见的一种副作用,据报道贝伐珠单抗在服用中发生轻度高血压的概率约为24%,重度高血压的概率约为7%。阿帕替尼、索拉非尼等药物在服用中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心脏损伤:常见的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有研究表明服用贝伐珠单抗患者,约有1.5%的概率发生严重的心力衰竭。有报道指出,在使用恩度抗肿瘤治疗中,有些患者会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心脏毒性。●血管栓塞:有研究指出,抗血管生成药会增加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事件的风险性。比如有数据表明,使用贝伐珠单抗时,约有3.8%的患者可能发生动静脉栓塞,使用舒尼替尼时甚至会发生肺栓塞。●出血:主要是一些与肿瘤有关的出血及皮肤黏膜出血,最常见的是鼻出血,比如贝伐珠单抗约有30%概率引起鼻出血,主要是一些少量的出血,大量的出血很少见。●蛋白尿:这可能与药物破坏血管有关,主要是一些无症状的蛋白尿,常见于老年患者,发生概率约为30%左右。●另外还有一些伤口愈合不良、疲乏、腹泻、手足综合征等较常见的副作用。抗血管生成药的效果如何抗血管生成药主要作用于肿瘤的营养血管,通过掐断养分限制肿瘤的生长,但这只能减弱肿瘤的生长能力,并不能杀灭它,所以单用抗血管生成药效果并不好,目前推荐联合用药,比如联合化疗,这就好比打仗,打断敌人的粮草供给会使敌方军心大乱,但还是需要我方的士兵冲锋陷阵才能消灭敌人。所以联合抗血管生成药比单用化疗药效果好,比如晚期非小细胞癌的治疗,一线方案推荐的是含铂的双药化疗,但只用此方案后患者的OS(总生存期)大概在10个月左右,如果联合贝伐珠单抗后,患者平均OS延长至14个月左右,可以说是明显改善了晚期肺癌的治疗效果。影响抗血管生成药效果的原因有哪些?基于肿瘤血管生成理论诞生的抗血管生成药,在抗击肿瘤的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联合化疗、免疫后提高了肿瘤的治疗效果。但肿瘤的血管生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目前抗血管生成药治疗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1、缺乏准确的生物学标志,不能确定哪些人群使用后可以获益。2、出现耐药问题,和其它靶向药一样,抗血管生成药也会出现耐药,这可能与血管生产的信号上调有关。3、不能确定准确的用药时间窗,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药使用后,会产生一个特殊的时间点,肿瘤细胞的血管会出现短暂的正常化,此时加用放化疗能够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总结:抗血管生成药虽然在晚期肺癌治疗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真实世界中治疗效果并不能达到理论上设想的那样完美,目前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首先,需要寻找更加精确的抑制血管生成的靶点,为个体化及精准治疗做好准备。其次,药物耐药的原因也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有待深入研究明确其中的耐药机制。还有,就是如何预防药物治疗中的副作用,也是研究的重点。最后,近年来免疫治疗进行的如火如荼,有研究指出抗血管生成药可以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一些小样本的临床数据已经证明了这种疗效,希望下一步更大、更权威的研究能进一步证明这种治疗效果。我是医心雕龙,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医学知识,请关注
最近有人在网上说慢阻肺可以通过某种药物治愈,说的是言之凿凿,感觉他就是这个奇迹的见证者似的。我并没有给他留言,只是觉得意义不大,因为一个人的观念一旦形成,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唯有事实可以纠正一切。 关于慢阻肺的科普网上已经有很多了,但是我还是想不厌其烦的说下去,认知这东西形成后很难改变,只有一遍遍的不断灌输,才能让人逐渐接受事物的真相。慢阻肺没有特效药,以目前的医疗技术,慢阻肺是无法治愈的 人体依靠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气排出废气,肺内有几亿个肺泡,通过气管及支气管将它们连通起来,呼吸时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肺泡进入血循环,同时作为交换,血循环中携带的CO2通过肺泡排出体外,这些都是在人体呼吸过程中发生的,在这一呼一吸中保持了生命的正常活动。 然而慢阻肺的病变打破了这个过程,因为吸烟、空气污染、个体易感等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人体的气管及支气管内皮出现了反复的炎症,首先是气管上皮细胞的化生、坏死及脱落,然后是一些腺体细胞的增生肥大,随后气道管壁出现损伤,之后随着这些损伤的循环修复,远端的支气管在气道修复与重塑中逐渐狭窄变形,造成气道通气功能下降。 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氧气进不去,同时废气排不出,患者处于缺氧的状态,开始时身体还可以代偿,但随着代偿的失效,会逐渐感到胸闷、气喘等不适。 在这之中是气道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就像老化的水管一样,无论怎样修复也无法完好如初了。因为气道通气不畅,志气管内的分泌物难以排出,继而引发感染,反过来又进一步加重气道狭窄。慢阻肺的症状只是冰山的表面,冰山下面的原因更值得重视 临床上很多患者常常以自己没有胸闷气短来判断慢阻肺治好了,认为自己不会再犯病了,还有些患者感觉自己闷喘稍微好转后就急着出院回家,忽略了医生的建议。 事实上慢阻肺胸闷气短虽然好转,但这只是说明病情暂时得到控制了,身体内的病因并没解除,并且会一直存在。 其实慢阻肺是需要长期治疗的,一旦确诊慢阻肺后,即便是没有呼吸系统的症状,也要提前干预。 相比于慢阻肺发病后才开始治疗,那些提前查出慢阻肺的患者,并且预防性的应用了支气管扩张剂,他们的肺功能下降的速度更慢,生活质量也保持的很好。所以,对于慢阻肺来说,最好进行预防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对于那些风险较高的慢阻肺,比如分组归位于C组或者D组的患者,应该要长期接受抗炎、舒张气道的治疗。总结一下:慢阻肺的起因是各种内外因素的不良刺激,导致了肺内气道的破坏,造成气道狭窄通气功能下降,进而出现了逐渐加重的气道功能下降。慢阻肺目前还无法治愈,也没有所谓特效药,最好的治疗方式是缓解症状,防止病情进展,在此基础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就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需要终生治疗。
原创医心雕龙 天冷了,连吸入的空气都有了凉意,作为对季节变换比较敏感的呼吸系统,最近的发病人数是越来越多;尤其是老慢支、肺气肿、慢阻肺这样一类的慢性呼吸道病变,患者几乎是“扎堆”住院,病房里的床位也变得紧张起来,整个病区都弥漫着咳嗽、气喘的声音,彼此交相呼应,这种现象在我们业内还有个说法,就是科室的“旺季”来了;这也难怪,因为老慢支、肺气肿等疾病本来就是高发病,再加上寒冷环境的刺激,发病的人数肯定很多。虽然每个秋冬季节,上述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可能都要经历一番住院治疗,但其中的原因却千差万别,有的是病情严重使然,有的却是肺部保养不当所致,前者可能无法避免,但后者却可以通过相应的措施预防,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老慢支、肺气肿、慢阻肺的患者如何才能养好肺? 人的肺脏是重要的生命器官,是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其活动与外界紧密相连;一般情况下,人体吸入氧气,通过肺泡把氧气输送到血液中,然后再通过循环系统将氧气送到全身;与此同时,人体代谢产生的废气CO2,也会通过血液循环送至肺泡,最后经由肺脏呼出,人体就在这一呼一吸之中完成生命活动。但这也是问题产生的原因,因为与外界相通,空气中的有害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等)以及有毒污染物等很容易进入肺部,进而危害呼吸健康,正常人因为肺功能相对健全,还可以抵御这些危害,但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却无法忍受,比如老慢支、肺气肿、慢阻肺的患者,因为长期存在慢性气道炎症,很容易在这些刺激因素的影响下病情加重,进而不得不住院治疗。如何保护这些患者的肺,是医生和患者都需要面对的难题;事实上,如果患者的肺”养“好了,可以避免绝大部分病情加重的情况;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肺变”强壮“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才能得到保障,如何才能保养患者的肺呢?第一、建议加强呼吸功能的锻炼不管病情程度如何,患者的呼吸功能非常重要,这也是决定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果一个患者肺功能很差,走两步就胸闷气喘,这个患者的生活质量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建议平时多做一些缩唇、腹式呼吸,有利于提高肺活量,除此之外,呼吸肌的锻炼也很有必要,建议多做一些扩胸、深呼吸运动。第二、保持工作、生活环境的空气清洁空气污染也会影响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尤其是环境密闭、人员拥挤的场所,里面的空气极其污浊,并且夹杂着各种有害刺激物;患者置身其中很容易病情加重,建议远离这些场所,并且还要做好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防止空气被污染;另外,生活的房间建议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第三、坚持身体锻炼,增强免疫力老慢支、肺气肿、慢阻肺的患者,因为肺功能的下降,患者的体质也会受到影响,最常见的表现是很容易伤风感冒,稍微出现气温的变化,患者都会因感冒而病情加重,这与体质下降、免疫力低下有关,所以,为了防止病情反复加重,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坚持体育锻炼,一方面增强体质,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肺活量。第四、加强营养很多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往往体重下降、营养不良,一方面是疾病消耗所致,另一方面,因为患者长期慢性缺氧,造成食欲减退营养摄入不足,而营养不良又会造成免疫力低下,引起反复感染,进而病情加重,反过来又会造成更加严重的营养不良,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应该给患者加强营养,尽量多摄入一些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第五、坚持低流量吸氧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氧,氧气的缺乏会加重气道炎症的形成,所以,坚持吸氧非常有必要,有研究表明,长期坚持低浓度的吸氧,一方面可以改善身体的氧气缺乏,另一方面还可以抑制气道炎症、延缓肺功能的下降,建议缺氧的患者,每天应保持16个小时以上的吸氧时间。第六、积极处理呼吸道症状呼吸道通畅是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老慢支、肺气肿、慢阻肺的患者来说,很容易出现通气障碍,这也是病情加重的一个因素,建议患者积极处理呼吸道症状,一般情况下,轻度的咳嗽咳痰,建议不要使用止咳药,但症状严重时,可以用一些止咳化痰的药物,最好运用雾化吸入的方法,将痰液稀释,以便痰液能顺利咳出。除了上述六点之外,绝对戒烟也非常重要,在众多的不良嗜好当中,烟的危害非常大,是广大国民生命健康的重要杀手,比如烟雾中含有高达70多种的有毒物质,长期吸食可以严重影响肺功能,甚至还会致癌,所以,要想“养”肺,戒烟势在必行,不仅一手烟需要戒掉,二手烟、三手烟也需要预防。总之、对于老慢支、肺气肿,慢阻肺这样一类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不仅需要治,更需要“养”,从某种意义上讲,“养”要胜于治,正所谓防病胜于治病,所以,建议这类患者积极做好肺部的保养,尤其是秋冬季节的养护,从源头上遏制病情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