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晚期肺癌患者接受了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的治疗,为了让病人易于理解,我们解释时都会使用一些比喻,常用的是行军打仗,肿瘤就像敌方的士兵一样,生长、转移时需要大量的“粮草”供应,周围的血管就是它们的“粮道”,如果切断这些供应通道,那么肿瘤就失去营养,下一步就有可能被饿死。当然了,以上只是理论上的解释,事实上抗血管生成药真的能把癌细胞饿死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抗血管生成药的效果如何?在表述这个内容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抗血管生成药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发现肿瘤生长的同时,周围会伴有大量的血管生成,随后的试验也证实这些血管是肿瘤生长的关键。基于这个发现,科学家们找到了破坏血管抑制肿瘤生长的方法,这就是抗血管生成药,其原理也就是俗称的通过切断肿瘤的粮道,达到饿死癌细胞的作用。比如最先上市的贝伐珠单抗,通过抑制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阻断了肿瘤血管的生成,肿瘤失去营养供给,进而逐渐缩小。抗血管生成药的原理是什么?和传统化疗药不同,抗血管生成药实际上属于靶向药物,针对的是血管生成的靶点,通过药物的作用,抑制了肿瘤血管的生成,基于不同的靶点,目前大致分为以下三类:1、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药物(VEGF):VEGF又称为血管通透因子,在肿瘤生长、转移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增强肿瘤的存活及转移能力,抑制VEGF就可以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目前这类药物主要有贝伐珠单抗、雷莫芦单抗、奥拉单抗等。2、基于VEGFR的多靶点激酶抑制剂:这主要是一些小分子的多靶点TKI,通过抑制信号传导限制肿瘤血管的形成,并且有些药物还可以促进肿瘤干细胞的凋亡,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阿帕替尼、尼达尼布、安罗替尼等。3、作用于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药物:恩度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血管生成的药物,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成进而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目前已被推荐为晚期肺癌的一线治疗中。抗血管生成药适合治疗哪些癌症?肿瘤生长需要血管,癌细胞在快速增生转移中需要大量的营养支持,这其中血管就是营养的通道,通过这些血管癌细胞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养分,这也是很多实体肿瘤的特点,所以抗血管生成药目前主要针对的是实体肿瘤,比如肺癌、肾癌、肝癌、肠癌、甲状腺癌等,只要肿瘤有实体组织都可以抗血管治疗。抗血管生成药属于靶点抑制物,在抑制靶点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比如:●高血压:这是药物使用中常见的一种副作用,据报道贝伐珠单抗在服用中发生轻度高血压的概率约为24%,重度高血压的概率约为7%。阿帕替尼、索拉非尼等药物在服用中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心脏损伤:常见的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有研究表明服用贝伐珠单抗患者,约有1.5%的概率发生严重的心力衰竭。有报道指出,在使用恩度抗肿瘤治疗中,有些患者会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心脏毒性。●血管栓塞:有研究指出,抗血管生成药会增加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事件的风险性。比如有数据表明,使用贝伐珠单抗时,约有3.8%的患者可能发生动静脉栓塞,使用舒尼替尼时甚至会发生肺栓塞。●出血:主要是一些与肿瘤有关的出血及皮肤黏膜出血,最常见的是鼻出血,比如贝伐珠单抗约有30%概率引起鼻出血,主要是一些少量的出血,大量的出血很少见。●蛋白尿:这可能与药物破坏血管有关,主要是一些无症状的蛋白尿,常见于老年患者,发生概率约为30%左右。●另外还有一些伤口愈合不良、疲乏、腹泻、手足综合征等较常见的副作用。抗血管生成药的效果如何抗血管生成药主要作用于肿瘤的营养血管,通过掐断养分限制肿瘤的生长,但这只能减弱肿瘤的生长能力,并不能杀灭它,所以单用抗血管生成药效果并不好,目前推荐联合用药,比如联合化疗,这就好比打仗,打断敌人的粮草供给会使敌方军心大乱,但还是需要我方的士兵冲锋陷阵才能消灭敌人。所以联合抗血管生成药比单用化疗药效果好,比如晚期非小细胞癌的治疗,一线方案推荐的是含铂的双药化疗,但只用此方案后患者的OS(总生存期)大概在10个月左右,如果联合贝伐珠单抗后,患者平均OS延长至14个月左右,可以说是明显改善了晚期肺癌的治疗效果。影响抗血管生成药效果的原因有哪些?基于肿瘤血管生成理论诞生的抗血管生成药,在抗击肿瘤的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联合化疗、免疫后提高了肿瘤的治疗效果。但肿瘤的血管生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目前抗血管生成药治疗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1、缺乏准确的生物学标志,不能确定哪些人群使用后可以获益。2、出现耐药问题,和其它靶向药一样,抗血管生成药也会出现耐药,这可能与血管生产的信号上调有关。3、不能确定准确的用药时间窗,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药使用后,会产生一个特殊的时间点,肿瘤细胞的血管会出现短暂的正常化,此时加用放化疗能够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总结:抗血管生成药虽然在晚期肺癌治疗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真实世界中治疗效果并不能达到理论上设想的那样完美,目前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首先,需要寻找更加精确的抑制血管生成的靶点,为个体化及精准治疗做好准备。其次,药物耐药的原因也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有待深入研究明确其中的耐药机制。还有,就是如何预防药物治疗中的副作用,也是研究的重点。最后,近年来免疫治疗进行的如火如荼,有研究指出抗血管生成药可以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一些小样本的临床数据已经证明了这种疗效,希望下一步更大、更权威的研究能进一步证明这种治疗效果。我是医心雕龙,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医学知识,请关注
原创医心雕龙 对于肺癌我想大家都已经不陌生了,现实中有很多人死于肺癌,就我国而言,每年死亡的患者就有60多万,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癌症,对于肺癌的治疗,目前效果呈现两极分化,早期基本上可以临床治愈,晚期只能姑息化疗,但可惜的是很多人都是发现晚期肺癌,失去了治愈的时机,只能在保守治疗中适当的延长寿命。 所以,要想战胜肺癌,关键一点就在“早”字,根据临床的治疗效果,原位癌阶段的肺癌,其治愈率将近百分之百,Ⅰ期阶段的肺癌,治愈率也能达到90%以上,所谓赶早赶巧并不是一句空话,但现实的情况让人头疼,我国只有20%左右的患者能在早期阶段发现肺癌,更多的人只能在晚期发现。 但肺癌的预后又取决于临床上的分期,尤其是较早的分期预后很好,晚期无论怎么治疗,也只是和死神争取时间,这里肺癌分期方面的“早”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什么是早期肺癌? 早期肺癌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临床工作中我们一般把肺癌分为4期,分别是1期、2期、3期和4期,其中1期和2期,因为病灶相对较小,且没有发生远处的转移,我们通常称之为早期肺癌。从病灶大小上来说,早期肺癌的直径一般小于2厘米,但有一些病灶大于3厘米、位置局限的肺癌,也属于早期。 一般情况下早期肺癌都有如下的特点:比如位置局限,癌细胞尚未超出支气管壁的范围,肿瘤半径小,属于聚集生长,癌细胞还没有发生远处脏器及淋巴结的转移,这一阶段的肺癌可以手术切除,临床预后较好。早期肺癌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一般情况下,早期肺癌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这个阶段我们称为无症状期,可以是几个月,也可以是一年,但凡事都有例外,有些肺癌患者会出现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比如咳嗽、痰血、胸闷,胸痛等,这其中最常见的是痰中带血,因为肺癌生长时病灶表面会聚集大量的毛细血管,这些血管壁薄质脆,很容易破裂出血,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反复的痰血,轻者痰中出现血丝,重者间断咯血。如何诊断早期肺癌? 对于早期肺癌的诊断,目前有影像和病理活检两种方法,但要想最终确诊肺癌必须病理活检,通常情况下确诊肺癌的流程是,首先影像检查发现肺癌病灶,然后临床上进一步活检,活检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是气管镜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如果上述方法无法明确诊断,也可以手术取病理。 当然了,对于一些身体较差的患者,无法耐受上述活检的方式,也可以尝试近年来兴起的“液体活检”,这是一种通过检查体液中肿瘤DNA的方式,来达到确诊肺癌的目的,只不过这种检查手段才兴起不久,其准确性及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对于年老体弱的患者还是可以尝试,毕竟对身体无害。如何治疗早期肺癌? 早期肺癌目前首选手术切除,这也是公认的最可靠有效的方式,前面也说了,早期肺癌病灶小、位置局限、也没有发生远处淋巴结及脏器的转移,这为手术完全切尽癌细胞提供了方便,就好比捡地上散落的黄豆,一小把黄豆我们可以轻易的将它们捡完,但如果散落的是一麻袋黄豆,捡起来就很难了。 对于早期肺癌来说,介入治疗也是一种选择方式,对于那些因为身体原因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可以尝试肺癌的介入消融,这是一种局部微创的肺癌治疗方法,对身体影响较小,具体原理是,通过一些导引设备,将治疗组件送达肺癌病灶,比如CT或气管镜引导下的肿瘤微波、冷冻、APC等消融治疗。总结早期肺癌治疗效果好的关键在于一个“早”字,这个早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病灶小,通常肿瘤的直径不超过2cm;其次位置局限,癌细胞生长没有超出支气管壁的范围;最后,病灶没有发生远处的转移,比如远处淋巴结及脏器的侵犯。对于早期肺癌,一旦发现后,首选根治性切除,根据肺癌治疗指南,发现的越早手术的效果越好,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治愈,临床上还是有一小部分患者治疗失败,比如术后出现了复发转移,这其中术后的危险因素影响很大,比如术中的病理分期、年龄、心态等。
原创医心雕龙 天冷了,连吸入的空气都有了凉意,作为对季节变换比较敏感的呼吸系统,最近的发病人数是越来越多;尤其是老慢支、肺气肿、慢阻肺这样一类的慢性呼吸道病变,患者几乎是“扎堆”住院,病房里的床位也变得紧张起来,整个病区都弥漫着咳嗽、气喘的声音,彼此交相呼应,这种现象在我们业内还有个说法,就是科室的“旺季”来了;这也难怪,因为老慢支、肺气肿等疾病本来就是高发病,再加上寒冷环境的刺激,发病的人数肯定很多。虽然每个秋冬季节,上述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可能都要经历一番住院治疗,但其中的原因却千差万别,有的是病情严重使然,有的却是肺部保养不当所致,前者可能无法避免,但后者却可以通过相应的措施预防,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老慢支、肺气肿、慢阻肺的患者如何才能养好肺? 人的肺脏是重要的生命器官,是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其活动与外界紧密相连;一般情况下,人体吸入氧气,通过肺泡把氧气输送到血液中,然后再通过循环系统将氧气送到全身;与此同时,人体代谢产生的废气CO2,也会通过血液循环送至肺泡,最后经由肺脏呼出,人体就在这一呼一吸之中完成生命活动。但这也是问题产生的原因,因为与外界相通,空气中的有害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等)以及有毒污染物等很容易进入肺部,进而危害呼吸健康,正常人因为肺功能相对健全,还可以抵御这些危害,但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却无法忍受,比如老慢支、肺气肿、慢阻肺的患者,因为长期存在慢性气道炎症,很容易在这些刺激因素的影响下病情加重,进而不得不住院治疗。如何保护这些患者的肺,是医生和患者都需要面对的难题;事实上,如果患者的肺”养“好了,可以避免绝大部分病情加重的情况;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肺变”强壮“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才能得到保障,如何才能保养患者的肺呢?第一、建议加强呼吸功能的锻炼不管病情程度如何,患者的呼吸功能非常重要,这也是决定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果一个患者肺功能很差,走两步就胸闷气喘,这个患者的生活质量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建议平时多做一些缩唇、腹式呼吸,有利于提高肺活量,除此之外,呼吸肌的锻炼也很有必要,建议多做一些扩胸、深呼吸运动。第二、保持工作、生活环境的空气清洁空气污染也会影响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尤其是环境密闭、人员拥挤的场所,里面的空气极其污浊,并且夹杂着各种有害刺激物;患者置身其中很容易病情加重,建议远离这些场所,并且还要做好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防止空气被污染;另外,生活的房间建议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第三、坚持身体锻炼,增强免疫力老慢支、肺气肿、慢阻肺的患者,因为肺功能的下降,患者的体质也会受到影响,最常见的表现是很容易伤风感冒,稍微出现气温的变化,患者都会因感冒而病情加重,这与体质下降、免疫力低下有关,所以,为了防止病情反复加重,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坚持体育锻炼,一方面增强体质,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肺活量。第四、加强营养很多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往往体重下降、营养不良,一方面是疾病消耗所致,另一方面,因为患者长期慢性缺氧,造成食欲减退营养摄入不足,而营养不良又会造成免疫力低下,引起反复感染,进而病情加重,反过来又会造成更加严重的营养不良,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应该给患者加强营养,尽量多摄入一些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第五、坚持低流量吸氧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氧,氧气的缺乏会加重气道炎症的形成,所以,坚持吸氧非常有必要,有研究表明,长期坚持低浓度的吸氧,一方面可以改善身体的氧气缺乏,另一方面还可以抑制气道炎症、延缓肺功能的下降,建议缺氧的患者,每天应保持16个小时以上的吸氧时间。第六、积极处理呼吸道症状呼吸道通畅是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老慢支、肺气肿、慢阻肺的患者来说,很容易出现通气障碍,这也是病情加重的一个因素,建议患者积极处理呼吸道症状,一般情况下,轻度的咳嗽咳痰,建议不要使用止咳药,但症状严重时,可以用一些止咳化痰的药物,最好运用雾化吸入的方法,将痰液稀释,以便痰液能顺利咳出。除了上述六点之外,绝对戒烟也非常重要,在众多的不良嗜好当中,烟的危害非常大,是广大国民生命健康的重要杀手,比如烟雾中含有高达70多种的有毒物质,长期吸食可以严重影响肺功能,甚至还会致癌,所以,要想“养”肺,戒烟势在必行,不仅一手烟需要戒掉,二手烟、三手烟也需要预防。总之、对于老慢支、肺气肿,慢阻肺这样一类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不仅需要治,更需要“养”,从某种意义上讲,“养”要胜于治,正所谓防病胜于治病,所以,建议这类患者积极做好肺部的保养,尤其是秋冬季节的养护,从源头上遏制病情的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百姓称“老慢支”,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急性加重和合并症影响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 此病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据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预计,至2020年COPD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为8.2%,患病率之高十分惊人。 二、COPD的发病原因 1.吸烟。 2.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 3.空气污染。 4.呼吸道感染。 5.某些遗传因素可增加COPD发病的危险性 三、常见症状 1.症状 (1)慢性咳嗽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随病程发展可终身不愈,常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当气道严重阻塞,通常仅有呼吸困难而不表现出咳嗽。 (2)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慢性阻性肺疾病的主要症状,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生活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但由于个体差异常,部分人可耐受。 (4)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的。 (5)其他疲乏、消瘦、焦虑等常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严重时出现,但并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典型表现。 四、需要做哪些检查: 1.肺功能检查 2.胸部x线检查 3.胸部CT检查 4.血气检查 5.其他 五、治疗原则 1.稳定期治疗 可采用非药物治疗:戒烟,运动或肺康复训练,接种流感疫苗与肺炎疫苗。 2.康复治疗 如理疗、高压负离子氧疗等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康复有利。 3.心理调适 良好的心情将有利于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加治疗的顺从性,并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将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4.饮食调节 多吃水果和蔬菜,可以吃肉、鱼、鸡蛋、牛奶、豆类、荞麦。吃饭时少说话,呼吸费力吃得慢些。胖的要减肥,瘦的要加强营养,少食多餐。 5.长期家庭氧疗 如有呼吸衰竭建议长期低流量吸氧,每天超过15小时。 6.药物治疗 现有药物治疗可以减少或消除患者的症状、提高活动耐力、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以改善健康状态。吸入治疗为首选,教育患者正确使用各种吸入器,向患者解释治疗的目的和效果,有助于患者坚持治疗。 (1)支气管扩张剂临床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有三类,β2受体激动剂、胆碱能受体阻断剂和甲基黄嘌呤,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2)吸入糖皮质激素有反复病情恶化史和严重气道阻塞,FEV1
12歲以上病程在1年以上的長期吸入舒利迭50/250或信必可320/9的排除慢阻肺診斷並已經戒菸的中重度哮喘患者可以諮詢參加臨床試驗,符合招募條件的患者參加項目后可以免費獲得所有藥物治療和檢查。
安徽省胸科医院肺结节诊治中心于2016年12月28日正式成立,是安徽省首家以肺结节诊治为中心的专业机构(门诊地址:门急诊大楼二楼 闵旭红主任 肺结节门诊),主要针对肺结节开展:1、影像学检查:低剂量胸部CT检查及筛查,三维重建。包括: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成像、肺结节分析等后处理;2、人工智能AI肺结节筛查,影像学良恶性评估;3、处理策略:出具建设性肺结节处理意见。包括:随访观察,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一站式肺结节手术治疗(CT引导下肺结节弹簧圈或Hook-wire定位术+肺结节电视胸腔镜楔形、段、叶切除术)等。其中CT引导下肺结节胸腔镜术前Hook-wire或弹簧圈定位术处国内先进、省内领先地位。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体检意识的提高,影像技术的发展,以及胸部多排螺旋CT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率逐渐提高,正越来越多走进我们的视野。但由于肺结节病灶体积小,病因复杂,临床上不易明确其良恶性。那么如何对肺部结节做出及时,正确的良、恶性判断,如何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呢?焦点一:什么是肺结节?肺结节是指人体肺内直径小于或等于3 cm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在片子上看起来像磨砂玻璃一样,或者像一个黄豆或者绿豆大小,可一个或多个,边界清楚或不清楚。其中不超过2cm称为小结节,不超过1cm称为微结节,之所以这样定义,是因为结节的大小与结节的良、恶性有一定关系。大于3cm的我们就叫肿块了,如果一个肿块跟土豆大小差不多了,又长的张牙舞爪的,一般多为恶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癌。焦点二:普通民众有多大几率患上肺结节?国外的一项大型研究发现,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发现肺结节几率约为24.2%,也就是说5个人就有至少有1个人能查出肺结节,而另外一些研究甚至更高,可高达40%。2017年安徽省胸科医院的数据:近1000健康人群的体检数据显示结节发生率28.71%,也就是10个人体检近3个人患有肺结节。焦点三:肺结节就是肺癌吗?为什么要如此重视肺结节?肺结节并不等于早期肺癌,肺内很多良性疾病也会形成结节,如炎症、结核等。恶性结节的发生率有多高?国外人群恶性结节发生率约为 0.2%~18%。2017年安徽省胸科医院数据:近1000健康人群恶性结节发生率5%,也就是100个人中间有5个人可能是早期肺癌。为什么我们要重视肺结节呢?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最新癌症数据:全国肿瘤发病率,肺癌高居首位(其中男性居首位、女性居第二位),在全国大、中、小城市肺癌病死率高居第一位。同时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不同时期肺癌的存活预期存在很大差异:中晚期肺癌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8%~15%之间,而早期肺癌手术切除的10年生存率达到88%以上,尤其对于磨玻璃结节类型的早期肺癌,生存率接近100%。焦点四:如何发现肺结节,怎样拨开云雾见青山?通过多排螺旋CT体检发现的肺结节大部分都在1cm左右,常规的CT检查可能只能显示一个大概的轮廓,正如雾里看花,看不清、说不明,如何进一步清晰的显示肺部结节,并依此做出准确判断呢?第一:薄。体检发现的肺结节绝大部分直径小于1cm,甚至有的仅仅有3-4mm,而常规CT的扫描层厚大部分为5mm-10mm,这样的图像就无法清晰的显示肺结节的相关结构、甚至遗漏肺结节。所以,对于肺结节患者,需要进行薄层(厚度小于1mm)CT扫描,来进一步显示细节、避免遗漏病灶。第二:对于患者-需要进行呼吸配合。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因此肺结节由于呼吸运动的存在,在CT图像上常有运动伪影存在,影响医生对肺结节良恶性的观察与判断。因此当我们需要进行肺部体检扫描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细致的呼吸配合训练,以消除呼吸运动伪影,这样才能获得高质量的影像资料便于诊断。第三:三维立体重建。常规(包括薄层)的CT图像都是横断位图像,只能显示一个方向病灶的形态;肺结节的影像学准确定性,需要从各个方向观察病灶的形态(横轴位-上下、冠状位-前后、矢状位-左右)、边缘结构、内部特征等。高端的CT机器具有强大的后处理能力,可以清晰的显示三维立体结构。影像诊断医师的后处理技巧至关重要,正如庖丁解牛,需要对病灶及周围的组织结构有专业的认识与解读。第四:强大的专业支撑。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同样具有同病异影、同影异病等特征,诊断医师的理论知识必须足够丰富、实践经验足够强大,才能从这些细微的蛛丝马迹中探寻迷踪,做出精准的定性分析并依此给予正确的处理建议。焦点五:良、恶性肺结节在CT片上有哪些特征?闵旭红主任介绍:一般来说恶性结节一般长的张牙舞爪(典型征象分叶、毛刺、胸膜牵拉、血管集束、空泡等),良性结节多边缘光滑锐利、散在分布等。当然有时候也会存在个别看着特别具有恶性征象的结节,手术证实是良性,但属于极个别现象。焦点六:肺结节那么小,手术时能找到吗?我们知道肺结节1cm有多大?很小,有的时候比一粒米还要小。如果我们直接开胸手术去切除这个肺结节,无异于大海捞针,只能做肺叶切除,创伤比较大,那么我们怎么办?现在都讲究微创、美容,而且效果要好。我们利用先进的CT引导下经皮穿刺技术,精确地将穿刺针定位到这个肺小结节病灶内,然后释放一种金属质地的弹簧圈或者带倒勾的定位针芯。不要小看这个金属质地的弹簧圈或者定位针,安徽省胸科医院马冬春教授领导的外科团队就是利用这个为背景,来定位肺结节,达到单孔胸腔镜下的肺结节精准、微创切除。这种精准的定位与单孔胸腔镜手术不仅做到切口微创,疼痛轻,更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患者正常的肺组织,真正做到了精准医疗下的肺结节微创外科治疗。焦点七:早期肺癌术后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很多肺结节患者会问:肺结节切除了是不是也要像日常所说的肺癌患者,还需要做放化疗,要不要吃靶向药?进一步担心化疗掉头发,化疗身体承受不了等一系列焦虑。闵旭红主任介绍目前 Ia期(3cm以内)肺癌不需要化疗,完全切除的IB期患者,不推荐术后辅助放化疗,所以这部分的患者完全没有必要过度焦虑与担心。焦点八:哪些人群应重视早期体检筛查?年龄:45-75岁;主动吸烟 超过20包/年(每天吸一包烟吸了20年,或者每天两包烟吸了10年),曾经吸烟,但戒烟时间小于15年;被动吸烟;职业暴漏(石棉、重金属、柴油、烟雾等);恶性肿瘤家族史;慢性基础肺疾病;烹饪油烟暴露史:从事烹饪15年以上等。肺结节的管理应遵循规范、全程、精细、精准等原则,采用丰富的重建技术(连续薄层、MPR、MIP、CPR、VRT等)精细化评估,能够提高肺癌的早期检出率;同时部分随访中的患者,如果出现肺结节增大、增密、血管增粗应停止随访,选择手术治疗;具有恶性的亚实性肺结节的特征,应尽早进行穿刺或电视胸腔镜手术。通过以上的手段和分析,我们才能对肺结节做到:拨开云雾见青山,蛛丝马迹探迷踪;三维重建巧显示、细致分析定乾坤。专家简介:闵旭红主任安徽省胸科医院肿瘤放疗科、影像中心、放射介入科主任安徽省胸科医院肺结节诊治中心、放射介入微创诊治中心主任
前列腺增生是困扰中老年男性的一个难题,尿频尿急尿不尽,夜里反复起夜让众多前列腺增生患者苦不堪言。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及手术。药物治疗起效慢,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且要长期服药。外科旋切手术痛苦大。 有无更好的办法呢? 微创介入来帮忙微创介入疗法,是近年新兴的一种治疗方式,对于前列腺增生,它有没有好的办法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前列腺增生导致尿频尿急尿不尽的原因。 前列腺增生的微创介入治疗正是通过一根细小的导管,用栓塞剂将前列腺的供血动脉填塞起来,起到切断前列腺组织的养分供给作用。而异常增生的前列腺组织,没了血供,会逐渐萎缩,也就解除了对尿道的压迫、膀胱的刺激。 病例展示安徽省胸科医院放射介入微创诊治中心,开展各种微创介入诊疗技术。
近两年来,我的多个年龄35-65岁身边的同事和同学体检发现直径5-10mm大小肺部小结节,经过动态观察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经胸腔镜手术,病理无一例外都是“原位癌”,手术可以治愈。在临床上经常有病人或其家属带着胸部CT来询问”医生,我的肺部发现一个或者几个小结节,那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往往比较紧张,希望医生很快能够给他一个明确良性或者恶性的答复,这是人们注重健康、愿意体检以及医学进步带来的早期肺癌诊断问题…什么是肺部小结节?临床上把肺部实质内类圆形、境界清楚、直径小于等于20mm的软组织病灶称为肺部小结节,小于5mm的结节称为微小结节,结节的大小、密度、形态等与结节的良、恶性具有一定程度相关性。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由于大多数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远期生存率偏低,早期肺癌往往表现为肺部小结节,而肺部小结节病因复杂,医生诊断有一定难度,由此多数患者以及家属在发现肺部结节后都非常的紧张,甚至焦虑,对于医生的“观察”、“消炎”的建议不能理解,生怕耽误疾病。其实相当一部分患者肺部小结节都是“肺炎”“结核”“真菌”“肉芽肿”等良性结节,因此,如果体检发现肺部有小结节,先不要担心,它不一定是癌;即使是癌,也不用怕,因为大多数肺部小结节是极其早期的癌症,胸腔镜微创手术切除是完全可以痊愈的。肺部小结节就是肺癌吗?肺部小结节的性质多种多样并非就是肺癌,除了良性结节,癌前病变如不典型腺瘤样增生,恶性的则可能是原发性肺癌或肺转移瘤;医生主要是根据小结节的影像学特征并结合动态变化情况来判断小结节的良恶性,目前有经验医生的诊断准确率可达到90%以上。发现肺结节并不可怕,我们只要对肺部小结节做到及时发现并进行鉴别诊断,即可有效筛选出早期肺癌;如果怀疑恶性,应“高度警惕,及时手术”;对于难以诊断的肺部小结节,最有帮助以及最有价值的检查,就是定期的随诊和复查。如何区分良性和恶性肺小结节呢?我院职工今年近1000例胸部CT体检,需要多学科会诊的肺部小结节的发生率达5%以上,现在为什么查出有肺结节的人越来越多呢?原因是多排螺旋CT已经在临床诊疗、健康体检和疾病筛查中被普遍应用, CT具有普通X线无法比拟的优势,分辨力高、可以避免肋骨、脊柱、心脏的阻挡而清晰的观察肺组织,直径≤1.0cm甚至<0.5cm的小结节现在也很容易被观察到。通过结节的大小、密度、形态等可以判断良恶性,如果结节密度很高,就像石头一样呈现钙化状态,良性结节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结节密度非常低,最低时可能里面完全是气体;部分肺部小结节的密度不是很高也不是很低,CT影像上面表现为磨玻璃影。多数癌前病变或者早期肺癌表现为典型的磨玻璃样结节,但这个需要临床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体检发现肺部小结节往往没有症状:肺部小结节的直径小于2厘米的,一般不会引起患者的症状。有些患者发现肺部小结节后,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认为是肺部小结节引起的,担心是病情进展。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因为只有支气管受到影响才会引起咳嗽、咳痰等症状,而肺部小结节的体积小,一般不会影响到支气管。因此,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一般与肺部小结节无关。动态观察肺部小结节的意义:肺部小结节有良恶性之分,恶性的概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高,因此对于体检发现的小结节决不能忽视。恶性肿瘤是由正常细胞基因突变而来,医学上对肿瘤细胞的繁殖速度用倍增时间来表示,即1个变2个,2个变4个,4个变8个的时间,倍增时间太短多为感染性疾病,太长则可能为良性;对于亚厘米的肺部小结节一段时间内的动态观察直径增大超过2mm即说明结节在生长,提示恶性;有血管生长进入小结节往往提示恶性。直径≤1.0cm的肺部小结节又被称为亚厘米结节,其中无钙化的直径0.5~1.0cm结节恶性为6%~28%,<0.5cm的结节恶性为0~1%,因此,对于8mm以下的小结节多数为良性病灶,不必担心但也不要疏忽,可以3-6个月复查胸部CT观察有无增大,如果变化不大则每6个月复查一次持续3年,观察期间直径增大2mm应考虑胸腔镜手术切除;对于8mm以上的小结节3个月需要复查胸部CT,必要时胸腔镜手术等积极处理;如果3个月后复查结果显示结节没有增大或者缩小,此时改为半年复查一次;再次复查后,结节仍然没有变化,则可改成每年复查一次CT,直到观察结节的时间达到五年。肺部小结节在CT影像学表现为边缘的毛刺、分叶及其内部的偏心空洞或磨玻璃样改变时都是恶性病变的特征。肺部小结节的位置也是判断肺恶性肿瘤的独立预测因素,右肺及上叶恶性可能性较大;结节的数量(单发或多发)与其良、恶性无必然联系,任意一个结节都可能是恶性的。对于CT扫描尚不明确的肺部小结节,则可通过动态观察结节的变化情况来诊断。发现肺部小结节需要进一步做PET-CT吗?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是目前最先进的一种医学影像技术,PET技术是目前唯一的用解剖形态方式进行功能、代谢和受体显像的技术,具有无创伤性的特点。是目前临床上用以诊断肿瘤、有无转移和指导治疗肿瘤最佳手段之一。典型的肺部磨玻璃样结节多数是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或者早期肺腺癌,其细胞代谢水平都比较低,SUV值也不高,因此,PET-CT检查对于诊断直径≤8mm的微小肺癌或腺癌存在假阴性,因此被认为对≤8mm的结节作用有限。 哪些人要特别当心肺部结节?有几类人在体检发现肺部小阴影或小结节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应当积极接受正规的检查和及时的治疗:(1) 年龄在40岁以上者;(2) 长期吸烟或被动吸烟的人;(3) 曾经接触石棉或放射性元素者;(4) 既往有肺结核病史或长期肺部慢性炎症患者;(5) 有肿瘤个人史或家族史,特别是肺癌家族史者;(6) 结节大小在8mm以上,伴有毛刺样、分叶状或胸膜凹陷等改变的。如果发现高度疑癌的肺部小结节该怎么办?对于形态学表现高度怀疑肺癌的肺结节患者,可以根据肺结节的不同位置采取支气管镜或CT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进行病理诊断,必要时也可以直接胸腔镜微创手术切除。目前安徽省胸科医院已经常规开展了术前CT引导肺小结节定位结合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及肺段切除等微创诊疗技术,对高度怀疑恶性肺结节患者均采用微创手术方式切除,当场送快速冰冻切片,30分钟出报告,根据术中病理结果再决定进一步手术切除的范围。使得针对肺结节的手术更加精准、创伤更小,患者恢复时间也大为缩短。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就是肺癌吗?肿瘤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从正常细胞逐渐演变成为癌细胞,肺癌同样如此。在这个过程中,有部分细胞没有达到肺腺癌癌细胞的形态标准,但又不是正常的细胞,呈现出一种不正常的细胞反应和增生的状态,这种就是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这种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是一种典型的肺部磨玻璃样结节,属于癌前病变,一般而言,它并不会自愈,及时治疗是能够完全治好的;如果不进行治疗,这些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可能会缓慢地进展为肺腺癌。总之,具体情况需要结合影像及观察时间来进行具体判断。
本文作者:安徽省胸科医院 徐晓敏 汪洋奕慢阻肺是“慢刀子”要人命如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O)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在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成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990年的全球数据表明,慢阻肺是致死、致残的第12位疾病,而到2002年,已经上升到第4位。在老年人中,慢阻肺的患病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而位居第2位,是影响老年病人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为何慢阻肺如此凶险?安徽省胸科医院呼吸二科方浩徽主任从事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已经有30年了,“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在老年人中特别多见,其特征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支)或肺气肿等引起气道阻塞,病情呈慢性进行性加重,由于病程迁延和反复发作,呼吸功能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严重的病人会因呼吸衰竭死亡,近年来患病率和死亡率有增高趋势,在大城市已成为第四位主要死亡原因。世卫组织预计,在今后二三十年内,它将成为世界范围内致残致死率上升最快的疾病。”慢阻肺是什么?不待记者发问,方浩徽有条不紊地细细道来:“肺脏在呼吸过程中,气体通过气道进出,如果吸烟、感染、空气污染等因素损伤气道后,气道就会出现慢性炎症,时间一长会造成气道管腔狭窄,使呼吸时气流受阻,导致肺通气功能障碍。这个结果是不完全可逆的,并呈进行性发展,我们熟悉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部分属于此病范畴。” 为什么会得慢阻肺?方浩徽告诉记者,慢阻肺的病因极为复杂且尚不够明确,吸烟及被动吸烟、粉尘和一些化学物质的污染是造成慢阻肺的主要原因,此外室内烹饪、农村居民做饭、取暖使用煤作为燃料燃烧及大气污染等因素也不可忽视。 为什么慢阻肺致死率这么高?慢阻肺就像一把藏在身体里的“慢刀子”,对人身体和精神的折磨更厉害。如果不注意防治,该病的症状是不断递进的,从咳嗽、咳痰到气短,再到胸闷或呼吸困难,最后引起呼吸衰竭并全身性疾病,包括抑郁、心血管疾病、骨骼肌功能障碍、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症、肺癌等。“晚期慢阻肺患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喘不上气,即使坐着不动也不行,很多人最后失去自理能力,在床榻之上度日。”阻击慢阻肺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慢阻肺在呼吸系统疾病和各类疾病中所占比例一直居高不下,在疾病发展的后期可频繁发作,而且致残率和病死率高,严重影响病人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但仍然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阻肺病人的身体健康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因此,早期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何为慢阻肺的高危人群呢?方浩徽介绍:“吸烟是慢阻肺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家族史;年龄在40岁以上;长期接触生物燃料;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以上几个条件满足其中之一,就属于高危人群”据统计,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患病率为8.2%,其中男性超过12%,由于早期症状轻微,主要是咳嗽、咳痰、活动后呼吸困难等容易被误解为生理机能“老化”症状,往往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很多人都是年轻时候没有注意,认为抽烟的人咳嗽、咳痰是正常现象。不能及早重视,就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方浩徽很有感触地举了一个例子——近期收治的一位68岁病人,已经患病有7年了,出现反复咳嗽、咳痰,多在受凉及天气变化时出现。一直没有注意,难受了就去门诊打吊水,能扛就扛着。两年前患者咳喘症状明显加重,伴间断下肢浮肿,渐渐地大部分时间只能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近一年来因为呼吸困难加重甚至神志不清已经多次住院治疗。如果能早一点重视,接受治疗或许就不会经历这么多的痛苦了。慢阻肺的预防离不开病患自己的重视,那么出现哪些症状时应注意警惕是否有慢阻肺的发生?“在进行一些以往能轻易应付的日常活动时感到吃力或体力不如同龄人,并且出现过越来越严重的气促;每年总有至少3个月有咳嗽、咳痰的情况。若存在以上情况,且曾经吸烟或目前为吸烟者,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并进行肺功能检查以便早期诊断。”“慢阻肺不仅累及肺脏,导致肺功能逐渐下降,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也显著增加其他疾病患病风险,慢阻肺常见的合并症包括精神抑郁、心血管疾病、冠心病、肺结核、骨质疏松症、肺癌等。可见慢阻肺病人不仅要承受躯体疾病带来的痛苦,还存在一定精神上的压力。”因此,方浩徽不断强调早预防早治疗的好处,“虽然国内外普遍认为慢阻肺的发展是不完全可逆的,但是只要能积极展开干预,劝诫病人坚持戒烟,合理用药,注意保养,病人的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临床症状都是可以得到改善的。”拒绝急性加重 秋冬防范呼吸道感染秋冬季节气温低、温差大,对于慢阻肺病人来说很难熬。感染是慢阻肺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慢阻肺患者在秋冬季,最主要就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一次普通感冒都可能使病情雪上加霜。因此,在冬季,慢阻肺患者一定要做好自我保护。方浩徽回忆起一位已经出院的病人,“这位虽然已经是晚期慢阻肺但是恢复状况很好,就是因为患者很清楚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性。前一段时间因为天气变化导致受凉感冒,病人有些不舒服,马上就来医院就诊,在还没有严重症状时及时就医,有效的控制消除呼吸道感染。因为治疗及时,病人很快也就出院了”既然秋冬季节容易出现慢阻肺急性加重,那么如果在生活中这样一些先兆症状就要多加注意,如鼻塞、流涕、四肢酸痛、频繁咳嗽、痰量增多、胸闷、气促加重等,当病人出现这些症状时应高度警惕。对于如何预防冬季呼吸道感染,方浩徽也提出了几点建议:“避免感冒、注意保暖是秋冬防病的重中之重,一般病人在冬季到来之前就可以体质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在流感好发季节避免到人群聚集地也可避免或减少感冒的发生;接种流感疫苗也是预防流感发生的重要手段,对于慢阻肺患者是安全、有益的,慢阻肺患者接种流感疫苗后急性发作可减少60%以上。”“慢阻肺病人一定要持续戒烟,也要避免吸入空气中有害颗粒。冬季雾霾天比较多,雾霾中的有害颗粒,特别是PM2.5对呼吸道危害较大,所以在雾霾天气或空气质量不佳的时候,尽量不要出门。”对于秋冬季节慢阻肺病人的运动锻炼,方浩徽也有自己的看法:“不少慢阻肺病人天气一冷便缩在屋里,不敢出门活动。须知适度的户外运动有益无害。病人可根据自已的体质状况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中老年健身操;身体状况较好者也可爬山、游泳,但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以运动后自我感到舒适为度,但冬春季也要避免日出之前或日落之后户外锻炼。”“对于重症慢阻肺患者来说,防治的目标是要减少急性加重的次数,必要时进行家庭氧疗甚至使用无创呼吸机以改善肺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只要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的性质,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就能够平安地度过寒冷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