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受试者:如果您患有转移性肾细胞癌,且未进行过治疗,您可能符合条件参加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叶雄俊教授开展的伏罗尼布联合卡度尼利单抗研究。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治疗是晚期转移性肾癌的推荐治疗方案。伏罗尼布是贝达药业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靶向治疗药物,卡度尼利单抗是康方生物自主研发的肿瘤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国家一类创新生物药。本研究预计37名受试者,旨在评价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耐受性。研究中心有4家医院,所有受试者按照竞争入组纳入。1、主要研究药物介绍(1)伏罗尼布属于第三代RTKs抑制剂,它通过间歇地抑制VEGFR/PDGFR以达到与舒尼替尼、帕唑帕尼等相似的抗肿瘤疗效但大幅度降低毒性。2023年6月获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一类新药。伏罗尼布是一个新型的TKI类药物,对于VEGFR2、PDGFR、RET和C-KIT有较强的抑制活性。(2)卡度尼利单抗是一种人源化免疫球蛋白G1(IgG1)双特异性抗体,能够同时结合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并阻断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PD-1/PD-L2、CTLA-4/B7.1和CTLA-4/B7.2的相互作用,促进肿瘤特异性的T细胞免疫活化,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3、入排标准如果您满足以下主要入选标准,您有可能符合条件参加这项研究:1)年龄18至75周岁(包括18和75周岁)的男性或女性;2)经组织学确认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3)晚期(不适合根治性手术或放射治疗)或转移性(AJCCⅣ期)RCC;4)既往未接受过RCC全身治疗,但以下情况除外:对于完全可切除的肾细胞癌,既往接受过一种辅助或新辅助治疗,如果该治疗不包括针对VEGF或VEGFR的药物,并且在最后一次辅助或新辅助治疗后至少6个月发生复发;5)根据RECIST1.1标准证实具有至少一个可测量病灶;如果您希望了解更多的研究信息,请前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研究医生:叶雄俊门诊时间:特需门诊(周一上午、周四下午)地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门诊三楼特需门诊
第25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2年CSCO学术年会于11月5-12日在北京、济南、哈尔滨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隆重召开。今年大会的主题是精准创新、智慧人文,携手全国各肿瘤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分享临床研究和创新成果,深入研讨多学科规范化综合治疗基础上的精准肿瘤学,积极推动学科发展。与会期间,有幸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叶雄俊教授,为我们分享肾癌的诊疗概况及发展前景。问:我国的自有国情使得国内患者人群的特征与国外有着较大差异,请您聊聊现阶段我国肾癌患者的诊治概况,和国外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有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案?近十年来,我国肾癌的诊治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特别是新的治疗方案及国产药物的出现,使得肾癌的诊治基本跟上了国际步伐。但我认为与国外相比,我们还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首先,我国肾癌的早诊早治工作尚显不足。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全国各地在肿瘤的早诊早治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对于肾癌的早期诊断工作还做得不够。肿瘤筛查是早期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呼吁,生活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群众应每年参加一次常规的体检!实际上,简易方便的B超检查就能早期发现肾癌,提高早诊早治的比例。落实肾癌的早诊早治工作,可进一步提升后期的治愈率和治疗效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次,我国创新药物的发展使得肾癌的治疗方兴未艾,但国内创新药物的研发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我个人坚信,通过我们医疗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和广大的药物研发机构的共同努力,我国创新药物的研发水平未来能够赶上国际步伐,使我国更多的肾癌患者得到更好的药物治疗。我们需要在长期工作中不断努力,弥补这两方面的不足,使我国肾癌的诊治迈向新高度。问:我国的自有国情使得国内患者人群的特征与国外有着较大差异,请您聊聊现阶段我国肾癌患者的诊治概况,和国外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有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案?在临床上,医生首先通过风险分层(例如MSKCC评分、IMDC评分)将低危转移性肾癌与中、高危转移性肾癌进行区别,同时风险分层的结果也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根据现有的临床研究(例如CheckMate214研究、KEYNOTE426等研究)的结果和CSCO肾癌指南的推荐(低危人群更适合靶向治疗),对于低危转移性肾癌后续的治疗方案,我个人更加倾向于选择单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单用靶向药物能取得与靶免联合治疗方案类似的疗效。所以对于这种低危转移性肾癌患者,单用靶向药物就可获得较好的长期生存获益。第二,免疫药物或靶免联合方案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AEs)处理较为繁琐,并且会增加患者的医疗支出。既然通过单靶药物就能达到不错的疗效,从减少AEs与医疗支出的角度来说,对于低危转移性肾癌患者,我个人支持并且倾向于应用单靶药物。问:目前学术界对肾癌辅助治疗进行了多种探索,但IMmotion010、PROSPER、CheckMate914等研究的结果均不尽如人意,想请您谈谈目前肾癌辅助治疗的情况以及后续可能的发展方向。肾癌辅助治疗是我们外科医生需要经常面对和思考的问题。落实到具体临床工作中,即需要评估术后的患者是否需要进行靶向或免疫治疗,实际上患者对此也非常关心。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时代,新型药物的临床试验取得诸多进展突破,尽管有些试验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我们应注意到,仍有研究取得不错的阳性结果。例如针对术后肾癌患者的S-TRAC研究,舒尼替尼对比安慰剂改善了患者的无疾病生存期(DFS),取得临床获益。同样,KEYNOTE564研究的结果也表明,接受帕博利珠单抗辅助治疗的高危肾癌患者可以获得持续临床获益。我认为肾癌术后辅助治疗的发展值得期待,但需强调的是,临床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治疗适应证的选择。高危、分期为T3、T4期、局部晚期或存在淋巴结转移的肾细胞癌患者,通过术后的免疫治疗有望在达到DFS获益的基础上取得长期的生存获益。除此之外,我们还需在用药方案规范、疗效评价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的管理等方面进行更加充分和深入的了解,以保障患者的获益最大化。https://mp.weixin.qq.com/s/XKjHjkW3Nd2nqNbuZJGdX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