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乳腺癌的治疗越来越积极有效,很多患者都能被及时发现、尽早治疗,所以,很多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相较于其他癌症患者更好。而临床中,我们经常发现,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发或者转移。或者,有很多患者在治疗后一直担心是否会复发或者转移,身体稍有“风吹草动”,就担心是不是有什么问题,终日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在这一期,我们来专门聊一聊两个问题:乳腺癌的复发有哪些症状?应该如何应对乳腺癌的复发?乳腺癌的复发,包括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不同部位的复发,临床症状也不一样。局部复发是指保乳术后同侧乳腺内或全乳切除后同侧胸壁再次出现肿瘤,用手触摸会发现这种癌结节比较硬,而且不容易活动,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除了胸壁之外,常见的复发部位还有内乳区、腋下以及锁骨上区域淋巴结。远处转移最常见的部位是骨、肝、肺和脑。大多数与乳腺癌相关的死亡是由转移引起的。骨转移会有病灶部位的持续渐进性疼痛,最常见的骨转移部位包括胸椎、腰椎、肋骨以及四肢长骨。骨转移灶会破坏骨的生理结构与机械强度,常伴有中重度骨痛,严重者可发展为病理性骨折。骨转移灶形成的软组织包块,可对周围重要神经血管形成压迫,导致肢体局部功能丧失。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及高钙血症等骨相关事件的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自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早期肝转移可以不表现任何临床不适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肝区(右上腹)的疼痛,发热、纳差、腹胀,腹水、黄疸、肝大等症状和体征。如果腹水较多,还会有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常提示预后差、生存时间短。肺部是晚期乳腺癌的常见转移部位。肺转移可能引起咳嗽、咯血、疼痛(刺激性胸痛)、胸腔积液和肺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脑转移的患者经常会出现头痛、头晕、喷射性呕吐、视物不清等症状。约有15%~30%的乳腺癌患者会出现脑转移。乳腺癌患者由于生存期的延长,脑转移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脑转移后,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又因血—脑脊液屏障的存在,药物很难抵达病灶,疗效不佳,导致脑转移患者的预后较差。所以,提醒患者们,一旦出现了局部复发或者远处转移的症状,如新发肿块、骨痛、胸痛、持续性头痛、呼吸困难或腹部疼痛等,应及时就医。乳腺癌之所以被称为恶性肿瘤,是因为它在术后能“卷土重来”,也就是存在复发和转移的风险。这是因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癌细胞可以找到“庇护所”藏身,类似进入休眠状态。而在治疗之后,这些休眠细胞在某种机会下仍会死灰复燃。这也是造成乳腺癌患者有死亡风险的主要原因。乳腺癌复发最常见的时间段有两个:术后2年以及术后5~6年。我在临床上遇到的患者中,最长的复发时间是在术后31年。正因如此,即便对乳腺癌进行了彻底的手术切除以及全面、周期性规范的综合治疗,也并不代表患者就可以完全高枕无忧了。那么,怎样将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可能性降到最小呢?第一,坚持足疗程的治疗。乳腺癌治疗包括规范的手术,必须的放疗以及足疗程、足周期的化疗、靶向治疗和全程的内分泌治疗。放疗大概在1个月左右,化疗在半年到1年之间,靶向治疗一般需要1年的时间,内分泌治疗需要5~10年。所以手术成功之后,患者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不打折扣地把术后要做的治疗足疗程做完。坚持就是胜利!只有把必须要做的治疗全程坚持下来,才会大大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第二,定期规律随访复查。目前,指南推荐的随访频率是术后2年之内,每3个月1次;术后3~5年,每6个月一次;术后5年以后,每年1次。其他检查的频率如下:划重点乳腺超声:每6个月1次;乳腺X线:每年1次;胸片或胸部CT:每年1次;腹部超声:每6个月1次,3年后改为每年1次;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4枚以上等高危因素的患者,需要进行基线骨扫描检查,必要时每1~2年进行1次全身骨扫描;血常规、血液生化、乳腺癌标志物的检测可每6个月1次,3年后每年1次;应用他莫昔芬的患者建议每年进行1次妇科检查。第三,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以上内容是不是令乳腺癌患者更加忧心忡忡了?接下来,我想说说宽心的话:不要每天活在担心复发的恐惧中,目前乳腺癌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幸福癌”,早期发现、规范治疗,治愈率还是相当高的。所以预防复发和转移,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让自己活得开心和轻松。具体建议如下: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体会深呼吸和听音乐带给我们的益处,适当运动,如散步、做瑜伽、健身操,打太极拳等,可以帮助缓和紧张焦虑的情绪。同时,还要保持充足的休息,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科学的饮食,避免饮酒熬夜过度情绪化等不良习惯。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机体的免疫力,还能大大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何乐而不为呢?
1. 办理:诊断楼一层CT登记窗口处。2. 所需材料:持我院CT报告(纸质版/电子版)。3. 在CT登记窗口开具相应单据,持单缴费后,将单据交回窗口等候。4. 约30分钟后,持条形码在光盘刻录机器上扫码取光盘。备注:刻录光盘费用30元/次最少持有一次我院CT报告(纸质版/电子版)光盘刻录机位于诊断楼东门大厅(东北角,东南角各一台)办理时间8:00---11:00,14:00---16:30
出诊时间:周二下午特需门诊周五上午特需门诊特需门诊特点:只有挂号费用无法报销,其他检查费用都在医保范围,费用和预约时间与普通号一样,住院一般是普通病房,也可以医保报销,根据各地具体报销策略。如何获取医院登记号:下载“医科院肿瘤医院”APP,使用手机号注册,添加就诊人,获取“登记号”预约挂号方法:方法一:在APP首页点击“预约挂号”,选择“特需门诊”,选择星期二或星期五,选择叶雄俊.特需主任医师,点击申请。方法二:通过好大夫在线叶雄俊医生主页,点击预约挂号,或者查看全部门诊时间,预约免费加号名额(需提前注册医科院肿瘤医院APP获取登记号),预约成功会收到医院短信通知。方法三:如果通过以上方式均未预约成功,可将登记号通过好大夫在线给叶雄俊医生留言,说明就诊需求,由叶雄俊医生团队协助预约号就诊(需看号源情况)。
一直以来,手术、放疗、化疗被称为癌症治疗的三驾马车。其中,化疗是很多患者朋友谈及色变的一项,普遍认为化疗极其伤身,害怕出现贫血、脱发、呕吐等副作用。化疗是什么化疗是指运用化学药物治疗癌症,通过使用化学药物阻止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直到最终消灭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乳腺癌化疗用什么药:乳腺癌的化疗实际进展是非常快的。从60年代的氮芥、环磷酰胺,到后来我们有了蒽环类药物,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表阿霉素、吡柔比星、表柔比星。到了90年代,出现了大家认为更为有效的紫杉醇,包括多西他赛等等药物。当然,晚期的化疗还有其他用药。不同的化疗药实际上都有一点相对的副作用。比如说蒽环类药物,它可能对心脏的影响比较大。比如说紫杉类药物,对骨髓抑制比较明显。还有一些药物像脂质体的药物:脂质体紫杉醇、脂质体表阿霉素,虽然心脏毒性和骨髓抑制副作用要小得多,但是可能会出现手足综合征或是其他皮肤的问题。所以不同的化疗药物,我们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要做出合理的选择。结合病人的体质,也可以提前用一些预防性的用药。
成为大外科临床医生二十余年,成为肝胆外科专业医生十余年,诊断治疗过近万例肝胆肿瘤病人,接触过的病人越多,越是感觉到普通人对于肝癌的认识非常有限,甚至存在很多误区。曾经在央视、北京卫视做过很多肝癌防治相关的科普内容,根据广大群众的反应,不断调整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2022年4月我在Bilibili上做了几期肝癌科普视频,普遍反响不错(喜欢看视频的朋友可以戳下面的超链接)。今天将相关内容整理成文字发表,希望能给更多人答疑解惑。上一篇,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的肝癌发病人数居于世界首位,而总体治疗效果不太理想,死亡风险很大(“不痛不痒”的肝癌,怎么成了恶疾?)。所以除了发病之后积极进行治疗,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发病之前积极预防,清除各种导致肝癌的高发因素,从根源上减少肝癌的发生。这一期,我们就来谈谈引发肝癌的高危因素(肝癌能预防吗?要警惕这六大危险因素!)。目前公认肝癌高危因素有六个:肝炎病毒感染,酗酒,长期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脂肪肝,其他各种因素引起的肝硬化,肝癌家族史。后两个因素,各种因素引起的肝硬化,肝癌家族史,所占比例很低,而且具有很大的不可控性,我们不做讨论。前四个因素,肝炎病毒,酗酒,黄曲霉毒素,脂肪肝,引发肝癌的机理目前比较明确,相应的也已经有比较可靠的预防措施,我们重点谈一谈。第一,我们谈一下肝炎病毒感染。肝炎病毒主要分为5个类型,分别是甲乙丙丁戊,用英文字母表示就是ABCDE,非常的简单明了。其中甲丁戊三个类型的肝炎病毒,经消化道传播,通常是急性感染,有很明确的症状,治疗后可以很好的控制,不会形成慢性肝炎。乙肝和丙肝通常是隐性感染,没有明确的症状,很容易形成慢性肝炎。乙肝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丙肝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大家要记住这一点,病毒的结构特点直接决定了预防和治疗措施的不同。乙肝病毒具有三层结构,外层保护膜,内层保护壳,核心DNA双链。就像是一个快递包裹,外层是快递包装袋,内层商品包装盒,最里面是商品。乙肝病毒粘附到肝细胞表面后,脱掉外层保护膜,内层物质注入肝细胞内,相当于把快递包装袋扔在门外。病毒进入细胞后进一步粘附在细胞核上,脱掉内层保护壳,将核心的双链DNA注入细胞核内,相当于你拆掉商品包装,拿出商品使用。在肝细胞核内,乙肝病毒双链DNA闭环,然后开始复制,复制足够多DNA之后,这些双链DNA从细胞核释放出来,在细胞质内重新包装,包上了内层保护壳和外层保护膜,然后从这个肝细胞释放出去,再去感染其他肝细胞。这个过程就像是在工厂里生产完产品,包装商品包装盒和快递袋,发快递到其他地方。经过反复的感染和释放过程之后,全部肝细胞都会被感染。丙肝病毒也有三层结构,感染肝细胞的过程和乙肝病毒大致相似,不同点在于:丙肝病毒不进入细胞核,进入细胞后,在细胞质就开始复制增殖,然后包装后再次释放。那么,肝炎病毒感染怎么就引起肝癌了呢?大概的原理是这样的:乙肝病毒的DNA进入细胞核之后,有可能会整合到人体自身的DNA上,这样就改变了人体DNA的正常序列和结构,以这些改变了序列和结构的DNA为模板,复制出来的新细胞和正常细胞就不一样了。就好像一条生产线,把设备参数修改了,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不一样了。丙肝病毒RNA也是类似的原理,改变了细胞内蛋白质复制的正常模板,细胞生产的功能蛋白质和以正常的就不一样了。另一方面,还记得我们刚才讲过的吧,病毒进入肝细胞时,会把外膜留在细胞外,一部分病毒外膜就脱落了,还有一部分会一直黏在细胞表面。这些病毒外膜会被人体免疫细胞识别出来,然后免疫细胞就会认为表面带有病毒外膜的肝细胞有问题,进而把这个肝细胞杀灭掉了。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肝细胞被杀伤,需要生产新的肝细胞以填补空缺,但是产生的新肝细胞,有可能是DNA或者RNA已经被篡改了,是不正常的肝细胞。这些异常肝细胞逐渐积累,量变到质变,就形成了肝癌肿块。那么病毒性肝炎罹患肝癌的风险有多大呢?根据本世纪初中国大陆和台湾省的流行病学统计,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大约80-100倍,慢性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5-20倍.说完了肝炎病毒,第二个危险因素,就是长期酒。说到饮酒,有些兄弟姐妹会说,我不喝白酒,太粗鲁。有情调的会说,我只喝红酒,比较传统的会说,我只喝黄酒。不喝白酒没有危险吧?确实,不同的酒类饮品对肝脏造成的损伤是存在差异的,但是饮酒导致肝癌,这其中主要致病因素的是酒精、或者说乙醇,与乙醇的输入量和摄入时长直接相关。摄入的乙醇量如何计算呢?饮酒的毫升数酒的度数0.8,得到就是每次饮酒摄入的乙醇量。男性,如果每天乙醇摄入量超过40g,差不多相当于一瓶小二锅头,或者4瓶啤酒,时间超过5年,就可以认定为酗酒。女性减半,如果每日乙醇摄入量超过20g,超过5年,也认定为酗酒。那么如果每天饮酒量不多,换算下来不到10g,达不到酗酒的标准,危险不大吧。事实上,乙醇造成肝损伤具有阈值效应,达到一定的饮酒量或饮酒年限,就会极大增加肝损伤风险。也就是说单次饮酒量少,但是持续的时间足够长,一样会造成严重肝损伤。那么酒精是如何致癌的呢?乙醇进入人体后,10%通过汗液、尿液、胃肠道排出,90%需要通过肝脏代谢,才能排出。乙醇在肝内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中间产物乙醛,对肝细胞有直接毒害作用。导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通常酗酒3-5年后,酒精肝炎就会发展成肝硬化。酒精引发肝癌的基本原理与肝炎病毒类似:一方面,乙醛可以破坏DNA正常结构,形成异常DNA,破坏蛋白质合成的正常过程,形成异常蛋白质;另一方面,乙醛可以直接导致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这样一来,正常肝细胞被不断破坏,新生的肝细胞中含有大量异常的细胞,随着异常细胞积累,量变到质变,逐渐形成肝癌病灶。第三个危险因素是黄曲霉毒素。黄曲霉素广泛存在于土壤、水源、各种动植物中,特别容易污染花生、玉米等作物,储存不当的花生和玉米是最容易被黄曲霉大面积污染的食物。其他诸如:、稻米、大豆、小麦,甚至核桃、辣椒,都可能被黄曲霉毒素污染。主要是由于食品长期储存,储存环境潮湿,导致黄曲霉繁殖生长。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或其他类似的霉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致病机理与酒精类似,在被人体摄入后,主要在肝脏中蓄积,能够干扰正常RNA和DNA的合成,进而干扰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导致细胞突变和功能损伤。大量摄入:导致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小量摄入:肝细胞变性、慢性损伤、肝硬化。随着正常肝细胞被破坏,异常肝细胞逐步积累,量变到质变,就形成了肝癌病灶。第四个危险因素是脂肪肝。全称应该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因为大量饮酒也可以引起脂肪肝,但是归类到酒精性肝病中,前面已经讨论过。这几年大家对脂肪肝也比较熟悉了,与肥胖、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与富含饱和脂肪酸或者是富含果糖的高热量膳食结构,以及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有些女性会说,我长期节食,保持身材,脂肪肝肯定与我无关。也不全是这样的,营养不良、减肥手术后体重急剧下降,也可以引起继发性脂肪肝。在没有摄入过多脂肪的情况下还会出现脂肪肝,主要与肌肉蛋白质过多分解和脂质新生反应有关。大家要记住,营养摄入一定要均衡,任何营养成分摄入量都有一个适宜的区间,多了或者少了都会引发问题。讲了上面四种肝癌的危险因素,简单总结一下:肝炎病毒、酒精、黄曲霉毒素、脂肪沉积,一方面可以导致正常肝细胞破坏;另一方面可以导致肝细胞内DNA、RNA损伤,以及蛋白质合成障碍或异常,进而形成异常细胞;经过反复肝损伤后,异常肝细胞逐步累积,形成癌肿。了解了肝癌的危险因素以及这些危险因素的致病机理后,我们如何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这些危险因素,从而避免罹患肝癌呢?下一篇,我将给大家介绍肝癌高危因素的防治措施。
随着诊疗手段的不断进步,乳腺癌近年来已成明显慢病化趋势,对于早期乳腺癌,目前治疗手段已非常丰富,而且疗效稳定;那么对于晚期乳腺癌该如何治疗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齐立强主任为大家讲解《晚期乳腺癌该如何治疗》,欢迎收看!
门诊上经常遇到病人,拿着报告单上,写着分类3类、4类,很紧张,特别担心自己是乳腺癌,不知道报告单究竟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特地将乳腺癌的分类、分期整理出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报告单上的BIRADS分级怎么看,4A结节严重吗?乳腺结节,是从0类~6类这样一个分类的方法。0类基本正常,1类是增生,2类多数是囊肿,3类更多的是纤维瘤这种良性的结节,4类风险高了一些,但其实还分4A、4B和4C。4A的恶性可能是2%-5%,还是特别小的概率。4B的恶性可能是5%-50%。随着数字增大恶性程度也逐渐增高。4C是50%-95%。所以4B、4C是我们应该特别担心,可能需要住院的。5类结节,恶性可能是95%以上,6类是已经有病理穿刺,已经完全确诊了。那4A还是需要警惕、注意的一个阶段。基本来说4a可能很长时间都是4a,但是确实是应该比较积极的应对这个结节了。二:乳腺癌早晚期如何区分?乳腺癌分期我们采用的是TNM分期的方法。T是Tumour,指的是肿瘤的大小,小于2公分我们叫T1期,2公分~5公分叫T2期,5公分以上叫T3期。除了T,肿瘤的大小之外,还有N。N是Lymphnode,就是淋巴结。如果没有淋巴结转移是N0。如果有,但是孤立的,没有融合、固定,是N1期,如果融合固定或者出现了不单在腋下,而且在锁骨上或在胸骨,那就属于N3了。还有一个是M,M是英文的Metastasis(转移)。如果是M0,就是没有远处转移。M1,是有远处转移。整体来说,分期越早,治愈率也越高。所以我们积极倡导乳腺癌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做到这三早之后,治愈率也随之提高了很多。
乳腺癌分期我们采用的是TNM分期的方法。T是Tumour,指的是肿瘤的大小,小于2公分我们叫T1期,2公分~5公分叫T2期,5公分以上叫T3期。除了T,肿瘤的大小之外,还有N。N是Lymphnode,就是淋巴结。如果没有淋巴结转移是N0。如果有,但是孤立的,没有融合、固定,是N1期,如果融合固定或者出现了不单在腋下,而且在锁骨上或在胸骨,那就属于N3了。还有一个是M,M是英文的Metastasis(转移)。如果是M0,就是没有远处转移。M1,是有远处转移。整体来说,分期越早,治愈率也越高。所以我们积极倡导乳腺癌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做到这三早之后,治愈率也随之提高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