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自古以来被称为“帝王病”,“富贵病”,因此痛风被认为是吃出来的病,然而,随社会发展,对痛风有科学的认识,痛风是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炎,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基础。高尿酸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直接相关,2017年调查显示在我国高尿酸已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而且正以每年9.7%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因此,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病人群极速增长,该病的规范治疗迫在眉睫。血尿酸升高时尿酸会在血管内形成尿酸盐结晶并析出,析出的尿酸盐结晶可随之血流沉积到关节、软组织,沉积的尿酸盐结晶诱发关节及软组织急性的炎症即发生痛风,同时这些尿酸结晶也会析出沉积导多个脏器和组织,比如沉积血管壁,导致早发动脉硬化,早发冠心病,脑梗塞,沉积在肾小管管腔或肾间质中,导致痛风肾病,泌尿系统结石和肾功能不全,沉积在胰腺,导致糖尿病等。因此说痛风不仅仅是关节炎,它的的危害是极大,必须重视。既然我们了解痛风的主要病因是高尿酸血症,而导致高尿酸的又主要原因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问题和/或尿酸排泄障碍,因此调节嘌呤代谢紊乱和改善尿酸排泄障碍,就成为有效的治疗痛风关键环节了。首先,针对嘌呤代谢紊乱需要从多方面的干预:第一,改善体内嘌呤代谢紊乱状态,通过规律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减轻体重,忌烟限酒(啤酒和白酒),适当有氧运动,减轻精神压力,同时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合并疾病;第二,降低外源性嘌呤的摄入,通过控制高嘌呤饮食的摄入,高嘌呤饮食包括(浓汤,动物内脏,海鲜等),减少甜食摄入,禁止果糖和碳酸饮料减少饮品等,从而降低外源性的嘌呤摄入,第三,降低内源性嘌呤合成,如果经过生活调理和限制高嘌呤饮食仍以持续的高尿酸血症,建议使用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治疗(别嘌呤醇、非布司他),能够从源头上抑制尿酸合成减少而降低血尿酸。另一方面是针对尿酸排泄障碍的干预措施:平常养成多喝白开水的好习惯,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能够很好的促进尿酸的排泄,如果能适当的喝苏打水或服用碳酸氢钠片,同时让尿偏碱性(PH值在6.2-6.8之间),能更好的促进尿酸排出,切记PH大于7发生泌尿系统结石否风险增加。如果对于上述措施仍有持续高尿酸的患者,还可以予以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治疗(比如本秀马龙),需要注意促进尿酸排泄药物用药前最好进行泌尿系统超声筛查除外泌尿系统结石,如果存在泌尿系统结石者促进尿酸排泄药物是禁用的。说到这里,大家已经明白了痛风不是吃出来的病,之所以痛风患者要强调低嘌呤饮食主要是减少外源性嘌呤摄入导致的高尿酸,外源性嘌呤摄入后不参与体内代谢,迅速产生尿酸导致体内尿酸突然升高,而尿酸的突然升高或降低(尿酸波动)正是痛风急性发作的一个重要诱因,了解了这个机理,也就能理解刚开始服用降尿酸药物时不能剂量过高和药量过大,突然的血尿酸降到导致痛风发作,所以服用任何降尿酸药物(包括抑制尿酸生成或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指南都推荐要滴定模式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合适的药物剂量。痛风发作了,我该怎么办?当痛风急性发作时,需要休息,减少关节活动,适当抬高患肢,可以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依托考昔片,洛索洛芬钠片,扶他林片等),也可以口服秋水仙碱治疗,秋水仙碱在痛风急性发作初期服药2片,1小时后可再追加秋水仙碱1片,第二日可继续服用秋水仙碱1~2片/日,止痛药及秋水仙碱痛风发作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好,另外除预防痛风发作外止痛药和秋水仙碱都是短期用药,痛风急性期好后可停药。痛风关节炎,是急性关节炎,经过抗炎止痛治疗,很快就会好转治愈,但会反复发作,为了减少和治愈痛风发作,需要长期规律降尿酸治疗,痛风降尿酸的达标值是血尿酸持续小于360umol/l,如果有痛风石,肾病等并发症,建议血尿酸控制在240-300umol/l,这样痛风石可以逐渐溶解,让痛风患者避免手术也能恢复健康。当患者血尿酸已经达标,饮食也可以适当放宽,可以中等嘌呤的饮食了,如淡水鱼,鸡鸭,豆制品等,但仍然要慎食高嘌呤饮食。痛风发作除了前面已经提及的高嘌呤食物、血尿酸波动,还有肢体的受凉、外伤,活动过度,吸烟,甚至精神压力大,情绪紧张等,所以治愈痛风综合干至关重要,只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参与,医患携手痛风才能彻底根治。
难治性痛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患病率逐年增加,而难治性痛风者也随之增多。难治性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难以达标,关节炎反复发作而对常规镇痛药疗效不佳,多伴痛风石形成、关节畸形、肾功不全、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等,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降尿酸治疗需要持续达标:持续指降尿酸的持续,疗程需数年、数十年乃至终身,病程越长,体内痛风石越多,降尿酸持续时间可能越长。达标即“达到血尿酸控制标准”,对于一般的痛风而言,理想的血尿酸目标值为<6mg/dl(360umol/L),而对于难治性患者,应控制在4mg/dl以下,这可为患者带来如下益处:(1)关节炎急性发作频率降低。(2)痛风石溶解快。血尿酸水平与尿酸结石溶解速率呈线性负相关,达标治疗后有助于痛风石的快速溶解。(3)有助于减慢肾功不全的进展。(4)改善合并心衰患者的预后。对于难治性痛风患者,首先要强调非药物疗法,并贯穿治疗的始终,如严格控制高嘌呤饮食、软饮料和果糖,禁饮啤酒和白酒,多饮水(饮水量应使24小时尿量超过2000ml)和碱化尿液(使尿pH值维持在6.2~6.8)等。难治性痛风药物治疗:1.别嘌醇片从低剂量如50~100 mg/d起始用药,(能降低致死性过敏综合症的风险),最高剂量可达800~900mg/d 。2.苯溴马隆 如果难治性高尿酸患者可以在医生的监控下增加剂量超过说明书剂量,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3. 提倡用“一箭双(三)雕”药 氯沙坦和非诺贝特在分别降压和降甘油三酯的同时,可通过促进尿酸排泄而使血尿酸降低15%~30%,它们还分别有增高尿pH 值不增加尿路结晶及有抗炎特性而不诱发痛风急性发作的优势,分别适于合并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痛风患者。阿托伐他汀在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同时,也可通过抑制尿酸合成适于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痛风患者。4.联合用药 对于单一用药无效或疗效不佳的患者,可通过联合用药提高降尿酸效果。联合用药的方式主要为促进尿酸排泄药与抑制尿酸合成药间的联合,如稳定剂量下的别嘌醇(200~600mg/d)分别与苯溴马隆(100 mg/d)或丙磺舒(0.5g/d)疗效明显优于单药。5.新型降尿酸药 (1)抑制尿酸合成新药——非布索坦。非布索坦的降尿酸作用明显强于别嘌醇,尤适于有尿结石不能充分水化、尿酸产生过多、促尿酸排泄药有禁忌及别嘌醇过敏或不耐受的患者。(2)第二代促尿酸排泄药——尿酸转运蛋白1抑制剂RDEA-594。该药的突出特点是肝毒性很小,其疗效与别嘌醇相当,对轻中度肾功不全者有效,诱发肾结石风险极低,无严重不良事件。(3)促进尿酸分解新药——普瑞凯希。该药降尿酸和溶解痛风石的速度快,可用于传统降尿酸治疗无效的成年难治性痛风患者。 总之,难治性痛风治疗较为困难,控制尿酸越早达标,越持续达标,则预后越好,尿酸持续达标是难治性痛风治疗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在难治性痛风降尿酸治疗早期,需预防痛风的急性发作。一方面,对于首次用降尿酸药者,应从小剂量逐步递增剂量;另一方面,可用小剂量秋水仙碱(0.5mg,tid)或非甾类抗炎药来预防急性发作,无效者可用生物制剂包括和抗白细胞介素-1和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制剂,减轻关节发作带来的痛苦,并提高患者依从性。
任何药物都有应用范围,长期使用碱性药物只有以下四种情况才适合应用: 痛风患者应用碱性药的主要目的是碱化尿液,增加尿酸的排出,防止肾结石的形成,减轻尿酸盐对肾脏功能的损害。但是,如果把碱性药当做降尿酸药长期服用,医师是不建议的。因为任何药物都有应用范围,只有下列情况才适合用碱性药: 1.急性关节炎发作后 急性关节炎发病前常是血尿酸的高峰期,此时尿液中尿酸也随之增高。当急性关节炎发作时,由于关节的剧烈疼痛,反射性地引起脑垂体加速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所以急性关节炎期和关节炎后5~10天是尿液中尿酸浓度比较高的阶段,在这期间用碱性药物非常有必要。 2.血尿酸水平显著增高用促排尿酸药时 在肾脏功能正常或受损害不严重的情况下,尿酸的浓度常与血尿酸的水平和应用促进尿酸排泄药的用量呈正相关。也就是说,血尿酸愈高,促排尿酸药用量愈大,尿中尿酸的浓度愈高。所以当血尿酸增高,同时用促排尿酸药时,用碱性药物有利于碱化尿液,减少尿酸结晶析出,可以保护肾脏不受其损害。 3.肾结石形成时 有人统计,肾结石出现痛风关节炎之后和发生关节炎前之比为3∶2。尿路结石可以引起血尿、肾绞痛,也可以无任何症状。不论肾结石发生在何时和有无症状,只要伴有高尿酸血症,适当用些碱性药物是必要的。因为用碱性药物能提高尿的酸碱度,可以溶解尿酸石,也可防止新尿酸石的形成。 4.尿pH值降低时 尿酸以游离和结合两种形式存在于尿中,尿酸两种状态的多少取决于尿的酸碱度pH值。正常人的尿呈微酸性,pH值为6左右。当尿的pH值在6.75时,90%以上的尿酸为游离状态;pH值降至4.75时,90%以上的尿酸以结合形式出现在尿液中。这种结合形式的尿酸盐,可以沉积在肾实质,堵塞尿路,或形成结石,损害肾脏功能。 一般认为,当pH值降至5.5以下时,可以用碱性药,使pH值维持在6.2~6.8,其值不超过7.0,否则易发生钙盐结石。
喝苏打水可以预防痛风吗苏打水实际是稀释后的碳酸氢钠溶液,经常饮用苏打水可以促进尿酸的排除,从而降低血尿酸水平。痛风是指尿酸析出后沉积在关节或肾脏等部位,引发疼痛发作的一种病症,痛风患者应用碳酸氢钠片的主要目的是碱化尿液,增加尿酸的排出,防止肾结石的形成,减轻尿酸盐对肾脏功能的损害。但是,如果把碳酸氢钠片当做降尿酸药长期服用,医师是不建议的。因为任何药物都有应用范围,只有下列情况才适合用碳酸氢钠片:1.急性关节炎发作后 急性关节炎发病前常是血尿酸的高峰期,此时尿液中尿酸也随之增高。当急性关节炎发作时,由于关节的剧烈疼痛,反射性地引起脑垂体加速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所以急性关节炎期和关节炎后5~10天是尿液中尿酸浓度比较高的阶段,在这期间用碳酸氢钠片非常有必要。 2.血尿酸水平显著增高用促排尿酸药时 在肾脏功能正常或受损害不严重的情况下,尿酸的浓度常与血尿酸的水平和应用促进尿酸排泄药的用量呈正相关。也就是说,血尿酸愈高,促排尿酸药用量愈大,尿中尿酸的浓度愈高。所以当血尿酸增高,同时用促排尿酸药时,用碳酸氢钠片有利于碱化尿液,减少尿酸结晶析出,可以保护肾脏不受其损害。 3.肾结石形成时 有人统计,肾结石出现痛风关节炎之后和发生关节炎前之比为3∶2。尿路结石可以引起血尿、肾绞痛,也可以无任何症状。不论肾结石发生在何时和有无症状,只要伴有高尿酸血症,适当用些碳酸氢钠片是必要的。因为用碳酸氢钠片能提高尿的酸碱度,可以溶解尿酸石,也可防止新尿酸石的形成。 4.尿pH值降低时 尿酸以游离和结合两种形式存在于尿中,尿酸两种状态的多少取决于尿的酸碱度pH值。正常人的尿呈微酸性,pH值为6左右。当尿的pH值在6.75时,90%以上的尿酸为游离状态;pH值降至4.75时,90%以上的尿酸以结合形式出现在尿液中。这种结合形式的尿酸盐,可以沉积在肾实质,堵塞尿路,或形成结石,损害肾脏功能。一般认为,当pH值降至5.5以下时,可以用碳酸氢钠片,使pH值维持在6.2~6.8,其值不超过7.0,否则易发生钙盐结石。碳酸氢钠片不适合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患者,因为钠负荷过重会加重病情。综上所诉,苏打水(碳酸氢钠水)可以预防痛风,但要注意临床适应症及禁忌症,以及使用的剂量,最科学的办法是定期监测尿PH值,使苏打水更合理有效的发挥它的抗痛风作用。
70岁的王大爷前几天膝关节红肿,且疼痛难耐,他以为是痛风,来医院一查,结果是“假性”的。虽然与痛风症状类似,但与痛风相比,“假性痛风”有两大特点,一是痛风一般伴有尿酸升高,而多数“假性痛风”患者的尿酸并不高;二是从发病年龄上看,痛风在年轻人、中老年人等各年龄段人群均有较高发病率,“假性痛风”则在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假性痛风”的急性发作多是在结晶由软骨脱落至滑囊后发生,导致的原因有遗传、创伤、甲状旁腺手术等。“假性痛风”往往突然起病,关节呈红、肿、热、痛的表现,最多发生于膝关节,较常见的还有髋、踝、肩、肘、腕等大关节,偶尔累及指、趾关节,但很少像痛风那样侵犯大拇趾,且常为单关节急性发作。所以,出现关节红热肿痛时,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接受系统检查,以免出现误诊、漏诊,更不可盲目用药,以免产生药物副作用,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在我国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痛风患者中男性占95%,发病年龄高峰在40-45岁,且多与腹型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伴发,易发生心脑血管病。 典型的痛风分四期: 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 当血尿酸值大于416umol/l时即为为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此期可以持续多年,但随着病程及尿酸值的增加痛风的发生率也增加。 2、急性发作期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80%有诱因,如进食高嘌呤食物(海鲜及动物内脏)酗酒,疲劳,关节局部损伤,寒冷刺激,利尿剂,化疗药。2/3的痛风关节炎以第一趾跖关节为首发部位,局部出现急性红肿热痛及活动受限,多于夜间发作,发病急,剧痛难忍,多于数天或数周内可以自行缓解。 3、无症状的间歇期 反复的痛风关节炎后可以形成痛风石,典型的痛风石在耳轮处,也常见于第一趾跖,痛风石是痛风的特征性病变,当大量的痛风石沉积在关节可以引起骨质侵蚀缺损,周围软组织纤维化,关节僵硬畸形。 4、慢性期40%的慢性痛风患者伴有肾损害,表现为慢性尿酸性肾病,尿路结石,也有诱因下发生急性尿酸性肾病,可以迅速发生肾功能衰竭。尿酸结石在X线上不显影,可以在B超检查时发现。慢性尿酸性肾病早期出现肾小管病变,表现在夜尿增多,低比重尿,部分患者会进行性肾衰竭。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美国风湿病协会诊断标准)1.滑液检出尿酸盐结晶。2.经化学检测证实的痛风石。3.有以下12条中的6条者:⑴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⑵最大关节炎症在1天内;⑶单关节炎;⑷关节发红;⑸拇趾跖趾关节痛或肿;⑹单侧踇趾关节;⑺单侧跗跖关节;⑻可疑痛风石;⑼血尿酸高;⑽一个关节非对称性肿(X线片);⑾无破环的皮质下囊肿(X线片);⑿关节炎发作时滑液培养阴性。具备以上三项中的任何一项者可做出痛风性关节炎诊断。痛风的治疗原则目标: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357μmol/L(6 mg/dl)以下,以溶解已形成的尿酸盐结晶并预防新的晶体形成。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预防急性痛风发作;纠正高尿酸血症,防止尿酸盐沉积在关节肾脏等组织;治疗慢性并发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药物治疗目的:迅速控制炎症,缓解症状和恢复功能。药物种类: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及秋水仙碱。急性期选降尿酸药物,不仅无效,反会加重或延长急性期病程。而正在接受降尿酸药物治疗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时,可继续使用降尿酸药物,并应及时加用抗炎止痛药。非甾类抗炎药(NSAIDs)有抗炎、止痛和解热作用,并可迅速起效。现已逐渐成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首选,越早使用消炎止痛疗效越好并且所需疗程越短。在开始降血尿酸治疗的同时,为预防急性发作常加用NSAIDs4-6周。NSAIDs增加了胃肠道出血的风险,但使用环氧化酶-2(COX2)选择性抑制剂对胃肠道不良反应很小。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治疗痛风急性发作。不主张以糖皮质激素作为全身治疗,除非患者对其它药物均无效时,或不能耐受其不良反应时,或者有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可短期使用。当肾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2mg/L或177.4μmol/L)的患者急性痛风发作时,应短期选用糖皮质激素口服。秋水仙碱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治疗及诊断作用,既往用法:秋水仙碱0.5mg或0.6mg/2h,直至关节肿痛得到控制,但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6mg。仅有75%的患者在服药12-18h见效,药物不良反应者却高达50%-80%。国内外已逐渐将该药品退居二线,不再作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降尿酸治疗的策略治疗时机频发的急性关节炎,每年发作超过2-3次;有痛风石或痛风性泌尿性结石或慢性痛风性肾病;经饮食控制后血尿酸仍>536μmol/L(9mg/dl);X线片上有关节骨质破坏。降尿酸治疗目标 血尿酸水平低于357mol/L。选择合适的降尿酸药物促尿酸排泄药包括苯溴马隆、丙磺舒和苯磺唑酮等;抑制尿酸合成药:别嘌砱醇和新型的非布索坦(Febuxostat);促进尿酸分解药:拉布立酶(rasburicase) 和聚乙二醇尿酸酶(PEG-uricase)。根据肾功能、24小时尿酸排泄总量及痛风石形成情况选药传统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别嘌呤醇:最常用的降尿酸药物,经济方便,小剂量逐渐递增。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每日最大剂量600mg。过敏反应:发生率2%,极个别发生超敏综合征(皮疹,血细胞减少)。治疗无效:即使用>600mg/d也不能将血尿酸降至目标值。增加尿酸排泄药物苯溴马隆:该药对肾功能的要求可放宽到肌酐清除率>25 ml/min时均可使用,降尿酸作用强于别嘌呤醇。少数患者出现肝毒性。根据合并症选药达到一箭双雕目地。氯沙坦:适于有高血压且尿酸增高不明显的痛风患者,不增加尿路结晶的形成。非诺贝特:降血脂的同时,160 mg/d治疗2个月后血尿酸降低23%,且快速降尿酸时不引起痛风急性发作,这可能与其抗炎特性有关。阿托伐他汀:兼有降尿酸和降血胆固醇的作用。氨氯地平:降血压的同时,5-10 mg/d明显降低肾移植后用环孢素A诱发的高尿酸血症的尿酸水平。
尿酸升高不等于痛风,但是尿酸明显升高与痛风发生密切相关。血尿酸水平超过正常人尿酸正常参考值就是尿酸升高,持续尿酸升高则称为“高尿酸血症”,它是因嘌呤代谢障碍,使体内尿酸升高的一种状态,无任何临床表现,常常体检时才能发现。引起“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原因是尿酸的生成增加和或尿酸排出减少。而研究发现,嘌呤代谢紊乱是尿酸升高的主要原因,单纯通过低嘌呤饮食能使血尿酸水平降低的程度是十分有限的,大部分患者需要药物治疗。然而并非所有的“高尿酸血症”都需要药物治疗的,通常血尿酸监测超过540mmol/L(9mg/dl)时或高尿酸血症并发高血压,冠心病、肾衰竭、肥胖症等才考虑予以药物治疗,主要因为在此水平以上的“高尿酸血症”极容易析出尿酸盐,该结晶沉积在关节、皮下组织及肾脏等部位,引起关节炎、沉积于皮下,软组织形成痛风结石、沉积于肾脏形成肾结石或痛风性肾病,沉积血管诱发动脉硬化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痛风是指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诱发急性的关节炎。痛风发作的代谢基础是因为血尿酸水平的突然升高或下降,导致血尿酸自体内的“尿酸池”中溢出并形成尿酸钠微晶体而致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这个病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身边。痛风首次发作大都侵犯单个关节,其中足部的第一跖趾关节和踇趾关节最多见,表现为该部位肿痛,皮肤暗红,皮温升高,疼痛剧痛者影响行走,多在进食海鲜,动物内脏,牛羊肉,饮酒等高嘌呤饮食后诱发,外伤,劳累,受凉,感染,手术等也可以诱发痛风发作,常于夜间或清晨突然起病,持续数天至数周后可以自行缓解。之后可以进入长时间的无症状期,历时数月甚至十余年后复发,但多数人在1年内复发,之后痛风的发作越来越频,受累关节逐渐增多,可累及膝关节,髋关节等,出现更多关节受累的同时也会出现肾脏,心血管系统受累,同时多有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并发症的存在,故治疗痛风的同时也要兼顾其他伴发疾病的治疗,这样才能更有效的降低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的发作频率。有过一次典型的痛风发作者,此后即便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也不能当做单纯的“高尿酸血症”治疗,此时仍需要强化的将尿酸治疗,降低尿酸的目标值为360mmol/L(6mg/dl),如何已经有痛风石或肾功能损害者,降尿酸的目标值为300mmol/L(5mg/dl),这样制定降尿酸计划主要目的是预防新的痛风石形成,同时使已经形成的痛风石逐渐溶解。 谈到痛风的药物治疗,有的患者担心降尿酸药物本身伤肝肾,所以对药物恐惧,认为只要坚持低嘌呤饮食和规律的运动,或者就喝大量的苏打水及过量的碳酸氢钠片就可以治疗痛风,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过量饮用苏打水或口服碳酸氢钠片,如果使体液过碱,尿PH值大于7以上,尿酸排出虽然有所增加,但体液过碱会容易在体内形成结石,反而对身体不利。另外单纯饮食控制一般很难使尿酸达标,如果尿酸持续不能达标,会使新的尿酸结晶析出,逐渐形成动脉硬化,痛风石,痛风性肾病等系统损害。对于常见的将尿酸药物别嘌醇和苯溴马隆,其实只要本身没有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是完全可以放心使用的,只要注意规律复查,检查尿酸和肝肾功能,相信痛风是完全可以控制的疾病。但如果已经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还有一些新的药物可以选择,如非布司他,尿酸酶等。
金针菇含秋水仙碱:新鲜的金针菇含秋水仙碱,人食用后,容易因氧化而产生有毒的二秋水仙碱,它对胃肠黏膜和呼吸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食用后,还可能引起发热、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便血或尿血等症状。秋水仙碱易溶于水,充分加热后会被破坏,所以,食用鲜金针菇前,应在冷水中浸泡2小时;烹饪时要煮软煮熟;凉拌时,除了用冷水浸泡,还要用沸水焯,让它熟透。另外,干金针菇或金针菇罐头中的秋水仙碱已被破坏,可以放心食用。 鲜黄花菜,又名金针菜,未经加工的鲜品含有秋水仙碱,秋水仙碱本身无毒,但吃下后在体内会氧化成毒性很大的二秋水仙碱。据实验推算,只要吃3毫克秋水仙碱就足以使人恶心、呕吐、头痛、腹痛,吃的量再大可出现血尿或便血,20毫克可致人死亡。干品黄花菜是经蒸煮加工的,秋水仙碱会被溶出,故而无毒。食用鲜黄花菜30分钟到4小时后出现中毒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渴、腹涨等症状。严重者甚至血便、血尿或无尿。原因是鲜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这种秋水仙碱本身对人体无毒性,但是进入人体后,被氧化为二秋水仙碱就具有了毒性,二秋水仙碱对呼吸道和胃肠道黏膜有非常大的刺激作用。解毒宝典:干制黄花菜无毒,鲜吃时加水浸泡或者用开水烫,去汁煮熟、煮透即可。鲜黄花菜中的秋水仙碱易溶于水,食用时可以根据这一特性加以处理。在实用前,将鲜黄花菜用冷水浸泡2小时以上,或用开水烫一次后再用冷水浸泡2小时,这样就能够消灭秋水仙碱的危害了。外出用餐,如果不了解黄花菜的处理方法,最好少吃,食用量在50克以下,不会引起中毒。一旦中毒,马上补充水分,严重时去医院做相关处理。 在生活当中,饮食要合理的饮食,科学的饮食什么都可以吃一点,但是不能过。在征服嘌呤的过程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首先发现对嘌呤有明显治疗作用的,是一种植物这种植物叫做秋水仙碱,有很多痛风的患者一吃秋水仙碱。效果很好,马上就可以控制症状,含秋水仙碱的药物很多,包括植物药物,像我们刚才说的高山雪莲。它里面就含丰富的秋水仙碱,还有山慈菇,含丰富的秋水仙碱。还有关于秋水仙素的食物更含秋水仙碱,所以在过去的很长的时代内治疗痛风就是秋水仙碱。控制痛风性关节炎确实有明显的疗效。不过,秋水仙碱有严重的副作用。第一,应该注意,服用秋水仙碱后上吐下泻,这是在消化系统当中,在造血系统可以引起骨髓的抑制,甚至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过去也用秋水仙碱来治疗肿瘤,但是发现秋水仙碱有可能会诱发肿瘤,秋水仙碱长期服用可以导致脱发。所以说秋水仙碱带来很大的坏处,在应用秋水仙碱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 所以说秋水仙碱只是控制痛风性关节炎的一些症状,它不能降低血液中血尿酸的作用,降低血尿酸的药物有别嘌醇,苯溴马隆,碳酸氢钠等,故如果是痛风急性期,可以适当的使用金针菇或金针菜,对缓解痛风性关节炎有好处,平时适当食用对预防痛风发作有好处,但切忌不能过量食用,以免中毒,另外长期大量食用菇类可以增高血尿酸,反而适得其反了啊。
百姓对“风湿病”主要理解为与风、寒、潮湿天气及地理环境因素有关的一类疾病。而对医生来说,风湿病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总称。风湿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主要分科之一,目前风湿病包含有200多种疾病,常见疾病有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白塞病、系统性硬化症、皮肌炎、骨关节炎、痛风、系统性血管炎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及人们意识的提高,风湿病已经成为比较常见的疾病。但是由于多数风湿病可影响全身包括脑、心、肺、肾、血液系统等重要脏器病变,严重者危及生命,部分患者没有及时、正规的诊治,往往病情较严重时才到风湿科就诊,此时病情已不可逆,造成严重后果。那么,出现什么情况时应该到风湿科就诊呢?(1)关节肿痛与变形:多数的风湿免疫病表现有关节症状,主要为肿或痛,可同时并发关节周围皮肤发红发烫,时间可长可短。例如双手对称性小关节梭型肿痛需要考虑类风湿关节炎,双手骨性膨大,变形及膝关节肿痛则要考虑骨关节炎,足部第一拇指的跖趾关节突发红肿热痛常提示痛风,游走性的全身大关节疼痛要考虑风湿性关节炎。(2)晨僵 指清晨起床后关节、腰背、软组织的粘着感,活动后可减轻。类风湿关节炎的晨僵可以持续1小时以上,其他疾病的晨僵时间相对较短。(3) 皮肤黏膜症状:不明原因的皮疹、晒太阳后皮肤过敏、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皮肤溃疡、眼睛充血、网状青紫,皮肤结节、红斑等。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出现面部的蝴蝶疹、皮肌炎可以前胸的V形疹和披肩疹, 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如伴有外阴溃疡或眼炎则要想到白塞病。日光过敏性皮炎可以是红斑狼疮的表现,也见于未分化结缔组织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4).不明原因的发热: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是内科一大难题,临床最长见的原因是感染,肿瘤,风湿病。经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特别是经抗生素治疗无效又无明显肿瘤征象的,一定要注意风湿免疫病可能。风湿病的活动期都可以出现发热、以低热多见,如风湿热、反应性关节炎,而成人斯蒂尔病则呈高热多见,也可以高热与低热或无热交替出现。(5)雷诺现象:雷诺现象就是遇冷或情绪改变时出现双手或双足变白进而发紫,保暖或情绪稳定后变红,最后转为正常颜色。最常见于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各种血管炎等。(6)口干,眼干表现:口干主要表现为唾液少,每天需要多次饮水,舌红少苔,严重者牙齿脱落。眼干主要表现为眼睛干涩,有进沙子的感觉,每天需要多次点眼药水缓解眼干的症状。皮肤干燥表现为少出汗,皮肤脱屑,瘙痒等。常见的风湿病是干燥综合征。(7)肌痛、肌无力:如果有四肢肌肉疼痛无力,蹲下后站起困难、手臂上举困难等,或伴有眼周围发紫、前胸后背皮疹。抽血查肝功能转氨酶、肌酶升高等,提示皮肌炎、多肌炎、代谢性肌病及肿瘤相关肌病等。(8)腰背疼痛和交替性臀部疼痛:主要特点是休息加重,尤其是后半夜腰背部疼痛常见,可影响睡眠,活动后减轻,起床时有僵硬感,有时可伴有膝关节、踝关节、足跟肿痛,应除外脊柱关节炎,尤其是强直性脊柱炎。(9)多系统或多脏器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心、肝、肾、肺、脑、血液系统、皮肤关节等多系统损害,最长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血管炎、系统性硬化症等。(10)其他:如年轻人出现的心肌梗死、脑梗塞、癫痫发作;反复2次以上的不明原因的自然流产;复发性耳廓、鼻子红肿痛;复发性流脓性或血性鼻涕伴哮喘者;反复手指足趾腊肠样改变者;皮肤硬肿、发紧,纹理减少;全身性疼痛伴失眠及肢体怕凉怕冷者。另外这些检验异常需也要就诊风湿科:不明原因白细胞或红细胞或血小板的降低、尿蛋白或尿潜血、尿酸增高、双臂血压不一致、脉搏减弱或消失、肺间质病变,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者,不明原因的肝功异常者。总之,风湿免疫病的表现多种多样,以上临床症状只是一些常见表现,目前患这类疾病的病人越来越多,希望广大的群众能时刻警惕,及时到风湿免疫专科就诊,避免漏诊和误诊,以利于早期治疗、早日康复。
对于正常人而言,外来物质进入人体后大都面临两种命运:如机体识别为无害物质,这些物质将与人体和谐相处,最终将其吸收、利用;如这些物质被识别为有害物质,机体的免疫系统则立即做出反应,将其驱除或消灭。这就是免疫应答发挥的保护作用。免疫应答是人的防御体系重要的功能之一。当免疫防御过度反应时(即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也进行攻击),导致机体出现异常和疾病的情况即为变态反应。变态反应是一种疾病,是免疫系统的“非常态”防御反应,它不是心理变态,而是机体的免疫系统的功能“变态”,这就是“变态”的含义。变态反应会损害正常的身体组织,甚至误导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进行攻击和破坏,出现变态反应疾病。临床上将变态反应类型包括I型(即速发型变态反应)、Ⅱ型(即细胞毒型变态反应);Ⅲ型(即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Ⅳ型(迟发型型变态反应)。其中生活中最常见的过敏反应和过敏性疾病是最常见的变态反应类型,属于I型变态反应。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花粉病、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特应性皮炎等,这些疾病都归于变态反应疾病。导致机体过敏的物质被称为过敏原,过敏原是导致过敏反应的元凶,脱离过敏原后过敏反应能够自愈。很多普通人不会过敏的物质都可能会成为过敏体质人群的过敏原,常见的过敏原有:吸入性过敏原,如树草的花粉、动物的皮毛,螨虫和霉菌等;食物性过敏原,如海鲜,小麦,花生,黄豆,芝麻,花椒等。脱敏疗法是过敏性疾病的根治方法,属于特异性免疫疗法,当精确检测到具体过敏原后,可以针对特异性过敏原进行脱敏治疗,脱敏疗法治疗步骤首先是检测过敏原,然后将特定过敏原制成不同浓度的制剂,反复给过敏患者进行皮下注射,剂量由小到大,浓度由低到高,逐渐诱导患者耐受该过敏原而纠正过敏反应。但缺点是疗程过长(2~3年以上),起效较慢,使用不当也存在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因此在脱敏治疗起效前还需要一些药物治疗,从而减轻临床症状。脱敏治疗非常有效但也并非适合所有人群,不适宜以下人群如下:(1)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β受体阻滞剂、癌症患者、不能确定过敏原的患者以及缺乏依从性及严重心理障碍者;(2)5岁以下儿童及孕妇脱敏治疗要慎重(妊娠期不应开始特异性免疫治疗,但若妊娠前已接受治疗且耐受良好则不必中断治疗);(3)哮喘病情不稳定或急性发作期,中、重度持续性哮喘等患者也要慎重脱敏治疗。总之,脱敏治疗是过敏性疾病的根本治疗方法,必须要有专业的医生评估,制定规范的脱敏方案,周期性调整方案,坚持才能根治愈敏性疾病。目前治疗过敏性的新上市药品较多,疗效也较好,为过敏患者带来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