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生活中,血脂,是无法回避的话题。无论是已经经历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还是关注个人健康的“高体重”“高血脂者”。在血脂的管理上,经常会面临这些困惑:“我的血脂正常吗?”“我的血脂需要控制在什么水平?”“血脂如何控制?”“依我的血脂水平,需要开始药物治疗吗?”降脂药物如何选择?”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其实不仅困扰高血脂者,可能也困扰着医生。参考欧洲心脏学会及欧洲粥样硬化协会最新指南,我们以表格的方式,试图回答上述问题。希望每个人都能以“查表”的方式,方便的确定自己的血脂风险水平,并方便的制定出血脂自我管理策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王昌明自我管理策略制定,按如下思路。一,确定个人病史(尤其心脑血管疾病病史,吸烟吸,血压情况),明确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查表确定个人评分值(SCORE)-未来十年致命心血管疾病风险;二,依个人风险值(SCORE),结合LDL-C水平,查表确定治疗或自我管理策略(生活调整或药物);四,依个人风险值,查表确定治疗目标;五,个人生活管理或药物治疗,达到治疗目标;六,随访。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先就血脂管理流程作表格化总结,并就关键表格进行整理。实现血脂管理的总体框架制定。在随后的文章中,我们将就具体问题,作进一步阐述。首先会举例说明“健康人”或“动脉硬化疾病患者”如何查表确定个人的控脂策略。血脂控制策略总流程如下图。表1 十年内,致命性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SCORE)表2 血脂控制策略(基于SCORE及LDL-C)表3 血脂控制目标表4 血脂控制目标
当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化是大趋势。腔内技术是微创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依赖于很多种类的特殊医疗产品。支架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在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在临床上,绝大部分支架是金属成分的,极少数在研究的新型支架也用到了非金属材料(如3D打印支架),但尚未获得广泛临床应用。在疾病的诊断上,核磁共振是重要的影像诊断工具。常识中,金属材料物体放置在磁场中,可能会发生一些问题,因此,好多身体里曾经内置金属材料的患者在申请作核磁检查时,都会有这个问题:“我身体里有金属,能作核磁吗?”支架是介入血管外科的常用医疗产品,临床上,可置入身体的医疗产品有很多,这里,就从最常用的支架谈起。首先,在核磁共振检查时,为什么要小心磁场中的金属呢?在磁场中,金属材料会发生什么影响身体健康的危险情况?也就是,为什么身体里面有某些金属材料时,不能进行核磁检查?在核磁检查时,有三个必备条件,即:一,静态磁场(常用其强度表示,如1.5T,3.0T,T-tesla, 是磁场强度单位);二,射频波;三,梯度磁场。铁磁体(许多金属材料)在梯度磁场中,因磁场强度不均匀,会产生位移,甚至快速运动(指向高强度区),因此,“位移”是第一个担心;另外,在射频波的作用下,金属物体在局部会产热,“热损伤”是第二个担心。对于支架来讲,考虑其一般很小的体积,“热损伤”的问题,一般可以忽略;是否在磁场中,会产生“位移”,是主要的考量。另外,磁性材料可能会干扰静态或梯度磁场,降低影像质量,影响诊断。因此,在回答“身体里有支架,能不能作核磁”这个问题时,有以下几个方面要考虑。1、 从铁磁性有无角度,确定支架类型。如果支架制造材料完全无铁磁性(非金属材料),毫无疑问,可以任意行核磁检查。只是,目前临床上,还基本没有非金属材料支架的应用。因此,我们的讨论主要围绕金属材料支架;2、 关于“时间窗”。支架在置入身体后,有一个被血管内皮或器官上皮生长“固定”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需要4-6周,所以,如果是金属支架,在手术后这个窗口内,非特殊需要,尽量不要行核磁检查,减少其“位移”风险。另外,目前在临床上,有一类特殊支架,名称为“药物洗脱支架”。因为支架负载药物的影响,其被内皮化过程会延长,安全进行核磁检查的手术后时间窗也应该成倍延长。当然,也有研究表明,在支架手术后近期进行核磁检查,也未发生“位移”的安全报道。其实,安全性是个概率问题,特殊情况下,术后近期,因病情迫切需要进行核磁检查,也不一定会产生风险。3、 对于金属材料支架,目前市场上基本上有两大类产品,即不锈钢材料(stainless steel, SS)或镍钛记忆合金材料(nickel-titanium memory alloy,Nitinol)。对于不锈钢材料支架,绝大多数因其铁磁性,不能进行核磁检查;其中,仅符合ISO 5832-l 标准的不锈钢材料才是无磁性的,可安全进行核磁检查的;但仍会对影像产生影响,可能会致支架附近组织无法显示清楚。镍钛合金(Nitinol)支架在磁场中不会产生移位,在射频波作用下,产热也微乎其微,对影像也无严重影响。因此,可安全有效进行核磁检查。小结上述知识,得到如下提示:1、 支架材料是决定能否进行安全、有效核磁检查的关键,进行支架手术后,主动自行保存支架型号标签(一般在病历中永久保存,可以复印),随身携带,可以为后续查阅提供很大方便。其作用,如同身份证一样重要;2、 在手术后近期(4-6周)内,不明确支架材料时,非特殊需要,不要行核磁检查,以免发生支架位移等风险。尤其特殊支架(主要是药涂支架),发生位移的风险更高一些。3、 金属支架制造材料非常复杂,不同公司产品间,差异巨大。即使用于同一部位者(如髂动脉),因产品选择不同,制造材料也不相同(可能是不锈钢,大部分是镍钛合金)。4、 专业人员(医生)或者英语阅读无压力者,如果知道支架具体型号,也可以查阅专业参考资料,网址为:www.mrisafety.com,就金属材质支架等医疗产品,核磁检查安全性方面,查到更专业的参考建议,包括安全性,可耐受磁场强度,影像质量等。
颈动脉斑块,为什么会出现在“颈动脉”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王昌明颈动脉斑块是动脉硬化患者,经常烦恼的话题。关于颈动脉斑块的“故事”很多,但可能少有人想起这个话题来,为什么颈动脉这里就要产生斑块呢?胳膊上的动脉不就没有那么多烦恼?偏偏在颈动脉这里,让人担心脑梗,担心视力,担心……准确讲,颈动脉斑块最常出现在颈动脉分叉部位。为什么会这样?可能得从河流讲起。河流与颈动脉分叉斑块,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事物,因为“流体动力学”这个概念,联系起来。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河流弯道处,河两岸呈现不同的景象。如上图,在大弯侧(B),河岸会有冲刷现象,土层往往会被冲走,直至露出硬质河岸(岩石);而在小弯侧(A),河岸边会有土石堆积现象,形成较缓的河岸。两岸所以会形成这种差异,皆因河道中水流速分布不均匀所致(如上图蓝色区域为快速水流)。快速水流,形成了局部的“低压区”,“吸”走了局部的砂石等可以移动的物质。回到颈动脉分叉处,此处,血流有点类似水流。通常情况下,颈动脉分叉如下图。颈总动脉在此处分为颈内动脉(参与大脑供血),颈外动脉。颈总动脉血流在此一分为二,分流后,均匀(层流)的动脉血流被迫发生变化,尤其在流速方面。见下图。在颈内动脉中轴部位,血流速度为最大值(红色流线),在其窦部(弧线)为低速血流(蓝色流线)。在高速血流的带动下,窦部局部情况类似河流大弯侧,将形成一个低压力区(低切应力区),这个低压对河岸会有冲刷(抽吸效应)表现。对颈内动脉来讲,这个低压将造成动脉内膜额外的损伤。在各种介质及血小板等的作用下,局部损伤逐渐加重,后续发生脂质沉积,钙化等,形成斑块。随着斑块体积增大,局部动脉形变加重,造成动脉狭窄;血流情况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颈内动脉狭窄,或不稳定斑块形成,大大增加脑梗的风险。简单讲,颈动脉分叉局部的独特构型,在血流动力学作用下,局部动脉壁切应力减少是一般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的始动因素;同样的道理,在其它动脉分叉处,也是斑块的好发部位(如肾动脉开口)。从根本上讲,人类要改变这个“宿命”不太可能,但在发生动脉严重狭窄等病变时,通过手术或支架等积极纠正这个缺陷,有可能中断疾病的恶性循环,减少其危害。
中央2台职场健康节目,就静脉曲张有关发生,发展,治疗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对"现代微创治疗"的解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王昌明以及日常生活中,经常令人困扰的有关静脉曲张的一些问题都作了详细解答。专业的医生,用"非专业"的科普语言,解答相关问题,希望为普通民众,普及下肢静脉曲张有关知识。节目内容见: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HTsLD5Zbt9nmvvpkZLwpA 密码:kbr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