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滑膜炎是人体关节中面积最广、最复杂的,也是形成最大的滑膜腔,并且形成皱裂以适应膝关节的各种运动。由于膝关节负重大,运动多,最易受到损伤,所以临床中膝关节滑膜炎最为常见。滑膜主要分布关节周围。于关节腔相通,分泌润滑液润滑关节。在受各种病因(如骨质增生、关节炎、关节结核、风湿病等和创伤性外伤、骨伤、关节内损伤,周围软组织损伤、手术等)刺激或直接刺激滑膜损伤产生炎症反应,而滑膜对炎症的刺激的反应是分泌渗液。产生疼痛,严格地讲,只要关节内有渗出积液,就证明滑膜炎症存在,其主要表现关节充血肿胀,疼痛,渗出增多,关节积液,活动下蹲困难,功能受限。西医治疗主要是抽取积液,挂瓶消炎运用抗生素治疗。但不能彻底消除刺激滑膜炎产生的其它病因,所以病情会出现很多反复。指膝关节受到急性创伤或慢性劳损时,引起滑膜损伤或破裂,导致膝关节腔内积血或积液的一种非感染性炎症反应疾患。可分为急性创伤性滑膜炎和慢性损伤性滑膜炎。急性创伤性滑膜炎,多发生于爱运动的青年人;慢性损伤性滑膜炎多发于中老年人,身体肥胖者或过用膝关节负重的人。病因:1.急性膝关节滑膜炎多因打击、扭转、运动过度以及外科手术后1--2小时发生肿胀、疼痛、活动困难、走路跛行,局部皮肤温度高,皮肤肿胀紧张,关节穿刺出血性液体。本病常是膝关节其他损伤的合并症,须与骨折、脱位、韧带及半月板损伤相鉴别。2.慢性膝关节滑膜炎一般由急性创伤性滑膜炎失治转化,或由老年其他的慢性劳损导致滑膜的炎症渗出,产生关节积液造成。多见于中老年人,有劳累或关节疼痛的病史。患者感觉两腿沉重,关节肿胀、下蹲困难,或上下楼梯疼痛,劳累后及遇寒后加重,休息后及遇暖时减轻。病程日久者,股四头肌萎缩,关节不稳,活动受限,关节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清亮的积液。X线片示膝关节骨与关节结构无明显异常或骨赘形成,可见关节肿胀和活动不利。症状:1、如果是急性损伤,膝关节血肿。关节血肿一般是在伤后即时或之后1--2小时内发生。2、慢性劳损或损伤性膝关节滑膜炎患者主诉多为两腿沉重不适,膝部伸屈困难,但被动运动均无明显障碍,疼痛不剧烈,局部不红不热,膝关节功能检查一般无明显的阳性体征。3、当膝关节直接受到暴力打击,长期负重慢性劳损,间接膝关节扭伤、手术过程中的损伤,剧烈体育活动或超强度训练,不正确的习惯动作,关节本身退变,膝关节反张,甚至穿鞋不当均可引起创伤滑膜遭受损伤、滑膜充血、肿胀,滑膜细胞活跃产生大量积液等检查:膝关节镜 X线等治疗:膝关节镜治疗 手术等 外科微创治疗,恢复快,费用低,创伤小。从前手术切除滑膜组织,缺点是创伤大,关节内滑膜褶皱处的病变难于彻底清除,术后无法早期功能锻炼而致膝关节粘连。此种手术切口小(5mm),创伤小;术后第二天可以下地进行功能锻炼,一般不会遗留关节畸形;可以在准确切除滑膜的基础上不损伤正常组织,处理关节内几乎所有的滑膜,切除病变较彻底。
1.对于大多数胸腰椎脊柱侧凸的患者来说,手术治疗限制了部分胸腰椎活动,但多数情况只影响腰椎约一半的活动; 2.正常弯腰动作由腰椎和髋关节共同完成; 3.脊柱侧凸手术对弯腰的影响取决于下方固定的节段,保留的腰椎运动节段和术后髋关节代偿能够使大部分患者的弯腰活动不受限制。 4.术后开展早期合理的腰部屈曲功能训练有助于促进腰椎活动度的恢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疾病,人群发病率高。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鉴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理念和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有必要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和规范其诊疗流程。 本指南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参照2013年我国卫生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制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专家共识及临床路径》和2013年北美脊柱外科学会制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神经根病诊疗指南》,经过指南注册及指南计划书撰写、组建指南制订专家工作组及确定临床问题;参照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工作组相关方法进行检索文献的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评定,形成推荐意见;经专家工作组三轮讨论,最终确定终稿。 指南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自然病程、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诊断标准、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手术疗效评估、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等方面阐述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措施,以期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临床理论依据。
很多人在看到自己腰椎或者颈椎核磁报告中写到:“椎间盘膨出,硬膜囊受压”,对此非常担心,甚至产生恐惧心理,不少人认为自己一定是“有病了”,或者这下终于找到“病因”了,经常非常急迫地想知道该怎么治疗。其实椎间盘膨出不是一种疾病,我在我的网站上专门就此问题写过一篇“椎间盘膨出不是病”的文章,迄今为止也是我网站里阅读点击量最多的一篇文章,并得到大家的认同和好评,在此我再次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相关知识,以消除大家对硬膜囊受压的恐惧心理。 关于椎间盘与椎管的相关知识在此再次介绍一下: 一、椎间盘的结构与退变 椎间盘是脊柱运动的基础,它与后侧两个关节突关节完成脊柱的基本运动。上一椎体下部与下一椎体上部的骨质致密,形成致密骨板叫终板,终板形成椎间盘的上、下端。两个终板间的结构称为椎间盘,椎间盘周围有非常强壮的纤维环,形似汽车轮胎,上下附着于终板上。纤维环几乎占据椎间盘半径的外二分之一。中间部分为髓核,髓核为胶冻状,被密闭在纤维环与上下终板形成的密闭腔内。椎间盘的功能主要是承载压力,压力由上一椎体下终板通过椎间盘传导于下一椎体上终板,椎间盘起到缓冲压力的作用,髓核为胶冻样物质将压力均匀分布于终板及纤维环上,纤维环具有弹性,使得压力得到缓冲,其作用亦犹如汽车轮胎一般。可以形象地将椎间盘比作人体的“减震系统”。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各种器官或系统的机能在减退,椎间盘的退变是脊柱退变的基础,也是脊柱退变的始动因素。表现为髓核水分的丢失,纤维环结构老化并出现松弛,这种变化是均匀一致的,使得椎间隙变窄。于是在MRI表现为髓核信号减低,纤维环松弛而向周围膨出,CT及X-线表现椎间高度降低,椎间盘向四周均匀膨出,膨出是椎间盘退变的早期表现形式,如果继续发展就会形成椎间盘的突出。 二、椎管的结构和功能 椎管是由椎体及椎间盘后部、椎弓和黄韧带围绕而成,脊柱的最基本单位就是椎骨或称为椎节,每个椎骨包括前部圆柱状结构的椎体和后面弓形结构的椎弓以及其他附件组成,椎体及椎间盘后面和椎弓形成椎孔,椎骨上下相连接,前部由椎间盘相连接相邻两个椎体,后部由黄韧带连接相邻两个椎弓,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椎管,椎管内容纳脊髓,在腰椎部容纳马尾神经,脊髓和马尾神经均被硬膜包容,硬膜连接脑膜,所以,整个脑脊髓就被硬膜完全保护起来,里面存满脑脊液,。这样,脊髓和马尾神经就像浸泡在的水中一样,外面由硬膜及坚强的椎管保护,即使受到外力,也不会轻易受到损伤。 椎间盘退变时会向四周均匀膨出,向后膨出会影响椎管,造成硬膜囊压迫。但是不是只要有硬膜囊压迫就一定患病?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来打个比方。一个铁桶,里面放一个形状和铁桶一样的较结实的塑料袋,塑料袋内装有水,水中浸泡一个相对小一点的软而易受损的东西,比如是块豆腐,豆腐在水中可以有一定范围的漂移。现在我们把铁桶看作是椎管,把塑料袋比作硬膜,把豆腐比作神经和脊髓,当铁桶轻微变形(好比椎间盘膨出)首先压迫塑料袋(即硬膜囊),这时并不一定对豆腐(脊髓或神经)造成压迫,只有铁桶严重变形(比如椎间盘严重突出或外伤造成椎体骨折)才会通过压迫塑料袋(硬膜囊)进一步压迫豆腐(脊髓或神经)而造成豆腐(脊髓或神经)的损害。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只有过度压迫硬膜囊进一步压迫脊髓或神经时才会造成脊髓或神经的损害”。基于这个结论,我们可以说单纯的硬膜囊压迫并不一定会引发症状,也就不一定能做出疾病的诊断,那么,谁来进行判断呢?当然是有经验的专业的骨科脊柱医生来做出最后的判断。判断的依据:一、病史;二、体格检查;三、影响表现。只有三项依据均有相同的一致的表现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最后,我想说的是:硬膜囊压迫只有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才会引起疾病,没必要为检查报告中出现“硬膜囊压迫”而过度恐慌。
丁红涛最近到了暑假,北京朝阳医院骨科脊柱畸形团队的咨询电话和好大夫咨询网站忙了起来,“孩子上了初中,发现最近驼背越来越严重,是写作业时姿势不当造成的吗?我们该怎么注意呢?”“孩子放假在家总趴电脑前打游戏,驼背越来越严重,是坐的时间太久了吗”“孩子驼背最近都开始喘不上气了,这该怎么办呢?”……这些问题可愁坏了家长们,但是我们的家长也要注意了,孩子驼背越来越重,有时候可不仅仅只是姿势不当引起的,还要注意这一种疾病:休门氏病 。 本病在1920年由法国人Scheuermann提出,是一种常发生于脊柱胸段或胸腰段,由椎体楔形变引起的结构性后凸,发病率占总人口的0.4%-10.0%,1000人里就有4到100个人患有此病,男性稍多于女性,多发生于10-12岁的青少年时期,也就是孩子们小学升初中学习压力最大的时期,但到了12-16岁常常表现出更严重的后凸畸形。一些患者常常因为背部疼痛到医院就诊,但更多的时候,该病导致的严重的后凸畸形也就是我们说的“驼背”,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折磨更加难以忍受,由于外形不美观,在孩子叛逆的青春期,可能会带来许多“青少年的烦恼”。 关于该病的病因推测可能有很多种: 1、起初,Scheuermann提出脊柱后凸是由于椎体环状骨突缺血性坏死引起的,不过环状骨突的生长紊乱不影响椎体的纵向生长或引起楔形变; 2、1930年,Schmorl推测椎体楔形变是由于椎间盘突入椎体所致,这种间盘被称为Schmorl结节,但是该结节也常出现在没有休门氏病的病人中; 3、后来有学者提出可能与患者骨质疏松有关,也有人发现该病也有可能由遗传导致; 4、Scheuermann还指出患病可能与力学因素有关; 等等……所以休门氏病确切的发病原因还未被人们完全搞清楚。 那么得了休门氏病会有什么表现呢? 前面我们提到,休门氏病常发生于青少年身体快速生长的时期,通常课业繁重,当孩子们提出胸背部疼痛及特定姿势的不适感,家长往往认为是姿势不当引起的,常常因此延误了诊治。 事实上,休门氏病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脊柱进行性的后凸畸形,同时,该病引起的疼痛通常位于后凸的畸形部位及下胸背部,运动后会有所加重。如果存在严重胸部后凸畸形并伴有腰部疼痛,还要考虑是否存在腰椎其他结构的异常或其他病变。 如果胸椎后凸继续加重,超过了100°甚至更大,那么还会影响患者心脏及肺部的发育,甚至导致严重的心肺功能受限,出现喘憋等表现,甚至无法耐受正常的生活活动。 轻中度的休门氏病通常没有神经系统方面的异常,很少有脊柱后凸、硬膜囊肿导致脊髓受压的案例,如果患者出现了下肢无力、下肢感觉的异常等一些其他神经功能的异常,那么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说明患者的情况需要得到及时的医疗干预。 关注身体生理功能的同时,青少年时期的心理问题同样不可忽视。由于患儿处在青春的叛逆期,是心理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不稳定的时期,如果身体存在严重的脊柱后凸畸形,也可能给孩子的心理发育带来不利的影响,自信心的丢失甚至自卑感将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产生负面的效果。 如果很不幸,您家宝贝出现了上面提到的身体或心理方面的问题,该通过何种方法确诊呢?又该如何治疗呢? 首先,建议您到一家正规的具有丰富脊柱畸形疾病治疗经验的三甲医院就诊。影像学的检查能帮助我们对休门氏病进行确诊,如脊柱全长的正侧位X线片、脊柱CT以及脊柱的MRI检查,如若发现脊柱至少连续三个椎体楔形变均超过5°、椎间隙狭窄、椎间盘退变、椎体终板不规则及Schmorl结节中存在3项,那么休门氏病就可以诊断了,但是也有一些不典型的休门氏病,其特点是终板的改变、椎间盘的退变及椎间隙的狭窄,并不存在连续3个椎体楔形变超过5°。 是不是所有的驼背都是休门氏病呢? 当然不是了,最常与休门氏病相混淆的就是姿势性圆背畸形,就是我们常说的姿势不对引起的驼背,那么怎么区分呢? 姿势性圆背畸形的特点表现是轻微的胸椎后凸,通常很容易通过背部过伸运动矫正。在X线上,胸椎的椎体轮廓正常,没有椎体的楔形变。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在家里就能鉴别,就是让孩子背靠墙紧贴墙面站立,看背部能不能贴近墙面,如果可以的话,多是姿势性圆背畸形,不用太过担心,平时多注意调节姿势就可以。 当孩子出现背痛、畸形明显进行性加重、神经功能症状、心肺功能受限,以及后凸畸形导致的对外观不满意的情况时,就要考虑进行治疗了。 目前的主流治疗手段分为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对于后凸畸形不足50°且进展缓慢的患者,可每4-6个月拍一次站立位脊柱全长的侧位X线观察,直到生长停止;而对于后凸畸形超过50°,仍有较长时间的生长期并且柔韧性良好的孩子,可以佩戴支具进行辅助矫正,最初的1-2年需要坚持全天佩戴支具,如果畸形未见明显的加重,可以改为部分时间佩戴,直到生长停止。 当出现严重的背部疼痛难以忍受经保守治疗无效、进行性加重的胸椎后凸超过60°、出现神经功能症状及对后凸畸形的外观难以接受其中之一时,便可以考虑手术干预了。 还记得曾经的“木板男孩”吗? 曾经机缘的巧合,让他来到了北京朝阳医院,得到了北京朝阳医院骨科脊柱畸形专家团队的帮助,经过手术重获了挺拔的身躯,开启一段新的生活。 这就是一位典型的休门氏病患者,想了解当时治疗的情况请点击文章末尾“阅读原文”或在浏览器打开此处网址。(https://item.btime.com/51g3sj57if994oqlm3cu7r23i3r&from=groupmessage) 看了上面这些,您对驼背(脊柱后凸畸形)有一定了解了吧?赶快观察一下自己的孩子,让我们一起走出脊柱后凸畸形的误区吧!
按1986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拟定之定义,骨关节炎为符合下列特征的一组疾病:(1)关节软骨完整性破坏;(2)软骨下骨板的病变;(3)关节边缘骨质增生;④有症状和体征。 一、什么是“关节软骨完整性破坏”? 一块骨头与另一快骨头联接处组成关节。组成关节的骨头的两端各有一层关节软骨覆盖,外有滑膜与关节囊,还有肌肉附着。关节软骨下有一薄层硬化骨,称为“软骨下骨板”。关节软骨可以透过X线的,因此我们从X线片上看不到软骨,看到的关节端骨头便是软骨下骨板。组成关节软骨的是透明软骨,其组成成分为软骨细胞与基质两大类。软骨细胞只占据1%。基质占据了99%。基质中以胶原纤维Ⅱ型为主,占了50%,从软骨下骨板向软骨表面延伸成网状排列,另有30%为粘多糖,以透明质酸为主。当关节活动或负重时,软骨便受到挤压,可以将网状结构中的水份挤出,当不负重或休息时它又像海绵一样从关节滑膜分泌的滑液中吸足水份,并从而得到营养成份。 当人体惭趋老化,或囚创伤或疾病,关节软骨中Ⅱ型胶原纤维出现退化,它逐渐出现断裂及变短,使关节软骨失去了弹性,接着便发生了裂缝,大疱,糜烂与溃疡,使软骨表面呈毛刷状,粗糙不堪。不光滑的软骨面相互摩擦,使软骨损毁更进一步加重。这时关节软骨的完整性就遭到破坏。 二、软骨下骨板的病变意味着病变进一步发展 疾病的早期病变集中于软骨,软骨的厚度发生了变化,表面光滑度丧失呈毛刷状,或软骨面出现剥脱与溃疡。随着疾病的发展,软骨脱落使软骨下骨板裸露,还可以在软骨骨板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囊性变,这些囊性变还可以穿破骨板破向关节腔内,使关节软骨面更残缺不全,此时病变已从软骨扩展至骨组织,提示疾病进一步恶化。 三、关节边缘骨质增生是可以从X线片上察觉的 骨关节炎的病理变化不仅局限于软骨与骨组织,还可以影响到滑膜与韧带甚至关节囊。软骨破坏的同时还有修复与增生,滑膜与韧带的病变都可以使它们在附着点发生骨质增生,由于它们附着的部位与增生的位置都在关节的边缘,因此可以在X线片上看到关节边缘有唇状骨质增生。由于人类在数十年的关节活动中,关节囊与韧带不断的受到牵拉,也可以出现有骨性附着点的骨质增生,不可以据此而诊断为骨关节炎。骨关节炎的存在必须要有症状和体征。 四、骨关节炎患有什么症状 骨关节炎有全身性与局部性两类,原则上身体各个关节都可以发生骨关节炎,但全身性的以手指关节最常见,局部性的则以膝关节最多见。 手指骨关节炎为多发性,中年女性多见,以累及远端指间关节为主;男性少见,以累及近端指间关节为主。都有家族遗传倾向。以女性的手指骨关节炎为例:晨起时有手指关节僵硬与疼痛,活动片刻便可好转。慢慢的在手指指间关节处出现对称的隆起,并逐渐形成了结节,称为黑氏结节(见图)。最后出现手指畸形,有时还有小囊肿形成。家族性倾向非常明显。 膝关节骨关节炎可为单发性,亦可以是双侧性,仍以女性偏多见,往往体重超标。在进入中年后出现症状,当从坐位起立行走时觉得膝部酸痛不适,走了一段时间后症状消失,这是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随着疾病的进展,发现活动并不能缓解疼痛,并出现上下下楼梯,下蹲与从座位上站起来都有些困难,需要用手在膝盖上撑一下才行。多走路后膝关节还有些肿,部分病例膝部肿得厉害,还可以抽出一些淡黄色液体。由于滑膜与关节囊有病变而增厚,活动时可有响声,如果是关节内有游离体形成,可影响关节活动,并不时有“关节绞锁”现象。到最后出现膝关节畸形,例如膝关节屈曲挛缩,O形腿或X形腿,甚至拄拐杖才能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