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医学检测手段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肺部结节被检查出来,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肺部结节是否是肺癌的深深担忧。由于炎症、结核、良恶性肿瘤都可以表现为肺部结节,因此如何做出准确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涉及影像学、呼吸病学、胸外科学、肿瘤学等多个学科。但是传统的影像学诊断在鉴别一些不典型的结节上存在局限,于是需要借助终极的诊断利器--病理学诊断。得到病理学诊断最常用的手段就是进行穿刺活检,但很多人对这项技术有天生的恐惧,会本能地拒绝做,导致后续治疗时常走了弯路。点击链接观看视频“肺部结节,一定都是肺癌吗”:
前言:外科手术切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热消融治疗是三大肺癌局部治疗手段,但因后者进入我国临床应用尚不足二十年,广大患者及非专业医疗同行对这项技术知之甚少,对适合进行热消融治疗的肺癌患者推荐不足。点击链接观看视频:
前言:肺穿刺活检使用的穿刺针极细,创伤只有一个小针眼儿,手术操作仅在局部麻醉下就可以进行。局麻既不会让患者感觉非常痛苦,又可以避免使用全麻药物对身体产生的副作用。因此,患者在接受肺穿刺活检手术时是绝对清醒的。对于手术操作而言,患者术前充分的心理和生理准备,术中良好的配合与互动,术后积极有效的恢复是成功完成一台肺穿刺活检手术的前提。但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来讲,之前从没有过做肺穿刺活检的体验。所以柳晨大夫根据自身十余年的从业经验为大家系统性地总结了术前、术中、术后各阶段的注意事项,希望大家仔细阅读,消除顾虑,积极配合大夫安全顺利地完成手术。胜利的“军功章”既有医生的一半也有患者的一半!一、术前准备:门诊就诊评估患者具备肺穿刺活检手术适应证且无禁忌症,经过与患者及家属商议后决定进行肺穿刺活检手术,正式进入术前准备阶段。做好充分心理准备:医生会与患者及家属在术前充分沟通肺穿刺活检手术的每一步流程,使患方对诸如活检并发症等风险有充分和清醒的认识,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肺穿刺活检手术在我国临床应用了三十余年,总体来讲是一项比较安全的技术。常见并发症如气胸、出血等发生概率虽略高,但一般程度轻微,对症治疗后恢复较快不会留下后遗症。就像开车上路经常会发生交通事故,但多是小剐小蹭尚可接受。而罕见并发症如窒息、空气栓塞等即使发生概率极低但后果严重。就像乘坐飞机出行虽然最为安全,但遇到罕见概率发生坠机,结局自然无法接受。柳晨大夫建议患者及家属既不要因为常见的可接受的并发症盲目地讳疾忌医,也应该对有可能发生的罕见并发症有心理预期。完善近期化验检查:术前检查要求全面及个体化,同时注重时效性(不超过以下括号内显示时间),具体包括:1、常规项目:血常规(1周内)、心电图(1周内),生化(2周内)、凝血功能(2周内)、感染筛查(3月内)、肿瘤标记物(3月内)、血型(不限时间)。注意:特殊检查即使符合时效,也需要重新复查;可以使用外院符合时效的检查结果,需要提供原始检查结果或复印件。2、特殊检查:增强CT、增强核磁共振、PET-CT、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双下肢血管超声、颈部血管超声等,主管医生或个案管理师会在术前确认需要完善哪些特殊检查。调整手术相关用药:患者如果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一定要在术前向主管医生或个案管理师会报备,以便确认是否需要停用以降低术中风险。例如:1、因冠心病、心脏支架植入、搭桥手术、脑梗等服用阿司匹林(拜阿司匹林或其它商品名)、硫酸氢氯吡格雷(波立维或其它商品名)、华法令(华法林或其它商品名)等抗凝药物的患者,术前需要停药5-7天,以减少术中出血的风险。2、因抗肿瘤治疗使用贝伐珠单抗(安维汀或其它商品名)的患者,术前需要停药4-6周,以减少术中出血的风险。3、因糖尿病服用二甲双胍(格华止或其它商品名)的患者,如果肾功能较差,术前需要停药1-2天,以减少术前做增强CT时可能增加肾脏代谢负担的风险。除暂停使用部分药物外,部分患者需要在术前临时加用某些药物以保障肺穿刺活检手术的安全。例如:1、术前严重咳嗽不能自控的患者,需要服用镇咳药物以增加术中安全性。2、不能轻易停用抗凝药物的患者,需要停服原有药物改用低分子肝素(速碧林或其它商品名)过渡以减少术中出血的风险。3、心情焦虑影响睡眠的患者,需要服用镇静及助睡眠的药物以缓解紧张的情绪。其他准备:1、术前4-6小时禁食、限水。2、除医生告知需要停服的药物,其它药物(如降压药等)正常服用。3、部分患者需要提前练习手术体位(俯卧位或侧卧位)及呼吸屏气。4、术前一天洗澡,重点清洁穿刺区域。5、手术当天穿着容易脱下的衣物进行手术(避免紧身、套头衣物)。6、手术当天需要摘掉项链、耳环等饰物。二、术中配合:手术当天护士会引导患者和家属提前一会儿到达放射科候诊区等候,此时医护团队已经到位,肺穿刺活检手术即将准备开始。核对信息、术前宣教:护士会首先核对患者姓名等基本信息,并再次对术中如何配合大夫进行操作等注意事项进行宣教。在逐渐引导患者放松心情后,开始准备心电、血压、血氧等监护措施。保持体位、配合呼吸:肺穿刺活检手术时常用的体位有仰卧位、侧卧位和俯卧位,术中要求患者保持手术体位不动。此处所讲的不乱动,包括头颈部、身体及四肢(主要是双臂,有时手术体位会要求双臂或单臂上举抱头)中的任何一处。术中如果要和医护人员交流,也需要保持不动,避免抬头、转头、耸肩等动作。术中保持自由呼吸状态,呼吸幅度不要太大(可通过术前的呼吸练习感知并调整)。如果医生发出让患者屏气的口令,一般不需要深吸气后屏住气,屏气时间多在十几秒内结束。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术中需要数次屏气,建议患者每一次屏气的幅度都与第一次屏气时保持一致,即使有轻微疼痛不适也要坚持做到,这样可以减少因为人体呼吸活动造成的穿刺误差,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避免咳嗽、减少咳血:术中出现咳嗽有几种原因:有的患者长期咳嗽,术前服用的镇咳药物没有起效;有的患者肿瘤所在位置深且紧邻气管,穿刺进针的过程刺激了气道;有的患者因穿刺引发了肺实质内出血继发了咳血。无论哪种原因,在肺穿刺活检术中应尽量避免咳嗽!咳嗽和前述屏气配合不佳类似,都会导致手术难度和风险的增加,极少数患者还会因术中咳嗽或咳血引发严重意外。如果患者在术中一旦发觉嗓子发痒或有类似痰液状的液体从咽部涌出,一定要先暂时忍住咳嗽的冲动,深呼吸的同时做吞咽动作。当上述自我调整无效时,医护人员会准许患者轻嗽后将液体咳出。三、术后恢复:术后留观:肺穿刺活检手术结束后,会由轮椅或者病床将患者推送至手术室旁不远处的日间留观病房(门诊手术患者)或住院病房(入院手术患者)观察。根据手术中的情况,医生或个案管理师会向观察期间的主管护士交代术后重点观测指标和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发生气胸的患者,可以采取患侧(穿刺侧)在下的侧卧体位休息,辅以吸氧等措施;发生肺内出血的患者,需要重点监测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和气道内积血。患者在留观期间有任何不适,可以随时向主管医护人员交代。术后复查:术后如果没有难以忍受的疼痛或呼吸困难,患者可于观察一小时后到放射科复查X线胸片。如果片子上没有严重副反应的迹象,那么就证明患者已经成功完成了一台肺穿刺活检手术啦!术后护理:穿刺创口仅仅是一个小针眼儿,术后仅以纱布遮盖就可以了(如果对医用胶布过敏,可更换为创可贴类敷料),避免污染和沾水,无需换药和特殊护理,2-3天后便可以揭开纱布。术后次日患者仍有可能感到疼痛不适或者痰中带血,此类不适症状一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轻,多于术后一周内恢复正常。延伸阅读更多科普文章,点击下方链接进入:柳晨科普 | 做肺穿刺活检患者该知道的事情(附视频)柳晨科普 | 穿刺活检有疑问?答案在这里(附视频)
前言:病理学诊断被大家称为确诊肿瘤的“金标准”,是目前规范化肿瘤治疗的基本依据和必要步骤。进行肿瘤的穿刺活检是目前获得病理学诊断最常用的手段,因此医生和患者关注最多的自然就是活检后的病理诊断报告。可是病理报告上“天书”一般的文字描述,别说患者完全不知所云,有时候就连医生也是一头雾水。针对大家关于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报告的种种疑问,柳晨大夫将为大家逐层揭开这份肿瘤“终审判决书”的神秘面纱:不同于外科手术切除后的大体标本,穿刺活检手术属于从肿瘤内部“取样”,被称之为“小标本”。因此外科手术大标本与穿刺活检小标本的病理报告内容还是有所差异的。一份合格的穿刺活检小标本病理诊断报告所包含的内容如下:一、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及病理号,既方便医生查询病理诊断报告,也方便患者到病理科外借切片。二、标本外观:描述活检小标本外观形态、数量(单位为条、块、粒、堆、不成形等)和长度(单位为厘米或毫米)。特别注意:1、少数标本在保存溶液中(通常为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会发生断裂或溶解,报告显示数量有可能与实际取出数量不符。2、标本放置在保存溶液中会发生挛缩或溶解,报告显示长度一般会短于实际取出长度。三、镜下形态:图像为做出病理学诊断的形态学依据(通常为常规HE染色或免疫组化染色图像),部分医院的病理诊断报告不提供附图。由于比较专业,可以忽略这部分内容。四、诊断结论:这是大家最为关注的内容,包括:1、活检部位:按照提交给病理科的申请单上标注的取材部位填写,有些部位叫法不同。2、诊断结论:通常有两种表述方法:一种是先描述镜下所见细胞形态,后给出诊断结论;另一种是先给出诊断结论,后补充描述诊断依据。无论哪一种表述方法,大家只关注诊断结论就好。以肺癌为例,可以诊断肺癌的具体亚型(腺癌、鳞癌、小细胞癌等)。有时会描述细胞的分化程度(低分化、高分化等),分化程度越低,恶性程度越高。但穿刺活检是一种“取样”手术,只能体现取材区域肿瘤的分化程度,而肿瘤整体和局部存在“分化异质性”,所以大家不要特别在意小标本病理诊断中的分化程度。3、免疫组化:免疫组化是一类特殊的染色方法,常规染色如果不能确诊,可以借助免疫组化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提醒大家注意:小标本取材量有限,不同的染色方法适用于不同层次的诊断需求。如果常规染色即可满足确诊要求,不必浪费活检标本强求进行免疫组化。病理诊断报告中免疫组化各项指标由英文缩写及“+++”(强阳性)、“+”(阳性)和“-”(阴性)组成,无论阳性还是阴性并不一定意味着疾病的好坏,只是不同的阴阳组合在一定程度上为诊断提供了依据。以肺穿刺活检为例:(1)诊断肺癌亚型:如肺腺癌和肺鳞癌,如果不能通过常规染色判断,常用TTF-1和P40两个免疫组化指标加以区分,前者阳性多提示肺腺癌,后者阳性多提示肺鳞癌,再结合NapsinA、CK5/6等指标就会判断得更准确。(2)诊断转移来源:肺脏是人体其他部位恶性肿瘤最容易发生扩散转移的脏器,部分病例可以借助肺穿刺活检明确转移来源。例如:免疫组化GATA-3,GCDFP15和Mammaglobin阳性提示乳腺癌肺转移;PSA阳性提示前列腺癌肺转移。(3)诊断用药敏感程度:临床常用基因检测的方法明确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及免疫治疗药物的用药敏感程度。免疫组化对于有些靶点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例如:ALK-Ventana阳性提示可应用ALK抑制剂;PD-L1高表达提示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效果较好。柳晨大夫温馨提示:1、穿刺活检小标本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使病理科医生经验再丰富也难免会有少数案例不能明确诊断,这时需要通过多学科讨论、多家医院会诊等方法解决问题。2、病理报告无法直接描述肿瘤的分期:如果病理诊断为转移性肿瘤,临床上便可确认为晚期;如果诊断为原发性肿瘤,需要结合其它检查(全身PET-CT等)明确早晚期。3、将标本制成切片进行病理诊断的过程非常繁琐,每一步流程都需要固定的时长。因此做完穿刺活检手术后报告无法立等可取,一般需要数个工作日才能拿到报告,请耐心等待。延伸阅读更多科普文章,点击下方链接进入:柳晨科普 | 活检病理诊断报告能不能加急快点出来?柳晨科普 | 穿刺活检得到阴性结果,更不能掉以轻心!
前言:疑似肿瘤的患者需要进行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做完活检下一步就是焦急等待病理报告的“宣判”。有的患者不了解病理科的诊断流程,认为做穿刺活检和去照相馆拍照差不多,病理报告加急后立等可取。针对大家关于病理诊断的种种疑问,柳晨大夫带着大家深入病理科“几日游”,看看一份活检小标本病理报告是怎样新鲜出炉的。一、固定:标本从体内取出后需要放在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保存,可以起到固定细胞形态的作用。这个步骤一般至少需要4-8小时。二、脱水:固定满意后技师会将活检标本逐条分开,用滤纸包裹后放入标记有不同编号的小盒中,再将小盒置于脱水机内进行脱水。这个步骤一般需要12-20小时。三、包埋:标本经过长时间的浸泡脱水后,技师会将其从脱水机中取出送到包埋机上将组织包裹于滚烫的石蜡中,并修整成蜡块。这个步骤可在半小时内完成。四、切片:用切片机将包裹在石蜡块中的组织切成厚度只有3-5微米的薄片,每一片切片的厚度需要严格控制。这个步骤可在半小时内完成。五、染色:将薄片进行烘烤后逐一进行染色(最常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简称HE染色法)。最后用盖玻片覆盖在染色组织的表面,与载玻片合体封存标本,就得到了初始病理诊断用的“HE染色切片”。这个步骤一般需要1小时。制片过程工序繁杂,无论哪一步都不能“偷工减料”,否则会降低切片质量,进而影响病理科医生诊断的准确性。六、阅片诊断:根据组织细胞的形态学表现,结合病史等病情信息,病理科医生将最终的诊断或倾向性的意见写在诊断报告上。对于诊断不明的病例,还要借助免疫组化等特殊染色加以鉴别,此时需要病理科医生做出决断。低年资病理医生诊断后,需要上级高年资医生的层层审核,必要时还需全科室讨论或医院间会诊。因此,一份病理报告背后有着很多病理科工作人员的默默奉献和辛勤付出。大家在等待病理结果时不要再反复催促了,就像做饭一样,一味地追求速度,品尝到的也许就是一锅“夹生饭”了。温馨提示:为了获得高质量的病理报告,每一天的等待都很值得!1、常规病理报告一般需要2-3个工作日,含免疫组化的病理报告一般需要3-5个工作日。2、大医院标本众多,出具诊断报告的时间会适当延后。延伸阅读更多科普文章,点击下方链接进入:柳晨科普 | 一文读懂穿刺活检小标本病理报告柳晨科普 | 穿刺活检得到阴性结果,更不能掉以轻心!
前言:不久前,大家都被一则“我国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赵老师(化名)因患癌医治无效不幸去世”的报道所震惊。从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赵老师三年前就得了肿瘤,在医院进行了穿刺活检,结论是良性的。此后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复查,直到去年年底因身体不适迫不得已去医院检查后确诊为晚期鳞癌,之后很快就不幸离世了。看到这则消息,我们在痛心的同时更要反思能够从中汲取哪些教训。针对这个热点事件,各路健康科普达人纷纷从不同角度为大家献计献策:有的倡导健康生活,有的总结抗癌知识,有的提醒定期体检,有的普及肿瘤常识。在众多建议中,有一个被大家忽略的细节——为什么没有人对赵老师三年前的良性活检结果进行分析呢?作为一个有着十几年活检经验的肿瘤专科医生,柳晨大夫要在本文中为大家系统性的分析一下在哪些情况下穿刺活检会出现阴性结果及后续如何应对。怀疑得了肿瘤的患者,常规需要进行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如果病理诊断显示没有得肿瘤,这种诊断结论一般在临床上被称之为”阴性结果“(人们有时会误称为”良性结果“)。按理说拿到阴性结果,医生和患者应该皆大欢喜了,但是柳晨大夫在此提醒各位,阴性结果并不代表着可以高枕无忧,因为少数病例中存在着一个“坑”——假阴性结果。阴性与假阴性只有一字之差,病情却相差万里。尽量规避假阴性结果的出现,还原疾病的真相,是医生的职责所在。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所有的活检诊断都会出现假阴性的现象,这是活检技术客观存在的诊断限度。过度夸大诊断限度或者不承认这种限度的存在,都是不科学的。正确认识诊断限度的形成原因,有利于大家正确认识假阴性结果及如何应对。一、肿瘤的异质性:穿刺活检手术属于从肿瘤内部“取样”式操作,取出的组织对比外科手术切除后的肿瘤大体标本,被称之为“小标本”。小标本仅能反映出病变组织内一个或者几个区域内的肿瘤信息,多数情况下这种信息能够以点带面地体现出肿瘤的性质,具有一定代表性。如果肿瘤细胞的分布、密度、分化等不均匀,取材区域的细胞出现坏死、低分化等表现,就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如何避免?如果肿瘤细胞出现大量坏死,有可能借助影像学检查(如增强CT)观察到,此时避开坏死区域进行穿刺活检取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肿瘤的异质性带来的假阴性结果。二、活检部位不当:穿刺活检好似“打靶”,有时需要正中“靶心”,有时则需要刻意打偏,中靶的位置需要术者在术前仔细评估设计。这就要求术者既要对宏观影像学表现所对应的微观病理学变化有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判断,又要有过硬的穿刺技术和术中良好的应变能力。例如:中心型肺癌易堵塞气道继发肺组织不张,如果穿刺活检部位过浅,取材区域为肺不张组织,病理则表现为肺组织组成细胞及慢性炎症性改变,诊断就是假阴性结果。如何避免?术前仔细评估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综合肿瘤细胞代表性、术者技术可及性及操作安全性找到最优活检区域。同时需要术中通过术者良好的穿刺技术实现精准取材。三、标本质量不佳:肿瘤细胞坏死,取出的标本有可能不成形,表现为碎裂甚至沉渣样改变。成形的标本在溶液保存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部分溶解的现象。以上情况都会降低小标本的质量,间接影响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出现假阴性结果。如何避免?选取合适的穿刺活检取材器械,取出标本后先判断小标本外观是否合格,如不合格尽量多点取材。轻柔放置入标本储存装置,尽量避免拉丝、扭转、剧烈晃动等动作。四、标本处理不当:活检后的小标本需要放置在特殊溶液中保存固定,转交给病理科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处理过程十分复杂,包括:组织固定、取材、再固定、脱水、包埋、修块、冰块降温、切片、展片、捞片、晾片、烤片、染色封片、再晾片等十余道工序后才能提交给病理科医生进行诊断工作。任何一步处理不当或者所需时长达不到标准就有可能降低病理切片的质量,间接影响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出现假阴性结果。如何避免?目前各个医院的病理科对于小标本的处理都有一套标准的流程,因此出现处理不当的几率较小。有时候会因为患者催促病理诊断报告,造成一些特殊步骤处理时长不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诊断的准确率。虽然发生概率不高,但仍然需要医生和患者重视。五、诊断能力有限:病理学诊断归根到底是一种形态学诊断,非常依赖于病理科医生“按图索骥”的能力。有时肿瘤细胞在镜下表现颇不典型,仅仅出现“异型性”但达不到确诊“恶性”的典型形态,此时病理诊断医生的主观判断保守一些就有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如何避免?如果出现不典型病理学表现,通常需要不止一名诊断医生进行讨论,对于疑难病例还会组织全科的专家会诊。如果本院的病理诊断仍然不能得到预期的结论,可以外借病理切片去多家医院会诊。综上所述:引起假阴性结果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因素是肿瘤先天造成的,有些是人为后天引起的,控制人为原因有助于降低假阴性结果的发生概率,但在少数病例上仍不可能绝对避免。出现阴性结果后该如何处理呢?首先,应该先请术者为患者分析评估一下病理诊断结论:1、如果考虑为真阴性结果自然可以放心,后续可以通过定期随访复查进一步明确。比如穿刺活检结果为炎症,可以通过应用抗炎药物后复查的方式观察病变是否逐渐吸收,如果吸收完全便可以从侧面证实病理诊断的准确性。2、如果考虑为假阴性结果,可联合影像、病理等专业的医生初步分析引起假阴性的原因,必要时再次进行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再次活检时最好选择不同的取材部位,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假阴性结果的发生。如果本院病理科有专门从事取材部位疾病诊断的医生,可以请其为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复核或会诊(例如进行肺穿刺活检,可请专门从事肺癌病理诊断的医生帮助复核或会诊)。遇到疑难病例,也可以通过外借病理切片的方式进行医院间的会诊。3、如果病理诊断仍然无法达到预期的结果,需要临床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定下一步的诊疗策略。延伸阅读更多科普文章,点击下方链接进入:柳晨科普 | 一文读懂穿刺活检小标本病理报告柳晨科普 | 活检病理诊断报告能不能加急快点出来?
什么是穿刺?什么是活检?为什么要做穿刺活检?哪些患者要做穿刺活检?穿刺活检手术如何做?穿刺活检术前、术中、术后需要注意什么?穿刺活检是否会造成肿瘤细胞转移?穿刺活检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除了穿刺活检,介入科医生通过穿刺还能做哪些治疗?特殊人群如何利用介入技术治疗肿瘤?......针对大家关于穿刺活检的种种疑问,柳晨大夫做客腾讯视频《名医堂》节目,录制了“穿刺活检有疑问?针尖上的战神来教你”这一专题视频。视频全长54分钟,几乎详细解答了大家关于穿刺活检的所有疑惑。相信大家看完视频,会对穿刺活检的过程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对手术的利与弊有更为充分的认识。客观看待穿刺活检手术,减少患者术前恐慌,对顺利完成穿刺活检有很大帮助。点击链接进入腾讯视频《名医堂》栏目(内附完整视频):https://health.qq.com/zt2017/mingyitang/228.htm延伸阅读更多科普文章,点击下方链接进入:柳晨科普 | 做肺穿刺活检患者该知道的事情(附视频)柳晨科普 | 如何配合大夫成功完成一台肺穿刺活检手术
前言:很多患者在得知自己疑似患了肿瘤后,都会非常焦虑不知所措。慌乱之中往往借助网络媒体或亲友同事四处查询打听肿瘤相关的知识,最终吸收了一些错误的信息和理念,也就容易形成一些理解上的误区。柳晨大夫在这里帮助大家科普一下正确的肿瘤知识,希望各位患友能在迷茫中找到正确的方向:第一讲:肿瘤的确诊一、如何明确诊断?很多疑似的肿瘤都是通过超声、CT等检查发现的,根据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得出的诊断叫做“影像学诊断”。影像学诊断是一种初步疑似诊断,确诊要靠更为准确的“病理学诊断”。以往我国的肿瘤治疗“轻(视)诊断重(视)治疗”,一方面的原因在于临床几乎没有得到病理学诊断的条件,医生对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治疗手段局限,有时候得到影像学诊断和病理学诊断后治疗方法大同小异,自然没有必要大费周章地强求病理学诊断。这种现象在近年得到了改观,随着治疗方法的日新月异,新药特效药层出不穷,医生对于病理学诊断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病理学诊断也逐渐成为规范化诊治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步骤。以肺癌的诊断为例:影像学诊断能够初步判断病变是否为肺癌,大致推测是哪一种亚型的肺癌。而病理学诊断能够更准确的判断是否为肺癌以及具体的亚型(腺癌、鳞癌、小细胞癌等)、分化程度,同时还可以检测有无基因突变等影像学诊断不能提示的关键信息,这对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目前肺癌的精准治疗几乎离不开病理学诊断的帮助。那么,如何得到病理学诊断呢?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外科手术切除病变,一种是通过微创的活检方式。从临床应用的角度来看,早期肿瘤一般首选外科手术切除,既可以得到病理学诊断又可以同时根治肿瘤。但早期肿瘤的占比通常很低,如果不能根治肿瘤,仅仅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切下一小块去进行化验,从创伤、麻醉、花费等角度来看性价比就不高了,此时往往采取活检的方式进行病理学诊断。目前,大多数肿瘤都可以进行活检,例如胃肠道肿瘤通常采取“胃镜”或“肠镜”的方式进行活检,肺癌通常采取“气管镜”或“穿刺”的方式进行活检。二、如何明确分期?通俗来讲,分期就是患者所说的早期、中期、晚期。只不过医学上肿瘤的分期是相当复杂的,常用罗马数字结合英文字母表示,例如:I期(早期)、IIIb期(中晚期)、IV期(晚期)等十余种。为什么分期要搞这么复杂呢?这是因为即使病情处于同一分期,也会存在诸多不同的细节,为了区分这种细节方面的差异,拟定了同一分期里不同的亚分期。不同的分期和亚分期对应着不同的治疗方式,这些治疗方式的效果是经过临床常年反复验证过的,作为“循证医学证据”写进了肿瘤诊治的国家指南,也是医生提供诊疗建议需要遵守的基本规范。那么,怎么进行分期呢?和肿瘤的诊断类似,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影像学分期”,一种是“病理学分期”。影像学分期最常用的是全身PET-CT,可以清晰准确地显示可疑转移的部位,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分期方法。但PET-CT花费较高,并不是所有医院都能做,也可以用超声、CT、核磁共振、骨扫描等常用检查手段综合在一起部分替代PET-CT的检出功能。对于影像学分期仍然不能确定转移与否的病例,需要进行病理学分期,即通过活检的方式确定或排除有无转移。综上所述,诊断和分期同等重要,两者缺一不可。有了这两个证据,医生便可以制定治疗方案了。当然,好的医生还需要结合更多细节(例如患者的身体情况、经济状况、心理预期等),让治疗效果好上加好。希望所有的肿瘤患者都被善待,早日康复!
前言:患者在确诊肿瘤后,非常迫切地想了解自己的病情适合哪一种治疗。手术、化疗、放疗以及很多新药新方法让人眼花缭乱,仅凭患者有限的医学常识和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散碎信息不足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找有经验的肿瘤专科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是一条捷径。柳晨大夫在这里帮助大家科普一下正确的肿瘤知识,希望各位患友能够初步了解一下现有的肿瘤治疗手段,这样在和医生沟通方案的时候能够更加高效:第二讲:肿瘤的治疗一、何为全身治疗:全身治疗即通过口服、静脉输注等方式用药,药物随着人体血液循环到达全身绝大部分组织脏器,消灭发生在这些部位的癌细胞。临床常用的全身治疗方式有: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免疫药物治疗等。从治疗原理可以看出,全身治疗适用于中晚期已经发生了癌细胞转移扩散的患者,或者手术后发现有潜在转移倾向的患者。二、何为局部治疗:相较于全身治疗,如果肿瘤只局限于特定区域的患者可以进行局部治疗。临床常用的局部治疗方式有:手术切除、放射治疗、介入治疗等。这种治疗方式适用于早期及早中期的肿瘤患者,即通过局部治疗后基本可以控制住肿瘤的发展。三、何为综合治疗:通俗来讲,综合治疗即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的联合应用。对于一部分中期的肿瘤患者,在进行局部治疗之前或之后常会辅助全身治疗,可以使潜在转移的癌细胞得到更好的控制。对于一部分晚期的肿瘤患者,如果全身治疗效果较好,仅存少量区域的癌细胞未被完全控制,也可以借助局部治疗的方式让整体治疗效果好上加好。在了解了各种治疗手段的适应证后,患者基本可以对号入座,大致明确不同病情适合的治疗方案。早期肿瘤患者首选局部治疗进行根治,之后遵医嘱定期复查避免复发;晚期肿瘤患者也不必一味要求医生进行手术切除,花钱找罪受。希望所有的肿瘤患者都被善待,早日康复!延伸阅读更多科普文章,点击下方链接进入:柳晨科普 | 肿瘤诊治常见误区解惑(一)
前言:随着互联网医疗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借助网络进行在线咨询。在线咨询的优势在于可以将每位患者的病历资料汇总管理,既避免了在微信等社交软件上咨询的无序性,也增加了日后需要查阅时的便捷性。咨询时,需要患者提供各类病历资料,包括:病史及诊治过程、化验检查结果、影像检查图像等。资料提供得越全面,医生在线解答就越有针对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患者采取拍照后上传照片的方式提供原始病历资料,但由于拍摄方法差异较大,部分资料质量欠佳,无法准确传递疾病信息。基于这方面的困扰,柳晨大夫向大家传授一些拍照上传资料的小技巧,帮您更好的和医生交流。一、拍摄工具:首选专业相机,次选像素较高的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使用支架固定拍摄,保证拍摄清晰。二、胶片正反:1、利用胶片上三角形的小豁口判断:豁口位于右上方,胶片正反即为正确。2、利用胶片上的汉语拼音或英文字母判断:字母方向符合阅读习惯,胶片正反即为正确。三、拍摄角度:1、拍摄纸质版病历或化验检查报告单,可将纸张展开平铺后从正上方拍摄,保证整张文书字体完整、清晰可辨。2、拍摄影像检查胶片,一定要在透光的背景下正对胶片拍摄,避免扭转的视角引起观察视差。不要使用闪光灯,防止图像出现反光痕迹。四、拍摄背景:1、最好在医院专门的阅片灯上拍摄,灯光投射能够获得最佳的拍摄效果。2、如果不具备“阅片灯”条件,可将胶片粘贴或请家人手持贴在窗户玻璃上,利用自然光线透射也能获得较好的拍摄效果。拍摄时不要正对着太阳,对着明亮素净的天空拍摄即可。拍摄背景中一定不要出现防护栏、建筑、树木等,会扰乱背景洁净度影响观察。3、如果不具备“自然光”条件,可将胶片粘贴或请家人手持贴在电脑显示器(液晶屏最佳)上,利用屏幕透射光线拍摄。五、拍摄顺序:通常,一次影像检查会打印出数张胶片,如果胶片的顺序已被打乱,可以请曾经为患者看诊的医生帮助整理为原始顺序后拍摄。有一定学习能力的患者,也可按照胶片上每一副图像边角代表扫描顺序的数字代码自行整理。六、拍摄主体:1、整体观察:每一张胶片上都有几十副图像,图像的排列顺序从左至右、从上向下,最好以1-4副图像为单位将一张胶片分次拍摄。2、重点观察:有时候不必拍摄整张胶片,只要拍摄病灶所在区域的几张图像即可。可以请曾经为患者看诊的医生标记出来单独拍摄。七、上传图像:1、严格按照拍摄顺序上传,打乱顺序会影响医生观察。2、将图像摆正后上传,避免图像侧着或倒着影响医生观察。3、一次性只能上传9副图像。如果图像数目较多,可以优先上传最重要的,等待医生接诊后再将其他图像上传。4、上传图像时不要压缩照片,像素越高医生观察越清晰。温馨提示:在线问诊的医生,基本都是利用吃饭睡觉和陪伴家人等工作以外的碎片化时间帮助更多有需求的患者答疑解惑的。如果大家提供的病历资料清晰可辨、重点突出,自然可以增加医生的好感,增进沟通的效率,增强问诊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