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原则是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弯腰,减少负重,避免久坐久站。 1.日常生活中扫地、拖地等劳动要小心,尽量保持身体直立?从地上捡东西时也最好是保持腰部以上身体是直立的姿势下再下蹲,不要直接大幅度弯腰拾物?从高处拿东西要防止身体过度向后仰,尽量要保持直立?如果要腰痛症状最好不要抱小孩,抱小孩时小朋友尽量靠近自己的身体,离的太远会增加腰部负担; 2.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变,尤其是长期坐立,避免过度劳累?工作一段时间后稍作运动,平时保持正确姿势,以缓解腰部肌肉的紧张; 3.走路时多运用腹部肌肉,站立时不要双腿同时并齐长时间站立; 4.硬板床上铺软硬适度的床垫,脊柱保持平直舒展,人躺在上面全身能够得到充分放松。 5.饭后不要长时间窝在沙发上看电视、玩手机; 6.寒冷、潮湿的居住或工作环境更易诱发腰部疼痛,要注意保暖,避免长期居住或工作。 腰椎间盘突出可以吃什么药?1.止痛类药物:对于疼痛症状明显,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适当使用止痛类药物缓解疼痛。建议口服对胃肠副作用小的药物,不建议常规口服此类药物。 2.抗炎症类药物:抗炎症类药物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主要作用为消除神经根、肌肉的炎症,从而缓解疼痛症状。 3.脱水剂:脱水剂主要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期的患者,急性发作期时神经根会出现炎性水肿、充血,脱水剂能够消除局部的水肿,从而避免因水肿导致的剧烈疼痛。有口服药物及输液。 4.营养神经类药物:维生素B1、B12、谷维素、甲骨胺等营养神经类药物主要用于恢复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压迫神经导致的神经损伤。神经营养药不仅可以营养神经组织,还可以减少受损神经的异常放电,间接减轻疼痛。 除了吃药还有什么其他的保守治疗方法?1.卧床休息:卧床休息可以有效地减少对椎间盘产生的压力,减少椎间盘继续向椎管内突出的趋势,从而减轻突出的椎间盘对神经根造成的挤压。也可以让紧张的椎旁肌肉得到放松和休息。 2.持续牵引:牵引可以通过减轻椎间盘的压力来减轻疼痛。 3.理疗:电疗、磁疗、热疗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局部炎症。 4.手法治疗:手法治疗可以缓解腰椎局部肌肉的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神经的压迫,减轻疼痛。该治疗前建议先行腰椎相关检查,明确椎间盘突出程度以及神经根受压情况,找到专业的医生后再行手法治疗,以免加重病情。 5.硬膜外注射:通过局部注射激素类药物,抑制炎症反应,阻碍疼痛刺激的传导,减轻神经根的炎性水肿,从而减轻疼痛。(方法有效,但有风险,目前已很少使用)。 6.腰背部肌肉功能锻炼 (1)卧床,脚尖往回勾,腿伸直向上抬至最高并坚持5秒钟,然后慢慢放下,循环10次,左右腿交换做。 (2)五点支撑:平卧床上,双足,双肩,头部五点着地,臀部使劲向上抬至最高坚持5-10秒,循环10次。 (3)小燕飞:俯卧床上,双臂向后伸起,双腿向上翘起至最高,坚持5-10秒,循环10次。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锻炼时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4)平板支撑:锻炼核心肌肉力量,提高脊柱稳定性; (5) 游泳:游泳是最佳的保守治疗方法,推荐指数★★★★★,但要运动前注意水温,入水前要充分热身; (6) 腹肌训练:如平卧空中蹬车训练。 温馨提示:椎间盘突出不是突然患上的疾病,它是一个积累损伤的过程,所以保守治疗也不可能立竿见影,锻炼一两次就有明显的疗效,需要你的长期坚持,改变错误的生活方式,改变长期以来不正确的站立、行走、坐立姿势。持之以恒就能延缓病情进展,甚至避免了最终走向手术治疗的结果。 作者:苏燕婷,审阅:崔轶
一、什么是脊柱侧弯?从后面看,正常的脊柱是一条直线。如果从后面看到脊柱向左右的方向弯曲,就是患有“脊柱侧弯”,医学上称为脊柱侧凸。脊柱侧弯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通常伴有脊柱的旋转和矢状面上生理性前凸或后凸的增加或减少。应用Cobb法测量站立正位X光像的脊柱侧方弯曲,如角度大于10度,则为脊柱侧凸。图示:左为正常人的脊柱序列,右为脊柱侧弯患者的脊柱序列它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可为特发性、先天性和继发性等。其中以特发性脊柱侧凸最为常见,病因不明。特发性脊柱侧凸好发于青少年,通常由家长或老师无意中发现,常在青春发育期前发病,快速进展至青春发育结束,多数患者成年期仍缓慢进展。二、如何早期发现脊柱畸形?(六部筛查法)早期发现脊柱侧弯就需要家长们多花一些精力仔细观察孩子:三、怀疑孩子得了脊柱畸形怎么办?通常用上面的方法,家长可以初步地判断是否有脊柱畸形,一旦怀疑孩子有脊柱畸形,应到医院拍摄站立位的全脊柱正侧位X光片,如果在X光片上测量脊柱侧凸大于10度,则诊断为脊柱侧凸。根据孩子的脊柱侧弯度数和进展情况决定孩子的治疗方式。图示:该患者脊柱呈右突左弯S形畸形,Cobb角为50°四、脊柱侧弯的危害 脊柱侧弯会严重危害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孩子的体形外貌 脊柱侧弯一般很难早期发现,很多孩子都是等到出现了明显的畸形,发生了脊柱弯曲、背部不对称地隆起出现“剃刀背”的时候才被发现。这时孩子的体形受到了明显的影响,自信心常常受挫,不利于心理健康。图示:左图为站立位脊柱侧弯患儿棘突的连线,呈“S”形。右图示患者右胸背部隆起,呈“剃刀背畸形”孩子身材矮小,不长个 一旦出现了脊柱侧弯,可想而知,后背呈“曲线” 生长的孩子怎么能顺利长高?我们在临床上发现,很多发生脊柱侧弯的孩子的身高都低于同龄人。图示:该患儿手术前身高近160cm,明显较同龄人矮。手术后身高近170cm,增加约10cm。影响心肺健康 很多人认为骨骼的问题不会累及五脏六腑,其实不然。因为脊柱侧弯发生在胸腰段居多,弯曲严重者会导致胸廓旋转畸形和胸廓容积下降,影响心肺发育而出现活动耐力下降、心慌气促等症状。图示:患者胸廓严重变形,脊柱向左侧挤压心脏及左肺,可影响呼吸功能及心功能 影响寿命 如上所述,脊柱严重侧弯的患儿.健康水平大大受损, 长此以往,还有发生瘫痪的危险,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平均寿命短于正常人。五、如何预防脊柱侧弯:学龄儿童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加强肌肉锻炼,防治脊柱侧凸最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应在学校内推广脊柱侧凸防治知识,定期进行脊柱侧凸的筛查。六、脊柱侧弯的治疗脊柱侧弯的早期治疗非常重要。如果治疗不及时,往往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一般来说,治疗措施包括三个方面:密切观察、支具治疗和手术治疗。支具治疗图示:左图为脊柱侧弯的患儿,呈右突左弯S形畸形,躯干向右侧轻度倾斜。中间为定制的脊柱侧弯支具,右图佩戴支具后患者的躯干倾斜已纠正。手术治疗:图示:1为术前患儿的外观照,脊背呈右突左弯的S形畸形,躯干向右侧偏移;2为患儿术前脊柱全长的X线片;3为术后脊柱S形畸形消失;4为术后脊柱全长的X线片,脊柱侧弯完全矫正,躯干不偏移。
患者信息患者,女,52岁主诉高处摔伤致腰部疼痛12小时伴活动受限现病史患者在自家劳作时不慎高处(4米)坠落,胸背部先着地(具体受伤机制不详)致腰部、右腕部疼痛、活动受限,由120急救车送来我院就诊,门诊摄片后以“腰2椎体爆裂性骨折并不全瘫”收入我科。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等病史,否认手术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随当地进行。个人史久居于本地,无疫区居住史,无疫水、疫源接触史,无放射物、毒物接触史,无毒品接触史,无吸烟史,无饮酒史,无冶游史。专科情况平车推入病区,右腕部皮肤红肿、稍压痛,皮肤无破溃,皮温不高,双侧桡动脉搏动可,双上肢感觉运动未见明显异常,脊柱无后凸畸形,上腰段局部压痛、叩击痛明显、皮肤无明显淤青,无双下肢放射痛,双髋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双下肢肌力IV-级,会阴部麻木,大便困难,小便控制差。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诊断备注腰2椎体爆裂性骨折并马尾综合征诊断依据1.症状:高处摔伤致腰部疼痛12小时伴活动受限2.体征:脊柱无后凸畸形,上腰段局部压痛、叩击痛明显3.腰椎正侧位片示1、腰2椎体压缩性骨折。2、腰椎退行性变。3、移行椎。治疗过程1.入院完善相关检查2.排除手术禁忌后行经后路腰2椎体椎管扩大、脊髓及神经松解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术后予以止痛消炎等对症支持治疗4.转康复科行康复治疗术前影像学提示:L2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见椎体压缩变扁呈楔形,显椎体呈爆裂骨折,骨性椎管变窄,变形,部分骨块突入在椎管内压迫脊髓和硬膜囊。术中透视透视提示:压缩的椎体完全恢复正常高度,椎管前后径恢复正常,椎管内无骨性压迫,突入椎管内骨块完全复位。术后影像学提示:见各椎弓根钉位置良好,骨折完全复位,椎管内无骨块压迫康复计划1.建议卧床休息,避免负重及剧烈运动。2.加强腰背肌锻炼3.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腰痛在成年人中,是最常见的不适症状之一。引起腰痛的原因主要为慢性劳损、脊柱退变、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而腰部核心肌群失活或延迟激活是引起腰椎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腰背部核心肌群指人体腹部前后具有维持脊椎稳定作用的重要肌群。腰部核心肌群锻炼能对腰背痛的缓解原因1.腰背伸展时的椎间关节运动方向与日常生活中所做的腰前屈活动方向相反,避免了腰前曲运动所造成的背伸肌及腰部韧带的牵张性劳损;2.腰背伸展运动以及腰背伸肌锻炼能保持挺腰的姿势,减轻了椎间盘内的压力、减少椎间盘的进一步损伤;3.腰背运动改善了腰背部的血液循环,使腰背部积累的炎性致痛物质能够较快地清除,从而有效缓解疼痛。日常锻炼小方法: (1)拱桥运动,行仰卧位,双腿自然弯曲90°,依次屈髋、屈膝,腰背部发力将背部、臀部抬起,呈“半桥”状,坚持10 s后恢复起始姿势,练习20~30次; (2)平板支撑,俯卧,双手支撑床面用力抬起身体,拉伸腹部肌肉后抬头后仰,坚持20s后返回起始位置,练习10次;(3)侧位抬腿,取右侧卧位,左手放于脐部前方,右手托头,吸气绷直身体,后缓慢抬左腿,坚持5s后放下,双腿并拢,休息数秒后练习另一侧,重复10次;(4)小飞燕运动:行仰卧位,双臂向后伸起,双腿向后上翘起至最高,坚持5s后放下。小提示:以上锻炼以自己不会感到累为前提,强度自行调节!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锻炼时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 注:图片视频来自网络。
治疗前 一例被胸腰段侧后凸畸形困扰多年的中年男性患者,长期腰痛,弯腰行走,生活质量非常差。 治疗中 经过多个1、2级截骨矫形,患者侧后凸畸形已完全矫正。该手术的要点在于固定节段和截骨方式的选择。 治疗后 治疗后7天 患者术后行走姿势明显改善,外观改善很好,患者很满意。后续还需加强康复锻炼,逐步回归正常社会生活。
颈部疼痛,活动受限?上肢皮肤感觉麻木,肌肉力量减弱?下肢走路困难、有踩棉花感?当心!你可能得了颈椎病! 颈椎上承头颅,下接躯干,既是脊椎中活动最多部位,也是神经中枢最重要部位,更是心脑血管的必经之路,一旦发生故障,后果不堪设想。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人群增多,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而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从开始的中青年发病,逐渐发展为15岁以上的青少年发病。 那么什么是颈椎病呢?如何判断自己得了颈椎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相关知识。 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为颈椎综合征,是一种以退行性病变为基础的疾患。 退行性病变,顾名思义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及颈椎长期使用超负荷,颈椎各种结构出现磨损、老化。 颈椎病分型 临床上颈椎病主要分为四型 神经根型颈椎病(最常见):椎间盘退变、突出、节段性不稳定、骨质增生或骨赘形成等原因在椎管内或椎间孔处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所致。占颈椎病的60%-70%,高发年龄段为30~50岁。常表现为一侧上肢节段的运动障碍或感觉麻木。 脊髓型颈椎病(最恐怖):起病缓慢,但致残率高。高发年龄段为40~60岁。主要表现为走路不稳、四肢麻木、大小便困难等。 椎动脉型颈椎病(最突然):颈椎出现节段性不稳定和椎间隙狭窄时,造成椎动脉扭曲并受到挤压而引发此类病症。高发年龄段为30~40岁。主要表现为走路不稳、四肢麻木、大小便困难等。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最麻烦):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从而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产生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高发年龄段为30~45岁。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 其他型:指食管压迫型,吞咽有异物感,临床上非常罕见。 早期症状 1.神经根型: l 患者早期症状多为颈肩痛,短期内加重,并向上肢放射。 l 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异常。 l 严重时会有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活等症状,有时可出现持物坠落。 2.脊髓型: l 多出现下肢麻木、僵硬、双足踩棉花感. l 上肢麻木、疼痛,双手无力、不灵活,双手精细动作障碍等。 l 常感觉在胸部、腹部或双下肢有束带感。 3.椎动脉型: l 多出现头晕、恶心、耳鸣或视力下降等症状 l 可能有发作性眩晕、俯视伴有眼震 l 转动颈椎时,下肢突然无力猝倒,但意识清醒。 l 多伴有交感症状。 4.交感神经型: l 常感到颈项痛、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症状。 l 鼻塞、口干、声带疲劳等 l 可有耳鸣、听力减退。 l 面部或躯干麻木畏寒或发热、痛觉迟钝、心悸。 l 恶心甚至呕吐、腹泻、消化不良等。 5.其他型: 颈椎椎体前乌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吞钡实验呈现阳性等。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见! 工作地点:昆明市西山区大观路212号920医院骨科 专家出诊时间:门诊楼二楼,每周三、周五早上8:00—12:00
治疗前患者,女16岁,主因发现“脊柱侧弯畸形1年”于2018年入院治疗后治疗后1095天术后患者畸形明显改善,侧弯角度基本恢复正常,患者形体恢复良好,患者及家人非常满意。后续还需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