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比例的不断上升,因骨质疏松导致的脊柱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发生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首要原因是:年龄的增长,体内骨质流失,引起骨密度水平下降,进而出现骨质疏松。当骨质疏松的患者在受到轻微的低能量外力,比如:摔倒、扛重物、高处坠落等,均会引起椎体压缩骨折,椎体高度丢失,进而引起腰痛、无法站立翻身及行走。 根据椎体压缩程度的不同,患者自身的症状亦有差别。椎体高度丢失不足1/4,可以联系专科医生,部分可以通过体位复位,恢复全部或部分椎体高度。然后需要卧床休息6-8周,同时佩戴辅助的支具,适当下地活动。当然抗骨质疏松治疗及止痛等对症治疗是必须同时进行的。 但大部分患者无法耐受长期卧床,因长期卧床会出现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血栓、褥疮等,明显影响生活质量。因此,针对老年患者,如果出现明确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针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有常规开放手术,以骨折椎体为中心,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剥离椎旁肌肉,显露骨折椎体及上下邻近椎体,分别经椎弓根植入椎弓根螺钉。然后通过钉棒复位椎体,可以实现完全复位,但手术创伤大、全麻、剥离肌肉,患者术后康复时间长。 目前临床更推荐采用微创治疗的方法: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PKP这种微创技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疼痛性椎体血管瘤以及各种脊柱转移瘤和骨髓瘤等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可使患者的疼痛即刻显著减轻或消失,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PKP手术具有可靠高效的止痛作用,患者疼痛的缓解率为70%~95%。手术当中患者就能感受到显著的止痛疗效。 同时骨水泥强化的椎体可以很好的起到支撑作用,可以进一步的防止椎体压缩、塌陷及后凸出现。术后患者可以早起下地活动,恢复正常生活,同时可以避免因长期卧床而引起的诸多并发症。PKP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可靠的手术方法。 手术病例 正位观察可见骨水泥弥漫至对侧,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因患者出现压缩骨折时间较长,不是新鲜骨折,椎体高度恢复不理想,但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第二天即下地活动。
中秋节日意犹未尽,本想多沉浸在“节后综合症”的余辉里,无奈患者病情不等人!胆管下端十二指肠大乳头肿瘤浸润到胰腺钩突并发起烧来啦,接台手术还算顺利、尤其GDA上了二夹后以肝原韧带做成保护鞘并使GDA位置上移,如此一来,好似“秦军穿着盔甲站起来了”,即使六国打来,谁耐我何?!
纵隔肿瘤一经发现通常需要手术切除,因为肿瘤可能会进一步长大压迫气管心脏,造成胸闷痛,咳嗽等症状,另外肿瘤可能为恶性侵袭周围脏器,胸腺瘤还经常会导致重症肌无力的发生。 以往纵隔肿瘤切除需要正中开胸锯开胸骨,手术创伤大,现在可以用胸腔镜手术的方式来切除,创伤小,恢复快。一般在右侧胸部切开两到三个小口进行手术。
患者青年男性外伤后腹痛,胸部CT提示右侧胸腔胃,食管裂孔疝可能,考虑右侧胸腔疝囊巨大,腹腔下手术困难,从右侧进胸,打开疝囊见胃,还纳腹腔困难,正中开腹后将胃下拉至腹腔,间断缝合扩大的食管裂孔。 临床上多数食管裂孔疝可以经腹腔镜下修补
晚期食管癌患者进食困难,营养状况差,如果已有远处转移或者患者高龄身体条件差无法耐受手术,也可以考虑置入食管支架撑开狭窄段食管,解除梗阻,改善饮食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同时可以在食管支架上放置放射性粒子起到杀死肿瘤细胞缩小肿瘤的效果。以下图片是我们为一位78岁高龄男性食管癌患者行食管支架的X光片。 术前造影见食管上段扩张,中下段狭窄,造影剂在狭窄段以上淤积,下段见造影剂呈线状通过食管进入胃部 放入导丝引导食管支架位于狭窄部位,待打开支架。 撑开支架后见造影剂通过顺利,进入胃部,患者放置食管支架后进食状况明显改善,吞咽无哽咽感,术后恢复良好,第二天出院。
心绞痛患者的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位于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的压榨性、闷胀性或窒息性疼痛,亦可能波及大部分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前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疼痛历时1~5分钟,一般小于1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疼痛多在1~2分钟内(很少超过5分钟)消失。 心绞痛患者常在劳累、情绪激动(发怒、焦急、过度饿奋)、受寒、饱食、吸烟时发生,贫血、心动过速或休克亦可诱发。 部分患者疼痛可位于胸骨下段、左心前区或上腹部,放射至颈、下颌、左肩胛部或右前胸,疼痛可很快消失或仅有左前胸不适、发闷感,常见于老年患者或者糖尿病患者。
1、硝酸酯类,如硝酸甘油,消心痛,欣康,长效心痛治。 2、他汀类降血脂药,如立普妥,舒降之,洛伐他丁,可延缓或阻止动脉硬化进展。 3、钙通道阻滞剂,冠状动脉痉挛的病人首选,如合心爽,拜心同。 4、抗血小板制剂,阿司匹林每日100-300mg,终生服用。过敏时可服用抵克立得或波立维。 5、β-受体阻滞剂,常用的有倍他乐克,阿替乐尔,康可。
冠心病人参加运动锻炼,关键要掌握适当的运动量,运动量过小不能达到改善心血管功能的目的,运动量过大会诱发心绞痛,甚至发生心源性猝死。 目前,多数医生主张运动强度以达到患者最大心率的70%左右为宜,以进行跑步、快走、骑脚踏车、游泳及球类等有氧运动为宜,持续30分钟以上,每周4~6次。运动前后应进行5~10分钟,较轻松而有节奏的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刚开始施行运动锻炼的冠心病人,要进行医疗监督和指导,以及自我监督,包括自我感觉状况、血压、心律、心率变化等,必要时可做心电图检查。 但是,有些冠心病人是不宜参加运动锻炼的,如:心绞痛发作频繁或休息时亦发作的;有增剧型心绞痛的,难以控制的明显心律失常的;休息时有充血性心衰症状的;合并有严重高血压的。运动中出现冠心病症状或加重病情的,都不能参加运动。啥时候能开展运动,以及参加哪些运动,都要经医生检查后再决定。 冠心病人参加运动锻炼,能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心肌供血量,增强身体素质,防止病情发展,消除或减轻某些危险因素,降低心肌梗塞的再发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