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身高:遗传?后天?2014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TaruTukiainen团队发现,在X染色体上有一个称为ITM2A的基因,这个基因的突变影响着人们的身高。[1]从遗传角度来讲,每个人都有2条染色体,妈妈提供X染色体,爸爸提供Y染色体,于是乎,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妈妈的身高对孩子的影响更大了。而实际上,影响身高的原因多种多样,并非独立的一个因素可以影响。同样,在2022年的《Nature》杂志上,刊登的最新的基因研究,涉及了540万之多的人群,鉴定出了12000多个对身高有贡献的基因变异。[2]所以,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看到,决定身高60%-80%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而后天环境因素也占20%-40%。不难看出,孩子的身高是遗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身高的遗传既然,身高60%-80%是由遗传来决定,那么在医学上,通常用遗传身高来预测孩子的成年身高:男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cm)±7.5cm女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cm)±7.5cm预测结果可供参考,实际的生长过程中,身高容易受多种后天因素的综合影响。后天影响身高的因素:睡眠、运动、饮食、心理、疾病等。睡眠高质量睡眠有利于生长激素的大量分泌。睡眠不足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而生长激素又跟身高发育有密切关系。生长激素在白天的时候分泌平稳,但在夜间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时间段,特别是在熟睡之后。所以,深度的睡眠对孩子的生长发育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运动运动是帮助孩子长高的“秘密武器”!合理的运动锻炼可以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促进骨骼的形成、发育,骨骼长度增加,同时也能增加食欲、改善睡眠,从而让遗传潜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日常运动推荐:快走、慢跑、跳绳、游泳等有氧运动等,可以长时间、不间断、有节奏地挤压刺激骨骼,帮助长个儿。饮食饮食所提供的蛋白质、脂肪、钙、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是构建我们身体的原材料,没有原材料,再好的遗传也白搭。有某种食物可以直接刺激身高增长吗?答案是:并没有,需要的是营养均衡。心理如果从小生长在缺乏家庭温暖的环境中,得不到充分的关爱,那么身高通常比同年龄儿童矮小,国外称为「情感遮断性身材过矮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有爱抚的缺乏、精神上的压力和心灵的创伤可能导致神经、体液、内分泌等功能紊乱,致使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等有助于长高的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导致成年终身高矮小。疾病多种疾病会导致孩子身材矮小:比如生长激素缺乏症、垂体柄阻断、长期的慢性病等,发现不及时会耽误孩子的一辈子。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而且身高增长是持续的,养成定期监测孩子身高的习惯,一旦发现孩子身高异常,应及时带孩子就诊正规大医院的专科门诊进行诊疗。
谈到儿童矮小,很多家长首先想到的是“晚长”或“营养不良”,或是否是缺钙、缺锌、缺乏维生素等,但很少有人想到是否会缺乏生长激素。其实现在的儿童,发育年龄普遍比上一代人早,虽然发育时间上还是有早晚之分,但“上大学还长个的”现象越来越少;因为吃不饱而造成营养不良就更少见了。正常人生长激素的分泌方式:特点:脉冲式分泌。频率:每3小时一次分泌峰,全天约8个脉冲。高峰:睡后一小时分泌达高峰,分泌量是一天总量的一半以上。分泌部位:垂体前叶分泌。做激发试验的原因:❶生长激素在体内呈峰值分泌,平时值很低,主要在夜间深睡眠时出现2个高的分泌期(因夜间采血孩子可能会醒,且时间长、采血次数需更多,因而不采用此方法)。❷随机采血无法检测到峰值水平,它不像查血常规似的,随时采血就可以检查。❸只查平时值无法反应体内生长激素分泌是否正常。做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前的准备:激发实验前一晚22点后开始禁食,于第二天清晨空腹进行化验,全过程不能吃东西,如不适可少喝水。激发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1、孩子做激发试验出现头晕现象?因为试验过程中服用降压药(例如可乐定),需定时测血压,药物有一定的嗜睡作用。所以如果中途需要上卫生间时得有家长陪同。试验结束时,起床稍慢一点,如果头晕,稍躺一会儿就可以了,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2、采血过多对孩子的身体产生伤害?一般试验的采血总量不超过30ml,人体的脾脏就是用来破坏成熟红细胞,每天破坏30ml左右,抽了血之后,脾脏就会代偿性的少破坏一些,对孩子身体不会造成损伤。有些孩子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峰值在正常范围,为什么还是长不高?可能与以下几方面原因有关:❶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为使用药物后(非生理状态下)的测试结果,不能反应所有人的正常分泌状态;❷生长激素分泌还受神经内分泌因素和青春发育状态的影响,不能保证每次激发试验的结果都完全相同;❸生长激素分泌峰值正常,不代表一天分泌峰的数量也正常,也不代表生长激素分泌总量也正常。❹不同人分泌的生长激素还存在活性方面差异,分泌量正常,如果活性不够,也会影响生长;❺生长激素只是整个GH-IGF-1轴的一个部分,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正常,不代表整个生长激素轴都正常,如果生长激素受体的敏感性不够,转化为IGF-1障碍,细胞内信号传递有问题,都可能影响正常生长;❻其他病因可能。在孩子长高的过程中,很多父母以为早长晚长都一样、二十三还能窜一窜,但等到发现孩子身高真的不再增长、青春期已经结束才想给孩子寻求长高的方法时,骨骺却已经闭合,错失了长高的空间,那些能让孩子长高的时间再也回不去了。身高的增长是有时限的,从婴幼儿的出生到骨骺线的闭合,是孩子长高的关键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婴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不同的因素调控着身高的增长。家长应把握好这三个关键阶段,注意生长发育的特点,并给孩子提供正确、科学的长高方法。婴幼儿期是人身高增长的第一个高峰期,出生后第一年可长25cm,第二年可长10-11cm,第三年不低于8cm。这一时期营养和生长激素对身高起主要调控作用。应为婴幼儿提供多样化的食物,保证营养供应的全面,满足身高增长的需求,促进健康成长,防止以后的挑食等不良行为。儿童期是孩子身高的稳定生长期,每年增长5-7cm,这一时期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是生长的主要调控因素。在儿童期,孩子每年能长5cm还是7cm,则取决于生长激素分泌以及运动、营养、睡眠等因素对生长激素分泌的影响。在这个“平稳”增长期,家长应为孩子制定合理的一日三餐、适度的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确保生长激素的分泌。要多关注孩子身高增长情况,每3个月为孩子测量一次身高,发现孩子身高有问题时,应及时处理,进行相关检查,避免因此时身高的不足,导致孩子错过身高干预的最佳时期。家长还应注意孩子发育早的问题。性早熟是指女童在8岁前、男童在9岁前呈现第二性征的发育。过早发育将导致孩子骨骺线提前闭合,生长空间要比正常发育的孩子少,最终成人后身材偏矮。青春期是人长高的第二个高峰期,每年的生长速率不少于6-8cm。这一时期的主要调控因素为生长激素和性激素。青春期由于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的协同作用,女孩平均可长25cm、男孩28-30cm。如果女孩一旦出现月经、男孩出现变声遗精,就标志着青春期发育已经进入后期,长高的空间就只剩5-8cm左右了。由于青春期身高的快速增长,家长应为孩子提供合理的膳食,保证营养的需求,多补充一些富含钙质、微量元素的事物,为身高增长提供足够的营养;家长应让孩子多参加跳绳等有辅助身高增长的运动;要适当控制孩子的作息时间,保证生长激素的分泌,确保身高正常增长。孩子身高增长的这三个阶段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前一阶段是下一阶段生长的基础,在每个阶段,家长都应给予关注,不能掉以轻心。当孩子身高矮于同龄人或者想让孩子长得更高一点时,家长应及时对孩子进行身高管理和干预,确保孩子长到理想身高,避免因错失身高增长的三个阶段而造成终身遗憾。
性早熟儿童可出现身高和体重过快的增长和骨骼成熟加速,出现骨骺融合较早,影响成年后身高,且性发育提前,容易造成一系列社会心理行为问题,也给家长造成精神和生活上的负担。什么是性早熟?女孩在8周岁之前出现乳房发育,或者不到10周岁出现月经初潮;男孩在9周岁之前出现睾丸增大并伴有体格发育加速等症状。性早熟的危害不容易忽视性早熟对儿童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可能导致生长潜能受损,导致成年身高不高。性发育愈早,骨骺闭合愈早,对成年后终身高的影响越大。其次,性早熟儿童虽然性发育开始启动,但其实际年龄、心理成熟程度却与此极不匹配,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性早熟儿童容易产生与年龄不相符的性冲动,容易导致其性行为提前,从而引发早恋、早孕、发生过早性行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另外,过早成熟的生殖系统也可能和成年以后的不孕不育和生殖系统肿瘤有一定相关性。性早熟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真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是由于体内管理青春发育的调节系统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不适当地过早启动,使青春期发育提前出现。性腺发育成熟和第二性征出现均比较早。发生真性性早熟的女孩多于男孩。二是假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是指睾丸或卵巢本身并未发育,但部分第二性征却提前出现。它的原因比较明确,如下丘脑、松果体、卵巢、肾上腺皮质、绒毛膜上皮等部位发生肿瘤或病毒性脑膜炎后遗症导致性激素大量分泌。此外,由于外源性激素如误服避孕药、服用含激素的补品以及使用含激素的化妆品而导致儿童假性性早熟。三是不完全性性早熟。不完全性性早熟是指只有个别性征的发育,如有的女孩单纯乳房增大,称为乳房过早发育症;有的孩子单纯阴毛过早出现等等。除了这些孤立的现象之外,没有全身性的内分泌改变,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一旦发现孩子有性早熟表现,作为家长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大医院的专科门诊就诊,查出病因,对症治疗。第二要密切注意性早熟患儿的身心变化。儿童性早熟为什么偏爱女孩?临床发现儿童性早熟的患儿多数是女孩子,男孩比较少,这主要是由女孩的生理特点决定的。这是因为女孩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发育,更容易受外界刺激影响,提前启动。女孩患性早熟后比男孩患性早熟更容易被发现。比如夏天给女孩子洗澡,爸妈更容易发现女孩乳房有异样,女孩也会说乳房痛。男孩性早熟最初只是体现在睾丸变大,有时候不是很容易被发现。所以女孩性早熟被发现的比例更高。在目前的生活中,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对女孩的雌激素影响更大。五大因素诱发儿童性早熟1、高脂高蛋白饮食高脂高蛋白饮食会导致性早熟的发生。许多人认为少年儿童处于发育过程,身体需要大量的蛋白和脂肪,尤其是蛋白质,是“营养物质”,摄入得越多越好,其最终结果是过剩的热量转化成了过多的脂肪导致超重或肥胖,从而引发性早熟。2、超重或轻度肥胖超度或肥胖容易导致性早熟。性早熟可能是体重增加的结果。另一方面,由于雌激素水平升高导致性早熟儿童早期进食过多,会进一步引起体重增加。研究显示,女孩3到6岁体重超重,6或7岁可能性腺就会启动;男孩3到6岁体重超重或肥胖,性发育也可能会提前。然而,极重度肥胖则对性腺发育产生抑制作用,导致性腺发育落后。3、不良信息的反复刺激随着媒体发展,像报纸、电视、网络等跟性发育有关的内容增多后,孩子耳闻目染,也会刺激下丘脑垂体神经的反射,导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提前启动,引发性早熟。儿童的认知水平还没有达到成人的能力,如果过早地接触这些刺激,会促使大脑中枢腺激素分泌失衡。因此父母对宝宝在这方面要严格把关,不要给宝宝在画刊影视中看到性爱的动作。即使夫妻间的亲昵行为也不要过多地在孩子面前出现。4、开灯睡觉 开灯睡觉会改变孩子的生物钟,打扰孩子的生长发育,导致性早熟。这是由于有一种叫“生物钟蛋白”的物质和孩子的生长发育息息相关,生物钟蛋白的习惯是昼夜分明,而晚上开灯睡觉,会严重干扰生物钟蛋白和人体褪黑激素,让孩子的激素分泌紊乱,从而导致性早熟。5、环境污染现在社会的工业污染增多,食物包括水源中会有很多内分泌干扰物。内分泌干扰物多为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物质。我们使用的农药大约70%-80%属于内分泌干扰物;我们所使用的塑料,其中大部分的稳定剂和增塑剂也属于内分泌干扰物;日常人们所食用的肉类、饮料、罐头等食品中也都含有内分泌干扰物。一些有机化合物如烷基酚(AP)、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双酚A、邻苯二甲酸酯(PAE)、多氯联苯类(PCB)、农药(如有机氯农药)等都是内分泌干扰物,这些都是儿童性早熟的一个重要诱因。性早熟的治疗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提早出现乳房发育、来月经,尽早到正规大医院的专科门诊就诊。由医生来判断是否是中枢性性早熟。家长除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应给予孩子各方面的关心和爱护,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性教育,使孩子了解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消除精神压力。性早熟治疗要先排除一些疾病,比如卵巢囊肿、脑垂体肿瘤等。很多孩子是部分性性早熟,这个阶段一般只需要控制饮食,加强运动锻炼,同时也可以服用一些让乳房小下去的药物,会好起来。部分性性早熟只有一些人以后可能转化成真性性早熟,有真性性早熟迹象的孩子需要做激发试验。一旦性激素激发试验结果达到中枢启动指标,结合孩子的骨龄,性腺检查的结果,那么就是真性性早熟,要遵医嘱进行治疗。预防性早熟 早防早治是关键禁止食用蜂蜜、燕窝、人参等任何补品,少吃豆浆、膨化油炸食品、饮料。孩子机体代谢很旺盛,只要平时正常饮食,完全可以提供他们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不建议家长因各种原因给孩子补充蛋白粉、牛初乳等等,黄鳝、甲鱼等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也建议少吃。平衡饮食,荤菜换着吃,少吃点,不要经常给孩子吃同一样东西,减少洋快餐、碳酸饮料等。电子产品要少用。不要让孩子过多接触电脑、电视、手机等。一来,现在许多节目中男女接吻、抚摸等镜头多,被孩子看到,会刺激孩子的脑垂体,分泌很多激素。二来,电子产品的辐射和亮光,也会刺激脑垂体,从而开启性早熟的开关。少接触塑料制品。一些不合格的塑料制品中含有环境雌激素,如双酚A,这些环境雌激素也会导致孩子性早熟的发生。家长还应避免让孩子喝夏季存放在汽车里的矿泉水,这是由于夏季高温下的塑料水瓶会释放塑化剂,塑化剂或双酚A会导致儿童性早熟。多运动。性早熟很多是因营养过剩、肥胖引起,所以体育锻炼也很重要。脂肪组织是内分泌器官之一,会分泌雌激素。通过运动,燃烧脂肪,也可以降低孩子的激素水平。建议孩子每天锻炼至少半小时,如跳绳、跑步、游泳、篮球等等,跳绳可以参考每天1500个,分2—3次完成。
6岁以下“胖墩”占10%,健康隐患可不少 儿童肥胖是影响终身健康的慢性疾病。《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指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逾20%,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肥胖率竟高达10%。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刘爱玲此前在接受公开采访时表示,肥胖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肥胖会对多个器官和系统造成危害,过重的体重会对骨骼和肌肉产生较大压力,极易造成关节、骨骼、肌肉损害。同时,儿童时期的肥胖会有60%-70%的概率发展为成年肥胖,并可能伴随成人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出现自卑、胆怯、孤独等心理障碍。所以,暑假要管理好孩子的体重,超重或肥胖的孩子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开的花儿会早谢,性早熟的亏吃不起 儿童肥胖不仅会危害孩子健康,还会造成不可逆的疾病——性早熟。肥胖会影响儿童的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造成青春期发育提前,严重者可致性早熟。 骨龄提前及预测身高受损,不及时治疗将会影响成年终身高。因此,如果女孩不到8周岁就出现乳房发育、男孩不到9周岁出现睾丸增大等体征,一定要及时就医,因为这正是性早熟的典型表现。 性特征过早发育不仅可能导致孩子心理障碍和社会行为异常,还会致使骨骼过快成熟,成年后身高低于同龄人。另外,性早熟不仅影响孩子的心理和身高,还会使成年之后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多囊卵巢发生率的增加。别再给“长高偏方”买单,其实是智商税 身高是儿童健康的“晴雨表”。为了让孩子长高,不少家长都尝试过给孩子吃各种各样的滋补品,为形形色色的“长高偏方”买单。实际上这些“偏方”是害了孩子,使孩子错过身高干预最佳时机,或服用含“性激素”的保健食品通过性早熟催熟骨骼实现短期增高等,最终影响孩子终身高。 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内分泌学组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儿童矮身材的发病率约为3%,但治疗率却严重不足。也就是说,全国约有760万的孩子正在为自己的身高苦恼。除了这3%外,还有更多家庭未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问题予以重视。 个子矮、生长缓慢只是一种外在现象,真正导致孩子矮小的原因才需警惕。健康问题早关注,孩子成长才能少走弯路。
身高是条单行线,孩子长个儿,错过了就不能重来,而且,身材矮小的危害比大家想象的要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一项针对454065名成人的调查表示,个子高的人往往生活得更好,身高与收入、教育水平之间呈正相关。矮身材产生的负面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儿童期影响成长,受到嘲笑,被欺负,被排挤,缺乏独立自主或产生过度保护。成人期则可能被社会孤立,降低婚姻机会,自觉能力低下,另外某些工作对身高的限制,影响日常生活等问题都会发生。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吴起但社会对于身高的认识还有很大的差距和误区。北京协和医院在2007年曾经发表文献,针对门诊因生长发育迟缓前来就诊的患者,仅20%家长经常过问孩子的身高并有记录,而75%家长不能提供孩子目前身高,更典型的是,30%家长认为孩子属于“晚长”。为了让孩子长高一些,10%的家长让孩子吃过各类增高药物(具体成分均不详),2.5%左右的孩子曾接受器械增高,10.5%的孩子曾穿过增高鞋,当然,几乎无效。家长对于生长发育的规律认识不多,盲目乐观等待甚至不重视。1、比如有的家长认为,当父母的个子高,娃娃就一定是个高个子。实际上,身高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有太多父母身高不错的孩子没有长高,可这种错误的认识容易导致孩子错过长高关键期,等到骨骺快闭合了再来就医,为时已晚。2、有的认为孩子不长个是发育晚,也就是所谓的晚长。确实有一部分孩子会“晚长”,医学上名称叫“青春期发育延迟”。的确存在,但比例没有那么高,根据查到的文献和我门诊的经验,总体在20%左右,而且晚长是一种排他性的诊断,没有一个指标可以来确诊是或者不是晚长,怎么能用晚长这样一个小概率事件来赌孩子的未来呢?3、还有觉得男孩变声,女孩来月经才开始长个。实际上,男孩12-14岁左右进入青春期,以睾丸的发育为标志;女孩10-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以乳腺的发育作为标志;男孩出现变声、痤疮、长胡须或者喉结,女孩月经初潮是进入青春期发育后阶段的特征。这个阶段孩子的骨骼生长区(骨骺)已经接近闭合,身高开始进入停长倒计时。比如,女孩子初潮后大部分只能再长5厘米左右了。4、有的家长认识到问题,也比较重视了。有的会针对孩子不长个儿,盲目补充营养。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吃的少营养跟不上,所以不长个,总会想尽办法让孩子多吃一些。实际上3岁以后调控孩子生长的关键因素不再是营养,而是生长激素。儿童身高增长主要依赖于生长激素的分泌,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就会导致生长迟缓。而且吃饭与长个的逻辑关系简单说不是吃饭才长个,而是长个才吃饭。孩子长个子了,或者运动量大了,营养需求大了,才爱吃饭。过度喂养只能导致肥胖,对长高无益。5、还有的家长病急乱投医,盲目相信各种增高药物,增高方法。“增高药”由于含有性激素短时间内对青少年的确有“增高效果” ,但是性激素在促进身高增长的同时,会快速促进骨骺的融合,对终身高的改善是有弊无利的。6、目前还有个问题越来越普遍,随着社会的变化,孩子早熟的越来越多,但家长对此了解还不够,往往觉得我孩子现在挺高的,一定没问题。但孩子没到青春期,突然长得快不一定是好事,有可能是性早熟!早熟的孩子可能长不高。性激素有加速骨骺软骨过早闭合,使得生长空间缩短,成年后反倒比一般孩子矮。一旦发现孩子的生长发育路上存在异常情况,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大医院的专科门诊进行就诊,不可盲目行事。
87%的家长没有监测孩子身高的习惯,不能及时发现孩子身高的异常;只有20%的家长经常过问孩子身高并进行检测和记录;当孩子出现每年的身高长不到5厘米,比周围同龄的孩子矮半个头、总是坐在教室第一排的时候,90%的家长选择盲目等待,或者坚信孩子会晚长,而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期。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吴起矮小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学习、工作造成诸多的不变,还会给孩子以后的升学、求职、婚恋造成影响。很多孩子,因为身材矮小,导致自卑、抑郁等心理障碍,不仅会进一步阻碍孩子的身高发育,甚至会对其表达能力与社交能力都带来严重影响。一人的身高有标准吗?什么身高算是矮小?人的身高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但是有一个相对的范围。医学上用百分位法或标准差法来判定孩子是否属于矮小。即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身高的第3百分位数,或低于2个标准差(-2sd)以下,医学上称之为矮小。标准差法:指正常人有一个平均的身高,比如,中国人的平均身高大约是1.7米左右,那么它的离散程度就有一个标准,如果说是低于两个标准差或者两个标准差以上,就离正常值相差太远、达到矮小标准了。如果孩子3岁以前每年生长<7cm,3岁-青春期<5cm/y,青春期<6cm/y则提示生长速度减慢。(身高体重标准差数值详见下图) (点击查看大图)二孩子身高增长,有规律吗?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的,正常儿童不同时期生长速度不同:一般足月出生时身长50厘米,生后第一年增长25厘米,第二年增长10厘米;第3年至青春期开始前生长速度为每年平均5-7厘米;青春期每年增长8-12厘米,持续2-3年。提醒:一般3岁以前每年生长小于7厘米,3岁到青春期以前每年生长小于5厘米,青春期每年生长小于6厘米时,就认为生长速度减慢,应及时就诊,及早治疗。三造成矮小的原因有哪些?1、生长激素缺乏当体内不能分泌足够的生长激素时,会导致身材矮小。2、常见的其他激素方面甲状腺激素缺乏(先天性甲低)过多的皮质激素(库兴氏综合征)3、非激素原因特发性矮小——部分身材小的孩子,经过检查后找不到矮小的原因,生长激素也不缺乏,称之为特发性矮小。性早熟——女孩在8岁前,男孩在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或者进入青春期后骨龄生长过快,可能会导致孩子骨龄超前,骨骺提前闭合,长高时间缩短,造成身高落后;家族性矮小——矮小儿童的父母均是矮小, 或者父母亲中有其中1人的身高是矮小;特纳综合征——女孩由于染色体病变导致的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主要特征表现为:矮小症、性幼稚等;宫内发育迟缓、早产——胎儿出生时的体重和身高低于其同胎龄平均值的第10百分位一下。四孩子一般几岁开始停止长高?一般来说,女孩14岁、男孩16岁左右,骨骺就已经接近或达到闭合状态,身高也就失去了线性增长的空间。五生活中存在哪些误区?误区一:女孩来月经才开始发育女孩从乳房发育到来月经前(10-12岁),这个阶段是身高增长最快的时期,通常来月经后身高增长变慢,来月经后身高最终只能增加5-7cm。误区二:男孩变声才开始发育男孩从阴茎增大至变声前(12-14岁),这个阶段是身高增长最快的时期,男孩变声、长胡须就代表发育基本成熟,身高最终只能增加8-10cm。误区三:爸妈都很高,孩子一定高!最终身高的获得,父母遗传占60%-70%,还有20%-30%则与营养、运动、睡眠、情绪等息息相关。家长应随时关注孩子的生长情况,一旦发现生长明显偏矮、早熟、肥胖等异常情况,应及早带孩子到专业的儿科生长发育专科就诊,由专业的医师评估儿童的发育状况,规范治疗。
家长一定不能忽视的这些事!一个人的身高除了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营养、运动、睡眠、心理、性发育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虽然先天遗传因素影响占70%,但后天30%的影响因素也非常关键。随着科技发展和医疗水平的进步,在专业医疗机构,已经可以科学预测和干预人的身高。只要孩子骨骺还没闭合,就还有长高空间。所以,各位家长一定要把握好后天影响因素,千万不能忽略下面这些会影响长高的事情!01. 哪些习惯让孩子长不高?1、晚睡的孩子长不高“长个儿”离不开生长激素,而生长激素是“脉冲性”分泌,夜间分泌多,白天分泌少。孩子晚上睡好了,生长激素分泌正常,个儿也就自然能多长点。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好的孩子就会影响长高。2、挑食的孩子长不高孩子要想长高,必须要保证充足而均衡的营养。如果孩子挑食、偏食和厌食,尤其蛋白质摄入不足,就会造成孩子的营养不良或失衡,很可能影响孩子的身高。3、运动少的孩子长不高学习压力和电子产品的大量使用,让孩子不愿意出门,缺少必要的运动。而阳光、户外运动能促进身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和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助于长高。4、压力大的孩子长不高研究表明,压力大、情绪不好、长期抑郁等都会影响孩子长个儿。由于作业多、周末又参加各种培训班,再加上有的家庭不和睦,使孩子压力过大,影响孩子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孩子长不高。02. 哪些疾病让孩子长不高?1、内分泌疾病的孩子长不高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呆小症、下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不足引起的脑垂体侏儒症,都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分泌不足导致骨龄延迟从而影响身高的。2、维生素D缺乏的孩子长不高维生素D缺乏导致体内钙吸收不良,孩子不仅长不高,严重的还会出现方颅、鸡胸、O型腿或X型腿、背驼等骨骼畸形。3、患有慢性疾病的孩子长不高患有慢性疾病,如缺铁性贫血、慢性腹泻、反复哮喘等,如果未及时治疗也会影响身高。4、性早熟的孩子长不高性早熟往往会造成骨骺线的提前闭合,使孩子的生长期缩短,造成孩子终身高不高。03. 哪些家长的孩子长不高?1、不关注孩子生长发育的家长不能及时发现发育迟缓,因而不能及时就诊,造成孩子长不高。2、不定期测量孩子身高的家长不能发现孩子身材矮小,孩子不高也不着急就医。3、不更新观念,不学习生长发育知识的家长,不能掌握孩子长高的正确方法,散散地养,慢慢地长,造成孩子长不高。4、不把身材矮小当疾病的家长不能抓住时机进行治疗,常任凭身高损失天天发生,造成孩子长不高。这些情况都很可惜。其实长高是有科学规律可循的,通过科学的养育手段都是可以改变和提升的。只要孩子骨骺没有闭合,就有干预的空间,而且越早越好。
您的孩子查骨龄了吗?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吴起“你家孩子的骨龄超前了,以后长高有点难。”“查过骨龄了吗?知道骨龄才能判断矮小的原因。”相信各位家长在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生长发育情况的时候,一定都给孩子拍过骨龄片吧。骨龄到底是什么呢?它为什么如此重要?●●●1、为什么要测骨龄?人类骨骼发育的变化基本相似,每一根骨头的发育过程都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不同阶段的骨头具有不同的形态特点,因此,骨龄评估能较准确地反映个体的生长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它不仅可以确定儿童的生物学年龄,而且还可以通过骨龄及早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潜力以及性成熟的趋势。通过骨龄还可预测儿童的成年身高,骨龄的测定还对一些儿科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同时对于一些身材矮小的患者的治疗有很大的指导意义。2、骨龄与年龄、发育程度有什么关系?生活年龄随着时间一天天的增加,骨龄则未必。因此,生活年龄与骨龄之间就存在一个差值,根据差值可判断儿童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如何看待这个差值呢?1、骨龄异常骨龄-生活年龄>2岁:应排查早熟等引起骨龄提前的遗传内分泌疾病的可能。骨龄-生活年龄<-2岁:应排查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问题等可能会引起骨龄落后的遗传、内分泌疾病。2、生长发育需要关注的情况1岁<骨龄-生活年龄2岁:发育提前类型,剩余身高增长潜力可能较小,需要专业医生综合评价。-1岁>骨龄-生活年龄-2岁:发育延迟类型,有些孩子存在差距越来越大的情况,需要定期监测并请专业医生综合评价生长效率。3、生长发育正常-1岁<骨龄-生活年龄1岁:正常生长,定期监测,便于及时发现生长偏离。家长通过骨龄测评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如何看待这个差值呢?1、青春期前:身高水平良好:每年监测一次无内分泌、遗传疾病导致的身高异常,但父母对孩子身高有更高需求:半年监测一次。因内分泌、遗传疾病导致身高异常:三个月或半年监测一次2、青春期:身高水平良好:半年监测一次●●●骨龄拍摄对身体有影响吗?有数据表明,拍摄一次骨龄片的辐射量为0.00012mSV,随着射线防护装置的升级,其辐射会越来越小。国际基本安全标准规定:公众每年接受的辐射量不要超过5mSV(毫希伏)。此外,手部属于肢体末端,避开了脑部、甲状腺和性腺等关键部位,一般拍骨龄片的照射时间很短,辐射量对人体的伤害可忽略不计。
1、勤洗手、消毒认真洗手和消毒能切断很多疾病的传播途径。病毒会附着在桌面、门把手、电梯按钮、玩具、衣服等物体表面,要勤对这些病毒聚集的地方清洗、消毒。同时要注意认真洗手。2、多喝水感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就是通过口鼻进入身体。口腔、鼻腔黏膜保持湿润,能在很大程度上防止感冒病菌的入侵。多喝水有利于儿童体内毒素的排出,降低炎症反应,能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新陈代谢。3、细嚼慢咽助消化细嚼慢咽有助于避免进食过多导致肥胖问题和积食问题。此外,想要儿童健康少生病,平时吃饭不应吃得太饱。4、睡午觉午睡可以迅速恢复体力,消除困倦,还有增强记忆力、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但午睡时间不应该太长,否则很容易进入深度睡眠,到下午会更累。5、好心情很多病症都是心情不畅引起的,研究发现,当人们快乐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等,可以放松情绪,使身体的功能相互协调、平衡,促进健康。6、多运动儿童多去户外活动对骨骼发育有益处,多晒太阳能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对长高也很有帮助。同时健康的身体能帮助儿童降低生病的概率。7、注意增减衣物注意增减衣物:多层穿搭,便于及时增减衣服。
一、概念肥胖是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呈现的一种状态,可分为原发性肥胖(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按脂肪在身体分布可分为普遍型肥胖、腹型肥胖和臀型肥胖。二、肥胖的测量按身高体重计算:超重为超过标准体重的10%,肥胖为超过标准体重的20%。标准体重计算方法为男性体重(㎏)=[身高(cm)-80]×0.7,女性体重(㎏)=[身高(㎝)-70]×0.6,简单粗略计算体重(㎏)=身高(cm)-105。体重指数(BMI):BMI=体重(㎏)/身高的平方(㎡)。世界卫生组织标准为BMI18.5-24.9㎏/㎡为正常,BMI25-29.9㎏/㎡为超重,BMI≥30㎏/㎡为肥胖;我国标准为BMI18.5-23.9㎏/㎡为正常,BMI24-27.9㎏/㎡为超重,BMI≥28㎏/㎡为肥胖。肥胖分级(世界卫生组织)为1级:BMI30-34.9㎏/㎡,2级:BMI35-39.9㎏/㎡,3级:BMI≥40㎏/㎡。其他测量方法:测量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男性>2.5cm、女性>3.0cm为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为肥胖)。三、病因与发病机制单纯性肥胖多与遗传、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继发性肥胖与多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有关,对肥胖有影响的内分泌激素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胰岛素等。具体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如下丘脑、垂体疾病、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性腺功能减退症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生活方式(饮食过量、进食行为异常、运动过少、饮酒)、药物因素(糖皮质激素、氯丙嗪、胰岛素等)、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抵抗素、瘦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等)。四、临床表现1.单纯性肥胖:可有家族史或营养过度史。多为均匀性肥胖。无内分泌代谢等疾病。2.继发性肥胖:较为少见,包括下丘脑性肥胖、间脑性肥胖、垂体性肥胖、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肥胖型生殖无能症、性幼稚-色素性视网膜炎-多指(趾)畸形综合征、双侧多囊卵巢综合征、性腺性肥胖、痛性肥胖综合征、颅骨内板增生症、肥胖-通气不良综合征等。五、伴随症状伴有家族史或营养过度者:单纯性肥胖。伴有饮水、进食、睡眠及智力精神异常者:下丘脑性肥胖。伴有食欲波动、血压易变、性功能减退及尿崩症者:间脑性肥胖。伴有溢乳、闭经者:垂体性肥胖。伴有满月脸、多血质外貌的向心性肥胖患者:库欣综合征。伴有颜面、下肢黏液性水肿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伴有性功能丧失、闭经不育者:肥胖型生殖无能症、双侧多囊卵巢综合征。六、问诊要点一般情况:询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饮食习惯:了解患者的饮食结构、摄入食物的情况、饮食习惯等。运动情况:询问患者的日常运动量、运动方式、运动频率等。肥胖家族史:了解患者家族中肥胖者的情况。疾病史:询问患者是否有与肥胖相关的疾病史。药物史:询问患者是否正在服用可能导致体重增加的药物。月经史:对于女性患者,询问月经情况。心理因素: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心理问题。体重变化情况:询问患者体重增加的相关情况。其他症状:询问患者是否有与肥胖相关的其他症状。七、临床诊治1.诊断评估: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饮食习惯、运动情况、家族史、疾病史、药物史等。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检查有无内分泌疾病的体征。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性激素等检查,以排除继发性肥胖的原因。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等,可检查有无并发症。2.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行为干预等。药物治疗:适用人群为BMI≥28kg/m²且伴有至少一种肥胖相关并发症,或BMI≥30kg/m²经生活方式干预3-6个月仍不能有效减轻体重者。药物选择有奥利司他、利拉鲁肽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结合生活方式干预。手术治疗:适用人群为BMI≥35kg/m²且伴有至少一种肥胖相关并发症,或BMI≥40kg/m²经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仍不能有效减轻体重者。手术方式包括胃旁路术、袖状胃切除术等,但手术治疗具有一定风险,需在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下进行。3.预防:预防肥胖应从儿童时期开始,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避免过度进食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之食物,增加运动量,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压力,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肥胖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