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的颜色与胆汁的化学变化有关。在小肠上部时由于胆红素及胆绿素的作用,故呈黄绿色;到结肠时胆绿素还原成胆红素,而呈黄色。大便绿色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新生儿出生后大便是由黑色的胎粪逐渐转换为墨绿色、绿色、黄色的,这为正常现象。2母乳喂养儿的大便偏酸性,可因氧化性细菌作用将胆红素变为胆绿素,所以母乳喂养儿的粪便略呈绿色是正常现象。3 奶粉喂养儿的粪便偏碱性,可以进一步还原变为无色的粪胆原,所以大便颜色较淡。如果奶粉 喂养儿排出绿色大便,则表示肠的蠕动加速, 提示孩子消化功能欠佳,可以口服一些调整胃肠道的 药物(如妈咪爱等)。4.吃含有铁质奶粉的宝宝,若不能完全吸收奶粉中的铁质,这些铁质经过消化道,与空气接触之后,大便就呈现为绿色。5.粪便量少,次数多,呈绿色粘液状。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喂养不足引起的,这种大便也称“饥饿性大便”。只要给予足量喂养后,大便就可以转为正常。 总之,宝宝出现绿便与个人体质、年龄、肠内酸碱度、肠内细菌生长状态、奶制品成分(如铁质)都有关系,只要宝宝精神与活动正常,则不必担心。
▼常见病因一 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 作为各个年龄段都常见的慢性咳嗽病因,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多发生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之后——由于气道受病原体侵袭,或炎症反应损害,上皮还未修复,气道处于高反应阶段,容易产生咳嗽冲动。 有时咳嗽可伴发少量白色黏痰,但胸片,肺通气实验通常都是阴性结果。 咳嗽时间一般长于4周,但短于8周,过久的咳嗽需要考虑其他疾病的可能。 对于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主要是对症治疗,等待气道修复。 药物方面考虑白三烯受体抑制剂,支气管扩张药物,组胺抑制剂,或者雾化糖皮质激素。 通常治疗1周咳嗽症状可消失。 ▼常见病因二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原有名称鼻后滴漏综合征),是另一个常见的儿童咳嗽原因。 本病通常由于鼻炎、鼻窦炎、咽炎等疾病引发咳嗽,患儿多以咳嗽伴鼻塞流涕为主要症状,可有咳痰。 咳嗽在清晨或体位改变时明显。 查体时鼻窦多有压痛,咽后壁可有滤泡增生。 如考虑本病,可请耳鼻喉科会诊,或行鼻部X光片确诊。 治疗可用生理盐水洗鼻,或使用糖皮质激素如雷诺考特喷鼻治疗。 疾病大多4周内治愈。 ▼常见病因三 咳嗽变应性哮喘 咳嗽变应性哮喘指由于哮喘引起的慢性咳嗽,这类患儿呼吸道由于慢性炎症作用,存在可逆性的气流受限,通常还伴有喘息、气促、胸闷等症状。 发病特点是清晨或夜间发作或加剧,可能与迷走神经兴奋有关。部分患儿可以自行缓解。患儿常常有家族或相关药物治疗史。 如考虑患儿有咳嗽变应性哮喘,应在排除感染征象的条件下,进行肺通气实验和支气管激发实验,必要时进行诊断性抗哮喘药物治疗。 具体治疗方式可根据哮喘程度和个人特点,按照相关指南进行治疗。 ▼常见病因四 异物吸入 异物吸入是0-3岁儿童慢性咳嗽需要额外考虑的病因,由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差,无自我管理能力,异物吸入可能是慢性咳嗽潜在的病因。 约70%异物吸入的患儿表现为咳嗽伴呼吸音低沉、喘息甚至有窒息史。 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影像学,X线可能表现为局部肺通气过度或肺不张,查体上发现任何有单侧哮鸣音或两侧呼吸音不等的儿童,均应怀疑异物吸入的可能。 与成人不同,异物可停留在儿童支气管的任何一侧,没有右侧支气管更好发的倾向。异物偶尔可能触发广泛的刺激性反应,可能出现弥漫性多音调哮鸣音。 如怀疑异物吸入,应进行气管镜检查确诊,并同时进行治疗。 ▼常见病因五 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指胃内容物由于动力或梗阻原因,反流到食管甚至咽部。婴幼儿由于胃肠道功能不健全,胃食管反流多为生理性的,在健康婴儿的发生率约为40%-65%,1-4月多见,1岁大多缓解。生理性的反流频率低,影响小。当反流导致食管炎、气道症状时则考虑为病理性的。 临床表现: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多为阵发性的,多出现在夜间,剧烈咳嗽,大多出现在饮食后,有时会出现喂养困难。较大的儿童可诉上腹或剑突不适,胸骨后烧灼感,胸痛咽痛等。严重的胃食管反流还会导致儿童生长发育延缓。 诊断:如考虑胃食管反流,可行24小时食管PH检测。 治疗:本病治疗主要以一般治疗为主,患儿因避免睡前进食,睡眠以头高脚低位为主,可辅以使用胃粘膜保护剂或洛赛克治疗。 慢性咳嗽是儿童常见疾病,但同时也是一类较为难处理的疾病。治疗的前提是明确诊断,不应一律使用镇咳药简单处理。在治疗的前应与患儿家属做好相关教育,强调治疗的周期较长,应耐心对待。 在治疗后耐心观察等待,并定期随访。如疗效不佳,应重新评估。 本文系徐建根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临床上引起咳嗽的原因复杂。慢性咳嗽是指儿童持续性的咳嗽超过四周,病情迁延不愈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并给家长和社会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慢性咳嗽只是一个症状,处理原则是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家长们如遇孩子慢性咳嗽的情况,需要正确对待,不能想当然地自作主张给予服用抗生素,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合理用药,定期观察与随访。儿童慢性咳嗽只是一种临床表现,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1、由于呼吸道感染所引起的咳嗽,尤其是支原体感染。患儿发病时有明确的呼吸道感染史,咳嗽呈刺激性干咳或伴少量白色黏痰,一般8周内自行好转。也有一些孩子的咳嗽症状持续时间很长,但实际上是时轻时重的反复感冒,与免疫力低下有一定关系,这些孩子用药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但是随即又会发生感染,再用药后症状缓解,形成循环往复的怪圈。2、各种鼻炎(过敏性及非过敏性)、鼻窦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鼻息肉、腺样体肥大等上气道疾病可引起慢性咳嗽。3、过敏性咳嗽或咳嗽变异性哮喘。这种类型的咳嗽往往和过敏体质伴发,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遇冷空气后咳嗽加重,经过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3、其他,年龄较小的孩子可能存在先天呼吸道或血管发育畸形,导致反复咳喘。也有一些孩子是因为存在胃食管返流,进食后胃液反流刺激咽部。或者不慎吸入异物,造成阵发性的剧烈呛咳。家长需要明确的是,4周内的短期咳嗽,尤其是继发于呼吸道感染后的咳嗽,是可以自愈的,而长期或反复发作的咳嗽,大多有其病理因素,应当寻求诊治,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本文系高洁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就发烧其他没什么!就是吵。在空调里就不吵了。 挂了两天水挂了没多久温度就又上来了。精神很好 能在空调房里玩或睡觉吗?38.5用得着挂水吗。家里有美林.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内科李丽:发热患儿可以待在空调房间,感觉温度舒适即可,一般温度在26~28度,活动时室温稍低,睡眠时室温稍高。空调出风口不要正冲孩子。如果孩子精神好,对症处理就行,用不着挂水。若病情有变,请及时看医生。患者:谢谢,李医生
1. 包被不要太紧,太严,穿衣不要太多,太厚,在发高烧时而身体发烫时衣服和被子可比平时少点。只是当孩子觉得冷,手脚发凉时候,可以多穿一点。2. 出汗时需换衣服,刚开始退烧时可能会出汗。如果出大汗,每次都要换穿干净的衣服。如果是在夏季炎热天气里要勤洗温水澡。3. 多饮水,多食富含水分和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和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烂面、酸奶),也就是多食一些汤汤水水的东西,如果孩子拒绝进食,也不要勉强孩子进食,等孩子热退后,情绪好时,再给孩子进食,一次吃得量也不要太多。退热时如果出汗多,可以给孩子饮一些淡盐水。4. 环境温度要适宜,让孩子感觉凉快和舒适:夏季如果室内闷热,可用空调,室温保存在26~28℃,孩子不要正对空调的出风口。不要用电扇吹向孩子。发热时可洗温水浴,促进身体散热。头部可敷冰枕,冷水袋和凉毛巾。5. 是否需用退热药?发烧是许多疾病所表现的一种症状,最主要是及时就诊,找出发热原因,针对病因治疗。退热药只是对症处理的方法之一,是否用退热药,用什么药物或什么方式退热,最好是去医院就诊看医生,才能及时,正确的处理。特别是小婴儿病情发展变化快,家长不可擅自在家反复服用退热药,而延误病情。6. 如果孩子体温退后,又出现体温不升的现象,这可能是因为体温退得太快,出汗过多引起的,家长不要太紧张,给孩子适当的保暖,并进食一些热汤,孩子体温会慢慢恢复。
发热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病症,也是最让父母着急和担心的一种病症。引起小儿发热最常见的原因大多数是感染性疾病,当然也有一些风湿免疫性疾病,但以下是引起小儿发热的最常见的可能原因与疾病:1. 流涕、鼻塞、轻咳—感冒。2. 咽喉痛— 咽喉炎、扁桃体炎。3. 咳嗽、气急、呼吸困难—肺炎。4. 耳道流水、情绪不稳—中耳炎。5. 齿龈红肿,口腔疱疹或溃疡,唾液多—口腔炎。6. 腮腺肿痛—流行性腮腺炎。7. 呕吐、前囟门隆起、抽风、意识不清—脑炎、脑膜炎。8. 在高温场所发高热的同时,筋疲力尽—中暑。9. 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尿路感染。10. 发热的同时出现抽风—高热惊厥。11. 发热伴皮疹—麻疹、风疹,猩红热、败血症、川崎氏病等。12. .发热伴关节肿痛—风湿、类风湿等免疫性疾病。
感冒又称上感,即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宝宝6个月之后,出生时从母体携带等免疫性抗体消耗已尽,而本身的免疫功能未能建立起来,自身尚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性抗体,呼吸道黏膜分泌性IgA的量很少,不能保护呼吸道黏膜免受细菌,病毒的侵袭,易患伤风感冒。 因为没有治疗感冒的特效药,必须等待孩子自身产生足以对付病毒的一定数量的抗体和免疫活性因子,这通常需要1—2周的时间。治疗感冒的药物主要是减轻症状,所以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特别是病毒感染,抗生素非但无效,滥用抗生素反而会引起机体菌群失调。除非确认为细菌感染或继发细菌感染时,才考虑用抗生素。那么孩子感冒时你应该注意什么呢?1.仔细观察:注意有查看孩子身上有无皮疹,腋下和大腿根部有无肿痛。若发现孩子感冒后迟迟不能恢复,或症状逐渐加重,出现咳嗽、气急、体温不稳定或热退后又出现高热,就要想到是否病情加重或有合并症。6个月—3岁的小儿感冒高热时,还要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 小儿得了上呼吸道感染后,机体抵抗力下降,一些病菌趁虚而入,继发细菌感染。感染可向下呼吸道及邻近器官蔓延。甚至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向全身扩散,引起败血症及各种化脓性疾病。此外,还会引起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急性肾炎等疾病。所以感冒期间要注意有无以下症状:中耳炎—高热不退,耳朵痛,幼儿烦躁,抓挠耳朵。鼻窦炎—流涕超过十天没有改善,或黄绿色的浓稠鼻涕伴随咳嗽,严重鼻塞,头痛。肺炎—高烧不退,且咳嗽加剧,呼吸急促,疲乏,食欲减退。脑膜炎—剧烈头痛,呕吐,抽搐,意识不清,前囟未闭的小婴儿会有前囟隆起。2.充分休息:孩子年龄越小,越需要休息,待症状消失后才能恢复自由活动。有时孩子即使生病,也不一定肯乖乖睡觉,这表明孩子还有力气活动,所以妈妈不必为此担心。孩子休息期间,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新鲜,禁烟,温度适宜,适当增加室内湿度。3.及时降温:若体温超过38.5℃以上,要立即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药物降温要遵医嘱,物理降温可采用洗温水浴,枕冰袋和冷毛巾敷额头。切忌穿衣太多,太厚,包被太厚、太紧,不利于散热。同时给孩子多饮水帮助排汗,利于体温下降。4.按时服药:孩子退了热,并不表示孩子马上会好转过来,还可能引发流涕或咳嗽等其他症状。此时孩子的抵抗力仍很虚弱,若有咳嗽,仍应继续治疗。用一些缓解感冒症状的药物。5.注意饮食:感冒发热的孩子往往食欲不好,不要勉强孩子进食。应将进食时间安排在体温接近正常的时候,这时孩子稍感舒适,就能进些食物,可根据孩子的食欲和消化能力不同,分别给予流质或稀粥,面条等食物。伴有吐泻等消化道症状的小儿,可空腹4小时左右,让胃肠道休息一下,然后先予以流质,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还是以清淡和易消化的饮食为宜。
1.轻型腹泻,起病可急可缓,精神尚好,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大便每日少于10次,量不多,偶有呕吐,食欲稍差,无明显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2.重型腹泻,常急性起病,大便每日10次及以上,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发热、呕吐、尿少等明显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症状。3.脱水程度临床分度:1)轻度脱水:精神稍差,眼窝及前囟门稍凹陷,有眼泪,口稍干,尿量稍少,皮肤弹性好,无四肢末端发凉。2)中度脱水: 精神差,眼窝及前囟门凹陷较明显,眼泪少,口干较明显,尿量明显少,皮肤弹性较差,四肢冷。3)重度脱水:,精神萎靡,面色灰白,眼窝及前囟门凹陷明显,无眼泪,口干明显,尿量极少或无,皮肤弹性极差,四肢冰冷,可出现休克。
★.什么样的儿童哮喘会延续到成人期?任何年龄阶段都可发生哮喘,但大多数哮喘患者都是在5岁以前就患上哮喘一些哮喘的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改善或者恶化。儿童期发作的哮喘会消失数年,到成人后再次出现。跟踪研究发现,在儿童时期哮喘较严重者,长大以后哮喘就会更严重。在青春期仍然有哮喘症状的青少年在他们以后的人生中也不可能摆脱哮喘。★哮喘能否彻底根治?这个问题是每个哮喘儿童的家长一定要问的问题。就目前的医学水平,哮喘只能控制,还不能彻底治愈。这是因为哮喘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尚不能通过改变遗传因素来治疗哮喘。只能通过避免接触变应原,脱敏治疗,抗炎治疗,改善机体免疫状态,减轻或逆转气道炎症反应等防治哮喘,从而尽量减少哮喘对患儿的生活影响。变应原的避免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小儿哮喘在儿童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气道的组织结构不发生不可逆性的改变。在青春期到来时由于免疫功能完善,内分泌的改变,有相当一部分患儿哮喘可以自愈。钟南山院士指出:虽然哮喘不可能根治,但是80%经过规范治疗的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完全控制或良好控制,意味着患者可摆脱哮喘的困扰,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如果你遇到哪个医生讲能为你的孩子彻底根治哮喘,那么你一定要警惕。★哮喘是否会在青春期不治而愈?门诊上很多家长会问这个问题,小儿哮喘是否到了青春期就会不治而愈?以前由于没有更好的手段控制哮喘,致使很多医生也认为只有到了青春期等到孩子自愈。但近些年由于对哮喘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的深入研究,以及哮喘治疗手段的重大进步。哮喘一定要治疗的观点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共识。早诊断、早干预、规范化治疗是哮喘治疗的重要原则。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具有可塑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发育逐渐完善,这种可塑性就越来越差,治愈的机会就越来越少。研究发现气道重塑的病理改变从哮喘早期即已开始,并随着哮喘发作次数的增多而逐渐加重。有许多成人哮喘是由儿童哮喘发展而来的。儿童时哮喘症状越重,发作越频繁,就越易延续到成年。所以孩子患哮喘,家长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治疗越早越好,争取在青春期前治愈。即使进入青春期仍未治愈,也会由于儿童期的积极治疗而使成人哮喘发作时的病情大为减轻或哮喘症状容易缓解。
1.轻型腹泻小儿,加强护理,注意消毒隔离,观察病情。调整饮食并继续进食。母乳喂养的婴儿继续哺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者可以喂稍加食盐的稀米汤或稀释牛奶。严重呕吐者,可暂禁食4—6小时,但不禁饮。秋季腹泻多有双糖酶缺乏,腹泻重者,可暂停乳类喂养,改用去乳糖奶粉或豆制奶品喂养。2.一般轻到中度脱水的腹泻患儿,可经口服补液,遵医嘱予以口服补液盐进行补液,纠正脱水。若腹泻较重合并严重呕吐,中到重度脱水,应该予以静脉补液,尽快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3.抗生素对秋季腹泻无效,也不能缩短病程,反而会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微生态失衡,造成不良反应,故家长不要给宝宝乱用抗生素。应该给孩子补充一定数量的肠道益生菌,以减缓腹泻症状,缩短病程。4自然病程3—8天,家长不要过分焦急,到处乱投医,关键是观察好孩子的病情,注意多给孩子补充含盐的水分和稀米汤,以避免孩子脱水,如孩子呕吐严重,不能口服补液,则要去医院静脉补液。5.护理好宝宝的小屁股,勤换尿布,选择用透气的尿布。每次便后温水洗屁股,晾干后,用红霉素软膏或红臀软膏涂擦肛周皮肤,以免引起孩子小屁股潮红,糜烂,给孩子造成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