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过程:导航设备定位暴露视神经管,去除骨质的范围为自视神经入眶口至入颅口。视神经骨管管壁去除至少周长的1/2~2/3,,切开视神经鞘膜以缓解神经受压,再充分切开眶尖部眶筋膜进行减压。术后2月患儿左眼视力基本恢复
鼻内窥镜手术是目前治疗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等疾病的最优方法,具有痛苦小,操作精细,观察准确等优点,在清除发病因素的基础上重建和恢复鼻腔鼻窦的通的气和黏膜纤毛的功能,是一种符合鼻腔鼻窦生理的手术方法。鼻内窥镜手术复发率已很低,但仍有少数会有复发的可能。良好的开端只是成功的一半!功能性鼻内镜术只是去除了疾病的结果——息肉等病变,部分纠正了一部分的病因——鼻部结构异常,还需要继续药物治疗和术后定期随访。根据鼻部炎性疾病的术后分期:1.创面修复期——15-25天,术腔多痂皮2.炎症加重期——1-3个月或更长时间,术腔囊泡需要清理3.炎症消退期——3-6个月或更长时间,术腔少许痂皮和囊泡4.功能恢复期——6个月以上或1年以上,坚持定期随访,术腔上皮化,达到最终治疗效果。因此,为了提高疗效、促进功能恢复,减少复发,术后以下几点要注意:1.局部类固醇激素喷鼻,一日1~2次,至少应用3~6个月,有过敏性者可长期使用,有助于防止鼻息肉复发。停药需要根据医嘱,请勿自行停药。2.抗生素、中药类鼻炎片等,可适当给予。3.鼻喷盐水一天多次(高渗盐水2周,2周后生理盐水),或鼻腔盐水冲洗每日至少1次,连续3个月以上。盐水喷、洗鼻应与鼻喷药物错开时间,避免影响疗效。冲洗液:温开水500毫升加4.5~10克无碘盐(浓度0.9~3%)。复诊鼻腔清理后当天不需冲洗,以防出血。冲洗方法:坐在水池前,所洗侧鼻腔朝上,头尽量下垂并倾向对侧,将洗鼻器头插入鼻腔,将温盐水缓缓注入。用口呼吸,可每冲入液体2~3次,擤鼻一次。4.根据术腔情况,制定随访计划:第一个月:每1~2周门诊复查;初次清理主要是去除残余可吸收填塞物第二个月:每2~4周门诊复查第三个月:每月门诊复查随访6个月到1年,评定疗效。
很多扁桃体、腺样体手术的患儿的家长会问:“我们家宝宝这个手术是不是微创?”其实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所谓“微创”应该是相对于“巨创”而言的,最初这个词的意思主要是描述内镜手术相对于开放性手术的优势。用比较通俗的说法“外面不做切口的是微创”的标准来判断:传统扁桃体腺样体手术本来就没有外部可见的切口,所以一直就是微创。如果依据是否使用内镜判断:传统的扁桃体手术与现在的扁桃体手术基本上都不用内镜,那么都不是微创;传统的腺样体手术靠手指触诊估计手术是否做的彻底,而现在的腺样体手术都是内镜明视下操作的,那么现在的腺样体手术是微创,然而由于内镜能非常清晰地显示隐蔽的鼻咽腔,实际上现在的手术比传统盲视的手术做得要彻底,范围要大,创伤比以往要大,这样看似乎有不是微创了。如果用手术器械来判定,用传统手术器械“冷兵器”出血多,不是微创,而用等离子等仪器设备的是“微创”,那么现代手术是微创,传统手术不是。可是生活中的常识告诉我们,烫伤尽管出血少,但是创面愈合比冷器械损伤愈合要慢,所以尽管等离子手术标榜为低温,实际上温度还是比一般的传统器械高。有些医生一味追求术中“无血”,创面焦土一片,损伤严重,术后疼痛剧烈,白膜污秽,晚期出血率高,这绝非真正的“微创”。所以从创面愈合角度,传统器械手术则是“微创”,现代器械反而不是“微创”。不能仅根据用了低温等离子便是“微创”。实际上是否微创,判定的标准应该从这个词的原意上理解,也就是说,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基础上,无论采用什么术式,用什么器械,创伤最小,愈合最快才是真正的“微创”。医生会因人因病,根据自己的经验,平衡各方面的因素,作出最佳的微创方案。
“不是说腺样体重度肥大么,咋手术切下来的标本就豆大?”手术室外等候的家长看过浸泡在福尔马林液体中的手术标本,满脸疑惑地追问医生这样一个问题。想必家属的心中预想的给他们看的应该是一大块标本。其实这种想法也是自然的,真正切掉的肥大的腺样体并不小,虽然比起肥大的扁桃体来说确实相对小一点,但是也不会只有豆大,那这是怎么回事情呢?完整切除的扁桃体标本这还要从腺样体切除的手术方式说起,跟扁桃体不同,腺样体并无包膜,不可能像扁桃体切除那样完整,所以到目前为止,腺样体切除术都不是整块切除的。最初采用的是比较原始的刮匙或者切除盒刀,无麻下盲视把手术器械从口腔置入,绕过软腭,在中线位置把腺样体从鼻咽顶后壁刮下来,而后再换小一点的刮匙或者盒刀,把两边残余的组织刮除,一般来说去除大部分中线位置的腺样体组织,改善鼻腔通气就达到目的了。因为是盲视操作,全凭手感,不可能切的很干净,但术后看到的标本却有挺大一堆。现在的手术都是在内镜明视下做的,主流方式为吸引切割器或者等离子。吸引切割器末端接强力负压吸引,腺样体组织被吸入刀头,被内置旋转的刀头切碎后吸入污液瓶,而等离子是在液相中将需要切除的组织一点点溶解掉,再吸入污物瓶。这两者虽然原理完全不同,但是切下来的组织都不是大块的,所以为了病理切片明确诊断,手术第一步就会用普通的钳子咬一块腺样体组织下来,作为病理标本送检。不少人可能做过胃镜,有时候也会用小钳子要一块胃黏膜活检,也就米粒大小就足够病理科医生在显微镜下诊断了,豆大的腺样体标本已经足够。简言之,腺样体手术,先取小块组织活检,再吸切或者消融肥大的腺样体组织。因为是明视手术,器械又有了划时代的改良,可以切除的更加干净彻底,但是标本却只留了一小块。大块刮除的腺样体标本钳夹送病理的腺样体标本这样解释,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腺样体尽管重度肥大,但是切下给病人家长看的标本却很小,原因很简单,给家属看的不过是满足病理切片诊断需要的组织,大团的腺样体组织都切碎或者消融,老老实实呆在污物瓶中了。所以家属完全不必因为标本比较小就担心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