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维生素D?维生素D被称为“阳光维生素”,具有调节钙和磷代谢、促进骨骼生长、调节细胞生长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充足的维生素D可增加肠钙吸收、促进骨骼矿化、保持肌力、改善平衡能力和降低跌倒风险。维生素D不足可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加骨吸收,从而引起或加重骨质疏松症。同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可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维生素D不足还会影响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疗效。随着维生素D受体1α-羟化酶在许多骨外组织中被发现,维生素D的作用已不再囿于调节钙磷代谢和维护骨骼健康,其在肌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自身免疫和炎症反应等中的作用也逐渐被关注,因此维生素D已成为临床及基础研究的热点。 最近《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研究则是评估了8295名受试者血液中的6种维生素(A、D、E、C、B12和B9)浓度与美国成年人全因和特定原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关联。在多变量调整后,维生素D水平的增加与全因和特定原因死亡风险降低有关,而其他几类维生素水平的增加却与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多种维生素共同暴露对健康的影响不见得好,值得探讨。维生素D缺乏在人群中普遍存在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骨矿盐分会《2018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的临床应用共识2018》指出,维生素D及其相关制剂(或称类似物)的应用从根本上遏制了全球范围内佝偻病/骨软化症的广泛流行趋势。然而,维生素D缺乏和营养不足在人群中仍普遍存在。血清25OH-D水平的检测已被公认为反映维生素D状态的最合理指标。目前国际、国内多数机构和专家认为:血清25OH-D<20ng/ml(50nmol/L)为维生素D缺乏;20~30ng/ml(50~75nmol/L)为维生素D不足;<10ng/ml(<25nmol/L)为严重缺乏。按照该标准,全球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相当普遍,约占总人口的50%~80%。中国不同纬度城市的调查显示,人群普遍存在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我国五大城市1436名健康人群中进行的横断面研究显示:血清25OH-D的平均水平为(19.87±8.14)ng/ml,其中25OH-D>30、20~30及<20ng/ml的比例分别为11.7%、31.3%和57.0%。上海地区2588名20~89岁人群中,维生素D不足者在男、女性的比例分别为84%和89%,维生素D缺乏者分别为30%和46%,25OH-D<10ng/ml(25nmol/L)各为2%和3.6%。对10038名45~75岁的兰州城市居民检测,发现维生素D缺乏人群比例为75.2%。维生素D摄入量多少合适?维生素D是最容易补充过多的一种,如果摄入过多鱼肝油或维生素D补充剂,可引起中毒,出现血钙过多、促进肾结石、血管硬化等。专家建议,对于无法均衡膳食或生活不规律的特定人群,如孕妇、新生儿、营养吸收不良患者、特殊疾病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等,需通过维生素补剂保证每日摄入量,但要在专业医师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地、治疗性地补充。晒太阳能补充维生素D吗?人体内源性维生素D约80% 在皮肤表皮合成,仅20% 从食物中摄取。在中波紫外线UVB的作用下,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经非酶光解反应转化为维生素D,由皮肤进入血循环。维生素D在肝脏25-羟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25-(OH)D₃,进而在肾脏1α-羟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1,25-(OH)₂D₃,其为维生素D₃ 的活化形式。另外,我们吃的谷物含有麦角固醇,其被人体吸收后也要经过紫外线的照射转变成维生素D₂。由于维生素D₃ 和维生素D₂ 是骨骼代谢的重要物质,能够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并促使骨骼的形成,所以说晒太阳能补充维生素D,还可以补钙,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晒几点钟的太阳?晒太阳的时间有讲究,一天之中,有两个时间段最适合晒太阳,第一个时段是上午9时到10 时,第二个时段是下午4时到5时,在这两个时间段,紫外线中的A光束较多,这时是储备体内维生素D的大好时间。不过,「最佳日晒时段」的概念并不完全可靠,用「影子原则」来选择晒太阳的时间段更简单、有效—— 当影子的长度短于身高时不宜出来晒太阳。夏季时因紫外线较强,选择清晨或者傍晚阳光不太强烈的时候进行户外运动。晒哪些部位?有专家指出,躯干部皮肤对日晒的敏感性高于四肢,上肢皮肤的敏感性高于下肢,肢体屈侧皮肤的敏感性高于伸侧,头、面、颈部及手、足部对紫外线最不敏感。因此,我们可以选择敏感性差的部位充分暴露,夏季穿短袖短裤,冬季暴露头面颈部即可,而敏感性高的部位适当涂抹防晒产品,以防晒伤皮肤。戴墨镜可以避免阳光直射导致眼睛损伤。晒多久?冬春季,将面部和双上臂暴露于阳光下10~30 分钟,而夏季由于紫外线较强,裸露部位较多,接受太阳直射5~10 分钟,每周2~3次就能让身体产生足够的维生素D。绝大多数人每天在阳光下晒10 至20 分钟即可,儿童短些,老人长些,但一般都建议控制在30 分钟内。在高海拔及长期低度缺氧环境下生活的人群需延长日晒时间,每天30 至60 分钟。隔着玻璃晒太阳有效吗?隔着玻璃晒太阳会大大降低补钙效果,因为中波紫外线UVB的穿透性比较差,一张纸都能将UVB阻隔开来,何况是厚厚的玻璃。普通白玻璃大概可以透过9% 的320nm以下的紫外线,而单银低辐射中空玻璃的透过率基本上是 0%。因此,在家中隔着玻璃晒太阳几乎是无效的,因为中波紫外线的透过率会大幅度降低,从而影响人体合成补钙所需的维生素D。晒太阳的最佳地点是户外,因各种原因必须在室内晒太阳,也一定要打开窗子,让阳光直接与皮肤接触。维生素D被称为「阳光维生素」,人体在晒太阳时即可合成,具有维护人体骨骼和牙齿的作用,并在保护心脑血管健康、防癌抗癌等方面有积极的意义,所以我们要巧用大自然赐给我们的免费资源——太阳光,来赶走疾病。现如今坐办公室的人群越来越多,晒太阳不止局限于老年人和儿童,骨质疏松发病有明显年轻化趋势,中青年人也要加入到晒太阳的大军中来。
核心肌群训练方法核心肌群指的是位于腹部前后环绕着身躯,负责保护脊椎稳定的重要肌肉群,主要成员有:多裂肌、腹横肌、腰大肌、腰方肌、腹内斜肌后部横突间肌、脊间肌、回旋肌和横膈膜。图表1核心肌群核心肌群的锻炼是几乎所有体育运动的重点,一个人无论看起来有多么强壮,如果其核心肌群薄弱,那终究只是个空架子。就像是一块石头,看起来很坚固,但是轻轻一推,就骨碌碌的滚开了。核心肌力弱有什么危害l 力量不协调核心肌力弱会导致人体的力量不协调,核心肌群是我们力量的基础,当我们的基础力量不足,一旦发力,就会使身体不稳。运动的时候需要一定的力量去稳定自己的身体,从而失去爆发力,也没有持久力,还可能造成拉伤、摔倒等。图表2跑步时调动的肌肉l 体态问题腹背肌肉很大一部分都参与了脊柱的稳定,当核心肌力不足或者不协调时,对脊柱的稳定控制能力不足,引起各种体态问题。图表3体态问题例如上交叉综合征就是背部肌肉弱,胸肌紧张导致圆肩驼背,还有脊柱侧弯,高低肩都有核心肌力弱的原因在里面。l 腰背疼痛研究显示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发生与患者核心肌群协调性失衡密切相关,原因是核心肌力在稳定脊柱上出现了问题,导致部分腰背肌肉长期拉长导致劳损引起的肌肉疼痛。图表4腰部疼痛l 脊柱不稳我们的脊柱具有一定的生理曲度,并且至上而下均存在大量的血管和神经,通过核心肌群将其固定在一定的范围,保证脊柱的正常功能。当核心肌力不足时,脊柱得不到肌肉的束缚,产生移位(脊柱侧弯,生理曲度变直,脊椎小关节紊乱等),长期移位还可能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神经炎,下肢麻木等问题。所以训练核心肌力十分有必要,核心肌力强,则对脊椎的控制力也较强,从根本上预防脊椎问题。 核心肌力训练对于脊柱术后的患者,建议术后1月内在腰围保护下进行日常活动,不进行核心肌肉锻炼;1月以后可逐渐脱离腰围,逐渐恢复核心肌力训练,仍然需要量力而行;对于处于急性期腰痛患者,可先采取卧床休息、消炎止痛等对症治疗,待疼痛缓解后可逐渐恢复核心肌力训练,切勿操之过急。l 简单篇简单篇的动作适合大部分非重度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每周运动4-5次,推荐使用HIIT训练法进行。HIIT(High-intensityIntervalTraining)训练法,又称高强度间歇式训练法,一种高强度锻炼使得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增加,并且制造缺氧状态,导致你的身体在恢复期间需要更多氧气。每个动作30秒,小歇30秒,循环4次,训练你的核心肌力!!1仰卧交替脚跟接触2仰卧屈膝举腿3侧卧举腿卷腹4仰卧核心卷腹5仰卧对角交替收膝6仰卧卷腹7平板支撑动作8反向卷腹9仰卧拉伸卷腹10仰卧屈膝卷腹l 中等篇11仰卧抬臀12空中蹬车13仰卧交替拉手卷腹14触膝卷体15仰卧抬腿16登山17(左右互换)侧卧腹斜肌卷腹18平板支撑抬腿19俄罗斯转体20仰卧交替摆腿21侧卧交替抬腿22侧平板支撑23仰卧直腿卷腹触足卷腹24仰卧紧缩卷腹l 困难篇25仰卧屈膝提髋26仰卧抬臀踢腿27海豚游泳式28屈膝举腿29平板交替伸手抬腿30侧屈体抬腿31侧支撑抬腿32仰卧两头起33侧躯体抬手希望大家在核心肌力训练上循序渐进,不要抱着“一口吃成胖子”的心态,避免锻炼不当造成肌肉劳损。祝愿大家能够借此加强核心肌力,摆脱腰痛困扰。文章转自公众号脊健康。
功能锻炼是患者需要长期坚持的肢体和躯干运动,是康复机体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有利于症状改善,也有利于更好地维持脊柱稳定性,预防脊柱退变及椎间盘突出。功能锻炼的方法应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根据症状轻重、缓急快慢灵活选择,不必强求一律。 功能锻炼的基本原则 1.根据年龄、体质、病情和所接受的治疗方法,选择适当运动时间、运动方法、运动量及强度。 2.动作符合科学锻炼要求,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 3.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4.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功能锻炼应根据每位病人的病情灵活运用。一般在急性期时症状较重,不必进行功能锻炼,在亚急性期即应开始运动量由小量逐渐递增的分级运动。亚急性期的功能锻炼应避免因颈椎、腰椎大幅度屈或伸引起椎间盘受力不匀而使症状加重。在进人慢性期或恢复后期时就应该进行强化的肌肉训练。亚急性期以轻松的摆动方式进行,运动幅度可较小,以不加重疼痛为度;慢性期及恢复后期可向每一方向运动到最大限度,以逐渐恢复正常活动范围,也以不明显加重疼痛为度。 一、简单的热身运动:猫和骆驼式(Catandcamel)锻炼 双手和膝盖撑地。双手和膝盖撑地。头颈部放松,自然下垂。收紧肚子,不要让肚子掉下来。背部整体拱起,形成一个漂亮、连贯的拱形。保持10秒,然后慢慢放松,屁股慢慢朝脚的方向移动,移动到最大限度后停在那里5秒。重复6次一组,做4组。二、颈肩肌群锻炼“五连击” 1.座椅上完成——颈部旋转练习 抬头直视前方,上半身不动,头慢慢向左旋转、回到中间、再向右转,转到颈部能够达到的最远位置并保持5-10秒,重复5次为一组,4组。注意不要抬下巴哦! 2. 座椅上完成——等长对抗练习 A 抬头直视前方,上半身不动。用一只手抵住前额,尽量向前伸脖子去顶手;同时手尽量顶住不让脖子伸出来。两个动作形成对抗,持续10秒,放松,重复3次为一组。 B 抬头直视前方,上半身不动。一只手(也可双手)撑于颈后,尽量向前伸脖子去顶手;同时手尽量顶住不让脖子伸出来。持续10秒,放松,重复3次为一组。C 抬头直视前方,上半身不动。左手顶住脑袋左侧,尽量向左侧伸脖子去顶手;同时手尽量顶住不让脖子伸出来。对抗10秒,放松。然后右手顶住右侧,同样动作10秒,放松。双侧交替进行,重复3次为一组。3.站或坐均可完成——肌肉拉伸练习 一只手背在身后,另一只手把头扳住、向左侧拉低,轻柔用力,让右边脖子、肩膀有拉伸感。在能够做到的最大程度,保持30秒。然后换右边,双侧交替进行,重复3次为一组。 4.站或坐均可完成——肩胛回缩练习 挺胸抬头,直视前方。上臂紧贴在身体两侧,肩膀向后打开,背后感觉肩胛骨要“挤在一起”了,保持30秒,重复5次为一组。注意做的时候一定不要耸肩,要下压肩膀。5.俯卧位完成——俯卧抬头训练 俯卧位=趴着。用胳膊肘撑在地毯上,用下巴画圈:先尽量用下巴靠近胸口,感觉到脖子后面有拉伸感;低到自己能做到的最低点后,下巴转向前伸;伸到最远点,下巴转向上;到最高点,保持5-10秒,放松。重复5次为一组。 三、腰背部肌群锻炼“三板斧” 1. 最经典——桥式训练 仰卧位=平躺。平躺在地垫上,双脚打开一点、大概和胯同宽。手放在身体两边。先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吐气、同时把身体慢慢抬起,直到背、屁股离开地面,身体拉成一条直线。注意头、脖子、肩膀贴着地面(这里示意图画的稍有不对),感觉身体在胸口上面被“折”起来了。千万不要用后脑勺顶着地、脖子悬空,那样容易受伤。身体抬起状态保持数秒。再慢慢吸气,把身体慢慢放下。再重新呼气,再次顶起身体。抬起、放下算1次,反复8次为一组。 2. 最熟悉——平板与侧平板支撑 趴着。用胳膊肘撑在地毯上。上臂垂直于地面,脚尖点地。收紧全身肌肉,把身体离开地面,头、肩、肚子、屁股、大腿在同一平面,侧面看上去就像一块“板”。注意收紧肚子,不要背上是一块板、肚子掉在地上。同时均匀呼吸、身体稳定,不要憋气或者晃来晃去,一般推荐保持60秒,做不到先做5秒10秒也行,慢慢增加。建议每次训练4组,每组之间休息不超过20秒。 侧卧,右肘关节弯曲支撑于地面上,右脚侧面着地。先收紧身体、把身体推离地面,头部、背、肚子、屁股到腿保持在同一平面,收紧肚子。侧面看上去是个漂亮的三角形,保持均匀呼吸、身体不晃动,坚持10秒,建议每次训练3组。高手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增加。如果实在撑不住,先试试用膝盖代替脚面撑住。 3. 最有趣—— 猎鸟犬式(BirdDog) 跪在地上,同时双手撑地。背挺直,不要弓背。先吸气,然后慢慢吐气,同时抬起左腿右手,并伸直,保持3-4秒,慢慢吸气并放下手脚;再吐气,换右腿左手。 —————————————————————————————————一.门诊安排二.门诊预约网上预约: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官网----“网上预约”—“选择专科”—“外科里选脊柱外科或骨科”—“查看医生名字”--按照页面提示进行预约;(或者“选择医生”--输入医生名字预约) 电话预约:拨打114按6,或12580按3,找“脊柱外科”医生 现场预约:服务中心、各楼层服务站或自助服务机(可现场求助导医进行操作) 诊室预约:医生工作站直接预约下一次复诊时间 手机APP预约:下载“温医一院(大众版)”APP,点击手机预约—外科—骨科或者脊柱外科—查找医生名字(标有红色专病字样)—预约时间—输入患者名字及联系电话—收到预约成功短信提示—按照提示的时间地点就诊 三.住院部地址南白象院区3号住院楼9楼391“脊柱外科、脊柱微创(内镜)中心”公园路院区急诊楼3楼23病区“脊柱外科、脊柱微创(内镜)中心”
腰椎手术后如何进行锻炼一个手术的成功与否,与术后的功能锻炼关系密切。术后采取科学而有效的锻炼措施,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术后卧床期间的四肢功能锻炼,可以预防肌肉萎缩,防止神经根粘连,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后病人的功能锻炼要在医生和护士的指导下进行。那么,腰椎术后应如何进行功能锻炼呢?1)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术后当天鼓励患者做双足背伸、跖屈运动,指导家属予按摩并被动交替抬高双下肢。术后立即开始被动直腿抬高可以使神经根牵张移动,促进神经根本身血液循环,利于神经根炎症消退,防止神经根粘连。 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2)交替直腿抬高运动:术后第一天仰卧于床上,双手平放身体两侧,把双下肢伸直,双足背伸,左右腿交替抬高,首次抬高角度要达到30度,当创口牵拉疼痛减轻以后逐渐增加角度和停留时间,每次停留至少5秒,如此循环10-20组,一天3次。 交替直腿抬高运动 3)蹬足运动:患者平卧,先让足部尽量的后伸,然后逐步背伸,每日3次,每次10~20回,之后逐步增加。蹬足运动4)腰背肌功能锻炼:术后2-3周,在做直腿抬高无不适的基础做腰背肌功能锻炼。五点式(屈腿挺腰运动):取仰卧位,双手握拳,双上肢屈肘支撑床上,双下肢屈膝蹬床上,抬起身体,尽量挺胸、挺腹。三点式(仰头挺胸运动):取仰卧位,双手握拳,双上肢屈肘支撑床上,双下肢伸直不动,挺胸,头后仰。一点式(飞燕式):取俯卧位,双上肢和双下肢均伸直,向后上抬高,挺胸头后仰。锻炼时一组动作每次要停留5秒,重复10-20次,一天2-3次。以下动作从五点式开始,根据病情和恢复情况选择,由易及难。 五点式 飞燕式 5)腹肌功能锻炼:术后第2~3周开始,取仰卧,同时抬上半身和屈伸双下肢,意念集中在下腹部肌肉上,每次停留3-5秒,重复10-20次,一天3次。 腹肌功能锻炼姿势 6)仰背运动:术后2~3周后进行锻炼。俯卧于床上。双手平贴身体两侧,以上背的力量将身体慢慢向上伸展。保持10秒,重复10-20次/组,3组/天。 仰背运动 术后必须同时进行腰背肌和腹肌训练使腰腹肌力量得以恢复,这是整个康复训练的基础。注:如锻炼过程中出现疼痛,暂停2周后再做。正确的日常姿势1.卧位:要养成正确的生活姿势。平时睡觉不要使用太软的床垫,维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正确卧姿 2.坐位:坐姿要端正,坐位时双下肢不要交叉放置(俗语:翘二郎腿)。减少玩电脑的时间,不要久坐,坐位时间达到45分钟时要起立活动腰部。正确坐姿 3.站:站时抬头挺胸,背部打直,缩小腹。不要挺着肚子,不要穿高跟鞋,避免腰椎前突。注意工作台面的高度,应配合正常直立站姿。4.搬取物品:⑴拿东西时,请尽量向前一步,不要俯身弯腰去拿。⑵捡东西时应正面屈膝,而不是弯腰或侧身去捡。⑶取高处物品时用矮凳协助,不要踮脚。⑷避免抬重物,尽量请他人协助帮忙。正确抬物姿势 正确捡物姿势 5. 撑腰锻炼:双脚叉开与肩同宽,全双臂高举过头顶,腰部向上直撑到最大限度后停留片刻,然后双臂慢慢放下。每天做10-20次,每日2-3次。6. 拱腰锻炼:双手扶墙, 双脚叉开与肩同宽,先稍用力以中等速度向前、向后拱腰,做完前后方向的拱腰为一次,每天做10-20次,每日2-3次。7. 倒走锻炼:倒走时挺胸收腹,平视前方,双手自然前后挥动,倒退走的速度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要循序渐进,每次倒走15分钟,每日2-3次。 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1、脊柱术后的功能训练计划,要因人而宜,根据年龄,病情,手术方式及病人的身体状况及耐受性决定康复训练的强度;2、任何功能训练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数量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次数逐渐增加,强度由弱变强;3、康复训练要在医生和护士的指导下进行;4、手术年龄超过65岁,心功能不全者,术中出血量较大,多椎板切除的病人,锻炼时间及方式应根据医嘱适当推迟开始锻炼时间或适度减少锻炼强度;5、功能训练完成后,应以四肢肌肉无明显酸痛感为适度。温医一院脊柱外科、脊柱微创(内镜)中心就医指南一.门诊安排新院(南白象院区):门诊2号楼1楼B10、B16诊室老院(公园路院区):门诊楼7楼10、11号诊室、二.门诊预约网上预约: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官网----“网上预约”—“选择专科”—“外科里选脊柱外科或骨科”—“查看医生名字”--按照页面提示进行预约;(或者“选择医生”--输入医生名字预约) 电话预约:拨打114按6,或12580按3,找“脊柱外科”医生 现场预约:服务中心、各楼层服务站或自助服务机(可现场求助导医进行操作) 诊室预约:医生工作站直接预约下一次复诊时间 手机APP预约:下载“温医一院(大众版)”APP,点击手机预约—外科—脊柱外科—查找医生名字(标有红色专病字样)—预约时间—输入患者名字及联系电话—收到预约成功短信提示—按照提示的时间地点就诊 三.住院部地址南白象院区3号住院楼9楼391“脊柱外科、脊柱微创(内镜)中心”公园路院区急诊楼3楼23病区“脊柱外科、脊柱微创(内镜)中心”图文林超伟 审核滕红林
转自《生命时报》,如有版权侵犯,请联系我们。
功能锻炼是患者需要长期坚持的肢体和躯干运动,是康复机体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有利于症状改善,也有利于更好地维持脊柱稳定性,预防脊柱退变及椎间盘突出。功能锻炼的方法应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根据症状轻重、缓急快慢灵活选择,不必强求一律。功能锻炼的基本原则1.根据年龄、体质、病情和所接受的治疗方法,选择适当运动时间、运动方法、运动量及强度;2.动作符合科学锻炼要求,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3.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4.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功能锻炼应根据每位病人的病情灵活运用。一般在急性期时症状较重,不必进行功能锻炼;在亚急性期即应开始运动量由小量逐渐递增的分级运动。亚急性期的功能锻炼应避免因颈椎、腰椎大幅度屈或伸引起椎间盘受力不匀而使症状加重。在进入慢性期或恢复后期时就应该进行强化的肌肉训练。亚急性期以轻松的摆动方式进行,运动幅度可较小,以不加重疼痛为度;慢性期及恢复后期可向每一方向运动到最大限度,以逐渐恢复正常活动范围,也以不明显加重疼痛为度。一、简单的热身运动:猫和骆驼式(Cat and camel)锻炼双手和膝盖撑地。头颈部放松,自然下垂。收紧肚子,不要让肚子掉下来。背部整体拱起,形成一个漂亮、连贯的拱形。保持10秒,然后慢慢放松,屁股慢慢朝脚的方向移动,移动到最大限度后停在那里5秒。重复6次一组,做4组。二、颈肩肌群锻炼“五连击” 1.座椅上完成——颈部旋转练习抬头直视前方,上半身不动,头慢慢向左旋转、回到中间、再向右转,转到颈部能够达到的最远位置并保持5-10秒,重复5次为一组,4组。注意不要抬下巴哦!2.座椅上完成——等长对抗练习A抬头直视前方,上半身不动。用一只手抵住前额,尽量向前伸脖子去顶手;同时手尽量顶住不让脖子伸出来。两个动作形成对抗,持续10秒,放松,重复3次为一组。B抬头直视前方,上半身不动。一只手(也可双手)撑于颈后,尽量向前伸脖子去顶手;同时手尽量顶住不让脖子伸出来。持续10秒,放松,重复3次为一组。C抬头直视前方,上半身不动。左手顶住脑袋左侧,尽量向左侧伸脖子去顶手;同时手尽量顶住不让脖子伸出来。对抗10秒,放松。然后右手顶住右侧,同样动作10秒,放松。双侧交替进行,重复3次为一组。3.站或坐均可完成——肌肉拉伸练习一只手背在身后,另一只手把头扳住、向左侧拉低,轻柔用力,让右边脖子、肩膀有拉伸感。在能够做到的最大程度,保持30秒。然后换右边,双侧交替进行,重复3次为一组。4.站或坐均可完成——肩胛回缩练习挺胸抬头,直视前方。上臂紧贴在身体两侧,肩膀向后打开,背后感觉肩胛骨要“挤在一起”了,保持30秒,重复5次为一组。注意做的时候一定不要耸肩,要下压肩膀。5. 俯卧位完成——俯卧抬头训练俯卧位=趴着。用胳膊肘撑在地毯上,用下巴画圈:先尽量用下巴靠近胸口,感觉到脖子后面有拉伸感;低到自己能做到的最低点后,下巴转向前伸;伸到最远点,下巴转向上;到最高点,保持5-10秒,放松。重复5次为一组。三、腰背部肌群锻炼“三板斧”1. 最经典——桥式训练仰卧位=平躺。平躺在地垫上,双脚打开一点、大概和胯同宽。手放在身体两边。先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吐气、同时把身体慢慢抬起,直到背、屁股离开地面,身体拉成一条直线。注意头、脖子、肩膀贴着地面(这里示意图画的稍有不对),感觉身体在胸口上面被“折”起来了。千万不要用后脑勺顶着地、脖子悬空,那样容易受伤。身体抬起状态保持数秒。再慢慢吸气,把身体慢慢放下。再重新呼气,再次顶起身体。抬起、放下算1次,反复8次为一组。2. 最熟悉——平板与侧平板支撑趴着。用胳膊肘撑在地毯上。上臂垂直于地面,脚尖点地。收紧全身肌肉,把身体离开地面,头、肩、肚子、屁股、大腿在同一平面,侧面看上去就像一块“板”。注意收紧肚子,不要背上是一块板、肚子掉在地上。同时均匀呼吸、身体稳定,不要憋气或者晃来晃去,一般推荐保持60秒,做不到先做5秒10秒也行,慢慢增加。建议每次训练4组,每组之间休息不超过20秒。侧卧,右肘关节弯曲支撑于地面上,右脚侧面着地。先收紧身体、把身体推离地面,头部、背、肚子、屁股到腿保持在同一平面,收紧肚子。侧面看上去是个漂亮的三角形,保持均匀呼吸、身体不晃动,坚持10秒,建议每次训练3组。高手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增加。如果实在撑不住,先试试用膝盖代替脚面撑住。3. 最有趣——猎鸟犬式(Bird Dog)跪在地上,同时双手撑地。背挺直,不要弓背。先吸气,然后慢慢吐气,同时抬起左腿右手,并伸直,保持3-4秒,慢慢吸气并放下手脚;再吐气,换右腿左手。温医一院脊柱外科、脊柱微创(内镜)中心就医指南一.门诊安排新院:门诊2号楼1楼B10诊室周一全天:滕红林(主任医师)周二全天:王靖(副主任医师)周三上午:朱旻宇(主治医师);周三下午:王宇(主治医师)周四全天:李驰(主治医师)周五上午:周洋(住院医师);周五下午:黄克伦(住院医师)名医馆:新院5号楼1楼周二下午:滕红林(主任医师)老院:门诊楼7楼10、11号诊室周五上午:滕红林(主任医师);周五下午:王靖(副主任医师)二.门诊预约网上预约: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官网----“网上预约”—“选择专科”—“外科里选脊柱外科或骨科”—“查看医生名字”--按照页面提示进行预约;(或者“选择医生”--输入医生名字预约) 电话预约:拨打114按6,或12580按3,找“脊柱外科”医生现场预约:服务中心、各楼层服务站或自助服务机(可现场求助导医进行操作)诊室预约:医生工作站直接预约下一次复诊时间手机APP预约:下载“温医一院(大众版)”APP,点击手机预约—外科—骨科或者脊柱外科—查找医生名字(标有红色专病字样)—预约时间—输入患者名字及联系电话—收到预约成功短信提示—按照提示的时间地点就诊三.住院部地址新院3号住院楼9楼391“脊柱外科、脊柱微创(内镜)中心”病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康复医学科与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共识起草小组于2013年进行文献检索和初筛,并对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进行再次检索和筛选。阅读其中具有较高循证医学证据级别的研究文献,并参考国内外已发表的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形成初稿。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骨骼肌肉专委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全体常委审阅,修改后提交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第二届骨科康复论坛,与会专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专家共识》进行第一次讨论,共识起草小组根据与会专家的意见对其进行修改。修改稿再次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专委会”全体常委进行审阅、修改,并于2014年12月15日在第三届骨科康复论坛上进行第二次讨论,共识起草小组依据专家意见对专家共识再次进行修改,发给“专委会”的全体常委再审。2015年7月4日于武汉举行的第四届骨科康复论坛上进行第三次讨论,2015年9月共识起草小组对文献进行补充检索,并根据讨论意见和最新检索结果对专家共识再次进行修改。修改稿再次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提交“专委会”全体常委,并于2016年12月16日在兰州举行的第五届骨科康复论坛上进行第四次讨论,最终由全体与会委员通过。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NKI、The Cochrane Library及UpToDate数据库。最初设定的主要检索关键词为“腰椎间盘突出”(lumbar disc herniation),考虑欧美国家对疾病的表述习惯,将“腰骶神经根病”(lumbosacral radiculopathy)同样作为主要关键词进行检索。因腰痛和坐骨神经痛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那些能够改善腰痛或坐骨神经痛的措施,具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潜力。故我们将“腰痛”(low back pain)和“坐骨神经痛”(sciatica)作为次要关键词进行检索,排除明确了非椎间盘源性致痛原因(如椎管狭窄、炎症、肿瘤等)的研究、非特异性腰痛的研究资料作为参考。本专家共识根据2001年5月发表于英国牛津循证医学中心网络上的证据分级方法,对研究证据进行分级。证据分级由2名小组成员分别独立进行,对于有争议的问题,提交共识小组进行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导致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它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压迫和刺激腰骶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发生于青、中年,男性多于女性。好发部位为L4/5、L5/S1,占90%以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基础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腰部外伤或工作、生活中反复的轻微损伤导致髓核突出产生症状。职业、体育运动、遗传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相关;肥胖、吸烟等是易发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后较好,绝大多数经过康复治疗可达到临床症状的缓解及功能的改善,但可能复发。致残性腰椎间盘突出少见,仅10%-20%的患者需手术治疗。1 健康教育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正确的健康教育,对预防复发、防止加重、缓解症状都具有一定作用。所有的患者均应掌握这方面的技术。1.1 维持活动和卧床应向患者强调在耐受范围内维持规律的日常活动并进行一定强度锻炼的重要性。适当运动可以帮助缓解肌肉痉挛,防止肌力下降。Frost等进行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患者维持活动与标准化物理治疗对腰痛患者的功能改善同样有效(1b级证据)。数十年来,卧床休息被认为是急性腰痛患者的标准治疗。然而,近年来多项随机对照研究均证实,不卧床休息,并不会影响患者疼痛的恢复速度和程度。Dahm等2010年发表的一项关于急性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的系统评价认为,比较那些维持活动的患者,卧床休息的患者甚至疼痛程度更高且功能恢复更差(1a级证据)。Vroomen等将183名存在腰骶神经根症状的患者随机分入卧床休息组和对照组,持续2周后,70%的卧床患者和65%的对照组患者出现改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2周后,两组均有87%患者报道改善,无论是疼痛强度、功能状态还是工作缺勤情况均无差异(1b级证据)。Hagen等于2005年更新的Cochrane系统评价认为,卧床休息并不能改善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疼痛情况和功能状态(1a级证据)。对于需要卧床休息以缓解严重症状的患者,应在症状好转后,鼓励其尽早回归适度的正常活动。较舒适的卧床姿势是仰卧位,在膝关节和头下各放置一个枕头,将肩部抬高。或者侧卧位,位于上方的膝关节屈曲,在两侧膝关节之间放置一个枕头(5级证据)。1.2 活动方式调整活动的调整对急性腰骶神经根病患者十分重要,目的是减轻对神经根的进一步损伤,避免疼痛的加剧。患者应避免进行会增加脊柱应力的高冲击性运动,避免反复旋转和弯腰的运动(5级证据)。如某一特定的活动会引起严重的腰痛,或使疼痛明显加重,则应避免进行该活动,而尝试其他活动方式(5级证据)。理想的运动方案应结合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的规律锻炼及针对躯干和臀部的肌力训练,其中腹肌的训练尤为重要。步行、游泳、低冲击性的有氧运动都是较好的体育锻炼方式。1.3 回归工作及工作场所的改造回归工作的建议应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考虑。早期回归工作岗位并进行正常的日常工作对患者是有益的。如果可以避免久坐及久站,避免搬动重物,避免旋转腰部动作,则可以继续工作(5级推荐)。办公室工作的白领,如果可以控制其工作时长、节奏以及工作时的体位,则可以推荐其尽早回归工作,如原有的工作强度患者暂时无法完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建议其选择强度更轻的工作岗位(5级推荐)。对繁重工作任务的工作场合进行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改造,这对预防疾病的复发是有效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提示,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工作任务可促进患者回归工作并降低慢性病程的发生率(2b级证据)。如需久坐或久站则应经常更换体位,在工作间隙少量多次地起身活动。使用提供适当背部支撑的椅子,经常对办公椅进行调整,避免在同一姿势下久坐(5级证据)。1.4 正确的姿势久坐,腰部长时间呈微屈体位,频繁弯腰的活动均是不利的(5级证据)。不正确的搬动重物方式,频繁搬动重物或搬动过重的物体都可能导致腰痛的加重。患者应学会正确的弯腰和搬动重物的技巧。搬动重物时,应下蹲,膝关节屈曲,将物体尽量靠近身体,并使腹肌维持紧张以保护腰部较弱的肌肉,防止其拉伤(5级证据)。使用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腰垫和坐垫以辅助维持正确的坐姿(5级证据)。1.5 床垫的选择中等硬度的床垫应是首选。一项2003年的欧洲随机对照研究提示,与使用中等硬度床垫相比较,睡硬床的患者在90天时的疼痛相关功能改善较小(1b级证据)。中等硬度床垫对卧床时疼痛的改善及疼痛相关功能障碍的改善均要优于硬质床垫。而Bergholdt等的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了具有背部顺应性的床垫(如水床、泡沫床垫)及硬质床垫,结果发现使用前者的疼痛强度更低、睡眠质量更好(2b级证据),而使用后者的患者常难以坚持,导致失访率较高。国内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发现,比较硬弹簧床垫,独立袋装弹簧床垫对承托腰部有较好的作用,可维持腰部正常生理曲线(2b级证据)。另有研究表明,床垫的硬度可直接影响睡眠质量,与硬质的木板床和软质的海绵床垫相比,中等硬度的弹簧床垫较利于获得良好的睡眠(4级证据)。1.6 护具的使用腰部的护具可通过限制脊柱活动起到缓解疼痛,预防急性加重的作用。然而其使用可能会强化患者对腰部问题的心理负担,从而产生躲避行为及活动限制,阻碍患者参与运动。因此,通常不作为常规推荐,而对于那些可以积极保持运动的亚急性腰痛患者,护具的使用仍是有益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发现,30天及90天时,使用弹性腰围的亚急性腰痛患者对止疼药物的需求适度减少,功能状态也得到改善(1b级证据)。研究发现,腰椎护具作为预防手段仅有很小的获益(1a级证据)。故仅建议患者在持续工作时或一些特殊的会加重脊柱负荷的情况下佩戴使用,并注意需要定时放松。1.7 其他建议患者避免过长时间开车(5级证据)。建议BMI超标患者进行减肥,建议吸烟患者戒烟(5级证据)。2 运动疗法运动治疗应在康复医学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基于康复评定结果,按照运动处方正确执行。不正确的运动可能会加重症状,甚至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中等强度的运动可对脊柱产生保护作用。运动过程产生的脊柱动力载荷可促进营养物质的弥散,影响椎间盘基质代谢,减缓基质退变,运动疗法可缓解疼痛并改善功能。对于轻中度持续性症状的腰骶神经根病患者,可尝试进行运动疗法治疗。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对于存在膝关节以下严重放射痛的患者,根据不同症状进行运动疗法治疗对疼痛的缓解和功能的改善要优于假治疗组(1b级证据)。关于运动疗法的介入时机,因急性腰骶神经根病和急性腰痛往往具有良好的自然转归,症状较轻的患者大部分可以自愈,而症状过重的患者又无法耐受,故不推荐在发病最初的1-2周内进行运动疗法治疗,如症状不再随时间加重,将治疗推迟至症状持续3周时开始是较合理的安排,尤其是针对腰部的运动和牵伸不应在发病初期即刻进行。而对于亚急性或慢性病程的患者,如果没有危险信号,应鼓励尽早开始运动治疗。运动疗法既可以预防腰痛的初次发生,也可以防止复发。一项针对复发性腰痛的随机对照研究提示,600名患者经过10年随访,那些运动频率更高的患者其疼痛复发频率和症状持续时间更低(1b级证据)。2012年发表的Cochrane系统评价认为,初次发病病程结束后开始运动治疗方案,对复发的预防效果更好(1a级证据)。关于具体的治疗方案,急性腰痛的治疗应包括柔韧性牵伸治疗及方向特异性训练,而对于亚急性及慢性腰痛,如果包含有氧训练及认知行为策略则尤其有益。一项meta回归分析发现,包含个体化治疗、监督下运动、牵伸及肌力训练的运动方案具有最佳结局(1a级证据)。2.1 核心肌力训练核心肌力训练可通过协调的方式训练核心肌群以促进腰椎稳定性。Bakhtiary等的一项交叉设计随机对照研究表明,4周的核心肌力训练可以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其功能(2b级证据)。2.2 方向特异性训练与麦肯基(McKenzie)疗法所谓方向特异性训练,是指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在特定方向的关节活动范围末端进行反复的屈伸牵拉,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麦肯基疗法。2004年发表的一篇系统评价发现,对于腰痛患者,比较其他标准治疗,McKenzie疗法在短期内对疼痛的缓解和失能的改善要更显著(1a级证据)。另一些研究则发现,其对疼痛、功能等的改善与力量训练及稳定性训练效果相当(2b级证据)。Long等发表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提示,对患者进行方向特异性训练,可快速降低患者的疼痛并减少止疼药物的应用(1b级证据)。目前至少有4部已发表的指南推荐将McKenzie疗法用于慢性腰痛患者的治疗(1a级证据)。2.3 身心训练身心训练可促进患者肌力、柔韧性及平衡能力的改善,还包含大量的放松技术,符合多个腰痛康复目标。常见的身心训练方法包括:①瑜伽。瑜伽训练包含特殊体位训练、呼吸技术以及精神集中训练。多项研究表明,对于缓解腰痛和改善腰部功能,瑜伽要优于自我护理及常规治疗,但与腰部运动效果相似(1b级证据)。②普拉提。普拉提技术侧重于核心的稳定训练。2015年发表的一篇系统评价认为,对于慢性腰痛患者,普拉提对疼痛的缓解要优于无治疗及最小量运动(1a级证据)。③太极。太极主要包括缓慢动作、呼吸技术及冥想。一项纳入160名慢性腰痛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提示,接受太极训练的患者在10周时疼痛的缓解和功能的改善要优于常规治疗患者(1b级证据)。2.4 腰痛学校通常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授课,在职业机构内进行的高强度方案(基于原始瑞典腰痛学校方案)可获得更好的效果,这类方案为患者提供解剖学、生物力学、最佳姿势及人体工学的相关信息,并进行连续超过2周的腰部运动训练。有证据显示,对于急性腰痛患者,腰痛学校在短期恢复及重返工作方面的作用要优于接受热疗的患者,但在缓解疼痛和预防复发方面没有显著差异(1a级证据)。对于慢性腰痛患者,腰痛学校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3 手法治疗3.1 脊柱手法治疗脊柱手法治疗通过牵伸脊柱结构使其超过主动运动的正常关节活动度末端,但不超越其解剖学的关节活动度末端。对于轻中度持续性症状的腰骶神经根病患者,可尝试脊柱手法治疗。Santilli等进行的随机对照研究提示,脊柱手法治疗在纤维环完整的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程小于10天)中,对改善急性腰痛和坐骨神经痛较假治疗更有效(1b级证据)。Burton等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对于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放射痛,12个月时,脊柱手法与化学髓核消融术效果相似(2b级证据),脊柱手法治疗可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4级证据)。McMorland等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对于药物治疗3个月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在接受了脊柱手法治疗后可取得和微创椎间盘切除术相同的临床效果(2b级证据),脊柱手法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4级证据)。对于没有明确手术指证的患者,脊柱手法治疗可用于改善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根性症状。3.2 按摩2009年发表的一篇Cochrane系统评价认为,按摩治疗腰痛,中等程度优于关节松动术、放松治疗、物理治疗、针灸治疗、假激光治疗及自我护理教育(1a级证据)。一项纳入了579名慢性或复发性腰痛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3个月时按摩组的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均优于常规护理组,而这一效果并没有维持到12个月随访时(1b级证据)。4 牵引治疗腰椎牵引是目前我国常用的保守治疗手段之一,可减轻椎间盘内压、牵伸粘连组织、松弛韧带、解除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并纠正小关节紊乱。临床上常用的牵引方式为持续牵引和间歇牵引。一项针对坐骨神经痛的研究发现,自动牵引治疗较安慰剂、假治疗和无治疗更有效(1b级证据)。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牵引治疗联合其他物理因子治疗和药物治疗可在短期内降低坐骨神经疼的发生率(1b级证据)。Unlu等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对比了牵引、超声、弱激光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急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发现3个月后,3组患者MRI椎间盘突出均显著减小,疼痛和残疾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2b级证据)。35%-50%体重的机械牵引可在3个月后显著改善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疼痛和残疾状况(4级证据),且这一效果与超声及弱激光治疗相似(2b级证据)。国内一项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持续牵引和间歇牵引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VAS评分、JOA评分及直腿抬高角度,而持续牵引组要优于间歇牵引组(2b级证据)。5 物理因子治疗5.1 热疗多种热疗法可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腰痛。一项发表于2006年的Cochrane系统评价认为,对于3个月以内的腰痛患者,热裹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并改善功能,但这种获益较小且不持续(1a级证据)。5.2 低中频电疗低中频电刺激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痛症状。其中较常使用的是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a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及干扰电治疗。两项针对慢性腰痛的研究,其中一篇认为TENS的效果要优于安慰剂(2b级证据),而另一篇则认为TENS和假TENS治疗在结局上无显著差异(2b级证据)。Hurley等将240名急性腰痛患者随机分入干扰电治疗组、手法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结果发现三组患者在治疗后,疼痛指数、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提高,且这一效果可持续至6个月和12个月随访时(4级证据),但3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1b级证据)。5.3 弱激光治疗利用632-904nm的单波长光,直接作用于身体表面不适区域。Unlu等的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弱激光治疗可在3个月后显著改善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疼痛和残疾状况(4级证据),且这一效果与35%-50%体重机械牵引及超声治疗相当(2b级证据)。5.4 超声治疗超声治疗常用于多种肌肉骨骼疼痛综合征的治疗,通常与其他物理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其作用可能是由于对深层组织加热所引起的。Unlu等的随机对照研究证实,超声治疗可在3个月后显著改善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疼痛和残疾状况(4级证据),且这一效果与35%-50%体重机械牵引及弱激光治疗相当(2b级证据)。Ansari等发表的一篇小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认为,连续性超声波治疗对改善腰痛患者的功能显著有效(2b级证据)。6 针灸治疗针灸对慢性腰痛有效,而对急性腰痛,其结果呈阳性但不明确。针刺疗法对于那些有较高期望的患者表现出更好的获益,故如果患者对其有较高的兴趣,可推荐使用。有系统评价发现,对比无治疗,针刺疗法可在短期内中等程度缓解疼痛并改善功能(1a级证据);而对比假治疗,针刺可有效缓解疼痛,但无法有效改善功能(1a级证据);对比非甾体类抗炎药、手法及按摩治疗,其效果相当(1a级证据)。7 口服药物及硬膜外注射7.1 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及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根据临床经验,短期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或NSAIDs类药物对治疗急慢性腰痛及腰骶神经根病有一定作用(5级证据)。2007年美国医师协会及《美国疼痛学会联合实践指南》推荐,对乙酰氨基酚及NSAIDs类药物是大多数腰痛患者的一线药物选择(1a级证据)。对于没有禁忌证的患者,推荐使用2-4周的NSAIDs类药物是较合理的选择。而对于不能耐受或禁用NSAIDs类药物的腰痛患者,对乙酰氨基酚是合理选择。Roelofs等于2008年发表的一篇Cochrane系统评价认为,NSAIDs类药物可有效缓解亚急性和慢性腰痛的短期症状,急性腰痛患者在服用1周后整体症状的改善优于安慰剂组,而对乙酰氨基酚和NSAIDs类药物在缓解腰痛患者疼痛上无显著差异,但NSAIDs组不良事件的发生要高于安慰剂组及对乙酰氨基酚组(1a级证据)。Dreiser等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提示,比较安慰剂,NSAIDs类药物对坐骨神经痛更有效(1b级证据)。7.2 硬膜外注射硬膜外糖皮质激素注射的应用已有数十年,主要针对存在神经根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多项随机对照研究提示,硬膜外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可在短期内缓解伴有坐骨神经痛的腰痛患者的症状(1b级证据),但不能使手术率下降(1b级证据)。鉴于疾病的自然预后较好且有其他治疗选择,不推荐患者在急性期应用,而对于保守治疗6周以上无效,且不准备进行手术治疗或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可推荐进行注射治疗。Ghahreman等进行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1个月时,经椎间孔硬膜外激素注射对于部分症状性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要优于肌肉生理盐水注射、经椎间孔生理盐水注射和经椎间孔局麻药注射(1b级证据)。2012年的一篇系统评价认为,硬膜外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可较小程度缓解腿痛并改善功能长达3个月,但这一效果未能维持到1年(1a级证据)。注射可为单次或3次,每次注射的间隔不应少于1个月,如果最初的注射不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则不建议继续进行注射治疗,通常不建议1年内在同一位置进行3次以上的注射治疗(4级证据)。8 心理治疗及认知行为疗法对于慢性疼痛患者,应针对其存在的抑郁焦虑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及康复知识教育,促使其心理状况改善,有助于疼痛的缓解。2005年发表的一篇Cochrane系统评价认为,认知行为疗法可在短期内改善腰痛,其效果要优于对照组(1a级证据)。一项针对亚急性和慢性腰痛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12个月随访时,接受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的患者在疼痛的缓解和功能的改善上均要优于没有任何治疗的患者(2b级证据)。9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切除部分或全部病变椎间盘缓解由神经根压迫和炎症所引起的症状。如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现马尾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或出现严重的或进行性肌肉无力,应由骨科医生进行紧急评估,急诊手术治疗。而如果不存在严重的或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尚无证据表明早期进行手术可改善结局。如果患者存在持续性功能障碍且生存质量严重受损,经3-6个月非手术治疗无改善,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10 术后康复术后康复应在康复评定后,根据评定结果合理进行。术后康复的开始时间与手术方式有关,其中微创手术患者的康复可相对早期进行(5级证据)。引起腰椎屈伸或旋转的运动,其开始时间应相对后置,而呼吸训练、上下肢训练则可以早期进行(5级证据)。术后早期,应在保证手术部位稳定及不影响愈合的前提下,进行维持性康复训练(5级证据)。一项Cochrane系统评价认为,术后4-6周开始强化运动训练方案在功能的短期改善和回归工作方面比轻度训练方案更为有效,但两者的远期结局并无差异(1a级证据)。Mustafa等的随机对照研究证实,腰椎术后进行运动疗法训练,在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及重返工作方面,均是有益的(1b级证据)。来源: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 32(2):130-135.
经皮脊柱内镜手术借助天然解剖间隙建立微创工作通道,摘除突出的椎间盘,对脊柱骨结构及软组织破坏极小,术后恢复极快,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脊柱微创手术”。温医一院脊柱外科是浙江省内率先开展该技术的单位之一,2013年我院就已开始脊柱内镜手术。由于设备器械到位时间原因,正式开展在2015年1月。目前在滕红林主任的带领下已完成该类手术超过400台,在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院脊柱微创中心现已熟练开展两种入路脊柱内镜下微创手术(经椎间孔及椎板间隙入路),并开展椎管狭窄症、游离型、钙化型、多节段突出等各类复杂椎间盘手术。颈椎微创手术:滕红林主任2004年从上海长征医院博士毕业回院开展颈椎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有2000多例高质量颈椎手术的经验积累。我院颈椎微创手术的开展,有着大量的颈椎常规手术和腰椎经皮内镜手术作为基础。目前,我院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开展该技术的几家医院之一。近日完成了第3例颈椎后路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疗效良好,病人赞不绝口。病例展示:简要病情:患者,男,40岁,因“左肩部及左上肢放射半痛年”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肩部疼痛及左上臂、左前臂放射痛及麻木,不剧,复发发作,进行性加重。专科查体:左上臂下端外侧、左前臂上段外侧感觉减退,左侧握力VI级,余V级,压颈试验(+),双侧Hoffman(-),VAS 评分7分。MRI: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5/6、C6/7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受压。入院后,滕红林主任及其团队医师经详细询问病史和评估病情后,认为患者适合颈椎后路经皮内镜手术。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制定了颈椎后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摘除的手术方案。术中定位手术全程仅耗时70分钟,术后患者苏醒后疼痛即缓解消失,仅余少许麻木。在病人看来,脊柱微创手术真的是“简单”,手术切口不到1厘米,术后数小时后即可下地活动,1,2天即可出院,因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效果好,更不容易有胃肠道、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等方面的并发症。但殊不知,对于医生来说,微创手术要求医生在一个极其有限的通道视野空间里实施“精确打击”,没有丰富的常规脊柱手术经验是难以做到心中数、手下有路的,没有长时间的微创操作训练也是难以熟练掌握解决问题的相关技巧。温医一院脊柱外科、脊柱微创(内镜)中心就医指南一.门诊安排新院:门诊2号楼1楼B10诊室周一全天:滕红林(主任医师)周二全天:王靖(副主任医师)周三上午:朱旻宇(主治医师);周三下午:王宇(主治医师)周四全天:李驰(主治医师)周五上午:周洋(住院医师);周五下午:黄克伦(住院医师)名医馆:新院5号楼1楼周二下午:滕红林(主任医师)老院:门诊楼7楼10、11号诊室周五上午:滕红林(主任医师);周五下午:王靖(副主任医师)二.门诊预约网上预约: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官网----“网上预约”—“选择专科”—“外科里选脊柱外科或骨科”—“查看医生名字”--按照页面提示进行预约;(或者“选择医生”--输入医生名字预约) 电话预约:拨打114按6,或12580按3,找“脊柱外科”医生现场预约:服务中心、各楼层服务站或自助服务机(可现场求助导医进行操作)诊室预约:医生工作站直接预约下一次复诊时间手机APP预约:下载“温医一院(大众版)”APP,点击手机预约—外科—骨科或者脊柱外科—查找医生名字(标有红色专病字样)—预约时间—输入患者名字及联系电话—收到预约成功短信提示—按照提示的时间地点就诊三.住院部地址新院3号住院楼9楼391“脊柱外科、脊柱微创(内镜)中心”病区
我院颈椎手术简介:我院脊柱外科是省内最早开展颈椎手术的单位之一,在滕红林主任的带领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已成为我科的一大特色。从2004年他从上海长征医院博士毕业回院开展颈椎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有近2000例的颈椎手术的经验积累。无论是手术数量还是手术质量,在省内都是处于领先地位,是区域闻名的一大颈椎病治疗中心,各种颈椎手术技术成熟,在省内甚至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且手术指征把握严格,绝大多数患者术后效果满意。近年来,脊柱微创手术飞速发展,尤其是经皮内镜手术。我院自2013年开展腰椎经皮内镜手术以来,积累了不少腰椎后路脊柱内镜的操作经验。此外,我院颈椎微创手术的开展,有着大量的颈椎常规手术作为基础。在这些基础上,我院首次成功将脊柱内镜手术引入到颈椎微创外科中,使颈椎手术变得更为安全和有效,提高了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这也是温州地区首例成功实施颈椎后路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目前,省内开展该手术项目不到10例,我院成为了国内为数不多的开展该技术的几家医院之一。与传统手术相比较,颈椎内镜手术创伤更小,出血量更少,术后可以早期下床活动,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避免长期卧床给患者带来的不便。但国内外学者较为一致地认为其适应症应控制在单节或双节段椎间盘病变等较小范围的“软”性压迫。病例展示:简要病情:患者,男,40岁,因“颈痛伴左上肢麻木疼痛3月”入院。患者1月前突发颈痛伴左上肢放射性疼痛,伴麻木,反复发作,左上肢上举方能减轻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专科查体:从左肩沿尺侧放射性疼痛,左小指麻木。四肢肌力V级,牵拉试验(+)、压颈试验(+),病理征(-),VAS 评分8分。MRI:C6/7左侧椎间盘软性突出。入院后,滕红林主任及其团队医师经详细询问病史和评估病情后,认为患者颈椎间盘单一节段突出且偏一侧挤压C7出口神经根,是颈椎后路经皮内镜的最佳适应症。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制定了颈椎后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摘除的手术方案。然后在C臂机的透视辅助下调整放置通道通道放置好后再次透视定位确认,置入内镜后显露关节突内侧,磨钻磨除部分上位椎板、下关节突下缘、黄韧带,显露硬膜外缘及C7神经根。于C7神经根腋下寻找突出髓核,内镜下成功摘除。手术时间历时约90分钟余。镜下操作图像仅6mm左右的手术创口术后患者麻醉苏醒后疼痛即缓解消失,术后第1天VAS评分2分。 左上肢症状基本完全消失,术后第2天出院,目前正在随访中。总而言之,颈椎后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是一项比较安全有效的技术,可适用于颈椎间盘突出症后外侧及外侧型,如结合术中磨除骨赘、扩大神经根管操作,该手术可应用于椎间孔狭窄等导致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即各种原因所致神经根卡压症。由于颈椎局部解剖结构特殊而复杂,存在重要的结构,所以该技术对医生的要求较高,需注意止血和镜下组织的辨认,避免重要血管神经的损伤。因此,对于部分选择适当的病例,微创技术可以取得与开放技术同等的临床疗效。温医一院脊柱外科、脊柱微创(内镜)中心就医指南一.门诊安排新院:门诊2号楼1楼B10诊室周一全天:滕红林(主任医师)周二全天:王靖(副主任医师)周三上午:朱旻宇(主治医师);周三下午:王宇(主治医师)周四全天:李驰(主治医师)周五上午:周洋(住院医师);周五下午:黄克伦(住院医师)名医馆:新院5号楼1楼周二下午:滕红林(主任医师)老院:门诊楼7楼10、11号诊室周五上午:滕红林(主任医师);周五下午:王靖(副主任医师)二.门诊预约网上预约: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官网----“网上预约”—“选择专科”—“外科里选脊柱外科或骨科”—“查看医生名字”--按照页面提示进行预约;(或者“选择医生”--输入医生名字预约)电话预约:拨打114按6,或12580按3,找“脊柱外科”医生现场预约:服务中心、各楼层服务站或自助服务机(可现场求助导医进行操作)诊室预约:医生工作站直接预约下一次复诊时间手机APP预约:下载“温医一院(大众版)”APP,点击手机预约—外科—骨科或者脊柱外科—查找医生名字(标有红色专病字样)—预约时间—输入患者名字及联系电话—收到预约成功短信提示—按照提示的时间地点就诊三.住院部地址新院3号住院楼9楼391“脊柱外科、脊柱微创(内镜)中心”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