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前病变累及额骨,眉弓,额窦,对骨质有破坏,额部皮肤隆起。考虑为骨源性肿瘤,不除外恶性可能。治疗后治疗后7天术中发现病变有一定边界,局部颅骨被破坏,将受累的额骨,眉弓,眶上及额窦骨质全部切除。用钛板板手工塑形修补眉弓,眶上壁及额部骨质缺损。术后CT显示手工塑形满意,病变全切。病理:前颅底病变送检破碎骨,软骨及死骨组织内见大量,大小不等的薄壁及厚壁血管增生,相互吻合、沟通,内皮细胞形态温和,无明显异型。局部细胞增生活跃。考虑为海绵状血管瘤。知识点:海绵状血管瘤发生在颅底,侵犯颅骨及鼻窦少见。对于这种良性病变,根治性切除非常重要。因额骨、眉弓的骨质缺损影响面容,所以需要提前准备塑型钛板,术中要精心塑形,修补骨质缺损,恢复病人面容轮廓。
治疗前男,51岁。因视力下降1年,体检发现左枕占位两月余入院。近一年来自觉视力轻度下降,呈持续性表现,为看远处细小物体模糊无恶心呕吐,无肢体运动障碍,无感觉障碍,无言语不利,无大小便失禁。患者两个月前体检时发现左侧枕叶占位。行核磁检查提示左侧枕部颅骨骨板可见一类圆形,T1低信号,T2i稍高信号,DWi呈低信号,大小约2.0×2.1×2.3厘米,边界清,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病灶与左侧小脑幕呈宽基底相连,邻近脑实质受压。治疗中术中发现病变边界清楚,如桑葚状,血红色,血运丰富。与硬膜关系密切。分离边界后,完整切除肿瘤。将与病变关系密切的硬膜边缘一并切除。横窦保护良好。治疗后治疗后7天术后病理:大小不一扩张血管,管壁厚薄不均,薄壁为主。腔内壁为单层扁平上皮,形态温和,部分管腔内血栓形成。间质伴出血,符合海绵状血管瘤。术后一周拆线出院。复查核磁提示病变全切除,无残余。补充知识点:海绵状血管瘤,为边界清楚的良性血管错构瘤,有不规则厚薄的窦状血管腔道组成。位于脑内,不含有神经实质,没有大的供血动脉或大的引流静脉。通常大小1~5厘米。可出血钙化,或者血栓形成。病变满腔内充满血液,处于血栓形成的各种阶段,如形成阶段,机化阶段,溶解阶段。可伴发静脉血管瘤,可在病变附近发现毛细血管扩张。病变大体形态呈桑葚状。海绵状血管瘤可以分为散发型和遗传型。遗传性的可见多发的病变。家族中如果病人数量大于一,那么病人的一级亲属应该进行核磁扫描以及遗传学检查。一般在核磁上有较为明确的影像学表现,血管造影一般不能显示病变。核磁表现几乎可以诊断,典型病例中无需行血管造影,诊断不清的病例,需要血管造影用于排除其他诊断。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和癫痫。对于无症状的,偶然发现的海绵状血管瘤可以观察,定期行核磁检查。对于有出血,癫痫等症状表现的,需要手术切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有争议,不做首选。
治疗前中年男性,右耳听力丧失。MRI提示右侧桥脑小脑角病变。病变位于内听道内,CT显示内听道有扩张。符合听神经瘤的一般表现。但术前MRI增强显示病变均匀强化,符合脑膜瘤改变。治疗中术中发现病变质地硬韧,与脑组织边界清楚,位于CPA区,向内听道内延伸,向上抵达小脑幕,与三叉神经关系密切。术中判断为脑膜瘤。磨开内听道后唇至耳底,剥离内听道内肿瘤,保护面神经,镜下全切肿瘤,治疗后治疗后7天这个病变位于CPA区,内听道扩大,有听力丧失,符合听神经瘤诊断的一般标准,但是病变在增强核磁上均匀强化。不除外脑膜瘤可能,所以术前选择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是明智的。因为经迷路入路在处理肿瘤上极时解剖肿瘤与三叉神经及岩静脉时会有一定难度。
治疗前男性,25岁,腰部不适伴左下肢力弱半年。1年前出现间断性夜尿增多症状,诊断神经源性膀胱。治疗后治疗后7天患者病变累及胸10——胸12,腰1-5,骶1-5,长节段,巨大占位,脊髓显示不清,手术风险大。术中先铣开T10-T12椎板,在电生理监测下,显示并分离该节段肿瘤,发现肿瘤为髓外硬膜下,与脊髓可以分开,遂进一步铣开L1-L5椎板,并开放骶管,切除剩余肿瘤。术中显微镜下全切肿瘤,电生理监测下神经功能保护良好。T10-L5椎板复位固定。术后5天拔除引流管,胸腰围保护下下床活动,可使用助行器自行走动。
先说一下今天的事情吧。周一上午是我固定的门诊时间,如同平常每个日子一样,我今天七点前就到病房把病人看了一圈。早上快速查完房,一溜小跑到门诊开始看诊,已经挂了20几个号出去。今天的患者确实有问题的比较多,肿瘤、血管病、退行性变,不一而足,开了6张住院单。一直憋着尿,等一名老患者来就诊时,我才让他稍等,飞快的去放松了一下。至此,虽累,心情还不错。之后就在我给一名患者看诊的时候,推门进来一个中老年女性,很礼貌的称呼我为伊主任,让我帮她看看结果。我说好,您等着叫号就行。她还是挺礼貌的说:上次你给我开的检查,帮我看一下吧,看一眼就行,如果没事,我就不挂号了,有事我再去挂号。我只能暂时停止看诊,给她解释:“您得去挂号,如果挂不上,我可以帮您加号,但不挂号我没法帮您看。简单的看一眼我无法告诉您有事没事,我得对您负责,也得对前面挂号等待就诊的患者负责。”这一下,对方马上变脸了,不再是姿态优雅,语气温和,直接就硬狠狠的说:“你怎么这么不负责啊,上次就只给我开了检查。”言下之意,我这次就该让她不用挂号,直接加塞进来看片子,看检验结果。我想请问,我需要怎么负责?加上这次,您也才是第二次找我就诊,我不仔细给你看片子,判读化验结果,如何给你正确诊治?再说第一次看门诊,经过问诊,查体,我给你开了检查单和化验单,不就该这样吗?我第一次不开检查,难道要直接开颅不成?我的很多老患者每次来就诊,都会挂好号,在门口静静地等着叫,有时真的就是看一眼化验单的问题,因为长期找我就诊,我对他们的病情了如指掌。可他们每次都是规规矩矩的挂好号来,让我颇为温暖。对于新就诊的患者,真的更需要挂号就诊,你挂号就诊意味着你和医院及医生之间建立了看病的合约,大夫需要对你负责,你也要对自己负责。看这位女士的穿着打扮,像是个读过书有知识的人,怎么就是不通道理?对这种人,我从来就坚持道理,在我的坚持下,她嘟嘟囔囔,骂骂咧咧的出去了。无非是大夫怎么不讲医德,不负责任的话。我都懒得听,也懒得理了。我有时真的很难理解:我一个主任医师的号80元,医保报销后自费40元,您的健康和生命真的不值这40元吗?所以我想就今天的这个事,和朋友们说明几点,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一、关于挂号。挂号就诊,天经地义,千万不要再去和大夫说,上次来你就给我开了化验和检查单,这次就看看检查结果,为什么还要我挂号?再也不要说:就是看个结果嘛,就看一眼…。如果这一眼就这么简单的话,化验单、检查报告白纸黑字写着呢,你自己看不就行了吗?还需要医生看什么呀?要知道,医生判读你的影像资料和化验单,要做出很多诊断和鉴别诊断,才能做出正确的处置方案或最接近正确的方案。这一眼的背后是十几年的经验积累和不断学习。同样,医生在给你开出检查化验单的时候,也是同样的需要在脑海里经过一番思考,这背后都是医生的知识付出。所以,请自觉挂号就诊,请尊重医生的劳动,也请尊重您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二、关于看诊时间。门诊看诊时间不是平均分配的,而是按病情需要分配的。有些疑难杂症的患者,不夸张的说,真的是带着”三五斤”片子,外加一大摞“档案”来就诊,病史长的就如同现在的某些连续剧。医生除了问病史,看这厚厚的片子和病历,还需要查体,真的可能需要半小时时间。而有的患者就是个头痛脑热,没有大碍,片子也没事,可能就需要解释下病情,3分钟就够了。千万不要以为自费花了10块钱的挂号费,就一定得和医生唠十块钱的嗑,真没必要,除了浪费自己的时间,浪费医生的时间,挤占别的患者的时间以外,别的一无所获。所以请记住两点:1、医生给患者的就诊时间不是平均分配的,而是按病情分配的。2.就目前国内公立医院,尤其是三甲大医院的现状,要求每个患者都能保证多长时间看诊,真的做不到。设想如果每个患者看诊半小时,那一上午就只能看八个号。那其他患者那怕病情再急,再需要尽快就诊,也加不了号,那很多真正需要及时诊治的患者的利益就只能被牺牲掉了。当然,如果将来分级诊疗做好了,找专科医师就诊的患者确实都是有专科的问题需要解决,那时可能每位患者的就诊时间也差不多一样了,专科大夫也不用像大海捞针一样从乌泱泱的患者中找真正需要救治的患者了。三、关于就诊次序。挂了号就应该按时来就诊。很多时候,有患者挂了号不早来,算着时间差不多到自己了再来,或者同时挂几个科的号时间又相互冲突。所以经常出现过了号的患者随时推门进来要求加到前面就诊,理由是:“我的号靠前”。靠前您不早来?银行办事取号排队,餐馆就餐取号排队,还讲究个过号重排,怎么到了医院就理直气壮起来了?四、其他。医生半天看十几甚至几十个患者,如果碰上一个无理取闹的,真的会影响医生心理和情绪,有时甚至会影响到对其他患者的病情判断,要知道,医生是人,不是神;也要知道,医师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一个理性而周全的诊治计划是很专业,很职业的,是需要心无旁骛的投入其中的。试想一下如果有人蛮不讲理,和你大吵一架,还要求你不受影响,心平气和的继续工作,这是不是很难?所以如果你就诊时遇到大夫刚被前面的人气的够呛,请安慰一下你的大夫,这对医生和你都好!
1817年英国内科医生James Parkinson在自己住所的楼上观察到几个特殊的邻居,他们的共同表现为肢体抖动、走路姿势前倾、动作缓慢。后来Parkinson医生又遇到两例去他诊所就诊的相似患者,这让他意识到这是一种新的疾病。基于这些发现,他发表了他的经典之作“关于震颤麻痹的评论”(Anessayontheshakingpalsy),报告了6例患者,首次提出震颤麻痹一词,并对该病进行了描述。于是这个病一度被命名为震颤麻痹。但实际上有些患者并不出现震颤症状,其他表现也并非麻痹样改变。因此“震颤麻痹”这一称谓并不贴切。1892年法国神经病学家,现代神经病学的奠基人Charcot将此疾病命名为帕金森病,以纪念James Parkinson的重要贡献。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从1997年开始将James Parkinson医生的诞生日4月11日,确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从James Parkinson 1817年首次描述该病到目前200多年以来,人类对帕金森病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先后有学者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纹状体和黑质部位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瑞典学者Arvid Carlsson进一步研究确认,帕金森病是大脑特定部位多巴胺缺乏所致,推动了抗帕金森病药物左旋多巴(L-dopa)的研制,他因发现多巴胺信号转导功能及其在控制运动中作用,获得了2000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左旋多巴应用于临床,大大提高了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成为帕金森病治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围绕着对多巴胺的研究,几年后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DCI)和多巴胺受体(DR)激动药相继加入帕金森病治疗药物行列,使帕金森病疗效显着提高。1987年法国的Benabid教授在给震颤患者做手术时,把一根针样的电极插入患者的脑内核团,给予微弱的电流刺激,患者的震颤症状消失,停止刺激后震颤再次出现。4年后,Benabid教授在柳叶刀杂志发表了他的这一发现,由此诞生了人类治疗帕金森病的第二个里程碑,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us,简称DBS),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脑起搏器”。因Benabid教授的这一杰出贡献,他获得了被称为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医学奖。目前,DBS疗法成为药物治疗的重要补充,能显著改善药物治疗效果差的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我国1998年开展了第一例DBS手术,20多年来,该项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2009年我国完成了第一例国产DBS临床手术,大大降低了DBS手术的治疗费用,使得更多的患者能从DBS手术中获益。相信在未来,神经调控技术会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造福更多的患者。
可以先随访观察①偶尔发现的小动脉瘤,比如两三毫米、五毫米以下;②形态规则,比如完全囊状的小动脉瘤;③某些特定部位,如没有入颅的,海绵窦的,床突旁的小动脉瘤,这几种一般建议病人随访观察,必要时出现特殊情况才建议治疗。建议手术治疗①较大动脉瘤,破裂风险高,形态不规则,有子囊、有凸起、有棱有角;②有破裂先兆,比如,后交通动脉瘤突然出现患者眼皮耷拉下来,瞳孔变大,光反应差;③患者有既往有出血病史,或者有危险因素或家族病史,或有不可控制的高血压,或者吃双联的抗血小板药物或者抗凝药,这类患者动脉瘤一旦破裂风险非常高。④病人自身有很大心理压力,认为动脉瘤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且瘤子出于可治可不治的状态时可以积极治疗。
吃饭拿不住碗筷不一定是帕金森,也可能是特发性震颤,这两种疾病,有些症状是相似的,但还是有区别的。首先,帕金森最典型的症状是静止不动时,手指像搓丸子一样的动作,我们叫搓丸样震颤,又叫静止性震颤,但特发性震颤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的时候才会有所加重,帕金森病在精细动作比如写字的时候会出现一个越写越小的情况,我们叫小写征,而特发性震颤写字虽然会变形,但是不会越写越小的,还有,在帕金森中晚期的时候,病人姿势上也会有障碍,比如,站起来的时候很容易往后倒、走路的时候步子很小很快这一点特发性震颤是没有的,所以两者看似相同但是区别还是很大的。
脑动脉瘤种类很多,有先天性、感染性、动脉硬化性、外伤性。其中,最常见的是动脉硬化导致的动脉瘤。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血管壁出现动脉硬化薄弱,这个薄弱点特别是在动脉分叉的地方有血流冲击的作用,这是一个物理的效应,血流反复的冲击。我们都知道水滴石穿,那么对动脉管壁的持续的冲击就会导致这个薄弱点慢慢的扩张,最常见的出现这种囊性动脉瘤,到一定时机,在一定诱因情况下,比如病人突然的出现血压高、生气、紧张等等,可能这个就破掉了,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得动脉瘤,是因为老年人动脉硬化的比例高了,得动脉瘤的比例高了。
首先,需要知道,一个鸡蛋重量大约在50g左右,其中,蛋白质含量在6-7g,脂肪5-6g,胆固醇在200mg左右,不少人看到如此高的胆固醇含量认为鸡蛋是极其不健康的,但事实并非如此。鸡蛋内含有的胆固醇是富含不饱和脂肪酸DHA,这类胆固醇是“好的”胆固醇,进入人体后,可促进肠道排除甘油三酯的速度,并不会引起血脂升高或者其他的一些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个研究,研究囊括了172万多人,重点分析了摄入鸡蛋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之间的关联,结果发现亚洲人群每日多吃一个鸡蛋可以降低18%左右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所以,吃鸡蛋当然还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