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病人自我诊断:”我皮肤痒,是不是过敏了”?是的,皮肤瘙痒可以是因为过敏了,那么什么叫做“过敏”?顾名思义,过敏就是过于敏感!许多患者的下一句问题是:我过敏了,是不是机体抵抗力降低,我是不是需要服药增强免疫力? 过敏和免疫力是一回事儿吗?过敏,就是过于敏感,比如说:人体如果有病毒,细菌,人体会产生免疫因子(医学术语为:启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系统)来抵抗外界病菌,那么过敏,可以理解为,在外界没有可以致病的致病菌或者致病因素的浓度和强度还不足以致病时,人体过于敏感地产生了免疫因子,在人体出现过敏反应,某种意义上,是免疫因子释放过多了,所以应该不是免疫力降低而造成过敏,而这种免疫因子释放过多,给身体带来的不是抵抗力增强,而是可以简单理解为“免疫力轻度不平衡”,过强的免疫因子的首先反应在皮肤,所以皮肤会出现瘙痒 各种形态的皮疹,某种意义上是在保护内脏器官的不受侵害。举个例子:在西方以及日本,人群中出现过敏反应(打喷嚏,鼻塞,起荨麻疹,湿疹等)的比中国多,除了遗传因素(严重的过敏性疾病与遗传有一定相关性)外,因为空气中粉尘很少,人们的生存环境逐渐适应了,突然空气中粉尘增加,或者周围植物粉尘增加(空气种过敏的因子主要是霉菌,植物颗粒等),达到一定浓度就会吸入过敏,这时候是在提醒你:你周围有过强的粉尘,需要适当避开。 过敏源检测有必要吗?每位患者 出现了任何皮肤病 都寄希望于“过敏源检测”来根治过敏,实际情况呢?一般来讲,过敏源检测只适用于一型过敏反应,也就是速发型过敏反应,表现为在几分钟或半小时出现的急性荨麻疹,而不能对慢皮肤病尤其是其他与过敏无关的,比如银屑病,白癜风,玫瑰糠疹等皮肤病,还有一类胆碱能性荨麻疹,遇冷热变化甚至手指甲划过后,起风团样皮疹,我们称为:胆碱能荨麻疹以及人工性荨麻疹,这跟外界过敏药关系不大。所以不必做过敏源检测。 抗过敏药物有副作用吗?过敏能根治吗?每位患者都非常关于药物副作用,但又同时希望能根治,这二者之间其实是有矛盾的,正是因为一般的抗过敏药物,它们的作用最多持续24小时,所以需要天天服药,它们因为24小时排除体外,在人身体不长期存在,所以也不存在长期副作用,但是也不能根治,是因为大部分抗过敏药物,学学名为抗组胺药物,进入人体是在中和引起过敏的组织胺,所以它们一般不是免疫抑制剂,而在过敏反应严重的疾病,需要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抑制人体产生免疫因子的功能,才能够更强地治疗过敏性疾病。正因为药物会很快排出体外,所以治疗药物需要每天服用,而人体的过敏状态是可以改变的,所以等哪天人体不再产生过剩的免疫因子,产生过敏反应,人体的国敏疾病也会好转,所以,药物起到对症,止痒作用,而不是根治作用。 本文系孙秋宁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说尖锐湿疣,总是要从HPV病毒说起~HPV病毒,也叫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英文缩写HPV),它有100多个亚型,而导致尖锐湿疣的绝大多数是6型和11型,少部分其他亚型。但不管是哪个类型,它们感染人体后只存在于人的皮肤或者黏膜之中,引起的症状也仅仅存在于人的皮肤或者黏膜、比如尖锐湿疣(包括生殖器、外阴、肛内、肛周、口腔、咽喉部或呼吸道上皮等部位均可以出现)、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宫颈上皮内瘤变(后期发展成宫颈癌)等,所有HPV能够导致的临床症状,都局限在皮肤和黏膜部位。它的这个特性,也决定了HPV病毒感染传播的途径必须是接触传播,比如性交过程中黏膜接触、或者伤口接触,比如寻常疣的自体接触传播等。HPV病毒是不会像其他病毒一样入血引起病毒血症,然后播散至全身,引起全身症状的。皮肤的表皮和黏膜上皮是HPV病毒赖以生存的地方,它们进入皮肤或者黏膜之后,就在这个地方定植下来,繁殖复制,诱导表皮或者黏膜上皮异常增生,形成疣体。你不去理他,那就是越长越大,病毒就在增生的疣体里面继续繁殖生存,但不会突破表皮进入到真皮的血管,不会进入血液系统播散全身。所以正规医院检查HPV病毒,肯定是取局部分泌物或宫颈脱落细胞、或者直接取疣体组织,做PCR查病毒DNA,或者组织病理学检查。而不是抽血检查,因为抽血查抗体或者血液中找病毒真的没有意义。明白了这个道理,其实我们也就大概能够理解到,HPV病毒感染引起的尖锐湿疣,治疗是有其本身的特殊性的,那就是专注于局部。如果我们把疣体通过各种方法去除掉,比如电灼、冷冻或者激光等手段,在疣体里寄生的病毒就随着被去除了。 但是为什么尖锐湿疣容易复发呢?那是因为不管我们用哪种方法,都不能一次性把局部的病毒彻底弄干净,毕竟是人为操作,不可能定点定向地把含有病毒的疣体组织一下子全部清除掉,所以烧掉一次,残留在局部的病毒又继续复制,侵犯旁边的表皮,新的疣体又出来了。造成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错觉。很多人畏惧尖锐湿疣的地方就在这里,觉得这么反反复复,有种永远也治不好的绝望。但我们并不能完全否定烧掉疣体(俗称“烧韭菜”)这个过程的功劳。这个简单粗暴的治疗其实还有两个不可忽视的益处:一,它直接降低了局部皮肤的病毒载量。想象一下,疣体里面搭载了海量的HPV病毒,我们把它烧了,那很直接的,整体病毒载量就降低了,虽然基底部残留少量我们无法一下子完全清除干净,但至少给病毒是一次打击;二,刺激局部的炎症反应。烧也好、激光也好、冷冻也罢,或者最近很火的光动力治疗,都会刺激局部的炎症反应,这个炎症反应可千万别轻视了,它可以调动局部皮肤对病毒的免疫清除能力,而局部的免疫反应可以辅助清除残留的病毒。所以,千万别小看了这简单粗暴的“烧韭菜”。很大部分尖锐湿疣患者,也许并不需要后续配合其他特别的治疗,就这么简单的来回烧几次,也就治愈了。可是有人就会说了,我烧了呀,而且烧了好几次了,为什么还是复发复发复发呢?那是因为:一,由于部分尖锐湿疣皮疹很不典型,在烧的过程中可能被漏掉了;二,与你局部皮肤的免疫状态也有关系,局部的抗病毒免疫反应没有完全被调动起来,病毒总是有残留。那怎么办?这个时候,除了烧韭菜,之后配合用药就有必要了,我们暂且称之为“撒农药”。目前临床上一般会在疣体烧了之后,等一周左右伤口愈合等差不多了,就开始配合使用咪喹莫特乳膏,涂在局部,每周三次,坚持用。咪喹莫特是直接杀灭HPV病毒么?并不是。它的作用和我刚刚说的烧冻刺激产生免疫炎症反应差不多,它可以特异性地刺激调动局部皮肤的T细胞免疫,激活局部的免疫细胞去杀残留在表皮基地细胞和角质细胞内的HPV病毒。一般而言,对于非特殊部位的HPV感染,我们就用这种“烧韭菜”+“撒农药”的简单方式,绝大部分的患者在治疗半年左右病毒就基本清楚干净了,不会再复发,虽然中途可能会反复那么两三次。很多人问,想一次性就彻底搞定,再也不复发的方法。不好意思,现在确实还没有!不管从HPV病毒本身的生物学行为来说,还是从当前所有治疗手段的局限性而言,治疗期间复发几次是合理的,也是允许的。所以想劝告大家,要正视治疗期间疣体复发的情况。只要你坚持正规治疗,千万不要因为治疗后有复发,就失去信心,彻底放弃了。一些特殊部位的尖锐湿疣,比如肛内、尿道内、口腔、咽喉、甚至支气管等部位的,则借助相应的如肛肠科、泌尿科、口腔科、呼吸科等科室的特殊仪器设备,目的也是一个,先想办法烧韭菜,然后再在局部涂咪喹莫特。对于少数特别疣体特别严重的,也有医生会局部可以酌情考虑打点干扰素,而如果比较多比较泛发的,有些医生会肌注干扰素!干扰素也不是直接的杀伤病毒,而是通过与局部免疫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免疫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后者才是直接抗病毒的。关于在HPV治疗中系统使用(肌注)打干扰素是否真的有效,目前争议很大,但是很多医生确实这么干的。但其实根据HPV的生物学特点而言,所有的治疗,都应该关注局部!吃药也好,全身打干扰素也好,甚至更离谱的打胸腺肽等所谓的增强全身免疫力也好,个人认为,对于局部抗HPV病毒的作用,都是隔山打牛。其实说了那么多,终归就一个道理,尖锐湿疣不恐怖,肯定是可以治好的病,而且也是容易治疗的病。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被江湖游医或者某系医院瞎忽悠,花成千上万,最终还是春风吹又生。最后,HPV治疗痊愈后,随访观察,如果半年没有复发疣体,复查病毒分型都是阴性的,那就可以放心了,病毒已经清除干净了。这期间,有医生“烧韭菜”的功劳,也有“撒农药”如咪喹莫特或干扰素刺激免疫反应的功劳,当然也要你本身有正常免疫反应,特别是局部免疫状态正常。最最重要的是,是你对这个病的正确认识,对正规治疗的坚持!作者简介:陈奇权,皮肤科博士,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硕博连续就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师从我国皮肤科学界著名皮肤过敏与临床免疫学家郝飞教授,从事过敏与临床免疫相关皮肤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特别是对荨麻疹的诊疗有深入的研究和认识。以第一作者在《JAEDV》、《CMJ》、《中华皮肤科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国际皮肤病杂志》等杂志发表7篇学术论文,其中SCI两篇;以第二作者参与撰写IOPscience英文专著《Skin photoaging》;美国皮肤病学会官方杂志《JAAD》中文版翻译组成员;多篇论文入选全国及川渝地区的皮肤科学术会议;丁香医生特邀科普作者。本文系陈奇权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小孩子经常会有面部湿疹,一般来就诊的家长就很担心,一是担心孩子的湿疹会反复不,二是担心医生所开的药膏中有过多的激素。 大家都知道,湿疹是一种多种原因引起来的过敏性疾病。它形象的来说,就是有内忧外患,内忧是指皮肤的屏障功能已经受损,就像是一个城市的城墙已经倒塌了;外患是说外界接触的各种不良刺激。 如此,湿疹首要的也是比较关键的是要把皮肤的屏障功能修护好。目前市面上比较不错的医用保湿剂如玉泽,薇诺娜等的透明质酸生物膜。 外用药物的同时先搽上一层医用保湿剂,一方面修护皮肤屏障,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激素吸收太多,同时还可起到舒敏作用。 如果条件允许,还是建议家长可以在为孩子选择药物的时候配合医用保湿剂。 本文系尹建玲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扁平疣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好发面部和手背,严重影响美观,而且有传染性。近期关于扁平疣的咨询比较多,而且经常有患者或医生把汗管瘤误认为扁平疣,特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总结如下:问:扁平疣长什么样?答:表现为大小不等的扁平丘疹,轻度隆起,表面光滑,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境界清楚,可密集分布或由于局部搔抓而呈线状排列,一般无自觉症状,部分患者自觉轻微瘙痒。图:可见典型皮损,部分呈线状排列图:如果不典型的可做病理检查确诊问:扁平疣主要长在哪些部位?答:皮损多发于面部、手背、手臂,面部往往分布不对称,如果对称泛发、特别是胸部有而手背没有,则要注意与发疹性汗管瘤鉴别。图:面部是最好发的部位问:扁平疣会癌变吗?答:不同型的HPV病毒致癌性不同。皮肤高危型包括HPV-5、8、14、17、20、36、38,与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有关,黏膜高危型包括16、18、30、31、33、35、39、45,与宫颈癌、直肠癌、口腔癌、扁桃体癌等有关。可能具有致癌性的包括26、53、66等。引起扁平疣的HPV主要为HPV3或10,少数为28、29和41,均为低危类型,一般不癌变。问:如果从小大量长扁平疣是怎么回事?答:如果出现全身泛发性扁平疣,则要考虑疣状表皮发育不良,属于对HPV选择性细胞免疫缺陷,有遗传性,因为常由高危HPV-5、8引起,易癌变。图:泛发的扁平疣,要考虑疣状表皮发育不良问:扁平疣会自己好吗?答:扁平疣可持续多年,多数患者可自愈,甚至突然消失,不留瘢痕,在所有病毒疣中,扁平疣是自发缓解率最高的。如果突然出现发红、发痒往往要消退的前兆。图:突然出现发红、发痒往往是消退的先兆问:扁平疣需要治疗吗?答:尽管扁平疣有可能会自然消退,但具体到每个无法确实,而且有传染性,越长越多,影响美观,也有可能传染给其它人,最好及时治疗。问:扁平疣怎么治?答:如果皮损数量不多,可以冷冻或激光治疗,也可以外用维a酸软膏、他扎罗汀乳膏、咪喹莫特乳膏等,如果这些外用药无效,可以使用5%5-FU乳膏,非常有效,但易留色素沉着。如果皮损数量多,可以考虑光动力治疗。严重者可配合口服维甲酸类药物。图:光动力治疗原理问:扁平疣需要与哪些病鉴别?答:有时需要与汗管瘤、粟粒丘疹等鉴别。(1)汗管瘤:多见于女性,好发于眼睑及额部皮肤,尤其是下眼睑。皮损为对称分布。少数患者为发疹性汗管瘤,除面部外,还可见于胸、腹、四肢等处,必要进活检病理确诊。本病为良性,不影响健康,如美容需要,可电凝或激光治疗。图:眼睑是汗管瘤的最好发部位,尤其是下眼睑图:发疹性汗管瘤可泛发(2)粟丘疹:损害呈乳白色或黄色,针头至米粒大的坚实丘疹。分原发和继发,可持续数年后自然脱落。一般不需要治疗,如影响美观,可挑除。图:外伤引起的粟丘疹作者:@杨希川教授-皮肤科医生医生个人简介: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病理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疑难少见病研究组组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病理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委会毛发学组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常委、重庆市皮肤性病学专委会委员等,为《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实用皮肤病杂志》及《皮肤病与性病》杂志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副主编专著2部,参编专著5部,以第一和通信作者发表论文74篇,其中SCI收录15篇。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欢迎转载,请标明出处!
随着对玫瑰痤疮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所谓“面部皮炎”患者明确诊断为玫瑰痤疮。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非十分清楚,但反复发作难以治愈是一个“常态”。工作中经常遇到病患关心生活上应该注意哪些事项,以下是权威机构(源于文献Actas Dermosifiliogr. 2008;99:244-56)推荐的玫瑰痤疮患者应该注意的问题,供参考! 少食或禁食以下食物,包括肝脏、酸奶、酸奶油、茄子、西红柿、菠菜、酸橙、白豆、豌豆、鳄梨、香蕉、红梅、葡萄干、无花果、柑橘类的水果、巧克力、香草、酱油、醋、辛辣食物、发酵食物、酒、热饮。2.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如压力、紧张等。3.避免暴露于一些气候环境,如日晒、强风、寒冷、潮湿等。4. 减少在过热的环境下,如热环境、桑拿浴、热水浴等。5.化妆品和药物:化妆品和喷雾剂,特别是那些含有酒精、金缕梅(战痘霜的主要成分)、芳香剂;水醇物质或者含丙酮血管扩张剂的物质,局部外用激素等。6.疾病相关因素:绝经期、咖啡因戒断综合征、慢性咳嗽。7.运动:剧烈运动或举重。8.常见的刺激剂:丙酮,酒精,丙二醇, α-羟基酸,月桂醇硫酸酯钠盐,甲醇释放化合物,维生素C(抗坏血酸)苯甲酸,肉桂酸,苯甲酮,薄荷醇,苯甲醇,樟脑。 应该指出的是,不同的患者其发病的原因或诱因并非一致,需要患者在生活中体验并注意排查。目前对玫瑰痤疮缺乏根治的方法,而各种诱发因素是不断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生活上避免这些因素对控制疾病同样重要,而不仅仅是依靠药物治疗。再次提醒,上述各种因素不是过敏原,是病患对上述因素缺乏耐受。本文系郝飞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10月份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流感流行季节,一大波病毒来袭。老年人的各组织、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免疫力降低,且常常伴有慢性疾病,因此更容易中招。如果不从源头上加以预防控制,将呈现“只治不防,越治越忙”的局面。其中,接种疫苗是老年人预防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手段。1.50岁及以上人群,除了流感疫苗,还有哪些疫苗需要关注?《我国老年人健康防护倡议》指出,老年人要主动接种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带状疱疹疫苗预防接种专家共识》指出,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接种疫苗是最有效可行的预防手段。2.三类疫苗的接种如何保护老年人,效果怎样? 接种疫苗可提高老年人免疫力,降低疾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分别来讲:流感疫苗对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预防效果平均达53%;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对老年人的预防有效率为39%-76%;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对50岁及以上成人的保护力高达97.2%,且至少持续11年。此外,接种疫苗还可通过预防感染,减缓老年人慢性病的进展,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治疗效果。3.带状疱疹会影响日常生活吗?带状疱疹是一种感染性疾病,50岁及以上成人中约99.5%曾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后者潜伏在人体,再次被激活后,将引起极为剧烈的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其中,老年患者痛感尤为明显,且在皮疹消退后可持续数月或更久。4.带状疱疹疫苗必须打吗?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剧烈,可能更甚于分娩痛,且疱疹后神经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然而,现有的治疗只对不到一半的患者有效,且医疗花费巨大。因此,接种疫苗是最有效可行的预防手段。5.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可以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吗?可以接种。《社区老年人常见感染性疾病疫苗应用专家共识》推荐,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应在病情稳定时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后者是首个FDA批准的用于该类人群的带状疱疹疫苗。综上,流感季节来临之际,疫苗接种可以有效保护老年人群。欢迎大家来我院皮肤科或预防保健科进行咨询。
90%以上的成人体内都潜伏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大约1/3的人在一生中会患带状疱疹。“50+”、慢性病、免疫性疾病人群为带状疱疹三类高风险人群。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风险增加24-41%,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3-4倍。对带状疱疹的发病原因存在两个认知误区,即“得过一次带状疱疹就不会再得了”以及“得过水痘就不会得带状疱疹”。可传染。幼儿感染多表现为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或接触感染传播。成人发生带状疱疹时,则主要通过亲密接触传播,因为皮肤上疱疹的疱液和渗出液中,有大量的病毒存在。带状疱疹是自限性疾病,有些抵抗力强的患者2~3周自愈。带状疱疹的治疗目的是防止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重要的并发症,约1/3患者会发生神经痛,老年人可高达2/3。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中有30%~50%疼痛可持续超过1年,部分病程可达10年以上。很多患者表示,这种痛可以让人抓心挠肝、烦躁不安、满地打滚,甚至产生不想活的念头,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带状疱疹并没有特效药,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对≥50成人预防带状疱疹的保护效力达到97.2%,且保护时长可维持11年。3个预防方法:①适量锻炼身体;②作息规律:比如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因压力和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③确保饮食中有足够的蛋白质,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虽然疫情期间勤洗手是个好习惯,但你可能发现自己的手变得越来越干了。 据英国“今日医药新闻”网站,英国皮肤基金会皮肤科顾问扎伊纳布·拉夫塔博士表示,反复使用洗手液和消毒剂洗手容易导致皮肤表层蛋白质剥离,皮肤屏障受损,进而增加感染风险。 频繁使用肥皂洗手也会导致皮炎,出现皮肤干燥、发痒和红肿等症状。本身就有皮肤过敏相关疾病的患者,症状更明显。对湿疹、牛皮癣患者等人群,更容易导致皮肤损伤。 洗手时尽量用流动水洗手,长期使用免洗洗手液使手部皮肤屏障受损,酒精挥发让皮肤越洗越干,出现干裂、瘙痒、湿疹。 冬季加速手部衰老 皮肤的细腻程度与角质层的水分含量有关,正常的皮肤角质层通常含有10%~30%的水分,但随着年龄增长,水分含量会逐渐减少,当水分含量低于10%时,皮肤就会出现干燥、紧绷、粗糙及脱屑等。 手部的油脂、水分含量本身就少,又长时间暴露在外,冬季更容易流失水分,出现“饥渴”状态,加速手部皮肤衰老。一旦缺水,手部皮肤就会干巴巴的,还容易裂口、长冻疮。 还有一些人会发现,即使涂了护手霜,但不一会儿手就又干了。要想让双手始终保持润泽,一是要有效地补水,二是要把补充的水分锁住。这两点不能单靠护手霜独立完成,皮肤干燥严重者,可以先涂护手霜,再搽凡士林。 +护手霜:补水 护手霜的功效主要是补水,选择时注意看成分表,常见的保湿成分有葡萄糖、蜂蜜、玻尿酸、乳油木果油、矿物油、凡士林、三酸甘油酯等;避免香料、色素及其他刺激性成分。 美白、抗皱之类的功效对于护手霜来说不重要,好吸收、能补水才是关键。 +凡士林:锁水 凡士林是一种矿物蜡,它不会被皮肤吸收,能在肌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使水分不易散发。而且它不溶于水,可长久附着在皮肤上,因此具有很好的保湿效果。 有效涂护手霜,做对4个细节 冬天干燥,双手经常因此粗糙脱皮,有时即使涂了护手霜也不管用。其实,这有可能是涂的方法不对。 要想使护手霜充分发挥保护作用,就要涂得到位,以下细节要注意: 涂抹姿势 涂护手霜先用手背对着手背来涂抹,否则掌心深浅不一的纹路可能先将护手霜“吃光”,无法保证足够滋润手背。 涂抹区域 有些人两手交叠随便抹抹就完了,这样会留下大量“盲区”,比如容易干燥的虎口、指尖。 应该用一只手的指肚仔细按摩另一只手每个手指,不但保证涂抹到位,还能通过按摩促进吸收。一定要涂抹指甲边缘部位,否则容易形成倒刺。 涂抹频率 涂护手霜,保证一天至少两次,每天早晚和脸部护肤同时进行。冬季洗手次数多的情况下,只要感觉到了干燥,就可以涂抹护手霜。 涂抹量 用护手霜的量要因人而异,没必要一次性使用这么多。建议一次用量一克左右,大概和食指的第一关节的长度差不多。 需要提醒的是,无论哪个年龄段,冬季都要注意手的呵护。 平时建议多准备几支小包装的护手霜(最好带有防晒功效),放在洗手后容易拿到的地方,如洗手台旁边、随身的包里、办公室抽屉、卧室床头柜上、工作服兜里,洗手后马上抹,这样才能有效保护手部皮肤,防止干燥和老化。
每年入冬以后,门诊皮肤瘙痒病人都会成倍增加。过去皮肤瘙痒病人中老年人居多,主要是由于皮脂腺分泌功能减退、皮肤干燥和退行性萎缩等因素引起。但近年来年轻人中患皮肤瘙痒的也在逐年增加,这固然有冬季气候干燥的原因,但这些病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洗澡过勤,有的还喜欢每天泡热水澡、搓澡。这样做的后果是更多地破坏了皮肤保湿功能,瘙痒也就会随之而来。 人体皮肤最外层叫角质层,是人体皮肤的保护屏障,上面有一层酸性保护膜,我们称之为皮脂膜。皮脂膜是由皮脂、汗液和表皮细胞分泌物乳化而形成的半透明乳状薄膜,皮脂膜中的游离脂肪酸、乳酸盐、尿素和尿酸对皮肤有着保护、滋润及润泽的作用,是人体天然的保湿因子。角质层和皮脂膜共同作用可以防止皮肤水分的丢失,保持皮肤湿润有光泽。皮脂膜最怕经常性的碱性刺激和高温的破坏。冬季人体皮脂腺、汗腺分泌的皮脂及汗液减少,皮脂膜会明显变薄,如果洗澡过于频繁,并大量使用浴液,就会使正常角质细胞过多脱落及皮脂膜进一步变薄,导致皮肤屏障破坏,从而引起皮肤干燥瘙痒。因此,冬季护肤保湿最为重要。 对付皮肤瘙痒冬天洗澡四个不宜 1 洗澡时间不宜太长。许多人每次洗澡唯恐洗不干净,尤其是一些有洁癖的女性,洗澡时间往往超过半小时,个别的甚至一个小时,过长时间的洗涤必然会将人体表面的皮脂膜洗去更多,缺乏皮脂膜保护的皮肤将会显得干燥起皮屑,随之而来的是瘙痒不已。因此,我们建议:洗澡的时间不要太长,十分钟左右即可。 2 不宜用热水烫洗。热刺激可以抑制痒感,所以瘙痒病患者大多喜欢用温度高的水“烫洗”,有的老年人甚至用盐水或花椒水烫洗。这样做当时会感到很“舒服”、很“解痒”,但殊不知过热的水温对皮肤是一种不良刺激,会把皮肤表面的保护膜溶解,使皮肤更干燥,更容易使瘙痒加剧,所以洗澡时水温以40℃为宜。 3 洗澡不宜过频。由于皮脂膜对皮肤的保护至关重要,而老年人因衰老的缘故,皮肤显得很干燥,故对老年人而言,在北方的冬季一周洗一次澡足矣。而一些比较讲究又有天天沐浴习惯的人,可以每天洗澡,但不要每次洗“彻底”,如果每次洗澡都要用大量的浴液、香皂甚至肥皂去涂抹周身的皮肤,然后在每个部位都“认真”搓洗,这些洁肤产品的过多使用必然会将冬季皮肤本身就不多的皮脂膜去掉得更为“干净”了,失去皮脂膜保护的皮肤自然会干燥瘙痒。因此,建议如果没有干脏活,每次洗澡时,颈部、腋下及阴部可以用浴液好好洗一下,但也不要用得太多,其他部位用温水淋浴冲一冲就可以了,尽量不要泡澡,更不要使用碱性强的肥皂清洗。 4 不宜用力搓澡。不少年轻人喜欢蒸桑拿,用劲搓澡,直到身上发红,其实搓下来的“泥”就是皮肤保护膜。这是因为随着表皮的新陈代谢会产生不断脱落的角质细胞,在被水浸泡后,角质层含水量增加,变得松散,此时用力搓后就是人们常说的“泥”。而经常热水浸泡、过度搓洗可以导致正常角质细胞的过多脱落及皮脂膜的变薄,使皮肤屏障保护功能被过多地破坏。皮肤也会在“泥”被搓干净后更加发痒。搓澡过于用力是引起皮肤瘙痒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一些皮肤比较干燥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在洗完澡后,最好在五分钟内在身上适量地涂抹一些具有皮肤保湿功能的润肤品,通过外补的“保湿因子”以保持皮肤的水分,防止皮肤干燥起屑,减少皮肤瘙痒的发生。另外,每次洗澡后最好及时更换内衣,内衣要宽松、柔软、舒适,贴身内衣尽量穿质地柔软的纯棉织品,不要贴身穿羊毛或人造纤维织品,避免刺激皮肤。一旦有瘙痒发生,可以采取拍打或用指腹按揉的方式止痒,尽量避免用尖锐的指甲去搔抓,因为搔抓可使局部的感觉神经因反复刺激而更加兴奋、敏感,使瘙痒进一步加重,从而形成越痒越抓、越抓越痒的恶性循环。冬季瘙痒的情况较为普遍,因此也可以随身携带一些含有樟脑、薄荷、冰片的止痒药膏。
1.时间控制好。洗澡时间太长,会对皮肤表面起保护作用的皮脂膜造成影响。其实从理论上讲,一般淋浴 10~15 分钟完全足够了,即便是泡澡,最好也不要超过20分钟。 2.少搓澡。皮肤表面有一层保护屏障,可以阻挡灰尘、细菌等进入身体,也可以起到保湿作用。适当搓洗是好的,可如果搓得太过分,就有可能破坏皮肤本身的保护屏障,导致皮肤敏感,容易干痒。 3.不用洗那么彻底。很多人觉得天气热了老出汗,身上特别脏,一定要用强力去污的沐浴露或香皂。实际上,除非你每天在泥里打滚,否则就没必要洗得那么深入。洗得过狠反而会破坏皮肤屏障,导致干燥和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