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紫杉醇是由磷脂、胆固醇等材料构成的类似于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紫杉醇包被在其中,大大提高水溶性而无需再添加聚氧乙烯蓖麻油,明显减轻毒副反应,但是仍然没有完全解决过敏问题,临床上依然要进行脱敏预处理,具体方法为:用前30min,静注地塞米松5~10mg、肌注苯海拉明50mg、静注西咪替丁300mg。
多西他赛(docetaxel)又名多烯紫杉醇,是从欧洲红豆杉中提取的非细胞毒性前体化合物再经半合成得到的具有细胞毒性的紫杉类化合物。多西他赛和紫杉醇的抗癌机理一样,优点是它在细胞内的浓度比紫杉醇高3倍,在细胞内滞留时间长,因此比紫杉醇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多西他赛虽然改善了部分水溶性,但依然难溶于水,仍需要采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80(Tween 80)作为增溶剂,同时配以13%乙醇溶液溶解。由于吐温80具有溶血性且黏性大,导致大多数患者产生明显的过敏反应。它与紫杉醇有相似的毒性反应,但其骨髓抑制毒性更多,且会出现体液潴留症状等。患者开始多西他赛治疗前一天必须预服地塞米松16mg(每日2次,每次8mg),持续3天。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比较常见的是溶骨性破坏,骨转移有可能会产生剧烈疼痛。控制好癌症骨转移不仅有利于控制肿瘤的进展,对癌痛、功能状态、生活质量也有一定的改善。双膦酸盐是一种特异性作用于骨的化合物,能抑制因破骨活性增加而导致的骨吸收,并已经成为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主要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重要手段。但是双磷酸盐对于生存率没有改善。唑来膦酸是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以减轻肿瘤患者的高钙血症和疼痛,减少病理性骨折的发生率。唑来膦酸能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是目前抗骨吸收能力最强的双膦酸盐药物,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镇痛效应强,镇痛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轻,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主要药物之一。以下就对唑来膦酸的合理应用做一些概述。唑来膦酸使用的时机当出现以下情况推荐使用唑来膦酸:1、骨转移引起高钙血症。2、骨转移引起骨痛。3、ECT异常,X线或CT或者MRI证实骨转移。4、ECT异常,X线正常,但是CT或者MRI证实骨破坏。5、影像学诊断是骨破坏,即使没有骨痛。以下情况不推荐用唑来膦酸:1、ECT异常,X线正常,CT或MRI也没有显示骨破坏。2、存在骨转移的风险,如乳酸脱氢酶或者碱性磷酸酶升高。使用唑来膦酸的用法用量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准的4 mg唑来膦酸的为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引起的骨痛适应症。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是4周使用一次。辅助治疗是6月使用一次。其中唑来膦酸目前的标准每4周一次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选择。在乳腺癌骨转移中,根据ZOOM和OPTIMIZE-27研究,分析了4周一次和12周一次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唑来膦酸治疗方案。结果两个不同给药方案之间的疗效、颌骨坏死发生率和肾功能障碍没有明显差异。唑来膦酸的禁忌症1、有严重房颤病史的患者不推荐。2、对唑来膦酸或其它双膦酸盐类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3、严重肾功能不全者不推荐。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唑来膦酸的不良反应1、低钙血症:可以每天补充维生素D(800IU-1200IU)和钙(1000mg-1500mg)来预防。钙剂和唑来膦酸不能同时使用,建议至少相隔2小时。2、一过性急性期反应(这时候不需要停用唑来膦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出现发热、肌痛、流感样症状等,绝大多数出现于用药后3天内。症状大多数为轻到中度,一般在开始用药后的24-48小时会达到高峰。不过3天内缓解。也可以进行对症治疗(可口服布洛芬或扑热息痛,如果还控制不住可选用依托考昔(安康信)或塞来昔布(西乐葆)。3、肾功能损害。这个不良反应很有必要详细说一说。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它可能会对肾脏有影响,因为唑来膦酸是经过肾脏代谢的。一般来说如果病人的肌酐水平升高得不多,一般不需要减量。但是在使用之前,我们还是需要对肾功能进行一些预检,看基础的肾功能情况。在治疗过程中,每3-6个月一定要检测肌酐的水平,如果肌酐升高了或者24小时尿蛋白升高了,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就需要进行延迟注射唑来膦酸,延迟注射4-8周。如果肾功能还是不能恢复,尤其当血肌酐>265umol/L,肌酐清除率小于35ml/min,唑来膦酸在这个病人身上可能就不能再使用。在使用唑来膦酸这个药物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同时使用一些肾脏毒性的药物,包括像用造影剂来做检查,因为造影剂本身也会导致损伤。4、下颌骨坏死。唑来膦酸可能会使有些人导致颌骨坏死。建议在接受唑来膦酸治疗之前做牙科检查。并且在用唑来膦酸期间避免做牙科检查和拔牙。对存在下颌骨坏死高风险患者(伴有糖尿病、牙周病、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缺陷、吸烟等)需要复杂侵入性口腔手术时,建议暂停双膦酸盐治疗3-6个月后,再做口腔手术,术后3个月如无口腔特殊情况,可恢复使用双膦酸盐。颌骨坏死的发生率与用了多久的唑来膦酸有关,从治疗4-12个月的1.5%可升至37-48个月的7.7%。如果在使用唑来膦酸过程中出现颌骨的破坏,建议停止这个药物。然后交给有颌骨坏死治疗经验的口腔医生处理。唑来膦酸的停药指征1、用药过程中发现有跟唑来膦酸相关的严重的不良反应。2、接受唑来膦酸治疗的过程中出现肿瘤恶化,出现其他脏器转移并且危及生命。3、临床医生认为继续用药时没有获益。(注,如通过其他治疗缓解了骨痛,并不是停用唑来膦酸的指征)。唑来膦酸使用的注意事项1、用药前要检测电解质水平。2、唑来膦酸可以与化疗、放疗、内分泌等治疗联用。3、长期应用时要每3-6个月检测血钙和肾功能,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注意不要和肾毒性药物一同使用。4、有活动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者、功能性食管活动障碍者慎用。
1. 为了减少胃肠道及骨髓毒性反应,使用培美曲塞患者必须口服低剂量的叶酸或含叶酸的多种维生素。至少必须在培美曲塞初次给药前 7 日内服用 5 日的叶酸或含叶酸的多种维生素,而且在整个治疗期间以及末次给药后的 21 日持续使用,叶酸的给药剂量为 350~1000ug,常用剂量为 400ug。2. 患者必须在培美曲塞初次给药前 1 周内肌内注射维生素 B12,之后每 3 个疗程 1 次,可与培美曲塞安排在同一天注射。维生素 B12 推荐剂量为1000ug。补充维生素 B12 可减少胃肠道及骨髓毒性反应。3. 预服用地塞米松可以降低皮肤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给药方法:地塞米松 4 mg 口服每日 2 次,培美曲塞给药前 1 日、给药当天和给药后 1 日连服 3 日。4. 培美曲塞只能用生理盐水溶解和稀释,不得与其他任何药物 (尤其是含钙的药物) 配伍使用。5. 培美曲塞不含防腐剂,溶解后24 小时内使用,剩余部分弃掉。6. 药液接触皮肤或黏膜应立即用水彻底清洗。
当家人被确诊肿瘤时,很多家庭成员都是天塌下来一般。在接下来的日子面临着各种选择,更有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的各种不适需要缓解。那么针对各种不适,我们能做什么呢?出现症状后,我们该采取哪些恰当的护理措施呢? 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在抗御病原的入侵、机体损伤愈合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当白细胞低于正常值时,应预防感染的发生,同时要做好以下防护:○注意保暖及休息,避免着凉。 ○定期查血常规,关注血象变化。 ○勤洗手,勤换衣物,经常沐浴保持个人卫生,注意会阴部清洁,及时修剪指甲。 ○加强营养鼓励进食,以提高免疫功能。○尽量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特别避免接触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 ○当出现发热、感染时,请尽快到医院就诊。我们还需做到以下几点:勤洗手 戴口罩 五红汤 血小板降低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因此当血小板降到正常值以下时,应避免出血,做好以下防护:○少活动,动作要慢,避免磕碰出血。○穿宽松柔软的衣裤,减少对皮肤的摩擦。○纠正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挖鼻孔、用力擤鼻涕。 ○用柔软的牙刷,也可以用漱口水漱口,以防牙龈出血。 ○ 采血或静脉输液后,针眼要多按压一会儿。 ○ 如果出现头痛,恶心、不明原因的出血或皮肤瘀斑,请尽快到医院就诊。 恶心呕吐当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避免症状加重:○饮食上少食多餐,力求食物多样化。 ○食物应温和无刺激,忌高脂饮食。 ○避免过冷热食物,食用开胃食物如酸梅汤等。 ○精神放松,减轻忧虑,分散注意力。 ○严重情况下,可咨询医生,合理使用止吐药物。 腹泻正常排便形状改变、大便变为水性,每日大便多于300ml及24小时内发生超过2-3次以上或未成形的排便为腹泻。轻者2-3次,重者腹泻每日10次以上,大多伴里急后重。○可进行适当有氧运动,注意腹部保暖,可用热水袋热敷,减弱胃肠运动,减少排便次数,缓解腹痛。 ○遵医嘱服用止泻药,注意水和电解质的补充。 ○饮食以少渣、易消化食物为主,确保食物新鲜。○避免进食粗粮、含油量高的食物。 ○保持肛周皮肤清洁,排便后及时清洗,动作轻柔。 ○若发生持续腹泻,需及时来医院就诊。 便秘正常排便形状改变、大便次数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排便一次,无规律性,排便干燥且排便不畅、困难。便秘是晚期肿瘤患者常见且较为痛苦的症状之一,便秘可造成患者腹痛,腹胀,食欲缺乏,恶心或呕吐,肛门裂伤或撕裂,痔疮加重或发炎,导致生活质量下降。○除非禁忌,鼓励每天摄入至少3000的液体,多食用纤维素含量高的食品、如谷类、豆类、蔬菜和水果等。 ○晨起喝一杯温开水,并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 ○进行腹部按摩,由右及左顺时针按摩,以增加排便次数。 ○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运动。脱发面对脱发,请不要过于担心,因为脱发只是暂时的,停止化疗后,头发会重新生长出来。○使用温和的洗发护发用品。 ○使用软质发梳,尽量避免使用滚轴发梳整理头发。 ○避免吹风机强度过高。 ○可以选择短发。 ○可佩戴冰帽,有利于缓解脱发。 ○用帽子、头套等保护头发,避免太阳直晒。 ○不要染发、烫发,头发不要紧束。 口腔溃疡○保持口腔清洁且湿润,饭后及睡前用软毛牙刷刷牙,选用温性的牙膏,或使用漱口液漱口,减少口腔内细菌。○食物温度要适宜,避免食用刺激性较强或较粗糙生硬的食物。○治疗期间应戒烟戒酒。○口腔局部使用生物刺激因子类药物治疗。 疲乏患者经常感觉无力,会导致意外的发生(跌倒坠床)。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来防止意外的发生呢?除了以上的症状,在放射治疗中,我们还需要知道:保护皮肤:正确使用皮肤保护剂,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棉质衣物,避免接触刺激性洗涤用品,避免冷热刺激,柔软毛巾轻拭擦干。如皮肤出现不适及时告知医务人员,避免抓挠、扯撕皮肤,避免接触阳光等。
适应证:联合 NP 方案一线治疗晚期 NSCLC临床研究:III 期研究 PFS 6.25 月 vs 3.59 月,OS 14.87 月 vs 9.90 月。用法:7.5 mg/m2 d1-14 q3w不良事件: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出血,过敏。肾功能不全慎用。
(一)肺癌患者的饮食建议福建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张龙凤1、平衡饮食,少食多餐。只靠一种食物单打独斗无法发挥抗癌效果,但是如果把它们合理的搭配起来,效果会截然不同。对于肺癌患者,推崇平衡饮食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每餐八分饱。 2、每天5份果蔬。新鲜的蔬菜、水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植物营养素。多选用红色、橙色、深绿色蔬菜,多搭配能增加免疫力的食用菌菇类,肺癌患者可以多吃番茄、柑橘、丝瓜、草莓、葡萄、青椒、芦笋、鸡蛋、鸡肝、豆类、菠菜、莴笋等。 3、少吃加工熟食、合理烹调方式。熏肉和咸肉中潜在的致癌物本身会增加癌症风险,加工熟食中含有食品添加剂对肺癌患者的饮食营养无益。高温下炸、烤或焙会导致肉食形成某些致癌物,而蒸、煮、炖烹调方式相对较安全。 4、少吃糖。肺功能不好的患者不宜吃纯甜食物,可以选择高脂低碳水化物膳食,有利于减轻呼吸负荷。 5、通过口服补充肠内营养制剂及制品。如肺病专用型肠内营养粉、全营素粉、酸奶、乳清蛋白粉、多种维生素等有利于改善肺癌患者的营养状况。 (二)肺癌患者注意事项 1、走出忌口误区。 有人误认为癌细胞摄取营养的能力比正常细胞强,如果多吃高蛋白会促进癌细胞生长,甚至有些患者相信“绝食”可以饿死癌细胞。 您知道吗?营养不足,人体的免疫力会处于低水平,抗癌能力也将减弱,反而更有利于癌细胞的发展。尤其是化疗病人,如果没有一定的蛋白质供应,白细胞、血红蛋白会很难恢复。所以,忌口不要太严、食谱不要太窄,以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为主,可以弥补肿瘤的过分消耗,提高人体免疫力和生活质量。 2、合理选择食物。 避免食用含有致癌物的食品,如腌制蔬菜、腌肉、发霉、烟熏、腐败的食物。应经常食用有利于毒素排泄和具有解毒作用的食物,如绿豆汤、赤豆汤、冬瓜等。多选用养阴润肺、止咳止血的食物,如百合、杏仁、鸭梨、银耳、木耳、海带、山药、莲子、藕等。多食用具有抑制癌细胞作用的食物如香菇、核桃、大枣、猕猴桃、豆腐、薏米、红薯、花菜等。3、努力提高食欲。 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反应会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所以,首先要做好心理护理,才能改善食欲。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病人可补充B族维生素及消化酶、益生菌制剂等。经口正常进食不能满足营养需要的患者可使用营养补充品,每日1~2杯肠内营养液可改善营养不良,预防白细胞降低。
癌痛一直是困扰癌症患者的重大问题,也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癌痛又称癌性疼痛,一般分为肿瘤侵犯各类神经、器官或肿瘤局部坏死、溃疡、炎症等情况下引起的疼痛和肿瘤治疗过程中如手术、化疗、放疗等引起的疼痛。临床上,接近60%肿瘤患者合并有持续性或经常发作癌痛,其中30%为严重的剧烈疼痛,70%肿瘤患者未得到规范化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其中,还有一部分患者通过常规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或出现不耐受的不良反应,导致发生难治性疼痛,比如:癌性爆发痛、骨转移性癌痛、癌性神经病理痛等。癌痛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表明:中国每天有100万的癌症患者被癌痛折磨。癌痛的患者往往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患者抗拒进行抗肿瘤治疗,甚至导致患者产生轻生的念头。因此,科学认识和规范治疗癌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如何科学认识癌痛与止痛药物,以及大众对止痛药物认识的一些误区。癌痛的评估主要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根据疼痛程度可分为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共4级。也可采用数字法,范围为0到10,0分为无痛,10分为患者能想象的最剧烈疼痛,1到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其中轻度疼痛为疼痛能忍受,不影响睡眠及工作,中度疼痛为疼痛不能忍受,影响睡眠及工作,需要使用止痛药物治疗,重度疼痛为严重影响睡眠,可伴有大汗、烦躁不安,需立即进行止痛治疗。止痛药物是癌痛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大众对镇痛药物的使用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误区,如以下常见的对镇痛药物认识误区: 1、吗啡等阿片类药物只在病人疼痛最剧烈时才使用。错!对于癌痛来说,规范、及时的使用镇痛药物才能达到最佳的镇痛治疗效果,而普通的止痛药物无法缓解患者的疼痛,只会使患者更长时间遭受癌症带来的疼痛的折磨,这时候可选择较小剂量的吗啡,使患者快速得到疼痛缓解。癌痛的程度跟癌症的分期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没有直接关系,跟肿瘤的范围、侵犯影响神经及周围组织、转移部位等情况有关,因此剧烈疼痛不代表病情严重程度。 2、吗啡等阿片类药物长期使用后容易上瘾。错!研究表明,用于镇痛目的的长期规范使用阿片类药物,导致成瘾(精神依赖)的风险极小,因为长期、规范、按时的使用阿片类缓释、透皮类镇痛药物,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处于稳定水平,不会出现血液中过高的浓度,降低了成瘾的风险。 3、一旦使用阿片类药物,就会需要终身用药。错!肿瘤的治疗为综合治疗,在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过程中,如患者经过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方案抗肿瘤治疗,疼痛得到缓解,可随时安全地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剂量直至停药,或降阶梯为非阿片类止痛药物,但需注意的是减量直至停药的过程需逐渐缓慢地进行,以免发生戒断症状。 4、非阿片类药物的安全性比阿片类药物更好。错!对于中重度癌痛的患者来说,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更安全,因为阿片类药物对肝肾功能、消化道的副反应较小,需要注意大剂量可能影响呼吸功能,只要规范使用,发生呼吸抑制的风险很小。而非阿片类药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肝肾功受损、血小板减少的严重不良反应,因此非阿片药物的安全性不如阿片类药物。 5、镇痛治疗使患者能部分缓解即可。错!癌痛治疗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缓解患者疼痛,保证睡眠、休息,改善患者心情,同时能保证抗肿瘤治疗的顺利进行,无痛睡眠是镇痛治疗的最低目标,通过最大程度地缓解癌痛,能极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6、阿片类药物出现呕吐、头晕等副作用时应停止使用。错!恶心、呕吐、头晕为阿片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但这些不良反应往往是暂时的,一般在最初使用的几天内容易出现,但数天后多数会自行消除,对于阿片类药物的这些不良反应,可进行宣传教育,必要时进行预防处理,以减轻这些不良反应。 7、杜冷丁是比吗啡更安全的止痛药物。错!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不推荐使用杜冷丁来治疗癌痛,因为杜冷丁的作用强度为吗啡的十分之一,具有神经及肾毒性,其口服利用率不佳,肌肉注射为其给药方式,这一方式本身就会给患者带来疼痛,长期注射可能导致感染、皮下硬结、神经损伤等不良后果。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患者首先要明白,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医生最终的用药选择。其实,影响晚期肺癌治疗方案的因素有很多,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一、患者的病理类型简单而言,就是肺癌的种类。虽然都是肺癌,但肺癌却分为很多种,目前国际上肺癌分类已经超过10类,不同种类的肺癌,其治疗方案可能完全不同。比如,小细胞肺癌患者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两者的治疗药物是完全不同的。二、患者的基因改变即患者有没有能与药物配对的基因变异。如果有,那么患者可以通过口服相应的靶向药物来控制病情。而目前在晚期肺癌中,已经发现的有对应靶向药物治疗的基因变异有9种,也就是说,携带不同的基因突变,患者自身适合的药物是不一样的。其实,即使是同一种基因突变,往往还有很多不同的亚型。举个例子来说,在中国人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是一个叫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基因改变,这个基因大概在40%左右的患者中可以检测到,尤其是女性不吸烟的患者,检测到这个基因突变的可能性更大。而目前,单单这一个基因,就已经发现了接近200种不同的亚型,而每一种亚型最适合的药物,并不都是完全一致的。三、患者的一般状况简单来说就是看看患者身体的“底子”是不是好。如果患者一般状况好,医生可能会选择相对而言更加激进一点的治疗方案,比如采取联合治疗手段。这种联合治疗可以延缓耐药的发生,使患者可以活的更长,但患者付出的“代价”就是不良反应也会相对更加严重,因此需要患者有一个更好的身体状况作为“本钱”。四、患者本身的病情这是影响治疗方案很重要的因素。比如,约1/3的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脑转移,而由于血管与大脑之间有一层天然的障碍(医学上称之为血脑屏障),不是所有的药物都能通过这层屏障到达大脑,这种情况下,更容易通过这层屏障的药物可能更受青睐。而且身体某些特殊部位的转移,如骨转移、脑转移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需要联合放疗等治疗手段。五、各地的医保政策等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个地方的医保政策所能报销的药物不是完全相同的,有些药物可能在这个地方能报销,但是在另外一个地方就未必能报销。而报销是关系到患者“钱袋子”的事情,因此,报销比例更大的药物可能更受青睐。六、其他的因素如患者以前的治疗情况。肿瘤的治疗比较特殊,除非比较特殊的情况,否则,肺癌的治疗很少“吃回头草”,也就是说某种药物一旦耐药,在后面的治疗中,医生通常情况下不会再去选择这个药,因为很可能已经存在耐药性(当然,特殊情况下,还是会出现“走回头路”的情况)。肺癌的治疗方案选择是一个综合考虑的过程,需要非常专业的判断,别人的治疗方案未必适合自己,就好像别人穿着合身的衣服自己穿着未必合身是一个道理的。患者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病情完整、详细的告诉主管医生,带上全部的诊疗资料,然后由他们帮助自己制定方案。
近些年,肺部结节检出率越来越高,原因在于过去肺部体检主要是拍X光片,但X片对于小于1厘米的结节有时难以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单位改做低剂量肺部CT,连2毫米以上的结节都能发现,所以检出率就高了。据不完全统计,90%患者行胸部CT都可能会有肺结节,门诊因为肺结节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甚至有些患者因为紧张、焦虑,严重影响生活状态,不能正常工作,还有一部分患者比较激进,盲目做手术,结果发现是良性结节,不仅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也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身体伤害!现有研究报道,在普通人群中发现的肺结节90%以上都是良性。 在门诊,我们常常能看到这两种肺结节病人: 1. 脱离生活轨道,全身心看病:有些人发现了肺结节以后就以为是得了肺癌,在短时间内频繁做CT,看一家医院做一次CT,过度诊断的结果会导致射线的辐射损伤。 2.不管良恶性一刀切:有的患者发现肺结节以后不管良性、恶性,都选择先开刀切除,这种过度治疗结果会导致很多良性疾病的病人被误切,从而导致若干年后会出现肺功能下降等情况。这两种都是不可取的做法。那日常生活中发现肺结节,该如何防控呢? 什么是肺结节? 肺结节是指影像学上肺内直径≤3cm的局灶性、类圆形的、密度增高的实质性或亚实质性的肺部阴影。 肺结节就是肺癌吗? 不是的。它可能是良性的,如:非特异性肉芽肿、感染性肉芽肿(包括结核、真菌感染等)、错构瘤等;它也有可能是恶性的,如肺腺癌、鳞癌、单发恶性肿瘤转移灶等。可以略为放心的是,肉芽肿占53.9%,恶性肿瘤占28.3%,错构瘤占6.6%等。这说明有三分之二可能不是恶性结节。 肺结节的分类: 按密度分类:1)实性结节:肺内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增高影,在CT下呈现白色的高密度的影子。2)纯磨玻璃结节:CT显示的肺内密度稍增高影,但通过病灶仍然能看到肺纹理影,就像透过磨玻璃观察一样。磨玻璃结节在临床上的检出率高。3)合磨玻璃结节:伴有实性成分的混合磨玻璃结节,恶性概率相对较高,易形成肺腺癌,通常由纯毛玻璃结节。 按大小分类:肺肿物:直径>3cm;肺结节:1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