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学习强国》公众号上读到人民日报刊登的胡海升写的一篇文章《鞭炮少了,礼物变了现在的“年味”是什么?》看了之后深有同感。为了安全,为了环境,全国各地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了,孩子们过年时少了跃跃欲试、颤颤惊惊地燃放烟花的快乐;全国各地尤其是浙江一带,各家各户已经大多步入小康,平时吃得已经太多了,过年过节不再以大吃大喝为乐,大人们反而会因怕孩子们变成小胖墩小胖妞时时盯住孩子不让他们多吃(见我的上篇文章《放寒假了,把好儿童减肥增高几个关》)。鞭炮禁了,吃又不能多吃,哪么怎样让孩子过年过出“年味”来呢?《人民日报》的文章中写到,改革开放40多年,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现在过年,“家中大小,出出进进”般筹备年货的场景,已经很少见了;过年因为能吃上一顿肉、穿一件新衣服、给大人磕头得到压岁钱而激动的场景,已成为过去。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网络联欢、手机送福、在线抢红包等活动已经成为新的时尚。这些活动对于成年人和青少年来说,无疑是十分有趣和健康的。但对于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的学龄期或学龄前期的儿童们来说。过多地沉缅于手机、电脑、网络当中,过多地坐着不动,过多地盯住屏幕,既不利于视力健康,也不利于消耗能量,其结果是体重增加,生长变慢,不利于健康的生长发育。对儿童来说,过年的“年味”要把孩子“生性好动”的特点体现出来,要把孩子的健康运动和中国健康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中国古语说得好”百善孝当先“,因此好多地方好多家庭都有年初一上坟拜祖宗的习俗。提议家长们大年初一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孩子去给祖宗上坟。离家不远的可以一家人慢慢地从家里走过去,路远的可以乘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开车去的也尽量把车停在远一点,一个目的就是让孩子多走点路。一方面可能缓解墓地周围交通拥堵的现象,另一方面让孩子多活动活动既可能强筋健骨,也可以和大人增进亲情。试想一家人手拉手,一边走路一边观看周边的景色,听大人讲讲从前的故事,岂不是其乐融融吗?年初几天,走亲访友、朋友聚会是人之常情。大人们不妨带着孩子”复古“一下,抛开平时动辄开车的习惯,带着孩子走上几里甚至十几廿几里路去给外公外婆、七姑八姨们拜年。朋友聚会呢,也不妨找个有山有水、既好吃又好玩的所在,大家都带上孩子,先让他(她)们玩个够,再让他(她)吃些天然的、绿色的食品。几天下来,保证孩子的胃口一定大开,平时这个不吃那个不碰的挑食毛病将荡然无存,而且孩子的体能说不定会大大提高呢!当然,孩子们一定会有很多寒假作业要做。那也不要紧,家长们不妨让孩子在过年期间带上作业本,在走亲访友的时候让孩子玩一段时间做一段时间的作业,这样也就与”静坐一段时间,活动一段时间“的健康生活方式吻合了。如果孩子的同学及家长大家都是好朋友或亲戚的话,不妨让孩子们搞几个"WVHP"(Winter Vavation Homework Party),让孩子在玩耍中进行作业比赛。这样说不定本来要拖上十天半月的寒假作业,在两次party中就完成了呢!总之,过年过节要让孩子走出去,动起来,玩得嗨!这样孩子就能过一个健康快乐、开开心心、年味十足的年!
有部电视剧叫《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剧中挑剔的老妈进入更年期,刚刚摆脱“不成熟”帽子的主人公及陷入产后抑郁的儿媳妇与她碰撞出了激烈火花,给我们演绎了一部脍炙人口,令人啼笑皆非的电视剧。生活中也确实常常见到叛逆的青春期与烦恼的更年期碰撞而造成的重重矛盾。但今天我们要讲的话题不是青春期撞上更年期,而是原本应该天真烂漫的“学龄期”撞上提前来到的“青春期”所带来的麻烦。所谓学龄期一般指的是从6-7岁开始,到11-12岁结束,即在小学读书的阶段。正常情况下这一阶段孩子的智力发育,学习能力已经与成人相似,但是生殖系统的发育还未开始,不应该出现第二性征等青春发育等表现。问题是,现在很多女孩子在6-7岁时就出现了乳房增大和硬结,很多男孩在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就出现了睾丸增大等第二性征。甚至于有的女孩在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来了月经,男孩在小学未毕业的时候就已经出现胡须,变声,痤疮等发育成熟的表现。青春期整整提前4-5年来临,青春期把整个学龄期都”撞翻”了! 使这些孩子直接从学龄前期进入了青春期。这不但让孩子缺失了天真烂漫学龄期,而且使这些孩子还没有长高就发育成熟了,不但会导致成年后身高矮小,而且还会带来诸多的生理和心理问题。这无论对孩子还是家长来说都是十分烦恼的事情!!学龄期撞上青春期”是令人烦恼的,但是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怎样早期发现孩子的青春发育呢?我这里介绍一套简单的方法,概括起来叫“一摸二看三听四量”:对女孩子家长要定期摸摸其乳房是否有硬结;男孩子要摸摸睾丸有无增大;“看”指的是经常看看孩子的乳房,外生殖器有无增大,有没有出现胡须、腋毛、阴毛、痤疮、喉结等现象;“听”孩子孩子有无变声;“量”指的是定期测量身高,体重,观察有无突然加速。如果发现这些情况应该及时去医院儿科内分泌或生长发育门诊就诊,进行骨龄、B超、验血等检查。学龄期撞上青春期”的本质是青春发育提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性早熟。所谓性早熟是指女孩在8周岁之前出现乳房发育或10岁周岁之前月经来潮;男孩在9周岁之前出现睾丸增大等第二性征。发生性早熟的原因有很多,除了遗传之外,主要与肥胖、环境污染、饮食习惯、运动过少等因素有关。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性早熟的预防:避免进食含雌激素或雄激素的食品。如果动物的卵巢、睾丸、内脏、花粉产品(包括蜂皇浆、蜂蜜等)补肾的中药,添加性激素(如避孕药)的水产等,多吃高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高脂高蛋白食物,不吃各类补品。吃蔬菜水果前,应先用清水浸泡,并仔细清洗,尽量减少农药污染物、化学污染物和环境雌激素等所谓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Cs)的摄入。另外应尽量少看或不看易诱发性冲动的电视电影,或玩富有刺激的游戏以免刺激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启动。多从事体育锻炼、户外活动,增加体内能量消耗,防止体重增长过快(因为实验和临床实践证明体重超重者易于促进性发育与骨龄提前)。学龄期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和学习教育的关键时期,要合理按排学习、生活和保健,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和负担;经常关心孩子的体格生长和发育情况,定期测量身高、体重,检查孩子第二性征。一旦发现生长过快或有青春发育迹象,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让我们共同努力,还给孩子们更大的成长空间!祝愿我们的孩子都成长为高大的天使!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家长通过生长激素治疗来帮助孩子长高,那么,面对生长激素这个不是激素的“激素”,许多家长还心存疑问,今天我们就来一一解答下。1、生长激素是不是激素?跟一般的激素有什么区别?答:很多家长会谈“激素”色变,一提到激素就想到身体发胖、骨质疏松、肝肾毒性等副作用,立即表示拒绝治疗、放弃治疗,因为他们觉得“生长激素是激素,小孩子不能用”。事实上,人体内激素有很多种类,人们通常所说的“激素”一般是指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类固醇激素。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它对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和多种器官的功能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激素之一。这类药物具有很强的抗炎、抗过敏及免疫抑制作用。但有些疾病必须用糖皮质激素长期治疗时,会减慢生长,长期使用会有向心性肥胖的副作用。性激素是由性腺及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几种类固醇激素,睾丸主要分泌睾酮,卵巢主要分泌雌二醇及黄体酮,肾上腺皮质主要分泌脱氢异雄酮。如果剂量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地摄入含有性激素的食物或药物,就可能引起生殖器官和性征的提早发育。生长激素虽然也叫“激素”,但无论从来源、化学结构,还是从生理、药理作用上来说,都与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完全不同,也不会产生糖皮质激素或性激素样的副作用。那么生长激素到底是什么?生长激素(Human Growth Hormone,hGH)是由人体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由191个氨基酸组成。生长激素通过刺激肝脏等组织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发挥其生理功能,促进骨骼生长,促进机体合成代谢和蛋白质合成,促进脂肪分解,抑制葡萄糖利用使血糖升高。青春发育期时,生长激素在性激素的协同作用下,更进一步引起身高快速增长。2、打生长激素会抑制孩子本身的分泌功能吗?答:不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与下丘脑-垂体生长轴有关,生长激素替代治疗不会影响自身下丘脑-垂体生长轴功能。3、生长激素是“激素”,会对孩子身体有危害吧?答:我们通常所说的“激素”一般指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会使患儿体重增加。但生长激素无论在生理作用方面还是在分泌、调控方面,和糖皮质激素截然不同。对于儿童,生长激素的作用主要是促进骨骼的线性生长,使身体长高。此外,还可以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脂肪分解。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生长激素进行治疗,是十分安全的。4、生长激素治疗会使小孩长胖吗?答:一般情况,生长激素不会导致孩子肥胖,如果孩子发胖,可能与营养摄入过多有关,建议多做纵向的跳跃运动,既有利于控制体重,也对促进身高的发育有利。5、矮身材的女孩使用生长激素治疗,会导致不育吗?答:目前没有资料显示会导致不育,相反有相关医学研究证实生长激素可以用于某些不孕症的辅助治疗。6、生长激素是否会导致糖尿病?答:生长激素不会导致糖尿病。生长激素会可以引起一过性的血糖升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病人需要高度谨慎,治疗前需要先给孩子做血糖检查,如果使用生长激素的话,需要定期做好血糖的检测。7、生长激素治疗是否会引起性早熟?使青春期提前来临?答:生长激素治疗不会引起早熟,生长激素的作用机理是促进骨骺线性增长,只有性激素才是促进性发育的。生长激素治疗不会使青春期提前。8、生长激素治疗会导致肿瘤吗?答:国外做过大量的医学研究,医学文献资料提示生长激素治疗后肿瘤发生率十万分之二到三,和正常人群的发病率基本相当,无明显差异,说明生长激素治疗不会导致肿瘤。9、生长激素会不会使手脚变大?答:一般来讲,如果患儿的骨龄较小,并且按照医生的建议剂量进行治疗的话,是不会出现手脚变大的现象的。如果患儿开始生长激素治疗时骨骺已接近闭合,生长激素的应用剂量较大,可能会出现手脚变大,但这不会带来生命危险,只会对外形的美观有一定的影响。施长春:出诊时间1.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每周五下午小儿内分泌专家门诊2.金华市人民医院每周日全天小儿内分泌科名医门诊3.义乌復元医院妇儿院区每周二下午和晚上儿童生长发育专家门诊4.杭州美澳儿科诊所(浙江省儿童医院滨江院区东门外)每周六上午专家门诊详细挂号信息请关注微信二维码
在我和我的团队共同努力下,我的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了! 在这个公众号中我们建立了所有我坐诊的医院的预约挂号链接。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即可进入我的微信公众号,然后点击预约挂号菜单,就会跳出杭师大附属医院、杭州美澳儿科诊所、金华市人民医院、义乌復元医院及申请加号的子菜单。 点击各家医院的菜单就会跳转到相应医院的预约挂号界面,按其中的说明进行注册、登录后就可以在手机上预约挂号了! “申请加号”是通过好大夫在线申请加号的接口。在门诊预约号约满之后,各位家长可以通过好大夫在线网向我申请加号。我会视门诊量的情况批准加号。
昨天在”教育之江“公众号上看到一位老师写的”寒假将至:放假前给家长的4点叮嘱“,觉得这4点不但对于孩子的学习、生活及良好品行的形成有帮助,而且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也是十人有益的。试看,”睡懒觉、打游戏、吃很多、吃零食,看电视,不爱动…“不但是坏习惯,而且也会让孩子在一个月内变成一个”小胖墩、不胖妞“;亲情沟通,不但有利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而且据研究还有利于防止性早熟和早恋的发生;经常出门旅游、登山,经常开展跳绳、摸高、打球、游泳等运动,不但有利于开阔孩子的视野,增加孩子的体质,而且对长高、减肥、防止早熟都有莫大的帮助......因此转载此文并希望各位家长和孩子好好看一下本文和我几年前寒假写的另外一篇文章《放寒假了,把好儿童减肥增高几个关》,让孩子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寒假!亲爱的家长:快要放寒假了,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马上要检验学习成果。虽然期末考试有点小压力,还有点紧张,但相信经过同学们的努力,大家都能发挥良好并取得好成绩。 在孩子们紧张备考,即将正式放假的时刻,老师想要和各位家长强调这样几件事! 1第一件事:安全 假期一到,身为老师最怕看到有关学生意外事故的新闻。安全源于细节,事故源于疏忽。这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老师都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不管孩子们在学校上课,还是放假在家,安全都是最重要的,千万大意不得!家长们问:寒假需要特别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呢? 老师认为重点有三个方面。 ※ 注意出行安全:外出活动不要在路上玩耍、骑车不违规带人、出门旅行不能落单等等; ※ 注意饮食卫生安全:不吃三无食品,也不能暴饮暴食; ※ 注意消防安全:尤其注意要避免孩子独自玩火、玩烟花、炮竹等。2第二件事:习惯好习惯影响一生,假期不能颓废!睡懒觉、打游戏、吃很多、不爱动……假期还没开始,老师已经可以想象到孩子们假期在家的样子了。假期需要放松,但不希望,一到假期孩子们就变懒。 家长要知道,假期是纠正孩子坏习惯的好时机。家长们问,寒假期间孩子的“坏毛病”该怎么纠正呢? 孩子们一到假期就变懒,懒了就容易有脾气,这该怎么办?这些经验可以借鉴: ☆ 睡懒觉:树立“寒假的规矩”,重要的不是几点起床,而是每天都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起床,不能任由他想睡到什么时候就睡到什么时候。 ☆ 吃零食:假期可以让孩子吃一点零食,但应该事先商议好一个合理的饮食方案。比如每天可以吃一点什么东西、吃多少,别人给零食时怎么处理,等等。 ☆ 看电视:最好的办法是和他“谈判”,得出一个大家相对来说比较能够认可的方案,因为是他亲自参与制定的,他就会有意愿去遵守。给孩子决定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的自由,而不是亦步亦趋地跟在他屁股后面:“不要看太多电视!”“你怎么又在上网?”☆ 不学习:事先跟孩子一起商议好大家都能认可的日程表,可以规定每天几点到几点是学习的时间,或者规定每天要有多长时间是必须用于学习的,或者每天要完成多少学习任务。3第三件事:沟通拉近亲子关系,假期是最佳时期!寒假将近一个月时间,孩子们放假在家,长期在外工作的家长也放假在家过春节。这原本是亲子相处的好时机,但是父母和孩子却非常容易出现“矛盾”:刚放假,孩子是宝贝,放假一星期,孩子开始被嫌弃……这是为什么呢? 老师认为,大部分原因在于欠缺亲子沟通、互动太少了。利用寒假有意识去改善,相信我们会有很大的收获。家长们问,假期和孩子相处有什么技巧吗? 平时家长忙于工作,孩子们忙于学习,亲子关系难免疏远。趁着假期,孩子们的学业压力小了,家长们也有时间和孩子好好相处。不妨多和孩子多些交流,也安排一些小活动,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亲密!※ 可以趁着假期和孩子一起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帮环卫工人清扫街道、参观博物馆、登山、出门旅行等等;※ 也可以借着春节契机,和孩子一起置办年货、写春联、猜灯谜、管理压岁钱等都是很有意义的。4第四件事:学习可以适当放松,但假期不能完全不学习!假期到了,是该让孩子好好休息还是抓紧孩子的学习?很多家长都有这个疑惑。老师的建议是,鼓励孩子们在假期里放松自己,享受休息时光,但是也要安排学习的计划。
【转载前言:最近江浙一带阴雨绵绵,已经有半来个月没见太阳了。在这样的天气下大人都觉得很不舒服,何况孩子呢?今天在浙大儿院的公众号上读到了一篇很好的文章,觉得对各位家长肯定会有帮助的,所以就在此转载如下:】原创:浙大儿院浙大儿院今天当家长的,总是担心孩子缺了什么,所以有些家长整天给孩子补这补那,但往往是够了的营养一直补,真正缺的却还没补上。今天,浙大儿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儿保科主任助理詹建英将为家长们科普日常最容易忽视的营养素——维生素D。很多孩子缺乏维生素D维生素D和人体骨健康密切相关,它可以促进肠道和骨骼对钙的吸收和利用。说白了,跟孩子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维生素D 缺乏在我国儿童中还是很普遍,尤其是青少年儿童。浙大儿院每年的体检结果也发现缺乏维生素D 的现象的确惊人,参加健康体检的儿童约有40%维生素D含量不能达到健康水平。缺乏维生素D的后果可别小瞧维生素D缺乏,除了影响孩子的骨骼发育,还会为骨质疏松埋下隐患,骨质疏松虽是老年病,但其病因却往往可以追溯到青少年时期。因为青少年期是形成人体一生峰值骨量的关键期,约99%的峰值骨量在18岁前获得,所以小时候维生素D摄入不足,直接会影响成年后的骨健康。现在国际上最新的指导意见是:18岁以内都需要补充维生素D。为什么容易缺乏维生素D01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很少天然食物中包括母乳,维生素D含量很少。谷物、蔬菜、水果几乎不含维生素D。尽管牛奶、动物肝脏、各种富含油脂的鱼类、蛋黄等食物里面也含有少量维生素D,但是靠食补可行性不大。以蛋黄为例,一个蛋黄里大约含有20个单位的维生素D,要达到每日所需就得吃20个蛋黄,这显然是不可能的。02现在孩子晒太阳的机会太少阳光可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影响人对钙、磷的吸收能力,进而使钙磷在骨组织内沉积、成骨,影响生长发育。现在的孩子晒到太阳的机会太少了:周一至周五要上课,原本可以去晒太阳的课间十分钟或午休时分,有的学校怕孩子打闹出问题,也不赞成孩子去操场上玩。到了周末,许多孩子要上兴趣班。再加上天气原因,如下雨、阴天、雾霾天等等,所以一年里,真正有太阳晒的机会其实也并不多。如何补充维生素D01鱼肝油可帮助补充维生素D人体可以通过均衡膳食摄入不少维生素,但是唯独维生素D不能。目前维生素D摄入主要有三个来源:配方奶、各种营养补充剂、鱼肝油。鱼肝油是补充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对于预防和治疗维生素D的缺乏症,如佝偻病、夜盲症及小儿手足抽搐症等都至关重要。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宝宝到两岁后,特别是到了五六岁,就不再吃鱼肝油了,这其实是错误的。更有很多家长们担心,鱼肝油补充过量,会引起中毒。其实,一般这类产品都是非处方的,经过大量的人群研究,只要按照说明书上的每日建议剂量服用,是不会有问题的。02多晒太阳晒太阳可以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宝宝骨骼的发育,但如何科学晒太阳呢?有些爸爸妈妈怕晒太阳把宝宝给晒坏了,就给宝宝全副武装,有的还涂上了防晒霜。其实给宝宝晒太阳应根据当时的气温条件,尽可能地暴露皮肤,让阳光与皮肤亲密接触(需要注意的是,宝宝的眼睛对日光比较敏感,太阳光过于强烈的时候,最好给眼睛来点遮挡,以免宝宝睁不开眼睛)。隔着窗子晒太阳也不行,因为这样紫外线被阻隔了,起不到生成维生素D的作用。维生素D的产生还与日照的波长有关,波长为296至310nm的紫外线才可以使皮肤产生内源性维生素D。也就是说,中午时分的阳光才能起到最好的作用。一般来说,保持1至2个小时的日照时间,且加上一定量的皮肤暴露面积,才有促进维生素D合成的效果。各年龄段的维生素D生理需要量胎儿期:准妈妈们需要多到户外互动,多晒太阳,提高自身维生素D的储备水平。妊娠后3个月建议补充维生素D 800~1000 U/d(注:U/d代表每天需要的维生素D单位量),同时服用钙剂。有条件的地方建议监测孕妇25(OH)D 水平,根据25(OH)D 水平进行个体化的补充。哺乳期:母乳虽然是最适合孩子的营养来源,但是恰恰维生素D的含量非常低,出生两周后孩子每天维生素D的需求量是400U/d,但是每1000ml母乳中维生素D只有20-40U,所以需要额外进行补充。出生后至12个月:常规维生素D的生理需要量为400 U/d;12月-2岁:维生素D的生理需要量为600 U/d;2岁后:维生素D的生理需要量为400U/d;青春期:维生素D的生理需要量为800U/d。需要提醒的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出生后即开始补充维生素D 800~1000U/d,连用3个月后改为400~800 U/d。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可适当调整剂量。
在我们常识里,孩子的身高主要取决于爸妈的身高,身高是先天注定的,但实际上,身材矮小是一种疾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因此矮小需要查找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矮小影响孩子心理、精神状态,影响学习、生活、工作、家庭、婚姻等,所以矮小需要治疗,因此身高预测对生长发育意义重大。1用户提问:身高预测是有科学依据的吗?回复:是有科学依据的,目前公认比较精准的预测公式是:男孩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4cm 女孩身高=[(父亲身高-13)+母亲身高]/2±4cm 根据预测的结果得出的数据,即是你在理想的生长环境下,先天赋予可以生长的高度,但在人体实际的生长过程中,会受营养、运动、睡眠、情绪、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而致使生长潜力未能全部发挥出来,未能达到理想的身高。身高预测意义大,有助了解身体发育状况。身高预测的意义就在于让孩子和家长了解到孩子的发育是否正常,是否需要尽早进行临床干预,有助于了解孩子将来的身高能达到多少,孩子成年后的身高是否满意,是否需要进行后天干预,并且成年身高预测对小儿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2用户提问:女儿用金赛增半年长了四五厘米,眼部有点肿,我有些担心,还可以续继打吗?回复:眼部水肿与药品没关系,可以继续用药。3用户提问:我身高152cm,我老公身高164cm,我儿子的身高预计可以长多高呢?根据父母身高推断孩子身高的准确性高吗?回复:遗传身高160cm到168 cm之间,但是遗传身高只占60%-70%,后天因素占30%-40%,因此后天营养、运动、睡眠、环境、精神状态等很重要,如发挥到极致,孩子身高也可以达到正常成人水平,或者更高。4用户提问:我们用了生长激素一个月后,化验数据变化比较大,游离甲状腺素增高超出正常值了,怎么办?回复:游离甲状腺素增高和用药没关系,可以继续用药,如果是降低,考虑与用药有关,定期复诊。5用户提问:我儿子现在10岁130,之前一口肉都不吃,挑食厉害,请问饮食对长个严重吗?回复:饮食对身高增长很重要,尤其是3岁之前;3岁之后也要注意不要过度补充营养,正常合理膳食。一定要实行平衡营养饮食,不要挑食!6用户提问:我孩子女孩,十月份即满13岁了,骨龄偏小点,预测身高155cm,7月月经初潮来了,身高150cm,终身高能达到多少呢?回复:如果是7月份来月经,还有半年的身高增长空间,一般女孩来月经之后身高增长2-4cm,看骨龄生长空间,必要时可用生长激素。7用户提问:我儿子现在14周岁,打生长激素7.5单位16个月,身高共增长13厘米,感觉别的孩子用药三个月能长4厘米,不知我是不是用量小,用药剂量和生长速度是否相关?用量大会不会风险也相应增加呢?现复查各项指标都正常,骨龄14-15岁。是否有必要调整剂量?回复:用药剂量属于正常,效果因人而异,个体差异不同,效果不同,16个月长13cm,效果可以的。可以继续用药,根据体重增长情况和骨龄情况,剂量可以适当调整。8用户提问:孩子爷爷有胃癌,孩子可以打生长激素吗?会增加肿瘤的风险吗?回复:相关文献报道,生长激素没有增加肿瘤的风险,可以应用生长激素。9用户提问:骨龄和实际年龄相差在什么范围之内是正常的?骨龄大于或小于实际年纪代表什么?回复:骨龄与年龄±1属于正常范围内,骨龄大年龄很多,证明生长空间小,可能早熟,骨龄小于年龄很多,可能生长发育落后。10用户提问:我女儿7岁半身高115cm,今年暑假在医院检查,医生说是特发性矮小,现在在打粉剂,就是小朋友太怕打针了,每天都惧怕,我想这三个月打好就停了,不知道三个月打了有效吗?回复:三个月有效,但是效果不明显,可以应用金赛赛增水剂,专门的电子注射笔,打针没有疼痛感,赛增水剂可以长期应用。
请点击打开讲课视频http://event.digkin.com/webcast/site/vod/play-2c01c7ae31c94459b47413fdf033f649?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世界上哪个国家的人身高最高?瑞士《商报》26日称,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日前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荷兰男性以1.825米、拉脱维亚女性以1.7米,分别夺得男女平均身高第一。东帝汶男性(1.6米)和危地马拉女性(1.49米)为全球最矮。来自英国、瑞士等国家的800人研究团队,选取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各国1914年和2014年18岁人口的身高、卫生和营养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男女身高排名前十位的都是欧洲国家。男性身高前十位依次是荷兰、比利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丹麦、波黑、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冰岛和捷克。女性身高前十位是:拉脱维亚、荷兰、爱沙尼亚、捷克、塞尔维亚、斯洛伐克、丹麦、立陶宛、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报告还显示,100年来,一些国家人口的身高增长很快。伊朗男性平均身高多了16.5厘米,韩国女性长高20.2厘米。中国大陆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是1.718米(93位)和1.597米(87位),百年来分别长高11厘米和10厘米。日本男女平均身高分别是1.708米和1.583米,韩国为1.749米和1.623米。一些国家人口的身高近年出现停滞现象。比如,美国男女的平均身高在100年前分列三四名,2014年跌到37和42名。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还出现身高变矮的趋势。专家认为,身高不仅取决于基因,还与营养和环境因素存在极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