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早在2011年10月份第一次中耳炎发作,起初就是左耳流水,在小医院开的双氧水、阿莫西林消炎,大概半个月就好了,今年(2012年)一月份到三月份发了几次,只是耳朵痒,用棉棒擦拭有淡黄色分泌物量不多,也没在意。三月底时掏耳朵次数越来越频繁,每次都有分泌物。到2级医院检查,说是化脓性中耳炎鼓膜边缘性穿孔,打了一个礼拜青霉素钠注射液,口服:黄岑胶囊、甘桔白梅片。 滴耳:氧氟沙星滴耳液。复查时,医生说可以住院接受鼓膜修补手术。2011年10月份第一次中耳炎发作,起初就是左耳流水,在小医院开的双氧水、阿莫西林消炎,大概半个月就好了。望好心医者给与帮助,真的必须做鼓膜修补手术吗,鼓膜可不可以自愈长好?本人是大学刚毕业的实习生,经济状况不好。西京医院耳鼻喉科陈阳:根据你的情况介绍初步判断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果是松弛部穿孔或者边缘性穿孔则有继发胆脂瘤的可能。我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早手术治疗,越早听力保存的机会越大,出现面瘫等并发症的可能就越小。即使单纯型中耳炎(鼓膜穿孔)也建议早做手术修复,以期得到更好的听力恢复和避免听力在反复感染之后逐渐下降。目前在西京医院做中耳炎手术总费用大约2万元,住院5-7天,术前需要剃掉耳周约2厘米的头发,术后情况见我的另一篇文章。如果对手术有疑虑或者不具备条件,可以在流脓时每天滴氧氟沙星滴眼液或滴耳液,每次3滴,浸泡3分钟;分泌物很多则需要到医院清洗耳道以便滴耳液能够进入中耳发挥作用;不流脓但是听力不佳又不能手术的可以验配助听器来改善听力;耳痛剧烈的一定要尽快就诊以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西京医院耳鼻喉科陈阳: 急性耳鸣通常发生在两种情况,一个是神经紧张劳累,另一个是受到外伤包括爆震。所以出现耳鸣常常提示我们要注意休息,减缓压力。超过3个月就称为慢性耳鸣,其处理有两方面,一个是医生对耳鸣原因的解释,也就是患者需要一个科学解释。绝大多数耳鸣是耳聋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适应性改变,不会造成耳聋的发生。突发性耳聋(神经疲劳紧张诱发)、噪声性聋、老年性聋,甚至慢性中耳炎都会并发耳鸣。仅有极少数耳鸣是颅底肿瘤或者血管畸形引起的,那需要磁共振检查排除。 耳鸣伴有单侧听力进行性下降者尤其需要做增强磁共振检查内听道和桥小脑角有无肿瘤,当然这种情况仅为极少数,大约1%。其它的都是不明原因,无需特殊治疗。 另一方面的处理是对耳鸣的掩蔽,也就是用别的有意义的声音去遮盖无意义的令人烦躁的耳鸣声。如果因为耳鸣而失眠,我会建议病人听着小声的音乐或者评书催眠睡觉。如果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则应该积极治疗控制,因为它们都会加重耳聋和耳鸣。 一句话总结:耳鸣消除不掉,只能和平共处,提醒自己善待生命。
1 尽可能避免过度疲劳、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2 术后大约一周内不要擤鼻,任何鼻腔潴留的分泌物应当回吸后经口咳出,以避免引起耳部感染。如需打喷嚏,务必张开嘴,千万不要捏鼻终止打喷嚏。3 手术2天后您就可以清洗头发,同时在外耳道口放置一枚涂有凡士林的棉球,保证密封防水。我们通常采用不需要拆线的皮内缝合法,耳后的胶布可在术后一周自行揭除并用温水湿润的毛巾清洗外耳。4 出院后至首次复诊前,每天使用抗生素滴耳液2次,需患耳朝上保持5分钟,以利于药液吸收。任何自外耳道流出的液体或胶状物质均可用清洁干棉球擦净。耳道口的棉球污染(浸湿)即更换。渗出液起初可能是红色或褐色,通常在1-2月减少或消失。耳道内常规填塞明胶海绵,渗出液会使其变成红色的果冻样物质,是正常现象。更换棉球会带出一部分海绵不会影响效果。第一次门诊复查时我会清理耳道,之后通常就不再需要棉球堵塞耳道口。5 如果医生开具了抗生素处方,请尽快按处方购药,并遵照医嘱使用。一般术后使用一周即可。6 如果出现一下任何一种情况,请联系您的主管或主刀医生:1)持续出血,或者持续发热,或者持续疼痛或眩晕2)耳道或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有臭味)3)面瘫,即闭目时露白和口角歪斜7 术后2月内不要担心您的听力状况,因为鼓室和耳道内填塞材料需要1-2月排除,之后才能检查听力。您有可能会在数周内听到耳内流水声,这是正常现象,请不要焦虑。8 术后会出现耳廓的麻木,也可能有味觉的变化,这种变化通常会需要数月时间逐渐缓解。9 如果使用了人工听小骨或者自体材料重建听骨链,未防止脱落或移位,半年内您不能参加跳跃和跑步等体育活动。植入的钛质听小骨进行1.5T核磁共振扫描是安全的。10 术后需要定期复诊清理。首次一般在术后3-4周,请一定提前到西京医院网站或电话预约挂号(每周二下午和周四、五上午),之后第一年每3个月复查一次,第二年每半年复查一次,第三年以后每年复查一次。
我科患者办理住院流程1、开单:门诊五楼开住院证及院前检查单2、登记:门诊一楼西侧住院处完成医院登记(日间手术患者还需去住院二部南楼15楼或16楼护士站登记);交院前检查费用(充值到就诊卡后做检查时可直接刷卡、扫码扣费)3、检查:可先完善CT、核磁共振,心脏超声、肺功能等检查。抽血及新冠核酸检查等待住院处电话通知有床位后再完善,不要提前做(核酸检查结果24小时有效,抽血相关检查2周有效,胸片及心电图4周有效,过期需重新查)4、审核:①麻醉审核:请于周一至周五下午15:00门诊5楼综合体检中心,请携带所有院前检查单,患者本人必须到场。②耳鼻喉医生审核:携带预住院院前检查结果到门诊五楼耳鼻喉科8诊室找医生完成院前检查结果审核,并签字确认。审核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8:00-11:30,下午13:30-16:00)③一楼住院处办理入院手续。④前往住院二部南楼15楼或16楼住院5、需查血栓弹力图患者开单后至住院一部一楼输血科抽血6、以下情况暂时不能入院手术:①女性月经期②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结核、哮喘、肝功不全、肾功不全等严重全身疾病未得到有效控制前。口服阿司匹林或华法林的患者需根据病情停药或更换药物,以确保术中正常凝血功能。③上呼吸道感染治愈不满14天④患有心理疾病未能有效控制的⑤检查结果异常,未能及时复查及相关科室会诊⑥其他暂时不具备住院条件的(若条件不符合但住院处已打电话通知住院,可和住院处约住院日期,往后适当推迟)
技术支持:凤亚妮 我的门诊故事 “下一位,小花”,系统里显示是7岁女孩,然后我发现坐在我面前的人是一个短发小男孩,我问旁边的家长:“孩子是女孩吗?患者是他吗,我们看病是要实名制的。” 孩子家长说:“是的。我专门给他剪的短发,因为他每次头发一长了就流鼻血,这也是我带她来就诊的原因。我家老大也一样,现在也是短发。” 我检查了一下孩子鼻腔,发现孩子双侧鼻腔大量的干痂,大概率还是因为环境太干燥导致。我给孩子开了血常规、凝血检查、鼻内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我和孩子家长说,检查都是正常的,孩子的鼻出血和头发的长短没有关系,他的鼻出血是因为鼻腔太干燥,没能很好的护理鼻腔,可以给孩子留长发了。 患者家属说:咦,不可能,我们那的人都说是因为头发的问题,没事就好,没事我们就先回去了,谢谢医生。 有的地方有一些特殊的风俗,这个风俗似乎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信仰,我没有去尝试改变。关于儿童鼻出血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轻者仅表现为涕中带血,重者可导致失血性休克。儿童鼻出血病因复杂,且与季节、气候变化及各种鼻炎有明显相关性。虽然大多数儿童鼻出血呈现自限性且病情较轻,但常引起父母焦虑,约10%的鼻出血患儿家庭生活质量受到显著影响。流行病学目前国内外关于鼻出血的流行病学研究较少。1979年国外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0%的5岁以下儿童、56%的6~10岁儿童和64%的11~15岁儿童至少发生过1次鼻出血。我国目前尚无儿童鼻出血流行病学资料。病因儿童鼻出血原因与成人相似,可分为原发性鼻出血和继发性鼻出血,包括局部因素和(或)全身因素。但儿童鼻出血有自身特点,约90%的儿童鼻出血发生在鼻中隔前下区,即Little氏区。此外,鼻部炎症性疾病是引起儿童鼻出血的常见原因;并且可呈现明显季节性。例如:在北京地区,每年5月份和9月份发病率最高;在浙江地区,鼻出血与空气温度及能见度明显相关。2.1局部病因2.1.1炎症:各种鼻腔、鼻窦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炎症均可致鼻黏膜毛细血管受损出血。如:鼻变态反应引起鼻黏膜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急性鼻炎患儿鼻腔黏膜高度充血引起鼻腔黏膜血管破裂出血等。2.1.2鼻损伤:分为鼻内损伤和鼻外损伤。儿童以鼻内损伤为主,包括各种鼻部炎症发作时的频繁擤鼻、剧烈喷嚏、揉鼻、挖鼻等物理损伤(这是鼻部炎症尤其过敏性鼻炎导致鼻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和鼻内用药致鼻黏膜糜烂(主要为操作不当所致)引起鼻出血。鼻外损伤主要是指鼻部外伤,包括鼻骨、鼻中隔或鼻窦骨折及鼻窦气压骤变等损伤局部血管或黏膜,严重的鼻和鼻窦外伤可合并前颅底或中颅窝底骨折,若损伤筛前动脉,一般出血量较多,若损伤颈内动脉,则危及生命。2.1.3鼻腔异物:多为单侧出血或血涕,伴感染时可有鼻腔臭味。2.1.4肿瘤纤维血管瘤:一般鼻出血量较多。鼻腔、鼻窦及鼻咽恶性肿瘤溃烂早期出血量较少,为涕中带血或血性涕,晚期破坏大血管可致大出血。2.2全身疾病:凡可引起动脉压或静脉压增高、凝血功能障碍或血管张力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均可致鼻出血。 2.2.1急性发热性疾病:如各种病原菌引起的上呼吸道、下呼吸道、皮肤、消化道或全身性感染,多因鼻黏膜充血、肿胀或干燥,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出血部位多位于鼻腔前部,量较少。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最多见,出血量多少和感染严重程度可不成正比。2.2.2血小板量或质异常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严重感染继发嗜血细胞综合征等全身性疾病,导致血小板下降至50×109/L以下都可以引起全身性出血,其中鼻腔为最常见的出血部位。2.2.3凝血机制异常:如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碍、风湿性疾病引起抗磷脂综合征、严重肝功能损害常致凝血障碍引起鼻出血。2.2.4抗血栓药物的使用: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法华林、肝素等亦可引起反复鼻出血。2.2.5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K、P或钙缺乏。维生素C、P缺乏会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维生素K与凝血酶原形成有关;钙为凝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2.2.6内分泌失调:主要见于女性,青春发育期的月经期可发生鼻出血或先兆性鼻出血,可能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有关。2.2.7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常有家族史。分级根据就诊时鼻出血情况可分为三级:Ⅰ级(轻度出血):即轻微/缓慢渗出。Ⅱ级(中度出血):出血量介于Ⅰ级和Ⅱ级之间。含1%麻黄碱生理盐水或0.1%肾上腺素的棉球即可止血,并足以保持鼻腔清洁。Ⅲ级(严重出血):即没有吸引就无法进行内镜检查。检查前鼻镜检查:可见鼻中隔前端黏膜糜烂或血痂附着。鼻内镜检查:用于明确鼻腔后部或隐匿部位的出血。应特别注意检查下鼻道穹窿顶部、中鼻道后上部、嗅裂鼻中隔部和蝶筛隐窝等区域。疑诊鼻腔、鼻窦及鼻咽部肿瘤等病变,可行鼻部CT和(或)MR等影像学检查。对头颅外伤所致的鼻腔大出血,应高度警惕颈内动脉破裂、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等病变,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有助于明确诊断。辅助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出血和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凝血因子;心电图、血压监测等。治疗治疗原则:针对儿童鼻出血的特点,采用病因防治、局部和全身治疗及患者家庭健康教育并重的原则。儿童鼻出血常与过敏、感染及环境因素相关,易反复发作,了解发病诱因、掌握发病规律,进行预防,可有效减少鼻出血的发生。积极治疗鼻炎:早期积极治疗各种鼻炎,尤其过敏性鼻炎,是减少儿童鼻出血的重要病因治疗。根据鼻炎症状选用不同的药物,抗组胺药物可用于控制鼻炎引起的流清涕、打喷嚏等症状;鼻用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控制过敏和非过敏性鼻炎的各种症状,是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应避免因操作不当等因素引起鼻出血加重。对已经出现鼻出血或者好发鼻出血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可雾化吸人糖皮质激素,既能达到鼻用激素治疗效果,又能减少鼻出血的发生。鼻黏膜的防护:临床上对于鼻出血患儿常使用等渗海盐水、生理盐水、凝胶类鼻腔润滑剂、薄荷油滴剂等湿润鼻腔黏膜,避免鼻腔结痂,改善黏液纤毛清除功能、促进黏膜修复。此外,一些植物混合提取液,亦有减轻鼻部炎性反应和促进黏膜修复的功效,可酌情选用。上述鼻黏膜保护剂,可作为鼻出血原发疾病的辅助治疗,可防止复发性鼻出血。鼻局部处理包括明确出血部位和止血: 压迫法需掌握正确的压迫止血部位及方法:(1)头部稍前倾(防止血液倒流人咽部,防止窒息2)按压鼻翼而非鼻梁;(3)中等力度压迫;持续至少5分钟,压迫止血时可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填塞法:鼻腔压迫止血不能控制出血者,或鼻出血量较多、渗面大或鼻出血部位不能明确者,可行鼻腔填塞。鼻腔可吸收材料填塞:适用于渗面较大(如血液病)的鼻出血患儿。此法优点是填塞物可吸收,能避免因取出填塞物时造成鼻黏膜损伤而再出血。如出血较剧,可先用浸以1%麻黄碱生理盐水或0.1%肾上腺素棉片置人鼻腔止血。鼻腔纱条填塞:适用于出血较多、且出血部位尚不明确、或外伤引起鼻黏膜较大撕裂的鼻出血患儿。凡士林纱条填塞时间一般1、2d,抗生素油膏纱条和碘仿纱条填塞可适当增加留置时间。鼻腔纱条填塞未能奏效者可行后鼻孔填塞,儿童较少采用。鼻内镜下止血:对于鼻出血较多,经鼻腔压迫或鼻腔填塞止血无效者,可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下止血。目前常采用电灼法,应用单极或双极电凝、低温等离子、微波或激光等。鼻内镜下止血可以边吸引边寻找出血部位,具有视野清晰、止血确切,止血后不必鼻腔填塞等优势。但应避免同时烧灼鼻中隔两侧对称部位,注意烧灼深度,避免引起鼻中隔穿孔。化学药物烧灼因止血不彻底,在儿童鼻出血较少应用。鼻中隔出血下鼻道出血嗅裂出血其他血管结扎或血管栓塞:对于严重鼻出血采用此法,儿童不多见。全身治疗由于鼻出血原因很多,对因鼻腔、鼻窦有复杂病变或全身疾病引起的鼻出血以及鼻出血量较大患儿,应视病情采取必要的全身治疗,由其他专科疾病引起者应请相应专科诊治或转诊治疗。健康教育旨在向患儿、家属和护理人员提供预防鼻出血、居家治疗鼻出血以及必要时寻求医疗的指导和教育。儿童鼻出血应对措施:鼻出血是儿童期常见症状,且多数为自限性,家长应避免自身过度紧张而导致儿童紧张加剧、甚至哭闹,加重鼻出血。如果是涕中带血,轻轻擦拭即可;擦拭后仍有活动性出血,可让患儿微低头,用大拇指轻轻按压出血侧鼻翼5、10分钟,并安慰患儿避免紧张,减少出血;如按压10分钟后仍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患儿有多次较大量鼻出血,同时伴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瘀斑等情况,应及时就诊。儿童鼻出血预防:重视原发疾病的治疗。多数儿童鼻出血与鼻炎有关,因此,预防鼻出血的根本在于积极治疗鼻炎,鼻喷药物是最常用的治疗,但在使用鼻喷药物时应避免损伤鼻中隔。纠正不良习惯避免及纠正儿童挖鼻、揉鼻、把异物塞人鼻腔等不良习惯。避免偏食,保障均衡饮食。其他:避免鼻腔黏膜干燥,如平时宜多饮水,保持室内适宜湿度,适量应用海盐水、凝胶、软膏等鼻腔润滑剂。在过敏高发季节或空气污染严重时,注意佩戴口罩,减少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后注意清洁鼻腔等。本文内容来源于此文献[1]谷庆隆,高兴强,罗征秀,陆颖霞,付勇,李琦.儿童鼻出血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年)[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1,36(10):721-724.
腺样体位于鼻咽顶壁和后壁交界处,两侧咽隐窝之间。腺样体出生后即存在,6、7岁时最为显著,大于10岁后逐渐萎缩,故腺样体疾病多发于儿童。部分成人至老年人腺样体依旧存在,因此急性腺样体炎和腺样体肥大也可发生于成人。腺样体肥大可导致严重的面部发育畸形及全身症状。腺样体因反复炎症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肥大,并引起相应的症状者称为腺样体肥大本病常见于儿童,但部分成人亦可发生,常合并慢性扁桃体炎或扁桃体肥大〖病因〗常见的病因为急慢性鼻咽炎的反复发作,以及邻近器官如鼻腔、鼻窦、扁桃体的炎症亦可波及鼻咽部,刺激腺样体组织增生。〖临床表现〗肥大的腺样体不同程度地阻塞后鼻孔和压迫咽鼓管,以及下流分泌物对咽、喉和下呼吸道的刺激,故可引起耳、鼻、咽、喉和下呼吸道的多种症状。局部症状(1)鼻部症状:鼻塞为该病的主要症状。由肥大的腺样体和局部积聚的分泌物的阻塞引起。如伴有鼻炎、鼻窦炎,可加重鼻塞,同时可有流涕等表现。由于鼻塞,说话时带闭塞性鼻音。(2)耳部症状:腺样体肥大可压迫咽鼓管咽口,引起咽鼓管阻塞,同时急性鼻咽炎发作可累及咽鼓管黏膜,在咽鼓管阻塞和炎症存在的情况下,鼻咽部分泌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容易逆行至中耳,从而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甚至化脓性中耳炎,产生耳闷、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3)咽、喉和下呼吸道症状:因分泌物下流并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咽部不适、阵咳,和支气管炎的症状。全身症状:主要为慢性中毒、营养发育障碍和反射性神经症状。患儿全身发育和营养状态差,并有睡眠多梦易惊醒、磨牙、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和性情暴躁等表现。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相关症状腺样体肥大是儿童OSAHS最常见的病因之一。鼾声过大和睡眠时憋气为两大主要症状,睡眠期张口呼吸、汗多、晨起头痛、白天嗜睡、学习困难等也是常见症状。〖检查〗1、腺样体面容由于长期张口呼吸,致使颌面部骨骼发育不良,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即所谓的“腺样体面容“2.口咽部检查可见口咽后壁有来自鼻咽部的分泌物附着,常伴有腭扁桃体肥大。3.纤维/电子鼻咽镜以及鼻内窥镜检查可见鼻咽顶后壁红色块状隆起,表面多呈橘瓣状,有纵行的沟。电子鼻咽镜和鼻内窥镜检查图像清晰,可以观察后鼻孔的阻塞程度和咽鼓管咽口的压迫情况。4.鼻咽部X线侧位片可见鼻咽部软组织增厚,气道狭窄(1)腺样体(Adenoid,A)厚度(2)鼻咽腔(Nasopharyngeal,N)宽度(3)后气道间隙(PharyngealAirwaySpace,PAS)的宽度意义:用腺样体-鼻咽腔比率A/N值及PAS宽度评估腺样体大小与鼻咽腔阻塞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腺样体肥大提供可靠的依据。中华放射学杂志标准A/N比值:考虑到儿童在2~12岁期间腺样体有生理性肥大,因地域、年龄、个体差异,以上各组标准稍有差别。0.5-0.6为正常;0.61-0.70为中度肥大;0.71以上为病理性肥大;0.80以上为显著肥大;[1]邹明舜.儿童增殖腺-鼻咽腔比率测定的临床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03):43-45.鼻咽后气道宽度(PAS)PAS宽度:软腭表面与腺样体表面最凸点之间有效气道宽度(图中a’)鼻咽口气道宽度是鼻咽最小气道宽度PSA宽度参考值:≧10mm:属正常范围.6~10mm:视腺样体生理性或中度肥大,≤5mm:可认为腺样体重度肥大。≤3mm:患儿多有张口呼吸.例1:腺样体肥大PAS为0mmA/N=1例2:腺样体不大,无需干预PAS:19mm例3:腺样体不大,无需干预PAS:14mm例4:肥大的需要干预的腺样体例5:治疗前后对比,治疗1月后患者睡眠时打鼾及张口呼吸症状消失鼻咽侧位片VS电子/纤维鼻咽喉镜鼻咽侧位片优点:A/N和PAS测定提供了一种简单、方便、经济而实用的x线测量儿童腺样体的大小和形态的方法。缺点:1.鼻咽侧位片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A/N比值测量的准确性,摄鼻咽侧位片时一定要在患儿用鼻吸气时曝光,吸气时软腭位置最低,鼻咽腔为张开的最佳状态,前后径达到最大,此时鼻咽腔出现的宽度才是真正的鼻咽腔宽度,否则会因呼气时软腭抬高造成鼻咽腔的假性狭窄及A/N比值相对增大的假象2.由于平片仅从侧位观察鼻咽腔,当腺样体左右存在较宽间隙时A/N比值相对较大,鼻咽腔发育较小时A/N比值相对较小。(所以患者临床症状很重要)电子/纤维鼻咽喉镜优点:1.可以直接观察增大的腺样体,后鼻孔的阻塞程度和咽鼓管咽口的压迫情况。2.鼻内镜和喉镜检查通常和电脑图文系统相连,保持视频和图片方便。缺点:1.图像通过光纤传输,但清晰度受到光纤数量的影响,当患儿不合作时难以获得清晰的图像。2.鼻内镜也可观察腺样体,但患者难以配合时易导致其出现鼻出血[2]冼志雄,李兰,梁振江.鼻咽侧位片与电子鼻咽镜诊断儿童腺样体肥大价值的比较[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21):996-998.治疗:1.腺样体肥大并引起睡眠呼吸暂停者为最佳手术适应证,2.伴有反复发作或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和鼻窦炎者,应尽早行腺样体切除术。3.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和鼻窦炎与腺样体肥大关系密切,腺样体切除术已成为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鼻窦炎的常规手术。如伴有扁桃体肥大,可与扁桃体切除术同时进行。4.早期腺样体切除术可使儿童受益,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个人经验:门诊最常见的患儿情况:有睡眠时打鼾、张口呼吸、鼻阻严重程度:睡眠时是否憋气,是否因憋气反复翻身频率:偶有、每天无睡眠时打鼾、张口呼吸、鼻阻等气道阻塞症状看牙医时牙医要求先查腺样体发现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口唇上翻、流口水等现象,觉得娃不漂亮,想确证是否有腺样体及扁桃体肥大以下为中国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诊断与治疗指南,供学习及参考
技术支持及图片提供:凤亚妮、崔艺凡、刘锦炎热的夏天,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患者明显增多。真菌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真菌病),是真菌侵入外耳道或外耳道内条件致病性真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反之,引起外耳道的炎性疾病。病因:1.正常人的外耳道处于略偏酸性的环境,如由于耳内进水或不适当地用药,改变了外耳道PH值,有利于真菌的滋生。2.游泳、挖耳等引起外耳道的炎症,中耳炎流出脓液的浸泡,外耳道分泌物的堆积和刺激,真菌得以滋生繁殖。3.全身性慢性疾病,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全身长期大剂量应用抗生素,都为真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4.近年来抗生素的不正确使用和滥用,也增加了真菌感染的机会。外耳道真菌病常见的致病菌有酵母菌、念珠菌、芽生菌、曲霉菌、毛霉菌、放线菌、青霉菌等。来自CADIS一组资料报道40例真菌性外耳道炎中,近平滑念珠菌占42.9%,黑曲菌为35.7%,40%的人发病前用过抗生素。症状:早期会有耳内发痒或奇痒及闷胀感,有少量水样分泌物。若因炎症使脱落的上皮与菌丝共同形成痂皮,阻塞外耳道或覆盖在鼓膜表面,则可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或表现为堵塞感。病变范围较大时可表现为外耳道肿胀、疼痛、流脓、肉芽肿,甚至面瘫,也可引起坏死性外耳道炎。确诊:耳镜下看到真菌形态即可做出判断想要了解真菌种类,需行分泌物涂片及真菌培养个别患者需行活检明确。(注意与坏死性外耳道炎及外耳道肿物鉴别)治疗:耳道涂抹抗真菌药物(个人经验是5-7天涂一次,至少3次),最常用的要就是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派瑞松)、硝酸舍他抗唑乳膏。耳道明显肿胀或伴有肉芽是最好选择含有糖皮质激素成分的派瑞松。局部用药多可控制症状,合并坏死性外耳道炎时可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口服抗真菌药物。注意保持耳道干燥(可以用你的小风扇吹干耳道哦) 病例(一)第一次就诊,给予派瑞松涂药治疗隔一周后第二次就诊,再次涂药隔一周后第三次就诊时已痊愈,最后涂一次药病例(二)第一次就诊后给予硝酸舍他康唑乳膏涂药治疗,效果不佳,原以为是涂药间隔时间太长,于是缩短了涂药间隔时间,发现效果还是一般。第二次和第三次只间隔了3天第三次和第四次只间隔了3天,说明是硝酸舍他康唑不敏感,于是更换为派瑞松治疗第五次就诊时真菌明显减少,肿胀也逐渐消退,说明派瑞松有效第六次就诊时几乎无真菌生长,但还是进行了最后一次涂药治疗参考文献:[1]方秀玲,林功标,林伟,吴小波,林昶,易自翔,程金妹.103例外耳道真菌病的诊疗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9,17(05):727-731.[2]任妍妍,张庆翔,于振坤,李光飞,孟玮.耳内镜下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耳道涂布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的临床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29(14):1304-1305.DOI:10.13201/j.issn.1001-1781.2015.14.020.
直播时间:2021年11月01日10:20主讲人:陈阳副主任医师西京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直播时间:2021年07月11日07:52主讲人:陈阳副主任医师西京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