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1、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极强 远远高于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机农药的毒性,其中以B1毒性最大。当人摄入量大时,可发生急性中毒,出现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当微量持续摄人,可造成慢性中毒,生长障碍,引起纤维性病变,致使纤维组织增生。黄曲霉毒的致癌力也居首位,是目前已知最强致癌物之一。 2、黄曲霉毒素具耐热性 一般烹调加工温度不能将其破坏,裂解温度为280℃。在水中溶解度较低,溶于油及一些有机溶剂,如氯仿和甲醇中,但不溶于乙醚、石油醚及乙烷。 3、食品中所污染的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l,其毒性目前一般认为有三种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致癌性: (1)急性中毒: 它是一种剧毒物质,毒性比氰化物大10倍,比砒霜大68倍,仅次肉毒霉素,是目前已知霉菌中毒性最强的。它的毒害作用,无论对任何动物,主要变化是肝脏,呈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脾脏和胰脏也有轻度的病变。 (2)慢性中毒: 长期摄入小剂量的黄曲霉毒素则造成慢性中毒。其主要变化特征为肝脏出现慢性损伤,如肝实质细胞变性、肝硬化等。出现动物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母畜不孕或产仔少等系列症状 (3)致癌性: 黄曲霉毒素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强的化学物质,其致癌特点是: A 致癌范围广,能诱发鱼类、禽类,各种实验动物、家畜及灵长类等多种动物的实验肿瘤; B 致癌强度大,其致癌能力比六六六大1万倍; C 可诱发多种癌,黄曲霉毒素主要诱发肝癌,还可诱发胃癌、肾癌、泪腺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及小肠等部位的肿瘤,还可出现畸胎。
黄曲霉素,毒性极强,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钾的10倍,对肝脏组织的破坏性极强,与肝癌的发生有明确的关系,长期接触浓度高的黄曲霉毒素是肝癌的主要诱发因素,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其列为1类致癌物。 高温虽然能杀死黄曲霉毒素,但至少也要280℃以上的高温才能杀死。水的沸点是100℃,所以用水蒸煮发霉的花生、玉米等是很难杀死黄曲霉素的。连消毒碗柜都不行,黄曲霉素对紫外线有抵抗力。 而且,这种剧毒致癌物有时候就存在日常生活中,下面这些食物里就存在黄曲霉素! 一、久泡的木耳 木耳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纤维素,久泡后可能会变质产生类似的生物毒素 二、未清洗干净的筷子 使用筷子吃淀粉含量高的食物时,筷子缝里最容易存纳淀粉,一来二去霉变了可能会产生黄曲霉素。所以,餐后一定要洗干净! 三、没洗干净的砧板 很多家庭都用木质砧板,如果砧板没有及时清洗干净,上面的裂痕残留的食物残渣和水分就会成为微生物良好的培养基,可能霉变后产生毒素。如果砧板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霉斑,应该换一块新的。 四、发苦的坚果 如果吃到变苦的瓜子,一定要及时吐掉并且漱口,因为瓜子等坚果的苦味正是来自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黄曲霉毒素,经常摄入会增加肝癌风险。 五、劣质芝麻酱 有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用糠芝麻、瘪花生甚至变质的芝麻、花生做芝麻酱、花生酱,其中变质的花生中含有黄曲霉毒素。 六、变质的大米 别以为做熟了就能放松警惕,变质的大米是最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的! 七、发霉的花生玉米 黄曲霉素藏在发霉的食物里,特别是淀粉含量高的食物里,比如花生、玉米、大米、小米、豆类等。淀粉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下会滋生黄曲霉菌。 八、小作坊自榨油 一些油料作物如花生、玉米等在储存过程中如果发霉,榨得的油中还可能带入黄曲霉素。而一些小作坊的压榨机或家用榨油机工艺简单,缺乏除去有害物质的工艺,不能对原材料进行精炼。 所以避免黄曲霉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斩断源头,防止食物霉变。发霉的不一定都是黄曲霉,但很多霉菌都会对身体有害,所以坚决丢掉,不要觉得可惜。远离黄曲霉素,降低罹患肝癌的风险。
黄曲霉素是啥东西?就是发霉食物里的一个主要成分,由黄曲霉菌产生的,我们日常的食物,如玉米、花生、大豆等在遇到湿热的天气时就容易发霉,出现一层绿色的绒毛状的东西,这就是黄曲霉菌,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有啥危害?它的危害可不小!WHO早在1993年就将黄曲霉素列为1级致癌物!研究统计,全球约45-55亿的人口处于慢性暴露于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中。每年全球约有55-60万左右新发肝癌患者,而且80%的肝癌患者,集中在亚洲及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所有肝癌患者中,大约有25200-155000万(4.6%-28.2%)可能是归因于黄曲霉素!实践证明做好黄曲霉素的预防可以减少肝癌的发生我省的启东地区曾经是肝癌的高发区,部分原因与当地喜欢食用海产腌制品有关,经过这些年宣传科普。现在肝癌的发病率已经明显下降。肝癌不再是当地癌症的第一位。怎样才能消灭黄曲霉菌?清除黄曲霉素呢?黄曲霉菌很顽强,一般的消毒办法都不能杀死它,即使100℃高温加热20小时也拿它没办法。而且,黄曲霉菌又通过孢子传播繁殖,极易使周围的食物受到牵连也被污染。黄曲霉素更是一种无臭、无味、无色的化合物,毒性极强,非常稳定。只有用高温烧、炸至280℃以上也可以达到分解毒素和去除污染的效果。那么哪些食物含黄曲霉素?1.发霉的一部分谷物黄曲霉素藏在发霉的食物里,特别是淀粉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花生、玉米等,一旦霉变黄曲霉素含量就很高,还有我们常吃的大米、小米、豆类一旦霉变也会含有黄曲霉素。也就是说米饭变质了也一样含有黄曲霉素。一旦米饭有异味就不要再食用了,因为已经含有黄曲霉素,所以爱吃剩饭的人更容易感染黄曲霉素。2、发苦的坚果坚果一旦变质也会产生黄曲霉素,所以平时一旦吃到变味的坚果一定要吐出来,这可不是小事情哦,1毫克黄曲霉素就有致癌性了!3、没洗干净的筷子筷子本身不会长黄曲霉素,但是我们平时可能会用筷子吃花生玉米,这些食物残渣会浸渍到筷子缝隙中发生霉变就产生了黄曲霉素。肿瘤医院的大夫告诉我们,一些年轻人的早期肝癌可能就跟使用筷子有关系,不锈钢的筷子,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应对措施。4、劣质的芝麻酱花生酱这个比较容易理解但也比较容易被忽视,很多黑心商家为了商业利益会用不好的花生作原料,如果里面含有霉变的花生就一定还有黄曲霉素,这也是我们平时不可忽视的一样食物,所以选择大品牌更有保证一些。5、小作坊的自榨油如果油的原材料中含有霉变的花生或者玉米生产出来的油就会含有黄曲霉素。小作坊的生产工艺过于简单缺乏去除黄曲霉素的工艺,这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怕为了利益最大化而忽略原材料的质量,所以买油也要定准有保证和信誉的大品牌。6.长时间泡的木耳木耳泡久了也会产生黄曲霉素,洗洗之后你可能看不出会跟正常有什么区别。
肝硬化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为了预防一些严重的、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的、甚至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癌等)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认真注意:1、要保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尽量减少着急生气等不良情绪,因不良情绪可以导致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门静脉压力增高,诱发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的发生。2、肝硬化病人要多注意休息,不要熬夜,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搬提重物,代偿期肝硬化的患者应减少运动时间和运动量,可以从事轻体力的工作;失代偿期患者应尽量以卧床休息为主。中医认为,人卧血归肝脾,卧床休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门静脉压力,增加肝的血流量及供血供氧,减少机体消耗,进而减少肝代谢的负荷,有利于肝细胞的营养修复与再生,促进疾病恢复。如不能充分休息、过度劳累,会使肝脏缺血缺氧,导致病情的加重。同时剧烈运动、搬提重物等活动易使心率增快,胸腹腔压力增加,进而使门静脉压力增加,易诱发上消化道出血。3、肝硬化病人有腹水时要尽量卧床休息,并注意严格限制盐的摄入量,采用低盐饮食,无水肿或水肿轻微者,每日吃盐不超过5克;水肿严重者,盐的摄入量则不超过1克。4、肝硬化门脉高压伴有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者,应避免吃的硬的粗糙的及刺激性食物,吃东西尽量做到细嚼慢咽,以免损伤曲张的食道静脉造成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千万不可大意。5、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有发生肝性脑病可能时,应尽量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三餐应以碳水化合物(米、面等)及蔬菜为主,可以喝鲫鱼汤补充部分优质蛋白。因为过量的蛋白质在体内易产生过多的氨,功能失代偿的肝脏不能将其完全转化为无毒物质排出,在体内蓄积可导致肝性脑病甚至肝昏迷。如果已经发生过肝昏迷或有肝昏迷前兆的病人,更应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每天每公斤体重不应超过0.5克。6、肝硬化病人一定要注意忌酒忌烟:酒精对肝细胞有不但直接毒性作用,而且可能会增加药物的毒性作用,长期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肝炎甚至酒精性肝硬化,本身有肝病的病人饮酒会加速病情的进展,并可能会引起消化道出血甚至肝癌。烟草中的尼古丁成分有收缩血管作用,长期吸烟可造成肝脏供血减少,影响肝脏的营养,不利于肝病稳定和恢复。7、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摄入含黄曲霉毒素或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如花生、玉米、剩的饭菜等),因长期摄入低浓度或短时间摄入高浓度的黄曲霉毒素,都可能诱发肝癌、胃癌、结肠癌等肿瘤。大量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和黄曲霉毒素B1有协同致肝癌作用,两者共同作用更易导致肝癌的发生。8、肝硬化病人注意不要滥服药物:包括中药和西药,由于肝硬化导致肝功能减退,药物在肝内的解毒过程大大减慢,会在体内产生蓄积,特别说明书上提示可能造成肝损害的药物,还有麻醉药和镇静药不仅对肝脏有直接毒性作用,而且会诱发肝昏迷。所以,要尽量少用药,而且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9、肝硬化病人要养成定时排便良好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排便困难,因用力排便易胸腹内压过高,导致门脉压力增高,进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10、肝硬化病人应定期到医院做肝功、肾功、血生化、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氨、甲胎蛋白、腹部彩超、肝脏瞬时弹性测定、腹部强化CT、腹部强化磁共振等检查以监测病情的变化,根据病情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本文系范晓鹏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肝炎都有传染性吗? 答:不,肝炎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型,他们是: (1)中毒性肝炎 最常见到的是酒精性肝炎和药物性肝炎; (2)免疫性肝炎 最常见到的是狼疮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 (3)病毒性肝炎 比如我们常提到的乙型肝炎。 前两型都没有传染性,即使是在病毒性肝炎中,也只有其中一部分有传染性。 2.为什么说病毒性肝炎只有一部分人有传染性呢? 答:我们常说到的病毒性肝炎可以分为好几种,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是甲、乙、丙、戊四型肝炎。在这四型中甲、戊型肝炎都是急性病程,只有很短的传染期,而且是通过食物和水传播的,不处于传染期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是不具有传染能力的。而乙、丙型肝炎因为存在部分慢性肝炎患者而使传染期显得很长了,但是即使是这些慢性肝炎患者,也不是个个都有传染性的,所以说病毒性肝炎只有一部分人有传染性。 3.乙肝病毒感染者哪些人具有传染性? 答:乙肝病毒感染者有一项检验指标叫做HBV-DNA,他代表了病毒繁殖的活跃程度。一般来说,HBV-DNA越高,传染能力就越强。 4.乙肝病毒是不是很容易被传染上? 答:即使是有传染性的患者或携带者,也要通过比如血液接触的方式传染,还要发生在那些没有免疫能力的人群中间。要完成传染的过程,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三个环节缺一不可,所以,乙肝病毒并不是很容易被传染上的。 5.日常生活中怎样杀死乙肝病毒? 答:你是要问消毒的事吧,以前,因为对乙肝病毒了解的不够透彻,误以为乙肝病毒很“顽固”。其实经过近些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乙肝病毒比一般的细菌还“娇气”,普通的消毒剂足以消灭它,这一点在最新版的《消毒手册》已经更改。当然,有的书上还停留在旧的标准上。 6.人和人之间怎样防乙肝? 答:你是要问隔离的事吧,有传染性的妈妈把病毒传给孩子是最主要的,其次是血液污染,夫妻之间的性传播也有一些,但并不普遍。人们常说到的呼吸、吃饭,一般的日常接触比如握手、拥抱、共用洗脸盆、桌子、笔等并不传染。 7.乙肝妈妈能把病传给孩子,是叫遗传吧? 答:不是,传染和遗传不是一样的。举个例子,我们中国人黑头发黄皮肤,这个是遗传,掌管这个特征的关键是DNA,在受精卵阶段就定型了。可妈妈传乙肝给孩子并不是这样。有一些是在怀孕时病毒通过了胎盘的屏障侵入小宝宝身体,还有一些是在小宝宝出生后被传染上的,所以,遗传和传染是有根本区别的。 8.蚊子和臭虫的叮咬会传播乙肝病毒吗? 答:从道理上讲,并不是绝对不可能的,但至今为止还没发现有力的证据证明肯定有类似的事件发生。事实上,这种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9.夫妻之间怎样防止乙肝病毒的传播? 答:乙肝和丙肝与艾滋病一样,除了垂直传播作为相同的主要传播途径以外,在水平传播方面,与丙肝和艾滋病相比较,乙肝就乐观多了。在实际工作中夫妻双方均是慢性乙肝感染者的病例并不常见,原因是:①经过多年的乙肝疫苗注射,部分人群中已有乙肝表面抗体,而人群广泛不具备抵抗丙肝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能力。②经水平传播感染的人群以急性、亚临床感染为主,造成慢性化的只是其中的很少一部分。 10.我们究竟是怎样被传上乙肝病毒的? 答:确切的说不能完全肯定一个人究竟是何时何地、如何被传染上乙肝病毒的,但根据统计学资料表明,一个人感染乙肝病毒与家庭因素关系最大,其次才是医源性感染和普通人群间的水平传播。在家庭因素中,来源于母亲的感染高于父亲,其次才是夫妻。常常有这样的例子,一个人首先因乙肝就诊,当进行家庭集体体检时,才发现是“乙肝家庭”。 选自“《专家解析乙肝病毒携带》
各位患友你们好,因为肝病属于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康复治疗,治疗周期比较长,治疗连贯性要求也高,考虑到平时门诊精力有限,为了您离开医院以后,能随时追踪您的病情变化,可以帮您调整治疗方案,我开通了“ 网上咨询” “电话咨询”的端口,有问题可以随时给我留言,或者打电话,我每天会抽出一定的休息时间在网上回复你们,因为平常工作比较辛苦繁忙,有时候回复不及时也请多多谅解,我会尽量照顾到每位患者,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快乐!网上留言咨询 /打电话咨询的步骤:打开微信---网上诊室“公众号”--我的医生--发消息---可以直接留言 /打电话,希望这样能帮助到大家,如果不习惯这种方式,照常来门诊找我就可以了。
硒是人体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参与体内重要的抗氧化过程。在过氧化过程中,有一种叫做“自由基”的物质,自由基和身体组织细胞结合后,细胞就会因为“过氧化”受到损伤。但是,人体内还有另一种制约自由基物质——“过氧化酶”。硒是过氧化酶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硒,就没有过氧化酶;硒含量不足,过氧化酶活性就下降,自由基就有可能促使细胞损伤。 硒是很好的抗氧化剂,是吞食自由基的最有效的物质,其可以保护细胞膜不受自由基的破坏,保护细胞核和基因成分的完整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硒在肝脏中的含量较体内任何脏器都高,硒缺乏会引起肝肝功能受损。因此,硒被称为重要的“护肝因子”。肝病患者体内普遍缺硒,缺硒程度常与病情轻重呈正比。病情越重血硒水平越低。我国医学专家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人体内硒水平越高则肝病、肝癌的发病率越低。缺硒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原因。给慢性肝病患者每天补充200微克的硒,与不补硒患者相比,其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多项指标的恢复要快得多。 硒摄入量低,可能引起硒缺乏,相应器官例如肠道、前列腺、乳腺、卵巢、肺的癌症及白血病发病率就会高。在预防肝癌方面,研究结果也表明,对于慢性肝病的补硒人群中的肝癌发生率比不补硒人群几乎降低了一半左右!同时,硒还是重金属的解毒剂,能与铅、镉、汞等重金属结合,使这些有毒的重金属不被肠道吸收而排出体外。为此,联合国卫生组织建议:人体每天补充200微克的硒,可有效预防多种疾病的高发。 什么食物富含硒?含硒丰富的食物主要有:黄油、肉、肝、海产品、蘑菇、大蒜、芝麻、粮食等。但吸收率不太理想。营养学家提倡补充有机硒,如硒酸酯多糖、硒酵母等。
源自:感染时间
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是主要应用血清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和血清肌酐 指标来评价终末期肝病的系统。其在预测终末期肝病死亡率及肝移植中的应用已渐趋成熟,应用范围也开始扩大到重型肝炎、肝癌中。2000年Malinchoc等首先应用MELD来预测终末期肝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患者的死亡率,并证实 MELD可以预测终末期肝病 的死亡率及术后的生存时间。其计算公式为: R=0.957×ln(肌酐mg/dl)+0.378×ln(胆红素mg/dl)+1.120×ln(INR)+0.643×(病因:胆汁淤积性和酒精性肝硬化为0,其他原因为1)。其R值越高,其风险越大,生存率越低。后为计算方便,Kamath等将公式改良为 R=3.8×ln[胆红素(mg/dl)]+11.2×ln(INR)+9.6ln[肌酐(mg/dl)]+6.4×(病因:胆汁性或酒精性0,其他1)。INR中文称为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是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测定试剂的国际敏感指数(ISI)推算出来的 采用INR使不同实验室和不同试剂测定的PT具有可比性,便于统一用药标准。INR=(PTtest/PTnormal)ISI ISI为上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