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但是也是一种很容易受到忽视得的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得提高,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也在上升;同时,随着人们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本病患病率年轻化的趋势也在增加。我医院胃食管反流病中心为加强广大患者对于反流病的认识、方便患者互相交流特于2012年12月成功举办第二届患友会,详情见中国军网
应广大患者要求,二炮总医院胃食管反流病中心,将于12月22(周六)上午9至12点在我院多功能厅举行第二届患友会。会议议题主要有专家授课、患友交流诊治经验、义诊等,咨询电话010-66343452/66343428。期待每一位患者的参与!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脂肪类食物增多,反流性食管炎(RE)的发生率逐渐增高。这也正是胃食管反流病在西方国家比较常见的原因。胃食管反流病(GRED)分为三个独立的类型:糜烂性食管炎(EE),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和Barrett食管(BE)。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占胃食管反流病(GRED)的70%左右,NERD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EE相似,但对质子泵抑制剂(PPI)等的治疗效果较差。目前NERD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由于反流物的酸碱(胃酸、胆汁)性刺激引起,也可能是外感受器的敏感性增加引起,或是中枢神经系统处理异常引起。而后两种形式可能是心身疾病的躯体形式表现,在精神心理异常(焦虑、抑郁等)状态下将感知症状异常放大形成功能性烧心,或自主神经应激反应诱发食管下括约肌(LES)一过性松弛导致反流的产生。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NERD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异常,在心理应激时,胃动力显著降低,胃排空延迟,心理因素可通过神经系统和胃肠激素介导,影响食管括约肌压力和胃食管动力。且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健康人明显下降,甚至较慢性器质性疾病的患者更差。不论是PPI,胃黏膜保护剂,还是促胃动力药治疗NERD,都是针对于反流症状出现以后的缓解,不能解决内脏感觉异常和潜在的精神心理异常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故临床医师在使用传统抗NERD药物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的NERD患者的同时,予患者加用抗焦虑药物的治疗,并辅以心理治疗对于伴有焦虑的NERD患者有着更深的临床意义。 黛力新是一种治疗精神疾病方面复方制剂,对于焦虑、抑郁有很好的疗效,并且有助于改善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障碍,也能有效地改善精神感知异常。因此对于难治性NERD患者,临床医师要提高警惕,在问病史时,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精神心理方面的症状(必要时应使用焦虑、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试),以便给予患者更及时、合理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患者徐某,男性,59岁,北京人,专业技术人员。主因“咳喘30余年,胸骨后烧灼感4年,加重3天”入院。 患者于3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咳嗽、咳痰、喘息、胸闷,季节交替时明显,遇冷空气、油烟等刺激性气体可诱发,严重时有喉部紧缩感及晕厥,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平素用“氨茶碱、沙丁胺醇”控制症状。近3年咳喘症状明显加重,且晨起及夜间发作频繁,步行100米即需要休息。胸骨后烧灼感4年,伴有反酸、胸痛,进食过饱、辛辣刺激性食物或平躺时症状加重,且上述症状发作时可诱发咳喘、胸闷,口服“雷贝拉唑、黏膜保护剂”后,消化道、呼吸道症状缓解明显。无口苦、吞咽困难、腹胀、腹痛等。3天前咳喘再次发作,较前明显加重,就诊于我院急诊,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收入我科。既往14年前患甲型肝炎,已治愈;对“阿奇霉素”过敏。吸烟史40余年,约2盒/日。查体:体温正常。桶状胸,双肺叩诊过清音,听诊呼吸音弱,满布哮鸣音,呼气相明显,未闻及明显干湿性罗音,双侧语颤传导减弱。心、腹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胸片:双肺炎症改变;血气分析:PH7.37,PCO255mmHg,PO271mmHg,SO293.1%;血常规:WBC8.21*109/L,N93.7%,L4.82%,E0.0%;心电图、尿便及生化常规未见异常。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炎,未见明显食管炎,贲门口无松弛;高分辨率食管测压:LES及UES压力均正常,食管体部蠕动性尚可;24小时食管PH监测:胃食管低位轻度病理性酸反流(DeMeester积分为17.19),不适症状与酸反流100%相关;钡餐造影:食道排空延迟,不除外轻度返流。根据患者病史、症状特点及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1.胃食管反流病 2.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3.双肺肺气肿 4.Ⅱ型呼吸衰。入院后予持续低流量吸氧、解痉、平喘、抗感染、抑酸、保护胃黏膜(考虑患者可能存在肺部感染,未予应用激素)等治疗。呼吸功能改善15天后在深度镇静下行“食管微量电流射频治疗术”,术后继续予解痉、平喘、抗感染、抑酸、保护胃黏膜、吸氧等治疗,后好转出院。3个月后复查,胃镜、食管测压未见明显变化,24小时食管PH监测DeMeester积分降至4.45。[讨论]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反食、烧心等反流症状或组织损害。烧心是其最常见症状,表现为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也可表现为食管外反流的症状,如咳嗽、胸背痛、咽部不适、哮喘等甚至有的患者仅以咳喘及咽喉不适就诊,并无明显反酸、烧心等不适。2006年蒙特利尔定义[1] 反流性哮喘综合征(refluxasthmasyndrome)属于GERD的食管外表现之一,其共识包括:1.哮喘与GERD 相互影响。2.哮喘通常为多因素作用的疾病过程。GERD为其加重因素。3.GERD较少成为哮喘的单一发病因素。4.哮喘可能对GERD产生直接或问接影响。5.若无烧心或反流症状,不明原因的哮喘可能与GERD无关。6.针对GERD的药物及外科治疗方法,对于假定的反流性哮喘综合征的疗效并不确定。该患者经抗返流治疗后,反酸、胸骨后烧灼感等消化道症状基本消失;咳喘较治疗前缓解80%,故其哮喘与胃食管反流关系密切,考虑反流性哮喘可能性大。患者呼吸道症状并未完全缓解,考虑与其存在长期吸烟史,气道高反应性已经形成及肺气肿有关。此病例说明,长期胃食管酸反流可以是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的因素之一,积极有效的控制胃食管反流,可以大大降低哮喘发作的频次及发作的程度。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是由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LES)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临床表现为咽下困难、食物反流和下端胸骨后不适或疼痛。本病为一种少见病(估计每10万人人中仅约1人),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20~39岁的年龄组。儿童很少发病,男女发病大致相等,较多见于管扩张的一种疾病。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其主要病理改变为食管壁间神经丛的节细胞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可累及整个胸段食管,以食管中下部最明显。主要临床表现(一)咽下困难:无痛性吞咽困难是本病最常见最早出现的症状,占80%~95%以上。起病多较缓慢,但亦可较急,初起可轻微,仅在餐后有饱胀感觉而已。咽下困难多呈间歇性发作,常因情绪波动、发怒、忧虑、惊骇或进食过冷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而诱发。病初咽下困难时有时无,时轻时重,后期则转为持续性。少数患者咽下液体较固体食物更困难,有人以此征象与其他食管器质性狭窄所产生的咽下困难相鉴别。但大多数病人咽下固体比液体更困难,或咽下固体和液体食物同样困难。(二)疼痛:约占40%~90%,性质不一,可为闷痛、灼痛、针刺痛、割痛或锥痛。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后及中上腹;也可在胸背部、右侧胸部、右胸骨缘以及左季肋部。疼痛发作有时酷似心绞痛,甚至舌下含硝酸甘油片后可获缓解。疼痛发生的机理可由于食管平滑肌强烈收缩,或食物滞留性食管炎所致。随着咽下困难的逐渐加剧,梗阻以上食管的进一步扩张,疼痛反可逐渐减轻。(三)食物反流:发生率可达90%,随着咽下困难的加重,食管的进一步扩张,相当量的内容物可潴留在食管内至数小时或数日之久,而在体位改变时反流出来。从食管反流出来的内容物因未进入过胃腔,故无胃内呕吐物的特点,但可混有大量粘液和唾液。在并发食管炎、食管溃疡时,反流物可含有血液。(四)体重减轻:体重减轻与咽下困难影响食物的摄取有关。对于咽下困难,患者虽多采取选食、慢食、进食时或食后多饱汤水将食物冲下,或食后伸直胸背部、用力深呼吸或摒气等方法以协助咽下动作,使食物进入胃部,保证营养摄入。量病程长久者仍可有体重减轻,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等表现,而呈恶病质者罕见。(五)出血和贫血患者常可有贫血,偶有由食管炎所致的出血。(六)其他症状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的增高,患者很少发生呃逆,乃为本病的重要特征。在后期病例,极度扩张的食管可压迫胸腔内器官而产生干咳、气急、紫绀和声音嘶哑等。辅助检查诊断1.上消化道造影:钡餐常难以通过贲门部而潴留于食管下端,并显示为1~3cm长的、对称的、粘膜纹政党的漏斗形狭窄,其上段食管呈现不同程度的扩张、处长与弯曲,无蠕动波。食管钡餐X线造影检查见钡剂滞留在贲门部,食管下段呈边缘光滑的鸟嘴状狭窄,钡剂成细流缓慢地进入胃内。2.胃镜:胃镜下可见食管不同程度扩张,贲门口松弛延迟或不松弛,镜身难以通过。3.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该检查是目前较先进,诊断贲门失弛缓症特异性较高的检查,嘱患者吞水后,压力图上可见贲门口不松弛或松弛率降低,食管体部无协调性蠕动波,食管腔内可呈弥漫性高压。治疗方法1.改变饮食习惯:宜少食多餐、饮食细嚼,避免过冷过热和刺激性饮食。对精神神经紧张可予以心理治疗。舌下含硝酸甘油可解除食管痉挛性疼痛,暂时缓解不适症状。2.球囊扩张:应用气囊或探条扩张,使食管与胃的连接处得松弛。在透视下经口插入以探条为前导的气囊,使探条进入胃口,而气囊固定于食管与胃的连接处,注气或注液,出现胸痛时停止注气或注液。留置5~10分钟后拔出。一次治疗后经5年随访,有效率达60%~80%。有效标准为因下困难消失,可以恢复正常饮食。但本疗法的食管穿孔发生率较高,应谨慎操作。3.手术治疗:腹腔镜下Heller括约肌切开术,经腹腔镜下行贲门食管肌层切开术将食管下段及胃食管交界处环形肌切开,解除贲门周围的梗阻,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的特点。手术治疗症状好转率约80%,但可能发生食管黏膜破裂,如同时施以胃底折叠术,则发生反流可能性则大大降低。4.内镜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食管镜下局部注射肉毒毒素,通过毒素阻断贲门括约肌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前乙酰胆碱的释放而使肌肉松弛以缓解症状。此注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耐受性好、治疗费用低,不良反应少,近期疗效接近气囊扩张术,但作用不持久、易复发,需重复注射,适用于老年患者并多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或气囊扩张的患者、手术或多次气囊扩张疗效差者。
内容:1.哮喘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2.疑难解答主讲人:胃食管反流病中心——刘建军副主任时间:2011-11-20 上午09:00地点:二炮总医院 多功能厅三楼
期待大家收看
我已经5岁啦转眼间我院胃食管反流病中心成立已5个年头了,昨天我们为它庆祝了5周岁的生日。虽然没有亲眼见证它几年来的坎坷和辉煌,但我始终坚信它必定是风雨无阻的。5年来在院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汪院士的谆谆教诲以及主任、护士长的正确领导下,我中心为近万名的患者解除了病痛的折磨,甚至是给了部分重症患者第二次生命。在这里我要代所有曾患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衷心的向汪院士道一声:“谢谢您,您辛苦了”。吴主任的一首《只想一生跟你走》唱出了我们胃食管反流病中心每一位成员的心声,所有的坎坷、成就都已成为过去时,我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一定会风雨兼程,再创辉煌!
反流性哮喘,即胃酸反流至食管后又继续向上至肺部引起的哮喘或哮喘样发作,是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外表现。在临床上,将近30%患者并未出现反酸、烧心等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状,而表现为哮喘、长期慢性咳嗽、声嘶、咽部异物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由于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表现复杂多样,故看错门诊的事件就屡见不鲜了,也有众多由于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哮喘患者到呼吸科就诊。如果您的哮喘发作与季节、刺激性气体或固体颗粒无明显关系,而与餐后、饱食、卧位等关系密切,那么就应该警惕了,您的哮喘是不是真正的过敏性哮喘,还是由于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呼吸道症状。夜间出现的突然呛咳、哮鸣、窒息等提示睡眠时可能出现了胃食管反流。北京二炮总医院在汪忠镐院士带领下于2006年成立了国内首家专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专病中心,尤其擅长于治疗由于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哮喘。五年来在汪院士、吴主任的正确带领及每一位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我中心为近万名的患者解除了病痛的折磨,甚至是给了部分重症患者第二次生命。
胃食管反流病是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临近的组织损害。其主要要的发病机制是抗返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的结果。影响胃食管连接处功能的主要因素包括:下括约肌的压力,贲门食管交接处的角度,膈肌的作用等。症状、体征和并发症 烧心伴或不伴有胃内容物反流至口腔是最突出的症状。不典型的症状可有非心源性的胸背部疼痛,吞咽困难,咽喉炎,慢性咳嗽、哮喘等。并发症包括食管炎,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及Barrett食管等。消化性狭窄可出现对固体食物的进行性吞咽困难。诊断 详尽细致的病史有利于诊断。X线检查,内镜,食管测压,pH监测及Bernstein灌酸试验有助于明确诊断和揭示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Barrett食管)。食管测压法是在下食管括约肌处测定压力,并显示其强度,从而可将正常与闭锁功能不全的括约肌予以区分。食管pH监测可提供胃食管反流病的直接证据。Bern-stein试验与症状性胃食管反流的存在密切相关,灌酸可使症状迅速出现。食管活检显示鳞状粘膜层变薄,基底细胞增生,这些组织学变化可见于内镜下肉眼见不到食管炎的患者。治疗 无并发症的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包括:(1)抬高床头约15cm;(2)避免应用引起胃酸分泌的强刺激剂(如过甜、辛辣、咖啡,酒精等);(3)避免应用某些药物(如抗胆碱能药物)、吸烟,因为这些因素可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4)予以制酸剂以中和胃酸; (5)应用H2 阻滞剂以降低胃液酸度(有时合并应用其他药物);(6)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连续4~8周;(7)抗反流手术,即胃底折叠手术。(8)并发症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