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这次终于要住院手术了!他的左腕舟骨骨折不愈合已经有20年了(我也是真佩服他了)!关节肿痛越来越厉害,干活用不上力,医生早就建议他手术治疗,但老王一听要手术就打退堂鼓,一拖再拖就是下不了决心!他的爱人也跟着干着急没有办法。这次听说我们可以在关节镜下进行微创治疗,老王马上决定住院。下面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入院时检查左腕舟状骨陈旧性骨折不愈合的情况(红色箭头所示):DR所见完整的舟状骨变成了两块,骨折线清晰,间隙较宽,已有创伤性关节炎改变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实景回放(一):腕关节镜从腕中关节进入,镜下探针拨动舟骨可见陈旧性的骨折间隙没有愈合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实景回放(二):诊断确定后,镜下球磨钻彻底打磨刨削附着在两侧骨折面上的纤维结缔组织,使重新形成新鲜的骨折面,以利于愈合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实景回放(三):打磨刨削后的新鲜骨折断面有鲜血渗出,说明血运良好,愈合几率高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实景回放(四):关节镜监视下的骨折间隙内精准植骨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实景回放(五):微创植入内固定螺丝及腕关节镜入孔外观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实景回放(六):术后拍x-光片示骨折及螺钉位置良好,间隙略宽(打磨刨削有关),植入的松质骨显影不明显术后二个月复查x-光片显示骨折端有连续及愈合征象,骨折线模糊愿我们的病友老王同志顺利康复!!!
我们常听说TFCC损伤,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TFCC(英文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首字母缩写),位于手腕尺侧,是连接桡骨、尺骨、腕骨的一种重要结构。TFCC损伤可能由于跌倒时手部支撑、过度使用或手腕扭伤等原因造成。TFCC损伤的症状可能包括:疼痛:手腕尺侧(小指侧)出现疼痛,尤其是在做手腕弯曲或伸展动作时。肿胀:损伤区域可能会出现肿胀。弹响:手腕活动时可能会听到或感觉到弹响声。不稳定感:手腕可能感觉不稳定,尤其是在进行精细动作时。力量减弱:可能感觉到手腕力量减弱,尤其是进行抓握或提举动作时。活动受限:手腕的活动范围可能会受限,尤其是手腕的旋后动作(手背向上转动)。感觉异常: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会感到手腕尺侧有麻木或刺痛感。如果有以上表现。建议看专科医生。(图摘自网络)
腕部解剖腕部是连接手和前臂的部位,由桡骨和尺骨的远端以及腕骨组成。了解腕部的解剖结构对于诊断和治疗腕部疾病非常重要。体表标志体表标志是识别解剖结构的可见特征。在腕部,主要的体表标志包括:手掌侧的鼻烟窝:位于大拇指侧的腕横纹处,是手腕前侧的小凹陷。背侧的背伸肌群:位于手腕背部的一组肌肉,包括伸肌腱、伸肌支持带等。尺骨茎突:位于尺骨远端的小突起,是区分尺侧和桡侧的重要标志。桡骨茎突:位于桡骨远端的一小突起,是区别桡侧和尺侧的标志之一。血管神经肌腱腕部的血管神经肌腱分布复杂,对于维持手部功能至关重要。主要的血管神经肌腱包括:桡动脉:是供应前臂和手部的动脉,通过桡侧腕屈肌腱和肱桡肌腱深面进入手掌。正中神经:分布于前臂和手掌的肌肉和皮肤,主要控制对掌、对指等动作。尺神经:分布于小指、无名指及手掌尺侧的肌肉和皮肤,控制手部精细动作。屈肌腱:包括桡侧和尺侧的屈肌腱,分别控制手腕的屈曲动作。伸肌腱:位于手掌背侧,控制手腕的伸展动作。骨关节腕部由8块腕骨组成,分别是: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腕骨和钩骨。这些骨头相互连接形成关节,其中最重要的是桡腕关节和腕中关节。桡腕关节:由桡骨和舟骨、月骨、三角骨构成,属于椭圆关节,可进行屈伸、收展和环转运动。腕中关节:由腕骨和钩骨、三角骨、月骨、舟骨构成,属于平面关节,可进行屈伸运动。
舟骨骨折及不愈合 1、疾病特征:为各腕骨中骨折发病率最高的一个;因骨的形态不规则也使其骨折线在X线平片中容易被遮挡而造成漏诊;脆弱的血供系统,使其骨折不愈合率和坏死率都较高。 2、发病病因:腕舟骨骨折绝大多数是由于患者摔伤时手撑地时腕关节背伸所致。仅有舟骨结节骨折有可能是直接暴力造成。 3、治疗方式: (1) 急性舟骨骨折 1 稳定型无移位的骨折: a、可行管型石膏固定,固定后定期复查,直至愈合。如果石膏固定4~6月以上都没有愈合的迹象,则需手术干预。仅石膏固定,不做手术,痛苦小,大部分可以顺利愈合。 b、此类骨折若选用微创行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小,康复更快,大约1-1.5个月可以愈合。 2 不稳定或有移位的新鲜骨折: a、开放手术治疗:因要进行骨折的复位,在没有关节镜微创技术的情况下,需采用切开腕关节显露骨折的舟骨,肉眼直视下进行复位,并穿针或空心螺钉内固定。开放手术对本就脆弱的舟骨血供是个进一步的损害,术后不愈合的可能性增加,还需切开部分韧带及关节囊,手术创伤较大,恢复较慢,术后疼痛、瘢痕等情况多见。愈合时间约2-3个月。 b、微创、非开放手术:腕关节镜下骨折复位、穿针及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切口小,无需开放,可通过关节镜直视骨折情况,并在关节镜监视下采用操纵杆复位技术等方式进行复位,然后经皮克氏针或空心螺钉内固定。较开放手术,微创手术的创伤小,韧带关节囊的破坏小,对舟骨血供影响小,复位精准,关节面平整,术后康复时间短,约1-1.5个月(符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理念),手术瘢痕不明显。 (2)陈旧骨折不愈合 3 开放手术:在没有关节镜微创技术的情况下,需采用切开腕关节显露骨折的舟骨,肉眼直视下,先对已经纤维化的骨折面进行清理,打磨成新鲜的骨折面,然后复位、穿针或空心螺钉内固定、骨折间缝隙进行植骨。开放手术对本就脆弱的舟骨血供是个进一步的损害,术后不愈合的可能性增加,还需切开部分韧带及关节囊,手术创伤较大,恢复较慢,术后疼痛、瘢痕等情况多见。愈合时间约3-6个月。 4 微创、非开放手术:腕关节镜下骨折复位、穿针及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切口小,无需开放,可通过关节镜直视骨折情况,并在关节镜监视下采用操纵杆复位技术等方式进行复位,然后经皮克氏针或空心螺钉内固定。较开放手术,微创手术的创伤小,韧带关节囊的破坏小,对舟骨血供影响小,复位精准,关节面平整,术后康复时间短,约2-3个月(符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理念),手术瘢痕不明显。 5 已经存在骨关节炎表现,则需要依据骨关节炎的范围进一步选择选择不同的开放或微创方案。
广东和迈*谈骨论筋 一个手外科医生的倾情奉献!重点阅读下面的内容:正确选择正确选择正确选择问题求解 鼠标一族长时间的不正确姿势使用鼠标,轻则倍感疲劳,重则造成腕管综合症(鼠标手),这些是大家都知道的。试着从百度上输入“使用鼠标的正确姿势”,搜到相关结果竟有162万条(流汗)!热心的人们有各种正确的预防疲劳及鼠标手的方法告诉你,那到底是不是真的正确呢?下面我们用一个手外科医生的专业知识来跟大家一起选一选!常见方法各种介绍正确使用鼠标姿势的方法花样繁多,不要长时间使用鼠标、经常停下来休息、手腕要平放(这也是绝大多数鼠标一族常用的方式)、不能抬起及下垂、还有“趴鼠、抓鼠”、‘’捏鼠“等等名堂。总之,还是有一定道理和作用的,也真是费心了!但多数方法确没有说到点子上。有一种方法叫“捏鼠”,值得在这里讨论一下,“捏鼠”姿势强调的优点是鼠标不需要对手掌提供支撑,手掌及手腕平放在桌面,但鼠标在桌面上,鼠标键总是离桌面有一定高度的,手指和手掌要抬起来点击鼠标键,就只好由伸手腕的伸腕肌和伸手指的伸指肌来完成这个任务了,这样,手指和手掌要始终微微的处于抬起的姿势来点击鼠标键,导致这些肌肉在鼠标使用中持续保持着张力,这恰恰会容易造成疲劳感,更由于手腕与手掌交界处处于过伸的状态,又造成了腕管内正中神经等结构的高张力,以致至成为鼠标手的罪魁祸首! 这是目前认为的对与错(真正的对与错看最后!!!)唯一原则在这里反复强调!在长时间使用鼠标时我们需要遵循的唯一原则是:正确的姿势一定是能够尽量让手、腕及整个上肢的肌肉呈现松弛状态、肌肉张力尽量小的状态,而只付出点击鼠标键及转动轮键时用的力量,这样就会变得很轻松。如果不注意,在使用鼠标时,手、腕及上肢持续有张力存在就极易造成疲劳感及鼠标手。正确选择 如何健康的使用鼠标,真正做到舒服、不易疲劳及防止发生鼠标手呢?要满足上述唯一正确原则,我推荐如下两个使用鼠标垫正确姿势(我自己起的名字)并把道理给您说清楚: [1]垂腕法:手掌放在鼠标上时(注意!是手掌放在鼠标上时!再强调一遍!),手掌要与手腕及前臂保持在一个平面上,甚至手要低于手腕及前臂(手腕略下垂)。如何做到这个姿势呢?那就是要把手腕部垫高,而不是悬空。只有这样,伸腕伸指肌无需抵抗手掌的重力,而处于休息位的松弛状态,绝不是将手腕及前臂平放在桌面上。这是让手腕舒服的姿势之一!京东上满足垂腕法姿势的鼠标垫还真有,但并没有说明其优点到底在哪里!另外,还有专门的“腕托”! 上面是我认为的对与错! 这个广告我喜欢,因为这是对的! [2]中位法:前述的垂腕法是手心朝下,手背朝上,而这里说的中位法,在功能解剖学上指的是前臂“中立位”!简单的解释前臂“中立位” ,即我们握拳并让拳眼朝上时前臂的状态。前臂中立位时,前臂两骨之间的骨间膜不紧不松、也无需伸腕、伸指肌的张力来抵抗手的重力,因整个小鱼际肌在桌面上自然的起到了一个支撑的作用。这是让手腕舒服的姿势之二!能满足“中位法”姿势的是一种特别设计的鼠标!再搜百度,暮然回首,她还真在灯火阑珊处,名字叫垂直防鼠标手鼠标! 适合“中位法”的垂直防鼠标手鼠标本文系张敬良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广东和迈*谈骨论筋 一个手外科医生的倾情奉献!重点阅读:正确选择正确选择正确选择问题求解 鼠标一族长时间的不正确姿势使用鼠标,轻则倍感疲劳,重则造成腕管综合症(鼠标手),这些是大家都知道的。试着从百度上 输入“使用鼠标的正确姿势”,搜到相关结果竟有162万条(流汗)!热心的人们有各种正确的预防疲劳及鼠标手的方法告诉你,那 到底是不是真的正确呢?下面我们用一个手外科医生的专业知识来跟大家一起选一选!常见方法各种介绍正确使用鼠标姿势的方法花样繁多,不要长时间使用鼠标、经常停下来休息、手腕要平放(这也是绝大多数鼠标一族采用的方式)、不能抬起及下垂、还有“趴鼠、抓鼠”、‘’捏鼠“等等名堂。总之,还是有一定道理和作用的,也真是费心了!但多数方法确没有说到点子上。有一种方法叫“捏鼠”,值得在这里讨论一下,“捏鼠”姿势强调的优点是鼠标不需要对手掌提供支撑,手掌及手腕平放在桌面,但鼠标在桌面上,鼠标键总是离桌面有一定高度的,手指和手掌要抬起来点击鼠标键,就只好由伸手腕的伸腕肌和伸手指的伸指肌来完成这个任务了,这样,手指和手掌要始终微微的处于抬起的姿势来点击鼠标键,导致这些肌肉在鼠标使用中持续保持着张力,这恰恰会容易造成疲劳感,更由于手腕与手掌交界处处于过伸的状态,又造成了腕管内正中神经等结构的高张力,以致至成为鼠标手的罪魁祸首! 这是目前认为的对与错(真正的对与错看最后!!!)唯一原则在这里反复强调!在长时间使用鼠标时我们需要遵循的唯一原则是:正确的姿势一定是能够尽量让手、腕及整个上肢的肌肉呈现松弛状态、肌肉张力尽量小的状态,而只付出点击鼠标键及转动轮键时用的力量,这样就会变得很轻松。如果不注意,在使用鼠标时,手、腕及上肢持续有张力存在就极易造成疲劳感及鼠标手。正确选择 如何健康的使用鼠标,真正做到舒服、不易疲劳及防止发生鼠标手呢?要满足上述唯一正确原则,我推荐如下两个使用鼠标垫正确 姿势(我自己起的名字)并把道理给您说清楚: [1]垂腕法:手掌放在鼠标上时(注意!是手掌放在鼠标上时!再强调一遍!),手掌要与手腕及前臂保持在一个平面上,甚至 手要低于手腕及前臂(手腕略下垂)。如何做到这个姿势呢?那就是要把手腕部垫高,而不是悬空。只有这样,伸腕伸指肌无需抵 抗手掌的重力,而处于休息位的松弛状态,绝不是将手腕及前臂平放在桌面上。 这是让手腕舒服的姿势之一!京东上满足垂腕法姿势的鼠标垫还真有,但并没有说明其优点到底在哪里!另外,还有专门的“腕 托”! 这是我认为的对与错! 这个广告我喜欢,因为这是对的! [2]中位法:前述的垂腕法是手心朝下,手背朝上,而这里说的中位法,在功能解剖学上指的是前臂“中立位”!简单的解释前 臂“中立位” ,即我们握拳并让拳眼朝上时前臂的状态。前臂中立位时,前臂两骨之间的骨间膜不紧不松、也无需伸腕、伸指肌的 张力来抵抗手的重力,因整个小鱼际肌在桌面上自然的起到了一个支撑的作用。 这是让手腕舒服的姿势之二!能满足“中位法”姿势的是一种特别设计的鼠标!再搜百度,暮然回首,她还真在灯火阑珊处,名字叫 垂直防鼠标手鼠标!适合“中位法”的垂直防鼠标手鼠标本文系张敬良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