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爱你,让我们先来一场“三角爱”文张爱民 图丨原创家庭,犹如一条小船,在全家的合力下驶向平和、幸福、安康。在漫漫人生路,家庭最开心的莫过于新宝贝的降临。全家的巨大喜悦均挂在眉眼中,一览无遗。然而,总有些孩子,超出父母的意料,需要进行新生儿科监护并治疗,甚至呼吸机治疗。1哪些孩子可能需要呼吸机治疗呢?1 离开妈妈子宫早早来看美丽世界的早产儿,因为发育不成熟,可能需要呼吸机帮助;2妈妈羊水感染或者宝宝出生不顺利,严重窒息或者气促缺氧的宝宝;3 由于免疫力低孩子重型肺炎或者感染的。2呼吸机治疗可怕吗? 呼吸机需要气管插管,就是用一根管子插入喉部气道,一端接呼吸机,看上去很可怕,但呼吸机是帮助孩子呼吸的机器,相当于自然界中的森林,排出孩子身体里的二氧化碳,输入维持生命需要的氧气。是孩子生命垂危时救命神器,绝大部分的孩子通过呼吸机治疗,均能化险为夷度过难关。因此不可怕。3上呼吸机有不良反应吗? 上呼吸机是机器把气体压进肺部,相当于轮胎打气。与人类自己呼吸完全不同,势必带来生理的改变,最主要问题是,自然呼吸时胸腔是负压,但机器呼吸时胸腔是正压,正压对肺有损害,同时氧气浓度高或者每次打进去的气体太多了也会造成身体的损害。此外,管子连接孩子肺与机器,常常带来细菌的感染,造成二次肺部损害。相对于成人或者儿童,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呼吸机通气不仅是孩子受苦那么简单,带来的损害更加可怕。如同开汽车,有的人开的四平八稳、起步、停车均很平和、轻巧,有的人不断压白线、起步、刹车动作幅度大。车没开好,只是担惊受怕或者罚款扣分,但呼吸机没上好,面临的是孩子肺部的损害、甚至形成慢性肺病或者脑损害,让孩子延长上呼吸机的时间,可能影响将来孩子肺活量、运动能力。4有措施可以降低肺部损害呢? 完全有。呼吸机治疗,叫呼吸治疗学,简单描述就是机器、孩子、医生均要非常了解、高度契合。医生对孩子病情充分了解、发出机器指令给孩子通气,机器不仅仅是听从医生的指令,更多的是契合孩子病情变化,并通过呼吸机波形反应孩子的每一个变化及孩子的需求,所以医生要即时根据机器发出的信号进行调整。因此,在孩子、医生、机器整个链接间看似是医生发出指令,但实际是医生要听从孩子的需求及病情的变化,进行实时调整。也就是,机器、孩子、医生要处在一个高度了解、高度契合的状态。如同爱情是男女双方相互配合、三观相近才能美满幸福,机器、孩子、医生也要来一场相互理解、高度契合的三角爱,才能使呼吸机治疗对孩子的损害、家长的心痛及医疗花费降到最低。达到早期撤机、少损害的治疗目标。5如何谈好机器、孩子、医生三角的爱呢?要谈好这个三角爱,很不容易。最主要是医生要读懂呼吸机语言,才能对孩子做到最大限度保护与治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湖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最近与加拿大、台湾高雄长庚呼吸治疗专家联合举办了为期两周的学习班-北美儿科呼吸治疗实践学习班。目的就是让医生能更了解机器上语言、能根据每个不同孩子的病情、需求进行呼吸机调整,从而将对孩子的损害降到最小。来自全国的60位医务人员与西方呼吸专家一起进行实操讲授和案例分析,大大改变了以前国内呼吸治疗理念与做法。很多学员说,自认为以前比较懂呼吸机,上了这个学习班才发现还是呼吸机的小白。项目主办者张爱民,07年开始接触西方呼吸治疗并与加拿大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不仅常年获得加拿大远程指导,每年还主办学习班。培训课程从基础到临床、从理论到操作、技术先进,获得了美国呼吸联盟、美国权威教育机构认定的资格证书。目的就是希望新生儿医务人员更了解呼吸治疗,更好的保护我们最为脆弱的孩子。按照新生儿科张爱民主任的说法,为了更好爱护我们风雨飘摇的孩子,请先让医生、患者、呼吸机来一场相互懂得、相互契合、相互支持的三角爱。
据湖南经视报道,湖南郴州永兴县家长发现自己孩子身体出现湿疹,体重严重下降,头骨畸形酷似“大头娃娃”,医院确诊为“佝偻病”,据媒体报道与进食一种特医奶粉可能有关,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在进行积极的调查及宝宝的检查。 那么佝偻病是啥呢? 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主要的特征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软骨板和骨组织钙化不全,2岁以内(尤其是3~18个月的)婴幼儿常见、可以通过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预防。 目前轻、中度佝偻病发病率仍较高。轻度者枕脱、方颅,囟门大,夜间哭吵,睡眠不安。重者低钙甚至惊厥、生长迟缓、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下肢变形不直,肋骨外翻。 维生素D缺乏性可由于各种原因营养不良,显得更加消瘦,面庞小 而方颅使得头大更加突出,形成所谓大头娃娃。而十多年前报道的大头娃娃是食物中蛋白质不够所致。所以我推测,这几个宝宝有大头表现,估计除了骨钙不足,更可能是营养不良。 通过饮食改变甚至药物干预甚至经过系统治疗会完全康复健康。
今天是疫情以后我上门诊以来最难受的一天,一对年轻夫妇抱着七个月的孩子来到来我门诊,我一看,就知道7个月大的孩子问题严重,因为看到我的红色铃铛不能追视,不会伸手要抓,果然年轻的父亲调理清晰的说起了孩子的病情:儿子因羊水胎粪污染胎动减少紧急破腹产,出生后在当地新生儿科观察!28小时以后孩子出现抽搐,先后在两家医院住院,万幸的是抽搐情况得到控制!经过27天的治疗,被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广泛性脑损伤!因为体重不够,一直在家做康复,并在当地做了高压氧及营养脑药物治疗,等体重达到的时候,疫情却爆发了!直到七个月二十一天去医院复查,经过评定,发育重度迟缓,不会翻身,抓物,连头都竖不稳,相当于二三个月宝宝的发育水平和技能!也就是脑瘫!最佳的康复时期是在六个月内!我和我爱人接受不了这个结果,几乎跑遍了长沙各大医院,结果都大体一致,唯一能做的就是积极康复,至于能恢复到什么样就不一定了!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他这么小,却要承担疾病的痛苦,我真的心痛不已。康复治疗费用高昂,我的家庭无法负担。 看着年轻的父母无助伤心失望的面庞,我揪心不已。这对夫妇一直小心怀胎,坚持检查,出生后也系统治疗了,虽然因为疫情稍有耽搁,但实际即使没有疫情也不会有很多改善,因为孩子的损伤发生在宫内,持续到生后,后期的抽搐是疾病发展的表现,另外,家很难看出孩子的异常从而尽早康复,第三,就是医生发现了孩子的脑损伤,一般康复机构没有5千克,很难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其实,对新生儿脑损伤来说,康复促进大脑的修复及促进发育,实际越早越好,因此,脑损伤的孩子,康复治疗要在新生儿科住院时就开始,这才是将关口尽量提前啊。追求最大效果。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通常起病于婴幼儿期。症状直到儿童进入学校后才显现,根据2016年《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Ⅱ》蓝皮书,保守估计自闭症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在1%,也就是说,在我国14亿人口中,可能有超过1000万的自闭症人群、200万的自闭症儿童,并以每年将近20万的速度增长。按照湖南的出生率一年出生70万新生儿,保守每年将有3500个孩子受到自闭症的困扰,可能两千以上的家庭出现潜在的风险。 自闭症有哪些表现呢? 孩子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方面存在困难。 无法理解人们的面部表情,往往避免目光直视。似乎并不在乎自己能否交流。 不喜欢和他人玩耍或互动。 学会说话的时间通常比其他儿童晚很多。 对特定事物的强烈兴趣。但是对其他任何事物几乎没有兴趣。 幼儿能会完全专注于旋转或闪耀的东西,而忽视其他几乎所有东西。年龄较大的可能会变得专注于某一个主题,如天气、数字或运动。并严格遵守这些固定习惯
今天门诊,奶奶抱着孙子往凳子上坐下来,就开始讲开了:医生,孙子涨了很多坨,一片一片的,孩子难受,老哭吵,老往大人身上磨搽,经常哭吵,奶量也减少了。 我一看,胖乎乎的小宝十个月大,面部头皮里一片片红斑,最难过的是背部胸部一大片红斑,有的地方还一篇破皮了。 仔细翻阅病例,询问病史,宝宝是牛奶蛋白过敏,一直吃的是氨基酸奶粉,这几头突然长出很多红斑,有的成了大片,典型荨麻疹表现,孩子大便还好,但吃奶明显减少,睡觉也不安稳了。 仔细询问,孩子并没有出门,家里带人也很细致,实在找不出有啥原因会过敏出荨麻疹。我让家长把吃的全部说了个遍,发现应该是市售小馒头可能性大。立即使用了药物,再指导了皮肤护理,希望很快恢复。 看来,家长记食物日记很有必要啊。另外过敏性荨麻疹皮炎(AD)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皮肤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相当复杂,可能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有关,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在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除了尽量减少接触过敏源,保湿以及局部激素类药物是治疗的主要措施
半夜,接到好朋友的电话,语气急促: “主任 我家二宝发烧了, 39度啊!” “几天了呢” “今天开始的” “有其他哪些不舒服呢?” “除了发烧,没有咳嗽没有流鼻涕,也没有喷嚏”“喝奶吗?” “还是喝,就是喝到一半就不喝了,不吐奶 但是爱哭吵”。“在市里一家医院看病,化验了手指血白细胞增高,这里医生要我住院做腰椎穿刺说可能脑膜炎”。 朋友好不容易生了个二宝,看到小宝的脸烧的红红、眼睛耷拉着,不喜欢笑了,加上被告知要做腰穿,不管我是瞌睡虫,把我半夜吵醒啊。 听他说完,我简单分析,宝宝三个月,发烧一天了 ,哭吵不安,无咳嗽无流涕,吃奶减少 ,化验白细胞增高。心理十之八九—肯定是小宝尿路感染了。“立即化验个小便,这是我的要求,化验完了回复我” 。果然,半小时不到回复:“小便里面白细胞明显增多”。果然尿路感染就是宝宝发烧的元凶啊。 小宝的尿路感染与儿童及成年人不同,可以为全身的感染所致 ,也可以从尿道口感染所致。可以发烧吐奶,小便时哭吵,不会如大人出现尿急尿痛,加上家长们认为,自己给孩子的奶瓶、尿片、洗屁股的盆子、大人的手均是很干净的,所以基本不会去怀疑是尿路肾脏有感染了呢 。其实这是小婴儿发热常常漏诊误诊的原因呢。 因为尿路感染必须积极治疗防止形成肾脏的损害及形成全身败血症 必须立即开始抗生素治疗。当然,抗生素治疗前要进行尿的细菌培养,这个可一定不能省啊。
李文亮医生认为他是在检查一个八十多岁老人眼睛时感染的。北京专家王广发主任回顾说自己可能是看患者时通过眼睛传播。 这个推测获得证实: 2月26 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院副院长、眼科学科带头人沈晔教授团在一位新冠肺炎患者身上发现,该病人左眼具有结膜炎症,即新冠引起的红眼病,而右眼没有此症状。通过核酸检测,浙大研究人员发现患有结膜炎的左眼新冠病毒检测为阳性,而右眼则是阴性。通过抗病毒综合治疗,结膜炎症也转好,再次检测眼部病毒转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患者左眼结膜炎与新冠病毒有关;2、存在眼部传染新冠病毒的风险;3、呼吸道可能不是新冠病毒传播的唯一途径。 所以医务人员需要坚决佩戴护目镜。 对我们普通人员来说,也不要惊慌,提醒大家: 一、任何时候注意手卫生 二、如果不可避免揉眼睛,建议揉搓单眼后立即六步洗手法洗手,忌用揉搓了一侧眼睛的手再去接触另一只眼睛。 三、洗脸巾三个月更换,每周用开水烫毛巾一次,确保毛巾干净无霉斑 四、将毛巾从卫生间挪到阳光能照射到的地方
也曾试着写过传播途径写过潜伏期 但完全不如武汉这位传染科主任写的明白简单。所以转发。希望有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联军防线崩溃之后,英国危在旦夕,丘吉尔临危受命。面对德军兵临城下,组织了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成功保留了英国军事力量,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实力。在此至暗时刻,丘吉尔发表了鼓舞国民团结抗战的激情演说:坚持到底,永不言弃。我是儿科医生张爱民,欢迎关注。 目前,在临床+CT或者临床+PCR作为确诊诊断后,湖北外新增确诊人数13天连降,达到了春节前水平。而湖北,开展拉网式“集中清底行动”, 确保对四类人员的收治处理,虽然今天新增病例数在高值,但疑似病例在下降,经过三天排查后,新增诊断病例将会稳定向下。而且积极发现疑似病人,治疗及时,全国重症病例首次减少,会大大减低死亡率,因此整个疫情就会有大的转变。所以现在是黎明前的黑暗。如同英国的至暗时刻,再坚持几天,我国将会迎来局面的大改变。
武汉新冠肺炎,全民抗疫,随着每天各种数据的升降,人们的心也在震荡起伏。特别是妈妈们,均在担心疫情下,自家的孩子会不会中招? 首先,看看目前全国儿童感染情况,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及目前发表的文献数据,截至2020年2月7日24时,全国报告儿童确诊病例285例, 26.8%(69/257)有疫源地暴露史;71.2%(183/257)有明确的感染家庭聚集史。而且轻症感染病例居多。以发热和咳嗽较为常见,多在1周内消失。钟南山院士团队研究了1109例患者资料,其中15岁以下儿童只占0.9%,因此可以看出儿童发病少,症状轻、恢复快,重症更少。这种情况与此特点与2003年SARS和2012MERS相似。tockmanLJ、Thabet F也报道: SARS和MERS暴发期间,儿童病例数远远少于成人病例数,且无症状和轻症感染病例居多,重症病例少,无死亡病例。因此从流行病学来看,儿童发病很少,症状也比较轻微。如果做好防护,家人没有感染的话,孩子基本是不会感染的。 所谓做好防护,是指家长与孩子一起做好防护,特别是家长们做好防护 特别是家长们要复工上班了,孩子感染的风险可能会因为家长生活方式改变而改变。也就是说 要想孩子不感染,家长们更要做好防护。同时目前国家提出孩子们上网课,开学时间还没完全肯定,就是保护我们的孩子不受感染,因此,家长们没必要有过多的担心,要做的事一起防护,同时拿出计划与行动,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开心快乐安全度过这个闭关的时间段呢。我是@儿科医生张爱民,欢迎关注,分享儿童健康知识,让宝爸宝妈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