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压力测定就是将测压导管置入食道,根据导管上压力感受器的测量值就得到食道各部分的压力。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即可以判断食管体部蠕动的类型与反流有没有关系。 24小时食道PH测定就是通过24小时不间断测定食道内的酸碱度,来了解有无酸(碱)反流及程度。 两种检查流程简单,留置导管很细,很少有不适感,因此非常适合怀疑有反流或者反流严重考虑手术治疗的患者。 下面这几张图就说明了两项检查的重要意义。 这位病人有严重的烧心感及胸骨后疼痛,临床症状符合胃食管反流的诊断,但是口服制酸药物后症状时好时坏,所以特意来咨询是否需要手术。其实是否需要手术主要考虑几个因素:是否存在严重反流?是否正规内科治疗无效?是否存在食道下括约肌的松弛而食道中上段的动力基本正常?简单的说,24小时食道PH测定可以明确患者收否有严重反流;而食管压力测定可以告诉我们患者是否适合手术及建议手术方式。回到这个病例,各项检查提示这个病人存在反流,而且反流时间和症状相关性非常强,因此胃食管反流的诊断是明确的。然而,食道压力测定发现这位病友的下食道括约肌压力是正常的,而食道中上段的蠕动存在问题,导致对食道廓清能力降低,所以出现反流症状。而胃食管反流手术的机制主要是针对下食道括约肌松弛,通过手术增加下食道括约肌张力,因此,对于上述病人,手术治疗并不合适,贸然手术反而适得其反!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食管压力测定、24小时食道PH测定对于胃食管反流多么重要!对于胃食管反流的治疗必须专业化。目前,我们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已经组建了包括胃肠外科、消化内科胃肠动力专业、内镜中心等多学科协作团队,为胃食管反流患者提供全面、专业的诊疗。
2018年PD-1免疫治疗正式进入中国市场,2020年国内共计上市8种PD-1/PD-L1治疗药物,并且在2020年的国家医保谈判上,有4种免疫治疗药物进入国家医保目录,2021年3月1日正式执行。上海市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李进教授在大会上幽默的描述道:“现在国内批准在开发、上临床的PD-1单抗一共62家,再过五年,我们估计大概会有80家企业有PD-1、PD-L1,那时候不是给大家打针,是用免疫治疗给大家洗澡。” 这虽然只是个玩笑话,但目前多项研究表明免疫治疗在肺癌、胃癌、肠癌、肝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确实有着不错的疗效,并且随着免疫治疗价格的降低,更多的肿瘤患者有机会接触到这种先进的治疗方案。但是使用免疫治疗的同时,也需要警惕它的不良反应,也称“免疫性相关不良反应(irAE)”。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21年3月31日下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免疫相关不良反应MDT团队”成立。本次是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免疫相关不良反应MDT团队(irAE-MDT)首次聚首。成员包括韩俊毅主任医师(上海市东方医院本部胃肠外科负责人),钟岚主任医师(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消化内科院区负责人),尹琦副主任医师(东方医院呼吸科主诊组长),林昀副主任医师(东方医院本部肿瘤综合治疗科副主任),刘杨副主任医师(东方医院本部ICU副主任),沈运丽副主任医师(东方医院心内科主诊组长)。团队旨在与沪上同道携手,促进上海各级医院实现免疫治疗不良的多学科管理,为肿瘤患者带来合理、规范、安全、有效的免疫治疗,为更多肿瘤患者带来新的生存获益! 团队介绍: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irAE-MDT团队今后的主要工作内容: 1. 通过团队多学科门诊、会诊等形式提高irAE患者的综合诊疗水平; 2. 通过系列irAE-MDT会议加强学术交流; 3. 编写irAE各系统不良反应的规范化管理处置手册,普及推广。 附: 诊疗对象:门诊和住院的irAE患者 门诊时间:每天各科团队成员门诊 门诊地点:东方医院本部门诊大楼(上海市浦东新区即墨路150号) 东方医院南院门诊大楼(上海市浦东新区云台路1800号) 预约方式:上海市东方医院公众号预约,或现场挂号。
随着城市现代化程度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鸡鸭鱼肉等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摄入增多,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结直肠肿瘤高发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 从目前临床治疗上的情况看,城市的大肠癌的发病率第2-3位, 40岁以下的年轻人患结直肠癌的比例约占结直肠癌总人数的20%,而且又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有的专家曾预言:结直肠癌有望取代肺癌而成为新的癌症之王! 中国已进入结直肠癌高发地区的行列,大肠癌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疾病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所以,大肠癌防治形势很严峻,需要引起我们大家的关注。 一、结直肠癌的预防及高危人群 目前医学及卫生事业进步,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深入,对结直肠肿瘤疾病的防治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预防手段,如: 1、从病因上, 我们改善生活方式 减少高蛋白高脂肪、精细、腌炸、烟熏食物的摄入; 增加食用蔬菜、水果、粗粮;减少吸烟和过量饮酒; 加强运动、减少肥胖,从病因尚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2、积极治疗癌前病变, 如果我们能早期把这些癌前病变处理,治愈,他们就不会发展称为大肠癌,减少大肠癌的发生。积极防治大肠息肉、溃疡性大肠炎;对多发性息肉、腺瘤息肉,一旦诊断明确应早期手术切除,以减少癌变机会。 3、高危人群,积极健康检查, 哪些是结直肠肿瘤疾病的高危人群呢? 经常进食高蛋白、高脂肪、肥胖者; 本人患过大肠腺瘤; 本人患过溃疡型结肠炎; 本人患过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妇科、乳腺); 直系亲属中有2人以上,或一个
胃食管反流病在做了手术治好之后,是不是就可以像以前一样放肆大吃大喝了呢?当然不是这样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之后,同样需要饮食调理。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一定要知道吃什么、吃多少会引起症状加重,并依此注意日常饮食上的自律。饮食指导贯穿于胃食管反流病的全过程,反酸与进食量及进食时间存在一定关系,注意控制进食量,遵循少量多餐原则,进食清淡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面条、粥等。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术后的饮食调理应做到以下六点:第一:饮食上最容易引发症状的是一次性大量进食。所以应减少进食量,进食细嚼慢咽,少量多餐,晚餐不过饱。睡前3小时不进食,胃食管反流的高发时间是在饭后3小时左右,如果此时睡觉,则食管的酸清除作用欠佳而造成长时间食管内酸滞留,容易影响睡眠。睡前进食也是诱导反流发作的危险因素。另外,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如果饭后立即仰卧,易造成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低下及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所以患者不要饭后立即卧床休息。第二:少喝酸性饮料,如碳酸饮料;少吃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如柠檬、李子、醋等。术后远离烟酒,尤其是可以使食管蠕动收缩频率下降的烈性酒,以防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下降而导致胃食管反流复发。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白葡萄酒和啤酒皆可增加胃食管反流。有报道称,喝酒时可引起食管运动功能减退,导致食管酸清除功能降低,导致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所以,应劝导本病患者不要饮酒,特别要禁忌在睡前饮酒。第三:减少脂肪摄入。高脂肪饮食可延缓胃排空,刺激胃酸分泌,刺激胆囊收缩与分泌,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而导致反流。高脂肪饮食可导致肥胖,肥胖是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体重超重和肥胖人群患胃食管反流病的风险比正常人群高1.2~3倍。故烹调时可以采用水煮、炖、烩为主的低油饮食,尽量不用油煎炸。第四: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可刺激胃泌素分泌,使食管括约肌压力增加而防止反流。因此食物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优质蛋白质,例如瘦肉、牛奶、豆制品、鸡蛋等,肥胖患者的牛奶可用脱脂牛奶代替。第五:饮食宜少刺激性。烹调少用香辛料,如辣椒、咖喱、胡椒粉、洋葱、蒜、薄荷等。咖啡、绿茶等含有的咖啡因是强力胃酸分泌刺激因子,故术后应少喝咖啡和茶。香辣调料过浓的菜肴及巧克力等也容易引起烧心症状。第六:饮食宜稀、宜碱、宜温。有关摄食方式与胃排空关系的系列研究表明:固态食品与流质食品相比,流质食品排空较快,不易引起反流。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相比,碱性食物排出较快。凉食与温食相比,凉食在胃中的滞留时间较长,由于胃排出延迟,故容易诱发胃食管反流,并且长时间刺激分泌易形成恶性循环,所以饮食上少吃凉的东西,如冷饮、凉皮、冰淇淋等。另外,粘糕饼、豆沙包和烤山芋等糖质丰富的食品也容易诱发烧心症状,这类食品也应减少食用。反流症状好转后可进食普通饮食,可适量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每次餐后适当活动,可进行散步或慢走,避免直接卧床休息。参考文献:[1]王浩,李娟.反流性食管炎的营养和生活方式干预[J/OL].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2019,6(4):219-221.[2]林晓丹,蒋卓勤,谭年娣.生活饮食习惯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J].新医学,2018,49(1):52-57.[3]陈波,宫丽娅.改变生活方式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作用[J].医学综述,2011,17(14):2145-2147.
古语云“人生七十古来稀”,但现在的上海乃至全国,人均寿命早已超过七十岁,而上海更是在八十岁以上。在我病房内,八十五岁乃是九十岁以上的超高龄老人一点也不鲜见,我们亲切地称他们为“八零后”、“九零后”。在最近短短3个月内,我已经连续为三位九十三岁老人行胃肠癌根治手术,两位八十八岁老人行扩大结肠癌根治术,其中一位还有右半结肠癌的手术病史。这五位老人的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四位顺利出院,一位因为反复肺部感染转入康复医院治疗。所以,从总体治疗效果看,仅以这几个病人为例,应当摒弃那种老人不能手术的错误观念。而实际上,我们手术的八十五岁以上老人屡见不鲜,绝大多数的老龄患者均康复出院,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那么,高龄和超高龄的老人在胃肠道手术方面到底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首先,正如前文所列举的病例,那种“年级大了,就不要开刀”的说法是相当片面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特点之一就是会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出现胃幽门梗阻、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甚至胃肠道穿孔等并发症。尽管随着介入、内镜技术的不断提高,许多胃肠道肿瘤的并发症可以暂时缓解,但这些并发症大多数情况下最终必须通过手术解决。另外,更明智的做法是在出现并发症之前就切除病灶,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肿瘤相关并发症的出现,而且可以使部分病人达到临床治愈。 其次,术前的精确评估和围手术期处理是重点。在我院,八十岁以上老人在完善术前检查后,会常规进行多学科讨论会诊,对老年病人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估。对术前处理做出专科指导,对术中紧急情况做好预案,对术后恢复提供解决方案。由于坚持这种制度,我们对老年病人手术处理流程已经完全成熟,为病人的平稳恢复保驾护航。例如,超高龄病人一般术后均转入重症监护室(ICU)接受24小时的持续监护,及时处理各类情况,维持、保护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从而使病人能平稳度过术后最易出现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时段。 除以上两点外,更为关键的是手术的精细和微创。精细的手术操作一方面可以最大保证手术的根治性,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出血和组织损伤,术后患者恢复较快。而微创技术的出现,更使精细操作如虎添翼,将对病人的手术打击进一步减低。我们目前均采用3D腹腔镜手术平台,高清、立体的视野使整体手术非常流畅,淋巴结清扫彻底,器官和神经保护成为常规。由于解剖精细,因手术出血而输血的情况非常少见,术后病人相关并发症自然减少,重要脏器的负担也随之减少,这些均使病人的快速康复成为可能。 最后,术后及出院后的处理是保障。在超高龄病人术后,度过手术关后,还有感染关、营养关、机能恢复关,由于老年人器官功能减退的生理特点,在术后很容易出现各种情况的反复,所以保持耐心并积极配合主管医生是克服困难的利器。只有医患双方同心协力,互相信任,才能使主管医生集中精力、全心全意地治疗。
年仅26岁的毛小姐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盆腔有一巨大肿瘤,大小达11*10cm,肿瘤从椎管内通过腰5-骶1右侧椎间孔向腹膜后生长,并包绕挤压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右侧髂总动静脉、右侧髂外动静脉、输尿管、神经等腹盆腔重要结构,术中术后出现大出血、下肢瘫痪的风险极高,手术难度极大。患者辗转于浙江和上海各大知名三甲医院求诊月余,而没有任何一家医院敢于为其手术。 绝望中的毛小姐来到我院胃肠外科求医。第一次收治后,科内医生一致认为手术风险太高,而此时小毛和其妈妈也却有顾虑,所以蜻蜓点水般即出院;然而未过1月,毛小姐再次就诊,在家中她思虑再三并多方请教,和家里人反复商议后共同决定手术。姑娘的一句话让人动容,“一年前我在体检中发现这个肿块,起初怕这怕那,所以没有手术。现在肿瘤越来越大,我的症状也越来越重。我知道这样下去,我会慢慢瘫痪,生不如死……所以我要求手术,因为最坏的结果也不过如此!”望着姑娘坚毅却有隐含着一丝绝望的眼神,医生的使命感让我犹豫了。 请来了资深的卢爱国教授做为后盾,又请了脊柱外科、血管外科、泌尿外科、麻醉科、影像科的主任专家,对毛小姐的病情进行了综合评估,考虑为神经源性肿瘤,但是手术难度极高,风险太大。许多人劝我们放弃手术,但是经过与卢爱国教授的反复分析,我们觉得应该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切除肿瘤,当然,一旦手术有个小失误,结果将是灾难性的。为此,我们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同时为其制定了详细的二期手术方案:首先由脊柱外科李立钧教授团队从腰椎后入路将肿瘤的椎管内部分予以切除,同时行神经根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在患者一期手术后2周,再由卢爱国教授和我从腹腔前入路将该后腹膜巨大肿瘤进行完整切除,并请泌尿科经膀胱镜行双侧输尿管J形管置入术。虽然术中操作极其困难,二期手术术中出血量共近4000毫升,几乎为成年人的全身血量,但由于操作精细、配合默契,术中虽有惊却无险。手术最终取得圆满成功,肿瘤得到了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双下肢运动感觉均正常,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术后一周患者顺利出院。出院后2周第一次随访,患者恢复良好。 其实这样的病例可能一辈子就能碰到一个,我们倾尽全力,也许就完全改变了她/他的一生。医者,道也,且行且珍惜。
日前,我为一位胃腺癌伴肝转移合并腹腔巨大癌肉瘤的患者实施了根治手术,手术十分成功,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现已康复出院。 74岁高龄的叶先生入院前20余天前开始出现腹部胀痛、进行性加重伴大便困难来我专家门诊就诊,查体发现管患者中重度营养不良,右腹部巨大肿块,大小达25*22*20cm;入院后完善腹部CT、胃肠镜等检查,发现患者除了腹部巨大肿瘤挤压肠道导致大便困难之外,胃体、胃窦部还另有占位,活检病理均提示恶性肿瘤,且肝脏亦有多发转移灶,大者达8*8*6cm。考虑患者高龄、中重度营养不良、基础疾病多、一般情况较差,术中术后出现大出血等风险极高,手术难度极大。我们手术团队联合输血科、麻醉科、影像科、重症医学科、肝胆胰外科等进行MDT讨论,对叶先生的病情进行了综合评估,并为其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探查发现腹腔内大量血性腹水,约2000ml;大网膜与腹壁、右下腹广泛致密粘连,腹腔网膜囊处巨大肿瘤侵及横结肠及系膜、大网膜,且与胃窦部关系密切;胃体及胃窦部分别见一溃疡浸润型占位;肝左外叶可见巨大转移灶。经过耐心细致的分离,终于将该腹腔巨大肿瘤连同远端胃大部及横结肠等整块切除,同时行肝左外叶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胃窦部及腹腔肿瘤为罕见的癌肉瘤,并侵及横结肠及系膜,胃体占位为腺癌,肝脏占位为胃体腺癌转移。 虽然手术创伤极大,术中操作困难,但手术仍取得了圆满成功,患者的多个肿瘤均得到根治性切除。患者术后第1天即可下床活动;术后9天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便秘是一类可能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常见症状。功能性便秘的罗马Ⅲ标准认为,在 ≥ 25% 的患者中出现至少下列两种症状:排便费力、块状便或者便硬、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梗阻或堵塞感、需手助排便、每周无辅助排便少于 3 次;慢性便秘是指病程至少六个月的便秘。据统计我国成人便秘的患病率为 3~17%,慢性便秘患病率为 4~6% 。 由于对于特定患者,便秘的主导因素经常是不显著的,所以便秘的药物治疗仍旧是经验性的,在大多数病例中是以非特异性原理为基础。 选药原则 对于缓泻剂应考虑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是否会产生药物依赖。使用刺激性缓泻药时,应以最低效应的剂量和最短的作用时间,以避免药物滥用。除了产生依赖外,习惯性使用缓泻药物可导致水和电解质的过度丢失,可导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 便意少、便次少:多见于慢传输型便秘,也见与排便障碍型便秘。 先用膨松剂或乳果糖、聚乙二醇(渗透性缓泻剂),增加便便含水量、软度、体积,刺激结肠蠕动,同时也能增强对直肠粘膜的刺激。 可按需要短时使用比沙可啶(刺激性缓泻剂)、灌肠药,以及每日使用促动力药物。 2. 排便障碍:多见于排便障碍型便秘,也可见于慢传输型便秘。 可用容积剂或渗透剂,使得粪便变软,有时需要结合使用肛门制剂或者灌肠治疗。 如便便软化后仍旧难以排出,则提示为排便障碍型便秘。 3. 粪便嵌塞:多见于数天不排便的患者 一般推荐使用开塞露或者清洁灌肠,联合短期使用刺激性缓泻剂,来解除粪便嵌塞。 特殊人群选药 1. 老年患者或者糖尿病患者:首选容积性或者渗透性缓泻剂,对重症患者可以短期使用刺激性缓泻剂 2. 妊娠妇女或者儿童:如便秘高危孕妇需使用通便药,可预防性使用安全性好的缓泻剂,并避免用力排便导致的早产。可酌情使用容积性泻药、乳果糖或者聚乙二醇。孕产妇便秘的预防和治疗,首选渗透性缓泻剂,如此类药物无效,可选用容积性缓泻剂作为预防用药,润滑类作为治疗性用药。 3. 疾病的终末期患者:刺激性+渗透性或者润滑性缓泻剂。 缓泻药物的总论 1. 缓泻药作用原理一般有三: (1)通过亲水性或渗透性机制提高肠道内液体的保留; (2)通过作用于小肠或者大肠内的液体和电解质的转运降低液体的吸收; (3)通过抑制阶段性(非推进性)收缩或刺激推进性收缩改变肠道动力。 2. 缓泻药的分类: 肠道活性药物: (1)亲水性胶体;容积性缓泻药(糠、果胶、小麦麸等) (2)渗透性缓泻剂(非吸收性盐类或糖或醇) (3)粪便润滑剂(表面活性剂)或软化药(多库酯、矿物油) 非特异性刺激性缓泻药(作用于液体分泌和动力): (1)比沙可啶 (2)蒽醌类(番泻叶、决明子、芦荟等) (3)蓖麻油 促动力药物: (1)5-HT4 受体拮抗剂 (2)多巴胺受体拮抗药 (3)胃动内酯(红霉素) 渗透性泻药:高剂量时产生快速泻下作用,低剂量时产生缓泻作用 1. 容积性缓泻药 (膳食纤维及补充剂) 分类:一般分为可溶性纤维素类--如果胶、燕麦麸、车前草;非可溶纤维素类—植物纤维、木质素。常见药物品种有欧车前、小麦麸、聚卡波非钙、甲基纤维素等,后两者的耐受性好。 临床应用:起效慢,用于轻度慢性便秘者,,安全性好,作为首选药可用于轻度便秘孕产妇的备用预防性用药,也作为老年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的推荐。 应用注意: l 服药后(尤其是纤维素的早期)可出现腹胀,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或药物减量,不适症状可减轻。 l 治疗期间应补充足够水份,治疗 7~10 天,后需要调整剂量,疗程一般数周 l 大剂量服用可导致腹胀,疑似肠梗阻、结肠扩张、巨直肠的患者禁用。粪便嵌塞应在给予纤维补充剂前进行治疗。聚卡波非钙在肠道中释放钙离子,必须限制钙摄入并避免四环素类药物合用。无糠的容积性缓泻药含有阿斯巴甜,禁用于苯丙酮尿患者。 2. 渗透性缓泻剂 在肠道内形成高渗状态,保留水分和软化便便,增加便便体积,刺激结肠蠕动,从而缓解便秘。 分类:盐类制剂、不可消化的糖和醇类 临床应用:轻、中度慢性便秘者在纤维素补充剂后不能改善,可选用。适合老年人、糖尿病患者。 用药以排软便而不是水样为目标调整剂量。 对老年结肠无力不佳,禁用于肠梗阻或大便嵌塞患者 起效慢,需数天,依赖性低、不良反应少。 盐类缓泻药:含有 Mg2+或者磷酸离子的盐类缓泻药,常见氢氧化镁、硫酸镁、磷酸镁,镁离子还有刺激小肠运动和分泌。镁盐常规剂量 40~120 mmol 的 Mg2+可在 6 小时内产生 300~600 ml 的便便。 应用注意: 多数泻盐起效快,作用强烈,主要用于短期清肠、排除肠内毒素及服用某些驱肠虫药后的排虫。 l 口服磷酸盐应避免用于下列情况:老年人,有已知肠病风险,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用 ACEI、ARB 及 NSAIDs 的患者。两次剂量应分开,第一个剂量用于检查前的晚上,第二个剂量用于肠道检查前 3~5 小时。足量的液体摄入(1~3L)对于此类结肠准备必不可少。 l 月经期妇女,老年人,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心、肾功能不全,使用利尿剂者慎用。 不能消化的糖:包括山梨醇、甘露醇、乳果糖,其中后者的应用最广。乳果糖在结肠中分解为乳酸和乙酸,使得肠内 pH 值下降,促进生理性细菌生长,抑制蛋白分解,使得氨离子化,改善菌群氮代谢,可用于防止肝性脑病(足量乳果糖,通常 20~30 g,每日 3~4 次)。给药 24~48 小时后见效。 应用注意 l 安全性好,可用于乳糖不耐受患者,孕妇、产妇和儿童;作为便秘高危孕产妇预防和治疗的首选,也可用于术后预防。对老年人便秘和特发性慢性便秘同样有效。 l 腹部不适感一般仅出现在起始用药前几天。 l 对治疗阿片类和长春新碱引起的便秘有效 不能吸收的醇类:代表性如聚乙二醇(长链 PEG)。其中含有电解质的 PEG 水溶液,具有强烈导泻作用,是目前是肠道准备最常用的药物。便秘治疗,一般指用不含电解质的 PEG,适用于治疗难治性便秘(较小剂量,每日 250-500 ml)、粪块嵌塞;对于容积性缓泻剂疗效差,也可用小剂量 PEG。 应用注意 l 安全性好,可用于孕妇和儿童。孕产妇用乳果糖无效,可用此替换。 l 大剂量使用时需要关注铁转移风险;密集和长期使用可能引起依赖或者电解质失衡。 3. 刺激性缓泻药 通过与肠粘膜接触,作用于肠神经元、肠细胞、胃肠道平滑肌,增加肠动力、刺激肠分泌、减少水分吸收,促进粪便排出。首选比沙可啶,也可考虑番泻叶、蓖麻油、酚酞等。比沙可啶短期内作为二线药物治疗慢性便秘是合理的。 临床应用:起效快,应短期、间断性用,尤其是容积性或盐类缓泻剂无效的患者。对于粪便嵌塞的患者可在清洁灌肠后用。 应用注意: l 口服比沙可啶后 6 小时会排便,所以最好睡前用,以便次日晨起时排便,比沙可啶也可经直肠给药。短期、间歇性服用推荐,不宜连用超过 10 日。应吞服药物,不宜咀嚼以防止胃中活化导致损伤,服药 1 小时后应避免喝奶或抗酸药物。 l 月经期和妊娠妇女不宜使用。 l 疾病终末期患者可使用,但需联合渗透性或者润滑性泻药。 l 糖尿病患者可用。 l 空腹服用 4 ml 蓖麻油可在 1~3 小时内产生导泻,成人常规剂量为 15~60 ml。由于味道和潜在肠道毒性,目前已经较少推荐使用。 l 番泻叶、芦荟、决明子制剂是蒽醌类植物泻剂,其中番泻叶用于检查前清洁肠道。此类滥用可损害肠肌丛神经元,不可长期使用;长期(至少 4~9 月)使用者,可导致泻药性结肠炎和结肠黑变病。应注意很多通便类保健品可能含有此类成分。 4. 灌肠制剂和肛门用药 可清除末端结肠或直肠的固体残留物,如比沙可啶栓、甘油栓、开塞露等可在肛门局部用药,快速软化粪便、诱发排便反射。清水(500 ml/次)、磷酸钠(1U/次)、矿物油(100-250 ml/次、氯化钠溶液、开塞露等灌肠可用于训练结肠定时排空或者缓解嵌塞。 临床应用:仅用于便便干结、粪便嵌塞患者。 应用注意: l 低渗溶液灌肠可能引起低钠血症。 l 含有磷酸盐的灌肠可改变直肠粘膜的性状,可能导致急性磷酸盐肾病。 l 甘油只用于直肠给药,肛门给药通常在 1 小时之内可产生肠道运动,每日可给于 2~3 g 直肠栓剂或 5~15 ml 80% 溶液灌肠。可能引起局部的不适感、烧灼、充血或小量出血。 5. 润滑剂和粪便软化药 口服或者灌肠后,通过润滑作用刺激肠壁,软化便便,使得粪便易于排除。包括液体石蜡、甘油、矿物油、多库酯钠等。 临床应用:仅用于粪便干结、嵌塞患者临时使用,需联合应用口服缓泻药。 应用注意: l 液体石蜡适用于年老体弱、伴有高血压、动脉瘤、存在痔疮或者疝气患者,可避免用力排便,但是可影响脂溶性维生素、钙、磷的吸收,及异物反应的清除、容易漏过肛门括约肌。还可见误吸导致的肺炎,一般建议「重」的矿物油不宜睡前用,「轻」者不宜口服。 l 孕产妇若渗透性缓泻药无效,可考虑短期用多库酯钠,但其效果可能有限。 l 粪便嵌塞或严重排出阻滞性便秘患者可采用开塞露灌肠或经肛门使用甘油栓。 l 孕妇禁用开塞露,孕产妇慎用矿物油。 6. 促进胃肠动力药 作用于肠神经末梢,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增加肠道动力和推进运动。 临床应用:适用于慢传输型便秘、便秘型 IBS。 普芦卡必利:高选择 5-HT4 受体激动剂,具有增强胃肠道蠕动反射和推进作用,对慢性便秘有效。 莫沙必利:5-HT4 受体激动剂协调上消化道运动。 当饮食调节和应用渗透性缓泻剂和刺激性缓泻剂无效时,可考虑应用新药。国外上市的促进肠道分泌新药,芦比前列酮(肠道 2 型氯离子通道激动剂,刺激肠道分泌)、利那洛肽(强效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等。 7. 益生菌与合生元 补充生理性菌群,营造微生态缓解,强化发酵,以使得肠道内酸性提高,调节肠道正常蠕动,改变便便性状,有利排出。对缓解便秘和腹胀有一定作用。 常用制剂:双歧杆菌、嗜酸性乳杆菌、粪球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 益生元如前文所指的纤维素补充剂、乳果糖、低聚果糖、菊粉等,可促进肠道中原生菌及补充制剂中益生菌生长的作用。使用含有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复合制剂合生元,效果至少不输于益生菌制剂治疗。
进食原则: 术后刚开始进食要从流食-半流食-软食-普食这样过度。主要把握少食多餐的原则:每天进食除三餐外,每餐间还需要各加餐1次,每次食量感到6~7分饱就可以。尽量选择软、烂、容易消化的食物,禁忌生冷、过热、辛辣、油腻、粗糙的食物,少吃煎、炒、烹、炸的食品。做到不偏食,营养均衡。逐渐根据自己的进食感受循序渐进地增加食量,以进食后不出现呕吐、腹胀和排便畅通为准。慢慢过度到一日三餐、规律的普通饭。回肠造口的患者由于排泄物较稀,要注意每日补充2000ml水分,以免身体水分流失过多。还要注意不吃大量粗纤维食物,如扁豆、芹菜、白菜帮等,避免粗纤维堵塞肠造口造成排便不畅。 肠道功能正常,身体完全康复后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原则: 辛辣食物:辣椒等食物对肠道有刺激,尽量别吃。有人会问:大葱、生姜、大蒜都是辣的,我能吃吗?这三种食物口味虽然也是辣的,但对肠粘膜没有刺激,我们没听说过有人吃大葱、大蒜后,排便时肛门有热辣的感觉吧。所以大葱、生姜、大蒜虽然口味是辣的,但都是可以吃的。 避免油腻食物:油腻食物会加重肠道的负担,不利于消化。另外油腻食物易引起“三高”对健康不利,因此要养成健康的饮食方式,不吃太过油腻的食物。但偶尔少量吃一次,解解馋也是没问题的。 控制体重:肠造口患者出院后要注意控制体重。因为身体变胖后腹压增大,肠造口容易出现一种并发症——肠造口旁疝,严重者可导致腹痛、排便困难和肠梗阻。另外肥胖后肚皮增厚,可导致肠造口周围皮肤不平整,造口底盘与皮肤贴合不紧密,容易出现漏便的现象。随之而来的还有造口周围皮肤炎症,不仅给生活带来不便,同时还需要找专业的造口师指导调换适合自己造口外观的造口用品,这样既增加了护理难度,又增加了护理费用。 戒烟戒酒:吸烟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告诫所有术后患者借助手术的时机把吸烟的坏习惯戒除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患者术后避免饮烈性酒——高酒精含量的白酒,高度白酒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不良的生活方式。术后待身体完全康复后,可以饮少量啤酒或者适量红酒,红酒有美容养颜、抗氧化、促消化、预防心血管病、等诸多的保健作用,对健康有利。 产气产味的食物:有些患者在更换造口袋时因大便臭味太重而感觉很不好,这样的话在食物上应做些调整。尽量不吃产味的食物:如洋葱、韭菜、青椒、或大量的鱼、肉等。有些患者感觉排气多,造口袋在短时间内就胀鼓起来、排气频繁或者肠造口排气时有声音。这种情况在选择食物时,尽量少吃产气的食物:如萝卜、土豆、白薯韭菜、豆类等。 进食后的观察:每天要观察排便情况。如果正常进食三天都不排便,同时感觉到没食欲、腹胀或腹痛,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总之,对于回肠造口而言: 增加水分的摄入,防止脱水。比如说米汤、果汁等。 ■ 进食应该充分咀嚼,有利于消化。 ■ 避进食过快而吞入空气,避免边吃饭便说话谈笑。 ■ 避免暴饮暴食,应定时定量规律进食。 ■ 避免一次进食大量高纤维的食物,应该注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等。
还记得曾主持过《新闻联播》的肖晓琳吗? 据央视工作人员消息,日前,曾主持过《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社会经纬》等节目的著名主持人肖晓琳因癌症不幸离世,终年55岁。 知情人透露,肖晓琳因直肠癌转移而去世。就在今年2月,肖晓琳还参加了“社会与法”频道的年会,并进行了退休演讲。 据中新网,其儿媳表示,肖晓琳于两周前去世,遗言是“要宣传,不要像我一样忽视健康。你们健康、长寿,我就在。感谢你们!” 事实上,确如肖晓琳所言,我们宣传得还不够! 王均瑶:2004年11月,商界风云人物,均瑶集团董事长因患结肠癌在上海逝世,享年38岁。 杨德昌:中国台湾著名导演,因结肠癌于2007年6月在美国病逝,享年60岁。 陈鹭芸:女篮前国手,2015年12月因结肠癌去世,年仅38岁。 陈习娟:著名斯诺克球员丁俊晖的母亲,今年1月因直肠癌去世。 不仅很多知名人士都患肠癌,现在肠癌患者发病年龄也太早了! 中国比美国早得病20年!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国结直肠癌症发病率不断攀升,平均发病年龄比西方人年轻20岁! 中国人结直肠癌平均发病年龄为48.3岁,而美国白人为69.8岁。这是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组长、中山大学前任副校长汪建平教授在2008年的一次报告中指出的。 事实上,20年前,美国直肠癌的发病率曾经比我国还高,但是近20年来美国直肠癌发病率每年下降3%,大肠癌的死亡率也逐年以近3%的比例下降。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肠癌的早期预防诊治。 正如肖晓琳遗言所说,要重视,“不要像我一样忽视健康!” 50岁没病也该查! 没有家族史和肠病史的人,从50岁开始应当每5年做一次肠镜并保持每年进行大便隐血的检查; 有肠病史或者家族史的人,每3~5年就要进行一次肠镜检查,以警惕肠癌的发生。 结直肠癌患者的直系亲属,应注意观察有无排便习惯和排便性状的改变,观察是否出现便秘、大便次数增多、脓血便以及腹痛、腹胀或肠梗阻等表现。如出现以上症状,应尽快到医院检查。 饮食上做个加减法 1 减法 减少摄入高动物蛋白、高脂肪的食品, 减少食用精粮, 减少腌制、烟熏类食物, 控制烟酒, 控制体重。 2 加法 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多食用粗粮 每周3次30分钟以上运动 适当运动可以显著降低肠癌危险,有研究表明,经常锻炼的人罹患肠道息肉的几率降低16%,发生较大息肉或癌变息肉的危险降低30%。 每周进行3次以上的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有助于促进免疫系统健康、减少肠道炎症,癌症危险自然会大大下降。 2个坏习惯一定要改! 年轻人也要注意,尤其是上班族,这两个容易招来肠癌的坏习惯要改掉! 1 一坐就一天 很多人在办公桌前,一坐就是十多个小时,久坐缺乏运动,导致肠道蠕动减弱减慢,粪便中的有害成分在结肠内滞留并刺激肠黏膜。 2 长期吃快餐 上班族长期吃快餐,饮食过于单一,热量高又缺乏纤维素,这都增加了结肠癌的发病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