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能够治好吗?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感染科教授 魏屏 肝硬化能够治好吗?这是肝硬化病人和病人家属最关心的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 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肝硬化、导致肝硬化的病因、肝硬化的诊断、肝硬化的治疗以及肝硬 化的预后。 什么是肝硬化?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导致肝脏弥漫性炎 症坏死,继而导致肝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沉积(纤维化),肝小叶结构的破坏和假小叶形 成,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肝脏炎症-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 早期 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有多 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癌变等并 发症,因此而危及生命。 肝硬化的病因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有病毒肝炎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代谢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 肝硬化、肝静脉回流受阻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毒物和药物性肝硬化、营养不良性 肝硬化、隐源性肝硬化等。在我国大多数为病毒肝炎性肝硬化,如乙肝肝硬化、丙肝肝硬化 等。 肝硬化的诊断 肝硬化分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代偿期肝硬化的诊断依据(下列四条之一):(1)组织学符合肝硬化诊断;(2)内镜显示食管胃静脉 曲张或消化道异位静脉曲张,除外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3) B 超、LSM(肝脏硬度测定)或 CT 等影像学检查提示肝硬化或门静脉高压特征:如脾大、门静脉≥1.3 cm,LSM 测定符合不同 病因的肝硬化诊断界值;(4)无组织学、内镜或影像学检查者,以下检查指标异常提示存在肝硬化 (需符合 4 条中 2 条):1PLT(血小板)2。需注意降酶药物等因素对 APRI 的影响。 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诊断依据:在肝硬化基础上,出现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和(或)肝功能减退。(1) 具备肝硬化的诊断依据;(2)出现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如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脓毒症、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 肝硬化的治疗 肝硬化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抗炎抗纤维化治疗、并发症的防治等综合治疗。 病因治疗是肝硬化治疗的关键,只要存在可控制的病因,均应尽快开始病因治疗。如酒精 性肝硬化患者应戒酒治疗,血吸虫肝硬化患者如存在活动性感染时应予抗血吸虫治疗, 乙肝肝硬化和丙肝肝硬化患者应予以抗病毒治疗。大量的临床数据证实,乙肝肝硬化 患者通过长期抗病毒治疗,可以使早期肝硬化患者病情得到逆转,也可以使一些失代 偿期肝硬化患者病情保持稳定,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 对某些疾病无法进行病因治疗,或充分病因治疗后肝脏炎症和(或)肝纤维化仍然存在或进 展的患者,可考虑给予抗炎抗肝纤维化的治疗。常用的抗炎保肝药物有甘草酸制剂、双环醇、 多烯磷脂酰胆碱、水飞蓟素类、腺苷蛋氨酸、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这些药物可减轻肝组织损 害,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减轻肝内胆汁淤积,改善肝功能等。常用的抗肝纤维化药物包 括安络化纤丸、扶正化瘀胶囊、复方鳖甲软肝片等,其方药组成均体现了扶正祛邪、标本兼 治的原则。临床研究发现,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这些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进一 步减轻肝纤维化。 肝硬化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癌变等并发症, 防治并发症,可控制和稳定病情。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给予相应 的药物止血治疗,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时可考虑三腔二囊管,或行急诊内镜下套扎、硬化剂或 组织黏合剂治疗,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更佳;还可行介入治疗(TIPS),手术 治疗。 肝移植是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根本性治疗。 肝硬化的预后 肝硬化的预后与病因、肝功能代偿程度及并发症有关。一般来说,对于早期肝硬化的患者, 如果得到及时的控制,且肝功能比较稳定,足以承受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一些能量消耗。即使 肝硬化患者出现失代偿后,通过积极的治疗,部分患者可出现再代偿或逆转。一旦肝硬化步入 晚期的话,很多并发症都会接踵而至,生活的质量和生存的时间都会出现明显的降低。一些 并发症是危及到病人生命的关键所在,死亡原因常为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食管-胃底静 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并发症。肝移植的开展已明显改善了肝硬化患者的预后。 肝硬化能够治好吗? 综上所述,肝硬化并不是绝症,如果早期发现早期正规治疗,早期肝硬化的病情是可以逆转 的;即使到了失代偿期肝硬化,通过综合治疗部分患者可出现再代偿或逆转;肝脏移植治疗 可以使晚期肝硬化患者获得新生。所以,肝硬化患者通过正确的治疗是完全有可能好转的。 魏屏教授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武汉协和医院西院 周三下午武汉协和医院本部 周日上午武汉协和医院本部
一、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目的目前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从而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以达到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癌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二、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长期性目前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有二大类:α 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后者由于有较高的乙肝病毒 DNA的阴转率,且副作用少,口服方便,成为主要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但核苷(酸)类似物实现乙肝病毒的完全清除非常困难,主要是通过长期抗病毒治疗,实现长期病情稳定。随着抗病毒治疗疗程的延长,抑制病毒复制的时间越久,病人从治疗中的获益就会越大。这种获益包括:更少发生相关并发症如肝硬化和肝癌,更少因为肝炎发作而产生的住院费用等。三、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条件一般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需同时满足以下二个条件:一是HBV(乙肝病毒)DNA水平: HBeAg 阳性患者,HBVDNA≥ 105拷贝/ml; HBeAg阴性患者,HBVDNA≥ 104拷贝/ml; 二是 ALT 水平: ALT持续升高在正常上限的二倍以上。对持续 HBVDNA阳性,达不到上述治疗标准, 若有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可考虑给予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 建议积极抗病毒治疗。四、口服抗病毒治疗药物的选择目前中国市场上核苷(酸)类似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国内外乙肝防治指南推荐的一线药是: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因这三种药抗病毒作用强、耐药率极低、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所以作为首选。对于已经在服用非一线药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素比伏患者应换用一线药物。五、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理想终点大部分患者在抗病毒治疗期间长期维持病毒学应答(血清 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ALT复常,但无法获得停药后持续应答。部分患者包括 HBeAg阳性患者,停药后获得持续的病毒学应答,ALT复常,并伴有HBeAg血清学转换(既往HBeAg阳性的患者HBeAg阴转,出现抗-HBe); HBeAg阴性患者,停药后获得持续的病毒学应答和 ALT复常。只有少部分患者停药后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ALT正常、HBsAg阴转或伴有抗-HBs阳转,这表明对 HBV复制和病毒蛋白表达的完全抑制,称临床治愈,这就是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理想终点。六、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疗程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核苷(酸)类似物的总疗程建议至少 4年,在达到 HBVDNA低于检测下限、ALT复常、HBeAg血清学转换后,再巩固治疗至少 3年(每隔 6个月复查 1次)仍保持不变者,可考虑停药,但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 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具体疗程不明确,且停药后肝炎复发率高,因此治疗疗程宜长。建议达到 HBsAg消失且 HBVDNA检测不到,再巩固治疗 1年半(经过至少 3 次复查,每次间隔 6个月)仍保持不变时,可考虑停药。 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需要长期抗病毒治疗。七、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及耐药性核苷(酸)类似物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但在临床应用中确有少见、罕见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如肾功能不全、低磷性骨病、肌炎、横纹肌溶解、乳酸酸中毒等,应引起关注。一旦确诊为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或改用其他药物,并给予积极的相应治疗干预。耐药是核苷(酸)类似物长期治疗慢乙肝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耐药可导致病情反复,如病毒学复发及肝炎发作,少数患者可出现肝功能失代偿、急性肝功能衰竭。一旦发生耐药, 需要进行基因型耐药的检测,并尽早给予挽救治疗八、乙肝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监测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定期到正规医院专科门诊定期复查,监测相应的指标,检测目的是为了监测病情变化、药物疗效、耐药和不良反应。病毒耐药反弹的早期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如果患者没有定期复查,很难早期发现。 如病情稳定,患者应每 3-6个月检测一次,检查项目有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指标、HBV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甲胎蛋白、肝硬度测定值、腹部超声等。服用替比夫定的患者,应每 3~6个月监测肌酸激酶; 服用替诺福韦或阿德福韦酯的患者应每3~6个月监测肌酐和血磷。九、患者应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在长期的抗病毒治疗疗程中,患者依从性尤为重要,也是治疗成败的关键。临床上常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按医嘱自行停药、自行减量、自行延长服药间隔时间,其后果是影响抗病毒疗效,增加病毒耐药的风险,导致肝炎发作,少数严重患者还可能诱发肝衰竭。总之,相信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通过积极的抗病毒治疗,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好更新的抗乙肝病毒药物问世,让彻底治愈乙肝的梦想成真。魏屏教授专家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 协和医院西院感染科门诊周二上午 协和江北医院(武汉蔡甸区人民医院)感染科门诊周三下午 协和医院本部感染科门诊周日上午 协和医院本部感染科门诊
病人王某,女,45岁,来自湖北襄樊农村。反复发热3个月,体温高时可达39度,在当地医院给予头孢抗菌素治疗,效果不好,后来我院门诊求治,以发热原因待查收住院。入院后医生详细的询问病史得知王某家养了几十头羊,还养有狗,王某与这些家畜常有接触,据王某反应其丈夫也出现过发热并感腰疼不适,连家里的狗狗最近一段时间懒懒洋洋,不愿去牧羊,老是趴着不愿动。医生高度怀疑王某患的是布鲁菌病,给患者做了血常规、血培养等一系列检查,血培养发现有布鲁菌生长,血清学检查显示布鲁菌抗体高滴度,即考虑为布鲁菌感染,并按布鲁菌病治疗,患者体温很快恢复正常。说起布鲁菌病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动物源性传染病。布鲁菌是一组球杆状的革兰阴性菌,该菌对常用的物理消毒方法和化学消毒剂敏感,但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力较强,在乳及乳制品、皮毛中能长时间存活。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及死畜的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加热60℃或日光下暴晒10-20分钟可杀死此菌。布鲁菌病多见于我国内蒙、东北,西北等牧区,近年来该病有上升趋势。患病的主要是家畜牛、羊、猪和马鹿 , 病畜是主要的传染源,病菌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传播。人接触患病家畜也会传染上布鲁菌病,如牧民放牧、接羔、剪毛,挤奶 ,吃生肉,喝生奶、屠宰病畜等都容易传染上布鲁菌病。人得了布鲁氏菌病后,早期常会出现发烧,多汗、全身不适、疲乏无力,头痛、肌肉和关节痛,有些病人可出现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病人易转为慢性,病程可以延续数年,反复发作,慢性病人主要表现为常年乏力,消瘦、腰腿关节疼痛,有的甚至骨关节变形强直而导致终身残废。该病主要的治疗是病原治疗,应选择能进入细胞内的抗菌药物,采用联合治疗,首选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或多西环素联合链霉素。 怎样预防布鲁氏菌病呢?首先要消灭传染源,就是治疗和捕杀病畜;还要阻断传播途径,加强畜产品的消毒和卫生监督,做好高危职业人群的劳动防护,如屠宰或接羔时要戴胶皮手套,牛羊流产后对被污染的草地要用石灰水或漂白粉消毒,清除畜圈粪便要带口罩,工作结束要及时洗脸洗手。再者对流行区家畜普遍进行菌苗接种,可防治本病流行,必要时可用药物预防。布鲁菌病在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传染,所以病人无须隔离 。总之,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动物源性传染病,所以当狗儿跳羊儿跑,牛羊满圈时,不要忘了把布鲁菌病防!
乙肝五项检查是乙肝抗原抗体系统检测,是乙肝的常规检查,其检查报告能提示身体是否对乙肝有免疫力,有无乙肝感染,是近期感染还是既往感染,传染性大小等。当你拿着乙肝五项检查的报告单,看着上面的阳性阴性结果,能读懂他们的含义吗?什么是乙肝五项乙肝五项包括:①乙肝表面抗原(HBsAg)、②乙肝表面抗体(HBsAb)、③乙肝e抗原(HBeAg)、④乙肝e抗体(HBeAb)、⑤乙肝核心抗体(HBcAb)。乙肝五项中各项的临床意义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机体感染乙肝病毒(HBV)的重要标志。乙肝表面抗体(HBsAb)是HBV感染恢复的标志,表示患者获得对HBV感染的免疫力,HBsAb可以在体内长期存在,为机体提供长期的免疫力。另外,接种乙肝疫苗后可以检测到HBsAb。乙肝e抗原(HBeAg)是HBV复制和血液有传染性的标志。乙肝e抗体(HBeAb)是病毒复制多处于静止状态,传染性降低,但部分患者仍有病毒复制,肝炎活动。乙肝核心抗体(HBcAb)HBV感染者几乎均可检测出HBcAb,在乙肝病毒感染早期,先出现的是乙肝病毒抗HBc IgM,表示体内有病毒复制,多见于急性乙型肝炎和慢些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当抗HBc IgG出现时,表明机体处于感染恢复期,或者既往曾经感染过HBV,可保持多年,甚至终身。怎样看乙肝五项检查报告第一、三、五项均阳性,即HBsAg、HBeAg、HBcAb三项均阳性,常称大三阳,提示HBV复制,传染性极强。第一、四、五项均阳性,即HBsAg、HBeAb、HBcAb三项均阳性,常称小三阳,传染性相对较弱。第一、五项均阳性,即HBsAg、HBcAb二项均阳性,常称小二阳,传染性弱。第二、四、五项均阳性,即HBsAb、HBeAb、HBcAb三项均阳性,HBV感染已恢复。第四、五项均阳性,即HBeAb、HBcAb二项均阳性,既往感染,或急性期感染恢复期第二项单项阳性,即HBsAb一项阳性,注射疫苗,或HBV感染已康复第五项单项阳性,即HBcAb一项阳性, 既往感染,或急性感染窗口期乙肝五项全阴,说明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但目前没有保护性抗体。建议请专科医生看乙肝五项检查报告单单凭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判断病情是不够的,,同时还要结合HBVDNA、肝功能、肝脏影像学检查等判断病情,确定治疗方案。建议还是请专科医生看乙肝五项检查报告单。
2015年版中国慢乙肝指南提出了慢乙肝的临床治愈,即停止治疗后持续的病毒学应答,HBsAg消失,并伴有ALT复常和肝脏组织学的改善。在治疗过程中,对于部分适合的患者应尽可能追求慢性乙肝的临床治愈。怎样才能达到慢乙肝的临床治愈呢?正确掌握治疗适应证不是所有的乙肝病毒感染者都适合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要正确掌握治疗适应证,否则,达不到治疗效果,还会导致病毒产生耐药性。抗病毒治疗主要根据血清HBVDNA水平、血清ALT和肝脏疾病严重程度决定。注重个体化治疗乙肝抗病毒药物有二大类: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医生在给病人选择药物时,应充分考虑个体因素,因人而异,并在治疗随访中密切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时调整,给予最佳的治疗方案。在这方面国内外肝病专家有许多成功的临床经验,如优化治疗、联合治疗、序贯治疗等,大大提高了乙肝病人的临床治愈。抗病毒“长治久安”由于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均难以清除HBV的cccDNA“复制模板”,是以持续抑制病毒复制发挥其抗病毒作用,故需要“长期”治疗。HBeAg阳性患者核苷(酸)类似物的总疗程建议至少4年,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HBeAg阴性患者抗病毒治疗具体疗程不明确,且停药后肝炎复发率高,因此治疗疗程宜长。FN-α和PegIFN-α的推荐疗程为1年,若经过24周治疗HBsAg定量仍>20,000IU/mL,建议停止治疗。提高病人的依从性部分病人对疾病认识不足,自己擅自换药、停药、不按时服药,不按时随诊,导致治疗失败。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医患沟通,提高病人的依从性,使治疗方案得以落实。展望未来彻底治愈乙肝是国内外肝病专家学者奋斗的目标,现在有很多新药正在早期研发阶段,包括直接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好的抗乙肝病毒的药物面世,能快速彻底的清除乙肝病毒,就像今天的抗丙肝新药DAAs能使丙肝治愈。总之,在慢乙肝的治疗过程中,掌握好治疗的适应症,因人而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病人的依从性,通过这些努力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慢乙肝的临床治愈。
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16年第1版)(来源:国家卫计委官网)寨卡(Zika)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热、皮疹、关节痛或结膜炎,极少引起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新生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寨卡病毒病主要在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流行。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到该病毒。此后,多个国家有散发病例报道。2007年,首次在西太平洋国家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普岛发生寨卡病毒疫情暴发。截至2016年1月,至少在非洲、亚洲、美洲的4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的证据,以巴西疫情最为严重。一、病原学寨卡病毒是一种蚊媒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恒河猴中发现。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40-70nm,有包膜,包含10794个核苷酸,编码3419个氨基酸。根据基因型别分为非洲型和亚洲型,本次美洲流行的为亚洲型。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但黄病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60℃30分钟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均可灭活。二、流行病学特征(一)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源。(二)传播途径。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非洲伊蚊和黄头伊蚊也可能传播该病毒。亦可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乳汁中可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但尚无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罕见血源传播和性传播。根据监测,我国有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省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广大区域。(三)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三、临床表现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现有资料显示为3-12天。人感染寨卡病毒后,仅20%出现症状,且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多为中低度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并可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少数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腹泻、粘膜溃疡、皮肤瘙痒等。症状持续2-7天缓解,预后良好,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小儿感染病例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眼部和听力等改变。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胎儿死亡。有与寨卡病毒感染相关的格林-巴利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Syndrome)病例的报道,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明确。四、实验室检查(一)一般检查。血常规:部分病例可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二)血清学检查。1.寨卡病毒IgM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荧光法等进行检测。2.寨卡病毒中和抗体检测:采用空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检测血液中和抗体。应尽量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开展检测。寨卡病毒抗体与同为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和西尼罗病毒抗体等有较强的交叉反应,易于产生假阳性,在诊断时应注意鉴别。(三)病原学检查。1.病毒核酸检测: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寨卡病毒。2.病毒抗原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寨卡病毒抗原。3.病毒分离培养:可将标本接种于蚊源细胞(C6/36)或哺乳动物细胞(Vero)等方法进行分离培养,也可使用乳鼠脑内接种进行病毒分离。五、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依据。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二)病例定义。1.疑似病例:符合流行病学史且有相应临床表现。(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在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或流行地区旅行或居住。(2)临床表现: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发热、皮疹、关节痛或结膜炎等。2.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且寨卡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1)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分离出寨卡病毒。(3)恢复期血清寨卡病毒中和抗体阳转或者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以上升高,同时排除登革、乙脑等其他常见黄病毒感染。(三)鉴别诊断。需要和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1.主要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进行鉴别诊断。2.其他:与微小病毒、风疹、麻疹、肠道病毒、立克次体病等相鉴别。六、治疗寨卡病毒病通常症状较轻,不需要做出特别处理,以对症治疗为主,酌情服用解热镇痛药。在排除登革热之前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高热不退患者可服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基酚,成人用法为250-500mg/次、每日3-4次,儿童用法为10-15mg/kg/次,可间隔4-6小时1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伴有关节痛患者可使用布洛芬,成人用法为200-400mg/次,4-6小时1次,儿童5-10mg/kg/次,每日3次。伴有结膜炎时可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滴眼液,1-2滴/次,每日4次。患者发病第一周内,应当实施有效的防蚊隔离措施。对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建议每3-4周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七、预防目前尚无疫苗进行预防,最佳预防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建议准备妊娠及妊娠期女性谨慎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地区。
我国育龄女性中约8%为慢性HBV感染者,其中1/3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这些育龄女性能怀孕吗?如果怀孕了需要注意什么?怎么才能阻断乙肝的母婴传播?新近出版的2015版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对这些问题做了细化分层的建议。孕前有生育要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若有治疗适应证,应尽量是在孕前应用干扰素或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以期在孕前6个月完成治疗。在治疗期间应采取可靠避孕措施。孕期妊娠期间乙型肝炎发作患者,ALT轻度升高可密切观察;肝脏病变较重者,在与患者充分沟通并权衡利弊后,可以使用替诺福韦或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对于抗病毒治疗期间意外妊娠的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者,建议终止妊娠。应用的是妊娠B级药物(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或拉米夫定(属于妊娠C级药物的拉米夫定,大量的临床应用证明其安全性良好),治疗可继续;应用的是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需换用替诺福韦或替比夫定继续治疗,不建议终止妊娠。为进一步减少HBV母婴传播,妊娠中后期HBVDNA载量大于2×106IU/ml,在充分沟通、权衡利弊的情况下,可于妊娠第28周开始给予替诺福韦、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建议于产后1~3个月停药,停药后可以母乳喂养。孕后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应≥1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肝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国内有一项研究:309名HBVDNA>106IU/mL的妊娠期母亲,在孕28周开始接受NA治疗直至产后4周,所有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结果显示,所有新生儿无一例感染HBV。
对HBV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防止进展为肝硬化及HCC。已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即使已进展至肝硬化,抗病毒治疗仍可让患者获益。具体表现为病毒载量下降、炎症减轻,甚至肝脏组织病理学上也可见纤维化甚至肝硬化不同程度的改善,失代偿的表现减少。因此,即使患者已经进展到肝硬化,也应该很明确地建议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而且越早越好。肝硬化包括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无论患者处于哪个阶段都应该接受抗病毒治疗,从而达到使患者保持目前阶段甚至逆转肝硬化进展的治疗目的。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当CHB患者已存在肝纤维化时,抗病毒治疗与否的临床结局是有差异的。抗病毒治疗能够明显减缓肝纤维及肝硬化的进展,减少失代偿及HCC的发生。当患者已有纤维化及肝硬化时,也同样需要抗病毒治疗。治疗早期能观察到如HBVDNA载量降低及ALT复常等指标改变,同时也需要长时间治疗来达到纤维化逆转及肝硬化部分程度逆转。不同的核苷(酸)类似物对于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都有一定作用,可表现为病毒载量下降、ALT复常及肝脏组织学改善等。但是对不同种类的核苷(酸)类似物的对比研究发现,药物的疗效是存在差别的。如,恩替卡韦(ETV)治疗1年后HBVDNA检测不到的比率显著高于使用拉米夫定(LAM)的患者;使用ETV的患者ALT复常率也要高于使用LAM的患者;在耐药方面,应用ETV后1年或6年耐药率也显著低于使用LAM的患者。当患者已经存在肝炎肝硬化时,需要长时间甚至终身服药治疗,因此选择低耐药率药物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对肝炎肝硬化的患者,首选抗病毒疗效好且耐药发生率低的药物。当然在治疗的过程中要进行密切的监测,不仅监测疗效也要监测耐药及其他不良反应。这样才能通过治疗让患者长期获益。
慢性肝病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由于长期肝组织的慢性损伤,肝脏的肝纤维化是其共同的病变特点,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因此,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是判断病情、决定治疗及随访疗效的关键环节。一般肝纤维化的诊断方法包括肝穿刺活检检查、多种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检查、肝脏彩色B超等影像学检查,但这些诊断方法各有利弊,不足以全面准确的对肝纤维化进行诊断。如肝穿刺活检被认为是判断肝脏纤维化程度的“金标准”,但由于肝穿组织只占整个肝脏的1/50000左右,并不能客观的反应肝脏的全貌,而且肝穿刺活检是一种有创检查,会引起疼痛,还有一定的风险,患者依从性较差,更难以重复多次进行。近年由法国爱科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FibroScan(瞬时弹性成像系统)技术已被广泛用于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和评估。大量研究已经证实,FibroScan能够快速对肝脏硬度值作出诊断,精确度高、重复性好、为肝纤维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预防提供了可能,而且该技术无创、无痛、完全避免了肝穿刺带来的创伤,患者很容易接受。对于血清转氨酶水平不高或者无症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患者的长期管理和随访中,可以使用瞬时弹性技术来检测其肝纤维化程度,如发现有进展性肝纤维化,就要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从而避免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对于提高疗效、指导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Fibroscan是以超声检查为基础,利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测量肝脏硬度,对慢性肝病患者作出肝纤维化的分期诊断。Fibroscan有三个关键部分组成:能产生超声波并作为超声波接收器的换能器;位于换能器上发出低频震动波的探针;可以记录数据的软件程序。脉冲回声超声测出低频弹性在肝脏组织中的传导速度,通过计算可以得到组织的弹性数值,以千帕(kiloPascal,kPa)表示。弹性数值越大,表示肝组织硬度值越大。 FibroScan适用于各种慢性肝病所导致的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检查。然而,研究也发现Fibroscan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例如肥胖、腹水、肝外胆汁淤积等会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另外不适于孕妇、使用心脏起搏器患者、腹水患者的检测。 总之,Fibroscan是一种新型的肝纤维化检测仪器,是一项建立在超声诊断基础上的快速便捷、非侵袭性新技术.通过测定肝脏瞬时弹性图谱来反映肝实质硬度,当肝组织出现纤维化病理改变时,可评估肝脏纤维化的程度并进行定量分级。
赵女士今年55岁,最近一段时间感乏力、腹胀,双下肢也出现水肿,到医院检查发现她的肝功能异常、血常规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均明显下降、丙肝抗体和丙肝RNA均阳性、B超提示肝硬化腹水,诊断为丙肝肝硬化腹水,追问病史赵女士25年前因产后大出血接受过输血治疗,医生告诉赵女士,很可能就是25年前的那次输血,导致她感染上了丙肝病毒,并导致今天的肝硬化腹水,医生还告诉她由于目前她肝硬化失代偿不能耐受抗病毒治疗。临床上像赵女士这样的病例不在少数。丙肝易转成慢性肝炎,甚至发展成肝硬化、肝癌,但一般丙肝临床经过较轻,转氨酶峰值较低,大多数患者不易被发现,很多病人是在常规的体检中意外发现,甚至出现肝硬化或者肝硬化失代偿才被发现,而后者往往失去了抗病毒治疗的机会。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称之为丙型肝炎(简称丙肝)。丙肝是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染引起的。其中血液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输血后肝炎70%以上是丙型肝炎,随着筛查方法的改善,此传播方式已得到明显控制。使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肝病毒可以被彻底清除,丙肝可以治愈。目前丙型肝炎治疗的最大问题是真正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人数非常少,都不到10%,即使是美国、欧洲这些国家也是不到10%。因此,要提高公众和医务人员对丙肝的认知程度,使得更多的丙肝病人被筛查出来。丙肝是一种“沉默”的疾病,没有什么症状和体征,所以筛查显得尤为重要,对丙型肝炎高危人群进行筛查,筛查出丙肝抗体阳性的患者要进行核酸检测。对丙肝早检测、早诊断、早治疗,如果得以及时诊断和治疗,是有望治愈的。哪些人群需要做丙肝筛查?1、有偿献血者,尤其是有献血浆者。2、1993年前接受输血和接受器官移植者。3、共用注射器者。4、艾滋病毒感染者。5、感染丙肝母亲所生的婴儿。6、针刺、刀伤或粘膜暴露丙肝病毒阳性血液者。7、与丙肝感染者有性行为者。8、维持血液透析者。9、曾行介入性诊疗患者(胃镜、内窥镜、牙科器械)。10、有过纹身、文眉、穿耳环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