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专业委员会近视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预防近视发生、延缓近视进展是减少近视眼相关并发症的当务之急。近年来,近视预防或控制机制的研究进展为特殊光学设计框架眼镜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因特殊光学设计框架眼镜具备配戴方便、不良反应少、没有年龄限制等优势,成为临床近视控制技术的主要解决方案之一。尽管目前框架眼镜广泛应用在近视管理解决方案中,但对不同特殊光学设计框架眼镜的目标人群选择、验配规范及有效性评估方式,目前国内尚无统一指导性意见。从临床验配规范及近视防控指导意义双重考虑,有必要形成特殊光学设计框架眼镜在近视管理临床应用中的专家共识,以期为广大一线从业者提供指导,推动我国近视防控工作的健康发展。本专家共识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专业委员会和执笔团队在文献查阅、临床实践性研究的基础上酝酿而成,经过初稿开放讨论、多轮修改和循证、审稿及定稿程序,形成最终共识。1 近视防控相关框架眼镜可能的光学机制1.1调节机制根据研究,近距离视物在诱导调节发生时,常常会出现调节反应低于调节需求的现象(称作“调节滞后”),而这种现象会让物像落到视网膜后方而形成远视性离焦,导致眼轴加速伸长[1]。因而通过在镜片视近区增加近附加,使调节需求减少,进而减少调节滞后的方法在21世纪前后曾被尝试用于近视的临床控制。但多个独立研究小组开展的临床试验均发现,该方法的实际效果较弱,与单光镜对比,相对延缓率在11%~21%之间[2-6]。1.2周边离焦机制周边视网膜远视性离焦可能是近视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7-9]。Huang等[10]利用激光对恒河猴的黄斑部进行消融,实验性近视仍然能被诱导出来,提示周边视网膜本身即可调控正视化过程。基于此机制,通过微结构设计而在镜片周边部实现大幅度离焦信号(包括离焦大小、面积和位置)。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该类设计的镜片获得一定近视控制效果[11-12]。1.3 高阶像差理论研究显示角膜塑形镜具有一定的近视控制效果,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不详。有些研究认为,近视控制与角膜塑形镜使用后导致高阶像差增多有关,尤其是认为角膜塑形镜使用后增加的正向球差和彗差能使眼轴增长速度减缓[13-15]。基于该理论,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通过同心环带微柱镜设计来实现视网膜高阶像差增加目的的镜片,且最近临床研究证明该镜片具有一定的近视控制效果[16]。1.4 对比度理论有研究确定近视基因之一MYP1突变的患儿,其视网膜对比度信号异常增高[17],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位于该基因片段内的OPN1LW(长波长视锥蛋白基因)/OPN1MW(中波长视锥蛋白基因)突变与人群近视易感性相关[18]。此外,研究也发现,部分具有近视控制效果的镜片也存在降低视网膜成像对比度的现象[19-21]。由此,研究人员设计了降低周边视网膜成像对比度的镜片,且最近研究报道该类镜片具有良好的近视控制效果[22]。2近视防控相关框架眼镜的有效性目前,矫正近视并缓解近视进展的镜片包括双光镜、双光镜合并棱镜、渐进多焦镜、周边变焦镜、微结构设计的特殊光学镜等。见表1。双光镜、双光镜合并棱镜和渐进多焦镜控制近视主要是基于调节滞后原理,双光镜和双光镜合并棱镜近视控制效果为30.5%~51%,其中双光合并棱镜的近视控制效果稍占优势[23,30]。渐进多焦镜片近视控制效果为14%~32.7%。视网膜周边离焦设计镜片通过形成周边视网膜的近视性离焦来控制近视,近视控制效果为14%~30%[25]。周边微结构设计的框架眼镜目前有多焦点正向光学离焦(Defocusincorporatedmultiplesegments,DIMS)框架眼镜、高度非球面微透镜(Highlyasphericallensletstechnology,HAL)框架眼镜、同心环带柱镜设计(Cylindricalannularrefractiveelement,CARE)框架眼镜和点扩散技术眼镜(Diffusionopticstechnology,DOT)等。目前研究表明周边微结构光学设计镜片,可以明显提高近视控制效果[11-12,16,22,26-28],近视控制效果为21.1%~74%。评价特殊光学设计框架眼镜有效性多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需要1年以上,甚至更长的时间。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光学镜片的真实世界研究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研究结果能给予临床验配重要的参考意义。目前评价近视控制有效性的研究,大多将单光框架眼镜作为对照,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是评价近视控制效果的主要参数。除了与对照组比较,我们还需考虑到儿童青少年生理性眼轴增长量,相对正视眼近视控制率可能可以作为评价近视控制效果的新指标(图1)。但儿童青少年生理性眼轴增长量的相关数据还需要进一步搜集和统计,该数据与年龄、发育高度相关。3近视防控相关框架眼镜适应证与禁忌证3.1 适应证3.1.1年龄特殊光学设计框架眼镜因具备配戴方便、不良反应少等优势[31],在年龄上尚无明确的限制,对于低龄儿童,应关注配戴安全性。3.1.2近视增长量进展性近视的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量≥0.75D/年,眼轴增长≥0.4mm/年)[1]或有近视防控迫切需求的儿童青少年。3.1.3近视前期近视前期的儿童青少年还需更多的循证医学及临床试验证据支持。3.1.4其他其他解决方案无法耐受的近视儿童青少年,或作为其他方案的辅助方法。3.1.5依从性能理解特殊光学设计框架眼镜的作用原理和实际效果,能正确配戴框架眼镜、依从性好,能及时、定期按照要求前往指定机构复诊。3.1.6特殊要求特殊光学设计框架眼镜类型很多,根据临床研究和循证证据得出的特有适应证,如双光框架眼镜适合高调节性集合/调节比值者,渐进多焦点框架眼镜适合调节不足者[32]。3.2 禁忌证有生理疾患无法稳定配戴框架眼镜;因心理问题或者精神问题,在配戴框架眼镜时造成伤害可能的;不能耐受单焦框架眼镜的屈光参差患者;弱视。3.3 其他以下情况需临床医师进一步判断:显性斜视或间歇性外斜视;双眼视功能(调节幅度、调节反应、调节灵活度等)异常。4近视防控相关框架眼镜验配流程具体验配流程见图2。4.1 验光4.1.1一般情况问诊①年龄、性别;②近视初发年龄;③用眼习惯及环境;④家族近视史;⑤眼部病史及全身病史等。4.1.2眼部检查内容①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检查;②眼底检查;③眼位检查;④眼压检查;⑤眼生物学检查。注意事项:眼位检查,如存在恒定性斜视、间歇性外斜视时,建议进行斜视科会诊,需临床医师进一步判断是否适合验配近视防控相关框架眼镜。如存在明显隐斜视时,建议进行全面双眼视检查,包括集合近点、远近融像范围及聚散灵敏度,临床医师根据融像储备能力,进一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视觉训练。4.1.3屈光检查内容①客观屈光检查;②主观屈光检查;③调节功能检查;④睫状肌麻痹验光。注意事项:通常采用调节幅度及调节反应检查评估调节功能。如存在异常,建议进行全面调节功能检查,包括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调节灵敏度检查,进一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视觉训练。睫状肌麻痹验光,参照《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2017)》[32],根据双眼平衡结果进行试戴并给予处方,遵循最大正镜度最佳视力原则,尽量避免欠矫与过矫。4.2 配镜4.2.1选择镜架近视防控相关框架眼镜与传统眼镜相比,对患者视觉质量和主观感受的影响不同,并且对配戴位置和配戴时长有额外要求。镜架选择应满足安全性、稳定性、舒适性及美观性,最大限度提高患者配戴后的视力、视觉质量,扩大视野,并且能够提供稳定的配戴位置和较长的配戴时长,以保证近视控制有效率。建议镜架尺寸尽量满足镜架水平尺寸(鼻梁+ 镜圈)-瞳距≤8mm;原则上镜架垂直尺寸只要符合镜片大小即可,但考虑配戴舒适性,垂直尺寸不建议超过48mm。4.2.2确定眼镜参数在选择镜架后,进行镜架调的镜架上,精准测量单眼瞳距及单眼瞳高。4.2.3宣教①适应期:主要表现在中周边及周边视物模糊、视力不稳定等,绝大部分儿童青少年可以在1周内适应。②戴镜方法:为减少周边视物模糊或不适感,看周边物体时候转动头部,眼睛仍然通过镜片中央视物。③镜片及镜架保养。④建议全天配戴,至少≥12h/d。⑤复诊:每3~6个月复诊,在配戴过程中出现视物模糊、镜架变形等情况随时复诊。5近视防控相关框架眼镜随访流程具体随访流程见图3。5.1 取镜检查取镜时务必核验患者基本信息、镜片信息、镜片屈光度、瞳距及瞳高等,确保无误。进行戴镜评估,检查戴镜状态,注意戴镜位置。进行宣教和复诊交代,包括配戴时长及注意事项。5.2 复查建议每3~6个月复查1次。5.2.1检查内容询问与治疗有关的病史、眼部健康检查,戴镜远近视力、客观验光、主觉验光、眼球生物学测量(角膜曲率、眼轴长度等)、调节和双眼视觉功能等,根据临床需要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或眼底检查。5.2.2眼镜参数评估每次复查应对眼镜参数进行评估,包括测量镜片度数、眼镜瞳距及评估镜片磨损程度。检查眼镜架有无损坏、变形,检测镜眼距、前倾角、左右眼瞳高、左右眼瞳距以及与脸部的配适情况。5.2.3适应性和依从性评估每次复查应评估患者对镜片的适应性,如是否拥有清晰视力,是否存在重影等。评价患者的依从性,如每天戴镜时长、复查频次等。5.3 近视控制效果评价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受诸多因素影响,比如家族史、近距离用眼时间和强度、户外活动时间、近视发病年龄、既往近视进展速度、戴镜时长等,因此患者的近视控制效果存在明显个体差异。5.3.1应答良好近视年增长量不超过0.25D或近视年增长量下降至少50%。5.3.2应答一般近视年增长量超过0.25D且低于0.75D。5.3.3应答不佳近视年增长量达到或超过0.75D或眼轴年增长达到或超过0.4mm。5.4 换镜标准对于应答良好的儿童青少年可继续配戴该类型镜片,镜片磨损程度较严重时,或瞳距变化较大时应及时更换镜片。如果停止配戴近视控制相关框架眼镜,应在最初的3个月、6个月、1年对患者进行监测,以确认近视是否继续进展。如果进展较快应恢复治疗,若进展较慢应继续监测直到确定患者情况稳定。之后每年随访1次,如视力有任何变化,及时就医[33]。对于答应一般或应答不佳的儿童青少年,首先应审视患者依从性后再考虑更换其他治疗方案或选择联合治疗。近视防控相关框架眼镜已成为临床近视控制的主要方式之一,镜片新设计和种类不断涌现,需要科学循证积累和长时间的临床观测提升更个性化和更精准的近视防控验配。与此同时,近视防控机制的基础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推进设计更有效特殊光学镜片、临床验配的规范性及视觉的科学保障。期待本共识为临床近视管理提供基本资讯,进一步推进规范科学验配近视防控框架眼镜,保障儿童青少年的眼健康。执笔团队(按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序,排名不分先后):序号姓名工作单位1蓝卫忠爱尔眼科医院集团2李丽华天津市眼科医院3刘新婷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4吕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5毛欣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6孙伟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7杨晓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参与共识意见的专家成员名单(按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序,排名不分先后):序号姓名工作单位1白继白继眼科门诊2陈灿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3陈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4陈敏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研究所5陈兆爱尔眼科医院集团6陈志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7陈晓琴天津市眼科医院8陈跃国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眼科中心9迟蕙北京远程视觉眼科门诊部10崔冬梅深圳眼科中心11戴锦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眼科12杜蓓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13方一明泉州爱尔眼科医院14郭长梅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15韩琪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16何鲜桂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17何向东何氏眼科医院18何燕玲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19赫天耕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20胡亮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21胡琦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22胡建民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23黄炎磊朝聚眼科24黄振平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眼科25贾丁山西爱尔眼科医院26柯碧莲上海市第一医院眼科27李科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眼科28李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眼科29李嘉文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眼科30李俊红山西省眼科医院31李丽华天津市眼科医院32李伟力深圳黑马眼科门诊部33李志敏贵州普瑞眼科医院34廖荣丰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35廖咏川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36刘波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37刘泉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38刘慧颖卓正医疗眼科39刘陇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40刘伟民南宁爱尔眼科医院41刘新婷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42陆燕普瑞眼科医院集团43陆勤康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眼科44罗岩北京协和医院眼科45吕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46吕燕云北京同仁验光配镜中心47毛欣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48梅颖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美视美景视光中心49倪海龙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学眼科医院50潘美华厦门眼科中心51乔利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52瞿佳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53瞿小妹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54沈政伟武汉普瑞眼科医院55盛迅伦甘肃爱尔眼科医院56宋胜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眼科57孙伟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58唐萍北京同仁验光配镜中心59田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60万修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61汪辉重庆星辉眼科门诊部62汪育文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63王华湖南省人民医院眼科64王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65王青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66王雁天津市眼科医院67王超英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眼科68王进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69王晓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70魏瑞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71文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72吴建峰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73吴峥峥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74肖满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75许军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76许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77许晟嵩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78许薇薇解放军总医院眼科79严宗辉深圳市眼科医院80燕振国兰州华厦眼科医院81杨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82杨积文爱尔眼科医院集团83杨晓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84杨亚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眼科85杨智宽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86叶剑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眼科87殷路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88于翠何氏眼科视光中心89余继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眼科90曾骏文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91张丰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92张立华山西省眼科医院93张铭志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94张日平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95赵炜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96赵海霞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97钟兴武海南省眼科医院98周激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99周佳奇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100周行涛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声明本文为专家意见,为临床医疗提供指导,不是在各种情况下都必须遵循的医疗标准,也不是为个别特殊个人提供的保健措施;本文内容与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厂商无经济利益关系;作者之间无利益冲突
儿童近视出现越早,成年后会发展为高度近视几率越高相关研究发现:443名合格的近视儿童中,247名(55.8%)女性近视发作时的平均年龄为11.7岁,54例(12.2%)在成年期发展为在近视发病年龄为高度近视;7或8岁的参与者中,26人中有14人(53.9%)成年后发生高度近视;9岁发病者12/37(32.4%)成年后发生高度近视;10岁发病者中14/72(19.4%)成年后发生高度近视;在11岁发病的78例患者中,11例(14.1%)成年后发生高度近视;在12岁或以上发病的230例患者中,3例(1.3%)成年后发生高度近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近视发病年龄的推迟,成年后发生高度近视的危险性显著降低(OR值为0.44;95%可信区间为0.36-0.55;P<.001),从7或8岁的大于50%到9岁的约30%和10岁的20%。这些发现表明,在学龄早期近视发作的儿童中,高度近视的风险相对较高。发病年龄每推迟一年,成年后患高度近视的机会就大大减少。近视发病年龄每推迟一年,成年后患高度近视的机会就大大减少。因此,预防儿童近视,避免成年时出现高度近视尤为重要。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药评中心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是治疗敏感细菌引起的眼部感染,包括:细菌性结膜炎、细菌性角膜炎、睑腺炎(麦粒肿)、泪囊炎等,以及眼科围手术期的无菌化疗法。一、儿童能否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左氧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药物。全身用药(口服、注射)时,可致软骨关节损伤,18岁以下儿童禁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1次2滴、1日4次)给健康成人连续滴眼2周,最终滴眼1小时后的血中浓度为定量界限(0.01μg/ml)以下。目前为止,并未有证据显示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局部使用(滴眼/滴耳)会对关节有任何不良的影响。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0.5%的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用于治疗≥6岁儿童及成人的细菌性结膜炎。EMA(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0.5%的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用于治疗≥1岁儿童及成人由敏感菌引起的外眼部感染(如结膜炎等)。所以,通常1周岁以上幼儿是可以点用的。由于1岁以下婴儿使用本品的疗效及安全性尚未确立,因此不建议用于1岁以下婴儿使用。二、用法用量常用规格:0.5%(其中可乐必妥滴眼液是眼科常用的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一般1天3次、每次滴眼1滴,根据症状可适当增减。推荐疗程:细菌性结膜炎7天、细菌性角膜炎9~14天,或遵医嘱。附滴眼液正确用法:1.洗净双手和脸部,头略后仰,眼向上望;2.下拉下眼睑,右手持眼药水瓶,使瓶口距眼2-3cm左右,避免眼药瓶触及睫毛及眼睛,将眼药水滴入结膜囊;3.轻轻闭眼,按压内眼角1~2min,以减少全身的吸收。四、开启后能使用多长时间?虽然左氧氟沙星可以抑制细菌生长,但是一旦开启,在贮藏和使用过程中仍易被微生物和泪液污染,从而给眼部造成安全隐患。2020版《中国药典》对眼用制剂(滴眼剂、洗眼剂、眼膏剂、眼用乳膏剂、眼膜剂等)启用后的使用期限有明确规定,即启用后使用期限最多不超过4周(眼科临床中通常建议开瓶3周后不再继续使用)。特别提醒:左氧氟沙星对光不稳定,滴眼液需要遮光、密闭保存。
控制儿童近视度数增加,避免出现高度近视是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对于儿童近视控制的方法,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方法有验配和配戴角膜塑形镜,长期夜间点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近年研究发现多种离焦镜片(比如近视离焦镜片——新乐学,周边离焦镜片——成长了,环形离焦镜片——依视路星趣控,以及一些多焦隐形眼镜等)也有一定程度控制近视度数增加的作用和效果。对于8周岁以上儿童,如出现近视,角膜曲率和角膜地形图检查排除相关禁忌证后,可考虑验配和配戴角膜塑形镜。研究发现角膜塑形镜可以控制32%~63%眼轴增长量。角膜塑形镜配戴时,有时容易继发角膜炎或结膜炎,所以配戴期间需要定期复查,如果出现眼红、眼部异物感、畏光、眼部分泌物的情况,需要及时到眼科复查和治疗。必要时需要停戴一段时间。0.01%阿托品滴眼液,相关研究发现,儿童近视患者长期点用0.01%阿托品滴眼液有51%的近视控制效果,并且存在较少反弹,但长期点用的安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目前主要用于光学矫治方法控制近视效果不佳时的合并治疗。0.01%阿托品滴眼液目前国内刚刚有正式上市的产品。少数儿童对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可能比较敏感,少数儿童点用后白天时可能出现因瞳孔散大导致的畏光和看近不清。还有少数儿童有可能出现点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后出现面色潮红的现象。出现上述情况是均需要及时停用眼药。一些研究发现特殊设计的离焦近视框架眼镜有控制近视度数增加的效果。多种离焦框架眼镜有一定程度控制近视的效果,但这类镜片控制近视总体效果不如戴角膜塑形镜。
近视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单纯性近视又称后天性近视、良性近视。绝大多数起自青春期,随发育停止而渐趋稳定。通常为轻度和中度近视,矫正视力正常。单纯性近视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单纯性近视的遗传方式是多基因遗传,每组基因的作用是微效,作用相互叠加的。几十年前,近视患病率很低,主要认为近视是由于遗传因素引起。但近年来,由于学龄儿童近视率迅速升高,认为学龄儿童发生近视主要由环境危险因素决定。遗传和环境因素间存在相互作用,近视对环境危险因素有遗传易感性。学龄儿童的近视可能主要不是由遗传引起。最近数十年间学龄儿童近视率显著升高,人群基因组不会在数十年内迅速变化,这表明环境因素可能进一步影响近视的发生。如果暴露于某些环境因素下,一定数量的带有相关基因的个体更易发生近视。相关研究鉴定了超过150个与近视相关的基因位点。已经证实某些近视相关基因与近距离用眼有明显的相互作用。现阶段,我国眼科学界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均对近视的发生起作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近视眼发生中的作用分别是60%和40%。遗传因素是近视眼发生的潜在因素,环境因素是导致近视眼发生的重要因素。在有遗传因素的前提下,环境因素激活了遗传因素而发生近视。在没有遗传因素的前提下,环境因素也可以直接导致近视的发生。病理性近视指近视度数高,并有明显眼底变性及其他并发症的近视。病理性近视主要由遗传决定,是单基因遗传,相关不同等位基因或基因组突变均可导致病理性近视。病理性近视的遗传,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性染色体隐性遗传类型。病理性近视最常见的遗传类型时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相关研究发现,父母均为病理性近视,子女接近全部发病(93%),病理性近视眼患者父母均未发病,其同代发病率为22.3%。如父母一方为高度近视,同代发病率为45.6%。基本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性连锁隐性遗传的高度近视在高度近视中比例极低。
近视与遗传因素有关,但在无法改变遗传因素的情况下,改变与近视发生有关的环境因素是防止近视的决定因素。第一条、“目”浴阳光中小学生应坚持每天至少2小时,幼儿园儿童每天至少3小时日间户外活动,阳光可促进体内多巴胺分泌物,延缓眼轴增长,有预防近视的作用。第二条、连续近距离用眼要休息3010法则——中小学生连续看书、做作业或看电视每30-40分钟至少休息10分钟。2010法则——幼儿园儿童每15-20分钟,近距离用眼至少休息10分钟。202020法则——每20分钟近距离用眼后,眺望20英尺(6米)外20秒。第三条、少用或不用电子产品线上学习时间:小学生每天不超过2.5小时,每次不超过20分钟。中学生每天不超过4小时,每次不超过30分钟。娱乐时间:不玩或少玩手机、电脑或游戏机。非学习用目的不宜超过15分钟/次、1小时/天。不建议学前儿童接触电子产品。孩子看屏幕,选择优先度:投影仪>电视>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第四条、保持正确读写姿势牢记“一尺、一拳、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沿一拳远,手离比较一寸远。选择适宜的桌椅高度:儿童青少年坐在椅子上时,大腿应与小腿垂直,背挺时上壁下垂,肘部应低于桌面3cm-4cm。第五条、在良好的视觉环境下用眼读写时,光线应从左前方照射(如习惯用左手写字,光线应从右前方照射),避免阴影遮挡视线。使用台灯时,房间里的大灯也应该同时开着(不宜用彩色灯光)。看电视时,人与电视机保持3米以上距离。第六条、均衡营养不挑食、不偏食,多吃水果盒蔬菜,少吃甜食和含糖饮料。第七条、确保充足睡眠小学生每天至少10个小时。学前儿童和小学生均不应晚于21点入睡。初中生每天至少9小时,高中生每天至少8小时。第八条、定期检查眼睛,建议每6个月到医院眼科查视力、验光。视力下降时及时到医院眼科检查
引言有些婴儿出生后会出现“眼泪汪汪”的现象,有些婴儿还会出现流眼泪伴有内眼角眼屎较多的情况?这两种情况是怎么回事?我们先看一下正常的泪道系统是怎样的,眼泪是怎样流出的?人眼在非哭泣状态下,眼球表面有一层薄薄的液体,称为泪膜(如图)泪膜最主要的成分是水样层,由副泪腺分泌,维持眼球表面湿润。眼球表面的少量泪液由上下泪小点,进入上下鼻泪管(图中1),经过泪总管(图中2)引流到泪囊(图中3),泪囊是具有负压吸引作用的囊腔,具有将眼表多余的泪液主动引流入泪囊的作用。泪囊中的泪液经鼻泪管(图中4)引流到鼻腔,经鼻黏膜(图中5)吸收。当哭泣状态时,泪腺分泌大量泪液,超过了鼻腔黏膜的吸收能力,泪液从鼻腔流出。所以有时会出现哭泣时“一把比起,一把泪”的现象。新生儿泪道阻塞的主要原因新生儿出生时,鼻泪管末端链接鼻腔处存在Hasner瓣膜,正常情况下Hasner瓣膜在新生儿出生时会完全退化,鼻泪管通畅。当Hasner瓣膜未完全退化时,导致鼻泪管末端部分或完全堵塞时,会引起泪道堵塞或部分堵塞,引起泪液引流不畅,出现流泪现象。国外有研究发现,在新生儿中,有6-20%有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症状。鼻泪管堵塞导致新生儿出现持续性溢泪(流泪)、内眼角附近泪液积聚,当鼻泪管不通畅导致泪囊炎时,可出现内眼角处脓性分泌物溢出,压迫泪囊处时,内眼角泪小点出出现粘液脓性分泌物反流。婴儿先天性鼻泪管堵塞怎样诊断呢?先天性鼻泪管堵塞,除了可以通过临床表现(流泪,内眼角出泪液积聚,压迫内眼角附近泪囊处时内眼角泪小点出粘液脓性分泌物反流等症状,以及泪道冲洗时泪道不通畅,根据临床经验综合判断确诊外,还可以通过荧光素染色消失试验(FDT)来鉴别婴儿先天性鼻泪管阻塞。FDT是非侵入性试验,非常安全。FDT试验怎样进行检查?怎样判断结果呢?FDT试验是通过给婴儿在眼科诊室点表面麻醉滴眼液后,用荧光试纸条点在宝宝上睑球结膜或下睑结膜,荧光素随泪膜均匀分布在眼球表面(如图)。数分钟后,眼科医生观察婴儿眼表荧光素钠分布情况,判断是否是先天性鼻泪管堵塞。FDT结果判断:0级:结膜囊内无荧光素,1级:下睑缘薄层荧光素带,3级:1级和3级之间,4级:下睑缘宽的荧光素带荧光素染色消失试验:右眼2级,左眼0级荧光素染色消失试验,泪道正常侧通常鼻腔会流出荧光素(鼻腔流出荧光素侧泪道功能正常)婴儿先天性鼻泪管堵塞如何治疗?虽然传统上建议对1岁以内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进行早期泪道探通术,但许多报告已经证实1岁内患者泪道阻塞较高的自发缓解率。因此,对于1岁以内患者,保守治疗同时观察是最佳选择。1周岁以内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自发缓解率80-100%。超过半数患儿在6个月内会自发缓解,更高比例的患儿在7-12个月时自发缓解。12个月以内月龄婴儿中,3个月时自发缓解率为80-90%,6个月时自发缓解率为68-75%,9个月时自发缓解率为36-57%。1岁以上患儿持续泪道阻塞,泪道探通术是首选治疗方法。但探通时间仍存在争议。1岁以上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保守治疗无效时,应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进一步观察或者进行泪道探通术。婴儿先天性泪道阻塞保守治疗:患侧泪囊区压迫和按摩方法。有学者对比两组患儿,一组患儿父母对患儿进行规律泪囊区按摩治疗,缓解率为92.2%,另一组父母不对患儿进行泪囊区按摩,缓解率为77.7%。如何行泪囊区按摩?剪除突出指甲,将手洗净,涂抹婴儿用润滑油在指腹,用食指按压在婴儿溢泪测内眼角皮肤面(对应于泪囊上半部分),施加适当压力,从上向下滑动指腹,这时施加在指腹的压力作用于泪囊,并随着指腹向下滑动作用于鼻部,泪囊内液体压力向下传到,冲击泪小管末端,促进泪小管末端开放。(按摩时注意指腹不要触及内眼角结膜).每次从上倒下按摩5-10次,每天进行2-4次。由眼科医生给患儿父母示范效果更佳。如果眼科医生已诊断患儿同时患有结膜炎,应在泪囊区按摩前,给患儿患眼点1滴抗生素滴眼液。泪道冲洗泪道冲洗有时会被推荐为治疗方法,泪道冲洗治疗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成功率为33-100%。泪道冲洗治疗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机制是泪道内压力增加,类似于泪囊区按摩。尽管同泪道探通术相比,泪道冲洗损伤性更小,但泪道冲洗过程中,泪小管有可能会被冲洗针头所损伤。所以,对于婴儿行泪道冲洗,应由有经验的医生来操作。抗生素滴眼液点眼抗生素滴眼液有时用于保守治疗中。但没有证据证明抗生素滴眼液可明显促进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自发缓解。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结膜菌群几乎同正常人群没有区别,点用抗生素滴眼液可导致结膜囊正常菌群被耐药菌群所取代。婴儿免疫系统仍处于发育中,尚不成熟,较难清楚耐药菌群,婴儿可能会成结膜囊内耐药菌群带菌者。对于单纯性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完全不需要点抗生素滴眼液。但当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继发结膜炎时,应点用抗生素滴眼液。泪道探通术相关研究发现,没有证据证明早期泪道探通术对先天性泪道阻塞治愈率高于先天性泪道阻塞的自发缓解率。泪道探通术有时可产生假道。泪道上皮损伤可导致泪道瘢痕性狭窄,使得先天性泪道堵塞难以自发缓解。二次泪道探通术治愈率较低。泪道探通过程中如发现出血(发生率约20%),通常是假道形成的现象。当泪道探通失败时,44%的病例会发生医源性泪道阻塞。观察和保守治疗是最佳选择。12个月龄以内患儿,如无泪囊炎或严重睑缘炎时,应尽可能避免行泪道探通术。12个月内先天性泪道阻塞保守治疗成功率其他可导致婴儿流泪原因包括内眦赘皮、先天性睑内翻、先天性青光眼、角膜炎和葡萄膜炎。但内眦赘皮和先天性睑内翻(婴儿睫毛很柔软,触碰角膜时通常眼部症状不明显)导致的流泪通常很轻微。先天性青光眼患儿通常具有特征性的大角膜特点,婴儿角膜炎通过眼科医生行裂隙灯下检查可以确诊,婴儿葡萄膜炎相对少见,眼科医生对患儿行裂隙灯下检查可以确诊。
调节滞后、调节不足是导致儿童出现近视,以及导致近视度数增加的原因之一。通过综合验光仪进行视功能检查,可以检测出儿童双眼调节力、调节灵敏度、调节幅度,以及是否存在调节滞后。如果儿童存在眼调节滞后、调节力不足、调节灵敏度下降,则需要进行提高调节力和调节灵敏度的训练。其中,反转拍训练是提高眼调节力和调节灵敏度,去除眼调节滞后便捷和简单有效的方法。反转拍又称为蝴蝶镜,是由镜杆,不同度数的两组镜片组成。镜片度数有50度近视镜片、50度远视镜片;100度近视镜片、100度远视镜片;150度近视镜片、150度远视镜片;200度近视镜片、200度远视镜片;250度近视镜片、250度远视镜片。以及5种近用视力卡(如图)如何使用反转拍做眼调节力训练(提高调节灵敏度)?1. 先做双眼调节灵敏度和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检测。2.先使用+/-2.00D(也就是200度近视镜片和200度远视镜片组合)反转拍和20/30视力卡检查。单眼和双眼透过+2.00D(200度远视镜片),习惯距离下(一般是距离视力卡40cm)看20/30视力卡,先从单字符和E字符视力卡练起,单字符和E字符全部能顺利辨认后,可更换为三字符、四字符、五字符视力卡训练。训练时,看清视力卡中字母和数字时,要求大声读出来,每次阅读时,可更换一个字母或一排字母或数字。看清后,将镜片翻转。用-2.00D(200度近视镜片)再次阅读同一视力卡。训练到3秒钟内用200度远视镜片和200度近视镜片都能看清视力卡中数字和字母为一个周期。记录单眼和双眼1分钟内完成的周期数。3. 对于视力卡的选择:需要检查近视力,20/50视力卡适用于近视力0.3~0.4,20/40视力卡适用于近视力0.5~0.6,20/30视力卡适用于近视力0.7及以上的患者。3. 正常值为双眼8cpm(1分钟内完成8次周期),单眼11cpm(一分钟内完成11周期);如果用200度远视和200度近视镜片训练达不到这个标准,再改用+-1.50D反转拍,如果150度远视镜片和150度近视镜片也达不到正常标准,可以再换位100度镜片组合;正常值为双眼8cpm,单眼11cpm。反转拍的选择:从可以通过但不能达到正常值的双面镜度数开始训练,当该梯度双面镜可达正常值后,逐步增加至+-2.00D及更大的双面镜度数。4. 每天训练1-2次,每次10-15分钟。训练至一个周期不超过3秒,也即使1分钟内能完成反转20周期,双眼差别小于2周期。一般15天为一个训练疗程,症状可以得到改善。5.训练终点不同年龄人群训练终点不同。训练到患者年龄段对应的正常值。6岁:双眼3cpm,单眼5.5cpm。7岁:双眼3.5cpm,单眼6.5cpm。8~12岁:双眼5cpm,单眼7cpm。13~30岁:双眼8cpm,单眼11cpm。30~40岁:双眼9cpm,单眼10cpm。改善后复查双眼调节灵敏度,正相对调节和负相对调节。
婴儿先天性泪道阻塞保守治疗:患侧泪囊区压迫和按摩方法。有学者对比两组患儿,一组患儿父母对患儿进行规律泪囊区按摩治疗,缓解率为92.2%,另一组父母不对患儿进行泪囊区按摩,缓解率为77.7%。如何行泪囊区按摩?剪除突出指甲,将手洗净,涂抹婴儿用润滑油在指腹,用食指按压在婴儿溢泪测内眼角皮肤面(对应于泪囊上半部分),施加适当压力,从上向下滑动指腹,这时施加在指腹的压力作用于泪囊,并随着指腹向下滑动作用于鼻部,泪囊内液体压力向下传到,冲击泪小管末端,促进泪小管末端开放。(按摩时注意指腹不要触及内眼角结膜).每次从上倒下按摩5-10次,每天进行2-4次。由眼科医生给患儿父母示范效果更佳。如果眼科医生已诊断患儿同时患有结膜炎,应在泪囊区按摩前,给患儿患眼点1滴抗生素滴眼液。
在多数老年人中,会出现双眼”黑眼仁“(角膜)周边灰白色环环状改变(如下图)。很多患者会有疑问,这是怎么回事?这种灰白色环的出现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是否需要治疗?需要注意什么?这种角膜周边灰白色改变,称为”角膜老年环“一、什么是角膜老年环?角膜老年环是中老年人群中,双眼角膜周边部角膜内类脂质沉着,表现为双眼角膜周边的灰白色(部分欧美人可为蓝色)环形改变的体征。二、人群中角膜老年环发生率如何?在50-60岁人群中,约60%出现老年环,在超过80岁老年人,几乎全部会出现角膜老年环。在40岁以下人群中出现”角膜老年环“样改变时,称为”角膜青年环“,人群中发生率很低。发现角膜青年环时,建议检测血清胆固醇,血清脂蛋白水平。三、角膜老年环的形态如何?角膜老年环为双眼发病,初发时角膜周边混浊出现在上方和下方角膜周边,随年龄增加,角膜周边混浊逐步扩展到角膜鼻侧和颞侧周边。混浊为白色,灰色,灰白色,通常宽约1mm,外界清晰,内界模糊。多数角膜老年环与角膜缘间有狭窄的透明角膜带。四、角膜老年环发生的原因?角膜老年环的发生是由于类脂质沉积于角膜周边部,主要沉积于靠近角膜前、后弹力层的角膜基质层内。角膜老年环通常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角膜周边退行性改变,有时也可能也与高脂蛋白血症或血清胆固醇增高的表现。但角膜老年环患者,并非一定伴有高脂血症。五、出现角膜老年环时怎么办?角膜老年环是一种正常的与老龄相关的良性退行性改变,无需任何治疗,也不会影响视力或导致眼部不适。对于40岁以下患者如出现角膜老年环样改变(角膜青年环),需要详细检测血清胆固醇和血清脂蛋白。本文系李晓明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