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症、吸烟、肥胖、糖尿病等,但本质是由于血脂增高、血管壁损伤等导致冠状动脉壁脂质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公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最基本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进展的核心。大量临床试验都显示在胆固醇不同水平的冠心病患者中,降胆固醇治疗可使各种冠心病的相关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血浆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事件发生的危险性可降低2%。可以说,防治脂质代谢紊乱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冠心病患者并不知道血脂到底在什么水平是正常的,又应该控制在什么水平? 我们知道在血脂的检测项目中,基本的检测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甘油三酯(TG)等。但大量临床研究反复证实,无论采取何种药物或措施,只要能使血清LDC-C水平下降,就可稳定、延缓或消退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能显著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冠心病患者进行调脂治疗应该将降低LDC-L作为首要干预靶点(目标),而非-HDC-C可作为次要干预靶点(目标)。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无论其血脂水平如何,都应适当服用他汀类药物将LDC-C控制于<1.8mmol/L(70mg/dL),非-HDC-C
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指出,对于已经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使严重血管事件显著减少。并且既往研究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后一直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较未坚持服药者,20年的生存率更高。 我们可以了解到,长期依从性是阿司匹林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获益的前提,但我国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阿司匹林依从性仅为65%。 擅自停用阿司匹林是存在很大风险的。对于冠心病患者,停用及拒用阿司匹林,心脏意外的危险性增高3倍。对于脑血管病患者,停用阿司匹林可致脑卒中风险显著增加。 规范使用阿司匹林,减少不良反应,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那该如何规范使用阿司匹林呢?建议您记住三个最佳: 最佳剂量:75~150mg/d,这是一种有效的长期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最佳剂型:精确肠溶剂型,肠溶阿司匹林较普通阿司匹林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最佳时间:空腹服用,餐前服用(餐前至少30分钟)可明显降低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特指肠溶片) 可能有些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腹部不适,因此导致停药,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医生给患者应用阿司匹林之前会对消化道损伤风险进行评估。如果患者既往存在以下一项或一项以上情况,建议筛查幽门螺杆菌(HP),如果存在HP感染,建议给予治疗并预防性应用保护胃的药物: 1. 消化道溃疡及并发症病史; 2. 消化道出血史; 3. 需要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或联合抗凝治疗。 既往没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对于有下列2项或两项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也建议预防性使用保护胃的药物: 1. 年龄在65岁以上; 2. 使用糖皮质激素; 3. 消化不良或胃食管反流病。 联合胃肠道保护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可增加消化道高危患者阿司匹林治疗依从性,显著降低停药风险。 综上所述,坚持服用药物是患者院外管理的重中之重!切不可自行停用药物!若出现并发症,请及时就诊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出现开创了冠心病再血管治疗的新纪元,而术后再狭窄是其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再狭窄的发生不仅导致了心绞痛症状的复发,需要再次血运重建缓解症状,在部分患者亦可引发急性冠脉综合症。越来越多支架的应用降低了再狭窄率,却带来了另一棘手的问题:支架内再狭窄是一病理生理演变过程,组织学上的表现不同于再狭窄,以新生内膜形成为特征。在药物洗脱支架时代,仍时有发生,且一旦出现缺乏有效的处理方法。在再狭窄的药物支架内叠加另一药物支架会使随后的再狭窄发生率高达。近年来新器械和治疗策略不断涌现旨在攻克这一难题,药物洗脱球囊是其中较有前途的技术之一。 技术,尤其是药物洗脱支架的出现,无疑大大推动了冠脉介入的发展,但其本身尚存在一些无法克服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一方面源自支架的金属构架,其可造成通过困难,或作为异物持续刺激新生内膜增生,导致再狭窄;另一方面源自多聚物载体,后者可延缓内皮修复,增加支架血栓发生率,使得双重抗血小板疗程一再延长。因而,理想的再血管化治疗方法要求尽可能地减少金属和多聚物载体的含量,并有效地传输抗增生药物以降低再狭窄率。传统的球囊成形术和先进的药物洗脱技术的结合产物,药物洗脱球囊,作为支架术的一种有效补充正逐渐显示出其优越性。的独特构造避免了由金属构架和多聚物载体造成的副反应,将药物涂布于特定区域的血管壁,使该处局部药物浓集,而不引起全身副作用,可用来处理再狭窄和支架内再狭窄,并可用于复杂病变的处理。缺乏金属骨架因而不能预防急性弹性回缩的发生,亦不可用于处理急性夹层形成。 优点包括:特定血管壁区域药物的均匀分布;局部药物的高浓度和一周内的短时作用,不影响长期的愈合进程;无多聚物载体,减少慢性炎性反应和晚期血栓形成;无金属骨架,保存了血管原有的解剖形态,在处理小血管和分叉病变过程中,避免了对血流模式的影响;缩短了抗血小板治疗的疗程 目前药物球囊只是作为一些特殊病变的辅助治疗措施,效果更加,大部分病变仍需要支架解决!希望通过本文,为患者带来更多选择和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