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出现纵向裂痕 图盘中这种指甲出现纵行皱褶或呈凹陷性、不规则线性改变,叫指甲线状苔藓,常见于营养不良和(或)指甲角化过度,是一种甲床的非特异性炎症。 特征及治疗: (1)常累及单独手指(趾),表现为纵向裂痕、甲床薄、远端指(趾)裂。 (2)可合并局部瘙痒、干燥,也可无其他症状,可持续长时间存在。 (3)治疗:局部涂抹类固醇是最常用的治疗药物,有文献报道也可使用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等。
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学术全名称为孤独谱系障碍(ASD),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该病以男孩多见,男女比例为4:1。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是生物-社会-心理等多个原因导致,目前认为该病与遗传、妊娠期和分娩期的并发症以及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早期走进“来自星星的你” 孤独症的早期识别、早期治疗,对于患儿的康复十分关键和重要。根据国家卫生部办公厅2010年颁布的《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指出孤独症患儿一般在3岁前起病,其中2/3的患儿出生后逐渐出现孤独症的症状,约1/3的患儿经历了1~2年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滞后或倒退的现象,并开始逐渐出现孤独症症状。 该病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困难、交流困难,活动及兴趣范围狭窄,重复刻板行为等。 01 社会交往方面 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及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 缺乏与父母之间的安全性依恋关系,对陌生人缺乏应有的恐惧; 缺乏与人接触时的目光接触,缺乏与同龄人玩耍的兴趣,很少或不能主动交往。 02 语言发育及交流方面 语言发育迟缓或没有言语发育。患儿常常表现为说话较晚,语言进步慢。甚至部分患儿终生无语言。 语言形式、内容、语调异常。如鹦鹉学舌语言,不断重复他人说过的话或听到的广告词;或反复重复一些词句、述说一件事情或询问一个问题;患儿语调平淡,缺少抑扬顿挫,不能运用语调、语气的变化来辅助交流。 03 行为方式方面 兴趣狭隘。患儿感兴趣的物件常与众不同。如患儿对正常儿童感兴趣的玩具、动画片毫无兴趣,但却迷恋于电视广告、天气预报、旋转的物品或某段音乐、某种单调重复的声音等。 行为方式刻板、重复。患儿在日常生活中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如果日常生活规律或环境发生改变,会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患儿会反复用同一种方式玩玩具,坚持走一条固定路线,把物品放在固定位置,拒绝换其他衣服或只吃少数几种食物等。 对无生命的东西表现出特殊依恋。患儿对人和动物缺乏兴趣,但对非生命物品,如瓶子、盒子、绳子等特别依赖,如被拿走会焦虑不安。 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自我刺激行为等。 其他 情绪方面:容易焦虑抑郁,烦躁不安等。 身体方面:常常合并胃肠道、睡眠问题等。
自然界遵循:"冬储春发”的规律,同样,孩子的身高也有季节性特征。春夏生长激素分泌旺盛,孩子长得快。秋冬季节由于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孩子的身高增长不明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的身高也和动物一样进入“冬眠"的状态,不是说冬天孩子就不长个了。其实孩子冬季身高也是在长的,只是相比其它季节不太明显,这是因为冬季寒冷,光照时间不多,且包裹严实,运动量过少,人体的新陈代谢慢,会导致生长激素分泌量少,使孩子身高增长速度没有其它季节快,即古人说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人体生长发育也是这样的规律。但冬季就真的不能帮助孩子长高了吗?其实只要做到这几点,冬季爸爸妈妈依然能让孩子的个子蹭蹭蹭长高。 想要冬季个子窜,这些方法不能少 ▊ 科学均衡饮食 冬季要想让孩子长高,妈妈必须要保证孩子科学均衡的饮食,补充身体必备的营养,满足身体发育所需,不挑食、偏食,不要让孩子吃得过饱,才能有效的促进身体长高。 ▊ 加强营养 冬季尤其要加强孩子的营养,保证孩子每天均衡营养的摄入,补充适当的肉、蛋、奶,满足身体蛋白质所需,多吃蔬菜、水果,满足各类维生素的摄入,特别是一些含钙高的食物,如虾、海带、菠菜等可以适当多补充,来促进孩子长高,同时还能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减少生病,利于身体的健康发育。 ▊ 不填鸭式喂食 妈妈们不可为了孩子更多的营养摄入,总是担心孩子吃不饱、吃少了,而填鸭式喂食,这样易使孩子每顿都吃的过多过饱,即不利于健康,也对长高没有任何作用,有些孩子反而会横向生长,导致过于肥胖影响了身高的增长。 所以妈妈们在保证孩子足够营养摄入的同时,不要让孩子吃的过饱,反而在半饥饿的状态更利于长高,因为人体在半饥饿的状态时,会刺激生长激素分泌,更能促进身高增长。 ▊ 多晒太阳 冬季日照时间少,所以妈妈们要把握住每一个有阳光的日子,多带孩子去户外,而不要害怕天气冷,易使孩子着凉感冒而拒绝带孩子出门。因为适当的晒太阳不仅能杀死孩子身体表面的普通细菌,减少生病,还能促进孩子体内钙的合成,加快骨骼的发育,对孩子长高大有好处。 所以冬季要让孩子个子长,晒太阳可重要着呢,但妈妈们要注意尽可能的让孩子的皮肤接受紫外线的照射,更利于维生素D的吸收,但要小心宝宝着凉感冒。 ▊ 保持一定的运动量 冬季想要孩子个子往上多窜几窜,爸爸妈妈可要多多带孩子进行运动,保证一定的运动量,能加速体内血液循环,增强细胞生长能力,帮助肌肉拉伸,利于骨骼的健康发育,对孩子长高非常有利。 ▊ 多进行户外运动 冬季天气晴朗,比较暖和的时候,爸爸妈妈要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让孩子有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随意跑、跳,既可以增强体质,减少生病,还能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利于长个。 ▊ 适当增加运动时间 冬季运动,爸爸妈妈可以适当增加孩子运动的时间,让孩子每天最好有二十到四十分钟的有效运动时间,直到孩子发热、微微出汗、面色红润为宜,才能帮助孩子得到锻炼,达到运动的有效目的,利于长高。 ▊ 多做纵向运动 冬季让孩子运动长高,要多做纵向运动,如蹦床、引起向上、跳高、跳绳、踢毽子等等,还有肢体的延伸类运动,如游泳等,都能对孩子长高有好处。 ▊ 高质量睡眠 冬季要想让孩子长个,爸爸妈妈必须要保证孩子高质量的睡眠,因为人体的生长激素绝大多数在是在夜间深度睡眠时分泌,所以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良好的睡眠绝对少不了。 ▊ 早睡晚起 为了让孩子长个,爸爸妈妈必须要抓住生长激素分泌的两个高峰期,即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两点,早上五点到七点,所以爸爸妈妈要做到让宝宝早睡晚起,最好让宝宝九点到十点就能上床睡觉,因为孩子进入深度睡眠至少需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这样才能把握第一个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期。而把握第二个高峰期,最好等宝宝七点后再叫宝宝起床,不可太早让宝宝起床,耽误了宝宝长高。 ▊ 关灯睡觉 晚上睡觉时,一定要关灯让宝宝睡觉,因为人工光源会产生一种很微妙的光压力,而长期如此,会严重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让宝宝难以入眠,对骨骼生长发育非常的不利,不利于长高。 ▊ 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冬季宝宝睡觉,一定要保证宝宝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才能更利于其健康的发育,促使其长高。 一般0-3个月的新生宝宝:大致需要14-17个小时的睡眠。 4-11个月的宝宝,大致需要14-15个小时的睡眠。 1-2岁的宝宝,大致需要11-14个小时的睡眠。 3-5岁的宝宝,大致需要10-13个小时的睡眠。 6-13岁的大宝宝,大致需要9-11个小时的睡眠。
奇特的偏食行为 众所周知,几乎大部分自闭症(又名孤独症)孩子合并有极端偏食行为,典型自闭症尤其明显。偏食不但影响自闭症孩子的营养摄取和发育,还可加重其它相关的行为问题,因此当今自闭症治疗中也特别关注和干预他们的异常饮食行为。 很多自闭症儿童表现多种饮食行为异常,同时伴有消化不良、肠胃疼痛、极端偏食、拒绝多种食物等。这些特征在其发育早期显现出来,不仅影响自闭症儿童的营养状况及体格发育,也使父母陷入养育焦虑和束手无策的境地,有的干脆姑息和放任其饮食偏好。 譬如,我接诊过的许多自闭症儿童母亲就描述过,患儿自幼吸吮母乳无力、拒奶、喂食困难、寻觅食物缺乏主动性、吃饭速度过慢、较少吃水果、甜食和碳酸饮料等,只吃白米稀饭,喜欢稀软食物,咀嚼无力、囫囵吞下。 自闭症的偏食表现大致有如下特点:对食物具有明显而强烈的偏食性,他们对某些食物种类、性状、质地异常执着地偏好,而对另一些食物则极度抗拒。如他们大多偏爱米饭、面食、奶类、冷饮、膨化食品等,但不喜欢肉类、水产、蔬菜、水果等。 有些自闭症孩子只吃素不吃荤、有的只吃面条拒吃其他食物、有的只吃深颜色蔬菜、有的每天只吃一种蔬菜。自闭症儿童接受谷类食物中的2/3,对其他食物只接受1/2,并且他们对食物的摆放、器皿及温度等也格外在意。 正是这些异常的饮食行为,会导致自闭症孩子营养失衡和营养不良。营养跟不上也会影响他们的情绪,体力下降,活动动力不足,不配合康复训练,容易长时间躺卧、发懒。 奇怪的是,自闭症孩子到了青春期或成年期后反而容易出现贪食与肥胖,而且喜欢吃高能量食物,这会导致他们罹患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也会出现龋齿、牙龈(周)炎、口腔溃疡等问题。 对此的解释是,自闭症孩子到了青春期会合并各种情绪障碍和更强烈的压力感,因此他们通过贪食来缓解焦虑和不适感。的确,贪食症患者会因焦虑和抑郁而吃得多,并且体重迅速增加和肥胖,同样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社交回避等疾病。 为何出现饮食行为异常? 自闭症的饮食行为异常可能有如下原因: 1.胃肠道菌群失调:有研究认为,极端偏食可能与自闭症儿童肠道菌群失调、食物过敏以及肠道消化酶水平低下有关。 随着“脑肠轴(brain-gut-axis)”研究趋热,发现自闭症孩子及其兄弟姐妹肠道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的比例均显著降低,他们肠道的乳酸菌群和脱硫弧菌含量增加,并且还发现自闭症的重复刻板行为的严重程度与脱硫弧菌含量成正相关;甚至认为,自闭症孩子肠道内的微生态失调,使得肠道菌群失调,所检出的细菌可能成为自闭症发病的生物学标志物之一。 2.视觉、嗅觉、味觉和感知觉异常:这可导致自闭症孩子排斥很多种食物,这就像他们因对某些环境刺激敏感而采取的逃避行为相似,由于感知觉不适而偏食或拒食。 3.胃肠功能异常所致:确实很多自闭症孩子有胃肠功能不良和食物过敏的情况,由于感知觉异常他们会放大肠胃不适感,因此拒绝吃多种食物,也因此容易出现便秘或腹泻,这会加重其偏食或拒食行为。 4.食物过敏:早先有观点认为,自闭症对面筋、麦麸和酪蛋白过敏,并限制自闭症孩子吃含有这些成分的食物,但它迄今缺乏靠谱的科学依据,而坚持这种做法的家长有很多。 5.行为上的固执:自闭症孩子倾向在熟悉的、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就餐,而且对餐具及其颜色、摆放方式有着偏执的要求,对食物温度敏感,一旦改变则表现拒食或是偏食。 家长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 1.尽可能保持孩子相对固定的时间、地点、熟悉的区域、熟悉的餐具吃饭,逐渐做适应性过渡和脱敏;吃饭时保持安静、避免周遭噪音和强光、勿看电视和刷屏等;吃饭时勿催、勿急或尽量避免大人喂养,鼓励孩子多咀嚼。 2.可将孩子不喜欢吃的蔬菜、肉类、鸡蛋等做成碎泥状混入米饭或粥里吃,水果也可去皮切成碎丁状吃。孩子如不排斥,可考虑口服些多种/复合维生素类保健品,但不建议单独使用维生素C补充剂,它有时可导致肠胃不适;口服维生素B12和锌制剂的科学依据尚不明确,应慎用。 3.口服些益生菌类保健品可能有益。据说,益生菌能够通过产生黏蛋白加强肠道屏障、平衡肠道菌群、产生消化酶并调节免疫反应,也没发现什么副作用。比起限制性饮食,益生菌疗法可能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或许是一种适合的替代疗法。 4.适当服用含有ω-3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深海鱼油),但其依据还是很有限,但至少没啥副作用。 5.有观点称限制麦麸和酪蛋白饮食可能对自闭症有帮助,但其依据并不充分。国外2008年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期无酪蛋白饮食的自闭症孩子骨骼发育不良,这可能与这种饮食导致的钙和维生素D缺乏有关。 6.有报道,强化睡眠和户外运动,竟然也可使自闭症孩子的食欲增加。因此家长需强化孩子的睡眠和户外运动,这也有助于控制自闭症的不良情绪。
小明现在已经是个5岁大的孩子了,在幼儿园的时候他一向表现的乖巧可爱,老师总是觉得小明是个性格内向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老实孩子。小明的幼儿园是全托式的,即便是这样每到周末妈妈也常常不来接他回家。每当这个时候,他就依偎在老师的怀里睁着大大的眼睛,嘴里不停的念叨:“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呀?”老师听着小明的询问,眼泪总是在眼眶里打转,因为老师知道小明的命运太坎坷了。小明的出生是一次意外,本就生活拮据的爸爸和妈妈根本无力抚养他,随着小明的出生,家庭矛盾也愈演愈烈,爸妈的争吵与厮打已经成为小小明习以为常的噩梦。在这样的环境中,小明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小明爸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小明和妈妈,留下孤儿寡母独自生活,为了生活只能将小明放在幼儿园让老师代管。一天夜里,小明浑身抖动着大叫:“啊!妈妈呀,大灰狼来咬我了!”老师费力的把小明从噩梦里唤醒,小明一脸的惊恐表情和发呆的眼神,也吓坏了老师。老师知道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最近一段时间小明常常会在夜晚发出怪异的声音。这让其他小朋友的睡眠受到了影响,也让老师对此忧心忡忡。小明在梦中常常惊醒,面部表情惊恐,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出汗,躁动不安。往往这个时候老师想唤醒小明也比较困难,在噩梦袭来的时候,小明常常对老师的呼唤不加理睬,不停的哭泣和叫喊,似乎是正在遭受着某种强烈的痛苦。老师对小明的表现感到担忧,同时老师也明白这与小明的成长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小明早年的生活环境中,充斥着打骂声,这让一个小孩子感到恐慌没有安全感,也常常会因为父母争吵而受到惊吓,神经总是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3岁左右的时候,爸爸又突然离开了他和妈妈。随之而来的是妈妈‘无情’的将其寄托在幼儿园内长期与小明分离。这对于一个稚嫩的生命,无异是一次又一次致命打击。小明的问题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儿童睡眠障碍,一些有经验的抚养者把小明的这种情况称为“夜惊”。夜惊症又称梦恐症或夜间惊悸,常常发生在夜间入睡30分钟至2个小时之内,多见于3到7岁儿童。发作频率不定有一月或数月一次。患儿常被噩梦惊醒,有时突然坐起,双眼睁大直视或紧闭,常伴有大声吼叫或自言自语,成年人往往无法分辨其内容。夜惊症发作表现往往也会有所不同,有些孩子出现恐惧、出汗、瞳孔散大、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心悸等情况,有时也会出现幻听、幻视、神志不清不认家人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发作持续时间为1至10分钟不等,之后可继续入睡。唤醒后,患儿对清醒前的内容不能回忆或只能表达感到很害怕。这种幼儿期的睡眠障碍,与情绪紧张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幼儿5--7岁的幼儿较为常见,男性幼儿的发生率较高。夜惊症为发育成熟过程中的某些因素所致,发生率约占正常儿童的1%--3%,成年后可自行消失。研究发现,本症发作的原因可有以下几点:遗传因素:约有一半的夜惊症儿童有家族史,其父母某一方也有过这种情况,因而推测可能与大脑发育缺陷有关。这样的儿童在心理因素作用下比较容易发作。心理因素:一些心理刺激因素也会成为夜惊症患病原因,比如孩子受到惊吓,突然与父母分离,父母争吵,发生意外事故,受到严厉的批评或听到看到一些恐怖的事情等,均可引起夜惊症。其他原因:研究发现一些幼儿由于患有饶虫等寄生虫病,也可导致夜惊的发生。夜惊症的发生程度与频率和儿童的年龄、性格有一定关系。往往敏感、胆小的儿童容易发生或经常发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夜惊的现象也会消失。小贴士:针对儿童夜惊症,家长首先要了解其发作的原因。在孩子睡觉前避免儿童造成恐惧和不愉快的情绪,让孩子在宽松、心理平衡的情况下入睡。经常发生夜惊的孩子存在持续的焦虑状态,因此对于经常发生夜惊的儿童,因进行心理疏导。可采取家庭治疗、游戏治疗、支持性疗法等方式进行干预。于此同时,家长也不必对幼儿夜惊发作过于紧张,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也会在不经意间传递给孩子,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夜惊发作后,要对儿童进行必要的安抚,帮助儿童继续入睡等。幼儿夜惊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但若反复发作,并次数频率较多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镇静类药物。在预防上,父母温暖如春的陪伴是最好方法,避免儿童听到一些能够产生紧张恐惧情绪的故事或看到紧张恐怖的影视作品等。本病一般会随着年龄增长,诱因解除逐渐消失自愈。
有很多原因会使孩子出现鼻出血,比如居住环境空气干燥,或本身季节气候干燥,就容易使鼻腔黏膜干燥,在血管破裂之后容易引发鼻出血现象。而有的孩子,可能是由于抠鼻子过挖鼻孔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外伤引起的,比如撞击鼻部,或过度用力擤鼻涕,都容易造成鼻出血。当然,也不排除孩子出现了血小板降低或血液系统疾病。
乳糖不耐受会引起长期腹泻,牛奶蛋白过敏也可能引起长期腹泻。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有几个特点:1、进食乳糖以后会出现腹泻,腹泻指稀烂便、糊状便,每天3-5次不等;2、大便没有明显的腥臭味;3、对生长发育不影响;4、不伴有其它症状,如呕吐、皮疹、打喷嚏、鼻塞。乳糖不耐受会出现腹痛也有可能呕吐,主要表现腹痛、腹胀、腹泻。牛奶蛋白过敏引起的表现,除了腹泻以外,会伴有其它许多症状如睡眠障碍、盗汗、皮疹、胃食道反流、贫血,大便可能有腥臭味、有泡沫。如果不知道是牛奶蛋白过敏还是乳糖不耐受,可以给患儿吃不含乳糖的奶粉,如果3天之内症状没有好转,乳糖不耐受的可能性小;如果3天迅速好转再让患儿吃普通奶粉又出现症状,再吃乳糖奶粉又好转,就可以明确诊断。还有其它配套检查,乳糖不耐受患儿生长不受影响,奶量不受影响,吃不含乳糖奶粉症状迅速好转,牛奶蛋白过敏则不会有该倾向。
抑制炎症因子释放、缓解过敏性鼻炎。糠酸莫米松是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也就是过敏性鼻炎的一个主要的鼻喷剂,主要成分是类固醇激素,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比较好。主要作用机制是作用于鼻黏膜的炎症性因子,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过敏性鼻炎的症状。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主要是鼻子痒、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子不通气、鼻塞。糠酸莫米松用的方法主要是一天一次,一次一喷,这样持续时间可以到一年或更长时间。糠酸莫米松对成年人来说局部吸收比较少,对全身的副作用很小,用于2-3岁以上的人,如果要是在2-3岁以下的婴幼儿,应尽量遵医嘱,不要用这种类固醇激素。
小儿的抗过敏药物主要包括几大类,第一种,抗组胺药,抗组胺药物小孩可以选用的是西替利嗪糖浆或者西替利嗪滴剂、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等等,这是二代的抗组胺药物,一代抗组胺药物可以选用扑尔敏、酮替芬、赛庚啶等。不过目前一般推荐二代抗组胺药物,因为一代抗组胺药物可能有嗜睡的不良反应,不建议应用。第二种,维生素类药物,比如维生素C,有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第三种,钙剂,比如葡萄糖酸钙或者碳酸钙,也有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第四种,激素药物,主要是糖皮质激素,比如泼尼松片或者甲泼尼龙片,甚至静脉应用的甲泼尼龙针剂。
孩子得了性早熟怎么办,什么是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要做什么检查和如何治疗?最近,好友因为女儿是否要做头颅的核磁共振(MRI)来咨询我的意见,细问才知道孩子被诊断了性早熟。家长十分紧张,本人一一作答后,发现其实很多家长对此病缺乏基本的了解,或者就诊时和主诊医生沟通不顺畅,很多疑惑未被解答,特撰此文,尝试解答。【分类】性早熟是指男童在 9 岁前,女童在 8 岁前呈现第二性征,女孩多见于男孩(3~4:1), 按 其 性 质 分 2类型:1)真性性早熟(CPP)又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依赖性性早熟、中枢性性早熟、完全性早熟】,具有与正常青春发育类同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发动、成熟的程序性过程,直至生殖系成熟;即由下丘脑提前分泌和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激活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使性腺发育分泌性激素,从而使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呈现。患儿除表现与性别相一致的第二性征(乳房发育、外生殖器发育、出现体毛、喉结等变化),同时有长加速、骨龄增加和具备有生育能力。2)假性性早熟,又称【非 GnRH依赖性性早熟、周围性性早熟,不完全性性早熟】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未成熟,缘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体内性甾体激素升高至青春期水平,故只有第二性征的早现,不具有完整性发育程序性过程。并且再按第二性征特征分类:出现的第二性征与患儿原性别相同时称为同性性早熟,与原性别相反时称为异性性早熟。所谓异性性早熟就以男性乳房发育、女性阴蒂肥大为特征。【表现】发现儿童性早熟的家长往往都是看到了孩子身体的异常发育,最先发现的多是乳房的改变。但其实临床表现并不止是这一点。对于真性性早熟的表现有下面5点:1)第二性征提前出现(男童在 9 岁前,女童在 8 岁前),并按照正常发育程序进展,女孩的进程是:乳房发育,身高增长速度突增、阴毛发育,一般在乳房开始发育 2 年后初潮呈现。男孩的进程是:睾丸和阴茎增大,身高增长速度突增、阴毛发育,一般在睾丸开始增大后2年出现变声和遗精。2)有性腺发育依据,女孩按 B 超影像判断,男孩睾丸容积≥4 ml。3)发育过程中呈现身高增长突增。4)促性腺激素升高至青春期水平。5)可能骨龄提前,但不是所有骨龄提前都一定是性早熟。而假性性早熟有下面4点:1)第二性征提前出现(男童在 9 岁前,女童在 8 岁前)。2)性征发育不按正常发育程序进展。3)性腺大小在青春前期水平。4)促性腺激素在青春前期水平。此类性早熟仅有部分性征提前发育而无性功能的成熟,其性早熟症状是某种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病因】这时家长就会想了解导致性早熟的原因,真性性早熟的病因有以下4点:1)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如下丘脑、垂体肿瘤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2)由外周性性早熟转化而来。3)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称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PP, ICPP)。4)不完全性中枢性性早熟,是 CPP 的特殊类型,指患儿有第二性征的早现,其控制机制也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发动,但它的性征发育呈自限性;最常见的类型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若发生于 2 岁内女孩,可能是由于下丘脑-性腺轴处于生理性活跃状态,又称为“小青春期”。女孩以 ICPP 为多,占 CPP 的 80%-90%以上;而男孩则相反,80%以上是器质性的。假性性早熟的病因如果是女孩:1)同性性早熟(女孩的第二性征):见于遗传性卵巢功能异常如 McCune-Albright 综合征、卵巢良性占位病变如自律性卵巢囊肿、分泌雌激素的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卵巢肿瘤、异位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肿瘤以及外源性雌激素摄入等。2)异性性早熟(男性的第二性征):见于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分泌雄激素的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卵巢肿瘤,以及外源性雄激素摄入等。若是男孩1)同性性早熟(男性第二性征):见于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较常见)、肾上腺皮质肿瘤或睾丸间质细胞瘤、异位分泌 HCG 的肿瘤,以及外源性雄激素摄入等。2)异性性早熟(女性第二性征):见于产生雌激素的肾上腺皮质肿瘤或睾丸肿瘤、异位分泌 HCG 的肿瘤以及外源性雌激素摄入等。看到病因后也就很好的解释了,并非假性性早熟就会比真性性早熟的病情来得更轻一些。也就是为什么医生们都不喜欢将这两种疾病都简单的成为: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更愿意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依赖性性早熟及非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依赖性性早熟这两个更据科学性的名称。【检验检查】为了准确的分辨性早熟的类型,尽早的安排合理的治疗。就需要一些辅助检查的来确诊。1)基础性激素测定。基础促黄体生成激素(LH)有筛查意义,如 LH<0.1 IU/L 提示未有中枢性青春发动,LH>3.0-5.0IU/L 可肯定已有中枢性发动。凭基础值不能确诊时需进行激发试验。β-HCG 和甲胎蛋白(AFP)应当纳入基本筛查,是诊断分泌 HCG 生殖细胞瘤的重要线索。雌激素和睾酮水平升高有辅助诊断意义。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方法:皮下或静脉注射一定量的GnRH,并且在注射后的 0、30、60 和 90min测定血清 LH 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 通过判断:激发峰值 LH>3.3-5.0 IU/L 是判断真性发育界点,同时 LH/FSH 比值>0.6 时可诊断为中枢性性早熟。目前认为以激发后 30-60min 单次的激发值,达到以上标准也可诊断。如激发峰值以 FSH 升高为主,LH/FSH 比值低下,结合临床可能是单纯性乳房早发育或中枢性性早熟的早期,后者需定期随访,必要时重复检查。3)子宫卵巢 B 超。单侧卵巢容积≥1-3ml,并可见多个直径≥4mm 的卵泡,可认为卵巢已进入青春发育状态;子宫长度>3.4-100px 可认为已进入青春发育状态,可见子宫内膜影提示雌激素呈有意义的升高。但单凭 B 超检查结果不能作为 CPP 诊断依据。4)骨龄。是预测成年身高的重要依据,但对鉴别中枢和外周性无特异性。如果是确诊了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依赖性性早熟,应完成病因诊断:需做脑 CT 或 MRI 检查(重点检查鞍区),尤其是以下情况: 1)确诊为 CPP 的所有男孩。 2)6 岁以下发病的女孩。 3)性成熟过程迅速或有其他中枢病变表现者。而确诊是非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依赖性性早熟,按照具体临床特征和内分泌激素初筛后进行进一步的内分泌检查,并按需做性腺、肾上腺或其他相关器官的影像学检查。只有明确的外源性性甾体激素摄入史者可酌情免除复杂的检查,但要定期复诊。【治疗】如果孩子不幸确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依赖性性早熟,家长面临的就是是否需要治疗,是否用药,药物的副作用,用多久等问题。首先,即使确诊的患儿,也不一定需要治疗。治疗目标为抑制过早或过快的性发育,防止或缓释患儿或家长因性早熟所致的相关的社会或心理问题(如早初潮);改善因骨龄提前而减损的成年身高也是重要的目标。如果以改善成年身高为目的的应用指征:1)骨龄大于年龄 2 岁或以上,但需女孩骨龄≤11.5 岁,男孩骨龄≤12.5 岁者。2)预测成年身高:女孩<3750px,男孩<4000px。3)或以骨龄判断的身高 SDS<-2SD(按正常人群参照值或遗传靶身高判断)。4)发育进程迅速,骨龄增长/年龄增长>1。1)性成熟进程缓慢(骨龄进展不超越年龄进展)而对成年身高影响不显者。2)骨龄虽提前,但身高生长速度亦快,预测成年身高不受损者。因为青春发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故对每个个体的以上指标需动态观察。对于暂不需治疗者均需进行定期复查和评估,调整治疗方案。对于需要用药的孩子,使用GnRH 类似物(GnRHa)是当前主要的治疗选择,目前常用制剂有曲普瑞林和亮丙瑞林的缓释剂。以曲普瑞林为例,首次注射后,每4 周肌注一次。已有初潮者首剂后 2 周宜强化 1 次。但需强调的是,维持剂量应当个体化,根据性腺轴功能抑制情况而定(包括性征、性激素水平和骨龄进展),男孩剂量可偏大。对按照以上处理性腺轴功能抑制仍差者可酌情缩短注射间歇时间或增量。不同的 GnRHa 缓释剂都有效,产品选择决定于医生用药习惯和患者接受程度(如更接受肌肉或皮下注射)或当地产品供应情况。治疗过程中每 3-6 个月测量身高以及性征发育状况(阴毛进展不代表性腺受抑状况);首剂 3-6 个月末复查 GnRH 激发试验,LH 峰值在青春前期水平提示剂量合适。其后对女孩需定期复查基础血清雌二醇(E2)和子宫、卵巢 B 超;男孩需复查基础血清睾酮浓度以判断性腺轴功能抑制状况。每半年复查骨龄 1 次,结合身高增长,预测成年身高改善情况。对疗效不佳者需仔细评估原因,调整治疗方案。首次注射后可能发生阴道出血,或已有初潮者又见出血,但如继后注射仍有出血时应当认真评估。为改善成年身高的目的疗程至少 2 年,具体疗程需个体化。一般建议在年龄 11.0 岁,或骨龄 12.0 岁时停药,可望达最大成年身高,开始治疗较早者(<6 岁)成年身高改善较为显著。但骨龄并非绝对的单个最佳依据参数,仍有个体差异。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多呈自限病程,一般不需药物治疗,但需强调定期随访,小部分患儿可能转化为中枢性性早熟,尤其在 4 岁以后起病者。病程短、病情轻、治疗早,效果较好,对身高的改善明显,如女性月经来潮、男性出现喉结、胡须、变声及遗精才开始治疗,则疗效差对身高的改善不理想。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依赖性性早熟,则按不同病因分别处理,如各类肿瘤的手术治疗,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予以皮质醇替代治疗等,此处不展开细说。【预防】也许您已经看完了以上内容,发现和家中孩子都不相符。但仍希望知道怎样去避免此等疾病的发生。首先,大部分疾病的发生都和遗传因素相关,然后是环境的影响,再到饮食问题。尽量少吃补品,如儿童长期服用含有蜂王浆、花粉、鸡胚、蚕蛹或动物初乳等的制剂,也可引起假性性早熟。彻底清洗和浸泡蔬菜水果,去除残留的植物表面的农药。加强体格锻炼,保证充足睡眠,保证均衡膳食,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最后,每年进行生长发育监测,注意身高增长的情况,主动检查孩子的生殖器发育情况,不要羞于启齿,不好意思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参考文献】1. 儿童保健学第四版 刘湘云主编2. 儿科学第七版 沈洪明主编3. 中枢性(真性)性早熟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华儿科杂志2007,6(45):426-4274. 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0〕195 号朱然科医生 2015-9-28本文系朱然科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