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出现纵向裂痕 图盘中这种指甲出现纵行皱褶或呈凹陷性、不规则线性改变,叫指甲线状苔藓,常见于营养不良和(或)指甲角化过度,是一种甲床的非特异性炎症。 特征及治疗: (1)常累及单独手指(趾),表现为纵向裂痕、甲床薄、远端指(趾)裂。 (2)可合并局部瘙痒、干燥,也可无其他症状,可持续长时间存在。 (3)治疗:局部涂抹类固醇是最常用的治疗药物,有文献报道也可使用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等。
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学术全名称为孤独谱系障碍(ASD),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该病以男孩多见,男女比例为4:1。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是生物-社会-心理等多个原因导致,目前认为该病与遗传、妊娠期和分娩期的并发症以及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早期走进“来自星星的你” 孤独症的早期识别、早期治疗,对于患儿的康复十分关键和重要。根据国家卫生部办公厅2010年颁布的《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指出孤独症患儿一般在3岁前起病,其中2/3的患儿出生后逐渐出现孤独症的症状,约1/3的患儿经历了1~2年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滞后或倒退的现象,并开始逐渐出现孤独症症状。 该病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困难、交流困难,活动及兴趣范围狭窄,重复刻板行为等。 01 社会交往方面 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及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 缺乏与父母之间的安全性依恋关系,对陌生人缺乏应有的恐惧; 缺乏与人接触时的目光接触,缺乏与同龄人玩耍的兴趣,很少或不能主动交往。 02 语言发育及交流方面 语言发育迟缓或没有言语发育。患儿常常表现为说话较晚,语言进步慢。甚至部分患儿终生无语言。 语言形式、内容、语调异常。如鹦鹉学舌语言,不断重复他人说过的话或听到的广告词;或反复重复一些词句、述说一件事情或询问一个问题;患儿语调平淡,缺少抑扬顿挫,不能运用语调、语气的变化来辅助交流。 03 行为方式方面 兴趣狭隘。患儿感兴趣的物件常与众不同。如患儿对正常儿童感兴趣的玩具、动画片毫无兴趣,但却迷恋于电视广告、天气预报、旋转的物品或某段音乐、某种单调重复的声音等。 行为方式刻板、重复。患儿在日常生活中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如果日常生活规律或环境发生改变,会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患儿会反复用同一种方式玩玩具,坚持走一条固定路线,把物品放在固定位置,拒绝换其他衣服或只吃少数几种食物等。 对无生命的东西表现出特殊依恋。患儿对人和动物缺乏兴趣,但对非生命物品,如瓶子、盒子、绳子等特别依赖,如被拿走会焦虑不安。 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自我刺激行为等。 其他 情绪方面:容易焦虑抑郁,烦躁不安等。 身体方面:常常合并胃肠道、睡眠问题等。
自然界遵循:"冬储春发”的规律,同样,孩子的身高也有季节性特征。春夏生长激素分泌旺盛,孩子长得快。秋冬季节由于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孩子的身高增长不明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的身高也和动物一样进入“冬眠"的状态,不是说冬天孩子就不长个了。其实孩子冬季身高也是在长的,只是相比其它季节不太明显,这是因为冬季寒冷,光照时间不多,且包裹严实,运动量过少,人体的新陈代谢慢,会导致生长激素分泌量少,使孩子身高增长速度没有其它季节快,即古人说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人体生长发育也是这样的规律。但冬季就真的不能帮助孩子长高了吗?其实只要做到这几点,冬季爸爸妈妈依然能让孩子的个子蹭蹭蹭长高。 想要冬季个子窜,这些方法不能少 ▊ 科学均衡饮食 冬季要想让孩子长高,妈妈必须要保证孩子科学均衡的饮食,补充身体必备的营养,满足身体发育所需,不挑食、偏食,不要让孩子吃得过饱,才能有效的促进身体长高。 ▊ 加强营养 冬季尤其要加强孩子的营养,保证孩子每天均衡营养的摄入,补充适当的肉、蛋、奶,满足身体蛋白质所需,多吃蔬菜、水果,满足各类维生素的摄入,特别是一些含钙高的食物,如虾、海带、菠菜等可以适当多补充,来促进孩子长高,同时还能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减少生病,利于身体的健康发育。 ▊ 不填鸭式喂食 妈妈们不可为了孩子更多的营养摄入,总是担心孩子吃不饱、吃少了,而填鸭式喂食,这样易使孩子每顿都吃的过多过饱,即不利于健康,也对长高没有任何作用,有些孩子反而会横向生长,导致过于肥胖影响了身高的增长。 所以妈妈们在保证孩子足够营养摄入的同时,不要让孩子吃的过饱,反而在半饥饿的状态更利于长高,因为人体在半饥饿的状态时,会刺激生长激素分泌,更能促进身高增长。 ▊ 多晒太阳 冬季日照时间少,所以妈妈们要把握住每一个有阳光的日子,多带孩子去户外,而不要害怕天气冷,易使孩子着凉感冒而拒绝带孩子出门。因为适当的晒太阳不仅能杀死孩子身体表面的普通细菌,减少生病,还能促进孩子体内钙的合成,加快骨骼的发育,对孩子长高大有好处。 所以冬季要让孩子个子长,晒太阳可重要着呢,但妈妈们要注意尽可能的让孩子的皮肤接受紫外线的照射,更利于维生素D的吸收,但要小心宝宝着凉感冒。 ▊ 保持一定的运动量 冬季想要孩子个子往上多窜几窜,爸爸妈妈可要多多带孩子进行运动,保证一定的运动量,能加速体内血液循环,增强细胞生长能力,帮助肌肉拉伸,利于骨骼的健康发育,对孩子长高非常有利。 ▊ 多进行户外运动 冬季天气晴朗,比较暖和的时候,爸爸妈妈要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让孩子有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随意跑、跳,既可以增强体质,减少生病,还能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利于长个。 ▊ 适当增加运动时间 冬季运动,爸爸妈妈可以适当增加孩子运动的时间,让孩子每天最好有二十到四十分钟的有效运动时间,直到孩子发热、微微出汗、面色红润为宜,才能帮助孩子得到锻炼,达到运动的有效目的,利于长高。 ▊ 多做纵向运动 冬季让孩子运动长高,要多做纵向运动,如蹦床、引起向上、跳高、跳绳、踢毽子等等,还有肢体的延伸类运动,如游泳等,都能对孩子长高有好处。 ▊ 高质量睡眠 冬季要想让孩子长个,爸爸妈妈必须要保证孩子高质量的睡眠,因为人体的生长激素绝大多数在是在夜间深度睡眠时分泌,所以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良好的睡眠绝对少不了。 ▊ 早睡晚起 为了让孩子长个,爸爸妈妈必须要抓住生长激素分泌的两个高峰期,即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两点,早上五点到七点,所以爸爸妈妈要做到让宝宝早睡晚起,最好让宝宝九点到十点就能上床睡觉,因为孩子进入深度睡眠至少需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这样才能把握第一个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期。而把握第二个高峰期,最好等宝宝七点后再叫宝宝起床,不可太早让宝宝起床,耽误了宝宝长高。 ▊ 关灯睡觉 晚上睡觉时,一定要关灯让宝宝睡觉,因为人工光源会产生一种很微妙的光压力,而长期如此,会严重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让宝宝难以入眠,对骨骼生长发育非常的不利,不利于长高。 ▊ 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冬季宝宝睡觉,一定要保证宝宝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才能更利于其健康的发育,促使其长高。 一般0-3个月的新生宝宝:大致需要14-17个小时的睡眠。 4-11个月的宝宝,大致需要14-15个小时的睡眠。 1-2岁的宝宝,大致需要11-14个小时的睡眠。 3-5岁的宝宝,大致需要10-13个小时的睡眠。 6-13岁的大宝宝,大致需要9-11个小时的睡眠。
奇特的偏食行为 众所周知,几乎大部分自闭症(又名孤独症)孩子合并有极端偏食行为,典型自闭症尤其明显。偏食不但影响自闭症孩子的营养摄取和发育,还可加重其它相关的行为问题,因此当今自闭症治疗中也特别关注和干预他们的异常饮食行为。 很多自闭症儿童表现多种饮食行为异常,同时伴有消化不良、肠胃疼痛、极端偏食、拒绝多种食物等。这些特征在其发育早期显现出来,不仅影响自闭症儿童的营养状况及体格发育,也使父母陷入养育焦虑和束手无策的境地,有的干脆姑息和放任其饮食偏好。 譬如,我接诊过的许多自闭症儿童母亲就描述过,患儿自幼吸吮母乳无力、拒奶、喂食困难、寻觅食物缺乏主动性、吃饭速度过慢、较少吃水果、甜食和碳酸饮料等,只吃白米稀饭,喜欢稀软食物,咀嚼无力、囫囵吞下。 自闭症的偏食表现大致有如下特点:对食物具有明显而强烈的偏食性,他们对某些食物种类、性状、质地异常执着地偏好,而对另一些食物则极度抗拒。如他们大多偏爱米饭、面食、奶类、冷饮、膨化食品等,但不喜欢肉类、水产、蔬菜、水果等。 有些自闭症孩子只吃素不吃荤、有的只吃面条拒吃其他食物、有的只吃深颜色蔬菜、有的每天只吃一种蔬菜。自闭症儿童接受谷类食物中的2/3,对其他食物只接受1/2,并且他们对食物的摆放、器皿及温度等也格外在意。 正是这些异常的饮食行为,会导致自闭症孩子营养失衡和营养不良。营养跟不上也会影响他们的情绪,体力下降,活动动力不足,不配合康复训练,容易长时间躺卧、发懒。 奇怪的是,自闭症孩子到了青春期或成年期后反而容易出现贪食与肥胖,而且喜欢吃高能量食物,这会导致他们罹患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也会出现龋齿、牙龈(周)炎、口腔溃疡等问题。 对此的解释是,自闭症孩子到了青春期会合并各种情绪障碍和更强烈的压力感,因此他们通过贪食来缓解焦虑和不适感。的确,贪食症患者会因焦虑和抑郁而吃得多,并且体重迅速增加和肥胖,同样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社交回避等疾病。 为何出现饮食行为异常? 自闭症的饮食行为异常可能有如下原因: 1.胃肠道菌群失调:有研究认为,极端偏食可能与自闭症儿童肠道菌群失调、食物过敏以及肠道消化酶水平低下有关。 随着“脑肠轴(brain-gut-axis)”研究趋热,发现自闭症孩子及其兄弟姐妹肠道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的比例均显著降低,他们肠道的乳酸菌群和脱硫弧菌含量增加,并且还发现自闭症的重复刻板行为的严重程度与脱硫弧菌含量成正相关;甚至认为,自闭症孩子肠道内的微生态失调,使得肠道菌群失调,所检出的细菌可能成为自闭症发病的生物学标志物之一。 2.视觉、嗅觉、味觉和感知觉异常:这可导致自闭症孩子排斥很多种食物,这就像他们因对某些环境刺激敏感而采取的逃避行为相似,由于感知觉不适而偏食或拒食。 3.胃肠功能异常所致:确实很多自闭症孩子有胃肠功能不良和食物过敏的情况,由于感知觉异常他们会放大肠胃不适感,因此拒绝吃多种食物,也因此容易出现便秘或腹泻,这会加重其偏食或拒食行为。 4.食物过敏:早先有观点认为,自闭症对面筋、麦麸和酪蛋白过敏,并限制自闭症孩子吃含有这些成分的食物,但它迄今缺乏靠谱的科学依据,而坚持这种做法的家长有很多。 5.行为上的固执:自闭症孩子倾向在熟悉的、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就餐,而且对餐具及其颜色、摆放方式有着偏执的要求,对食物温度敏感,一旦改变则表现拒食或是偏食。 家长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 1.尽可能保持孩子相对固定的时间、地点、熟悉的区域、熟悉的餐具吃饭,逐渐做适应性过渡和脱敏;吃饭时保持安静、避免周遭噪音和强光、勿看电视和刷屏等;吃饭时勿催、勿急或尽量避免大人喂养,鼓励孩子多咀嚼。 2.可将孩子不喜欢吃的蔬菜、肉类、鸡蛋等做成碎泥状混入米饭或粥里吃,水果也可去皮切成碎丁状吃。孩子如不排斥,可考虑口服些多种/复合维生素类保健品,但不建议单独使用维生素C补充剂,它有时可导致肠胃不适;口服维生素B12和锌制剂的科学依据尚不明确,应慎用。 3.口服些益生菌类保健品可能有益。据说,益生菌能够通过产生黏蛋白加强肠道屏障、平衡肠道菌群、产生消化酶并调节免疫反应,也没发现什么副作用。比起限制性饮食,益生菌疗法可能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或许是一种适合的替代疗法。 4.适当服用含有ω-3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深海鱼油),但其依据还是很有限,但至少没啥副作用。 5.有观点称限制麦麸和酪蛋白饮食可能对自闭症有帮助,但其依据并不充分。国外2008年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期无酪蛋白饮食的自闭症孩子骨骼发育不良,这可能与这种饮食导致的钙和维生素D缺乏有关。 6.有报道,强化睡眠和户外运动,竟然也可使自闭症孩子的食欲增加。因此家长需强化孩子的睡眠和户外运动,这也有助于控制自闭症的不良情绪。
有很多原因会使孩子出现鼻出血,比如居住环境空气干燥,或本身季节气候干燥,就容易使鼻腔黏膜干燥,在血管破裂之后容易引发鼻出血现象。而有的孩子,可能是由于抠鼻子过挖鼻孔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外伤引起的,比如撞击鼻部,或过度用力擤鼻涕,都容易造成鼻出血。当然,也不排除孩子出现了血小板降低或血液系统疾病。
乳糖不耐受会引起长期腹泻,牛奶蛋白过敏也可能引起长期腹泻。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有几个特点:1、进食乳糖以后会出现腹泻,腹泻指稀烂便、糊状便,每天3-5次不等;2、大便没有明显的腥臭味;3、对生长发育不影响;4、不伴有其它症状,如呕吐、皮疹、打喷嚏、鼻塞。乳糖不耐受会出现腹痛也有可能呕吐,主要表现腹痛、腹胀、腹泻。牛奶蛋白过敏引起的表现,除了腹泻以外,会伴有其它许多症状如睡眠障碍、盗汗、皮疹、胃食道反流、贫血,大便可能有腥臭味、有泡沫。如果不知道是牛奶蛋白过敏还是乳糖不耐受,可以给患儿吃不含乳糖的奶粉,如果3天之内症状没有好转,乳糖不耐受的可能性小;如果3天迅速好转再让患儿吃普通奶粉又出现症状,再吃乳糖奶粉又好转,就可以明确诊断。还有其它配套检查,乳糖不耐受患儿生长不受影响,奶量不受影响,吃不含乳糖奶粉症状迅速好转,牛奶蛋白过敏则不会有该倾向。
抑制炎症因子释放、缓解过敏性鼻炎。糠酸莫米松是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也就是过敏性鼻炎的一个主要的鼻喷剂,主要成分是类固醇激素,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比较好。主要作用机制是作用于鼻黏膜的炎症性因子,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过敏性鼻炎的症状。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主要是鼻子痒、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子不通气、鼻塞。糠酸莫米松用的方法主要是一天一次,一次一喷,这样持续时间可以到一年或更长时间。糠酸莫米松对成年人来说局部吸收比较少,对全身的副作用很小,用于2-3岁以上的人,如果要是在2-3岁以下的婴幼儿,应尽量遵医嘱,不要用这种类固醇激素。
小儿的抗过敏药物主要包括几大类,第一种,抗组胺药,抗组胺药物小孩可以选用的是西替利嗪糖浆或者西替利嗪滴剂、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等等,这是二代的抗组胺药物,一代抗组胺药物可以选用扑尔敏、酮替芬、赛庚啶等。不过目前一般推荐二代抗组胺药物,因为一代抗组胺药物可能有嗜睡的不良反应,不建议应用。第二种,维生素类药物,比如维生素C,有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第三种,钙剂,比如葡萄糖酸钙或者碳酸钙,也有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第四种,激素药物,主要是糖皮质激素,比如泼尼松片或者甲泼尼龙片,甚至静脉应用的甲泼尼龙针剂。
ADHD患儿家庭负担亟待减轻,择思达?(托莫西汀)口服液可满足临床需求: 1.液体剂型,适口性好,便于儿童服用,减少哄孩子吃药的负担,更好的提高依从性。 2.方便帮助不喜欢吞服胶囊/片剂的小年龄孩子服药,确保早期及时药物干预,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3.直接精准调量,更安全,方便需要剂量调整的患儿服药,满足个体化用药需求。
目前已证实,肌苷对神经系统也有重要的营养,调节和保护作用。有学者进行动物实验表明,肌苷可拮抗多巴胺D2受体,同时可促进多巴胺释放,使其突触间隙多巴胺水平增加,通过反馈机制增强多巴胺蛋白对多巴的清除,起到类似多巴胺D2受体拮抗的作用,从而控制重复刻板的动作。 实用医药杂志,2014年第31卷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