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情况:男,18岁,头痛恶心呕吐1周入院术前诊断:颅内胶质瘤手术方式:全麻下开颅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手术效果:术中肿瘤全切,无并发症。术后结合放化疗,病人恢复好。现术后2年多,病人正常上班工作。继续随访中......继续随访中......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对可能引起神经根性疼痛的神经进行穿刺并阻滞的技术,向神经根鞘膜内注入局麻或者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神经鞘膜内阻滞,然后观察患者原有症状变化情况,达到定位诊断或者治疗神经根病目的。主要用于颈肩痛和腰痛患者。适应症:1)下肢或者下肢神经根性疼痛不能耐受减压手术等老年患者;(2)CT、MRI等影像学检查累及多个节段,不能明确责任节段;(3)下肢或者下肢根性痛与影像学受累节段不符合;(4)多节段颈椎或腰椎手术后,存在上肢或下肢根性疼痛,影像学难以明确责任节段。选择性腰神经根阻滞作为一种诊疗手段已经被广大医生和患者接受和认可,目前在不确切的下肢根性痛、症状与影像学表现不符、多节段病变确定责任节段以及FBSS相关病变的诊断方面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且对腰椎侧隐窝狭窄、腰椎术后根性症状和腰椎转移瘤无法接受手术的患者有很高的治疗价值。
神经内镜经鼻微创手术病人情况:男,32岁,左眼视力下降1周入院。术前视力:左0.8右1.0术前诊断:筛窦囊肿手术方式:内镜下筛窦囊肿切除术手术效果:术中囊肿全切除,术后视力恢复正常。术后视力:左1.0右1.0
病人情况:´男,82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2月入院。查体:腹股沟以下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巴氏征阳性,肌力4级。MR示:胸椎管内及椎间孔肿瘤术前诊断:胸椎管内及椎间孔肿瘤手术方式:显微镜下显微微创椎管内及椎间孔肿瘤切除术手术效果:术中肿瘤全切除,脊髓及神经根保护良好。术后第三天,病人下地行走。术后第三天病人感觉障碍平面下降至双足,肌力5级。自行下地行走。
近几年来,随着CT、核磁共振的普及,垂体瘤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垂体瘤是良性肿瘤,治疗方面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除了泌乳素型垂体腺瘤可以药物治疗外,多数垂体腺瘤患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下面就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垂体瘤的经鼻蝶内镜手术治疗。 垂体瘤经鼻手术有100多年的历史。1907年,Hermann Schlaffer 完成第一例经鼻手术,将鼻周围的皮肤和外鼻切开,摘除鼻甲进入鼻腔手术,创伤大。1910年,Harvey Cushing 采用自制器械和矿灯来开展经蝶窦手术,受限于光照条件,手术困难。1990年始,随着光纤内镜的普及,内镜经鼻蝶技术开始盛行。医生通过观看显示器,操作手术器械切除肿瘤。内镜下切除垂体瘤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已成经鼻手术的主流。下面是我们的病例: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又名:颅底异常血管网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脑血管病,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慢性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为特征,并继发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这些颅底异常增生的血管网在脑血管造影图像上形似“烟雾”,故称为“烟雾病”。烟雾病在东亚国家高发,日本、韩国、中国多见,我国的河南、山东地区高发,部分病人有家族史,遗传因素可能参与发病,女性多见,10岁左右儿童和40岁左右青壮年高发,主要表现为脑缺血和脑出血,儿童和成年患者均以脑缺血为主,而颅内出血多见于成年患者。目前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包括:直接血流重建、间接血流重建和联合手术。直接血流重建术:以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STA-MCA) 最常用,其他还有枕动脉或耳后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等。间接血流重建术:包括多处钻孔术、脑-硬脑膜-动脉贴敷术(EDAS)、脑-颞肌贴敷术(EMS)、脑-硬脑膜-动脉-颞肌贴敷术(EDAMS)、脑-硬脑膜-动脉-颞肌-帽状腱膜(骨膜)贴敷术(EDMAPS)、脑-颞肌-动脉贴敷术、脑-动脉贴敷术、脑-帽状腱膜(骨膜) 贴敷术等。以上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我们采用联合手术即同时采用以上两种手术方式,最大程度增加颅内血供,改善病人症状,使病人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