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是慢性病,目前我国国民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达标率仍不理想。即使已经开始降压治疗,患者绝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家中治疗和观察,而日常的血压水平也能更好的反应降压效果,所以需要有一个较好的评价反馈。而家庭自测血压简便易行,已成为高血压诊断和疗效评价的重要手段。目前建议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家庭自测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 1.家庭自测血压有什么特点? ①可靠:与诊室血压相比,家庭自测血压的可靠性强。建议使用有存储功能的血压计。如用无线传输血压,更能及时准确地传输到医生或血压管理中心的工作平台。 ②真实:能提供大量血压信息,初诊或需要改变治疗方案的患者连续测量7天,取后6天血压的平均值作为治疗的参考,能真实反映患者清醒状态的血压水平。 2.什么仪器适合家庭自测血压? 推荐使用经国际标准化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不推荐腕式或手指式血压计。水银血压计需要听诊技术,使用方便,但易出现记录偏差;且水银血压计有污染的问题,不建议没有经验的患者应用。 3.规范的测量过程做么做? 要有高度合适的座椅和桌子、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血压测量结果的记录本。 ①测血压应接受医务工作者的培训或指导。 ②测量血压前半小时不吸烟、饮酒或喝咖啡,排空膀胱,至少休息5分钟;测压时患者务必保持安静,不讲话。 ③坐位,双脚自然平放;上臂与胸壁成40°角放于桌上;用手触摸肘窝,找到肱动脉跳动的部位;将袖带的胶皮袋中心置于肱动脉上,袖带下缘距肘线2~3cm,松紧以能插入1~2指为宜。裸臂绑好袖带,袖带必须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袖带型号要合适,袖带宽幅过窄或缠得过松测得血压会偏高,袖带宽幅过宽或缠得过紧测得的血压会偏低。 ④初诊或血压未达标及不稳定的患者,早晚各测1次/天,最好在早上起床排尿后、服药前,晚上在临睡前,连续测量7天,以后6天血压平均值作为治疗的参考。 ⑤连续测量血压2~3遍/次,间隔1分钟/遍,取后两遍血压的平均值。因为首遍测量血压数值往往偏高。 ⑥如血压达标且稳定者则自测1天/周,早晚各1次。 4.诊断阈值与治疗目标值 家庭自测血压水平低于诊室血压水平,家庭自测血压135/85mmHg相当于诊室血压的140/90mmHg。非同日3次家庭自测血压≥135/85mmHg者可考虑诊断为高血压。 治疗的目标值是<135/85mmHg。 5.哪些情况不提倡家庭自测血压? 某些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频发早搏患者采用电子血压计不能准确测量血压。血压本身的波动可能影响到患者的情绪,使其血压升高,形成恶性循环,不建议精神焦虑及紊乱或擅自改变治疗方案的患者进行家庭自测血压。 6.家庭自测血压注意事项: ①测量血压的次数不宜过频。有些人想起来就测,甚至产生焦虑状态; ②自己在家中无法测量夜间血压。有人夜间醒了就起来测血压,还有人为了获得夜间血压值,半夜用闹钟唤醒起来测血压,这种破坏了夜间的生理状态而测量出来的血压值,不代表夜间的血压; ③不要过分计较某次的血压轻度升高或降低。血压本身有昼夜节律的变化,而且受诸多内外环境的影响,有一定的波动。不要因自测的几次血压值高低来随意调整药量,这样不利于血压的稳定。对自测血压有疑问,可咨询医务人员。家庭自测血压结果供临床医师参考。 高血压患者应当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通过家庭自测血压,可增加治疗依从性。患者为医生提供常态下准确的血压信息,医生可更准确全面地评估患者的情况,做出科学的诊断和治疗决定,提高血压达标率。所以建议所有高血压患者都要学会家庭自测血压。
新华社客户端天津11月11日电近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成功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赛,为15岁的少女小悦(化名)点亮了生命的希望之光。此次手术不仅是天津市首例儿童心脏移植手术,更刷新了天津市在该领域最小年龄患者的纪录。
病史长达十多年!患者已是全心功能衰竭 来自唐山市丰润区的刘先生今年39岁,早在十多年前,就被诊断为全心功能衰竭。近一年来,症状更是越发严重,随时都可能危及生命,心脏移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为此,刘先生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边接受治疗边等待心脏移植,10月4日,医院得到消息,从器官获取组织(Organ Procu%ent Organizations,简称OPO)官网上获得了宝贵的供体。郑州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的心脏与刘先生匹配。泰心医院立即响应。有了合适心脏,就要分秒必争! 近800公里!运送途中上演十万火急“生命接力” 相隔近800公里的郑州、天津两地间没有民航飞机,最快的一班高铁是从广州发出的G306也需要用时3小时7分钟才能到达距医院近60公里的天津西站。通过整体统筹,团队将路线演算精确到每分钟,最终确定“高铁+高速公路”的组合交通方式转运供体。 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 刘晓程院长 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刘晓程教授团队则兵分两路,一路由泰心医院心外科、麻醉科、手术室专家组成的“护心小分队”火速集结,赶赴郑州评估、获取供心。另外一路留守泰心医院大本营,提前进行术前准备并取出刘先生坏掉的心脏。 10月5日15:46,心源供体从郑州当地医院出发送往滨海新区;19:46,心源供体到达天津西站;20:27,心源供体在滨海新区公安局交管支队的护送下到达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进行移植手术…… 值得一提的是,运送途中,郑州、天津两地高铁工作人员均为“护心小分队”开通了快速绿色通道,携手进行供心的“生命接力”。载有供心的G306提前2分钟,在19点46分抵达天津西站,“护心小分队”从高铁进站到出站上车,仅用时3分多钟。 “护心小分队” 与此同时,在天津交警总队统一指挥下,滨海支队警车全程带道护送,红桥、河北、河东、东丽、高速、开发区交警支队均在沿途部署警力,全力保障转运通道的畅通。原本至少需要1小时的路程,在各方通力协作下,载有供心的救护车于风雨中急驰,不到40分钟就顺利抵达泰心医院! 第一时间进行移植手术!供心在患者胸腔重新有力跳动起来 手术室内,医疗团队早已为刘先生做好术前准备。供心抵达的第一时间,医护人员对其进行修剪,调整到与患者相匹配的尺寸。刘晓程教授亲自主刀,带领医疗团队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很快,供心在患者刘先生的胸腔内重新有力地跳动起来! 虽然,滨城连日的秋雨中已透着一丝寒意,但这样的爱心传递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截至记者发稿时,这名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已经进入术后观察期,祈盼他能够顺利恢复,迎来新生。 背景资料: 心脏移植是针对终末期充血性心力衰竭进行的外科移植手术,是挽救患者生命和改善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治疗手段。 心脏移植虽然是较好的疗法,但由于心脏供体严重匮乏,远远无法满足患者需求。我国每年心脏移植数量仅几百例,大量患者在等待中失去获救机会,走到生命的终点。 为此,全球掀起了研发人工心脏的热潮。泰心医院自2009年起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在国内最早开展第三代人工心脏——植入式磁液悬浮心室辅助装置(人工心脏)的研究。该产品被命名为“HeartCon”,也叫“火箭心”。2020年8月,该心室辅助装置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开始正式临床试验。 从2020年9月至今 泰心医院与全国十余家医疗机构共同 完成50例纯国产“人工心脏”临床试验 让患者重获新生 泰心人步履不停
新华网天津9月21日电近日,患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心衰的63岁的唐山马先生,在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成功接受“火箭心”——HeartCon心室辅助装置的植入,这标志着纯国产“人工心脏”正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项目临床试验主研专家、泰心医院院长刘晓程操刀,将180g的“火箭心”——钛合金心室辅助装置成功安装到患者马先生体内。术后,他的心衰症状立即得到明显改善。 心衰是呈快速增长趋势的心脏疾病,是诸多类型心血管疾病殊途同归的终末期表现。心脏移植虽然是较好的疗法,但由于心脏供体严重匮乏,远远无法满足患者需求。 心室辅助装置是除心脏移植外治疗心衰最有效的手段,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广泛使用,挽救了大批濒死患者。自2013年起,全球植入心室辅助装置的数量已远超心脏移植数量,其存活率也已超过心脏移植,患者最长存活时间已超过15年。 泰心医院自2009年起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在国内开展第三代人工心脏——植入式磁液悬浮心室辅助装置的研究,该产品被命名为“HeartCon”,也叫“火箭心”。2013年,植入“火箭心”的试验羊“天久”在泰心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健康存活120天。2018年,植入式磁液悬浮心室辅助装置HeartCon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 2019年3月,刘晓程率医疗团队以人道主义救助形式,将“火箭心”植入患者李先生和高女士体内,使之获得新生。目前,李先生和高女士已健康存活超过550天。 今年8月,植入式磁液悬浮心室辅助装置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开始正式临床试验。项目首席专家刘晓程将率泰心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6所医疗机构的专家完成50例终末期心衰患者的临床试验。 刘晓程说,泰心医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医工结合潜心研发,取得了翔实的数据和丰富的经验。相信这颗纯国产的“火箭心”能为我国重症心衰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福音。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心脏联盟和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在9月22日联合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190万人死于烟草引发的心脏病,占每年心脏病死亡总数的五分之一。 报告敦促所有吸烟者戒烟,以避免心脏病发作,并强调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更容易在更年轻的时候患急性心血管疾病。 每天仅少量吸烟、偶尔吸烟或接触二手烟也会增加罹患心脏病的风险。但是,如果吸烟者立即戒烟,一年完全戒烟后,他们患心脏病的风险将降低50%。 报告显示,新型烟草和电子烟制品的使用与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息息相关。使用电子烟会引发高血压,从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来源:WHO官网)
硝酸甘油片是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药品之一,很多患者把它视为"救命药",并经常随身携带。但是,只要带上硝酸甘油就万事大吉了吗?其实没那么简单,需要注意的是,此药也有失灵和产生耐药的弊病。 硝酸甘油的使用大有学问。每位冠心病患者都应该正确掌握硝酸甘油的使用方法,并妥善保管。 讲究一:给药方式 舌下的毛细血管分布较为丰富,利于吸收,故舌下含服是急救时的首选;还可使用硝酸甘油喷雾剂直接喷在口腔黏膜上;而口服药在经肝脏代谢后,药效会大大减低。因此,当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讲究二:用药姿势 在含服硝酸甘油时宜采用坐姿,比躺着、站着都好。因为直立时用硝酸甘油,可出现头晕、低血压,甚至晕厥的情况;若躺着服药,因回到心脏的血量增加可致心脏负担加重,从而影响药物疗效。 讲究三:连续服用次数 患者一旦出现急性心绞痛症状,应立即舌下含硝酸甘油1片。若不见效或效果不明显,可间隔5分钟后再含1片,最多可连续含服3次。若疗效仍不明显,则不可继续含服,需要立即就医。 讲究四:长短效选择 舌下含服的硝酸甘油片为短效制剂,在1天之内可多次应用。但是如果1天内心绞痛发作数次,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用长效或中长效硝酸酯类药品,以维持长期疗效,防止心绞痛复发。 讲究五:用药剂量 初次含服硝酸甘油时,应从小剂量开始。若硝酸甘油服用不当,不但不能抗心绞痛,反而还可能引发心绞痛,这与硝酸甘油的作用机制有关。硝酸甘油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患者一旦服用硝酸甘油剂量过大时,使外周血管中的血液容量加大,回心血量相应减少,从而引发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肌的耗氧量随之增加,导致进一步加剧,甚至诱发心绞痛。 硝酸甘油性质不稳不易保存。冠心病患者在使用硝酸甘油时,除了要注意正确的用药方法,对于随身携带的硝酸甘油,其保存也要特别注意。 提示1:药品存放应避光 硝酸甘油的性质不稳定,遇到空气或光线会慢慢发生分解而失效,因此一般用棕色药瓶避光保存,患者也不要将药瓶放于阳光下。也因此,不建议大量储存这种药。 提示2:别放于贴身口袋里 心绞痛患者要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但最好别把药装在贴身的衣服口袋内。因为受体温的影响,硝酸甘油较易分解;若再密闭不好时,药物更易失效。 提示3:过期药不能留 通常,硝酸甘油片在生产日期1~2年后即失效。有的患者的硝酸甘油因反复被打开瓶盖,3~6月就可能会失效。失效的硝酸甘油在舌下含服时,不会出现辣、涩的感觉,也不会出现头胀、面红等临床表现,应予丢弃。随身携带的硝酸甘油要及时更换,确保药物的有效性。 哪些患者不能乱用硝酸甘油? 1.低血压者禁用 硝酸甘油在扩张冠状动脉血管的同时,也会扩张其他血管,血压低于90/60mmHg者服用,可能会使血压降得更低。 2.青光眼者禁用 硝酸甘油能使脑压和眼压升高,有青光眼、脑出血时应禁用。 3.不可与西地那非(万艾可)同时服用 西地那非会扩张阴茎海绵体血管,增强硝酸甘油的血管扩张作用。 4.心肌梗死早期禁用 心梗早期有严重低血压和心动过速时应该禁用。 总之,冠心病患者要了解硝酸甘油的正确使用方法,遵医嘱用药并正确保存。同时还要注意,硝酸甘油片是应急的抢救药,急性心绞痛发作时除了要含服硝酸甘油外,更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来源:中国护理管理。 转自心在线。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比例越来越高,而自身健康则成为老年人的首要关注点。高血压是很多人步入老年阶段面对的第一个疾病。那么上年纪了,血压多高才叫高血压? 目前国际公认的老年定义为≥65岁,而我国关于老年高血压的数据均为≥60岁。2012年我国≥60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58.9%,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3.7%、48.8%和16.1%。 1.高血压的临床诊断 年龄≥65岁,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若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
导语:冠心病支架术后更应注意哪些事项。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目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技术已相当成熟,无法仅通过生活方式改善,或药物治疗控制病情的患者,可接受冠脉介入术来获得有效治疗。但是,很多人认为放了支架就可以做“甩手掌柜”了,恰恰相反,为防止术后复发以及支架内血栓、再狭窄等并发症,更为了今后冠心病不再发展,以下注意事项必须引起重视! 1.危险因素控制仍需控制 为避免冠状动脉血管再次出现狭窄或动脉粥样硬化快速进展,必须控制好危险因素。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性别(男性)、吸烟、饮酒、不良生活习惯(饮食)、肥胖/超重、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其他有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其中性别和遗传因素是不可改变因素,其余均为可控因素。 因此,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如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锻炼、减重等,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患者还需要合理用药,将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在合适水平,无三高患者也应注意血糖、血脂、血压的水平。 2.药物治疗仍需坚持 动脉粥样硬化从人的出生就开始了,而冠脉支架只是暂时开通了“罪犯血管”,即狭窄部位最严重的地方,而其他部位血管狭窄仍然存在,药物治疗除阻止动脉硬化的快速发展,还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以及再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支架术后患者反而更是高危人群,需要预防。 ①抗血小板药物: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减少支架内再狭窄及血栓形成风险的关键性治疗。如无禁忌证,PCI术后应常规“双抗治疗”(氯吡格雷75mg qd/替格瑞洛90mg bid+阿司匹林100mg qd),之后阿司匹林长期维持。 ②降脂药物: 常用药物为他汀类降脂药,是血脂异常药物治疗的基石,除降低血脂,还有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稳定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抑制肝脏合成过多胆固醇等作用。应根据血脂的冠心病危险分级,给予个性化的调脂治疗,并长期维持,其中降脂目标: 极高危者LDL-C<1.8mmol/L; 高危者LDL-C<2.6mmol/L; 中危和低危者LDL-C<3.4 mmol/L。 另外,根据6月13日发布的最新共识《超高危ASCVD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发生过2次以上严重ASCVD事件或发生过1次严重的ASCVD事件合并2个以上高风险因素者为超高危ASCVD患者,此类人员建议将LDL-C<1.4mmol/L。 ③β受体阻滞剂: 若无禁忌证,所有支架植入患者均应使用β受体阻滞剂,其具体作用为减慢心律,减弱心肌收缩率,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改善患者远期预后。β受体阻滞剂可选择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个体化调整剂量,将患者清醒时静息心率控制在55-60次/min为佳。 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这类药物有改善血管内皮,促进血管扩张,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功能、抗心肌缺血、抗心室重构等作用,适用于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尤其是心梗及长期心绞痛患者,能改善患者远期预后。若无禁忌证,所有冠心病患者均应使用ACEI,如患者不能耐受ACEI,可用ARB类药物代替。 ⑤其他: 如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药物等,以及部分中药有改善冠脉微循环、保护血管内皮、促进血管新生等作用,如有需要,可在中医师指导下选择应用。以上药物根据患者情况应用。 3.警惕药物不良反应 虽然发生率较低,但仍应警惕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如服用阿司匹林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瘀斑、出血)、胃溃疡出现或加重; 高剂量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或横纹肌溶解,发生率极低,多数为一过性,应加强监测; β受体阻滞剂引起的心动过缓或低血压; 硝酸酯类引起的头痛等。 一旦出现,应当尽快查明原因,及时调整药物。 4.定期复查 支架植入之后,应定期复查血压、血糖、血脂控制情况以及肝肾功能,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支架术后一年以内甚至几个月就可能出现血管再狭窄的情况,尤其是本身血管病变严重、范围广、支架植入多的患者尤其应该定期复查。 5.警惕危险信号 支架植入后,出现胸闷、胸痛是病情复发的危险信号。如果介入后一个月内出现此症状,要考虑是否有血栓形成。半年内出现胸闷、胸痛,尤其是与以前发病时症状相似,应高度怀疑发生了再狭窄。一旦出现以上情况,应入院复查冠脉造影。 转自《好医术心学院》,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