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脏瓣膜是指什么? 每个人的心脏内都有四组瓣膜。即连结左心室和主动脉的主动脉瓣、连结右心室和肺动脉的肺动脉瓣、连结左心房和左心室的二尖瓣和连结右心房和右心室的三尖瓣。它们均起单向阀门作用,使血液只能从一个方向流向另一个方面而不倒流。每个瓣膜由2~3个瓣叶组成,瓣叶正常时是菲薄的、光滑的、富有弹性的。2.什么是心脏瓣膜病? 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的原因造成的瓣膜畸形或变形而引起血流障碍,称作瓣膜病。后天性,特别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很常见,其瓣本身的改变较为明显。瓣膜狭窄:因瓣口变形而使血流不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等。关闭不全:因瓣膜关闭不严而造成血流反流。简单的讲,心脏瓣膜就是门,瓣膜狭窄就相当于门打不开,瓣膜关闭不全就相当于门关不拢。3.为什么有些病人需要换瓣? 瓣膜发生狭窄或关闭不全,失去单向阀门作用,而瓣膜的病变又不能用闭式扩张术或成形术进行有效的治疗,此时则须在体外循环下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将原有的病变瓣膜切除,换上一个人造的心脏瓣膜,以恢复单向阀门的生理功能,解除或减轻症状。全世界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病人由于接受了此种手术而获得新生。我院从第一例换瓣手术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临床效果是肯定的。4.二尖瓣关闭不全一定要换瓣膜吗? 瓣膜整形术有哪些优缺点? 二尖瓣关闭不全不一定都需要瓣膜置换。手术方式依据瓣膜病变程度和性质而定。先天性、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以及部分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都可以用瓣膜整形术修复病变的二尖瓣。相对于瓣膜置换术而言,瓣膜整形术对手术技术的要求较高,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根据其病变情况决定整形方式。整形术具有保留自身瓣膜结构、不需长期抗凝治疗的优点,避免可能抗凝治疗不当带来的危害。但是若病变继续发展,则可能需要再次手术。5.人造瓣膜分几种? 换哪种瓣为好?人造心脏瓣膜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机械瓣,二是生物瓣。前者是采用高科技合成材料裂解炭制成的,而后者是同时采用人工合成的高级材料和经过复杂化学处理的生物瓣膜组织制成。各具有其特性和优缺点。机械瓣的优点是耐久性好,其缺点是需终生抗凝,抗凝出血或血栓栓塞率较高。然而,生物瓣膜置换术后不需要长期抗凝治疗,但其耐久性有限。至于你适合置换哪种瓣膜,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病情和要求进行合适选择。生物瓣机械瓣6.换瓣病人为什么要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需要多长时间? 由于人工瓣膜(生物瓣膜或机械瓣)不是人体本身的组成,血液容易在人造瓣膜及其周围发生凝固,造成血栓而影响人工瓣膜的功能,如果血栓脱落还可造成血管栓塞(脑栓塞、下肢动脉栓塞等),对人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凡换瓣的病人都要进行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形成。生物瓣置换者术后一般只需要抗凝三个月,有心房纤颤者需抗凝六个月;而机械瓣置换者则需终生抗凝。7.换瓣病人如何抗凝? 抗凝标准是如何确定的?抗凝的主要方法是口服抗凝药片。常用的抗凝药有华法令片等,阿期匹林也可用作辅助抗凝药物。特殊情况下可以采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维持抗凝治疗。一般手术后拔除胸腔引流管或术后48小时以后开始口服抗凝药片。为了不使抗凝药过量或用药不足,在术后定期抽血查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此项检查可以反映抗凝治疗作用的强弱,INR应维持在2.0-2.5左右。换主动脉瓣INR可略低,换二尖瓣INR略高。抗凝药物一定要每日定时定量服用并作好记录!8.抗凝药剂量不足或过量有哪些副作用? a)抗凝不足:由于抗凝药用量不够所造成。危害:血栓形成可导致瓣膜活动障碍,瓣膜音质可有改变,甚至出现心衰等表现;脑血管栓塞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类似中风;肢体动脉栓塞可出现肢体缺血,疼痛等症状。处理: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就医。b)抗凝过量:由于抗凝药用量过多所造成。危害:可导致各种出血等并发症:血尿、粘膜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伤口或溃疡出血、有无皮肤出血点和出血性紫癜等;子宫出血,表现月经增多或异常。处理: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到医院检查,调整抗凝药用量。甚至暂停用药。9.女性患者抗凝月经过多怎么办?一般来说抗凝治疗对月经的影响不大,即使月经比以往稍多或时间稍长,只要不严重就不必处理。如果月经量明显增多,则可在经期适当减少抗凝药用量,待月经过后恢复用量。如果抗凝治疗后月经失调,出血不断应去妇科就诊,服用调经药物。另外育龄妇女抗凝治疗中应注意避孕,以免人工流产增加出血的危险。10.瓣膜术后早期有哪些注意事项?手术后头三个月是克服手术创伤,康复体质的重要阶段,应注意以下事项:⑴ 服药:按时按量服药。常用的药包括抗凝药、强心利尿药,抗心律失常药等。⑵ 预防感染:尤其呼吸道炎症、牙周炎、皮肤疖肿、泌尿系感染等。一经发现应及时控制。对不明原因的间歇或持续性发热,不可乱投医,乱用抗菌素。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⑶ 饮食:注意增加营养,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不可过多或长期食用含维生素K丰富的食物:菠菜、胡罗卜、猪肝、蕃茄、菜花、鲜豌豆等。⑷ 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应限制饮水量,不宜吃太咸的食物,不宜进食大量稀饭和汤类。饮酒可以影响华法令的代谢,因此在抗凝期间,就尽量不饮酒,更不能酗酒。11.瓣膜术后何时能恢复活动和工作? 手术后应保持适当的活动量,以便在心功能恢复的同时,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其活动量应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以不引起心慌气短为宜。不可整日卧床静养。有的病人术后会感到脖子,肩部和胸部肌肉紧张,此时可做轻微的运动,放松肌肉,如慢慢抬胳臂高于您的头部,或耸耸双肩再放松,这样反复锻炼将会改善。胸骨的伤口通常六周即能愈合,因此在六周以内不宜提重东西。安排好自己的早期休养生活,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乐观自信。一般来说,术后三个月内以休养为主。三个月后去医院检查,如心功能恢复满意,体质良好,则可逐步恢复劳动和工作,至于劳动强度则以不感劳累和心慌气短为宜。12.换瓣后需拔牙或做其它手术时该怎么办?换瓣手术以后需要拔牙或接受其它手术最好是在您的心功能状态较好的情况下进行。如果您是长期抗凝,在手术前应暂停华发林,改用肝素治疗。如系急症手术则需要特殊的止血和防止出血处理。手术过程中医生会仔细为您止血,术后24~48小时后无渗血可继续华发林抗凝治疗。13.换瓣后服用其它药物应注意什么?换瓣以后病人在服用抗凝药的同时有时会因患其它疾病而需服用其它药物,此时病人应注意该药是否对抗凝药有影响,例如有的药会增加抗凝药的抗凝作用。这在医学上称为“协同作用”。另有一些药物会减弱抗凝药的作用,称为“拮抗作用”。“协同作用”增加抗凝作用——需减少抗凝药用量:阿司匹林、肝素、类固醇、芬必得、消炎痛、奎尼丁、水杨酸盐、保泰松等。“拮抗作用”减弱抗凝作用——需增加抗凝药用量:维生素K、安眠药、雌激素、口服避孕药、利福平、巴比妥类药物、某些感冒药等。14.女性换瓣术后能否怀孕生孩子?a)置换生物瓣的妇女可以正常怀孕生产。但注意:(1)至少待换瓣术后半年停用抗凝药之后,心功能恢复良好方可考虑怀孕。(2)做好孕期保健,尤其防止围产期心功能不全。b)置换机械瓣的妇女由于需终生抗凝,应慎重考虑。因为:(1)有报道在妊娠头三个月服华法林有致胎儿畸形的危险。(2)抗凝过程中妊娠分娩增加出血的危险。当然也有换机械瓣后顺利妊娠分娩的报道。如果决定要孩子,应多向心脏科和妇产科医生咨询,做好围产期的特殊抗凝治疗和保健。15.换瓣术后的心律不齐怎么办?当你感觉心跳不整齐时应到医院就诊,查清心律不齐的类型。房性早搏——充分休息和服用洋地黄制剂可予以纠正。室性早搏——尽早控制。措施包括休息、补钾、注射利多卡因、服用倍他乐克等药物,但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心动过缓(心率小于60次/分)时暂时停用地高辛和?受体阻滞剂,待心率加快(大于70次/分)后再逐步恢复应用地高辛。如果停用地高辛心率仍慢,并且有头晕、心悸等不适,应及时就诊。心脏瓣膜病常伴有心房纤颤。可在进行抗凝治疗的同时服用洋地黄制剂控制心率不致过快或不慢即可。16.换瓣术后心脏有杂音正常吗? 换机械瓣后有时可听到类似钟表的金属音,这属正常现象,不必介意。由于置入的人工瓣膜的口径相对正常人的瓣膜口径要小一些,瓣膜置换术后有时可在心前区听到轻度收缩或舒张期杂音(尤其是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如果超声心动图显示无瓣周漏,瓣膜活动良好,心功能恢复良好,这种杂音对血液动力学无影响,不必担心。如果杂音发生变化,或出现新的杂音,并伴有心悸、气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分析原因。17.瓣膜术后何时到医院复查?瓣膜置换术或瓣膜整形术后早期复查较频繁,2-3周需要到医院复查抗凝治疗情况,以及心功能恢复情况。若遇到下列情况请到医院去检查:①胸痛而不是伤口痛。②心脏瓣膜开合声音突然变化或消失,心律失常,即心跳不规则。③心率低于60次/分,或高于120次/分。④持续发烧达三天以上,身体任何部位有感染时。⑤出现浮肿,体重突然增加超过2公斤时。⑥呼吸短促,心慌,咯泡沫血痰时。⑦无原因的恶心,呕吐,巩膜及周身皮肤出现黄疸时。⑧有皮下出血点,大便颜色变黑变暗,尿液颜色变红等出血现象时。⑨突然晕厥,昏迷,偏瘫或下肢疼痛,发凉,苍白时。
美国和伊朗科学家新发现了一种罕见的、可引发早发冠心病的基因缺陷,这一发现为探索心脏病发病机理开辟了新途径。据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美国耶鲁大学与伊朗阿米尔卡比尔理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合作,对伊朗一个大家族的家族遗传病进行了研究。这个大家族长期受到遗传因素导致的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病症的困扰,其成员长期以来还一直与早发冠心病作斗争。早发冠心病是指男性55岁之前、女性65岁之前发生的冠心病。 负责这项研究的耶鲁大学科学家理查德·利夫顿说:“我们在这个家族成员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确定了导致变异的具体基因缺陷。”研究表明,这种基因缺陷会对代谢综合征的多种风险因素产生重要影响。代谢综合征表现为多种代谢异常同时存在于一个个体,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早先的研究显示,代谢综合征还会导致早发冠心病。科学家认为,新发现的这个基因缺陷可能与早发冠心病发病有关。 在科学家研究的这个伊朗大家族中,绝大多数拥有上述基因缺陷的成员都在50岁出头时死于突然发作的心脏病或心力衰竭。利夫顿指出,冠心病是人类几大主要死因之一,新研究结果虽然没有为所有冠心病的发病原因给出详尽的解释,但确定作为该家族冠心病发病根源的具体基因缺陷,将为研究其他类型心脏病的发病机理提供宝贵线索。
最近,一直很热门的药物洗脱支架因为发现猝死率高而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支架的安全性开始受到质疑,并引来多方关注。我们的目光也被引向了冠心病(特别是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外科治疗,这是因为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病人在支架治疗后,往往很快发生血管再狭窄。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患上冠心病后,一般治疗方案有三种: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搭桥手术,但什么是介入治疗和搭桥手术?哪一项最适合糖尿病患者呢?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而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性病变,最多见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应该看作是一种全身系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代谢紊乱(包括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等)综合征的一种表现。冠心病不能及时治疗出现的最严重危害有心肌梗死和猝死。冠心病的临床表现有三种类型:一是心绞痛,二是心率失常,三是猝死。冠心病、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者,该如何选择治疗手段冠心病的治疗分三类: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即支架)治疗,介入治疗介于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之间,主要目的是用支架解决冠状动脉管腔狭窄问题,用外接的管道绕过狭窄部位,达到血运重建和改善狭窄远端的血液供应难题。介入治疗的出现给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带来许多方便。因其创伤小,恢复比较快,容易为患者所接受。但是任何一种治疗都有它的局限性,它还不能完全代替外科手术。如果患者是单支血管病变而且病变是局限的,比较适合做支架。但多支血管病变,特别是关键部位的病变不适合做支架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在合并有冠心病时,冠状动脉病变往往是弥漫性的。所以,从冠状动脉再血管化解除心脏缺血的治疗方式来讲,对多发性冠状动脉狭窄的病人,单纯介入治疗是有困难的。因为有弥漫性病变的患者没法放支架,支架放在哪,放多少呢?虽然血管中放了几个支架后看上去管腔是通的,但其实支架会影响很多侧枝血管的开通,对心肌供血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其效果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好。相反,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是肯定的,而不足之处是创伤比较大,围手术期比较痛苦。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关键是搭桥后血管的长期畅通,不发生再狭窄,生命才有保障。搭桥手术10年通畅率可达90%在2006年的一个国际心脏病研究会上所做的一个大型的药物涂层支架治疗回顾性调查,发现其猝死率很高,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所以,现在又开始提倡用裸支架。看来只有长时间应用于临床,才会发现此类治疗的弊病。如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已经成为常规且定形的手术,虽然中国的起步比较晚,但随着我国糖尿病并发症冠心病患者的增加,随着技术的完善和医务人员水平的提高,心脏搭桥手术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手术。其年死亡率在1%~1。5%,甚至低于1%。如果用动脉做血管材料,血管桥的10年通畅率能达到90%。搭桥手术就是用从患者自身取来的血管,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远端和主动脉之间建立一个通路,让狭窄的远端得到比较好的血液供应。一个冠状动脉的直径在2毫米左右,但人工造出这么细的管道很容易被堵塞,所以,最早取的是人的大静脉,大静脉是浅静脉,特别是小腿的静脉比较接近于冠状动脉。但后来又发现大静脉的效果不是很好,80年代末开始取胸廓内或者乳内静脉,口径跟冠状动脉的口径更匹配。还有人用胃网膜动脉,它的口径也比较合适。当然,患者一定要明白:不管是搭桥还是支架治疗,作为治疗冠心病它都只是在缓解狭窄远端心肌的缺血问题,它并不能治疗血管本身的病变,也并不能阻止血管病情的进展。从长远来看,病情肯定会越来越重,桥肯定会堵,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所以患者本身的代谢状况就成了决定因素。预防应成为一个系统工程糖尿病并发症是冠心病早发高发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糖尿病的发生与不良生活习惯、高血糖、肥胖和高血压等因素有关。既然冠心病病变本身是无法控制的,那么我们只能尽量把工作做在前面,帮助病人把不良的生活习惯改掉,纠正或预防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和血脂紊乱,预防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定要全面控制,尤其要把血糖控制在比较理想的范围内。高血糖固然是引起血管病变的因素,但波动性高血糖的危害性更大。除了控制高血糖外,一定还要控制血糖波动。而且一定要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因为低血糖的危害更大。另外,对高血糖的控制一定要同时使糖化血红蛋白降到6,5%以下。在降低高血糖的同时还要注意调脂,但高密度脂蛋白升高不一定能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只有高密度脂蛋白中的有益成分升高才能有此作用。此外,除降低高血压外,糖尿病并发症患者还要使脉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降压一定要平稳,所以降压药一定要用长效制剂,只有这样才能使24小时平稳降压。
冠心病是指供应心脏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斑块增生或合并血栓形成,造成管腔狭窄、阻塞,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根据血管受阻的程度不同,冠心病的临床表现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心跳骤停等。以往由于冠状动脉造影的普及率不高,冠心病的诊断多是依靠临床表现推断,主观性较强,准确率不高,甚至对那些有心慌、胸闷、隐痛及/或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未做相应的检查就给病人戴上“冠心病”的帽子,给予麝香保心丸、丹参片、消心痛等药物治疗,这是极不科学的,也不符合当今循证医学发展的要求。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冠心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不断深入,尤其对冠心病的介入检查与治疗的进展更为突出。其中的冠状动脉造影成为诊断冠心病的一个“金指标”。冠状动脉造影不仅可以确定冠状动脉是否存在阻塞以及阻塞的严重程度,还可以为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比如,对症状轻、偶尔发作、造影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轻、药物疗效良好的病人,应以药物治疗为主;而症状加重、发作变得频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严重,或起病就是血管堵塞引起心肌梗死的患者,应该接受开通血管的介入治疗或外科搭桥手术。因此,凡存在活动后有胸痛、憋闷等的患者,均应尽早到医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或明确冠心病,以免耽误病情,造成更大的损失。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无须开刀,在局部麻醉下仅将特殊的导管经大腿股动脉或上肢桡动脉穿刺后插至冠状动脉开口,选择性地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记录显影的过程。检查一般只需要15~30分钟,术后病人平躺12~24小时后就可下地活动,不受年龄、性别限制,绝大部分病人都能接受。现已逐渐成为一项较常规的检查手段。对经过冠脉造影确诊存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病人,可根据情况施行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即所谓的PTCA治疗。它是指在冠脉造影的基础上,将前端带有球囊的导管送至冠状动脉的病变部分,加压充盈球囊将狭窄病变部位扩张。后,再在冠脉内植入支架将病变处永久撑开,从而达到改善心肌血供、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的目的。一般来讲,直接由手术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小于1%,也就是说,大约99%以上的病人可安全完成这项手术操作。
卵圆孔是胎儿发育必需的一个生命通道,来自母亲的脐静脉血也正是经此通道进入胎儿的左侧心腔,然后分布到全身,以此提供胎儿发育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孩子出生时,随着第一声啼哭,左心房压力升高,卵圆窝瓣被压在卵圆窝边缘上形成功能性闭合,而解剖上的完全闭合一般要到出生后5―7个月。因此在一岁以内有可能保持开放,可能会有少量分流,甚至有5%―10%的人卵圆孔终生保持开放而不闭合,但对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并无影响。因此婴儿时期的卵圆孔未闭属正常生理现象,不是先心病,一般不需要做手术。 在胎儿时期,为了维持胎儿左心的血液循环,继发房间隔的下缘和原发房间隔的上缘虽然相互接触,但并不融合,在卵圆窝的顶端遗留下月牙形裂隙未闭合。原发房间隔如同瓣膜,只允许血液自右向左转流,而能防止自左向右逆流。婴儿出生后左心房压力大于右心房,使卵圆孔的瓣膜紧贴继发房间隔从而关闭卵圆孔。一般在出生后第八个月或更长时间完全断绝左右心房间的血流。但有20%-25%的正常人,卵圆孔瓣膜和房间隔并不完全融合,遗留有小的潜在裂隙称为卵圆孔未闭。一般不引起两房间的分流,无重要的血液动力学意义,因此不需手术治疗。 胎儿的心脏是逐渐发育成熟的。原始的心脏是一个纵直的管道,部分心房、心室随着胚胎的发育,在第4周时可分辨出心房、心室。如果房间隔在5~6周时在生长过程中未完全与心内膜垫粘合,会在左右心房间遗留一个孔道,这就是卵圆孔。胎儿期间,胎儿的血液循环需要借助卵圆孔,使一部分血液从右心房流到左心房。宝宝出生后,随着脐血管地断开新生儿自身肺循环建立,左心房压力高于右心房,右心房的血液不在流入左心房,卵圆孔从功能上就闭合了。 如果妈妈在怀孕期间感染病毒,接触过射线或吃过一些有损胎儿发育的药物,就可能会导致卵圆孔不闭合,造成先天性右心室房间隔破损,出生后做心脏修补术.但相对比其它房间隔缺损的病情要轻。如果症状较轻不一定非做手术,正常宝宝也有卵圆孔未闭合的。但若症状明显,并血液左向右流量较大,就应争取在宝宝2~4岁时进行手术修补治疗。 如果1岁以内的,卵圆孔未闭一般不需要处理的,因为多数可以自己闭合的。第二,如果2岁以后还没有自己闭合,那么可以考虑手术闭合,可以外科手术也可以介入手术,甚至因为卵圆孔未闭其实人群中也不少见,你就是终生不闭合,那么多数也未必有什么大事情的。 可能对身体的影响就是第一左右心房存在异常交通,将来潜在的可能是老年时容易发生脑栓塞(脑梗塞)另外近些年发现部分人的偏头痛也与此可能有关。因此,如果发现新生儿患有卵圆孔未闭是不闭太担心的。
(1)要科学地认识冠心病。首先要在医生帮助下了解心脏的构成,冠心病形成的原因,以及常见的诱发因素,从而使患者对冠心病有正确的认识,进而消除那种“为何偏我得冠心病?”的不正常心态,建立起一种能与病共处的正常心态,减轻不必要的思想压力,有助于预防心肌梗塞、猝死等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 (2)遇事要心平气和,尽量避免情绪激动。大家知道,情绪激动有可能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那些脾气急躁,爱管闲事,易生闷气的人,必须经常提醒自己,遇事要冷静,谈话应心平气和。若心情一时难以保持平静,应走开到别的地方去,换一换环境,或进行适当劳动或体育活动,以缓解、释放内心的不痛快。 (3)要做到与家人、邻居“和平共处”。平日要多谈心、多交流思想,彼此之间互相关心。遇事要宽容别人,不要斤斤计较,不可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大发脾气,给心身加重负担。
风湿性心脏病是心脏病症最常见的一种。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因来自风湿病变侵犯心脏导致的后果。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女性较男性多。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很容易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因此要预防此病应该做好日常护理,如保证充足的休息,预防呼吸系统的感染,适当运动来提高自身对病菌的抵抗力。 一、保证充足的休息。包括体力和精力两个方面。病人症状不明显时可适当做些轻工作,但不要参加重体力劳动,以免增加心脏负担。病人伴有心功能不全或风湿活动时应绝对卧床休息,一切生活均应由家人协助。对病人态度要和蔼、避免不良刺激。 二、预防呼吸道感染。病室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温度适宜,防止因呼吸道感染引起风湿活动、加重病情。 三、控制钠盐的摄入量。心功能不全者应控制水分的摄入,饮食中适量限制钠盐,每日以10克(2钱)以下为宜,切忌食用盐腌制品。 四、多吃水果便于利尿。服用利尿剂者应吃些水果如香蕉、桔子等。 五、不宜剧烈运动。房颤的病人不宜作剧烈活动。应定期门诊随访;在适当时期要考虑行外科手术治疗,何时进行,应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定。 六、预防病菌感染。如需拔牙或作其他小手术,术前应采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七、增加自身抵抗力。本病是风湿病的后果,积极预防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也有重要的预防作用。积极有效的治疗链球菌感染,如根治扁桃体炎、龋齿和副鼻窦炎等慢性病灶,可预防和减少本病发生。
风心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表现和详细的身体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光等,对风心病的诊断都有很大的帮助。有些病人必要时还做心导管、心脏造影等检查既可确诊。 如平时无自觉症状,一般可不用天天服药治疗。适当休息,避免过劳(精神与体力),饮食宜清淡,多吃富有营养、维生素及易消化食物,预防感冒和风湿热复发,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加重病情。如有自觉症状,则应到医院诊治。近十多年来,由于心脏手术的开展,给一些危重的风心病患者带来了希望,不少患者通过手术治疗,改善了心功能,挽救了生命,部分或完全恢复了劳动力。适合做手术者,要当机立断,患者本人,家属与医生共同合作,把病治好。不适合做手术或暂时不适合手术者,通过合理的服药、打针等内科治疗,也可以取得效果,改善病人的心功能,为将来手术创造机会
风湿性心脏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病态反映的一部分表现它在心脏部位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脏瓣膜部位病理过程有以下三期: 1) 炎症渗出期:由于链球菌的感染使心脏的瓣膜出现炎性反映瓣膜肿胀变性那么其活动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 增殖期:由于瓣膜长期处于充血水肿状态瓣膜血液循环不良瓣膜会纤维样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这种结缔组织会成为瓣膜上的累赘因为它并不具备正常心肌细胞的功能此期引起瓣膜增厚变形失去弹性。 3) 瘢痕形成期:由于胶原纤维等增生,损伤处机化,形成瘢痕,从而影响心脏瓣膜功能感染反复发作,以上病理变化在瓣膜部位的变化,也是此起彼伏,一个部位通常发生重叠的病理变化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变有: 1、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2、主动脉狭窄或关闭不全。 3、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4、联合瓣膜病变(多个瓣膜受损)等。 风湿性心脏病由于心脏瓣膜的病变,使得心脏在运送血液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如瓣膜狭窄,使得血流阻力加大,为了吸入和射出足够多血液,心脏则更加费力地舒张和压缩,这样使心脏工作强度加大,效率降低,心脏易疲劳,久而久之造成心脏肥大,如二尖瓣狭窄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左心房压力的增高,导致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力增高,形成肺淤血,肺淤血后容易引起以下症状: 1、呼吸困难。 2、咳嗽。 3、咳血;有的还会出现声音沙哑和吞咽困难。 当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时。它带来的问题首先是部分血液返流,这种返流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使心脏压力增大,泵血量减少,在循环中气体交换造成的部份损失,所以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常感到呼吸困难。
虽然卵圆孔未闭没有症状,据相关调查显示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卵圆孔未闭情况。通常情况下认为可以不必治疗。但是近年发现,卵圆孔未闭与不明原因脑栓塞、潜水减压病、偏头痛等疾病的关系密切,因此一些学者认为,对于具有不明原因脑栓塞病史者、潜水员、航天员及顽固性偏头痛者合并卵圆孔未闭时应该进行修补治疗。 据相关调查显示,成年人中约有20%~25%卵圆孔不完全闭合,成为一功能性活瓣膜。由于左房压高于右房压,卵圆孔瓣处于关闭状态,病人没有临床症状,通常也不需要治疗。当出现经常性咳嗽、便秘等情况下,右房压会高于左房压,左侧薄弱的原发隔被推开,即出现右向左分流,静脉系统的栓子就可能会通过未闭的卵圆孔到达脑动脉而引起脑梗塞,这样的脑梗塞也叫矛盾栓塞。国外大量研究表明,存在卵圆孔未闭者发生不明原因脑缺血事件的几率显著高于无卵圆孔未闭者。因此,对于具有不明原因脑缺血发生病史,同时又有卵圆孔未闭、存在右向左分流的患者,应将卵圆孔封堵以绝后患。介入治疗是一种不开刀的微创治疗,通过血管将专用封堵器深入心脏房间隔处将未闭的卵圆孔封堵即可,技术成功率近100%。 我国专科医生对脑梗塞的病因分析常考虑脑血管、大动脉等血管性因素以及心内膜炎、风湿性瓣膜病、左心房粘液瘤、左心房附壁血栓、心房纤颤等心源性因素,而对卵圆孔未闭、房间隔膨胀瘤等先天性心脏疾患因素还未给予足够重视。这类疾病在检测方面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常规经胸彩超和单纯经食道彩超检出率不足10%。同时采用经食道超声及声学造影技术进行检查,是目前最有效的办法,检出率接近100%。因此,对于常见高危脑中风因素、病因难明的尤其是年轻的脑缺血患者,应采用此项检查确诊是否患有卵圆孔未闭、房间隔膨胀瘤。 因为卵圆孔是左右心之间的一个通道,就可能使血液在左右心之间分流。通常左心压力较右心高,左心的少量动脉血流入右心,即左向右分流,通常不引起症状。在右心压力增高(如咳嗽、憋气、潜水)时,出现右心的静脉血流入左心,即右向左分流。右向左分流通常也无症状,但如右心系统(静脉系统)的一些物质随血流进入左心就可产生症状称反向的血流或栓塞。包括: 1、血栓栓塞:一些不明原因的脑栓塞就是由卵圆孔未闭引起,因静脉系统血流较动脉缓慢,易形成血栓,如下肢的静脉血栓可经过卵圆孔形成脑栓塞。卵圆孔附近的血流不规则,可形成血栓称作房间隔瘤。房间隔瘤脱落后也可形成脑栓塞。 2、空气:潜水员的减压病就是由气栓通过卵圆孔进入左心动脉系统引起的。 3、脂肪:手术后形成脂肪栓子,脂肪栓塞造成神经功能障碍。 4、低氧血症:当有右心梗死,心包积液和严重的三尖瓣反流等情况时,由于右心的压力增高导致更多的右到左的分流,由于低含氧量的血流进入左心,出现呼吸困难、头昏眼花的症状。谈到这里有人要问:偏头痛和卵圆孔未闭有什么关系? 典型偏头痛的特点:一侧头部的搏动性疼痛、伴有畏光畏声、恶心呕吐,常不能正常工作学习、持续1天或更长。少数偏头痛病人伴有先兆(每次发作前的感觉信号):常见有闪光幻觉和其他视觉缺损。偏头痛与遗传、雌激素等有关。但具体的病因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最早发现偏头痛和卵圆孔未闭的关系的人是日内瓦大学医院的神经科医生Roman Sztajzel,他在1999年收到一封患者来信,感谢他治好了自己30多年的偏头痛。原来,这名患者曾二次发作脑栓塞,检查发现了卵圆孔未闭,为了减少她再次发生脑栓塞。医院为她动手术封堵了卵圆孔,而患者的偏头痛也立即消失了。从那时起,很多人开始关注于卵圆孔未闭和偏头痛的关系。随后不久,意大利学者就报道了头痛患者中卵圆孔未闭发生率非常高;英国学者Wilmshurst报道了对减压病患者封堵卵圆孔,竟使他们的偏头痛也消失了。最近Anzola等研究发现,有先兆的偏头痛病人患卵圆孔未闭的机会是正常人的2倍多,其安静状态下发生右向左分流的情况远高于无偏头痛的卵圆孔未闭。卵圆孔未闭患者发生偏头痛的具体机制尚不明了,有人认为可能和静脉血中某种物质流入动脉系统到达脑部有关。所以如果患了偏头痛,再进一步检查是否患了卵圆孔未闭是非常必要的。 通常检查卵圆孔未闭的方法常用有经胸超声、经食道超声、以及经颅多普勒微泡实验检查三种。经胸超声简单无创,但检出率低,配合声学造影,有经验的超声医生才能使检出率达到80%。而经食道超声和经颅多普勒微泡实验法的检出率都相当高,均达95%以上,被称作检测卵圆孔未闭的金标准;有报道微泡法经颅多普勒超声检出率达99%。经食道超声为有创检查,检查过程要承受痛苦,检查时患者不易配合检查,都限制了其应用。而经颅多普勒微泡试验法克服了以上缺点,为目前最流行的检测卵圆孔未闭的方法。治疗卵圆孔未闭的方法有手术缝补卵圆孔和经导管封堵两种方法。因后者减少了开胸手术、体外循环的痛苦,并且成功率高,有逐渐取代前者的趋势。 如果发现了自己患有卵圆孔未闭,并不是每一个患者都要治疗。因为卵圆孔未闭发生率达人口的四分之一,多数都无症状。如果发现了卵圆孔未闭,可咨询医生,只有一部分分流量较大,出现并发症状的卵圆孔未闭才考虑手术治疗。偏头痛患者发生卵圆孔未闭是否要治疗尚无统一标准,但一定要进行综合考虑。卵圆孔封堵治疗为治疗偏头痛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方法,使偏头痛可能不在是一个终身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