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性癫痫病人可以生育吗? 女性癫痫病人可以生育。但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并且在神经内科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定期检查随访治疗。只有极少数类型的癫痫有遗传的可能。大多数癫痫女性都可能安全度过妊娠期,生下健康的宝宝。二.怀孕后对癫痫发作频率的影响? 大多数癫痫女性病人(大约85%)怀孕后发作频率没有变化,少部分发作频率增加(大约10%)或减少(大约5%)。二.癫痫发作对胎儿的影响? 1.大家最熟悉的强直阵挛发作可能造成胎儿缺氧;2.此外癫痫发作可能造成病人意外、摔倒等可能造成胎儿损伤。3.癫痫病人胎儿死亡率可能高于非癫痫患者。四.癫痫女性病人如果想要生育孩子,应该怎么办?1.计划怀孕前一定要咨询专科医生,怀孕后定期检查复诊治疗。2.怀孕前如果患者已有2年以上无癫痫发作,可以考虑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逐渐停药观察3.在怀孕前6个月可以选择将致畸率高的药物换成较安全而有效的药物,使用最低剂量药物控制癫痫发作,尽量使用单药治疗,或最少药物联合。因为联合药物比单药治疗的致畸发生率高。4.如果患者已经妊娠,就不再主张调换药物。因为这时候调换药物有可能造成癫痫发作增加。5.怀孕后一定不能害怕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立即停止服药,如果突然停药有可能出现癫痫发作增加或导致癫痫持续状态。五;抗癫痫药物致畸发生率如何?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加巴喷丁等抗癫痫药物可能改善妊娠期药物的耐受性对胎儿的致畸性小,作为育龄女性首选。苯妥因钠、丙戊酸钠对胎儿的致畸性较高。此外致畸发生率与药物剂量有很大关系,选用最小剂量控制癫痫发作。六.女性癫痫病人分娩后可以母乳喂养吗?婴儿从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母亲乳汁中获得抗癫痫药物量较低,大多哺乳是安全的,左乙拉西坦乳汁中含量较高,乙琥胺及唑尼沙胺禁止哺乳期使用。如果婴儿发生皮疹、肝功能异常、昏睡、吮吸无力和食量减少等,应及时就诊咨询医生。
在各种家庭、社会因素的影响及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社会中涌现出大量的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儿童青少年。据统计,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有心理及行为问题的人约为3000万。在中小学中,约20%的人存在异常心理,严重心理问题占4%。这些人群像提前枯萎的花朵,丧失活力,垂头丧气、萎靡不振;或终日里愁眉不展,对未来丧失希望和信心,无心无力去上学,长期滞留在家中,沉迷于网络游戏,丧失理想信念和追求,成为一名“巨婴”。有的反复出现头痛头晕腹痛等各种躯体不适症状,辗转于各家医院就诊,延误上学的时光。他们宁愿长期滞留在家里,不愿与他人接触,与父母关系紧张,战火一触即发,家庭氛围恶劣。有的甚至频繁地出现自残自伤自杀的行为,家长犹如惊弓之鸟,不知所措。但目前公众对这类人群的心理行为问题的认识度低,不能及时发现,不能正确对待和解决,导致许多家庭、社会问题的发生。因此,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刻不容缓。 笔者在精神心理的门诊接诊了大量的此类儿童青少年的患者。面对如此众多的群体,也常常沉思探索如何避免诱因和有效地帮助这些幼小而残缺的心灵,防止他们步入情绪行为的泥潭,帮助他们走出迷茫的困境,解救那些束手无策,痛苦不堪的家长和老师,让整个家庭恢复希望和和谐。现将儿童青少年常见的的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应的对策总结如下: 儿童青少年常见的的心理行为问题: 1、 情绪问题 情绪问题可能是最早和最容易关注到的外在反映。家长的主要感受是孩子脾气大、容易发火、不耐烦。往往认为是孩子处于青春期的“逆反”表现。但实际上是孩子既往积累了大量的负性情绪,没有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宣泄,内心感到负性情绪压抑和满负荷,不能再接受任何微小的刺激和心理负担,时时处于一种爆发的边缘状态。稍有不如意的地方就会引燃情绪爆发的炸弹。轻者言语恶性相加,重则打砸物品东西,或与父母他人发生肢体冲突。发生这样的情绪问题,不少专业人士都会给孩子冠以“双相情感障碍”或“躁狂发作”的诊断。这需要详细地了解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心理背景和情绪表现。不建议给孩子随意冠以抑郁症、焦虑症、躁狂症、双相障碍等某种精神心理的标签。如果一旦下了某种诊断,孩子就会自动转化成为病人的角色,削弱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损害社会功能。会采取退缩逃避等消极的心理应对方式。其后果往往是沉迷于病人角色中,情绪波动频繁,放弃自我调节的功能,减少自律,降低自我约束的标准,要求家长学校的过度帮助和呵护,长期往返于医院中,影响其社会功能,造成一些医源性的不良后果。 二、厌学、休学、辍学 由于精神心理问题,造成的研学休学出血现象并不少见,常见造成厌学、休学、辍学的原因如下: 1、常出现精神心理问题的年龄阶段,恰逢初高中阶段。孩子的学业负担较重,竞争激烈,精神上处于一种紧张、冲刺的状态。成绩的高低往往是孩子心情的晴雨表。而学习内容多,难度大,如果心理状态一旦失衡,自身难以调整,时间上也不允许出现小憩一下调整状态的机会。一旦陷入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很容易出现越紧张越无奈,努力去改变但事与愿违的恶性循环之中。 2、来自家长、老师或者孩子自身对学习目标或学习期望值较高。孩子拼尽全力,怎么努力都达不到期望的目标。产生西西弗斯反应,即长期积累的挫败感,造成对自我的全盘否定。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是个彻底的失败者。从而放弃努力、放弃学习,甚至放弃人生的极端想法。 3、人际关系紧张,无处排解。有些学生在学校和老师、同学发生矛盾,没有及时处理和化解矛盾,相互之间的关系紧张,而青少年本身又十分看重友情友谊,于是整日处于一种烦躁、苦恼的情绪当中。感觉自己在家无法和父母沟,在学校感觉不到快乐,无法面对学校班级的环境,出现学校恐惧和厌学情绪。有的会出现各种身体不适的躯体化症状,让自己非常的难受,不断到医院检查就诊,但都没有发现疾病所在。于是,就有各种理由不去上学,或者休学辍学。 4、由于种种原因休息或休学后,等再次去上学时,表现出适应不良的症状。无法和学校要求的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相适应,习惯了在家的安逸生活方式,于是就又找出各种理由不去上学,或者就此辍学在家。 三、非自杀性自伤 也称自我伤害,是在没有自杀意图时,对自身身体组织故意的、直接的伤害。通过切割、碰撞、抓伤、撕咬或烫伤等方式对自身身体造成伤害以缓解内心不安,如不加以干预,会对个体身心健康造成巨大伤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这些青少年患者常屡次采取这种行为方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将此种行为作为自己情绪发泄的出口。当情绪波动,郁闷生气愤怒时,利用这种自我攻击的方式去减缓痛苦,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习惯。二是内心感到无助时,以此种方式来吸引他人的注意,引起他人的重视,获得他人的同情和抚慰。对于一些有边缘人格特征的青少年。这是他们不稳定情绪的表达方式,从而获得内心暂时的平静。三是相互学习的结果。笔者发现青少年出现情绪障碍后,往往对于有些相同境况的伙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他们相互之间交流感受,有同病相怜的感觉。而彼此不同的症状,可以相互的学习和传递。而非自杀性自伤是一种成瘾性很强的行为,很多初次尝试即一发而不可收,会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甚至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前臂上往往是伤痕累累,瘢痕重重。 四.网络迷恋或成瘾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网络社交游戏及抖音等娱乐软件,像魔爪一样的伸向了孩子们。而且儿童青少年对网络似乎具有先天的亲和力。加上他们缺乏自控能力,往往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有的孩子不分白天黑夜打游戏刷抖音,严重干扰到正常的学习和作息。如果家长干涉便会发脾气甚至威胁父母。成为亲自关系恶化的导火索。手机依然成为很多孩子深陷泥潭的一种助纣为虐的工具,消磨了孩子们意志,迷失了方向,甚至丧失了理智。 五、人际关系或亲子关系不良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基石。有研究表明,人的快乐源泉80%来自于人际的交往。一些家庭往往忽略了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认为只要衣食无忧,保证孩子的物质需求是家长的主要责任。这种想法和做法实际上是削弱了家长的功能。家长的心理抚育是非常重要的,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变化,及时的给予帮助和指导也是家长的责任。很多孩子在遭遇挫折困难或陷入难以解决的困境时,往往不知所错,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也不知道事情发展方向和后果。在迷茫、恐惧的心理状态下,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决定,或对事物产生片面或负面的印象。影响到孩子人生观的形成。比如,一个初中的孩子转学到内地,起初活泼开朗,表现良好,老师比较喜欢,后来当地的一些同学嫉妒,并联合其他同学鼓励他欺负他,他无法正确理解面对和解决该问题,身边也没有父母和朋友相助。便认为周围的人都很坏,没有好人。和几个同学打架以后,制服了其中几个人,就不敢再去欺负他,便认为世界上的事需要武力解决,谁的拳头硬。就是赢家。这种观念的形成系,影响到了孩子三观的形成和处事的态度。这就是亲子关系疏远,没有及时沟通交流和教化指导造成的结果的一个例子。另一种情况是在孩子小的时候,不鼓励与人交流来往。以自己固有的育儿方式,生活在狭小的家庭空间里。或者给孩子安排过多的业余学习班,剥夺了孩子的自由时间。待到孩子想与人交流交往时,缺乏基本的社交技能,不知用什么方式去交往,或他人不愿意与其交往,成为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孩子渴望与人交往的愿望,成为一种负担和抱负。无形中被他人排斥、孤立,成为群体中的异类。这种现象增加了校园暴力的概率。在孩子出现情绪困扰时,无人相助、无处宣泄也增加了发生心理障碍的危险性。曾一个工薪家庭的孩子,从小父母报了钢琴班,在父母严格的督促下,利用所有的课余时间练习弹琴,艰难地过了钢琴十级。当孩子上初中以后,却发现周围没有一个和自己交往的朋友。家长顾此失彼,加上其他因素,孩子明显地被而抑郁焦虑情绪困扰。 有些亲子关系比较恶劣的家庭,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度严苛。在各个方面总是以过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孩子。不断地发现孩子的缺点和不足,经常批评惩罚孩子,让孩子时时处于一种挫败自卑不满的情绪当中。孩子会对这样的父母心存厌恶,不愿意将自己的心里话或真实的想法说出来。甚至拒绝交流,只要父母一开口说话就会反感,不管说的是否正确都一律否定,甚至反其道而行之,作为对父母的抗争方式。这种日积月累的对立往往是许多小事情的积累和重复,待孩子成长到一定的年龄阶段,特别是青春期前后,自我意识不断成长,内心的各种观念逐渐形成,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出来,加剧了亲子关系的恶化。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就失去了教育孩子的资本。 凡此种种,都是青少年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的表现。家长老师如何预防或有针对性地帮助这些“问题”儿童青少年呢? 1、 重视父母的自身修养,建设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改良父母的教育方式,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常常是孩子的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身教更重于言教,对于孩子的行为习惯有示范的作用。一些品行恶劣、个性乖张、不知仁义廉耻的孩子,有很多在父母的身上都能找到相应的痕迹。有的父母没有原则的放任溺爱,不给孩子立规矩,导致孩子的言行方式没有边界,人际关系差,难以适应社会生活。父母或一方专制,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忽略孩子本身的情感需求,常会导致性格胆小怯懦,畏缩,甚至是反社会人格。 良好的家庭模式,是父母性格乐观,情绪稳定,为人善良诚实守信。处事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在待人接物中为孩子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家庭事务中讲求每个人民主平等,遇事商量解决,氛围和睦,不互相伤害,恶语相加或家庭暴力。多发现孩子优点长处,适时给予肯定、鼓励、表扬和信任,让孩子体会自信,支持等温暖的内心体验。充分信任和有效的沟通,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前提。而良好的亲子关系,又是父母教育引导孩子的必要条件。 2、 重视孩子的性格养成,建立良好、健康的应对方式。有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孩子的性格是平时的行为思维习惯固化的表现,良好的性格是各种不良心理行为习惯的天然免疫屏障。孤僻、敏感、偏执、敌意等不良的性格因子,除了遗传因素外,与日积月累的小事的积累以及家庭学校的教育引导有关。在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或者困惑时,有时难以找到正确的方式去应对。这时候家长老师就要发挥相应的作用,及时正确地给予理解、支持、帮助,让孩子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去认识和解决问题,这就是健康良好应对方式形成的途径。任何的不良情绪,不能得到表达和宣泄,都有一定的累积效应,会在一定的时间点爆发出来,一般情况是孩子的青春期前后。所以通过倾诉、转移、运动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是预防心理行为障碍的有效方式。具有良好的性格基础。应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和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就具有的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孩子健康快乐人生的基石。 3、 家长和教师放弃对孩子的过高要求,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创造让孩子感到公平的学习生活环境。 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希望孩子在各个方面都是最好的,给予各种压力,提出过高要求,超出了孩子的天赋和能力,容易造成逆反心理,产生厌学情绪。始终达不到期望的状态,会一直处于失败和无能的阴影中,从而全面否定自我,怀疑生活,自卑自责,想要放弃一切,产生极端想法。 4、 重视心理教育和干预 目前,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且呈现增长趋势。这个问题不仅导致个人痛苦、家庭负担,也会对社会和经济层面产生不良影响。国家已于2019年出台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建成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形成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落实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干预措施,加强重点人群的心理疏导。作为家庭与学校,更需要将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为重要的关注内容,注重心理健康的养成,预防各种心理行为障碍的发生和恶化。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手术切除胆囊和结石–目前最有效、最彻底、普及率最高的治疗方式。在美国,胆囊手术是常规操作。但需要麻醉,因此存在一定风险。该手术并不会明显影响消化功能。但术后约半数患者会出现轻度症状,包括排水样便、排气异常或腹胀感。这些症状一般会渐渐好转。摘除胆囊后,便无需担心胆囊结石的复发。目前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金标准,只要有条件的医院都需要首选腹腔镜微创手术方式。目前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来说,手术切除胆囊和结石是目前最有效、最彻底、普及率最高的治疗方式。摘除胆囊后,便无需担心胆囊结石的复发。目前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金标准,只要有条件的医院都需要首选腹腔镜微创手术方式。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主要是缺乏维生素B12引起的,治疗为补充维生素B12。大多数病人常常选择口服甲钴胺片,但是效果不好。我建议肌肉注射维生素B12针,因为大多数病人口服维生素B12胃肠道吸收不好,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有些病人肌注维生素B12针后症状明显好转,停用或改为口服后症状再次加重。建议补充方法:维生素B12针,每日肌注一次,每次肌注1-2支;1-2月后肢体麻木无力、走路不稳、头晕等症状好转后可减为隔日肌注1次,每次1支;病情稳定后减为每周肌注1次,每次一针,以后最好长期每月肌注1次,1次1针。
提到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很多朋友首先想到的就是限制饮食、坚持运动和服用秋水仙碱等降尿酸的药物。其实,在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中,还有一项很重要治疗常常被大家忽视,那就是碱化尿液。今天,就来和大家谈谈碱化尿液在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治疗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胆道疾病100问之二临床上某些起源于内脏的疾病的痛觉冲动直接激发脊髓体表感觉神经元,引起相应身体表面特定的部位发生疼痛或者痛觉过敏,是为牵涉痛。患有胆囊疾病时痛觉信号通过内脏传入纤维传至颈4脊髓阶段,同时该节段支配的右侧肩背部皮区引起痛觉。此为胆囊疾患牵涉痛。
银屑病是慢性炎症性复发性皮肤病,俗称“牛皮癣”,多在秋冬季节发病或加重,长期患病后会失去季节规律。临床诊治中我们发现,许多患者对于银屑病存在一些误区,这里将患者常问的问题总结如下,以期银屑病患者能从中增加一些银屑病的科普知识,减少看病治病中的周折。 1、 银屑病能够根治?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复杂,与遗传、感染、免疫内分泌、神经精神、药物等多种因素相关,所以现在世界上尚无根治银屑病的方法。如果有所谓的根治广告,肯定是虚假广告。有些患者求医心切,盲目追求根治的效果而求助于所谓偏方,殊不知这些偏方可能会违规添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使用时效果很好,但停药后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损害。 2、 银屑病会传染? 虽让老百姓俗称此病为“牛皮癣”,但此癣与具有传染性的手癣、足癣、股癣等不同,“牛皮癣”不是真菌感染,不存在传染性。 3、 治疗见效越快越好? 患者首先要明白,银屑病比较顽固易复发,所以治疗需要的时间会比较长,患者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一些患者为了尽快消除银屑病皮损,常常会不加选择的滥用各种治疗,尤其是误用一些激素类药物,虽然短期内消除了症状,但是这些药物往往会有很大的副作用,影响患者健康。 4、 银屑病治疗方案都是一样的? 治疗中有不同的阶段,需要根据发病情况和个体特征调整用药方案,没有不变的方案,一般急性期需要综合治疗,迅速控制病情,慢性期需要维持治疗改善生活质量。 5、 治疗银屑病绝对不能使用激素? 部分患者谈激素色变,不敢使用一点含激素的药物,但不知合理外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控制银屑病病情及改善瘙痒症状,并且不会产生明显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