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热水泡脚和按摩热水泡脚(包括花椒水泡脚、食醋泡脚、枸杞泡脚、黄芪泡脚、党参泡脚)时温度增加会扩张动脉血管,增加回流的负担。同时热水泡脚会使静脉扩张,会加重瓣膜功能不全,引起下肢静脉曲张加重。因此,静脉曲张患者要避免热水泡脚。按摩容易损伤血管内皮,诱发静脉血栓形成。误区二、口服药物或者外敷药物可以治愈静脉曲张口服药物或者外敷药物仅是静脉曲张的辅助治疗,只能缓解症状。静脉曲张要想彻底治疗只能靠手术!敷草药、抹凝胶不能治疗静脉曲张!误区三、得了静脉曲张要少走路 小腿腓肠肌也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步行时有节律的收缩,可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站立或者静坐过久,会导致血液瘀积。步行锻炼可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静脉曲张。误区四 放血疗法可以治疗静脉曲张在人类医学历史上,中西方都有所谓的放血疗法,曾经风靡全球,治疗各种疾病。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放血疗法基本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放血疗法还会导致静脉曲张破裂、静脉血栓及感染,使原本简单的病情复杂化,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误区五 下肢静脉曲张仅是不好看而已,不是大问题下肢静脉曲张在早期确实没有症状,但是随着病程的进展,会出现下肢沉重感、肿胀感,部分患者会出现足踝部湿疹、皮肤变黑,甚至溃烂。有少数情况下还会危及生命,比如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静脉血栓形成等。误区六 静脉曲张手术是很简单的小手术静脉曲张的治疗看似简单,其实专科性很强,目前没有一种术式完全可以替代其他术式,需要个体化精准治疗。只有经过规范训练的专科医生,同时熟练掌握传统手术、微创手术和超声技术,才能保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误区七 静脉曲张会导致截肢不会截肢! 严重的下肢静脉曲张会出现足踝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溃疡,甚至溃疡不愈合,俗称老烂腿,但很少累及肌肉和骨骼,一般不会导致截肢。误区八 静脉曲张就是脉管炎静脉曲张不是脉管炎,也不会导致脉管炎!脉管炎全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发生于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炎症,主要侵犯中小动脉和静脉,多发生于下肢,被侵犯的动脉呈节段性狭窄、闭塞,形成血栓阻塞,引起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出现缺氧,失去营养、发生溃烂、坏疽,常会导致截肢。而下肢静脉曲张处如果发生硬结,伴有红肿热痛,是血栓性浅静脉炎,不是脉管炎,一般不会导致截肢。误区九静脉曲张都需要手术治疗不是所有的静脉曲张都需要手术治疗。有些患者表现为静脉曲张,仔细检查会发现是其他疾病导致的,单纯做静脉曲张手术会延误病情。误区十、下肢静脉曲张就是大隐静脉曲张大部分的下肢静脉曲张是大隐静脉曲张,但是还有一部分下肢静脉曲张是小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交通静脉功能不全、髂静脉狭窄或者闭塞、布加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导致的。如果主刀医生缺乏经验,容易导致严重并发症。杨森,副主任医师,临床医学硕士,2003年7月至2013年3月 天津市天和医院血管外科,2013年3月至今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血管外科。2015年赴德国弗莱堡大学进修学习。 主要社会兼职: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会委员、天津市预防医学会血管疾病预防分会委员兼秘书、天津市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普通外科杂志》中青年编委等。科研成果:作为项目负责人现主持天津市科委重大疾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1项,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天津市科委科技成果认定1项。参与国自然基金项目1项,参与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1项。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作为编委参与编写著作《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和治疗》。
下肢静脉曲张到什么程度需要做手术?这是许多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临床上,经常能遇到很多静脉曲张患者,病史长达几十年,却从未去医院看过,直到下肢“疼痛、水肿、发黑、溃疡、出血”了,才去医院看病。这时做手术,只能控制症状,下肢发黑、水肿并不能恢复。目前针对下肢静脉曲张治疗措施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压力治疗。其中,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也最有效。药物和压力治疗属于辅助措施。根据静脉曲张的分级,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的时机点,非常关键。1、静脉曲张早期(C1级):可以保守治疗曲张早期阶段通常不会有明显的症状,仅会表现为下肢毛细血管或网状血管扩张。因此,此时通过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合理穿戴医用弹力袜可以延缓发展。2、静脉曲张中期(C2--C3级):手术治疗的最好时机静脉曲张发展到中期,静脉曲张团块会较为明显,劳累后会有下肢沉重,甚至出现胀满、浮肿的症状。不但会影响外观,也会造成不适。此时是采取手术治疗,阻止曲张继续使坏的最佳时机!此外,选择对身体影响最小的微创性手术,尽量减少术后创伤、降低手术风险,才能让手术带来的益处最大化。3、静脉曲张中晚期(C4--C6级):手术治疗应尽早静脉曲张中晚期阶段,会有足靴区色素沉着、皮炎、湿疹的症状,甚至皮肤反复破溃,难以愈合。此时阶段,手术已是唯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防止更严重情况发生的治疗选择。注意!有些症状是不可逆的!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皮肤一旦发生色素沉着或质地改变,即使能够通过手术改善症状,也无法让其肤色、肤质恢复至从前。因此,不建议等到静脉曲张中晚期再选择手术治疗曲张。4、老年静脉曲张患者:老年病人如果身体允许,建议尽早手术治疗。随着年龄的增加,合并症会越来越多,手术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如果早期不接受微创手术而以后发生静脉曲张并发症时,往往因为无法耐受手术而无法治疗。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手术已经越来越微创。微创手术,治疗精准、创伤小、风险低,术后的复发率和传统手术一样低。总之,如果患有静脉曲张,要早诊断,早治疗,建议到血管外科进行评估和治疗。杨森,副主任医师,临床医学硕士,2003年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血管外科专业。2015年赴德国弗莱堡大学进修学习。门诊时间:周四上午复康路院区;周五上午水西院区。学会兼职: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静脉曲张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会委员、天津市预防医学会血管疾病预防分会委员兼秘书、天津市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普通外科杂志》中青年编委等。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是指病变范围仅位于下肢浅静脉,血管出现伸长、蜿蜒状态,发病可能是静脉瓣膜缺陷,多发生于持久从事站立工作或体力劳动的人,浅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主要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壁软弱和静脉内压力持久的升高。 临床表现: 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所引起的临床表现,一般并不严重,在病变早期主要是自觉症状,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扩张迂曲,如病程继续进展,到病变后期,则以静脉曲张和因而引起的并发症为主,尤其是当交通静脉瓣膜破坏后,可出现轻度肿胀和足靴区皮肤性变化,包括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甚至湿疹和溃疡形成。本病诊断根据下肢静脉的表现及明显的形态特征,进一步了解浅静脉功能、下肢深静脉回流和交通静脉瓣膜功能后,诊断并不困难。 治 疗: 常用治疗方法有两种: 一、非手术疗法(穿袜压迫疗法)适用于: 1、如C0--C1期静脉曲张,病变局限、程度较轻而无症状者,可以不做手术,穿静脉曲张弹力袜保守治疗。 2、妊娠妇女。分娩后,解除子宫对下肢静脉的压迫,部分患者静脉曲张可以减轻,建议妊娠期穿弹力袜保守治疗。 3、全身情况差,重要生命器官有实质性病变,估计手术耐受力极差者。治疗应首先休息、抬高患肢,避免长期站立,患肢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绷带的压力应远侧高而近侧低,以利血液回流,使曲张静脉处于萎瘪状态。 二、手术疗法:是处理下肢静脉曲张的根本办法。确定为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凡是有症状者,只要没有禁忌证(如年老体弱,手术耐受力极差等),都应施行手术。手术方法有: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术、微创射频消融术、硬化剂治疗等。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病。 该病多见于长期站立工作的人,如交通民警、教师、车工和强体力劳动者,以及孕妇和体形高大粗壮的人。上述人群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简便易行的措施,预防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 一、平时要多双腿上下摆动或多做“踩油门”动作。 站立时,不要总用两条腿一起支撑全身重量,可有所侧重,让两条腿轮换休息。站立时,要经常踮起脚来,让脚后跟一起一落活动,或经常做足踝的屈伸运动(类似踩油门)。上述动作都能引起小腿肌肉强烈收缩,减少静脉血液积聚。 挑担负重或军人行军前,先将腿脚垫高,用弹性绷带将小腿绑扎,能防止下肢静脉淤血扩张。绑扎时,应从踝部向上绑扎,并尽量扎得稍紧一些。或者穿医用弹力袜预防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病,主要表现为下肢,尤其是小腿浅静脉隆起、扩张、蜿蜒迂曲,甚至卷曲成团呈静脉瘤样改变。病程较长者,小腿特别是踝部皮肤常有色素沉着、 湿疹 、溃疡改变,曲张静脉出血或并发血栓性 静脉炎 。病人常感下肢沉重、酸胀、走路易疲劳,部分病人可无明显不适。 无症状的可以不作处理,下肢酸胀的可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严重的病例需作手术治疗。 二、静脉曲张宜跑步 患静脉曲张原因是长时间站立工作,血液淤积在下肢静脉管中,血液循环不通畅。预防静脉曲张的最好办法就是多运动。跑步可以使腿部肌肉活动增强,挤压静脉内的血液,使其流动更加通畅。 三、长期站立工作当心静脉曲张 你的工作是否需要长时间站立?或是有很多外勤的机会?即使安坐办公室内,亦不可忽略你的坐姿。不当的工作姿势可损伤肌肉骨胳的健康 ,如能选择正确的工作姿势,不但让工作效率有更佳发挥,并且减少发生肌肉骨胳不适的机会。 四、站姿不当:易下肢肿胀足部疼痛 教师、售货员、发型师、饮食业从业员及运输业的服务人员等,均需要在工作期间长时间站立。他们工作的强度较大、活动范围亦较灵活,可以让工作者同时兼顾较大的工作区域。长时间保持站立不动,会令下肢血液循环欠佳,导致下肢肿胀甚至于静脉曲张 。不当的站姿会使腰椎过度弯曲而致下肢痛。足部负担过大,若加上鞋子不适时,容易引起足部疼痛。可以通过穿医用弹力袜来预防下肢静脉曲张。 建议:如果已经发生静脉曲张,应该去找血管外科专业医生咨询,根据不同病因,获得正确有效的预防方法。
58岁的武先生,吸烟40年,腰椎间盘突出5年。2年前,每次走路10多分钟大约500米,就会感觉到双腿乏力、麻木、胀痛,需要休息几分钟就能缓解,可以继续走路。武先生没有在意,以为就是劳累导致的,没想到症状越来越严重,到后来每走20米,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并且双小腿麻木感非常明显。他和家人都觉得可能还是腰椎出了问题,压迫神经影响腿部,决定前去就医。 就诊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脊柱外科专家,武先生接受了MR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腰椎间盘病变并不严重。然后就诊血管外科,杨森副主任医师检查发现,武先生双侧股动脉、足背动脉搏均无搏动。常规下肢动脉彩超,医生却发现刘先生武先生双髂动脉、双股浅动脉有多发狭窄、闭塞。考虑到武先生下肢缺血严重,建议住院做下肢动脉造影。 住院造影时,成功将武先生的双髂动脉开通,并植入支架将血管“撑起”。患者的下肢供血很快恢复,术后第二天就已感觉下肢麻木、发凉症状消失。术后一周,武先生可以一次不间断走路1公里。
术后注意事项:1、 手术过程中及手术结束后如有任何不适症状,请及时向医生或护士反应。2、 手术结束后请在医院内即刻以正常步速行走约 1 小时。离院前请告知医务人员。3、 从手术结束后开始持续穿弹力袜 48 小时(包括任何活动或休息时)。4、 48小时后可于卧床时脱掉弹力袜,但进行其他活动时务必穿好弹力袜(包括蹲、 坐)。5、 在穿弹力袜过程中如自觉患肢不适难以忍受,可随时脱掉弹力袜,必要时尽早来医院就诊。6、 严格穿弹力袜至少 2 周,一般术后 2 周复查无异常后结束弹力袜治疗;特殊患者,如合并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建议术后长期穿弹力袜。7、 术后不建议减少日常活动。如无特殊不适或其他合并疾病,手术后更不建议长期卧床或久坐。8、 术后所有敷料覆盖处均为小切口(约2~3mm),术后会存在轻度疼痛。伤口仅需保持局部干燥、清洁,无需特殊处理。如无不适,建议术后 1 周自行更换创可贴;术后 8-10 天自行去除所有敷料(或创可贴)。9、 术后在保证伤口干燥的前提下可以淋浴。10、 术后 2 周内避免增加腹压的运动,如提重物、腹肌或腰背肌肉的锻炼等;避免便秘、咳嗽等,减少腹腔压力增高风险。11、 术后 2 周及 3 个月时复诊,了解大/小隐静脉闭合情况及静脉曲张恢复情况。12、 术后任何时间,如出现自我感觉可能与手术有关的任何不适症状,均可随时来我院血管外科急诊就诊。 杨森,副主任医师,临床医学硕士,2003年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血管外科专业。2015年赴德国弗莱堡大学进修学习。 学会兼职: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静脉曲张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会委员、天津市预防医学会血管疾病预防分会委员兼秘书、天津市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普通外科杂志》中青年编委等。本文系杨森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微创射频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射频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因恢复快(局部麻醉下完成,可以即刻下地出院)、疼痛血肿及麻木等发生率低,复发率低,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临床应用,但不是所有的病人都适合应用射频治疗,现将其适应症和禁忌症陈述如下:一、适应症:1.大隐静脉大腿部主干直径超过2.5mm,小于15mm,下肢浅静脉曲张影响到下肢美观、有治疗需求的患者;2.下肢静脉曲张伴有下肢酸胀不适、沉重疲劳感;3.下肢静脉曲张伴有下肢水肿、皮肤色素沉着;4.下肢静脉曲张伴有湿疹性皮炎(瘀滞性皮炎);5.下肢静脉曲张伴有下肢皮肤脂质性硬皮样改变;6.下肢静脉曲张伴有血栓性浅静脉炎;7.下肢静脉曲张伴有静脉破裂出血;8.下肢静脉曲张伴有静脉性溃疡(皮肤溃疡愈合或者未愈合着)。二、禁忌症:1.大隐静脉直径<2.5mm或者>15mm;2.大隐静脉主干血栓形成导管无法上行;3.严重的大隐静脉扭曲;4.大隐静脉曲张紧贴皮肤或隐股静脉交界处大的瘤样扩张;5.合并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6.凝血功能障碍者;7.严重的肝功能异常者;8.妊娠、哺乳期;9.有严重的心肺功能疾病全身情况差难以难以平躺者。微创射频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医保可以报销吗?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手术、传统手术,目前都已纳入医保,按照比例报销。
治疗前 双髂动脉重度狭窄,双股浅动脉闭塞。术前患者双足疼痛、发凉、麻木,仅能行走10米(跛行距离)。 治疗后 治疗后1天 手术仅开通双髂动脉,患者上述症状消失,一次可以走1公里。
什么是踝肱指数(ABI)?有什么意义?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 ABI)是通过测量踝部动脉(胫后动脉或胫前动脉,取高值)以及肱动脉的收缩压,得到踝部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之间的比值。ABI是血管外科最常用、最简单的一种检查方法。测量时,采用标准仰卧位,通常我们使用的血压计是专门测量上臂血压的,测量踝部血压要使用专用的腿部血压袖带,以去除误差。踝部的血压多测量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足背动脉位于足背偏内侧,正常人可以摸到搏动;胫后动脉位于内踝下方,正常人也可摸到搏动,但非专业人员不大容易找到准确的位置。一般医生测量时多使用多普勒听诊器,这种听诊器可以捕捉到最微弱的动脉搏动,测量值极精确。ABI数值越小,说明下肢血供越差。正常人休息时踝肱指数的范围为0.9~1.1,0.5~0.8提示下肢动脉轻度、中度缺血,低于0.5预示着重度缺血。间歇性跛行的患者踝肱指数多在0.35~0.9之间,而静息痛的患者踝肱指数常低于0.4,静息痛的病人的截肢可能性较高。当踝肱指数大于1.3,则提示血管壁钙化严重。ABI具有无创、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易为患者接受等优点。因此,踝肱指数测量仪既可在临床中使用, 也适用于大规模人群的筛查。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常同时累及冠状动脉、脑动脉和外周动脉等全身多处血管床,一处血管病变提示其他部位的血管可能也有病变。ABI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近些年来逐渐受到重视。人们发现ABI降低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还是总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的强预测因子。ABI降低的患者中冠心病死亡率增加3-6 倍。糖尿病患者ABI阳性率达25. 9%,阳性者下肢彩超检查符合率100%,并且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疾病与病史成正相关。美国, 欧洲和日本的调查结果显示吸烟可使ABI降低的发生率增加2~ 3倍。我国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的高危患者中下肢外周动脉病患病率为34. 3%, 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只有6. 3%被诊断。因此, 我国依然面临着下肢动脉病发病率高, 致残率高, 死亡率高和知晓率低, 诊断率低, 治疗率低的“三高”“三低”的严峻形势。但是,ABI也存在一些局限,例如有严重动脉中层钙化、远端腹主动脉或髂总动脉的狭窄或闭塞、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等疾病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不正常的 ABI值。在这些病例,ABI不能用来做为诊断依据。 (血管外科 杨森)
下肢溃疡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慢性下肢溃疡更属于疑难病症,这种溃疡迁延不愈、 或愈合后仍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并且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费用,有些溃疡甚至会“癌变”或需要“截肢”。 下肢溃疡属中医“脉痹”“脱疽”范畴,老百姓俗称“老烂腿”。只有了解下肢溃疡的发生原因,才能更好的预防和治疗,从而降低它的发病率、改善预后。 引发下肢溃疡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做个简要介绍: 1、静脉性溃疡: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会导致下肢静脉高压,继而使皮下毛细血管周围的纤维蛋白沉积,形成氧和其它营养物质的弥散屏障,这是静脉性溃疡的主要病理基础。同时,血液纤溶活性降低也使得清除纤维蛋白的能力减退,在二者共同作用下,皮肤营养状况不断恶化,最终形成溃疡,我们也把这种溃疡称为静脉瘀滞性溃疡。这种溃疡好发于足靴区,最常见于足踝内侧。 2、动脉性溃疡:主因四肢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由于动脉供血不足,发生下肢间歇性跛行,下肢发凉、麻木等,最后发生足趾坏死。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导致的溃疡也归于此类,属于缺血性溃疡。 3、神经性溃疡:糖尿病患者比较常见,因为糖尿病患者中的足部神经会出现异常的情况,有些严重一点的会出现神经性溃疡。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常和缺血性溃疡同时存在。 针对不同溃疡的发病原因,采取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才能有更好的疗效。所谓病因治疗即是解除或缓解形成溃疡的病变,如下肢静脉曲张引起的溃疡可通过微创手术治疗曲张静脉、病变的交通支静脉,缓解下肢静脉瘀血、静脉高压,从而促进溃疡愈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引起的溃疡则可以通过血管腔内治疗,如球囊扩张、支架、激光、斑块切除等,对闭塞的动脉进行开通,恢复血供,促进溃疡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