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疾病越来越年轻化,临床中经常看到父母带着十八九岁的高中生或大学生来就诊。这个病就是雄激素性脱发,它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疾病之一,其病名来源于病因,名称很多如男性型脱发、男性型秃发、脂溢性脱发、秃顶等等,英文名称为“Androgenticalopecia,简写AGA”,在脱发疾病中约有90%为该类型脱发,但它可不是男性的专属疾病,男女都可患病,中国男性发病率20%以上,女性为6%。AGA可以影响所有种族,但白种人最高,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症状表现上,男性可见前额两侧头发逐渐减少,发际线呈M型慢慢向头顶延伸,之后出现头顶部毛发减少、变细,有的人前额和头顶脱发同时进行,头顶毛发可逐渐全部脱落,或仅剩余少量毛发,一般后枕部头发较少受累,老百姓俗称“秃顶”。女性可见头顶毛发逐渐减少和变细,头发中缝变宽,少数人和男性脱发类型相似,发际线也可能出现后移。目前AGA的病因与机制仍未完全明确。西医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雄激素水平、毛囊炎症、皮脂溢出等,常合并脂溢性皮炎、毛囊炎等。该病中医属于“蛀发癣”“发蛀脱发”范畴,病因:患者平素过食辛辣肥甘厚味或饮酒过度,伤及脾胃、运化失司,导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湿热内蕴、熏蒸于头,久之气血不畅,血瘀毛窍,或气血亏虚、肝肾阴虚致毛发失养而脱落,疾病的“标”在头皮毛发、本在脏腑气血,与肝脾肾及气血关系密切。由于该病是多因素导致,所以治疗方面也需综合治疗,包括系统治疗和局部治疗,系统治疗包括口服药物治疗如中医药辨证治疗、针刺调理经络气血、或针药结合多维度治疗,或口服西药如非那雄胺、螺内酯等,局部治疗包括局部注射、微针治疗、CGF、PRP、激光照射等,可以单纯中西药物治疗或联合针刺注射等治疗,也可多种方法联合治疗,无论采用哪些方案,都需要有耐心和信心,并且要由专业的医生为我们制定诊疗方案。如有合并疾病如脂溢性皮炎、毛囊炎等要同时进行治疗。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注意寻找脱发的诱发加重因素,改善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
在门诊上,经常有患者问“我为什么会脱发?”“怎么治疗脱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路媒体的宣传,人们对于自己的头发和容貌越来越关注。多数患者确实是患有各种脱发疾病,但有个别就诊者是因为头发焦虑来就诊的。首先来看看毛囊这些事。人类毛囊总数约500万个,多数是毫毛;正常头皮中,约10万个毛囊,其中85-90%处于生长期,10-15%处于休止期,低于1%的处于退行期。生长期2-6年,退行期2-3个月,休止期3个月,每天有100-200根头发脱落,并随个体和季节而变化。毛囊周期的调控是很复杂的过程,头皮毛囊的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降低。下面来看看脱发是咋回事。脱发通常分为瘢痕性脱发和非瘢痕性脱发,瘢痕性脱发表现为毛囊开口消失,多数是因为其他疾病引起的脱发,常见的如红斑狼疮累及到了头皮可引起狼疮性脱发,发生在头部的扁平苔藓可以引起毛发扁平苔藓,通常这些疾病诱发的脱发会引起永久性瘢痕性脱发,所以一旦怀疑狼疮性脱发或毛发扁平苔藓等瘢痕性脱发,要尽早明确诊断、及早治疗,以免病情加重遗憾终生。非瘢痕性脱发还可见到毛囊开口,常见的如雄激素性秃发、斑秃、休止期脱发等。临床比较常见的是斑秃、雄激素性脱发和休止期脱发。斑秃: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斑秃的发生,推测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伴随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哮喘、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白癜风等与自身免疫相关的疾病。常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非瘢痕性脱发斑,也可整个头皮毛发脱落称全秃,如果全身毛发脱落称普秃,如果沿着颞部和枕部头皮边缘呈条带样脱发称为匍行性脱发。有些患者可出现指甲改变,如甲凹点,甲粗糙、甲易碎、甲分离等。雄激素性脱发:又称脂溢性脱发、男性型脱发、女性型脱发等,有很多名称。与家族遗传关系密切,而且是多基因遗传的,涉及许多遗传位点,另外雄激素脱发与激素水平也有相关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情绪、熬夜、睡眠等。发病率和严重度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男性型脱发主要与雄性激素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有关,在女性与遗传易感性或毛囊的雄激素代谢改变和全身的激素变化有关。抑制雄激素治疗可能阻止脱发的进展,但也只能部分逆转毛发的微小化。雄激素性脱发因为常常合并有头皮脂溢性皮炎、毛囊炎等疾病,在治疗脱发的同时,要注意同时治疗其他疾病,为毛发生长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休止期脱发: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慢休止期脱发是指脱发增多而且从发根脱落,病程小于3个月的脱发,若超过6个月则提示慢性休止期脱发。诱因包括高热、手术、严重疾病如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饥饿或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慢性疾病、药物如抗肿瘤药、铊暴露或其他应急因素等。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反复急性休止期脱发,可能是女性型脱发的前驱症状。脱发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药物治疗(外用药物和系统用药)和物理治疗,外用药物包括中药制剂、米诺地尔制剂、激素制剂外涂或局部注射,系统治疗包括激素注射或口服,中药制剂,免疫抑制剂治疗,JAK/STAT通路抑制剂如托法替布,物理治疗如中医针灸、火针、梅花针、光疗、准分子激光、微针治疗、点阵激光,其他方法如PRP、CGF等方法。具体采取哪种方法或哪些方法联合治疗需要由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后决定。另外请注意寻找脱发的诱发因素,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经常有患者问我,中药为什么能治病,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前期曾写过一些有关中医药的文章,但都无法全面回答这个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的问题。最近看到一个小视频,对我颇有启发。讲的是一匹深陷泥潭的马在周围万马奔腾的影响下奋力从泥潭中自救崛起的故事。我想中药能够治疗疾病是否也有类似的机制在里面呢?中药中很多是草木、动物类药物,皆是有生命的,人也是有生命的高级动物,放在浩渺的宇宙中,都如沧海一粟,渺小而又微不足道。中药有着自己的性情、磁场,有着自己的生命信息,我想当我们服用中药后,中药也会用它的生命来影响我们的生命。当人体出现问题后,它们进入人体,可能会唤醒人体某个沉睡的技能,或者启动人体的某个开关……让人体在它的感召下奋力自救,从而回归正常功能状态。
化脓性汗腺炎(hidradenitissuppurativa,简写HS),又称反常性痤疮,逆向性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易复发消耗性的疾病。通常在青春期后开始发病,皮损常分布于腋下、腹股沟、肛周、会阴和生殖器等大汗腺区域,其皮损特征为反复发生的痛性深层结节、脓肿、窦道及瘢痕形成。躯体上的疼痛和瘢痕,心理上可能出现的抑郁、焦虑等疾病,都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可呈家族性或散发性,家族性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化脓性汗腺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主要与遗传、内分泌、免疫失调、环境、吸烟、肥胖、超重等多种因素有关。化脓性汗腺炎经常合并代谢综合征、炎症性肠病、抑郁症、肥胖、脊柱关节炎等,其中,免疫因素起重要作用,包括众多细胞因子、抗菌肽等,部分家族性HS的发病可能与γ-分泌酶的基因突变有关,基于炎症和免疫机制,近年来以各细胞因子为靶点的生物制剂为中重度HS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式。该病最初由Pillsbury于1956年命名为毛囊闭锁三联征,包括聚合性痤疮、化脓性汗腺炎、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三种病变。有研究发现,三联征的共同特征为毛囊上皮异常增生,但本病发病部位、皮损特点等与寻常性痤疮有明显不同,称之为反常性痤疮。患者可以单独出现化脓性汗腺炎,也可相继出现聚合性痤疮、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等疾病,或出现藏毛窦,称毛囊闭锁四联征。有研究认为化脓性汗腺炎合并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口腔癌、原发性肝癌的风险增加,其他癌症如有霍奇金淋巴瘤、咽癌、中枢神经系统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的风险也会增加,与其他慢性炎症性疾病相似,皮肤鳞状细胞癌可能出现在化脓性汗腺炎的慢性炎症病变中。目前已有较多外文文献报道了HS患者继发皮肤鳞状细胞癌(简写SCC)的案例,但是HS患者继发SC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认为可能与局部的HPV感染有关,有的研究则认为患者使用抗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难治性HS时会增加继发SCC的风险,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在病理诊断为HS继发SCC之前,应该通过细菌、真菌和分枝杆菌培养,将HS与炭疽、放线菌病、猫抓病、腹股沟肉芽肿、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结节性溃疡性梅毒和结核性脓肿等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因为HS的常规培养通常是无菌的或生长多种菌种,而不是单一的感染源。同时对于继发于HS的外生性肿物应排除胃肠道转移性腺癌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完善腹部及盆腔的影像学检查。中医学认为,化脓性汗腺炎属于“软脓疖”“漏脓”范畴,患者存在先天禀赋不耐,脾虚肝旺,后天饮食不节,风寒暑湿侵袭,内外因素协同作用导致患者脾虚湿热毒蕴、经络阻滞、气血失调,故而出现结节、脓肿、窦道、疼痛等临床表现。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舌脉等体征来辨证用药。治疗方面,西药方面包括抗生素、维A酸制剂、生物制剂等,中医药包括中药内服外用、针灸、拔罐等,另外手术治疗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尤其是继发癌症者需要多学科会诊及全面检查以制定详细的诊疗方案。但我们要清楚无论哪种方法都无法确保有效,化脓性汗腺炎的治疗和预防复发仍是临床中的难题,通常是需要多种方法联合治疗的。加重因素包括饮食、熬夜、体胖、情绪、气候变化等诸多因素。所以生活中要注意忌口辛辣刺激之品,作息规律不熬夜,情绪稳定心情舒畅。
临床中经常有患者问毛囊炎能除根吗?首先我们来看看毛囊炎的根源是什么,才能知道能不能除根。 我们通常所说的毛囊炎,多数是因为细菌感染引起,一般是比较轻的,比如发生在头皮或是胸背部的单个或多个丘疹、脓包,少数也可是其他因素如真菌感染引起的如糠秕孢子菌毛囊炎。但是也有的毛囊炎是比较严重的,反复发生数年或数十年,如慢性毛囊炎、穿掘性毛囊炎等,原因比较复杂。归纳毛囊炎的原因大致如下:1.不注意个人卫生,引起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感染。2.皮脂腺分泌过于旺盛,加速了细菌、真菌的滋生,诱发的毛囊炎。3.免疫力低下,如糖尿病、艾滋病或脏器移植的群体,发生毛囊炎。4.毛囊闭锁,如穿掘性毛囊炎、毛囊闭锁三联征。5.其他,如免疫因素,内科疾病等因素引起的毛囊炎。其他不明原因的毛囊炎。我们看到引起毛囊炎的诱发因素很多,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毛囊炎是由多种因素共同致病的或致病因素是不明确的。如果能够去除致病因素,就可以除根,比如由于不注意个人卫生引起的,治愈后注意卫生就可以除根。如果不能去除致病因素,或者致病因素不明确的, 想要除根也是有难度的。但是毛囊炎的患者也不要悲观,多数情况下毛囊炎是可以控制住的。
关于穿掘性毛囊炎,前期我曾经写过1篇科普文章。它不同于普通的毛囊炎,实际上它是毛囊周围炎,更准确的说是一种发生在头皮部位的蜂窝织炎。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明了,与感染因素、雄激素水平,或免疫反应导致组织破坏等有关,也有研究认为本病与某些基因有相关性。本病多发生在成年男性,刚起的时候多见于头后部,发生数个毛囊炎和毛囊周围炎,渐渐增大变深形成半球状或长条形的结节,可伴有毛发脱落。之后结节囊肿软化形成脓肿,破溃后形成多数窦道、瘘孔,有浓汁流出。瘘孔之间,由于皮下组织的破坏,互相沟通,,因此压迫结节可在相邻或较远的瘘孔中排出脓液,本病慢性经过,常常一处愈合遗留瘢痕后,他处又发生新的皮损,反反复复,此起彼伏,绵延数年或数十年不等。?本病治疗难度相当大。现代医学主要采用口服抗生素或维A酸制剂、糖皮质激素,有时会有一定疗效。已经形成的瘢痕可进行糖皮质激素皮损内注射,也可联合使用维A酸制剂6-12个月,或进行光动力治疗,可能使病情好转,但缓解期长短不一。本病在中医属于痈疽疮疡,中医称为“蟮拱头”“蝼蛄疖”,形容其病形如蚯蚓拱头皮,如蚯蚓穿地而行,高低起伏之状。明代著名医学家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重要的外科著作,全书集明代以前外科成就之大成,《四库全书》赞其“列证最详,论治最精”。书中对于病因病机有以下论述“痈疽发背为何生,好好身躯出此形。内被七情干脏腑,忧愁思虑总关心。外又六淫伤气血,风寒暑湿火相临。膏粱厚味多无忌,劳伤房欲致阴亏。故将五脏多乖变,自然六腑不调匀。”。倡导节饮食,调寒温,戒喜怒,省劳役,保护脾胃,用药物和饮食调治外科疾患。临床中所遇此类患者并不算少,查阅了现代及古代的医学资料,根据每个病人的身体状况采用个体化用药,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疾病早期热毒明显者,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法治疗,病程日久多伴有气血津液亏虚,适宜扶正托毒、凉血活血、软坚散结等治疗,如果患者心情烦躁、情绪不稳定,还需要疏肝理气、行气化滞……等等,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辨证施治。
随着夏季的来临,也到了昆虫繁殖忙碌的季节,随着暑期的来临,以学生或家庭旅游观光为主的旅游群体也越来越多,近期过敏的就诊者也越来越多,有本地的过敏者,也有外地旅游者。在此,为大家分享一篇科普,希望在这个灿烂如花的夏季,你能躲开昆虫叮咬,开心快乐每一天。昆虫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种类达10万余种,与人类接触机会密切、频繁,昆虫的毒液、鳞屑、排泄物、虫卵、皮蜕、死后虫体的分解产物,或由虫体散发出来的特殊气味,均可成为人类致敏的因素。主要的致敏因素是昆虫的唾液和毒液,可以引起皮肤过敏,如丘疹性荨麻疹、虫咬皮炎、隐翅虫皮炎等,可以在皮肤上看到丘疹、红斑、红肿、水疱、大疱等,有的类似湿疹皮炎的表现,伴有瘙痒,严重者也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昆虫的繁殖具有一定季节性,一般以春夏为主,其中蚊蝇以5—8月为最盛,故皮肤螫咬致敏也以此时为最多。我国重要的致敏昆虫包括:蜜蜂、白面大黄蜂、马蜂、黄蜂、大黄蜂、欧洲大黄蜂、蟑螂、火蚁、毛翅蝇、马蝇、肠蝇、绿蝇、蚕蛾、灯蛾、夜蛾、柏林甲虫、象鼻虫、蚊类、臭虫类、虱类。对于过敏体质者,应提高对上述昆虫的防范意识。诊断主要依据为有近期昆虫螫咬、吸入、接触等病史,以及所表现的过敏症状,如丘疹性荨麻疹、湿疹、大疱、水疱、红斑、蜂窝织炎甚至过敏性休克等。但是如何鉴别昆虫的非特异性反应与过敏反应有时亦相当困难。对于昆虫过敏的特异性诊断,目前最常用的是各种昆虫抗原的皮肤试验,昆虫抗原一般是由变态反应室制备。如出现昆虫过敏,请及时到医院就诊,过敏症状轻者抗过敏治疗即可,如出现严重过敏症状,则需要住院诊治,休克者需要尽快抢救。那如何预防呢?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避免与昆虫接触。如保持环境卫生,喷洒除虫剂,清除室内外昆虫滋生地等。但由于昆虫种类繁多,生活习性、繁殖季节各异,故如欲绝对避免与昆虫的接触几乎不可能,因此,也需要根据个人对不同昆虫的致敏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主要预防措施有:1不要在草地上光脚走路。2室内外可经常喷洒杀虫或驱虫剂。3不要将双手伸到黑暗的角落或洞里,伸到物体下面之前要先查看。4如果身体上着陆会螫咬的昆虫,不要拍打,轻轻掸掉入侵者,然后快速离开现场。5不要在户外晾晒衣物,会飞的螫咬昆虫可能被裹挟在衣物内被带到室内。6宜穿素色的衣服,忌用香水、香粉或其他气味浓郁的化妆品,鲜艳的服装及香味容易招惹昆虫。7对于蜂类螫刺过敏者少到花草树木多的地方。如去树木花草较多的区域或到郊区农村时,应穿长袖衣衫、长裤、戴帽子及手套。8防止在室外放置食物,尤其是糕点、糖果、水果等甜食必须加罩,以防昆虫飞落。9蚊香、艾草、蒿草熏点驱虫。
提起关节肌肉疼痛,大家可能会想到关节炎或腰椎病?或者是劳累引起的暂时性的不舒服?但有一种病大家可能没有关注过,这个病叫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叫波状热,也常见到肌肉、关节疼痛。它是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属于传染病。布鲁氏菌对光、热、常用化学消毒剂等都很敏感,日光照射10-20分钟、加热60℃10-20分钟、3%的漂白粉数分钟就可以将布鲁氏菌杀灭,但在干燥土壤、皮毛和乳类制品中可存活数周到数月。所以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要吃熟食,充分煮熟的肉才安全。布病的传染源是带菌的病畜如羊、牛、猪,在我国病羊是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牛和猪,人类之间一般不会传染。传播途径有很多种:1.接触传播:在接生羊羔、剥皮、剪毛、挤乳、屠宰病畜和加工皮毛时,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引道分泌物、娩出物时,经受损皮肤(外伤、擦伤等)或眼结膜感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和物品感染。2.消化道传播,如食用未经彻底灭菌的染菌奶类、生乳、未煮熟的病畜肉类、内脏等经消化道传染。3.呼吸道传播,如吸入含菌的气溶胶。另外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也可能传染。流行区患者常为多种形式受染。所以为了安全起见,牧民或农民、屠宰工人在接触牛羊时戴口罩、手套不仅干净卫生,也可防止传染疾病。发病率牧区高于农区,农区高于城市,我国多见于内蒙古、东北、西北寄青藏高原等牧区。但在非牧区养羊的农民或屠宰工人也时有感染发生。感染后会出现很多症状和不适,刚感染时会出现发热、寒战头痛等症状,多汗,乏力,肌肉、关节疼痛,主要为腰、髋、膝盖、肩等关节,慢性期还可有脊柱受累,主要是腰椎,可出现疼痛、畸形、功能障碍等。也可出现生殖系统症状,如睾丸炎、附睾炎、子宫内膜炎等。神经系统症状主要为神经痛,多为坐骨神经、腰骶神经。如果养羊或养猪牛的农民或屠宰工人出现发热、关节肌肉疼痛、多汗等症状,请一定要到医院就诊,可做布氏菌病的血清学检查或做细菌培养,可以明确诊断。早诊断早治疗预后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如果诊治不及时,可能转为慢性,或出现心内膜炎、心包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总之,接触牛羊或屠宰工人出现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时,请注意及时到医院就诊,排除布病。在接触牛羊时,带口罩、手套卫生防病。
首先我们来看看毛囊炎的根儿是什么。我们通常所说的毛囊炎,可以由细菌或真菌等微生物感染引起,一般是比较轻的,比如发生在头皮或是胸背部的单个或多个丘疹、脓疱,时轻时重,诱发因素比较多,比如饮食、作息、情绪等,可能会引起发作或加重。也有一些毛囊炎是比较严重的,反复发生数年或数十年,如穿掘性毛囊炎、毛囊闭锁三联征、毛囊闭锁四联征等,原因比较复杂。毛囊炎的原因大致如下:1.不注意个人卫生,引起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感染。2.皮脂腺分泌过于旺盛,皮肤油腻,加速了细菌、真菌的滋生,或毛囊皮脂腺中的排泄通路堵塞。3.免疫力低下,如糖尿病、艾滋病、器官移植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或生物制剂等,发生毛囊炎。4.毛囊闭锁、免疫紊乱、激素水平异常、或微生物感染等,如穿掘性毛囊炎、毛囊闭锁三联征(有关穿掘性毛囊炎的疾病详情请搜索病名可在我的科普文章中查阅)。5.其他不明原因的毛囊炎。6.从中医来讲,或热毒炽盛、或寒湿凝结、或有气滞血瘀、痰凝痹阻、或痰湿结聚、经络阻隔等等不一而足,或多种病理因素共同致病,须临床仔细辨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毛囊炎反复发作的诱因也很多,包括饮食因素(如辛辣、油腻、甜品、酒,即中医所言膏粱厚味)、作息因素(熬夜、失眠)、情绪因素(着急、生气、愤怒等)、气候因素(季节更替、气温变冷或变热)、合并其他内外科疾病(如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高尿酸血症等)。引起毛囊炎的原因和诱发因素很多,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毛囊炎是由多种因素共同致病或致病因素是不明确的。如果能够去除致病因素,就可以除根,比如由于不注意个人卫生引起的,经治愈后注意卫生就可以除根。但多数患者的毛囊炎根源是不明确的,是无法找到根源的,想要除根也是相当有难度的。但是毛囊炎的患者也不要悲观,多数情况下毛囊炎是可以控制住的。所以毛囊炎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以外,一定要把自己能够把控的因素如饮食、作息和情绪因素控制好,不能把控的因素也不用过分纠结。切记不要过度依赖药物,企盼药物除根是不现实的,无论是中药或西药用药后可能会出现3种情况即好转、无变化或病情加重。因为疾病是发展变化的,比如毛囊闭锁三联征,可以在一个患者身上同时出现穿掘性毛囊炎、化脓性汗腺炎和聚合性痤疮这3种病,也可先出现1种或2种疾病,后续再出现其他疾病,或者先出现藏毛窦再出现三联征。人体是复杂的,病情也是复杂的,人体是一个整体,不仅会有皮肤病,也可能会有其他内外科疾病,都会不同程度影响皮肤病的发生发展。毛囊炎、痤疮注意事项:1.忌口:忌辛辣油腻甜品;2.作息规律:不熬夜,晚上11点前睡觉;3、情绪因素:尽量控制情绪,避免不良情绪,不着急、生气、愤怒。4、调整身体状况:如肥胖者控制体重,有糖尿病者控制好血糖……愿我们携手努力---减轻病痛---控制病情!奇怪的毛囊炎---穿掘性毛囊炎的治疗一种奇怪的毛囊炎---穿掘性毛囊炎
银屑病是众所周知的常见皮肤病,是个体与环境相互影响诱发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局限或广泛分布的鳞屑性红斑或斑块,无传染性。银屑病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目前银屑病是不可根治性的疾病,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对控制病情、减少共病、维持长期疗效、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十分重要。皮肤科医生一直都很关注银屑病的诊疗进展,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今年有更新制定了银屑病诊疗指南。本指南是在《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完整版)》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修订,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融合中医诊治银屑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形成中西医结合的综合诊疗指南。考虑到银屑病的复杂性,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病情个体化制订,轻度以外用治疗为主,中重度应系统治疗,对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可选择生物制剂或小分子药物治疗。如有银屑病困扰的患者,请不要盲目追求根治和速效,一定要寻求皮肤科医生的帮助,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请注意饮食作息规律,调畅情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