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筱菁医生说”发表过一篇来自患者的拆板感想,文中作者喊我“刘工”。其实,正颌医生的工作的确跟建筑或者装修设计师有点类似,而正颌手术也有点像旧屋改造。今天我们就聊聊“改造”那些事儿。每次在门诊给患者术前定方案,我都会问:你对面型有什么要求吗?一般患者对此会有三种反应:1.打开手机,翻出大量图片,告诉我TA的喜好;2.拿出自己的照片P图版本,跟我讨论;3.愿意听从医生意见,但是不停询问到底适合“微凸”还是“直面”。每到这个时候,就觉得自己是个建筑或者装修设计师,调研业主对于未来装修的需求。每个甲方都希望自己的“30平”变“两居室”。今天就跟各位“业主”聊聊旧屋改造的“不行”与“行”。哪些是改造天花板?旧屋改造有很多天花板。比如房屋的套内和套外面积、内墙、外墙、承重墙的位置、主体格局、房间朝向、上/下水和电路系统。那设计正颌外科手术的时候,又有哪些是天花板呢?天花板1、面中长度医学定义的面中长度是鼻根点到鼻小柱下点之间的垂直高度。三停五眼中的“三停”就是指面上、中、下之间大致相等的比例。鉴于面上可以通过发际线或刘海儿修饰,因此面中就成了正颌外科垂直移动的参照系。鼻子是面中的“landmarker”,因为目前没有任何一项整形或医美手术能缩短或延长鼻子的绝对长度,所以鼻子就是“承重墙”。因此通过正颌手术缩短“面中”只是美好的愿望。2、面中宽度颧骨、颧弓也是面中结构的重要地标,它决定了面中的宽度。它们在高度上与鼻子形成呼应,可以搭配出不同风格的面部结构。鼻子挺,颧骨窄而平,是很“欧美范儿”或者“犹太范儿”;鼻子平,颧骨宽而突,就是特色的“大饼脸”。颧骨的“顶流”是颧结节,其宽度和高度决定了面部的宽度和高度,此外颧弓根部的宽度也是面宽的重要决定因素。前者可以通过颧骨内推+降低手术修正,而颧弓根部与中颅窝底相连,改动的代价是“脑残”,所以颧骨体是“石膏墙”,颧弓根是“承重墙”。颧骨颧弓收得太窄,与颧弓根脱节,术后效果就好像一张精致小脸放在“底托”上的赶脚。面中1/3宽度是面下1/3的参照,这里才是正颌外科的重点。正颌外科手术同时也可以调整下颌骨宽度,让颧骨与下颌骨之间形成自然过渡。不同的宽窄搭配可以打造如下图示意的各种脸型效果。无论什么风格,流畅自然的过渡是关键,否则就会失去自然天成的赶脚,有一些“做作”。3、人中长度认为正颌手术能够改变人中长度也是个美丽的误会,事实上正颌医生拿这些“软组织地标”一点办法也没有。人中是面下1/3的landmarker,幸运的是,整形外科医生还是拿它有些办法的。人中过长可以通过人中缩短手术缓解。人中过短就比较被动,因为延长手术的效果远远不及缩短手术来的明显。不过近年来,“短人中”逐渐成为幼态标签。在由患者票选的“最美嘴唇”结果中,排名前五的嘴唇有四种都是“短人中露兔子牙”的款式。大部分社交平台的明星照片也都是“贝齿微露”的样子。人年纪越大,上唇软组织越松弛下垂,人中就会变长,前牙暴露度也就越少。所以,除非到了“牙擦苏”的地步,露齿多总比露齿少更显年轻。不知道这个事实,是不是能让那些“松弛状态下闭不上嘴”和“因为露龈笑而要做正颌”的患者跟自己和解。正颌手术的确能够通过垂直向的移动改变唇齿关系,但是幅度非常轻微。而且正颌只能整组移动牙齿,不能一颗一颗来。所以像”微笑线”“微笑露龈Xmm”这种细微诉求,需要通过牙齿移动、嘴唇形态修饰和肌肉动力调整实现,属于装修后的“装饰”范畴,不能通过单纯正颌手术实现哦!上升或下降的幅度过大,舌头会不适应。舌头与颌骨的位置关系,就像蜗牛和蜗牛壳的关系。我还真见过因为悬雍垂移动后,接触舌根引发患者不适感或者焦虑的案例。这就好像“壳换了,给蜗牛整不会了”。在临床中4mm的垂直向移动已经算是“大尺度”。但是,唇整形医生告诉我人中缩短的设计经常是7-8mm,所以能够通过“软装”解决的事儿,咱就不必动钢混结构了吧!因此,人中长度算是“石膏墙”,可以破局。不过正颌医生破局之前得跟整形医生商量好,人家“进尺”,我们“得寸”。4、口角高度比人中更难搞的还有“口角”。很多天生“富士山形嘴”的宝宝,不是介意人中短,就是介意口角垂。对于这一点,正颌外科手术也几乎无能为力。正颌手术对“口角低垂”唯一可能的贡献就是“向前拱把它顶起来”。也就是牙齿和牙槽突越突,口角能被顶的就越靠上一些。所以,上颌极度后缩的患者,手术后都能发现自己的嘴角会比术前高一些。但是突嘴与下颌前突为主的患者,术后多少都会发现一些“口角下垂”。25岁以下的患者,软组织改造改建能力强,嘴唇会在手术后自动寻找骨性嘴巴的位置(咬颌平面和牙列)。但是年纪较大的患者,特别是本身就在30-35之间的患者,我们就必须考虑到即将到来的软组织松弛和早期衰老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因此“保守后退,积极前徙”一直是我在口周年轻化和骨性结构之间寻找平衡的关键策略。我会告诉患者按照骨头测量标准应该后退7mm,但是为了让你看起来更年轻,我就打算后退4或5mm,征求你们的理解和接受。当然,对于明显下垂的口角,我也会提前安利“口角上提手术”或者“面部年轻化手术”,并且根据患者在未来是否能够接纳这些手术,酌情确定我的“改造方案”。5、下巴颏的肉肉“双下巴”也是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之一。很多下颌前突的患者在要求下颌骨尽量后退,尽量去缩短面部的时候,完全不把医生提示的“术后双下巴,轮廓感不清晰”当回事儿,并且立下Flag“大夫你就把骨相做好就行了,双下巴我可以接受吸脂手术或者自行减肥”。事实上,术前承诺我减肥20-30斤的患者,术后体重增加了这个数字😟咱就是说,双下巴可不都是脂肪哦!我在给本科生上课的时候,介绍口底结构的常规话术是这样的:口底由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构成。口底内容包括舌体、下颌下腺、舌下腺、以及些许血管神经。通俗点儿说,口底就像是“吊床”。如果两棵树离得更近了,吊床的弧度就更大了,甚至“触及地面”。口底内容的容积在正颌医生看来就是“下水道”和“电路”,老旧房屋下水道年久失修,电路老化,绝对禁不住需要大流量的水电家具或设备。吸脂手术大家就别指望了,颏下脂肪大部分位于口底间隙内,也就是颈阔肌甚至下颌舌骨肌深面,通过浅层脂肪的抽吸是难以减容的。那旧屋改造能干什么?如果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显得我们设计师也太过“无能”。在门诊遇到纠结的患者,我经常会说:如果你打算做一件事儿,那就多想想收益,不要先计较风险,这是“风投思维”。不过医生在设计正颌手术的时候,还是会尽可能规避风险和不良事件的事情发生,这是典型的“风控思维”。毕竟旧屋的原创设计师可是“老天爷”,我们修改它老人家的作品还是要心存敬畏的。正颌手术中,我们可以在与先天条件博弈的时候利用巧思去博得一些机会。就好像设计师合理利用空间,增大使用面积或者让房间的观感更为宽敞、舒适。这些巧思没有确定的规则,一般都是医生根据自身经验、患者面形特征以及正颌手术中颌骨移动带来的即刻变化进行的“艺术创作”。这些操作更加“风格化”,也是不同医生之间差异的主要体现。“组织拉动”是基本的思路。比如对于年龄稍大的患者,下颌后退不可避免地导致口角下垂,囊袋加深,甚至让木偶纹提早出现。为了避免这些不良效果,我们可以在口角上位做增容处理,拉动冗余的软组织向上移动,抵消下沉效应。又比如很多骨性III类的患者或多或少存在高位上颌骨发育不足,也就是存在眶下区的凹陷甚至颧骨发育不足,只移动低位上颌骨可能造成术后“猴化”,因此在正颌手术同时利用多余的“自体骨材质”进行面中增容。通过骨增容制造新的高光点是通过视觉效果改善面部结构的基本理念。人的眼睛都是“双目视觉成像”,物体在自然光下,高点会首先反射光线,从而在观赏者眼中形成“视觉轮廓”。面部的内轮廓高点包括:额鳞、眉弓、颧骨、鼻根、鼻尖、上、下唇珠、颏部等等。它们围成的区域就是观众能够感受到的“脸”。当然如果不经过修饰,视觉轮廓和实际的解剖学轮廓是重合的。画家、摄影师、化妆师都是善用光影的高手,把同样的理论迁移到注射和整形手术中,就是时下流行的注射医美项目“内轮廓固定”。我们再次把这个理念迁移到正颌外科,前文提到的很多“天花板”问题其实都可以通过内轮廓修改而改善。比如我们不做颧骨、颧弓收窄,但是可以通过制造新的高点让脸看起来更窄;我虽然不能真的缩短你的面中,但可以通过强化它的Z线维度,减少“操场效应”而让面中看起来更短。在筱菁医生看来,正颌手术更像是“艺术创作”,而不是按照图纸扣细节的零件装配。当然仅靠钢混结构的改变效果可能不够,所以正颌术后的“软装”也很重要。“好用、好看、留有余地”是我对“旧屋改造”的基本观点。在电视剧《猎罪图鉴》里听过刑侦队长杜城这样赞美人像画师沈翊:“他不仅有三岁画老的本事,更能够透过人脸看到人心”。“人脸”应该是“人心”最好的代言,所以各位甲方小主思索自己想要什么脸型的时候,请首先跟自己的灵魂对话。“筱”总结建筑设计中,环境协调性是设计师关注要素之一。在正颌外科手术设计中,无论“微凸”还是“直面”,其实协调合适才是最好的。刻意追求数值,死抠概念,做出来的脸型可能没有灵魂。
能否直术是患者咨询最多的一个问题。大部分数患者希望尽早获得面形改善,尽可能缩短整体治疗时间。也有患者担心“直术”会影响治疗的效果。“是否直术”成了很多患者治疗前非常纠结的问题。为此,筱菁医生用7个问答带你全面解读“直术”。不会。“手术优先”与“正畸优先”只是治疗次序的区别,它们的“理论治疗效果”都是一样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是指手术和正畸相结合,解决面部骨骼和牙齿的畸形。两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正畸是“连续”的治疗过程,而手术只是其中的“插曲”。其中,正畸跟普通的成人正畸过程看起来无甚差别,而“插曲”是“单纯正畸”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主要的区别点。因此,插曲插在什么地方,就有很多讲究了。恰当的手术时机能够发挥“杠杆撬动地球”的神奇作用,让整个治疗过程变得轻松而短暂。不恰当的手术时机不仅让手术变得非常艰难复杂,也会给正畸过程的牙齿移动带来不确定性。手术时机是正颌医生与正畸医的“谋定而后动”。在整体治疗开始之前,两名医生就会商量好什么时候进行手术。当然,这个手术时间不是“某年某月”,而是“牙齿移动到什么位置”。达到了这个位置,即可手术。达不到这个位置,手术后的稳定性就会打折扣。所以,对于是否能“直术”这个问题,正颌、正畸医生各有一半的决策权。凡事无绝对哈!除了个别病例治疗过程必须“直术”或“正畸优先”之外,大多数患者的治疗方案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两者均可。这时候,患者就有发言权了。筱菁医生会在简单拼对模型后,问你们:“您想先手术,还是先正畸?”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就代表:两个程序的治疗效果一样,手术创伤差不多,那么就由你来决定吧!两者各有利弊,可以根据个人情况,综合去权衡,自主选择哦~筱菁医生也给大家剖析一下直术的利与弊:有利因素手术优先能大大缩短治疗时间。得益于术后3个月牙齿移动会加速;手术能一刀解决正畸束手无策的难题。比如“先天条件”不足带来的骨皮质过薄、咬合力过大等问题,会不同程度增加正畸难度系数,但如果用手术解决,那就soeasy啦;基于一些美学因素,如增加鼻基底丰满度等美学方面的患者诉求,直术让正颌医生对“美”有更大把控权。不利因素要求患者术后能够密集正畸随访,抓住黄金RAP期加速移动牙齿,迅速获得稳定性(尽量本地正畸,疫情期间异地正畸不可控因素太多)要求术后3个月内随时能够正颌复诊。需防微杜渐,及时发现术后非计划骨移动趋势并加以控制(同1,急需出国的勿入)要求患者自控性很好。固定矫治器经常掉片的达咩,隐形矫治器经常丢,牙套忘记戴的达咩;部分上突下缩患者如果“直术”,根尖下与颏成型不能同期完成,也就是拆板时才能做“颏成型”;手术创伤略大,恢复期略长,低体重和贫血不能同时存在(P.S.体重80斤,血色素110g的不行哈)答案是:要的要的要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根据问题3“直术时机”的答案,“直术”是正畸与正颌医生共同决策的结果。所以即便筱菁医生说了可以“直术”,正畸医生不同意,我也是得“妥协”的。因为我们的共同目标是“效果稳定”。正畸医生会根据患者选择的正畸方式(如固定或隐形)安排术前的流程。如术前2周粘牙套,术前3个月口扫等等,总之,听安排、莫焦虑。个别正畸医生会让筱菁医生先手术,术后戴保持器过渡2个月左右,等嘴巴可以张大到两个手指,再开始治疗。总之,每个正畸医生的习惯不同,病例特点不同,都是个性化的哦~筱菁医生不会在没有正畸医生“接盘”、没有正畸治疗意见病历的情况下,给各位“直术”的。1>根据模型、片子、面诊需求提取制定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方案;筱菁医生写病历;2>正畸就诊。让正畸医生看筱菁医生方案,提出意见(同意或修正),返回病历;3>如果正畸医生也同意直术,就可以颌面外科复诊,开住院条开始排手术啦!排队时筱菁医生会看正畸医生的意见,并估算术前正畸准备需要的时间;4>排到你了医院会告知,术前一周来医院取资料(拍片、验血等)、定方案。这时候你的术前正畸准备都应该完善咯!不完善的话,会给你退回去继续完善;5>术前定方案,筱菁医生会和正畸医生一起制定咬合;6>实施手术(需住院7天左右);7>术后正畸开始的时间因方案而异,有可能筱菁医生在手术台上就给你戴上第一副牙套啦~也有可能是术后4-8周才开始。“筱”重点●直术也从正畸治疗开始的;●直术需正颌、正畸、患者都同意;●直术对患者的依从性更好,无论是主动依从性,还是疫情期间密切随访的可能性,都要求很高。这些科普,你都看懂了吗?
1.术后第一天口腔内有引流管,口腔清理靠护士姐姐来冲洗;只能进流食,进食量至少要达到女生2200ml,男生2800ml;如果“喝”不够,就只能靠静脉输液补充了。2.术后第二天引流管已经拔除,但是引流管的伤口还没有完全长好。口腔清理还是要靠护士姐姐;只能进流食,进食量同前;3.术后第三天不挂皮筋的童鞋,筱菁医生检查伤口后,可以定半流饮食了,(鸡蛋羹、芝麻糊、米粥);在医生的监督下自己刷牙,冲牙、漱口;不用再忍受“难吃”的双氧水味道。终于不用再饿肚子了。4.术后第四天如果术后咬合关系稳定,出院时就不用挂皮筋了。有些偏斜或者下颌大尺度前徙的患者,要对抗颏部肌肉的张力,需要在术后1-2个月内挂皮筋拉伸肌肉,维持咬合关系的稳定。无论是否需要挂皮筋,都是不耽误大家正常的术后恢复。筱菁医生会交会你如何摘挂皮筋,学会了这个本领,你就可以享受美食,练习张口,正常社交了。饮食方面,继续进食半流食,但可以逐步从“无形”向“有形”过度。今天,还要努力练习刷牙,漱口,冲牙等规范动作。5.术后第五天如果没有特殊的病情需要,今天就可以出院,幸福的回家了。早上筱菁医生会检查伤口,挤出遗留在伤口里面的积液,告知复诊时间。出院后的饮食的种类可以进一步宽松一些,根据个人情况逐步向固体食物过渡,面片汤、皮蛋瘦肉粥、馄饨。开始进食固体食物,基本还是靠“吞”,目的在于锻炼牙齿接触的习惯。6.出院后一周“吞”能够训练关节的动度,你会发现随着肿胀的消退,开口度会逐渐改善。接下来,你会很自然的把牙齿对起来咬合食物。这是身体的本能,你要做的就是跟着感觉走就好了。刚刚做完手术,咬合关系并没有达到完美的“尖窝”对应,尤其是那些手术优先的小伙伴们。但是没关系,你的每一次对合动作,都会诱导你的牙齿向着有利于咀嚼功能的方向运动,也就是“牙齿自己会正畸”。7.出院后2-4周牙齿可以轻微碰撞,找到对合的感觉。你的骨骼、牙齿和肌肉有着自己的意志,寻找最适合功能的位置是它们的本能反应。手术后牙齿的移动非常活跃,会在咬合动作的诱导下自动寻找最利于它们的位置,从而让术后正畸过程变得事半功倍。由于术后2周,骨头还没有愈合,骨的连续性主要是钛钉、钛板来承担,因此咬合力不能太大,不能碰撞的太强烈,否则钛板会疲劳折断。术后3个星期,可以从事一些温柔的全身运动,比如游泳、走路、慢跑等(如果不会造成伤口震动的疼痛),这对于改善全身代谢,提高骨愈合的能力很有好处。8.术后1-2个月伤口已经完全长好了,骨愈合已经达到40-50%的强度了。可以慢一些咀嚼面包、米饭、馒头等质地揉软的普通食物。因为肌肉的重新附着还没有完成,肌肉力量很弱,嚼一会儿就会觉得很累。慢慢这种情况就会好转。咀嚼也是帮助肌肉恢复的最好方法。9.术后2-3个月骨愈合的最后改建阶段,骨头已经达到80-90的强度了,这时候除了干果、牛板筋、等质硬食物,绝大部分的食物都可以进食啦。10.术后3个月以后伤筋动骨100天,3个月的复查是一次重要的复查,医生会拍片子检查骨愈合的情况,如果骨小梁的结构已经出现,那么就意味着骨折已经完全长好了,可以吃牛排啦!本文系刘筱菁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好像“历劫”,好不容易术后效果稳定了,正畸也拆了牙套,“取板”的事情又愁上心头。“什么时候拆板”、“如何预约”、“要等多久”之类的问题都很让人捉急。北大口腔的正颌病房床位紧张是尽人皆知的事儿,有限的床位留给正颌患者都还不够,取板患者只能插空进行。因此,真的有些病友等了3年,都还没被通知入院。因此,筱菁医生联手激光整形门诊,梳理了“局麻取板”的手术流程。1.疼不疼?局麻取板是在局部浸润麻醉结合阻滞麻醉下完成;取板的操作难度根拔智齿很像,甚至会更加容易一些。2.恢复快慢局麻下,患者有保护性的反射,这会很好地避免医生进行过度牵拉等操作,理论上组织损伤比全麻取板要小很多。此外,既然是局麻,也可以像拔智齿一样“化整为零”,上下颌分开进行,恢复更加顺利。3.麻醉后不良反应大量门诊手术循证医学证实,局麻比起中枢镇痛药物来说麻醉副反应小很多。很多中枢镇痛药后出现的恶心、呕吐、眩晕,局麻手术都可以避免。4.流程全麻取板,大都是当天早上空腹住院,等到当天的正颌手术结束才能被安排,大约都是5点以后了。手术后立即回病房或者在复苏室观察1-2小时回病房;第二天8点拍片,10点办理出院手续。局麻取板,按照约好的时间来,取板后冰敷30分钟,没有异常就可以离开。当天术前可以正常吃饭,术后也可以正常进食半流食。1周后复查拍片子。5.什么时候取钛板最好?术后10个月,骨头已经达到正常强度,钛钉、钛板也没有骨融合的太厉害,是最好的时机。太早取,骨头过早承担应力,可能骨改建变形,太晚取,钛板、钛钉会紧紧长入骨头里,需要“磨骨取钉”,超过3年的钛板,取出时对骨头的损伤就很大了。6.什么情况下不能局麻取板?A.需要对轮廓进行较大修整,比如颏成型要重新做或者是有去除一侧下颌角的患者。局麻可以进行简单修整,比如磨平钛板周围不平整的增生骨质,但是大的修整还是全身麻醉更为舒适。B.距离正颌手术超过3年7.如何预约筱菁医生的患者,到了第9-10个月的时候,可以来门诊复查拍片,看看骨头愈合的情况。评估是否进行全麻下修整。如果需要全麻,就开住院单,等待床位住院,至少3-4个月以后。如果局麻可以,就预约门诊取板时间,一般都是周五门诊手术日的时间。通常需要等待1-2周,也可以根据患者时间进行安排。
面诊的时间非常紧张,因为就诊患者很多,筱菁医生能分给每位患者的沟通时间很有限。为了提升面诊沟通效率,尽量做到“有效”沟通,让大家有满满的获得感,筱菁医生给大家提前预习“面诊策略”。面诊的一个重要目标节点(milestone)是出具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方案,出方案的前提是片子和模型都齐全。以下是筱菁医生面诊的重要资料,缺一不可哦!·头颅定位侧位片评估前后向和垂直向骨性问题的基本依据;·头颅定位正位片评估对称性的依据;·曲面断层片评估牙根整体情况、上颌窦与牙根的关系等;·CBCT大视野判断关节位置和综合骨形态的依据;·牙齿模型评估是否能“直术”和减数拔牙的依据。✦Q:外院的片子可以用吗?可以。但头影测量片必须有“头影测量”报告,头影测量数值是制定方案的重要依据,如果给你拍片的医生不能提供,最好来北大口腔拍片子,筱菁医生可以在电脑上现场测量。建议外院拍CBCT的患者带电脑来就诊,带光盘我打不开哦!头影测量报告是“酱紫”滴:对咬合功能与面形的认知和诉求是患者实施手术的主要动力,因此,如果你对面形有什么要求,应该是逐一列出,有次序,有章法。不能简单描述成“不协调、不流畅、不好看”,而是要说出来哪里突,哪里缩,哪里长,哪里短等等,这些都是“可执行”的信息,也是有效率的沟通。如果你觉得靠语言难以表达你的诉求,也可以P图自己的正面、侧面、侧斜45度位的三张照片,让筱菁医生看看你对自己容貌改善的倾向性。一定是三张哦,让我看看你不同角度的“理想模型”。照片角度示例实在不行,还可以拿自己喜欢的明星/名人照片,让筱菁医生来帮你对比评估“可行性”。未成年患者建议家长陪同,成年患者也建议配偶或“准配偶”陪同,或争得TA们的同意后,再来实施手术。原因很简单,一个人的长相除了取悦自己,也是别人对你建立认知的基础。请在产生做正颌手术的“动意”前,充分考虑到你亲近的社会关系的意见。如果你做完手术,身边的人都说不好看,你也不会开心的。毕竟手术有风险,而且“变脸”也不仅仅是手术操作这么简单,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心理学变化。需要获得你最亲密的人的认同和支持,才能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心情平顺,有所依靠。说起来真的要感谢各种社交媒体软件和分享平台,现如今大家上网获取资讯的方式,比起10年前简直不要太“高大上”。加之大部分正颌患者的年龄层次较轻,学习能力爆棚,因此在面诊前搜集充足、有用的资讯,对大家来说也是“易如反掌”。筛选信息要找跟自己相似的案例。除了去看好的、正面的,也要看不好的、负面的,综合评估你的目标的可行性和风险。做功课时,也可以梳理对自己很重要但网上又找不到答案的问题,留着面诊的时候询问筱菁医生。“你这人太不会聊天了”是一句网络常用语,意思是你不善于沟通。“会聊天”就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在和谐的语境里,尽量多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在正颌手术治疗中,医生是实施的主体。只有让医生充分理解你、明白你的诉求,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而这个过程就要依赖你的“高情商”了。推荐的沟通方式是在做好功课的基础上,总结问题清单,且简单扼要。你也要相信筱菁医生的理解力,你只需抛出问题,不需过多解释,我也能秒懂。有些患者希望录音,之后可以反复听取或放给家长/配偶听。如果你想录音,请准备“问题清单”,并告诉我。我会拿着你的手机,对着问题清单回答,且尽量放慢语速,便于你回听。自由谈话的录音没有针对性,有营养的内容也不多,所以想录音一定要大大方方的告诉我。“偷偷”录音的行为不被鼓励偷偷录音的质量肯定是没有保障的。你也有可能出于紧张,漏掉了最重要的问题。所以如果你想录,就直接说出来。Q:录音可作为诊断依据吗?友情提示:唯一的诊断依据是你的病历。因此走的时候千万别忘记拿病历哦!门诊不是一个可以“闲聊”的地方,每位患者来就诊之前,都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比如“我要让医生帮我分析手术好还是正畸好”,“我要拿到治疗方案”,“我要决定先正畸还是先手术”等等。因此,将宝贵的面诊时间用来交流“有营养”的问题,是快速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如果想让医生帮你做决策,可以把制定决策相关的“支撑材料”准备好;如果你想让医生帮你共同说服“父母大人”,那就迅速让医生get你想做手术的理由;如果你就是想找一个倾听者来倾诉自己的“容貌焦虑”,那你其实可以找其他“病友”,或者“心理辅导员”。有些门诊患者在网络上“自学”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课程,“学成”后给自己制定了“手术方案”,拿着“自己描绘”的头影测量片来找医生面诊。那个方案乍听起来特别“专业”,但是细想起来相当不靠谱,甚至自相矛盾。每每看到这样的患者,都很想劝说TA们来考“正颌外科”的研究生。既然学习热情如此高涨,不如系统学习一下正颌外科知识,毕业后还能造福更多患者。当然,在TA正式学成之前,自己制定的方案肯定不能作为手术的依据。如果这种“专家精神”出现在手术前,就更要不得了!这对我来说可真是:“剪秋啊,本宫头好痛”!医生和患者在方案上无法达成共识,只能推迟手术。医院床位紧张到飞不进一只蚊子,这种行为耽误了你自己,也浪费了其它患者的住院机会。有些门诊患者的主诉是“大夫我想做正颌手术”。医生问:你想达到什么效果呢?答曰:变好看。医生问:你觉得自己的脸型有哪些问题呢?答曰:说不出来,就是想做正颌手术。这类患者在“变美”与“正颌手术”之间自己建立了一个逻辑关联,并且特别执着。但事实上,可能让她变好看的方法并不是“正颌手术”。我翻开就诊记录,发现TA其实已经看了很多医生,大多数都不赞成TA做正颌手术。这些患者中,大部分都不是正颌外科的适应证;或者说,可能存在通过正颌手术解决的咬合与面形问题,但效果不是患者想象的那样。规劝这些亲们,果断放弃执念。有些患者“地包天”了很多年,均能自处。可一旦被告知“您需要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就迫不及待的想做手术,感觉一日不做,天都都要塌了。其实是心理学上典型的“延迟满足”现象。客观来说,牙颌面畸形是“慢病”,需要慢治。骨骼畸形是天生的,但是天生的骨骼畸形引发的牙齿继发畸形却是不断变化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的“正畸”治疗,就是纠正牙齿继发畸形的过程,牙齿的移动需要时间。手术的基础是牙齿的继发改变得到“拨乱反正”,因此手术不是立即就能做的。即便是新的“手术优先”治疗次序,也是要满足“稳定的术后即刻咬合关系”,才能实施。所谓缩短术前等待时间,“建立术后即刻稳定咬合”这条标准是绝对不能“放水”的,排队手术也是绝对不能“加塞儿”的。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将等床位的时间与部分术前正畸工作重合。说到底,是考验正畸医生、正颌医生、助理的团队协调能力。关于这一点,其实筱菁医生已经想了很多办法帮大家节省时间了。“筱”总结沟通方式很重要、做好准备更重要。机会永远偏爱“有准备的人”。
脸型就像衣服,有很多“种类”。相对于欧洲女性的“直面”审美,微凸脸型更加适合东方女性,被称为东方审美的“黄金标准”。面诊的时候,很多妹纸都说喜欢“微凸”,但细问起来,发现大家对“微凸”的理解差异非常大。筱菁医生在此分享一下我对“微凸”的理解,供大家参考。先来解析“微凸”面型的特征:1.侧面看,上颌切牙相对于额头的位置平齐或者略向前1-2mm,这个位置根据鼻子和颧骨的高度来定;2.颏前点相对于E线,略靠后一点点,下巴存在感不强,颏唇沟不深;3.从侧面看,上唇珠位于下唇珠的前方,我个人认为这是“微凸”的最显性特征;4.下面部1/3容积略小,存在感略弱,面部容积的重心靠近中、上1/3。微凸脸型不是面下1/3决定的,要靠面上、中的骨性结构来衬托。比如额头的饱满程度、颧骨突度、鼻骨的高度;此外还要有软组织“夹持”。比如上下唇软组织厚度和人中长度等等。一个面部骨骼结构,可能表达出多种软组织轮廓。以下筱菁医生就给大家图示分享几种不同风格的“微凸”脸型。面型参考:刘亦菲窄长脸型(双侧颧骨结节之间的距离较小),高挺、略长的鼻子,不翘但略长的下巴,杏核眼,丰满的上唇+略短的人中。神仙姐姐的上颌是略凸的,但是恰好跟她的颧骨和鼻子完美契合;颏唇沟很平,颏前点位于下唇后方,这是个略后缩的下巴,但它的长度刚好平衡了突度的不足,让下巴既不出挑抢戏,也没有被鼻子给比下去。这张脸真是用“冲突”组成了“和谐”。眼睛是满分主角,杏眼圆睁,眼尾略上翘,瞬间点亮全脸。面型参考:舒淇其实整体长度相对于宽度是略小的,因此整张脸有“打横”的趋势,但是狭长的眼睛和宽大的口裂“救了场”,让这张脸虽然宽,但却没有太多留白,反而被塞得“满满当当”,是好看的“鲶鱼脸”。微凸,上翘,丰腴的嘴唇成就了无人能及的性感气质。面型参考:杜鹃高级脸的典型代表。颧骨突出,眶下三角略低平,眉弓高挑,鼻梁通达,下颌角突出几乎与颧弓同宽。如果捂住嘴巴,就毫无东方特色了。绝就绝在微凸的嘴唇,不宽大,但是很丰盈。这样的嘴唇无论浓墨重彩,还是轻盈淡抹,都别具东方风韵。面型参考:佟丽娅窄而短的脸型简直是正颌医生的最爱。完美的长宽比,平衡的三庭比例,如果配上轻盈的软组织完全表达骨骼的优秀轮廓,就能呈现出精致的脸型。虽然上唇略薄,上、下唇厚度稍有不协调,但丝毫不会给精致减分,略薄的红唇反而带来俏皮可爱的少女感。微凸的打造也是“有坑”的,一不小心踩了坑,就会出现“违和感”。一个舞台最好只有一个主角。大家都突,有点像我们的老祖宗“北京人”。其实面部五官也是一个相互映衬,互有照拂的群体。一个很逼真的眼睛和鼻子,如果再加上唇部的突出,除了显得脸盘儿小,所有五官都在“抢镜”,完全失去了视觉焦点。遇到这种情况,就绝对不能再把嘴巴“挺”上去,而是应该主动退居二线。些姐妹鼻头宽大,高度不足,鼻小柱没有支撑,仰头看鼻孔呈现典型的“躺倒”状态。这些姐妹如果没有垫高鼻梁,恢复鼻头三角高度的打算,那的确不适合微凸脸型。否则,微凸的嘴唇非但不会带来幼态感,还会拉低鼻子的存在感,成为整张脸的“短板”,于是就看不到嘴巴的美,只看得到鼻子的“塌”。眶下凹陷是面中发育不足的表现之一,往往伴有“印第安纹”、“深泪沟”、鼻基底凹陷的面部表现。这类脸型如果没有后续填充的打算,也不适合把上颌前部做的太过微凸,否则重心容易向下1/3移动,牙友们称之为“猴化”,特别形象。此时嘴巴的突度就要稍微照顾一下自己的“队友”,才能获得全脸和谐。希望筱菁医生的这篇解读,能让想要正颌的姐妹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面型条件,综合权衡自己做“微凸”的美观性与可行性。
上颌前部牵引成骨治疗唇腭裂继发上颌后缩患者招募唇腭裂继发上颌发育不全是唇腭裂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以往通过正颌外科方法或者上颌前部牵引成骨进行治疗。普通正颌手术因为扩大了咽腔,加重腭咽闭合不全,术后可能加重腭裂语音,往往需要再次进行腭咽成型术。上颌前部牵引治疗能够避免上述问题,且效果稳定,能够更为直接地解决病理性上颌发育不足。美中不足的是:传统的上颌牵引器为外置(如图1所示),影响日常生活及美观,患者需要经过3-4个月的社交回避期,很多儿童需要休学进行治疗;成人患者则无法接受,很多患者为此放弃治疗。图1 外置式牵引器 (RED)随着现代医疗器械的进步,出现了固定在牙齿上的口腔内置式牵引装置,它为广大唇腭裂继发畸形患者带来福音。其优势包括:设计轻巧,口腔内放置,无需休假、休学等社交回避;可进行续贯牵引,长度根据患者需求进行设计,无明显的装置限制。最重要的是,内置式牵引器的费用仅为传统外置式牵引器的1/10,减轻了广大患者的经济负担。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针对唇腭裂继发畸形患者开设采用该牵引装置治疗上颌发育不足的临床研究,相关研究方案提交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现招募患者:受试者条件:1)年龄12-50岁;2)下颌骨位置大致正常;3)按照序列治疗完成唇裂、腭裂、齿槽嵴植骨手术。受试者利益:1、获得优先治疗,手术医生为高年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并为您联系临床经验丰富的相应配合正畸医生,缩短治疗等待时间;2、研究需要的三维数字化手术规划设计及虚拟正畸设计费用由课题组承担;3、该手术方式减少了外置式牵引器、钛板钛钉的使用,可节省数万元治疗费用;4、手术创伤较小,使用的牵引器创伤小,可降低感染风险,术后恢复适应较快,缩短停工、休学时间。受试者义务:1、牵引手术需要多次复诊,牵引过程中需要您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会使用牵引器,并严格遵从医嘱,以保证您的牵引成骨效果,需要您配合。2、需要在北大口腔正畸,不能外地正畸。术后正畸需多次复诊,以不断调整改善咬合关系,术后正畸复诊次数与正畸治疗的难易程度有关,次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您配合完成治疗直至治疗结束。案例展示如何联系我们为了节省各位患者的费用和时间,如果您或您的孩子考虑加入我们的研究队列,可以进行远程初筛(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好友,申请信息请注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如果符合条件再安排门诊面诊。
随着现代医学治疗技术和理念的发展,外科治疗逐渐从“生理”模式过渡为“生理-心理-社会”模式。除了治疗的效果,患者在治疗中的体验感也逐步受到医、患双方的共同重视。“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疗程长、患者需求多样化,治疗后面型变化显著,这些因素都可能引发围术期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复苏室恐惧症”“手术室恐惧”、“我感觉不到我的脸”“闺蜜说我手术后变丑了”、“老公说他看不惯我这张脸”等等这些困扰可能您都曾经经历,或者正在经历。为了加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人文关怀,帮助您度过术后的情绪波动期,缓解由于情绪问题引发的治疗过程不顺利,北大口腔联合台湾长庚和内地其它三家兄弟院校,就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人文关怀话题展开多中心讨论。特邀中央财经大学心理系教授,暨后现代心理学“焦点解决”取向知名专家,探讨各种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果您正在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如果您马上要手术,或者您已经做完了手术,经历了黑暗的“复苏室之夜”,我们都欢迎您把自己的难过或者曾经的心理小纠结分享给我们。以便专家更加深入准确的了解大家的“小心事儿”!比如:手术后我每天照镜子,都看到自己的脸就是不消肿,特别着急,而且两边脸一直不对称,左脸的肉肉很多,也不知道半年以后会不会大致对称。我特别害怕复苏室的那一晚,不能说话,嗓子很疼,不能喝水,没有手机和ipad,跟外界断绝了联系。两个眼睛望着天花板,耳边有监护仪的滴滴声,根本没办法睡觉,就盼着天亮。看看旁边床的病人,脸已经面目全非,我现在也是这样面目全非吗?期待小伙伴们的加入!!! 分享热线:digiorth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