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内科治疗 杨建仲 癫痫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疾病,因其致残率高、病程长,成为世界卫生组织 重点防治的神经精神疾病。癫痫反复发作会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017 年 ILAE 推荐的 “癫痫发作及癫痫分类指南”则将病因分类为遗传性、结构性、感染性、免疫性、代谢性以及未知病因六大类,对于多种病因共存且病因明确的癫痫患者,除常规的抗癫痫治疗外,更应积极控制病因。 1.首选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对于首次非诱发性癫痫发作的患者,除了药物副反应,更应综合各方面因素如能否开车、是否影响当前工作、导致另一种癫痫发作的风险、导致全身或神经系统损伤甚至是死亡风险等与患者共同讨论、教患者了解疾病,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 2.合理选择抗癫痫药物合理的药物治疗,可以控制80%左右癫痫发作。根据发作类型选择药物。局灶性起源 选择卡马西平、拉莫三嗪、拉考沙胺、吡仑帕奈、奥卡西平、加巴喷丁。全 面 性 起 源选择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唑尼沙胺、托吡酯、氯硝西泮。药物组合丙戊酸钠+拉莫三嗪; 左乙拉西坦+拉考沙胺; 左乙拉西坦+吡仑帕奈; 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等。绝大部分是国产药物。严格足量、足疗程。结合中医药治疗,可以收效更好。 3.遗传性疾病针对性治疗例如临床医生需要掌握各种 VB6 相关性癫痫类型,对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癫痫发作建议试用大剂量 VB6 治疗,早期开始饮食限制赖氨酸和补充精氨酸,不仅有助于控制癫痫发作,也可改善患儿的神经发育结局。可能使耐药性癫痫变得可控。 4 生酮饮食(KD)治疗原理是模拟了人体的饥饿状态,人体在饥饿状态时,脂肪代谢产生的酮体能够作为能量来源,从而对抗脑部惊厥,由此来控制癫痫发作 。对50%~80%的难治性癫痫儿童对有效,其中30%的儿童可减少90%的发作,10%~20%的儿童可完全控制发作。 5.经颅磁刺激治疗rTMS 在神经元不应期也进行刺激,兴奋更多水平走向的联络神经元,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总和,使皮层之间的兴奋抑制联系失去平衡。不同频率的 rTMS 刺激可能对皮层代谢及脑血流产生不同的影响,低频刺激可能导致皮层兴奋性降低。控制癫痫发作。
失眠的定义为睡眠障碍的一种类型,是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偶尔失眠对健康影响较小,但长期慢性失眠,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频繁从噩梦惊醒,醒后无法再入睡,白天头昏、疲劳、嗜睡、精神不振等。病因:环境因素、个体因素、躯体因素、心理、精神因素、安眠药和嗜酒者的戒断反应、对失眠的恐惧引起的失眠等病程分为:①急性失眠,病程,病程≥1个月,,病程≥6个月。临床治疗:1心理治疗2行为治疗3药物治疗4经颅磁刺激等等综合治疗失眠的认知:失眠患者常对失眠本身感到恐惧,过分关注失眠的不良后果,常在临近睡眠时感到紧张、担心睡不好,这些负性情绪使睡眠进一步恶化,失眠的加重又反过来影响患者的情绪,两者形成恶性循环。认知治疗的目的就是改变患者对失眠的认知偏差,改变患者对于睡眠问题的非理性信念和态度。第二天精力好,代表睡眠好,不用管睡眠时间长短。失眠的危害:1.失眠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减弱。2.失眠引起记忆力减退、头痛。3.失眠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4.失眠可导致植物神经紊乱。5.经常失眠可引起老年痴呆症。6.经常失眠使人过早衰老,缩短寿命。7.儿童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失眠的行为治疗:1:坚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2:睡前放松,可以散步,打太极拳3:睡前远离咖啡和尼古丁4:选择锻炼时间,下午锻炼是帮助睡眠最佳时间,而有规律的身体锻炼能提高夜间睡眠的质量。5:保持室温稍凉,卧室温度稍低有助于睡眠。6:大睡要放到晚间,白天打盹会导致夜晚睡眠时间被“剥夺”。7:保持安静,关掉电视和收音机,因为安静对提高睡眠质量是非常有益。8:舒适的床9:睡前洗澡,(泡脚)助于你全身肌肉放松,令你睡的更香。10,不要依赖安眠药11尽量不熬夜12避免精神高度紧张,保持良好心态13晚上全身或足部等局部按摩有利于睡眠14睡前避免过度兴奋和思虑过多,不看小说、手机等15不要把上床就是入睡作为目的,可以看最不喜欢的书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杨建仲主任医师出诊时间:每周二下午、周三、周四上午祝早日康复!
登录 健康山西(原山西挂号)官网,选择山西省人民医院医院、选择神经内科、选择杨建仲——山西省预约诊疗服务平台,是山西省卫计委主导建立的官方诊疗健康服务平台,主要提供山西省医院预约挂号,在线支付,咨询医生,报告查询等服务
癫痫(epilepsy)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脑部疾病。其特点是持续存在能产生癫痫发作的脑部持续性改变,并出现相应的神经生物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后果。确诊为癫痫至少需要一次癫痫发作。据中国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国内癫痫的总体患病率为7.0%。据此估计中国约有900万左右的癫痫患者,其中500-600万是活动性癫痫患者,同时每年新增癫痫患约40万,在中国癫痫已经成为神经科仅次于头痛的第二大常见病。 癫痫病因复杂多样,包括遗传因素、脑部疾病、全身或系统性疾病等。 癫痫可见于各个年龄段。儿童癫痫发病率较成人高,随着年龄的增长,癫痫发病率有所降低。进入老年期(65岁以后)由于脑血管病、老年痴呆和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增多,癫痫发病率又见上升。癫痫病人的护理及注意事项服药护理:1、 癫痫患者大部分是以药物开始治疗的,所以按时按量,坚持服药尤为重要。要防止少服、漏服、错服、多服,家属及患者不可以随便更换药物和增减剂量。无论是增减 剂量还是更换其他药品,均应在主管医生指导下进行。2、癫痫是一种长期慢性的发作性疾病,需要3-5年的正规治疗。患者不能增减或突然停药,否则可能是导致病情反复或出现病情加重致癫痫持续状态。癫痫发作在完全控制三年以后才可以考虑逐渐停药,停药过程也需要一年以上,病程越长,剂量越大,停药需要越要缓慢。3、癫痫患者服药时,如果出现对药物过敏,例如:皮肤过敏,出现皮疹等,请立即停药,门诊就诊,同时皮肤科等相关科室会诊。4、癫痫患者应慎用青霉素及沙星类药物。如有感冒慎用含有咖啡因的药物。如感冒通,感冒胶囊等,尽量使用中药制剂。日常护理:1、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从事一些轻体力活动,但要避免过度紧张、劳累等。2、尽量避开危险场所及危险品,不宜从事高空作业及精力高度紧张的工作。如登山、游泳、开车、骑自行车、长跑及球类活动。儿童不宜独自在河边、炉边,夜间不宜单独外出。尤其不要做现代化的高空游戏,如过山车、蹦极等。3、癫痫病人独自睡觉的卧室不要放带有棱角的家具,床上不要放剪刀之类的尖锐物品。4、经常发作的病人最好不要佩戴眼镜,如果必须佩戴时,应带镜框镜片结实的眼镜。5、不要长时间的使用电脑,电视和手机,最好每次使用不要超过半小时。生活方式:情绪要乐观、注重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常备药物准备。饮食原则:1、饮食有节:饮食过饱,过饥,以及一次性大量饮水均可诱发癫痫。另外,喝茶,使用含咖啡因的食品如巧克力、咖啡、可乐等碳酸饮料均可诱发癫痫发作,故应禁止。2、戒烟戒酒:烟酒均可诱发癫痫发作,尤其是酒精的危害更大,慢性酒精中毒可引起大脑皮层结构和功能改变,使癫痫发作,长期饮酒成瘾症突然戒酒也可引起癫痫发作。酒精可加速抗癫痫药物的代谢,降低血药浓度而减低药效。因此癫痫病人应禁止一切酒类和含酒精的饮料。定期复查:1、 抗癫痫治疗的整个过程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治疗。切忌有病乱投医。2、 正规治疗首先要明确是否为癫痫发作,是哪种类型,属于哪种癫痫综合征,这三个问题不同,其治疗选药也不同,预后也不同。3、 为了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患者应定期复查,并进行辅助检查。4、 抗癫痫开始治疗1-2个月复查一次。每次复查应携带病历本及之前所有检查报告供医生参考。 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杨建仲主任 出诊时间:每周二下午,周三、四上午祝:早日康复!本文系杨建仲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癫痫患者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专家建议 中国抗癫痫协会癫痫社区管理工作委员会 癫痫不是接种新冠疫苗的禁忌征; 目前暂无证据显示癫痫患者接种新冠疫苗 后的合并症风险高于一般人群; 部分癫痫患者应暂缓接种:既往在疫苗接 种后出现异常反应的患者;确诊或可疑的癫痫综 合征,尤其是存在热敏性的癫痫综合征患者;近期6 个月仍诉癫痫发作的患者应暂缓接种; 癫痫患者在疫苗接种前后应严格注意:接 种前咨询专科医师,根据癫痫病史、用药、发作情 况等进行评估;告知此前接种疫苗后出现的异常 反应;告知正在服用的药物:如免疫抑制剂或免 疫调节剂等;接种前后保证规律服用抗癫痫药物, 避免发作诱因:如睡眠剥夺、饮酒、情绪剧烈波动 等;接种后出现任何异常反应应立即报告专业机 构密切观察;若在接种新冠疫苗第一剂后出现异常,如发 热、过敏、发作等,应立即报告专业机构并密切观 察评估,暂缓第二剂接种。? 324 Journal of Epilepsy, Jul. 2021, Vol. 7, No.4 http://www.journalep.com
接种新冠疫苗和肉毒毒素治疗 新冠病毒疫苗 新冠病毒疫苗,是用于预防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种生物制剂。注射后会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抗体、免疫激素等,将在未来一定的时间内阻止病毒对我们的伤害。 从A型肉毒毒素的成分原理来看,其在注射后会形成机体的抗原抗体反应。 如果这两种制剂在间隔较短的时间内同时作用于人体,有可能诱发机体的反应加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些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热、乏力、局部红肿等)加重,且鉴于人体存在的差异性,也不排除其他的特异反应等。 注射新冠疫苗多久后可以注射肉毒毒素? 基于此种情况的前提下,建议二者在注射时需要合理的时间间隔,刚刚注射新冠疫苗不久的人群,暂缓注射A型肉毒毒素。 新冠疫苗面世的时间尚短,当前医学上还未对此疫苗与肉毒毒素二者是否会有冲突反应,发布明确的结论 新冠疫苗与其他疫苗接种建议间隔时间为大于14天。疫苗产生抗体的时间大概在注射后的半个月至一个月,肉毒毒素补充加量时间为7天左右。 如果想接连注射这两种制剂,建议二者间隔14天以上为宜。
癫痫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疾病之一,其中约40%女性癫痫患者处于育龄期。与男性患者相比,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面临更多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生理心理方面负担也更大。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面对怀孕和抗癫痫药物(AEDs)致畸不良反应时,容易高估药物不良反应,选择放弃怀孕,或仅维持极小药物剂量,甚至自行停药,导致妊娠期频繁发作,产生严重异常的胎儿。 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电图与癫痫学组组织相关专家讨论并撰写《中国围妊娠期女性癫痫患者管理指南》,于2021在中华神经科杂志上发表,旨在为育龄期有生育计划的女性癫痫患者在备孕期、妊娠期、分娩期和哺乳期全程提供有效管理和科学指导。 孕前咨询 通过孕前评估、选择最佳受孕时机,可减低胎儿畸形和儿童智力发育障碍的风险。育龄期女性有怀孕意向之前,应先向癫痫专科医生和产科医生咨询。 推荐意见: (1)建议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至少无发作9个月再计划妊娠(B级推荐)。 (2)如果患者最近3~5年均无发作,且脑电图正常,参照癫痫减停抗癫痫药物的一般原则,可考虑逐步停药,但应事先充分告知患者癫痫可能复发及其对患者和胎儿的影响(D级推荐)。 (3)考虑到女性生育的黄金年龄较短,且大多数低剂量抗癫痫药物的致畸风险较低,对于正在联合治疗的女性,临床上并不建议完全停药后再怀孕,而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a.改为低剂量单药;b.替换高致畸率药物;c.维持原方案,但减少剂量(D级推荐)。 (4)建议在怀孕前检测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建立妊娠期间药物剂量调整的参考基线值(C级推荐)。 计划妊娠和孕早期管理 充分准备下的计划妊娠对保障女性癫痫患者的母胎安全至关重要。在备孕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01 抗癫痫药物致畸风险 抗癫痫药物致畸风险与其药物种类、剂量高低和是否多药治疗相关。EURAP最新前瞻性研究比较了8种抗癫痫药物单药治疗时重大先天畸形的发生率,丙戊酸(10.3%)最高,而奥卡西平(3.0%)、拉莫三嗪(2.9%)和左乙拉西坦(2.8%)显示较高安全性。 02 抗癫痫药物与胎儿出生后精神运动发育 宫内暴露抗癫痫药物对胎儿大脑发育的远期影响同样值得关注。目前研究结果表明,患癫痫女性孕期暴露丙戊酸,与其子女的智商减低、学习能力下降及自闭症谱系障碍相关(2b级证据)。没有证据表明其他抗癫痫药物对胎儿出生后的精神运动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03 低叶酸水平与致畸风险 一般认为,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患癫痫女性较大众人群需要补充更多叶酸,尤其当同时使用拮抗叶酸的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苯巴比妥、苯妥英、卡马西平。 推荐意见: (1)建议在备孕时,优先选择新型抗癫痫药物,尽可能避免使用丙戊酸,尽量保持单药治疗的最低有效剂量(A级推荐)。 (2)对于已经在使用丙戊酸的女性患者,建议重新评估,尽量改用其他抗癫痫药物替代后再考虑怀孕(C级推荐)。 (3)计划外怀孕且正在使用丙戊酸的女性,若发作控制良好,不推荐在妊娠期临时替换丙戊酸,调整到较低剂量即可;若发作控制不佳,可尝试用起效较快的新型抗癫痫药物进行替换,或添加新型抗癫痫药物,并维持较低的丙戊酸剂量(D级推荐)。 (4)推荐患癫痫女性从备孕时开始每天补充叶酸,并至少持续到孕12周(A级推荐)。若未服用抗癫痫药物,建议叶酸日剂量为0.4mg;如正在服用叶酸拮抗药或既往有流产史、曾生产过神经管畸形儿,建议叶酸日剂量为5mg(D级推荐)。 孕中晚期管理 从孕13周直至分娩前为孕中晚期。怀孕12周以后,药物的致畸风险降低,而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下降以及睡眠不足、压力增加,使癫痫发作和产科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因此,该阶段管理的重点转为预防癫痫发作和监测胎儿生长。 推荐意见: (1)建议对患癫痫孕妇每2~3个月进行癫痫门诊随访,动态评估患者的癫痫发作情况,依据孕前或孕早期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基线值,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联合治疗。对于服用拉莫三嗪的孕妇,建议每月监测血药浓度(C级推荐)。 (2)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患癫痫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症状,应请精神心理科医生进行早期干预(D级推荐)。 (3)建议孕期密切监测胎儿健康状况,如果发现胎儿异常,建议咨询产科医生和新生儿科专家,以确定妊娠期间和产后的治疗方案(A级推荐)。 分娩期和哺乳期管理 对于分娩期和哺乳期的女性在分娩方式的选择上、分娩时癫痫发作的预防和处理方式、抗癫痫药物剂量回调和维生素K使用和母乳喂养的问题上给出了如下建议: 推荐意见: (1)对于癫痫发作频繁和癫痫持续状态风险高的少数孕妇,可以考虑选择性剖宫产,并建议在条件完善的医疗机构实施(A级推荐)。 (2)患癫痫孕妇分娩时镇痛药物优先选择吗啡,而哌替啶可能降低癫痫发作阈值,应谨慎使用(D级推荐)。分娩期间应当继续服用抗癫痫药物,如果经口不能耐受,则改为具备胃肠外给药途径的药物,如丙戊酸、苯巴比妥和左乙拉西坦等(D级推荐)。 (3)建议对患癫痫孕妇在分娩后10~14天检测血药浓度,并根据血药浓度调整抗癫痫药物剂量(D级推荐)。 (4)如果母亲孕期使用了酶诱导型抗癫痫药物,建议新生儿出生时肌内注射1mg维生素K。对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