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身高促进门诊,孩子们得到的首个医嘱,几乎都是测骨龄。然而很多家长不明白,骨龄和身高到底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测骨龄?1.骨龄和身高的关系非常密切。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受到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体在生长发育、成熟类型、最终身高、体重水平等方面存在较明显的差异。相比于年龄,骨龄更能准确地反映孩子骨骼的成熟度,是评估儿童体格发育情况的最核心指标。2.骨龄与生活年龄,很多时候并不像我们期望的那么同步。每过一年,我们的生活年龄会增长1岁,但骨龄可能只长了不到1岁、刚好1岁或者超过1岁。因此,骨龄与生活年龄之间会有一个差值,根据差值可判断儿童发育是否正常。3.骨龄与生活年龄相差2岁以上,属于发育异常。4.骨龄与生活年龄相差1岁以上2岁以下,属于发育延迟/提前5.骨龄与生活年龄相差1岁以内,属于发育正常。6.根据骨龄减生活年龄的差值,家长们可以对孩子的发育程度做到“心中有数”。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骨龄评测不能直接在家获取,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掌握好拍X片测骨龄的频率。
女孩1米46考不上教师,男子1米6被分手30次别让孩子的身高,毁掉了未来的优势曾经,有位妈妈带着刚上大一的女儿心急火燎地找到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专家,说:“女儿从小就想当英语老师,高中3年苦读终于考上了外语学院,眼看梦想近在咫尺,却被老师告知因为太矮拿不到教师就业资格证,这3年来的努力都白白浪费了!大夫,孩子现在1米46,还有长高的可能吗?”虽然很残忍,但医生也只能实话实说——我也无力回天啊。“如果小时候好好地进行身高管理,是有可能长到160甚至165的。但是她的骨龄已经成年,没有办法长高了。”在门诊室,一天最多可以遇到8-10个这样的孩子。身高不到1米6,导致主持梦、教师梦、军人梦就这样破灭了。实在是让人心痛!常有家长问一个问题:身高对孩子而言真的有那么重要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小时候,孩子长不高,每个学期都坐第一排,天天吃粉笔灰……可能被同龄人笑话“小矮人”,受到欺负,影响学业,更有可能落下“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长大后,孩子不够高,再有才华,当老师,护士、主持人都会受到身高的限制,更别提从军或者上艺校了。有很多家长的孩子,身高159,就是差那么一点点,报不了想学的专业,干不了想做的工作。 甚至权威数据表明,身高排在前30%的男性比排在后面的男性,收入高出35%。对女性而言,因为身高导致的收入差距也高达24%。在中国,有一定几率是,身高矮意味着你可能会比别人赚得少。作为女性,你如果个头不高,买衣服都难买。永远穿不了气质款的大长风衣、显身材的长筒靴,气场都矮人一大截。作为男性,你如果长得不够高,胖起来比别人更明显,一瘦更显得弱不禁风,到正式场合还会被打量和嫌弃,女孩走到你身边都会觉得没安全感。 可以这么说,身高已经在无形中影响了孩子的财富与幸福。有很多孩子发育异常,但家长却没有充分重视,等到带孩子来医院就诊时,往往已经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老经验”不一定靠谱 避免陷入长高误区 “虽说儿童的身高是会遗传的,父母的遗传占到60-70%,但是30%的后天环境因素更为重要。”小儿内分泌科专家表示,门诊经常遇到一些家长因为一些错误的观念,使得孩子的生长发育缓慢而遗憾终生。 误区一:父母高,孩子一定高 虽然身高和遗传有紧密的关系,但遗传给的只是一个身高的范围,上下有8厘米的偏差。如果孩子身高向遗传的上限靠近,那就较为理想,如果往遗传的下限靠近,孩子的身高就矮小。调查显示,我国有30%的孩子并不能达到遗传身高。 误区二:孩子现在高,长大也一定高 孩子没到青春期,突然长得快不一定是好事,有可能是性早熟,性早熟的孩子可能长不高。性激素加速骨骺软骨过早闭合,使得生长空间缩短,成年后可能反倒比一般人矮。 误区三:孩子现在矮是晚长 受遗传因素影响,孩子晚长也是有可能的,通常晚长的孩子骨龄落后于正常孩子。但是有的孩子骨龄落后是因为营养不良、睡觉太晚、压力过大、运动少等导致生长激素无法充分分泌,如果是这个原因,孩子现在不高,以后也不一定能长高。 误区四:青春期后还能长高 男孩变声和女孩来月经是标志孩子进入青春期发育后阶段的特征。这个阶段孩子的骨骼生长区(骨骺)已经接近闭合,身高开始进入停长倒计时,此时想办法已经较晚。 身高增长慢 家长应警惕 如何判断孩子身材矮小呢?“每位家长都应该学会观察孩子的身高增长情况。”定期测量孩子身高可以帮助父母了解孩子身高、体重的发育状况,及时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早发现、早就诊、早干预。 “如果孩子每年的生长发育速度低于以下数据:婴幼儿期(3岁以内)每年长高少于7厘米、儿童期(3岁~青春期)每年长高少于4~5厘米,青春期每年长高少于7~8厘米,家长就要引起重视。及时给孩子做身高干预,培养孩子正确的饮食、运动、睡眠习惯,后天的干预能让孩子的身高比自然状态下平均多长高5~10厘米。”姜志红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儿科医学中心儿童保健科-生长发育门诊姜志红,女,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学中心中心副主任,儿童保健科,生长发育门诊。1992年同济医科大学儿科系儿科医疗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2007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专业硕士学位。对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矮身材、性早熟、性发育不良、营养失衡、免疫力低下、甲状腺疾病、抽动症、多动症、神经系统疾病及后遗症的诊治。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小儿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发育行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儿童康复合作发展联盟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学组副组长河南省医师协会青春期健康与医学专业委员会儿童保健学组组长好大夫网站:http://jiangzhih.haodf.com/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景华路24号乘车路线:市内乘103、6、11、12、17、19、27、45、50、60、82路公交车到河科大一附院下车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姜志红经常一个暑假过去同班同学突然蹿高了一大截还自信快乐了不少?...暑期是孩子增高的黄金期身高落后的孩子一定要趁暑期好好“拔拔高”!如何“拔高”呢?首先要重视身高问题!现在父母大多都更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近在眼前的身高问题。2017年9月3日《中国儿童身高管理现状调研报告》显示,我国超过50%的儿童没有达到遗传的身高,近八成的儿童没有达到父母对其身高的预期水平,中国家长对孩子身高盲目乐观。对于矮小的孩子来说,身高是他们永远无法言表的伤痛。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都让他们备受打击。很多矮小儿童由于自卑的心理不愿与人交流,导致内心承受的压力无法宣泄、意愿无法表达,最后产生自闭,进而发展为抑郁,给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矮小症的发病率全国达3%! 什么是矮小症?儿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2SD,标准线称SD)或第三百分位(简单来说,就是同性别同一个月出生的100个孩子,个头从小到大排列的前3个孩子)即为矮小。家长们如何发现孩子矮小?1、每年长高不到5厘米;2、总是坐在教室前排;3、比同龄甚至低龄孩子矮半个头;4、长时间不买大的衣服和鞋袜。 比照下表看看您家孩子有没有偏离平均值 遗传?晚长?警惕这些误区 人的身高,70%是由先天遗传基因决定的,30%受到后天的营养、睡眠、运动、内分泌、心理以及疾病等因素的影响。父母个子高,孩子个子不一定也高,因为有后天多种因素的影响。父母个子矮,如果充分利用后天因素进行身高干预,完全可以突破遗传身高,长得更高。 确实有极少一部分孩子会“晚长”,在医学上叫“青春期发育延迟”。在以前生活水平不高的年代,由于后期营养状况的改善,孩子会出现晚发育、“晚长”的现象。但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孩子由于营养过剩等,发育普遍比上一代人早,不能用上一代人的发育时间来判断现在的孩子。如果发现孩子矮小,应该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判断清楚孩子个子矮的原因,及时进行干预。 儿科医学中心儿童保健科-生长发育门诊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姜志红,女,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学中心中心副主任,儿童保健科,生长发育门诊。1992年同济医科大学儿科系儿科医疗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2007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专业硕士学位。对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矮身材、性早熟、性发育不良、营养失衡、免疫力低下、甲状腺疾病、抽动症、多动症、神经系统疾病及后遗症的诊治。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小儿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发育行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儿童康复合作发展联盟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学组副组长河南省医师协会青春期健康与医学专业委员会儿童保健学组组长好大夫网站:http://jiangzhih.haodf.com/
孩子身材矮小是咋回事呢?该如何正确对待?原创家有小宝洛阳家有小宝洛阳3天前河南商报洛阳宝姨 关彩晴通讯员 刘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和孩子对身高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孩子身材矮小是咋回事呢?该如何正确对待?快跟宝姨一起来听听医生是怎么说的吧~受访医生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 姜志红孩子个子低=“晚长”吗?很多家长都抱有这样的观念,觉得孩子目前虽然身高不高,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进一步增加,身高逐渐会追赶到正常状态。实际上有的孩子确实属于晚长的类型,不过随着目前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晚长的孩子越来越少。在以前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比较低下、营养不足的情况下,晚长可能是相对比较多的情况。但是随着目前生活经济水平的提高,营养是过剩状态,大部分孩子实际上是属于发育提前的状态,晚长的孩子越来越少。判断是晚长还是正常生长状态,需要通过医学检测发现,包括性激素水平的测定,以及骨龄和实际年龄是否吻合。如果骨龄落后于生活年龄,可能是处于晚长状态,如果骨龄和实际的年龄相仿,患者就不是处于晚长的状态,这时盲目的等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没有办法达到改变终身高的目标。所以家长要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来进行最终的判断,如果是晚长可以等待,如果不是晚长,就要及时进行治疗,以免贻误治疗最佳时期。“晚长”的孩子需要治疗吗?首先要判断区分孩子到底是不是晚长,如果带医院检查了孩子没有任何问题,一般不需要治疗。但这些孩子个子小、成熟慢,可能因为与他人不同而产生精神负担甚至精神创伤。因此,家长和孩子都要了解这种生长类型。家长可以鼓励、安慰孩子,并定期带孩子找医生检测身高,通过医生的权威解释,解除孩子的心理负担。医生会结合实际情况给出用药建议,看孩子是否需要治疗。合理的治疗可以促进这些儿童加快生长。导致矮小症的疾病有哪些?引起身材矮小的原因有很多,有生长激素缺乏、小于胎龄儿、特发性矮小、性早熟、特纳综合征、先天软骨发育不全等,但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遗传和家族因素如果家族中有成员身材矮小,那么下一代患矮小症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但是遗传因素也可以受到后天生长环境因素影响。2、出生时的体重和身长如果孩子在出生时的体重低于正常出生体重,这些孩子在各年龄期及最后成人期的身高大多数均矮于出生时体重、身高正常者。3、营养与疾病母亲在孕期的营养对胎儿生长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母亲在怀孕时有严重的营养不良,或慢性心、肺、肝和肾脏疾病,都可能造成胎儿生长障碍,使得孩子在胎儿期以及出生后的身高都低于正常水平。某些内分泌疾病,例如:与出生后身高增长密切相关的生长激素,如果缺乏生长激素就可能引起孩子身材矮小;又如甲状腺素,它能够调节机体代谢,如果缺乏甲状腺素,不仅可导致孩子身材矮小,还可能严重影响孩子们的智力发育。常见矮小认识误区其实不管是体质性的“晚长”还是特纳综合征等病症,都不可怕,但很多家长抱有侥幸心理,把“矮小”当作“晚长”,认为孩子小时候矮一点没关系,以后发育时会赶上去的,想象着孩子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青春期猛长时期,结果却错过了矮小最佳的诊断治疗时机。在这里医生建议父母要定期给孩子检测身高,计算生长速度。尽早就医,明确病因、早期进行规范化治疗以避免延误孩子的生长时机,不但治疗效果好,还省钱。另外,由于家长们并不知道矮小的诊断标准,往往认为孩子的身高低于班级平均水平就是矮小症。 其他的认识误区还包括补钙越多对孩子长高越有利;蛋白质含量越多对孩子长高越有利;凡是矮小就一定要用药物治疗;只要能促进生长的药物均能帮助长高;身高完全来自于先天遗传,后天无法进行补救等。而这些误区正被许多不良商家所利用,而最终使得这些孩子与家长落入了所谓“陷阱”。矮小症如何治疗?1、药物治疗:即生长激素治疗,适用于特发性矮小、青春期延迟以及由于生长激素缺乏引起的矮小。2、改善生活习惯:在生长激素治疗的前提下,应纠正患儿偏食等不良习惯,保证饮食均衡,及时补充能量,同时保证睡眠,更好的促进患儿身高的生长,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具体用药需要结合临床,以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人生长激素是人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由19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如果缺乏就会产生矮小症)和维持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如果严重缺乏会造成组织器官萎缩和功能衰竭,包括神经、免疫和其它脏器等)。这些生理功能主要是它能增强细胞对氨基酸吸收和促进蛋白质合成。蛋白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它的合成和降解速率平衡(在代谢和营养学上称为氮的正/负平衡)决定了细胞生命活力的强弱(包括神经、免疫、造血和其他组织和脏器),也决定了人体抗病、抗感染和组织器官正常生理功能的能力。此外,它对人体的水盐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老人的血液hGH含量不到儿童的1/10,故尔造成老人的蛋白质合成趋向氮的负平衡,细胞水分减少,生理功能下降,碳水化合物不易转化为蛋白质,而呈血糖上升和脂肪积累,人体易于发胖。 hGH(人体生长素)的分泌量随着年龄增加而减少,从20~30岁以后,每年逐渐减少,因此60岁时人的hGH分泌量只有年轻时的一半;80岁时只有年轻时的1/5。正是这种荷尔蒙分泌量的下降,导致了我们的青春逐年消逝。 1996年8月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终于正式批准hGH在临床上使用,用来治疗所有缺乏hGH的病人,也包括正常成年人。现在科学发现hGH减少才会出现人体的衰老。合理的补充hGH,可以使人体的衰老现象产生逆转。作为目前唯一能从根本上逆转衰老、再现青春的抗衰老制剂,hGH已成为美国、日本以及众多西方国家的抗衰老首选产品。hGH还可以达到减肥、去脂、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能消除皱纹、保持皮肤细致光滑、促进毛发再生、促进心肌细胞的生长、加速伤口愈合能力以及促进新的骨骼生长等等。使用正常剂量的hGH并无副作用。目前所发现的副作用都是因为使用超大剂量所造成的。使用注射大剂量(正常量的三四倍以上)的hGH,会造成轻微水肿,及手腕关节痛,还可能会抑制甲状腺功能。另外,肿瘤患者、糖尿病患者和肝功能异常患者忌用hGH。所以切记,请勿自行随意使用高剂量的hGH及针剂注射。
1、大骨龄儿童尚可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时,如果预测成年身高不过低,不建议联合其他用药; 2、当预测身高过低,且不适合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如曲普瑞林或亮丙瑞林)时,可考虑联合其他药物,如来曲唑(除MAS外,只适应男孩,且年龄不能过小)、他莫昔芬(一般仅用于女孩),抑制骨龄增长,前者效果肯定,后者效果不肯定; 3、自然生长空间过小,或使用rhGH生长速度过慢,且女孩大于9岁,男孩大于10岁,可考虑rhGH联合司坦唑醇治疗,可促进生长加速,但持续作用时间有限,能达到列举病例中治疗效果者不常见。 4、上述联合用药中,除GnRHa之外,均无性早熟适应症,均属超说明书用药,且多数安全性有待考证。
发表于 2009-08-02已阅读101287次 个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潘嘉严) 身高测量:无论是矮小还是性早熟患者,治疗后每月测量身高是必须的,由于一个月时间内身高变化毕竟较小,需要尽量准确测量。准确测量身高需要注意“四同”:①相同的时间,由于站立或坐起后,人的脊柱的椎间隙会受到压缩,早晚身高会不同,相同的时间测量才有可比性;②相同的测量尺;③同一测量者测者,不同的人,尺卡在头部的松紧度会有差别;④孩子相同的站立方法(要求脱鞋、脚跟、臀部、肩部和头部全部靠墙,挺胸、收腹、腰部尽量挺直、两眼平视,头部不要过仰,否则测不到头部的最高点)。如果在家测量,可在墙上贴一张纸,每次测量后在纸上画一条线,不需要每测量出具体高度,只需要区分出与上一月的差距即可。在家测量时一定注意尺与地面水平,需要用直角三角尺,或用硬的书本,一条边贴墙,另一条边与地面水平。时常会有家长反应,“孩子上个月增长了2CM,这个月怎么一点没长?”,主要还是与测量误差有关。治疗时间长一点后,可用几个月的增长幅度去平均(注意:平时不要过于频繁测量身高,一般情况下,身高、体重每月测量一次即可(并建议做好记录),否则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心理压力过大,不利于长高)。由于药物剂量一般按体重计算,如果体重变化超过10%,有可能需要调整药物剂量(半年复查期内,体重要注意适当控制,变化尽量不要超过10%)。 生长素治疗复查时间及项目:对于应用生长素治疗者,治疗3个月后,需要复查甲状腺素(主要查FT3、FT4和TSH)和空腹血糖(注:由于化验单上的甲状腺功能正常标准,都是成人标准,对于成长期儿童,如果TSH在正常范围内,FT3和/或FT4正常偏高或略高于正常成人标准,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任何处理)。由于治疗者多为矮小患者,过去生长速度过慢,甲状腺素需要量较少,生长明显加速后,甲状腺素需要量增加,少数人可能引起甲状腺素的相对不足。甲状腺素不足,需要短时间内口服左甲状腺素片,否则会影响生长素的疗效(也有少数甲状腺素调节过度出现甲状腺素稍高者,此时只要TSH不过低,也般不需要处理,继续使用生长素常常会自动降至正常)。半年左右复查时,除需要检查甲状腺素和血糖外,还需要检查骨龄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由于复查IGF是为了了解用药后的情况,复查时要尽量继续用药,否则影响结果的可靠性。且不同医院的IGF检查结果可能有较大差异,也有一些医院的试剂可靠性不一定高。我院配备有国内检测IGF最先进的德国西门子公司的IMMULITE 2000化学发光仪,并使用DPC进口试剂检测,次日即可出报告,如果初诊在我院治疗者,建议来我院复查IGF)。IGF的复查,既是用药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也是生长素剂量调整的重要指标。国外最新资料表明,根据IGF结果适时调整生长素剂量,治疗效果明显好于传统固定剂量。之后的复查,一般半年一次即可,治疗1年时复查,最好还能复查肝肾功能(可与血糖一起做)。 如果复查就诊前一天能到医院,可先到我院儿童保健科先开相关检查单,并评估骨龄,方便次日检查与就诊。如果就诊当天上午9点前能到医院,空腹检查项目还可检查,超过9点到医院,再空腹就没有意义了,则空腹检查项目可回当地检查或次日在我院检查后,待结果出来再发信息通知家长。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只要做对相对规范,不论治疗与否,除非极个别特殊情况外,原则是不需要再做。因此,治疗后复查时,不需要再做生长激素的激发试验了。 生长素剂量调整:生长素短时间内一般不需要调整,体重变化不超过10%一般不需要调整,即使调整,也不仅仅根据生长速度或体重。还需要考虑不同病因,初次用药前的生长素激发试验结果、青春发育情况、骨龄大小,特别是IGF-1和IGFBP-3复查结果等。定期复查也很有必要!治疗效果虽然很重要,用药安全性更重要!生长素剂量的范围较宽,我们对于骨龄较小,治疗时间较充裕者,一般从正常范围内较小剂量开始,如果小剂量效果较好,费用相对较低,副作用也更少出现,如果效果不理想,再考虑调整剂量。对于骨龄较大,治疗时间有限的儿童,一般从正常剂量的中等或偏大开始,因为时间有限,慢慢观察有可能影响最终治疗效果。 生长素停药指标:对于年龄较小就开始治疗者,可在身高达到或略超过同龄人身高时(一般需要2~3年或更长)可暂时先停一段时间,待身高又明显低于同龄人时再用。对于骨龄较大者,由于治疗时间有限,停药的指标是连续三个月,月生长速率小于4mm时停用(虽然每月3mm时,生长素还可起到1-2mm/月的作用,但可用时间已经很少,幅度过小的提高没有实质意义)。但对于用药期间身高已经接近正常成年身高者,也可考虑停药,但停药前需要详细评估是否达到治疗目的。如果是距离上次复查后3个月或是以上停药,最好能在当地检查肝肾功能、血糖、甲状腺功能,上述检查正常,可直接停药(不需要慢慢减量再停)。 GnRHa治疗复查项目和剂量调整:由于性早熟患者的GnRH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常用的药物有曲普瑞林如:达菲林、达必佳、或亮丙瑞林如:抑那通、贝依、博恩诺康)治疗剂量是个难点,需要个体化,即每个人,不同时期用量可能都不一样。尤其是治疗的前半年到一年需要时常复查。治疗后2个月、半年都要复查身高增长情况、性发育控制情况、B超(女孩,男孩只需测睾丸大小)、性激素水平[一般为性激素六项,至少需要包括LH、FSH和E2(女)或T(男)],必要时复查GnRH激发试验等,每半年复查骨龄,以便适时调整剂量。剂量过大,生长过于缓慢,对提高成年身高帮助不大,剂量过小,青春期难以控制,达不到治疗目的。按照性早熟指南要求,骨龄最好能详细评估,因为相隔时间短,不详细评估难以辩明骨龄增长情况,不利于剂量调整。联合应用生长素者,还需要复查生长素治疗后相关项目。GnRHa的剂量调整主要在前半年,半年后,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变化,一般是半年一次,复查项目同半年时复查。 目前在GnRHa治疗两个月以上复查时,时常采用检查注射GnRHa后1小时左右的性激素的方法,这样相当于一次简易激发试验(首剂有加强者,注射第三针常常不足1个半月,一般不查注射后一小时值),除非治疗不顺利,复查时,一般很少再做规范的GnRH激发试验。 GnRHa停药指标:应用一般不少于两年,在骨龄与年龄相当,且达到或接近正常性发育年龄,预测身高稍高于目标身高时(一般要高出2~3cm)时可考虑停药。对于女孩,一般在骨龄不过大的情况下,年龄要大于10岁,身高在150CM左右才考虑停药。因为停药后,还有2~3个月的骨龄生长较缓慢时间,但部分人在之后的2~4个月有可能有骨龄较快生长期,后期骨龄快速生长可能会降低预测身高。或者在女孩骨龄大于13.5岁,男孩骨龄大于14.5岁时停药,此时即使联合使用生长素,也不能起到提高终身高作用了,但生长素还可考虑继续用。达到GnRHa停药指标时,可以直接停药,一般不需要做特殊检查。 对于假性或部分性性早熟口服中药者,一般是每3个月复查B超、性激素(一般检查性激素六项,至少需要包括LH、FSH和E2),必要时复查GnRH激发试验。半年复查骨龄。 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后注意事项:由于生长素是人体每天都会正常分泌的一种激素,rhGH是与人体自身分泌的生长激素完全一致,用药期间,不需要把出现的任何异常情况都与rhGH相关联。生长素也不会象有些人想象的那样会促进性发育或促进骨龄增长(虽然生长素缺乏者可能原来骨龄过小,应用生长素使其正常后,有向正常骨龄过渡的可能),否则就不可能用于提高终身高了。如果生病较重时,由于自身生长会受影响,可考虑停用几天。平时有特殊情况,停用几天也没有多大问题。由于正常人也每天分泌生长素,用药期间应用一般药物或注射预防疫苗等不受影响。 GnRHa是将正常人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一种10肽)中的一个氨基酸替换,使之与垂体上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结合力更强,而又起不到应有的促性腺激素释放的作用而达到抑制青春发育的目的。总体上安全性良好。说明书上有些副作用主要是针对成人的,因为成年性激素水平较高,突然抑制后会引起骨质疏松等一系列性激素下降的副作用,而早熟儿童,本来性激素水平就应该很低,性激素下降后,才更符合正常生理过程,一般不会出现性激素减低的相应副作用。女孩在性发育成熟较度高时,特别是用药前子宫内膜已经较厚或已有初潮者,使用GnRHa半个月左右,有可能会出现阴道出血。这是由于性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的撤退性出血,属于正常现象,且正常情况下,只出一次(持续天数不等),不出第二次。另外,用药期,遇生病时应用一般药物或注射预防疫苗不受影响,假性性早熟时口服中药也一样。 随着来曲唑使用者的增多,使用来曲唑者更需要注意定期做好安全性监测,毕竟目前国内尚未正式批准此类药物用于治疗性早熟。由于使用来曲唑后,可能因为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而造成骨质疏松,使用来曲唑前需要检查:骨密度、25羟维生素D和骨型碱性磷酸酶,骨龄度正常,方可使用。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饮食,防止体重过快增长,每3个月需要定期复查上述三项检查,有问题需要及时处理或暂停使用来曲唑。 使用司坦唑醇联合生长素治疗者,每三个月需要检查肝肾功能,并需要注意控制饮食,防止体重过快增长。
如何减少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的副作用,潘嘉严 谈到激素治疗,很多人都害怕,会不自然地想到“肯定会有很多副作用” ,这是将其他激素,都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相混淆了造成的。其实,内分泌激素有多种多样,不仅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还有甲状腺素、甲状旁腺素、性激素、生长激素、退黑素、抗利尿激素、瘦素、脂联素等等,现在连维生素D都可归为激素的范围。各种内分泌激素的功能与副作用完全不同,由于医学上使用最多的激素就是肾上性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它副作用确实很大,但人体内有100多种激素,多数并不是都象肾上腺皮质激素那样有很大副作用。如甲状腺功能减低者,长期合理使用左甲状腺素几乎没有副作用,糖尿病人一辈子使用胰岛素,并不会影响其他内分泌功能,且不使用反而可能立即致命。孩子们缺锌、缺钙需要补,缺甲状腺素也需要补,为什么生长素缺乏不需要补?特别是补充体内不足时,至少有有利于健康的一面。 当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毕竟是外来的,还是会有一些副作用的。如偶见注射部位疼痛,发麻,发红及肿胀等,一般无需处理,多可自行缓解。个别患者会引起水钠潴留,关节疼痛等,这时只要减低用药剂量或稍停一段时间即会缓解或消除。近期美国还有一例使用生长素后出现股骨头滑脱的报道,但毕竟极少见。另外,应用rhGH者,由于过去生长多数较慢,生长增快后,甲状腺素的利用可能会增加,极少数可能因甲状腺素未能及时调整而出现相对性甲减(需要短期补充)或调整过度(一般不需要用药),生长激素本身人抑制糖代谢的作用,偶见血糖偏高现象,因此需要定期监测甲状腺素与血糖。 不过,由于生长激素半衰期(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很短,只有20-30分钟,注射的药物,因为还有一个吸收过程,半衰期也只有1小时左右,很快就会在体内代谢完毕,不在体内造成长期蓄积,不引起长期副作用。否则,生长激素也不需要每天注射了。且正常人也每天分泌生长激素,注射药物尽量与自身分泌峰重叠,不抑制自身生长激素分泌。 既然rhGH有一定的副作用,那么有没有一些办法去减少它的发生? 青霉素过敏可危及生命,那么我们事先做皮试,能不能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生长素治疗前,如果详细检查,是不是也有可能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首先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需要使用者才去使用。任何药都不可能完全没有副作用,确实需要使用的,有副作用也得用,不需要使用的,没副作用也不用。 其次,使用rhGH前,需要做垂体磁共振、肝肾功能、血糖、乙肝两对半等详细检查。rhGH也不是人人都能用,还有一些禁忌症,如活动性肿瘤、糖尿病合并视网膜变等。由于生长激素会促进各个组织器官的生长,如果体内存在肿瘤也一样会促进肿瘤的生长(但没有肿瘤者,不诱发肿瘤产生;家族中有肿瘤史也不是儿童使用rhGH的禁忌症,因为家族中老人肯定没用过生长激素,他们所患者的肿瘤,肯定不是注射生长激素造成的)。排除一些不适合使用rhGH的因素后,才能使用rhGH,这样会提高rhGH治疗的安全性。 第三,使用rhGH前,需要做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检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了解需要使用rhGH者自身的生长激素分泌水平,才能正确掌握rhGH的使用剂量(剂量过小可能影响效果,剂量过大,可能增加副作用),合理使用生长激素,可减少副作用发生的可能。 第四,用药过程中,定期复查血糖、甲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做好用药安全性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可能会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第五,由于这方面治疗是长期过程,且是在家庭完成,医生要做好对家长的培训,家长也需要了解相关知识,有问题能及时识别,及时处理,同样可减少不良后果发生的可能。 由于人体的生长调控是个复杂过程,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只能反应生长激素的分泌量的问题,并不能反应孩子自身分泌的生长激素活性是否正常,也不能反应生长激素受体量否正常和受体的敏感性如何?整个生长激素轴有很多环节,也有很多生长激素不缺乏的儿童也矮小,由于没有生长激素受体等可用,还得用生长素去追赶身高。2003年7月,全球对药品审查最严厉的机构——美国药品食品管理局(FDA)正式批准rhGH用于非生长激素缺乏的矮小儿童治疗,用于改善成年身高。既然rhGH批准用于非生长素缺乏的儿童治疗,安全性、有效性缺一不可。美国和日本,将rhGH治疗矮小症被纳入国民健康计划,欧洲小儿内分泌协会于1993年正式宣布: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用于治疗矮小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由于rhGH是特殊管理的处方用药,且是长期用药,不做详细检查,不能随意用药。使用rhGH前,除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检及详细评估骨龄并预测成年身高外,还需要检查生长素激发试验、甲状腺素、肝肾功能、血常规、血糖、脑垂体MRI,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等。部分女孩还需要检查染色体,极少数男孩也有可能需要检查染色体。IGF是判断rhGH治疗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也是rhGH使用后期剂量调整的主要依据。由于这方面治疗是个长期过程,应做好定期监测,定期详细评估骨龄和生长发育情况,做好疗效评估,适时调整rhGH用量,必要时增加其他辅助治疗药物。不同人对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如果能做到个体化、精细化治疗,不仅有利提高rhGH治疗的安全性,更有利于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可以划分为婴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三个阶段。 从出生到3周岁这段时间称为婴幼儿期,又称为快速生长期,出生后第一年生长速度最快,可增长25厘米,随后每年可增长10厘米,此期生长主要受营养状态和生长激素调控。 从3周岁到青春期开始前这段时间称为儿童期,又称为稳定生长期,此期间生长主要是由生长激素调节,每年增长5-7厘米,若是身体没有产生足够的生长激素,每年的生长速率会降到3-4厘米以下。 青春期女孩一般为10-12岁开始到17-18岁止,男孩一般从12-14岁开始到18-20岁止,一般女孩比男孩早2年左右。进入青春期后,由于性激素的水平升高,儿童生长再次加速,其中生长激素对人体的生长起着主导作用,性激素除促进生长外,还促进性成熟和骨骺闭合,最终导致生长停止,男孩在整个青春期可增长25-28厘米,女孩可增长25厘米。随后由于骨骺闭合,孩子就不在长高了。 因此,家长朋友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高情况,一旦发现孩子生长较缓慢(年增长速率<4~5厘米),或者孩子的身高低于健康同龄,同性别,同种族儿童的身高的-2SD,就应及时去医院做相关的检查,查出原因并寻求相应的治疗。且孩子治疗的最佳时机是3到10岁,这段时间内孩子的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越能赢得更满意的身高;另外由于生长激素使用的剂型和体重密切相关,越早治疗, 用药量就越小,经济负担也越轻。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