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身高促进门诊,孩子们得到的首个医嘱,几乎都是测骨龄。然而很多家长不明白,骨龄和身高到底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测骨龄?1.骨龄和身高的关系非常密切。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受到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体在生长发育、成熟类型、最终身高、体重水平等方面存在较明显的差异。相比于年龄,骨龄更能准确地反映孩子骨骼的成熟度,是评估儿童体格发育情况的最核心指标。2.骨龄与生活年龄,很多时候并不像我们期望的那么同步。每过一年,我们的生活年龄会增长1岁,但骨龄可能只长了不到1岁、刚好1岁或者超过1岁。因此,骨龄与生活年龄之间会有一个差值,根据差值可判断儿童发育是否正常。3.骨龄与生活年龄相差2岁以上,属于发育异常。4.骨龄与生活年龄相差1岁以上2岁以下,属于发育延迟/提前5.骨龄与生活年龄相差1岁以内,属于发育正常。6.根据骨龄减生活年龄的差值,家长们可以对孩子的发育程度做到“心中有数”。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骨龄评测不能直接在家获取,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掌握好拍X片测骨龄的频率。
为什么有些胃癌病人手术后效果很好?而有些胃癌病人手术后,家属会感觉“还不如不做”?是因为这些“比较晚期”的这些病人,是需要先化疗,再手术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刘现立这是新辅助化疗的理论支持。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近期我们部分病例的治疗效果。可以看到化疗后,箭头所指位置,病变范围缩小,厚度变薄。通过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术前化疗,对于一些较晚期的病人,的确可以起到降期的目的。通过术前化疗,可以提高R0切除率(切除干净,不残留)。病变范围的缩小,也减小了手术难度,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病人术后的长期生存是有益的。因此,根据指南,对于那些病变浸润深度至肌层或浆膜层、或已经有明显淋巴结肿大的病人,先不要急于手术,术前化疗还是必要的。
半年前发现尿里很多白沫,也没太在意,在外地医院也没确诊,就开了点肾炎舒片,吃了一个月不见效果,尿里白沫不见少,引起重视,决定找专家治疗,在网上看了洛阳这边专家,看评论找到了徐家云主任,下定决心放下工作回来看病,因为在网上就挂了主任的号,周一主任坐诊,早上刚下火车就去了医院,主任看了下我之前的检查,立刻重视起来让我马上住院,回来就是下定决心看病,我就听主任的住院了周二是每周做肾穿刺的一天,今天好几个病友都在这里做了肾穿刺,没有之前想的那么恐惧,穿刺不疼,也不用缝合伤口,就一个针头那样的小口啥也不影响,所以大家不要因为恐惧拒绝肾穿刺。肾穿可以确认你的病情,为以后治疗奠定基础。穿刺后住院一周出院,穿刺结果膜性肾病2到3期伴随轻度iga肾病。回家听主任的怎么吃药,多久复查。半月后复查尿蛋白还是两+隐血一+。心里难受感觉不会好了。想想自己的妻子以及刚要出生的孩子心里特不是滋味。主任说回去按时吃药再过半月来看,认真治疗放心。又过了半月前一天就挂了号,挂的一号早上老早就到了医院,其实说心里没报太大希望,因为在家里尿里还很多白沫,可是尿检结果出现在手机的时候我惊呆了,蛋白阴!隐血阴!我惊讶了!主任说这是好现象,继续坚持吃药复查。激素减少一片。更坚定我的肾病能治愈信念,让我信心倍增,回家开车都放歌大声吼了一路。在此希望肾病病友一定要认真在认真的对待肾病,积极治疗,找权威专家,别多有弯路,勿信偏方!
在遵医嘱准备手术的同时,你可能会接触到传统、微创、腔镜、消融等各种手术方式,那么到底哪一种方式更适合甲状腺癌呢? 传统手术是在患者脖子上切开一条大于3cm的刀口进行开放式手术,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腔镜手术和微创手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很多观点认为腔镜手术并不属于微创手术。最常见的腔镜手术有两种,一种是欧美常用的内镜辅助颈部小切口,另一种是亚洲常用的经口或乳晕做三个小切口,将器械通过内镜经腔道伸至甲状腺处进行手术。 消融手术应该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微创手术,是医生通过CT或超声确定消融针的位置,向肿瘤组织中置入消融针,并依靠射频、激光、微波等产生足够热量,以杀死消融区域的肿瘤细胞。 甲状腺传统手术 甲状腺传统手术是大家最常见、也是存在时间最长的一种手术方式,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国内的技术也日趋成熟。 传统手术的优点是路径直接、皮瓣游离范围小、术野显露良好并能将转移淋巴结清扫干净,所以适用于各种甲状腺肿瘤的切除及淋巴结清扫;缺点也显而易见,脖子上会留有较长的瘢痕。 甲状腺腔镜手术 甲状腺腔镜手术发展至今仅20余年,优点是减小颈部瘢痕,或者是颈部无瘢痕,但并不是大家所想象的“微创”,因为要建立腔道,所以手术过程较传统手术损伤广泛,且已有经腔道种植癌的相关报道。 在几种术式中,经胸乳的术式对VI区淋巴结清扫存在盲区,分离皮瓣范围较大;经口腔的术式操作空间小、手术难度大;腔镜辅助术式不能将手术部分充分暴露;达芬奇机器人价格昂贵,且容易造成组织损伤。 所以,甲状腺腔镜手术的适应证是有限的,特别是在恶性肿瘤的手术处理中一直是存在争议的。 甲状腺消融手术 射频消融在美国通常用于肝脏、肾脏及骨肿瘤,也用于治疗外科手术无法根除的甲状腺癌转移病灶,也就是说,国外没有将消融作为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初始治疗方式。 而在中国,消融通常不是外科医生在做,而是超声科医生在做,这也是国内传统手术大咖一直呼吁消融规范化的另一个原因。 多名国内顶尖传统手术大咖在回答病友问题时都明确表示,不会接消融之后的手术,所以在选择消融手术前,请慎重考虑。 甲状腺恶性肿瘤,除非你对美观有着极为强烈的需求,比如表演、人体艺术从业者、肉体完美强迫症患者、驱体洁癖者,亦或是颈部瘢痕影响到了家庭完整性或夫妻生活,否则都建议行常规开放式手术。
结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可以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任何部位,但以直肠、乙状结肠最为多见,其余依次见于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 PART 1 结直肠癌概述 1. 定义 结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可以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任何部位,但以直肠、乙状结肠最为多见,其余依次见于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 结肠癌是指回盲部至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的癌。以横结肠的脾曲为界,将结肠分为左、右半结肠。据统计,2/3的结直肠癌发生于左半结肠,另外1/3则发生于右半结肠。 直肠癌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 2. 发病机制 发病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饮食因素、疾病因素、家族遗传因素及年龄等。 饮食因素: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素的摄入;维生素缺乏;肠道菌群失调;亚硝酸盐类化合物的摄入 疾病因素: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息肉和腺瘤等疾病均与CRC有关,目前认为腺瘤性息肉、绒毛状腺瘤、家族性多发息肉病等是CRC的癌前病变 家族遗传因素:遗传相关的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约占CRC的20%,主要包括Lnych综合症、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幼年性息肉病综合征、锯齿形息肉病综合征、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李-弗美尼综合征和Cowden综合征、 MUTYH相关性息肉病 年龄因素:既往认为CRC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高 3. 临床表现 早期结直肠癌可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下列症状: 排便习惯改变 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 l腹痛或腹部不适 腹部肿块 肠梗阻相关症状 贫血及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低热等 PART 2 病理分型 以病理组织学检查为依据,根据WHO分型系统,结直肠癌可分为: 普通类型腺癌 特殊类型腺癌:筛状粉刺型腺癌、髓样癌、微乳头状癌、黏液腺癌、锯齿状腺癌、印戒细胞癌 少见类型癌:腺鳞癌、梭形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 其他类型癌:其中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的恶性程度高 PART3 临床分期及预后 1. 临床分期 结直肠癌的TNM分期系统 最常用来对结直肠癌进行分期的系统是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的TNM分期系统。在TNM分期系统中,医生使用体格检查、活检和影像检查等的结果来回答TNM分期中的3个关键问题: 肿瘤(T):原发肿瘤在哪里,扩散到肠壁和临近器官有多深? 淋巴结(N):肿瘤是否扩散到淋巴结?如果有的话,扩散到了哪里的淋巴结和影响到了多少淋巴结? 转移(M):癌症已经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吗? 原发肿瘤 (T) 描述了癌症在肠壁5层浸润的程度: Tis 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内或侵犯黏膜固有层 T1 肿瘤侵犯黏膜 T2 肿瘤侵犯固有肌层 T3 肿瘤穿透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或侵犯无腹膜覆盖的结直肠旁组织 T4a 肿瘤穿透腹膜脏层 T4b 肿瘤直接侵犯或粘连于其他器官或结构 区域淋巴结(N) 描述了淋巴结受累的程度: N1 有1-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a 有1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b 有2-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c 浆膜下、肠系膜、无腹膜覆盖结肠/直肠周围组织内有肿瘤种植,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2 有4枚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 N2a 4-6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2b 7枚及更多区域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 描述了远端转移的情况: M1 存在一个或多个远隔部位、器官或腹膜的转移 M1a 远处转移局限于单个转移部位或器官,无腹膜转移 M1b 远处转移局限于两个及以上的转移部位或器官,无腹膜转移 M1c 腹膜转移,伴或不伴其他部位或器官转移 结直肠癌的TNM分期组合 一旦确定了T、N和M,就将这些信息组合并使用数字0和罗马数字I到IV来表示一个分期,这称为分期组合。某些分期会有进一步的亚分期,通过字母来表示,如IIA和IIB都是II期。举例,如果一个患者是T4a、N2a、M0,对应具体的肿瘤分期就是ⅢC期。 Ⅰ期:侵犯粘膜或基层,无淋巴结转移 Ⅱ期:侵犯外膜或浆膜,无淋巴结转移 Ⅲ期:已经有局部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风险高 Ⅳ期:出现了远端转移 结直肠癌转移途径,1.局部扩散(壁内环形,纵行扩散,壁外蔓延);2.淋巴道扩散;3.血道扩散:肝脏最常见;4.种植转移(粘膜面,浆膜面) 2. 预后 结直肠癌预后主要和分期相关,一般Ⅰ期的结直肠癌五年生存率大概是80%-90%,Ⅱ期的结直肠癌五年生存率在70%左右,Ⅲ期的五年生存率一般在30%-50%,Ⅳ期的五年生存率一般在10%左右 PART 2 治疗与基因检测 目前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靶向药物、免疫治疗和联合治疗。201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宣布“精准医疗计划”,标志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精准医疗就是指根据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给予相匹配的靶向/免疫治疗策略。 根据CSCO指南和NCCN指南: IA、IB期结直肠癌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即可,无须术后辅助治疗; IIA、IIB期结直肠癌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高危患者术后需要辅助治疗,推荐进行MSI-H/dMMR的检测, MSI-H/dMMR型患者预后较好,但不能从术后5-FU辅助治疗中获益; IIIA-IIIC期结直肠癌患者主要是术前同步放化疗+手术+辅助化疗,指南里并未推荐进行基因检测; Ⅳ期结直肠癌患者指南里推荐进行KRAS、NRAS、BRAF等基因的检测,并且根据具体的检测结果给予对应治疗。 指导靶向、免疫治疗用药 以KRAS、NRAS和BRAF的检测结果为例,如果这三个基因均是野生型,可以推荐使用两药或三药化疗(5FU/奥沙利铂、卡培他滨、伊立替康)±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左半结肠癌),患者PFS( 无进展生存期)和OS(总生存期)均有受益,其他基因对应治疗方案详见下表。 指导化疗用药 伊立替康和氟尿嘧啶是结直肠癌常用的化疗药物,现有研究结果表明UGT1A1*28等位基因的存在可导致伊立替康活性代谢产物SN-38的显著增加,从而发生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几率显著增加,因此建议该基因纯合型患者每3周最大输注剂量降低至400mg。接受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的患者,需要考虑DPYD的基因状态,并根据突变状态给予合适的药物剂量。 评估遗传风险 遗传性肿瘤是指由特定致病基因突变导致并具有家族聚集性的肿瘤类型,约占癌症的5-10%。遗传性肿瘤具有如下特征:发病年龄轻、成对器官的双侧肿瘤,如双侧乳腺癌,双侧肾癌、无外环境风险因素出现、多发原发性肿瘤、有家族史和罕见肿瘤。 与遗传性结直肠癌相关的综合征有很多,以林奇综合征(LS)为例,该综合征由EPCAM, MLH1,MSH2, MSH6和PMS2的胚系致病性突变相关,患CRC等多种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有这些基因突变导致的结直肠癌占总患者群体的2-4%。 针对于LS个体,结肠癌的风险管理措施: 从20-25岁开始进行结肠镜检查(如果是MSH6致病性突变,可以适当延迟结肠镜检查时间,比如从30岁开始,如果家族中有亲属罹患结肠癌需早于被确诊亲属发病年龄的10年开始结肠镜检查; PMS2的数据较少,暂时没有明确的结肠镜检查起始年龄推荐),如果最早的结肠癌患者早于25岁被确诊,建议早于确诊年龄的2-5年开始,每1-2年进行结肠镜检查(包含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性别为男性,携带MLH1/MSH2致病性突变,年龄大于40岁,有腺瘤史这些危险因素的个体更容易从每年的筛查中获益),有数据支持阿司匹林可以降低LS综合征患结肠癌的风险,但是合适的剂量和用药时间不明确。 总结 基于NGS的结直肠癌基因检测可以做到ALL IN ONE,一次检测提供多种提示信息: 指导结直肠癌患者靶向药物选择,如靶向药西妥昔单抗只适用于KRAS、NRAS和BRAF野生型患者 指导结直肠癌患者免疫药物选择,如免疫治疗药物适合dMMR/MSI-H型患者 指导结直肠癌患者化疗药物选择,如UGT1A1*28等位基因的存在使得伊立替康毒副作用增加,因此应降低药物使用剂量 提示结直肠癌患者家族遗传风险,如携带MLH1基因胚系致病性突变个体,患结直肠癌风险增加,应加强筛查,早发现早治疗,争取最佳预后。
女孩1米46考不上教师,男子1米6被分手30次别让孩子的身高,毁掉了未来的优势曾经,有位妈妈带着刚上大一的女儿心急火燎地找到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专家,说:“女儿从小就想当英语老师,高中3年苦读终于考上了外语学院,眼看梦想近在咫尺,却被老师告知因为太矮拿不到教师就业资格证,这3年来的努力都白白浪费了!大夫,孩子现在1米46,还有长高的可能吗?”虽然很残忍,但医生也只能实话实说——我也无力回天啊。“如果小时候好好地进行身高管理,是有可能长到160甚至165的。但是她的骨龄已经成年,没有办法长高了。”在门诊室,一天最多可以遇到8-10个这样的孩子。身高不到1米6,导致主持梦、教师梦、军人梦就这样破灭了。实在是让人心痛!常有家长问一个问题:身高对孩子而言真的有那么重要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小时候,孩子长不高,每个学期都坐第一排,天天吃粉笔灰……可能被同龄人笑话“小矮人”,受到欺负,影响学业,更有可能落下“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长大后,孩子不够高,再有才华,当老师,护士、主持人都会受到身高的限制,更别提从军或者上艺校了。有很多家长的孩子,身高159,就是差那么一点点,报不了想学的专业,干不了想做的工作。 甚至权威数据表明,身高排在前30%的男性比排在后面的男性,收入高出35%。对女性而言,因为身高导致的收入差距也高达24%。在中国,有一定几率是,身高矮意味着你可能会比别人赚得少。作为女性,你如果个头不高,买衣服都难买。永远穿不了气质款的大长风衣、显身材的长筒靴,气场都矮人一大截。作为男性,你如果长得不够高,胖起来比别人更明显,一瘦更显得弱不禁风,到正式场合还会被打量和嫌弃,女孩走到你身边都会觉得没安全感。 可以这么说,身高已经在无形中影响了孩子的财富与幸福。有很多孩子发育异常,但家长却没有充分重视,等到带孩子来医院就诊时,往往已经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老经验”不一定靠谱 避免陷入长高误区 “虽说儿童的身高是会遗传的,父母的遗传占到60-70%,但是30%的后天环境因素更为重要。”小儿内分泌科专家表示,门诊经常遇到一些家长因为一些错误的观念,使得孩子的生长发育缓慢而遗憾终生。 误区一:父母高,孩子一定高 虽然身高和遗传有紧密的关系,但遗传给的只是一个身高的范围,上下有8厘米的偏差。如果孩子身高向遗传的上限靠近,那就较为理想,如果往遗传的下限靠近,孩子的身高就矮小。调查显示,我国有30%的孩子并不能达到遗传身高。 误区二:孩子现在高,长大也一定高 孩子没到青春期,突然长得快不一定是好事,有可能是性早熟,性早熟的孩子可能长不高。性激素加速骨骺软骨过早闭合,使得生长空间缩短,成年后可能反倒比一般人矮。 误区三:孩子现在矮是晚长 受遗传因素影响,孩子晚长也是有可能的,通常晚长的孩子骨龄落后于正常孩子。但是有的孩子骨龄落后是因为营养不良、睡觉太晚、压力过大、运动少等导致生长激素无法充分分泌,如果是这个原因,孩子现在不高,以后也不一定能长高。 误区四:青春期后还能长高 男孩变声和女孩来月经是标志孩子进入青春期发育后阶段的特征。这个阶段孩子的骨骼生长区(骨骺)已经接近闭合,身高开始进入停长倒计时,此时想办法已经较晚。 身高增长慢 家长应警惕 如何判断孩子身材矮小呢?“每位家长都应该学会观察孩子的身高增长情况。”定期测量孩子身高可以帮助父母了解孩子身高、体重的发育状况,及时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早发现、早就诊、早干预。 “如果孩子每年的生长发育速度低于以下数据:婴幼儿期(3岁以内)每年长高少于7厘米、儿童期(3岁~青春期)每年长高少于4~5厘米,青春期每年长高少于7~8厘米,家长就要引起重视。及时给孩子做身高干预,培养孩子正确的饮食、运动、睡眠习惯,后天的干预能让孩子的身高比自然状态下平均多长高5~10厘米。”姜志红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儿科医学中心儿童保健科-生长发育门诊姜志红,女,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学中心中心副主任,儿童保健科,生长发育门诊。1992年同济医科大学儿科系儿科医疗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2007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专业硕士学位。对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矮身材、性早熟、性发育不良、营养失衡、免疫力低下、甲状腺疾病、抽动症、多动症、神经系统疾病及后遗症的诊治。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小儿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发育行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儿童康复合作发展联盟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学组副组长河南省医师协会青春期健康与医学专业委员会儿童保健学组组长好大夫网站:http://jiangzhih.haodf.com/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景华路24号乘车路线:市内乘103、6、11、12、17、19、27、45、50、60、82路公交车到河科大一附院下车
当临床上没有任何表现,只是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时,首先要判断的就是这个结节是否有功能以及其良恶性。1.判断结节是否有功能主要做甲状腺功能抽血化验,如果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升高,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降低,则考虑结节具有功能,需要进一步做甲状腺核素显像。2.判断结节是否为良恶性主要依靠超声检查。当B超怀疑结节是恶性时下一步就是进行结节穿刺活检。细针抽吸活检(fine-needle aspiration, FNA)是最常用的检查,通过超声引导对结节进行穿刺,抽取组织做病理切片,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FNA的总体准确性超过95%。
孩子长高是每位家长的期待,可现实中总会因为种种原因,让孩子的身高管理错过最佳干预时机。临床最常见的就是家长认为“孩子晚长”,而一味的等待,最终等到的是骨骺闭合或接近闭合。门诊上,大骨龄矮身材来就诊的孩子一点都不少。而且此时孩子以及家长对身高的期盼更是强烈。生长发育规律告诉我们,骨龄决定着我们生长的潜力,生长板才是“长高的老板”。也就是说骨龄越大,骨成熟度越高,长高的空间就越少。一般女孩骨龄12岁,男孩骨龄14岁,完成终身高的92.4%,这时如果孩子身高与同龄孩子相差太多,干预起来压力就非常大。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大骨龄。那么,我们对于大骨龄想长高的孩子,又有什么办法呢?第一,抑制骨龄,让骨龄生长变慢,留给我们更多的促进生长时间。抑制骨龄方法有:1.控制体重:肥胖导致脂肪堆积,芳香化酶活性高,体内雌激素水平高,会加速骨骺闭合。故控制体重,可延缓骨龄进展。2.中药治疗: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但这个需中医辨证指导下应用。3.GnRH激动剂:抑制骨龄强,但对于女童骨龄12.5岁,男童骨龄13.5岁,指南不推荐应用。4.芳香化酶抑制剂:如来曲唑、阿那曲唑。抑制体内芳香化酶活性,抑制体内雌激素生产,延缓骨龄作用强。第二,促进生长。促进生长方法有:1.生活方式调整:饮食均衡、睡眠充足、适度运动。2.加用营养素。3.生长激素应用。抑制骨龄和促进生长可联合应用,也可分开应用,需要临床医生依据病情而定。科技给与希望,让大骨龄孩子的长高不再是个梦想。